PGT-A挑選胚胎植入6次失敗! Embrace檢測圓求子夢

 3534
楊芷晴 報導
PGT-A挑選胚胎植入6次失敗! Embrace檢測圓求子夢
▲專攻PGT技術相關檢查的祈新婦產科院長陳俊凱醫師表示,「只要檢測的臨床數據夠好、真的能幫助患者懷孕,我會抱持著開放的心態去幫助求子夫婦們。」(圖/祈新婦產科提供)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只要檢測的臨床數據夠好、真的能幫助患者懷孕,我會抱持著開放的心態去幫助求子夫婦們。」25年前台灣第1位前往英國學習PGT技術與胚胎實驗室技術的祈新婦產科院長陳俊凱醫師,如今也是台灣目前以niPGT-A檢測技術幫助多對備孕夫妻終結不孕的醫師。


非侵入式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 避免切片過程對胚胎造成傷害


自1990年開始,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T-A)被視為適用於試管嬰兒(IVF)療程中,胚胎植入前之輔助型篩檢。傳統PGT-A經過30多年的使用,從臨床數據顯示指出,在植入前先使用PGT-A來挑選出正常的染色體胚胎再做植入,可將單一胚胎懷孕率提升至50%以上。


然而,至今有不少專家抱有質疑:PGT-A切片是否反而會對胚胎造成損傷?囊胚切片之操作流程與人為因素,是否會影響臨床結果?若是無法進行切片的胚胎又該如何進行染色體篩檢?


針對這樣的臨床困境,歐洲率先提出非侵入式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niPGT-A/Embrace)。有別於傳統PGT-A檢測,Embrace是分析培養液中胚胎游離的DNA,因此不須進行胚胎切片,這樣的方法,除了能避免在切片過程中對胚胎造成傷害,非侵入性篩檢可帶來更安全的IVF療程。而這項新技術的原廠歐商Igenomix在台成立分公司後,國內有備孕需求的夫妻們也能在祈新婦產科進行這項檢測服務。


傳統PGT-A植入6次失敗 醫師使用Embrace檢測1次成功受孕


陳俊凱醫師分享最近1例使用Embrace檢測成功懷孕的個案提到,該夫婦自結婚以來都積極備孕,由於先生工作壓力大、太太輸卵管雙側阻塞,讓備孕之路加倍艱辛,夫妻2人開始接受不孕症治療也有6年歷程(2014年11月至2020年12月)。這段過程中,媽咪嘗試過6次試管嬰兒,在外院輾轉更換過4間台北的生殖中心,其中不乏3間大醫院、1間診所,但成功懷孕次數卻為零。


最後夫婦從國外資訊得知,傳統PGT-A的切片過程可能會對胚胎造成影響與損傷,因此在尋求希望的過程中,得知祈新婦產科有提供非侵入式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niPGT-A/Embrace),終於找到專攻PGT技術相關檢查的祈新婦產科院長陳俊凱醫師。


陳俊凱醫師表示,從過去的療程紀錄注意到,太太取卵數並不差,每次都有15至16顆卵子,但胚胎品質卻不如預期健康。不僅凍胚解凍移植的折損率高,有時是植入後胚胎發育緩慢甚至停止發育,這對夫婦為了篩選出有發育潛能的健康胚胎,也做過數次傳統 PGT-A,其中正常、異常比例參半。


對此,陳俊凱醫師說道,「但即使是植入PGT-A結果正常的胚胎,也可能在最初階段順利著床,但最終仍會發生胎停的遺憾,而這樣的悲傷不只發生1次,卻是我們祈新婦產科最不樂見的。」


提高胚胎著床率 善用子宮內膜3合1檢測(ERA/EMMA/ALICE)


當時媽咪來到祈新看診時已是38歲熟齡,雖然備孕難度更高,但陳俊凱醫師被媽咪堅毅的精神深深感動!「去年(2021)8月,取到8顆卵,雖有4顆發育不良,我們仍擁有額外4顆希望。安排送Embrace檢查後,排除了2顆異常胚胎,另外2顆則是4AA、4AB等級的胚胎。」陳俊凱醫師說明當時的情形。


陳俊凱醫師進一步說明,「過程中,也同時搭配子宮內膜容受性(ERA)檢查,掌握最佳植入時間;子宮內菌叢檢測(EMMA)掌握內膜的菌相;感染性慢性子宮內膜炎檢測(ALICE)確認沒有慢性子宮內膜炎。善用生殖醫療科技把握住胚胎品質與子宮環境,盡一切人事後才植入,就是希望可以最大把握地去終結這對夫妻求子的艱辛!」


幾天之後,雙寶完美的著床、穩穩成長,綻放出生命的奇蹟,也印證了「每1顆胚胎都珍貴,因為有Embrace,任何1顆有潛力的胚胎都值得等待!」陳俊凱醫師有感而發的說著。


不切片仍能審視胚胎染色體 新科技圓不孕夫妻求子夢


傳統PGT-A切片所取得的細胞僅占胚胎的小部分,是否能代表整顆胚胎本就受到考驗,而非侵入式的分析方式,是取整顆胚胎的培養液進行分析,不僅能檢視整顆胚胎的訊息、避開人為切片技術的影響,且因為對胚胎幾乎沒有傷害,所以能讓無法進行切片的胚胎仍有機會進行染色體檢查,並獲得植入的機會。


陳俊凱醫師特別提醒,「因為多數使用傳統PGT-A的生殖中心會在胚胎培養後丟棄培養液,因此有想採用非侵入式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niPGT-A/Embrace)的夫妻,應事先確認就診的生殖機構是否有提供此項檢查,否則可能錯失使用這項檢測的機會。」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行試管療程一定能生下健康的寶寶嗎? 專家剖析迷思

 7321
陳木森 報導
進行試管療程一定能生下健康的寶寶嗎? 專家剖析迷思
▲婚後孕前健檢、借精卵夫妻,都需注意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圖/截取自「茂盛醫院小王子 李俊逸醫師」臉書專頁)

【NOW健康 陳木森/台中報導】自2021年7月起實施《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案》後,僅半年時間,已有超過2萬對不孕夫妻取得補助資格;只是人工生殖成功率與「卵實力」息息相關,為使補助案效用最大化,養卵、集卵、借卵,儼然已是眾多求子媽媽的生活新常態。


醫師分享養卵秘訣 營養、檢測、維持好心情都很重要


茂盛醫院執行長李俊逸醫師,在「茂盛醫院小王子 李俊逸醫師」臉書專頁中分享養卵小秘訣:


▸適當運動、遠離電腦輻射、維持好心情。保持身體健康,輔以專業醫學治療調整,才能養出優質卵子與內膜。在食補方面建議為高蛋白質、堅果、大豆與葉酸,同時搭配EndomeTRIO子宮內膜3合1檢測,可找出胚胎植入正確時間點、並將內膜調整成適合胚胎著床的環境。再搭配醫師用藥,在內膜厚度大於6mm 的狀態下植入,才符合所謂「好卵子與好內膜」之條件。


▸適度補充營養品,為卵子提供養分;少吃止痛藥、不要暴飲暴食,以保持卵子活性。營養品中又以DHEA、Q10、維他命D3為主。DHEA用量1天 75mg,一般做成25mg,1天食用3次;Q10通常建議每天30mg;維他命D3則須至少1天吃足2000iu。


▸避免經期性生活,小心抗精子抗體。


備孕夫妻借卵借精不馬虎 備有完整資料庫降低遺傳疾病風險


若夫妻考慮以借卵借精方式進行人工生殖,院所是否有對精子、卵子庫建立數據,會大大影響是否能生下健康寶寶的機率。


李俊逸醫師特別叮嚀,「備孕夫妻在借卵借精時要注意,如果卵子或精子帶有跟你/妳一樣的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而且院所沒有針對這個卵子或精子建立完整資料庫,那寶寶患有單一遺傳疾病的風險,就可能有高於唐氏症發生的機率!」


婚前或孕前做遺傳疾病諮詢與篩檢 預防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


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之所以容易被忽略,是因為家族成員通常是無症狀的帶因者(即本身攜帶單基因突變,但無任何疾病症狀),因此備孕夫妻通常不會思考到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的可能性。


常見的單基因隱性遺傳病包含:血友病、甲/乙型地中海型貧血、X染色體脆折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遺傳性耳聾、威爾森氏症、蠶豆症等。


相較歐美,國人普遍缺乏於婚前或孕前做遺傳疾病諮詢與篩檢的概念,不論是否有借卵借精需求、是否正進行試管療程,所有備孕夫妻都需注意,即使家族中沒有人發病,若夫妻雙方是帶因者,只要帶到相同的隱性突變基因,寶寶還是有可能會患有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


李俊逸醫師補充提到,「以體染色體隱性疾病而言,寶寶患病的機率可能高達4分之1!且如果為重症疾病,將危及母親與胎兒的健康及生命。」


安心備孕、懷孕到迎接健康寶寶 茂盛醫院以科學嚴格把關


現在人工生殖醫療院所眾多,如何借精卵、或選擇就診院所,儼然成為備孕夫妻的一大課題。茂盛醫院與國際性檢測公司合作,透過CGT檢測的不同方案,為每一對借精卵的試管夫妻、或婚後孕前之備孕夫妻,把關檢測品質與數據庫,最高可篩檢出超過2千2百種疾病,為目前台灣最完整之單基因疾病篩檢。


若檢測報告指出下一代患有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也可透過茂盛醫院之實驗室,以PGT-M 檢測(舊稱PGD) 進行胚胎篩選,或於懷孕後透過絨毛膜採樣或羊膜穿刺進行確診,皆可有效預防疾病發生。


李俊逸醫師呼籲,「現代科學進步很多,不論是否有借卵借精需求、是否正進行試管療程,期許所有未來爸媽、或正進行婚後孕前健康檢查的備孕夫妻,都要考慮到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的可能性,才能安心懷孕與迎接健康的寶寶!」


更多NOW健康報導
▸青光眼會遺傳! 視野明顯變差就算眼壓正常也可能罹病
▸2021年10大疫苗新聞公布 前3名都與新冠病毒疫苗有關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擴大試管嬰兒補助近5億 助不孕夫妻擺脫無「產」階級

 1556
陳如頤 報導
擴大試管嬰兒補助近5億 助不孕夫妻擺脫無「產」階級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方案計畫上路迄今,民眾線上申請共有2萬3千多筆,其中逾2.2萬筆已通過審核。(圖/生育醫學會提供)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防疫期間許多人在家工作,很少外出,夫妻親密機會增多,以為有助於做人,卻緩不濟急!內政部統計數字顯示,迄10月底,出生人數累計12萬5636人,預估今(2021)年新生兒人數恐跌破16萬大關,生育醫學會調查發現,造成國人不敢生的關鍵在於「買不起房,沒辦法給孩子一個家」。


國人不敢生原因 關鍵在買不起房


生育醫學會委託《網路溫度計》,針對「民眾不生小孩原因」進行聲量調查,前5名依次為為「買不起房,沒辦法給孩子一個家」、「低薪養不起小孩」、「社會、職場對孕婦不友善」、「沒時間照顧小孩」、「健康狀況考量(不孕)」。


擴大試管嬰兒補助 撥款累計近5億元


為了提高國人生育率,國民健康署自今年7月1日起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方案。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擴大補助計畫上路迄今,民眾線上申請共有2萬3千多筆,其中逾2.2萬筆已通過審核,其餘也將儘速審核流程。而經過醫療機構執行人工生殖相關療程,包括取卵、胚胎植入等,執行完畢已超越8千筆,撥款累計近5億元。另外,進一步分析申請人資料,發現嘗試此次人工生殖補助計畫的年輕不孕夫妻,有增加的趨勢。


不孕與少子化息息相關 造成不孕主因為晚婚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表示,不孕與少子化息息相關,而造成不孕的主因為晚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男女初婚年齡男性平均32.3歲、女性平均30.3歲,台灣傳統社會價值是「先婚後有」,大都結婚後才趕著做人,但生育黃金年齡所剩不多。


張帆提出,「30要知道、35要諮詢、40要支援」女性3大生育原則,在不同年齡,做不同的生育規劃,例如,過了30歲,應做孕前健康檢查,瞭解自身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導致不孕的風險。


35歲為生育黃金年齡警戒線 有懷孕計畫應提早準備


35歲為生育黃金年齡警戒線,如有懷孕計畫,不妨及早諮詢專業不孕生殖機構,半年內無法懷孕,建議接受不孕症治療。過了40歲,想孕的女性更該積極面對,尋求醫療專業意見。


怎樣才算不孕?台灣生殖醫學會秘書長何信頤表示,小於35歲的男女沒有採取避孕措施,規律性生活1年以上,仍無法懷孕,或35歲以上的男女,進行規律且沒有避孕措施的性生活半年仍沒有懷孕,即為不孕。


張帆提醒,如果符合上述狀況,應該積極向醫療院所尋求協助,接受不孕治療,且應把握時間,35歲以上女性已是懷孕高齡者,接受人工生殖成功率逐年降低。目前衛福部提供不孕治療補助,只要夫妻一方為我國國籍,且妻子未滿40歲,並具不孕症診斷證明,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均可提出申請。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眩暈有2種!這種屬現代文明病 看iMax電影也可能誘發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確保媽媽、胎兒都健康,孕期體重管理怎麼做?

 
 
·4 分鐘 (閱讀時間)
 
 
信誼
 
信誼

文/信誼編輯部

準媽媽的體重變化可說是胎兒正常生長的重要指標。在懷孕初、中期,準媽媽應注意飲食營養均衡,以維持體重的穩定增加;在懷孕後期,絕對不可節食或大吃大喝,以免造成體重過度增加或是銳減,影響到胎兒發展與健康。

懷孕期間,準媽媽的體重變化是胎兒正常生長的重要指標。有些準媽媽認為懷孕是「一人吃,兩人補」,就拼了命地吃,不但造成自己心臟與肌肉的沈重負擔,還可能合併妊娠高血壓、糖尿病兒影響胎兒的生命安全,若是胎兒成為巨嬰,則容易造成難產;而有些準媽媽則是擔心產後體重無法恢復,不敢吃太多,這可能造成胎兒營養不良、成長遲緩,也容易引發早產的問題。

孕期體重的計算標準

一般而言,準媽媽在整個懷孕過程中增加10~14公斤較為理想,產後也較容易恢復,最多則不可超過18公斤。而美國妊娠及哺乳期營養學會建議,準媽媽應該根據懷孕前身高和體重,決定孕期的體重增加量。那麼,孕期到底該增加多少體重是最恰當的呢?首先,必須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 ,公式如下:

身體質量指數=懷孕前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

準媽媽計算出身體質量指數後,再對照下方數據,找出自己是屬於哪種體重類別,就知道孕期體重增加的合理範圍。但不管是哪種體重類別,只要是身體質量指數越高,孕期應增加的體重越少;指數越低,孕期可增加的體重越多,依照這樣的原則,就能進一步估算出自己的孕期體重增加量。根據統計,台灣地區準媽媽的平均身體質量指數為23,孕期增加的總體重大約為14公斤。

◎孕期體重增加指引(表格出處:衛福部國健署孕婦健康手冊)

 

換句話說,懷孕前已經過胖的準媽媽,需要謹慎控制孕期體重,不應過度增加;而本來過瘦的準媽媽,孕期則應多補充營養,以維持正常的體重增加量。此外,準媽媽最好能在產檢時請教醫生,由醫生評估健康狀況後,再估算最適當的體重增加量。

懷孕各期體重的變化

● 懷孕初期

懷孕1~12週,準媽媽如果沒有嚴重的孕吐問題,體重大約會增加1~2公斤,約佔懷孕期體重增加量的10%左右。

●懷孕中期

懷孕13~25週,準媽媽的體重開始明顯增加,每週約增加0.5公斤。體重主要增加在準媽媽本身,像是:子宮、乳房變大,血液增加以及脂肪累積在臀部、大腿、腹部等。

●懷孕後期

懷孕26~40週,準媽媽的體重持續以每週0.5公斤的速度增加。體重主要增加在胎兒部份,像是:胎兒和胎盤變大,羊水量增加。但從33週開始,體重增加的速度會開始減慢;38週時,體重可能停止增加;最後兩週時,體重可能會稍微減輕,這是胎兒完全成熟的徵兆。

孕期體重影響媽媽與胎兒的健康

懷孕增加的總體重中,因懷孕增加的生理需求重量(包括:子宮、乳房、血液、體液)約3~4公斤,胎兒、胎盤及羊水共重約4~5公斤,因此,懷孕期間的體重最少必須增加7~9公斤。之後再加上生產、哺乳等產後需求約2~4公斤,其他增加的部分就是準媽媽堆積不必要的脂肪了。

由於準媽媽總是被鼓勵盡量多吃,所以近年來孕期體重增加量在20公斤以上的準媽媽比比皆是,產下巨嬰的機會也增加不少。因此,準媽媽應該注意飲食營養均衡(尤其是鐵質、鈣質、蛋白質的補充),以維持體重的穩定增加;在懷孕後期,絕對不可節食或大吃大喝,以免造成體重過度增加或是銳減,而影響胎兒發展與健康。

總而言之,準媽媽要確實監控體重的變化,讓體重維持在適當的範圍之內,才能確保自己與寶寶的健康喔!

更多信誼好好育兒網文章

【新年好孕到】準備懷孕及懷孕期要施打什麼疫苗?該注意什麼?

【爸爸解憂法】掌握HALT原則,紓解新手爸爸的「產後憂鬱症」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胖超過20kg、花一年就瘦回來!日本減重教練搶救全身曲線的運動這樣做

 
 
·2 分鐘 (閱讀時間)
 
 


【EICO(減重教練)】

一定可以瘦得下來!EICO的減重史

就算你生過小孩、是個吃貨、而且超討厭運動,還是可以瘦下來!

BEFORE DIET 減重前(20歲/72kg)

在美國留學胖了20公斤

AFTER DIET 減重後(21-34歲/52kg)

邁向減重教練之路,協助7000人平均減重超過10公斤

PREGNANT 懷孕時(36歲/因為懷孕增加22kg)

因為孕期不適而大吃,看看那條肥手臂。

AFTER CHILD BIRTH 生子後(36歲/74kg)

雖然小孩生下來了,肚子卻瘦不下來。曾經因為壓力而大吃,結果胖到連朋友都認不出來,因此下定決心減肥。

瘦身前
 
瘦身前

只花了一年,就瘦回懷孕前的身形!(37歲/52kg)

斷奶後,賀爾蒙恢復平穩,因此開始減肥。沒有經過嚴格的飲食限制和運動,就成功瘦了22公斤!

瘦身後
 
瘦身後

Q:生產之後小腹變凸,就沒辦法瘦回來了嗎?

A:千萬不要放棄自己!適當運動就能恢復了

懷孕以後,腹部會囤積脂肪,皮膚和骨盆周圍的肌肉也會鬆弛。而生產之後,不管是為了哺乳或是餵孩子吃離乳食品,媽媽需要不斷前傾,因此很容易駝背,也會造成腹部肥肉囤積。不過千萬不要自我放棄!雖然腹部脂肪很難光靠飲食控制減少,但是只要依照次頁的簡單運動,就可以瘦下來。

最重要的是,平常就要多使用腹部肌肉。媽媽在育兒過程中,身體常常需要前傾,因此很容易養成這種習慣。就算是專業模特兒,也會因為養育孩子而變成駝背、小腹凸出。

 

把產後的凸小腹瘦回來!下一頁看看減重教練的超簡單運動推薦

生孩子之前,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姿勢,因此保有好體態。但是生產後,我也不自覺變成駝背。

平常坐著習慣使用靠枕的人,等於是浪費了使用腹肌的機會。當你坐在椅子上時,記得不要坐得太深,只要坐椅面的一半左右就好。這樣就可以一邊坐著,一邊鍛鍊腹肌喔!

猛然發現自己全身肌肉鬆弛
 
猛然發現自己全身肌肉鬆弛
屁股不僅變大,而且還下垂了
 
屁股不僅變大,而且還下垂了
變成水桶腰了
 
變成水桶腰了
孩子睡午覺時
 
孩子睡午覺時
孩子睡午覺時 2
 
孩子睡午覺時 2

本文摘自《日本最強媽媽產後速瘦指南》/EICO(減重教練)/采實文化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1年內產後瘦22kg、凸小腹凹回去!瘦腰提臀、練全身肌力的速瘦菜單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運動不只為了身材! 勤做5種運動還能預防育兒傷害

 
·4 分鐘 (閱讀時間)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孕媽媽產後運動,不只是為了恢復身材而已!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韻曲指出其重要性,生產後的運動,目的不只是在促進身體的復原而已,更能降低因生產造成的不適與功能失調、調整體態,還可以預防在照顧寶寶過程中累積的傷害,讓媽媽能有更強健的身體和更愉快的心情和寶寶相處。

門診就有30歲女性,懷孕4到6個月時隨著體重增加,開始在站立或行走時出現腰部痠痛症狀,儘管休息會緩解,但無法久站或久走,行走時也有骨盆歪斜的步態,造成髖關節和膝關節的疼痛,且症狀一直持續到生產後,接著又面臨育兒的工作,除了原本腰痛的情況加劇,還出現俗稱「媽媽手」的手部肌腱發炎的症狀,嚴重影響到生活和照顧寶寶的品質,直到接受復健才有改善。

陳韻曲表示,懷孕過程隨著胎兒成長茁壯,孕婦的身體負擔也隨之增加,胎兒的重量在肚子前方,使得腰椎的壓力變大,加上催產素的分泌,使得骨盆更鬆弛而向前傾,於是腰部肌肉緊繃造成痠痛、臀肌與腹肌被動的被拉長了變得無力,腿部的力量減弱,影響平衡能力進而形成了「企鵝步態」。

生產後雖然肚子的重量減輕了,但陳韻曲說,姿勢和活動的習慣卻無法立刻回復,加上高重覆性的育兒工作,餵奶、洗奶瓶、抱小孩等動作很容易產生肩頸、腰背酸痛,甚至痛到膝蓋和足底。

陳韻曲提醒,其實在孕期中就可以開始進行和緩的運動,如散步、游泳,來減輕孕期的不適感且讓產程更順利,緩和的伸展可放鬆肌肉,改善腰部疼痛或腿部抽筋等症狀,腿部訓練可強化肌肉的強度來增進體力使產程更順利;而產後運動更不能少。

陳韻曲強調,產後運動有兩大原則,時間部分,自然產於產後1周後,剖腹產於產後2周後可以開始漸進式進行;另外,過度疲勞或運動過程中覺得疼痛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物理治療師建議產後運動的方法包括:

1.凱格爾運動:可鍛鍊骨盆底肌肉群、提升陰道緊實度、預防或改善產後尿失禁。平躺雙腳踩於床面,吸氣緩慢收縮尿道口、陰道口與肛門周圍肌肉,像憋尿的動作停留3至5秒鐘,重複5次。產婦在傷口不痛時就可開始練習,勿在小便過程中訓練以免回流造成感染。

2.胸肩運動:可提升胸廓活動度與肩關節肌耐力、預防因哺乳姿勢不良造成的不適。坐姿雙手伸直向身體兩側打開至水平,翻轉手肘至手掌朝向天花板,吸氣將胸口擴張停留3至5秒後放鬆,重複5次。

3.骨盆運動:可調整孕期過度前傾的骨盆位置、促進核心肌群、放鬆腰部緊繃的肌肉。平躺雙腳彎曲踩於床面,吸氣至後腰感覺肋骨撐開,吐氣將骨盆往床面方向下壓,停留3至5秒再慢慢放鬆,重複5次。

4.腰背核心運動:可提升脊椎活動度、放鬆緊繃的腰背、促進核心肌群。四足跪姿(勿在太軟的床面執行),吸氣眼睛看向前方,將胸口往床面下沉,吐氣眼睛看向肚臍,拱背成弧形,重複5次。熟悉後可加上輪流將手或腳伸直抬高至水平,維持3至5秒,重複5次。

5.拱橋運動:可強化臀肌與後腿肌群、提高關節的穩定。平躺雙腳踩床與臀部同寬,由尾椎開始往上,將脊椎一節一節抬離床面,抬到下肋骨離開床面即停止,停留3至5秒,重複5次。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第三劑打什麼?台大醫院排行榜曝光 「三莫、三B、三高」組合最多

好消息!不是本土 基隆司機、亞東護理師「感染源」找到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放肆 當心失眠、脹氣找上門!營養師揭「6症狀解方」…肩頸僵硬也免驚

 
 
·2 分鐘 (閱讀時間)
 
 

記者王靖淳/綜合報導

現代有不少人都有熬夜的習慣,然而,近日適逢農曆春節,也因此難免會出現親友之間因玩通宵而突然有失眠、胃脹氣或腸胃不適的情形。對此,營養師高敏敏也特別列出6項健康亮紅燈的症狀,並且分別針對各症狀提出解決的方法及建議來供民眾進行參考。

過年玩太嗨!出現失眠、脹氣等「6症狀」要小心。(圖/示意圖/取自Pixabay)
 
過年玩太嗨!出現失眠、脹氣等「6症狀」要小心。(圖/示意圖/取自Pixabay)

1.肥胖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有4成的人過完年,平均胖了1.7公斤,同時也解釋表示,因為過年期間人們總是大魚大肉、零食飲料不間斷,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對此,高敏敏建議,請勿暴飲暴食,美食應淺嚐就好,多吃蔬果,同時也指出,零食也是地雷之一,務必掌握攝取量。

2.脹氣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在吃飯的時吃太快或太飽,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高敏敏提及,在吃飯時應盡量少說話、放慢速度,並至少吃滿20分鐘以上。對此,高敏敏建議,時常狼吞虎嚥或吃飯說話,都容易吃進更多的空氣,同時也提出,少吃易產氣食物也是有助於改善胃脹氣的情況。

3.便祕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當吃太多肉或零食,而攝取很少的蔬菜、水果時,都容易造成膳食纖維及水份不足,進而讓糞無法被推出。對此,高敏敏建議,平時飲食應吃足1.5顆拳頭的蔬菜及2顆拳頭的水果,同時也表示,可攝取好油、好菌或多喝水來幫助排便。

4.失眠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當晚睡晚起的頻率增加時,都將影響睡眠品質,因此,高敏敏建議,在假期結束的前三天,可以自我要求自己每天提早20分鐘上床睡覺,藉此調整回歸原本應有的作息。

5.肩頸僵硬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當整天都在久坐著滑手機時,都容易造成全身的痠痛無力,因此,高敏敏建議,應該在久坐後趕緊起身活動筋骨。

 

6.慢性病控制不良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過年期間作息不正常,進而導致有慢性病的民眾未按時吃藥,或因過年期間而暴飲暴食,因此,高敏敏建議,務必記住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等三低一高之口訣。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媽媽打個噴嚏瞬間漏尿 強化骨盆底肌雷射治療有解

 1809
林舒 報導
產後媽媽打個噴嚏瞬間漏尿 強化骨盆底肌雷射治療有解
▲臨床上也出現,沒有發生過性行為的女性有漏尿困擾。像是手拿重物、慢性咳嗽、久坐或便秘等因素,都會增加腹腔內壓力,導致骨盆底肌衰退。(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林舒/台北報導】許多產後媽媽發現自己咳嗽、大笑、打噴嚏或走路稍微急了點,會瞬間漏尿;有些婦女則是跟朋友聚餐時,既沒有跑跳也沒有咳嗽,突然間有尿意,褲底便出現微濕的情形,同時有異味滲出,使得社交開始退縮,也降低了生活品質與自信心。


產後媽媽態度冷漠 背後有難以啟齒的原因


婦產科醫師郭安妮表示,當出現咳嗽、大笑就漏尿的症狀,第一時間應該意識到可能是骨盆底肌出現問題了。一些媽媽在診間傾訴,孩子在公園跑跳時,她只能在旁邊滑手機,讓別人誤會為她是個很冷漠的媽媽,卻不知道她的困擾與無奈,擔心如果跟著孩子跑跳會憋不住尿、尿液外漏。


郭安妮醫師指出,女生比較容易頻尿、漏尿,有些婦女是因為懷孕使得子宮變大大、腹壓增加;有些可能是子宮裡長東西,譬如子宮肌瘤、肌腺瘤,造成結構改變,壓迫到膀胱引起頻尿。


漏尿依嚴重程度可略分為4級:第1級輕度,咳嗽、打噴嚏、搬重物、大笑時會漏尿;第2級中度稍微咳嗽、大笑、快走就會產生漏尿;第3級重度,走路、做家事就容易漏尿;第4級極重度,其嚴重程度時就連在床上翻滾也會漏尿。郭安妮醫師補充提到,臨床上也出現,沒有發生過性行為的女性有漏尿困擾。像是手拿重物、慢性咳嗽、久坐或便秘等因素,都會增加腹腔內壓力,導致骨盆底肌衰退


▲看看漏尿等級到哪裡。(資料來源/郭安妮醫師;圖/NOW健康製作)


凱格爾運動可強化骨盆底肌 改善輕微漏尿


「通常生產完,醫師會建議產後媽媽趕快做產後骨盆操──凱格爾運動。」郭安妮醫師說。懷孕後期因為子宮太大、腹壓增加,使得骨盆底的肌肉鬆弛、支撐韌帶被破壞,導致漏尿的情形發生


凱格爾運動類似縮肛、憋尿的動作,就像平常解小便時,中途忽然憋住的動作。平常有空時可以憋著放鬆3到5秒,1輪可以做個10分鐘,1天可以做3回合,有空就做,可以加強骨盆底肌。


漏尿情況嚴重到影響生活 應尋求醫療協助


有些產後媽媽做了3個月的凱格爾運動後,輕微的漏尿狀況就改善了;但也有人過持續做半年或1年,甚至認真做復健卻都無效,這時最好馬上尋求醫療協助,避免漏尿尷尬持續發生。


郭安妮醫師強調,骨盆底肌衰退造成頻尿、漏尿確實容易影響生活品質,現在也可使用非侵入的陰道雷射治療,可以有效預防及減緩漏尿困擾,重拾女性生活品質。


改善漏尿困擾,女性平常除了多做凱格爾運動,強化骨盆腔底的肌肉,也要多吃青菜、水果,多喝水讓自己排便正常,平時也要減少提重物,以免增加骨盆腔脫垂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眩暈有2種!這種屬現代文明病 看iMax電影也可能誘發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別只做凱格爾 加上這4招幫助準媽咪恢復產前體態

 1422
王詩茜 報導
產後別只做凱格爾 加上這4招幫助準媽咪恢復產前體態
▲愛寶寶也要愛自己,奇美醫院提醒,產婦可以在產後做一些復健運動促進身體復原。(圖/奇美醫院提供)

【NOW健康 王詩茜/台南報導】走路變成像企鵝、骨盆前傾、腰痠背痛……準媽咪們是否也有這些困擾嗎?在孕育寶寶的過程中,隨著胎兒成長茁壯,孕婦的身體負擔也隨之增加,胎兒的重量在肚子前方,使得腰椎的壓力變大,加上催產素的分泌,使得骨盆更鬆弛而向前傾,腿部的力量減弱,影響平衡能力進而形成了「企鵝步態」。


準媽咪懷孕期間 可進行和緩運動


而等到生產「卸貨」以後,雖然肚子的重量減輕了,但姿勢和活動的習慣卻無法立刻回復,加上高重複性的育兒工作,餵奶、洗奶瓶、抱小孩等動作很容易產生肩頸、腰背酸痛,甚至痛到膝蓋和足底。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韻曲指出,想要和緩上述這些不適症狀,準媽咪在孕期中就可以開始進行和緩的運動(如:散步、游泳),來減輕孕期的不適感且讓產程更順利,緩和的伸展可放鬆肌肉,改善腰部疼痛或腿部抽筋等症狀,腿部訓練可強化肌肉的強度來增進體力使產程更順利。


至於生產後做運動目的,則是在促進身體的復原,降低因生產造成的不適與功能失調、調整體態、以及預防在照顧寶寶過程中累積的傷害,讓媽媽能有更強健的身體和更愉快的心情和寶寶相處。


產後運動 2大進行原則


1.自然產於產後1周後,剖腹產於產後2周後可以開始漸進式進行。


2.過度疲勞或運動過程中覺得疼痛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新手媽咪學會5招 循序漸進恢復產前身材


1.凱格爾運動:可鍛鍊骨盆底肌肉群、提升陰道緊實度、預防或改善產後尿失禁。平躺雙腳踩於床面,吸氣緩慢收縮尿道口、陰道口與肛門周圍肌肉,像憋尿的動作停留3至5秒鐘,重複5次。產婦在傷口不痛時就可開始練習,勿在小便過程中訓練以免回流造成感染。


2.胸肩運動:可提升胸廓活動度與肩關節肌耐力、預防因哺乳姿勢不良造成的不適。坐姿雙手伸直向身體兩側打開至水平,翻轉手肘至手掌朝向天花板,吸氣將胸口擴張停留3至5秒後放鬆,重複5次。


▲胸肩運動。(圖/奇美醫院提供)


3.骨盆運動:可調整孕期過度前傾的骨盆位置、促進核心肌群、放鬆腰部緊繃的肌肉。平躺雙腳彎曲踩於床面,吸氣至後腰感覺肋骨撐開,吐氣將骨盆往床面方向下壓,停留3至5秒再慢慢放鬆,重複5次。


▲骨盆運動。(圖/奇美醫院提供)


4.腰背核心運動:可提升脊椎活動度、放鬆緊繃的腰背、促進核心肌群。四足跪姿(勿在太軟的床面執行),吸氣眼睛看向前方,將胸口往床面下沉,吐氣眼睛看向肚臍,拱背成弧形,重複5次。熟悉後可加上輪流將手或腳伸直抬高至水平,維持3至5秒,重複5次。


▲腰背核心運動。(圖/奇美醫院提供)


5.拱橋運動:可強化臀肌與後腿肌群、提高關節的穩定。平躺雙腳踩床與臀部同寬,由尾椎開始往上,將脊椎一節一節抬離床面,抬到下肋骨離開床面即停止,停留3至5秒,再將脊椎一節一節放至床面上,重複5次。


▲拱橋運動。(圖/奇美醫院提供)


陳韻曲提醒產後媽咪,任何運動還是要量力而為,千萬別急於恢復產前身材而忽視自己的健康,循序漸進才是最佳原則,改善身形外也能調整好自己的體態,如有相關問題也可以尋求專業的醫師、物理治療師來評估及調整,讓產後運動正確又不傷身。


更多NOW健康報導
▸每天刷牙就夠了? 疏忽這些細節恐拉近與牙周病的距離
▸《海岸村恰恰恰》包金箔的「清心丸」 中醫解密拱辰丹

分享此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巨嬰恐難產! 醫建議孕媽咪控糖、控體重保母子均安

 1409
葉立斌 報導
▲嬰兒不是頭好壯壯就好,如果長得太大可能對孕媽咪造成風險。(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葉立斌/新北報導】一位31歲的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在其他婦科診所產檢,隨著肚子越來越大且越接近預產期,為安心生育,在妊娠晚期時,挺著38週大的孕肚到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產檢,沒想到被醫師告知身懷巨嬰,可能導致難產、產後大出血等併發症,所幸即時發現,經歷剖腹產下重達4,400克的大寶寶,在保溫箱進行2週加強觀察與照護之後,已回到媽媽懷抱健康返家。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婦產科醫師林峻宏說明,問診時了解,高女士以往進行產檢與妊娠糖尿病篩檢的結果都在正常範圍,此次的檢查卻意外發現胎兒太大,依據胎兒超音波檢測,以測量到的胎兒肚圍、頭圍、大腿長等數值預測,38週又3天的胎兒體重已大於4000克,比一般同週數的胎兒重約1,000克。由於媽媽本身只有體重過重,懷孕前沒有糖尿病史,判斷可能因遲發性妊娠糖尿病導致,為避免胎兒過大可能會導致難產、巨嬰,或寶寶出生後低血糖而影響腦部發育等問題,因此建議盡速進行篩檢後安排剖腹生產。


▲從超音波照就能看出胎兒的頭圍特別大。(圖/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提供)


林峻宏解釋,孕媽咪即使妊娠糖尿病篩檢的數值都正常,也是有可能會產生巨嬰寶寶。巨嬰寶寶的形成原因很多,可能來自於父母本身的體重、種族,以及懷孕期間母體平均血糖濃度,如果媽媽生育過過重的嬰兒也有可能,另外是懷孕前體重過重、多胎妊娠、或是媽媽年齡小於20歲,甚至是飲食控制不佳也是可能原因,必須找出原因才能改善或預防。


林峻宏提醒,糖尿病孕媽咪們要留意體重控制,加上良好的控制血糖,才能減少母體與胎兒生產的風險。每次產檢都要測量體重,也可以選擇進行自費高階胎兒超音波,在產檢過程中,若醫師有提醒胎兒的預估體重過重,一定要定期規律接受產檢、持續追蹤胎兒生長,並配合醫師建議,進行飲食調整、血糖監測等,降低難產風險。例如減少澱粉攝取、減少脂質攝取、增加蛋白質、鐵質與鈣質,嘴饞時吃必要且營養的食物,也能降低胎兒過大的機率。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小雪來了!慢性病族群做好保暖準備 避免成低溫受災戶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期間感染COVID-19 胎兒性別會影響母體免疫反應

 1471
編譯組 外電報導
懷孕期間感染COVID-19 胎兒性別會影響母體免疫反應
▲最新研究指出,孕婦腹中的胎兒性別,會影響母體對抗COVID-19的免疫系統能力。(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研究指出,孕婦腹中的胎兒性別,會影響母體對抗COVID-19的免疫系統能力,一起來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吧!


這項研究對象包括68位準媽媽,其中38位在妊娠晚期感染了COVID-19,另外30人則沒有感染,在這2組研究參與者中,有一半的胎兒是男性,另一半則是女性。研究人員發現,在感染COVID-19的準媽媽之中,比起懷女生,懷男生的媽媽們,體內增強免疫活性的基因和蛋白質水平明顯較高。


美國波士頓麻省總醫院母胎醫學專家Andrea Edlow 博士解釋,雖然這種增強的免疫活性可以為男性胎兒提供保護力,以防止冠狀病毒感染,但由此產生的發炎症狀,卻可能對子宮內的胎兒及出生後的寶寶帶來其他風險。


研究人員還發現,受感染孕婦傳遞給男性胎兒的病毒免疫力,明顯低於女性胎兒,可能會影響嬰兒感染 COVID-19的風險。Andrea Edlow則表示,胎兒的性別會影響母親產生COVID-19抗體,並將其轉移給嬰兒的能力。


研究人員更指出,此前的研究表明,男性成人、兒童和嬰兒的冠狀病毒感染率更高,且容易比女性患上更嚴重的疾病。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胎兒是男性,確診孕婦體內產生的抗體就會減少,這些抗體轉移到男性胎兒的數量也少了很多。Andrea Edlow 博士表示,他們將會持續研究母親在3個孕期都接種COVID-19疫苗,胎盤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以及胎兒性別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編輯:林詩恩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又有Sartan類高血壓藥含不純物 快看手邊有沒有這3款
▸你可能忽略的公共廁所隱藏危機 菜花病毒間接傳染風險

分享此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大!不僅皮膚、長期恐傷身又傷心

 
 
 
·3 分鐘 (閱讀時間)
 
shutterstock
 
shrstock每日健康

異位性皮膚炎影響不只是皮膚!長期恐傷身又傷心

全球有10~20%的兒童受到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在台灣盛行率約8~10%。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三部曲中最早出現的,將近八成的病童會慢慢產生氣喘及過敏性鼻炎。許多病童因皮膚乾燥、搔癢,導致傷口出血,睡眠和生活品質也受影響。這些小異膚寶貝病情反覆發作,卻沒有可長期使用卻安全有效的治療選項,也讓家長與兒科醫師面臨診斷與治療的困境。

每十人就有一人是異膚寶貝 兒童異位性皮膚炎不可輕忽!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發炎疾病,是常見的兒童過敏性症狀之一,台灣兒免學會洪志興理事長表示,台灣的孩童中,每10人就有1人是異膚寶貝,而這些異膚寶貝中,有5%是屬於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但重度影響層面就不僅止於皮膚病灶,長久下來的影響夾帶自信心受創、人際受阻、憂鬱焦慮、嚴重睡眠不足,家長和孩子晚上都無法睡覺。

9歲的張小弟弟,出生週歲就被診斷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幼稚園病況嚴重時,常半夜搔癢難耐抓到破皮,平均睡2個小時就會被癢醒,導致全家人都睡不好,且因為自信心不足也導致社交出現問題。由於要控制病灶發生,張小弟弟在飲食上也必須要特別控制,舉凡蛋類、海鮮、大豆等等高蛋白質的食物都要禁止,也因此影響張小弟弟的發育。此外,反覆搔抓的皮膚感染,還曾因此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而入院治療。所幸經醫師建議開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穩定用藥後搔癢程度降低、生活品質逐漸恢復,飲食也可以開始吃蛋類等增加營養的食物。

傳統治療有副作用疑慮 生物製劑助改善

 

傳統的兒童治療選擇僅有口服免疫抑制劑、類固醇藥膏,局部類固醇藥物的短期使用,對於急性發作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但若長期使用可能會影響內分泌,使兒童成長受到影響,而免疫抑制劑則會有免疫力下降的疑慮。

針對過去治療選擇,臺灣兒免學會姚宗杰秘書長表示,無論是大人或是小孩,異位性皮膚炎過去多靠口服免疫抑制劑、類固醇藥膏等。然而,孩子在治療選擇上較受限,由於處於發育階段,若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會有潛在致癌、副作用的安全疑慮;而口服免疫抑制劑,雖治療效果好,但是副作用多,不僅傷肝、腎,有的甚至會抑制免疫造成感染風險增加。為了避免副作用發生,孩子1至2個月就需要定期打針抽血、檢查肝腎功能、血球指數等。

根據2021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臨床診療指引,生物製劑療法與目前外用藥物的治療機轉不同,是從根源改善病灶,藉由精準鎖定體內異位性皮膚炎發炎相關的傳遞因子,阻斷引發發炎的反應路徑,進一步調節免疫反應以達到控制病情效果,迅速改善癢感症狀。生物製劑安全性高,不會有傳統治療的副作用疑慮,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不良反應如鼻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發生率與安慰劑相當,在醫囑下可安全使用。日前,衛福部已核准可使用於6歲以上兒童與成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生物製劑,根據研究顯示,6至11歲中重度兒童病患連續使用四個月後,病況改善八成(異位性皮膚炎評估指數 EASI)。九成五的患者使用後病況得到緩解。近六成(55%)患者的搔癢程度降低;近七成(65%)患者因而改善了睡眠不足的問題,綜括以上,這些患者的生活品質皆有明顯提高。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生求助要趁早!人工生殖助圓夢

 
 
 
·4 分鐘 (閱讀時間)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洪素卿

難孕早求助,醫療有「子」望!一名37歲女性,結婚兩年後未懷孕,就醫評估後發現,卵子存量的AMH指數極低,只有0.04,有卵巢極度早衰的情況,已是類似更年期的狀態,幸好,後來超音波檢查仍有兩枚基礎卵泡,醫師評估後,經養卵、分次取卵、凍卵、集卵後受精,最終懷上雙胞胎。

成功為該名女性達成生育願望的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醫師指出,「近年人工協助生殖技術提升,民眾只要有計劃生育,卻在嘗試後仍無法自然懷孕,記得儘早找專家幫忙就對了,讓專家來想出對策!」

計劃生育卻無法懷孕 求醫勿遲疑

以該名37歲患者為例,求診時已經結婚兩年,沒能成功懷孕。由於先生在海外工作,想要懷孕更加困難。當時她的檢查結果顯示,「AMH(抗穆勒氏賀爾蒙)指數」只有0.04!也就是說,她的卵子儲存量已經低到快測不到,已有醫師建議她考慮接受別人捐卵。幸好初診超音波顯示還能看到兩個基礎卵泡,「有卵有希望」。

現今的生殖技術,因為卵子冷凍技術的進步,經冷凍解凍後的卵子胚胎品質,幾乎沒有差異!因此,卵巢功能差的人,每次取卵少,理論上只要多取幾次卵,儲存的卵子數量如果能達到最低受孕需求,再一次解凍受精植入胚胎,就可以克服卵子缺乏的問題!但是,量變常常引起質變!卵巢功能衰退,常常導致卵巢的荷爾蒙環境改變,久而久之,在這樣環境下生成的卵子,其質量自然就變差了,這是為何大部分集卵集胚的治療,如果沒有合併卵巢環境調整的「養卵」,常常會成功率低!

 

這位病人初診時看到兩顆基礎卵泡,是因為服用了藥物(中藥)而刺激出來的,在停藥後的第二次門診時,就發現一個卵泡都沒有的類似更年期狀態!為了調節卵巢功能、提升卵子品質,先為她進行了「養卵」工程,數個月後才開始取卵。第一次只取到一個,先冷凍起來。後來又陸續進行了幾次取卵、養卵、取卵的過程。總計四次取得七顆卵子,期間還有一次是沒能取到卵子的空泡蛋!

由於患者先生在海外工作,趁回國時,預先儲存了精子,最終同時解凍了精子和七顆累積取得的卵子進行受精。順利獲得了三個囊胚期胚胎。在患者內膜和其他環境因素都到位後,一次解凍植入所有胚胎,患者順利懷孕。

近年國人普遍晚婚,最新統計顯示,不分男女平均結婚年齡都已經超過30歲!晚婚導致晚生育,這時生育的障礙也就慢慢顯現!醫師指出,一般男女在婚後第1個月的懷孕率約為25%,六個月後約為60%,一年後則約為85%。一對正值生育年齡期間,希望懷孕的夫婦,超過一年正常性生活後,仍然沒有懷孕,就可以算是不孕症。

這時候建議就醫尋求協助,包括血液荷爾蒙檢查、精液檢查、超音波檢查、輸卵管攝影以及內視鏡檢查等,有助找出可能的不孕成因。

已知的不孕症危險因子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或是相關家族史;卵巢早衰的危險族群包括巧克力囊腫等相關卵巢疾病,建議在30歲後不妨先就醫了解狀況。

年齡超過35歲者,半年內無法懷孕,建議儘早到人工生殖機構尋求專業協助。

近年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以及臨床醫師對於高齡病人治療經驗增加,曾經認為35歲以上就是高齡,後來延伸到了38歲,但醫師臨床經驗發現,「雖然說越高齡可能需要克服的障礙越多。」40歲想孕還是很可以,不過,一到42歲就真的拉警報了,這時需要克服的障礙也愈多,治療的時間也拉長,治療的成功率也下降,所以如果是40歲以上想要受孕,可以直接找醫師評估。

去年起政府已擴大試管嬰兒治療補助,希望懷孕的夫婦,及早了解不孕原因,經人工生殖機構專業團隊協助,仍有機會能圓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餐具材質影響身體健康!塑膠、木質、陶瓷哪個好?毒物專家解說。

 
 
 
·3 分鐘 (閱讀時間)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

餐具的材質影響著身體健康,大多民眾都聽過盡量別用塑膠餐具裝熱食,不過其實生活中常見需要留意的恐怕不只有餐具,且其他材質也有各別需留意之處。美國毒物理學家招名威教授指出當中的風險,以及特別需要留意之處,並提供相關建議給民眾參考,提醒多加留意。

當塑膠餐具碰到熱食,釋出環境荷爾蒙恐影響健康。

招名威教授指出,塑膠餐具對健康的影響,主要是擔心碰到熱食可能會有釋放出塑化劑、雙酚胺、三聚氰胺的疑慮,這些化學物質從現有研究來看,對動物而言有致癌風險,對人類雖無致癌疑慮,但環境荷爾蒙還是會全面影響人體健康,長期下來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等,除了普遍民眾所知影響生殖器官外,也可能使得血液循環變差、感知能力異常、認知能力下降等。

除此之外,塑膠餐具材質相較容易磨損,特別是在清洗餐具用菜瓜布等清潔用品清洗時,長年累月下來會有不少的細微損傷,碰到熱食所產生的有害物質便有可能卡在這些細縫裡面,更增加吃下的風險,這點也需留意,尤其是使用塑膠餐具又較節儉或念舊,長期沒換新餐具的民眾。

塑膠餐具、容器別碰熱食,自助餐裝湯也要注意。

 

招名威教授表示,除了塑膠餐具以外,民眾日常也常常誤踩「熱食碰塑膠」的地雷,例如微波時沒拿下保鮮膜、吃自助餐用塑膠袋裝熱湯等。雖然上述這些塑膠餐具、容器在合法的通路購買,風險是低於法定門檻,但怕的是用到尚未被檢驗出的問題產品,更不用說其他各式各樣管道購買的,是否有通過檢驗。在有疑慮、又不知道購買的是否真的為安全產品的情況下,招名威教授建議,生活上就是建議最好避免熱食碰到塑膠,塑膠餐具、容器就用來裝一般冷食即可,例如微波前記得先取下保鮮膜,或是外帶自助餐時自備其他材質裝熱食熱湯等,如此便可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風險。

常見4材質餐具、容器,留意生活細節更有助健康。

若不使用塑膠餐具及容器,生活中其他的選擇如陶瓷、不鏽鋼、木質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也還是有需要留意的地方。招名威教授指出,當中較推薦使用的是不鏽鋼餐具,雖然外觀較不出色,但食安風險較低,不過自然也要注意買到的確實是不鏽鋼。其他餐具最需留意的,就是有無塗裝、顏料、彩繪等,上頭的染色劑同樣也有可能釋出有害物質,又或是在清洗時逐漸脫落,在使用時將其吞下肚,雖未必真的會傷害身體,但如前述塑膠產品一樣,能避免則避免為佳。

從材質上來看,陶瓷就是留意碰撞較容易打破。木質則需注意可能在清洗時刮起小木屑,且也相較容易吸收外來的水分,包括清潔劑、漂白水等,若未確實清洗乾淨,也會影響飲食安全。另外木質也有發霉的疑慮,台灣氣候潮濕,若清洗後沒有確實風乾、烘乾,這些餐具就容易發霉,若長期將黴菌吃下肚,可能有致癌風險,因此若使用木質的餐具建議定期更換為佳。

招名威教授表示,日常中餐具的品管,相關風險盡量避免即可,不必擔心太多,健康是長時間累積下來的身體狀態,保持健康從注意各細節做起,對健康更有幫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孩子都是未來社會生力軍,營造安全感!讓更多人樂於擁抱家庭

 
 
 
·5 分鐘 (閱讀時間)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洪素卿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日前委託網路溫度計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各大社群平台、討論區裡,「買不起房、給不起孩子一個家」是網民們不想「做」人的首要原因。

其實,台灣潛在父母親們要面對的社會經濟問題不只是高房價,低薪,所費不貲的養育、教育支出,也常影響生育意願。

當人們對自己的經濟未來感到恐懼時,他們不太可能冒險生孩子。如何改善「未來爸媽」的社會經濟安全感?

如何協助「未來爸媽」為台灣養育下一代,而不是讓這群年輕人在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之間抉擇,成為台灣解決少子化的重要課題。

社會經濟因素,影響成家育兒意願

首先,「無房產、無生產」這個現象不僅呈現在網路調查上,從我國各縣市生育率分析也可見端倪!

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雖然整體國人生育率持續下滑,但包括桃園市以及新竹縣市,不僅生育率持續維持在全國平均值以上;今年10月份最新統計,這三個地方的六歲以下幼兒占比亦分居全台前三名。

進一步對比房價可以發現,今年第2季新竹縣市的房價所得比為8.26、7.42倍,桃園則是7.58倍,不僅遠低於雙北市的15.79倍與12.13倍,也低於全國平均值9.07倍。換句話說,這幾個地區年輕人的收入相對買得起當地的房子,也相對有較高的生育率!

對此,前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認為,這個問題同時得要解決「消費主義」!他指出,從近年的薪資整體報導可以發現,年輕人無法如同他們的父母一代能把七成的薪資變成存款,原因包括消費主義盛行,「生活開銷很大,手機幾年就要換一次,生個孩子、坐個月子都花錢,因為同儕壓力,大家都這麼花。」「存錢困難的情況下,房價就相對顯得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未來爸媽們」要面對的社會經濟問題不只是高房價!另外還有低薪、以及所費不貲的養育、教育支出。

行政院主計總處105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報告顯示,0歲至未滿3歲幼兒送托保母及私立幼托機構,平均每月費用約新臺幣1.6萬元至1.7萬元,占家庭可支配所得19%至20%!

雖然近年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幫助年輕家庭包括育兒津貼、托育補助、幼兒園就學補助,但「津貼太低」、「找不到好的保姆、幼兒園」仍然是網民討論區中影響生育意願的前十大熱話題。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指出,目前我國雙薪家庭非常多,對我們來說,第一步就是希望政府建置更多的公共托育服務。「托育以及育嬰假兩件事情,對於目前低生育率的現況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足夠的托育服務,才能支持媽媽出來工作。」她強調,而且是「平價、普及、優質,非營利的公共托育。」

「平價」、「普及」、「優質」的公共托育是重點!

特別是近年因為高度競爭性的「教育熱」,導致家長必須花更多時間與精力於教養,甚至為了讓孩子在昂貴、高度競爭性的教育體系下成功,往往只選擇生一胎。

黃喬鈴指出,教育熱讓家長會覺得「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要從小開始培養、灌輸未來用得到的知識。但對於學齡前的小孩來說,「這段時間更重要的是習得社交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以及認知能力,而不是會算數學、會講英文。」

真正的不輸在起跑點上,是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優質、平價的托育服務。「大家是互助、共榮、社區大家庭的概念。而不是相互競爭。」

要有一個觀念,也就是—對社會來說「孩子是公共財」,優質照顧是不可或缺的公共財。

「你的員工也是某個家庭的孩子,妳工作的同事也是別人的孩子!」當家長能夠好好養育出一個快樂、健康、成功的孩子,受益的會是身邊的各種人,對社會整體有效益。

五寶媽:生孩子是自然而然,養孩子是順其自然

雖說台灣生育率下滑,但還是有年輕夫妻、願意擁抱家庭,甚至有人孩子一個接著一個生。究竟這些多寶爸媽們,又是在什麼樣的動力驅使、擁抱甜蜜的負擔?

外表看起來就像個大學生的五寶媽moin說,「說實話,那時候真的沒多想教養成本的問題!」就像她部落格首頁寫的,「生孩子是自然而然,養育孩子的歷程是順其自然。」她的五個孩子都不是計劃生育。

「本來以為多個小孩不過多個人吃飯。但直到孩子陸續上幼稚園、唸小學,帶著孩子參加活動才驚覺,當初想的太簡單。」「別人的孩子學各種才藝、英文講得嚇嚇叫,我們家孩子小一才開始學ABC。」「但是想想每個才藝班,其實都不便宜!」

不過,其實總會找到解決的方法,不管是從網路找素材,或是自己動手做。更重要的是,她在當了全職媽媽之後,反而找出自己的更多可能性。從個性上的改變,到自己的成長。「如果我還在職場,大概也就一直只會是一個基層行政工作人員。」

但全職在家後,不僅參與孩子成長,也成為一個部落客,從文字影像紀錄、到學習剪輯製作影片,甚至拿到健康管理師證照。從媽媽這個角色開始,反而讓她發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而就像她的手機裡永遠只來得及紀錄孩子們打鬧後言歸於好的笑顏、整理乾淨的肇事現場,「在所有的辛苦之後,孩子們永遠是最甜蜜的那個責任。」與孩子相處的點滴,金錢永遠換不到。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性嗜吃炸物、珍奶、藥膳補品 子宮內膜異位症恐上身

 1282
林郁敏 報導
女性嗜吃炸物、珍奶、藥膳補品 子宮內膜異位症恐上身
▲現代人因為習慣過度精緻化的飲食,加上工作關係而經常久坐,活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若還有家族病史,就很容易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圖/吳珮如主任提供)

【NOW健康 林郁敏/台中報導】美美(化名)年僅25歲,平常最愛吃炸物和珍奶,以往很少因為月經來潮而不適的她,隨著年紀的增長,經痛卻愈來愈嚴重,直到某次去醫院的婦產科檢查,才發現她的卵巢竟有10公分大的巧克力囊腫,需手術清除治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任吳珮如指出,巧克力囊腫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一旦發生就必須終生學習與它和平共處。


子宮內膜異位症 又分「巧克力囊腫」與「子宮肌腺症」


▲子宮肌腺與巧克力囊腫。(圖/吳珮如主任提供)


吳珮如主任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原本該長在子宮的內膜細胞長在異常的部位,長在卵巢就會產生「巧克力囊腫」,長在子宮深部就稱為「子宮肌腺症」,也有極少數可能會發生在腹部或其他部位,症狀多以月經周期不規律、經血量異常變多、經痛等方式表現,還有約20%到30%患者的生育能力因此受到影響,目前在醫學上仍未找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確切發生原因,一旦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只得小心控制,無法完全根治。


女性嗜吃炸物、珍奶、藥膳補品 屬罹病高危險群


然而,即使發病原因未明,臨床上卻發現,有家族病史、喜歡炸物、珍奶等高熱量食物或甲殼類海鮮,以及常吃藥膳補品、補充過多雌激素產品如蜂王乳,有較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等,這些女性屬於罹病的高危險群,且好發於年輕女性部分患者因症狀不明顯,或是將經痛、經期不規律當成日常,等到發現巧克力囊腫時,通常囊腫可能已經超過5公分,必須面臨考慮是否動手術的狀況。


囊腫大小、嚴重程度和生育需求 是治療上評估的重點


吳珮如主任說明,治療方面,醫師會視患者的囊腫大小、嚴重程度和生育需求等多方面評估,若為青少女或20出頭的女性,且囊腫在3到4公分以內,通常會先以藥物(如避孕藥)治療為主;若是囊腫超過5公分或當下有生育需求的女性,這時就會考慮採取微創或是達文西手術,小心將囊腫清除,並搭配使用組織膠減少電燒,降低卵巢功能的破壞。組織膠屬於生物製劑,聚合過程具有黏性,可用於黏合組織減少術中縫合,盡可能保留下健康的卵巢;並且所形成的纖維蛋白凝塊符合生理性,與人體自行形成相似,因此能幫助傷口修復,協助病患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醫師建議患者須在術後半年內盡快受孕,以免囊腫再度出現,而影響生育時機。


避免高熱量、精緻化飲食 每年定期做婦科檢查


現代人因為習慣過度精緻化的飲食,加上工作關係而經常久坐,活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若還有家族病史,就很容易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吳珮如主任建議,女性應記錄自己的月經周期,每年定期做婦科檢查,平時盡量避免高熱量、精緻化飲食並適度運動,學習熟悉、重視自己的身體,否則罹患巧克力囊腫嚴重者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且只能終生學習與疾病和平共處。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油炸後的九層塔菜葉 幾乎可以與熱量劃上等號建議少吃
▸割包皮能降低HPV病毒傳染 龜頭出現5症狀應盡速就醫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有多久沒去健檢了? 預防性保健疫苗接種也不可缺漏

 
 
·4 分鐘 (閱讀時間)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但是您有全方位瞭解自己的健康嗎?如何才能知道健不健康,首先就是要定期做健康檢查。若能再進一步做到預防保健,對於自己的健康,就能更全面性的保護。


健檢2大主要項目 及早揪出心血管疾病、癌症病灶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許俊賢說,國人的平均餘命逐年增加,109年10大死因排行榜中的主要項目,為惡性腫瘤(癌症)及心血管疾病(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健康檢查的目的,正是要及早發現初期的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心血管疾病最早期是以三高來表現,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如能提早接受非藥物治療(生活飲食習慣調整等等),或已經確診者接受藥物治療,就能預防將來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肌梗塞、腦中風,慢性腎衰竭等。常見的癌症也可利用篩檢來早期發現。


但是每個疾病的進程不一,癌症也是有的長得快、有的長得慢。如肝癌生長速率快,每3個月變大一倍,因此B型肝炎患者,如果有肝臟發炎的情形,每3個月要做2次腹部超音波及抽血檢查相對的,大腸在完整的大腸鏡檢查後,完全正常者,甚至可以隔5年再追蹤。民眾可以利用政府依不同年齡層或特定族群提供的免費體檢及篩檢服務。


健保補助成人健檢 40至65歲每3年1次 65歲每年1次


「成人預防保健『健康加值』方案」提供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35歲以上者、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健康檢查。自109年9月28日起,調整B、C型肝炎檢查年齡為45歲至79歲終身1次(原住民40歲至79歲)。

 


乳癌、口腔癌、大腸癌、子宮頸癌 4大癌症篩檢你做了嗎?


「4大癌症篩檢服務」,提供預防保健免費補助篩檢:乳癌篩檢(45至69歲婦女,及40至44歲且二等親具有乳癌病史,每2年1次乳房攝影)、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之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大腸癌篩檢(50至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


雙北補助65歲以上 終身可免費接種1劑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另外,「疫苗」的施打,也屬於預防保健的一環。衛生福利部根據不同年齡層,提供各類對象預防接種建議,成人(19歲以上)建議接種的疫苗共9種: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相關疫苗(Tdap/Td)、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季節性流感、A型肝炎、B型肝炎、肺炎鏈球菌(13價結合型及23價多醣體)、日本腦炎、人類乳突病毒、帶狀疱疹疫苗。目前臺北市、新北市補助65歲以上長者,終身可免費施打1劑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詳細接種時程,民眾可至衛福部網站或醫療院所的家庭醫學科詢問。


健檢套餐琳瑯滿目 醫師建議可依個人和家族病史規劃


目前市面上各式各樣的健檢套餐,包羅萬象,其實包含相當多沒必要的檢查,導致大家拿到報告時,被一堆數字和專有名詞搞得頭昏腦脹,更有些人被報告上的「建議繼續追蹤」、「腫瘤指數偏高」、「疑似」、「結節」、「病灶」、「陰影」等字眼弄得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許俊賢建議,可以與醫師討論,就個人疾病史、家族史,制定「量身訂做」的健檢計畫,最好能和醫師討論自己的報告,充分了解各項數據真正的意義。再搭配四癌篩檢、疫苗施打等預防保健方法,真正全方位瞭解自己的健康,免於病痛,生活更美好。


更多NOW健康報導
▸女性嗜吃炸物、珍奶、藥膳補品 子宮內膜異位症恐上身
▸民眾問:我得Omicron了嗎? 必看Omicron症狀整理包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眾問:我得Omicron了嗎? 必看Omicron症狀整理包

 1342
葉立斌、陳如頤 報導
民眾問:我得Omicron了嗎? 必看Omicron症狀整理包
▲廣為人知的是Omicron傳染能力強,但致死率不如「前輩」Delta病毒株,世界各國回報染疫死亡人數不多;另外症狀偏輕症,與流感或一般感冒類似,且不如前幾項病毒有「嗅味覺異常」這個標準症狀。具體而言,有哪些症狀?(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葉立斌、陳如頤/綜合報導】台北市防疫旅館與桃園機場傳出Omicron群聚感染事件,特別是桃機一案有擴散到社區的疑慮。尤其是確診個案傳出曾前往歌友會舉辦的千人餐會,有多位當地民眾前往篩檢站,且不少人有症狀時,就擔心自己感染Omicron。


國內爆發本土群聚 醫師頻被問「我得Omicron了嗎?」


基層醫療協會秘書長羅源彰分享,近期不少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的病患,都會問他「我感染Omicron了嗎?」羅源彰除了詢問足跡等TOCC,只能回答「要篩檢才能知道。」顯示不少人擔憂自己的健康狀態;另外,北市聯醫忠孝院區陳昶宇醫師臉書分享,5日上午門診看了不少呼吸道症狀,令他憂心;加上不一定會發燒,且沒有嗅味覺異常,因此建議有疑慮者直接去做篩檢。還說「有呼吸道症狀者就不看了,直接去忠孝篩檢站做篩檢。」


廣為人知的是Omicron傳染能力強,但致死率不如「前輩」Delta病毒株,世界各國回報染疫死亡人數不多;另外症狀偏輕症,與流感或一般感冒類似,且不如前幾項病毒有「嗅味覺異常」這個標準症狀。具體而言,有哪些症狀?


Omicron症狀與流感相近 使得判斷更困難


陳昶宇表示,Omicron的主要症狀有「嚴重的鼻塞流鼻水」、「頭痛及可能合併身體痠痛」、「咳嗽」、「喉嚨痛,尤其吞嚥時會不舒服」、「較為嚴重的疲累虛弱」。實際上這些症狀與流感相近,才使得判斷更困難。


國內出現首例Omicron境外移入個案,為去(2021)年12月10日16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中的其中1例(案16829),自非洲南部史瓦帝尼,轉機南非入境,在當地曾有醫療機構活動史。


▲指揮中心去(2021)年12月11日公布,邊境快速攔截確定Omicron首例。(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世界衛生組織(WHO)去(2021)年12月12日公布,變異株Omicron的傳染力比Delta還要強,且會削弱疫苗的效力,所幸重症機率較低。南非醫師觀察發現,除了發燒、疲勞,感染Omicron後,許多患者夜間盜汗情況嚴重,衣服枕頭全濕。


同時根據外電報導,南非當地醫生皮萊(Unben Pillay)表示,平均每天為數10名新冠患者看診,但至今沒有患者病情惡化,近期新冠肺炎患者都能在家中療養身體,多數人在10至14天隔離期內康復,其中還包括年長患者、合併其他疾病的重症高危險群,顯示Omicron引發的症狀較Delta溫和。


如何降低Omicron感染風險? 可能需要第4劑或更多劑疫苗


至於臨床症狀,皮萊(Unben Pillay)在南非衛生部記者會表示,Omicron所引發的症狀,與目前已知其他變異株同之處在於患者容易出現夜間盜汗,有些人睡衣和枕頭、棉被全都濕透。其他症狀有咳嗽、發燒、疲勞,以及劇烈身體疼痛,與流感相似。皮萊強調,已接種疫苗者感染後症狀通常較輕微。總結以上,可能症狀有盜汗、鼻塞、流鼻水、頭痛、全身痠痛、咳嗽、喉嚨痛、倦怠。


該如何有效降低Omicron感染風險?一篇發表於科學期刊《自然》的研究表示,若這種變異株確實削弱疫苗效力,可能需要第4劑或更多劑疫苗來提供額外保護,且可能需要新配方。


更多NOW健康報導
▸嬰幼兒這個病和出生季節有關 研究:冬天比夏天高2倍
▸眼袋、淚溝、黑眼圈成青春殺手! 美顏針改善眼周老化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愛吃市售零食,吃多少算過量呢?

 
  •  
  •  

回覆專家 | 陳俊旭

我家孩子讀幼兒園大班,最愛吃蛋糕、麵包、洋芋片、薯條和各種餅乾。最近體重突破26公斤(身高110公分),所以這些食物,我只准他每天吃一種,但不給他吃就發脾氣。請問這些零食吃多少才不會過量?
孩子已經上癮了,他被色香味所控制住。洋芋片、薯條、餅乾的確風味一定會比天然食物更強,甚至會加入味精又高鹽高糖,且經由處理後的油又更香脆,這部份是因為氫化油的關係,但氫化油不能食用,味精增添太多也不對。

這種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家中零食消失,只擺放乾淨的蔬菜和水果,平常家中找不到零食可吃,也不帶他去買,學校方面也要配合。有些小朋友則是正餐不吃,被零食餵飽,請避開零食,讓他在吃飯時間肚子餓,胃口就好,不喜歡吃的蔬菜淋點肉湯,他也會覺得滋味很好,這是戒除的一個過程,讓他沒有零食可以吃,三餐時間到了,他必然會餓,這時候就只給予正餐。

很多小朋友會把快樂與零食或速食店連結在一起,就像是生日一定要吃蛋糕,表現好家長就帶他吃速食獎勵一樣,小朋友被零食所控制,不只是家長的行為要矯正,還有心理上的調整,必須教育他:餅乾裡有很多的氫化油。氫化油是什麼呢?差不多就是塑膠,像洋芋片、薯條、金牛角麵包這類酥脆的零食,現在都是使用氫化油來做,告訴他,吃這個東西等於吃塑膠,你不會吃塑膠袋,那為什麼要吃這個東西呢?要慢慢跟他溝通。

不這樣戒除不行,因為整個社會是被商業所控制,美國紐約與加州等已經立法,開始禁止使用氫化油,當地的速食店已經被迫更改,但台灣還沒有規定,所以還是亂七八糟的東西充斥著。 一個三峽金牛角麵包要加入一個如貢丸大的氫化油,所以每吃一個金牛角等於嚥下一團塑膠,這要52天過後才會排出。可以這麼比喻,吃一個金牛角麵包,等於是吞下三片口香糖,這就是真正的情況。

有些小朋友吃完後會出現過敏狀,皮膚長一顆顆的疹子,這就是氫化油卡在皮膚裡。因為塑膠排得很慢,所以會累積在皮膚裡面,像是溼疹或類似青春痘的小紅點,不會化膿也沒週期性,很多人痘子長出來後就永遠存在,那就是脂肪瘤,這樣代表氫化油無法代謝。那些其實不是青春痘,青春痘是要在青春期才會長。 我們要跟媽媽強調,這件事非常重要,而且並非只有我這麼說,美國的州政府已經禁止了,台灣再不禁止,每年仍要花龐大的醫療費治病。

(以上問題由 自然醫學博士 陳俊旭回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吃糖果零食,當心人工色素

 
  •  
  •  

商店裡琳瑯滿目的餅乾、糖果,都相當吸引孩子的目光,然而看似美味的零食,卻往往含有許多人工添加物,爸媽要如何為孩子把關?

廣受孩子歡迎的馬卡龍、棉花糖、洋芋片、玉米棒、捲心餅等零食,其實都是高油、高糖、高鹽、精製加工過的食品,空有熱量,但營養價值極低,且含有人工合成色素,長期食用易危害孩子的健康。

食用人工色素,危害健康
人工合成色素,是因天然食物色澤無法持久,為增加食物的口感和光澤,使用化學合成的方法,從煤焦油中分離出鮮艷、著色力強的苯胺染料,添加在食物中。但研究顯示,多數的人工合成色素不僅無法提供營養素,還會危害健康,孩子長時間食用含有人工合成色素的零食,易產生下列問題:

容易引發孩子過動
學齡前的孩子體內器官功能較不成熟,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健全,對化學物質也較敏感,長期食用含有黃色4號、5號色素,紅色6號、40號色素的食品,會影響神經傳導,造成孩子過動、自我控制力差、躁動、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日前消基會抽查市面上的食品,發現濃縮果汁、乳酸冰棒和多數蜜餞,都含有這類色素。

可能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
常用於泡泡糖和果凍的酒石黃、落日黃等7種人工合成色素,經國外研究證實,長期食用容易降低孩子的智力,同時影響學習能力。

導致肝腎功能不全
孩子的肝臟解毒功能、腎臟排泄功能尚未健全,若食用人工合成色素,易大量消耗體內解毒物質,干擾體內正常代謝功能,導致腹瀉、腹脹、腹痛、營養不良,增加肝、腎的負擔。

誘發過敏的發生
研究統計顯示,食用添加藍色1號、黃色4號、紅色7號等色素的食品,易導致孩子罹患氣喘的比例增加2倍,其他過敏症狀,像是:支氣管哮喘、蕁麻疹、血管性浮腫、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疾病則增加3倍。

增加致癌的機率
早期針對莧菜紅色素進行長期動物試驗,發現致癌率高達22%,近年研究指出除了莧菜紅,許多人工合成色素都會導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問題,甚至在人體內轉換成致癌物質。

爸媽注意!勿拿零食當獎賞
研究顯示,若是爸媽常用零食獎勵孩子,孩子的零食消耗量比爸媽不鼓勵吃零食的多出3倍!提醒爸媽,這招雖然很有效,但卻可能後患無窮,請別再以零食當作獎勵或賄賂孩子的工具了。

爸媽是孩子飲食習慣養成的主要引導者,孩子從小的飲食習慣和偏好,易影響日後的營養攝取,如果爸媽沒有幫孩子挑選適合的零食,又不制止他食用,孩子就易產生偏食的問題,對新鮮蔬菜、水果興趣缺缺,也不喜歡吃飯,一定要吃甜度高或顏色鮮豔的加工食品。爸媽可透過決定孩子的飲食內容,幫助孩子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為生長發育打下良好基礎。

在家準備健康點心
孩子喜愛的零食,往往不只含有人工合成色素的問題,還可能添加防腐劑、抗氧化劑、劣質糖類、人工香料等化學成份,甚至是砷、鉛等重金屬,嚴重危害健康,爸媽不能不慎選。

孩子的胃口較小,建議爸媽在正餐中間,給予孩子2~3次小量的健康點心,像是:水果、低糖甜湯、烤土司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從這些食物中,孩子可吃到甜味,也攝取到維生素、纖維素、鈣質等營養素,兼顧健康。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心糖衣殺手!孩子愛吃糖,怎麼吃才安心?

 
 
·5 分鐘 (閱讀時間)
 
 

文/信誼編輯部

諮詢/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的活動才結束,12月聖誕節又快到了,開心過節通常會準備應景的零食、糖果,但是吃甜食除了容易造成蛀牙,攝取過量對身心發展各方面都有不良影響,也是爸媽與幼兒園老師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3∼201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3∼6歲幼兒平均每週攝取4次糖果、7∼9歲3次、10∼12歲近4次。由研究數字可發現,年紀愈小的孩子愈愛吃糖,為什麼呢?資深兒科醫師周怡宏表示,日常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來自醣類,醣也是大腦運作的重要燃料,因此,孩子愛吃甜食糖果的原因有以下幾項可能:

● 生理平衡的需求:有時食用過多的高蛋白和鈉鹽,就會想吃些甜食,這是許多人喜歡在餐後吃甜點的原因。

● 水分不足而口渴:孩子想吃甜食有時候是因為口渴,所以在口渴時會想吃水份較多、較甜的水果或喝含糖飲料。

● 缺乏營養素:有時身體需要某種特殊的營養素,甚至有缺乏的情形時,就會產生對甜食的渴求。

● 習慣或情感的需要:若從小養成吃甜食的習慣,例如:邊看電視邊吃零食,日後若沒吃會覺得彷彿少了什麼。情感上的需要也是想吃甜食的最大原因,甜食常與過往的美好經驗作連結,讓人回憶起快樂、輕鬆的感受。

「 糖」殺手,對幼兒健康的6大危害

色彩鮮豔的糖果,其實暗藏高糖、高熱量;號稱「液體糖果」的含糖飲料,更是幾乎全由水及糖分所組成。這些包著糖衣的健康殺手,都很容易讓孩子攝取過量的糖而不自知。

1 增加肥胖的機率

當孩子從糖果中攝取過量的糖分,多餘的能量將會轉化為脂肪、造成肥胖。高含量的糖分也使得皮質醇濃度升高,而使血中胰島素增加,因此減少脂肪的代謝分解。

 

2 造成營養不良與貧血

攝取過多的糖會導致體位肥胖或瘦小的兩極化現象,因為糖的高熱量會影響孩子的正餐攝食;若正餐吃不下、無法均衡攝取營養,長期將導致營養失調、體重過輕。此外,身體在代謝糖分時需消耗維生素B群,當維生素B缺乏時,將會增加貧血機率。

3 提高蛀牙機率

研究顯示,蛀牙問題與校園是否販賣糖果或餅乾有關;糖果吃得愈多,蛀牙機率就愈高。

4 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造成肥胖兒童比例升高,心血管疾病也跟著年輕化。當糖果攝取愈多,過多熱量易轉化為脂肪,會使胰島素敏感度降低,也可能使三酸甘油脂過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隨之增加。

5 學習能力不佳與過動傾向

研究發現,吃甜食過多容易精神煩躁,因為其中的葡萄糖氧化反應需要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造成人體維生素B1不足,使得葡萄糖氧化不全,產生乳酸等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物在腦中蓄積,會影響中樞神經活動,造成精神煩躁、注意力不集中、易哭鬧等症狀。

6 影響腦部發育與視力

多吃糖果和甜食會降低食欲,導致減少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取量,影響腦部發育。此外,糖分代謝需要維生素B2,可能造成體內缺乏維生素B2,進而導致視神經炎、使視力下降。

怎麼吃糖才安心?醫師提醒兩大重點

過量的糖分對身體只有壞處,周怡宏醫師提醒爸媽,為了孩子的健康,請從小為孩子選擇健康、天然的食物,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大一點的孩子,爸媽可以和他們討論平時購買的食品,瞭解其成分,教孩子學習如何吃得更健康。

1 認識好糖與壞糖

糖分可分好壞兩種,應注意產品標示,為孩子選擇添加好糖分的食品,並教導孩子辨識糖分的好壞。周醫師建議爸媽,不要使用精製過的糖分,多使用天然糖份及複合醣類,並盡量選用升糖指數較低的糖類為佳(注)。好的糖分包括黑糖、紅糖、果糖、蜂蜜、楓糖漿、糖蜜等;至於壞的糖分包括玉米糖漿、葡聚糖、方糖、麥芽糖、乳糖、葡萄糖,以及二砂糖、白砂糖、白冰糖等精煉過的糖分。

2 選擇天然水果與健康飲品

建議爸媽,平日在家中應以天然水果代替糖果和零食,並只準備三種飲料:白開水、現榨果汁(不加糖)以及牛奶。以上三種飲料是成人與幼兒的最佳共同選擇,其他像是調味乳(含糖、營養價值較低)、優酪乳(多數糖分偏高)、手搖飲料(有生菌數超標、高糖、高熱量、塑化劑等疑慮)都不是好選擇。當孩子從小習慣只喝這些健康飲品,日後自然會遠離那些有害身體的「重口味」飲料。

注: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指依照食品別顯示飯後血糖值上升速度的數值,GI值愈高的食品,愈容易讓血糖值迅速上升,也使胰島素分泌增加。

Box 0∼6歲嬰幼兒添加醣類攝取量建議表

醣類是供應身體熱量的重要營養素,攝取來源應以多醣類(澱粉等)為主,而澱粉以外的醣類攝取最好來自天然食物,例如水果、天然果汁等。每日醣類攝取量依照嬰幼兒年齡有不同上限,至於添加糖的攝取量,1∼6歲幼兒的上限約為每日熱量攝取的5∼7.5%,大約75∼150大卡。

例如:8個月大的男寶寶,體重10公斤

每日熱量攝取:100大卡×10公斤=1000大卡

每日醣類攝取:1000大卡×50∼60%=500∼600大卡

每日添加糖攝取:1000大卡×0∼5%=0∼50大卡

更多信誼好好育兒網文章

【食安危機】孩子愛吃糖果零食,當心人工色素

【飲食教育】市售零食,孩子吃多少算過量呢?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嘆「房價太高、低薪養不起」⋯育兒津貼民眾真的有感嗎?十大原因揭密為何年輕人不生小孩

 
·8 分鐘 (閱讀時間)
 
 

疫情後不想生孩子原因大調查

你也是因為這些原因不生小孩嗎?

根據2021年美國中情局發表的全球總合生育率預測報告指出,台灣的生育率名列全球倒數第一,許多網友哀怨「低薪」、「房價、物價太高」是不想生的主因,也有許多人為了自我實現、工作職涯等規劃沒有育兒打算,為了鼓勵生育,政府也多次推出生育相關補助,包含育兒津貼、產檢補助、產檢假增加等措施。

加上新冠肺炎今年在台爆發,許多人面臨收入銳減、被資遣等影響,讓人打消生小孩念頭,《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引擎》調查疫情後台灣網友不想生孩子的十大原因,而政府祭出的育兒補助,是否又能成為民眾生小孩的助力呢?

延伸閱讀:網熱議「身邊八年級生都已婚」!30歲結婚的多嗎?真實數據曝光

不想生孩子十大原因
 
不想生孩子十大原因

NO.1 買不起房不能給孩子一個家

根據《今週刊》報導,在台北有超過6成5的年輕人因買房壓力而考慮不生小孩,薪資與房價的落差,也讓年輕人更沒有信心能夠給孩子一個家,網友大嘆「繳房貸就沒錢了,哪有錢養小孩」、「真的不敢生 生了要給小孩怎樣的一個家」。

雖然也有網友提出「租房輕鬆多了」,但對許多人而言,房價繼續漲只會讓人經濟壓力更大,深怕孩子出生也是一起吃苦。

延伸閱讀:這樣就要被說是女友狗?男生10大「寵女友行為」 跟他談戀愛超幸福

image source:unsplash

NO.2 低薪養不起小孩

 

「沒有錢萬萬不可」這句話完全體現在生小孩上!雖然收入可不可觀、夠不夠用每人心中自有一套標準,但許多人認為薪水光是扣掉生活費、房租、給父母的孝親費就很勉強了,更何況養育小孩又是一筆大開銷,加上今年面臨疫情衝擊,更勸退年輕人生小孩的念頭。

雖然「窮養」也是一種方式,但對現代人來說,既然不能讓小孩過上衣食富足的生活,不然把這些錢留著讓自己享樂,說不定還能置產、投資,讓自己的生活品質更好。

image source:unsplash

NO.3 社會、職場對孕婦不友善

雖然政府祭出產檢補助假增加到7天、留職津貼提高到8成薪,但還是有許多孕媽咪遇到不平等的職場待遇。像是有網友就抱怨在懷孕期間收到資遣通知,讓她擔心「剩下四個多月寶寶就要出生了,也不可能再找工作」。

但也有網友認為,孕婦同事請產假會導致工作落到別人上「身邊有一到職就去生產的孕婦,結果請完假就離職了」,立場不同也讓大家對於孕婦在職場上的定位各有想法。

延伸閱讀:怎麼了你累了、說好的幸福呢?「疑婚時代」感情出現裂痕的十大徵兆

image source:pixabay

NO.4 沒時間照顧小孩

現今雙薪家庭比例佔多數,許多人感嘆下班後就累死了根本沒時間、餘力再照顧小孩,網路上也時常出現「工作太忙,沒時間陪伴孩子怎麼辦」、「為了顧孩子沒有自己的時間」等討論,網友也擔心沒有時間照顧小孩,可能會導致小孩有「走歪」的風險,所以許多人寧願「膝下無子」也不想承擔因沒時間照顧小孩而產生的風險。

延伸閱讀:你一槍爆裂埋葬我的愛戀!情人分手最傷人的十句話

image source:unsplash

NO.5 考量身體健康狀況

有些時候夫妻達到共識希望共同孕育新生命,但礙於身體健康考量,不得不放棄這個決定!有網友擔心自己有先天上的缺陷怕遺傳給小孩子,所以沒有生育打算,也有人可能是面臨排卵功能異常、精液異常等問題導致不孕。國健署建議,不孕症發生時,男性、女性應同時檢查。

延伸閱讀:這樣就要被說是女友狗?男生10大「寵女友行為」 跟他談戀愛超幸福

image source:unsplash

2021育兒新制網友熱議話題

NO.1 育嬰津貼如何申請?

寶寶出生後,時間、體力、金錢對新手爸媽來說是新的考驗,「育嬰津貼如何申請?」也成為2021新制網友熱議話題第一名!不論男女都可以申請育嬰假留職停薪、留職停薪津貼,只要工作任職滿6個月、小孩還沒滿3歲以前、配偶必須「在職中」即可申請,單親或未婚的情形也都符合資格,詳細資訊可至勞動部勞保局查詢。

延伸閱讀:小資族、投資小白快看!十大熱門「增加收入方式」幫自己年終加薪

image source:unsplash

NO.2 改善高房價、物價才是治本

行政院祭出育嬰新制,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從投保薪資的6成提高為8成薪、產檢補助提高至14次,從育嬰假、產檢假著手,有許多網友大讚「滿有感的」、「往改善的方向前進,好事」但也有部分網友嗤之以鼻表示「不想辦法用真正有效的手段抑制炒房歪風,這些政策只是表面功夫」、「房價才是問題好嗎」。

延伸閱讀:不要跟我說沒有通貨膨脹!逼台灣人受不了的十大「有感漲價物」

image source:591房屋交易網(示意圖)

NO.3 希望廣設公托、公幼

網路上常常可以看到爸爸媽媽抱怨抽不到公幼,只能讓孩童就讀私立幼稚園,但學費高到讓人喘不過氣,「先繳了2、3萬的註冊費,每個月都要繳學費」直呼「比大學學費還貴」,網友狂喊「廣設公托、公幼比較實在」、「公立幼兒園抽籤抽不到,還得連排38小時報名私立幼稚園」,但也有網友抱怨「公幼4點下課,上班族哪有辦法接小孩」。

延伸閱讀:養小孩要花多少錢?律師粗估「養3兒月噴7萬元」嘆:還沒算出去玩的錢

image source:台中市政府

NO.1 補助政策中「不孕」資格是什麼?

國健署公布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方案7月1日上路,只要夫妻雙方有一方具有我國國籍,而且妻子的年齡未滿45歲,並具不孕症診斷證明即可申請政府的補助,預估每年有2.3至2.8萬對不孕夫妻受惠。

不孕夫妻於療程結束後6個月內請該機構協助線上申請療程費用即可,一般不孕夫妻首次申請最高補助10萬元,再次申請者最高補助6萬元,並依各範圍療程給予不同補助額度。

image source:unsplash

NO.2 不孕症補助機構有哪些?

不孕症補助方案補助對象由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擴大至所有的不孕夫妻,提供醫療服務之人工生殖機構也從原本19家增加至90家以上,且透過機構線上申辦作業,就醫諮詢、申請補助快速便利。詳細機構名單可至國健署網站查詢

延伸閱讀:婚姻才不是愛情的墳墓!夫妻間10大踩雷言行 懂得避雷就能感情保鮮

image source:unsplash

【網路溫度計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0年11月22日至2021年11月21日,共1年。

系統觀測上萬個網站頻道,包括各大新聞頻道、社群平台、討論區及部落格等,針對討論『不想生原因、2021育兒新制、不孕症補助話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分析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本篇分析報告使用「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

跟不上最新話題、聽不懂網路流行語?

小孩子才慢慢爬文搜尋,聰明人都在訂閱【網路溫度計Line Notify】

一鍵就訂閱,話題不漏接:https://urlink.io/j72VVVk8

有想看的排名主題?請不要猶豫告訴我們吧

提供題目►https://pse.is/JW2G2

加入網路溫度計電子報臉書粉專IG官方帳號,追蹤最即時火熱的網路新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胎教」只能靠音樂?懷孕必學3階段胎教法,刺激寶寶大腦&五感發育

 
 
·3 分鐘 (閱讀時間)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大部分人聽到「胎教」這兩個字,都會把它和音樂劃上等號,但其實胎教包含了許多層面;胎動時的撫觸、對寶寶說話都是胎教的一環。我們針對懷孕的不同階段提供促進胎兒成長發育的方法,讓媽咪從孕期開始和孩子培養感情、幫助寶貝頭好壯壯!

(圖片提供/嬰兒與母親)
 
(圖片提供/嬰兒與母親)

胎兒可以接收外界訊息嗎?

奇美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孫怡虹表示,其實胎兒從初期發展神經系統,就會開始建立對外在事物的感知能力。外在世界的刺激,包含聲音、光線、碰觸,都可以幫助寶寶的大腦及五感發展;感官發育以後又會藉由全身神經系統和大腦的連結相互刺激,帶動全身成長,因此胎教的確可以幫助胎兒發育。

第一孕期胎教法

➤多做可以伸展、平衡身體的活動

胎兒最早發育的感官是觸覺。在孕期,外界的震動會從肚皮傳遞到子宮再傳遞到羊水,因此輕輕拍撫肚子,就可以讓寶寶獲得刺激。

這個階段也可以開始做孕婦瑜伽、皮拉提斯等活動,這些活動除了可以促進寶寶的平衡覺發展,也可以緩解孕期產生的不適,一直到懷孕後期都可以做。

第二孕期胎教法

➤在胎動時輕柔撫觸、按摩肚皮

進入第二孕期以後,寶寶的手腳發展得越來越成熟,大概6個月開始就會在子宮裡面拳打腳踢。此時可以輕揉肚皮、順著子宮的方向輕推,利用溫柔的撫觸間接刺激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穩定寶寶的情緒。

如果寶寶動得比較大力,腳踢到橫膈膜或頂住肚皮,可以先輕輕按摩,等疼痛的感覺消除,再慢慢將寶寶頂出來的部位推回去。

➤均衡多元飲食、避開加工食品

 

寶寶發展出觸覺以後,接著會建立嗅覺及味覺。孫怡虹表示,當胎兒可以嚐到食物的味道,就會開始被媽媽吃的食物影響。如果不想要孩子未來偏挑食或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孕期一定要避免吃單一種類或過度加工、重鹹重辣的食物,儘量讓飲食多元、營養均衡。

➤多和寶寶說話、聆聽愉悅音樂

接續嗅覺和味覺,主導聽覺的耳朵到了第二孕期也會開始發育。寶寶大概在6個月左右就會開始對聲音有反應。

孫怡虹表示,胎兒在羊水中聽到的聲音和我們一般人聽到的聲音差不多,能夠讓媽媽感到放鬆、開心的聲音,也可以為寶寶帶來相同感受。人與人說話的聲音也很適合刺激寶寶的聽覺。建議媽咪可以一邊撫摸肚子、一邊對寶寶講話或播放聽了會開心的音樂。

Tips:多對寶寶說話讓他熟悉父母的聲音,寶寶將來出生會比較有安全感。

➤控制音量、遠離高分貝噪音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聲音都適合胎兒聆聽。長期暴露在115分貝以上的環境,會導致寶寶的聽力受損,甚至引發早產、出生低體重的風險。如果家裡正好在裝修或住家附近有工地、機器運轉的聲音,最好避開這些噪音。

此外,低頻的聲音……

整理撰文/戴筠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preview?id=12548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會長高?有孕婦懷孕38週後長高6公分

 
 
 
·2 分鐘 (閱讀時間)
 
 

有聽過「懷孕會長高」的說法嗎?婦產科醫師林思宏最近在臉書PO出和孕婦的合照,說對方懷孕後竟長高了6公分,引發熱議,連藝人Lala徐佳瑩、巴鈺直呼超羨慕,笑稱是不是該拚第二胎。醫生分析,其實這和生長因子大增,還有孕期姿勢改變等等有關,但也有一部分是「假性長高」,生完之後就會縮回原本的身高。

懷孕會長高?孕婦竟從168長到174

知名婦產科醫師林恩宏昨天在臉書放上一張和孕婦「奇蹟」照,他說媽媽在懷孕前身高168公分,但沒想到懷孕38週後,竟然長高了6公分,超神奇的增高術,連醫生都說「很少見」。

孕婦也說,不清楚為何會長高,可能是因為孕期站姿要站比較挺。

醫師林思宏在臉書Po出合照,對方懷孕前後長高了6公分。圖/翻攝自Facebook@林思宏醫師

孕期長高 恐與生長因子增加、姿勢改變有關

有沒有長高,過來人有不同答案,醫師也說有駝背習慣的媽媽,會因為懷孕前「姿勢不正」,孕後肚子太沉,必須要把腰桿打直,身高因此變高了,另外,年紀20出頭的年輕媽咪也很容易因為孕期分泌較多生長因子,被刺激到而長高。

姿勢改變長高屬「假性」 產後身高會「縮水」

只是這個案例媽媽已經30多歲了,到底是怎麼長高的?醫師林恩宏說明,懷孕會分泌所謂的鬆弛素,會讓關節跟關節的距離變大,假性長高的距離常常生完之後就會回到原本的狀況。

藝人媽媽羨慕 巴鈺:為了長高想再生一個

生孩子能長高,這讓好多藝人媽媽超羨慕,個子只有150出頭的徐佳瑩就忍不住留言「真的假的啦!」就連巴鈺也說為了長高,還要再生一個。只是醫生說,懷孕長高的關鍵,還要看骨骺線有沒有閉合。

 

其實長不長高對孕媽咪來說根本不是重點,能看到寶寶平安出生,即使身高「縮水」,一樣很值得。

徐佳瑩得知懷孕會長高,留言「真的假的」。圖/翻攝自Facebook@林思宏醫師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吳苡榛

更多台視新聞網報導
台電疑爆職場群聚 傳打2劑疫苗懷孕員工染疫
傳明日包括美國捐贈及自購共2批莫德納疫苗來台 陳時中回應了
孕婦優先打莫德納 醫:懷孕12週後接種「利大於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優先打莫德納 醫:懷孕12週後接種「利大於弊」

 
孕婦優先打莫德納 醫:懷孕12週後接種「利大於弊」。示意圖/台視新聞
孕婦優先打莫德納 醫:懷孕12週後接種「利大於弊」。示意圖/台視新聞
  •  
  •  
  •  

美國捐贈250萬劑莫德納疫苗讓國內疫苗總量大增,指揮中心也在新的接種順序中,研擬開放孕婦優先施打。婦產科醫師表示,因為孕婦血栓風險又稍微高一些,建議先選擇莫德納等mRNA疫苗,而且在懷孕12周後接種利大於弊。也有醫師建議,讓打過AZ疫苗的民眾,第二劑接種莫德納,因為有數據顯示,混打後產生的抗體比較高,還能降低血栓風險,但指揮中心以「沒有科學數據」為由打了回票。

孕婦血栓風險高?醫建議:優先考慮mRNA疫苗

指揮中心今日更新疫苗接種順序,擬把孕婦列在第六順位,但許多孕婦又怕打AZ疫苗會出現不良反應,疫苗品牌到底該怎麼選擇?血栓風險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指出,懷孕後產生血栓風險會稍微高一些,建議孕婦們優先考慮mRNA疫苗,但想打AZ也無不可,只是建議懷孕12週後再接種,並在接種前先諮詢醫師。

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思銘則認為持不同意見,認為早期懷孕者未必不能施打疫苗,表示「並沒有說早期懷孕不可以打,若孕婦的生活屬於高風險,還是認為接種利大於弊。」

莫德納量超越AZ!醫籲開放疫苗混打 

而近日250萬劑莫德納疫苗大軍抵台,目前總量甚至高過AZ疫苗,前台大感染科醫師部落客林氏璧醫師建議,可考慮比照他國做法,讓打過AZ的民眾,第二劑混打莫德納疫苗。

他指出目前已有研究證實AZ混打BNT得到的抗體甚至較高,但莫德納相對實證較少,而德國和法國因為擔心血栓風險,最早規定50或55歲以下,第一劑接種AZ者,第二劑改打莫德納或輝瑞等mRNA疫苗,後來加拿大也跟進,而韓國最近因為AZ到貨不及又看到混打實證,也建議第一劑打AZ的人,第二劑可以打mRNA疫苗。

打AZ後改莫德納「可混打?」 張上淳:科學證據不足

只是指揮中心目前沒有讓民眾混打的規劃,定調除非特殊狀況,否則兩劑都打同一品牌。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資料顯示打完AZ之後改莫德納到底是會怎麼樣,除非真的很有必要,例如說第一劑打了AZ,有比較厲害的不良反應,再換另外一種廠牌的疫苗才是合理的。」

台視新聞/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吳東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排卵針,更年期提早來? 凍卵前你該知道這些事

 
打排卵針,更年期提早來? 凍卵前你該知道這些事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瀏覽數36,742
2020/11/23 · 作者 / 李毅評 · 出處 / 三采出版
 放大字體

凍卵,讓晚婚和另有生涯規劃的女性,有機會實現「當媽媽」的夢想。不過,打太多排卵針,是否會讓更年期提早報到?會不會增加卵巢癌的風險?婦產科醫師李毅評在新書《威廉氏後人的好孕課》,解釋有關凍卵的正確知識。以下是精采摘錄:

女生卵子數量 比想像中要多

首先要先給各位一個觀念:女生在出生時身上帶著15萬~50萬個卵泡,到了青春期大約還有3萬多個卵泡,到了50歲(停經前)大約還剩1千顆卵泡左右。

也就是說,從青春期到停經的35個年頭裡,一共只排出了約420顆卵(35乘以12),其他的2萬9千顆卵都在不知不覺中萎縮掉了,相當於每個月真真切切消耗了70顆卵左右。

凍卵 卵子 染色體 卵巢 排卵針 停經 更年期 生育

(圖片來源 / 三采出版提供)

打排卵針,更年期提早出現?

這是因為每次月經只會排一顆卵,但每個週期的基礎濾泡量其實不只這些。單一顆成熟的濾泡會壓抑其他顆小濾泡,然後那個最大的濾泡會搶走所有的資源自己排卵,而那些小濾泡搶不到資源就全都萎縮掉了,直到下一個週期再開始召集(recruitment)新的濾泡們。

所以單一週期大量刺激卵泡成長,並不是在消耗未來的卵巢庫存,因為卵子本來就在不斷的快速消退中。有點像我國的聯考制度或者日本的電影「大逃殺」,每次只有第一名的人存活下來,其他全部都被犧牲掉了,下一個月又有一批新的考生被召集進來。

廣告

使用排卵針等等的排卵刺激,是讓那群不是第一名、原本要被犧牲掉的濾泡們,都能得到足夠的營養而順利長大,並不會快速消耗未來的卵巢存量。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卵巢刺激或者凍卵,會讓受術者更年期提早到來喔!(推薦閱讀:延遲生育、有「凍」有機會?關於「凍卵」你一定要知道的8件事

排卵藥物 增加卵巢癌風險?

在一個收集了十八萬個做排卵刺激的超大型研究中,沒有發現任何證據會增加卵巢腫瘤或癌症的風險。因此排卵刺激是安全的,這一點可以放心。

何時凍卵佳?最好別超過35歲

單就卵子的染色體正常比例而言,29歲時卵子染色體正常的比例是79%,39歲時卵子染色體正常的比例是47.1%,44歲時卵子染色體正常的比例是11.8%,超過45歲時的卵子,染色體不正常的比例已經將近百分之百。

也就是說,卵子冷凍的施行,理論上越早越好。但應該要早到什麼時候呢?過早取卵最主要的壞處就是「你可能白花錢、多挨針了」!比如說25歲取卵,也許26歲就不小心奉子成婚了,那其實根本也不用凍卵。

對於確切的卵子冷凍的建議年齡,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登的文章結論是「early-to-mid-30s」,也就是30出頭歲左右或者33至35歲之間。

廣告
 

女性卵子品質的下降,並不是隨著年紀直線性的穩定下降,在30歲以前都相差不太多(緩慢地下降),可是一旦過了35歲,就會開始急速下降。

凍卵 卵子 染色體 卵巢 排卵針 停經 更年期 生育

(圖片來源 / 三采出版提供)

逐漸老化的子宮、甚至停經的子宮,目前的藥物都能有效使它恢復功能,但卵子沒辦法。(推薦閱讀:田馥甄想趁35歲前「凍卵」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

考慮凍卵的年紀:滿30歲之後

總結來說,如果你是個小於30歲的女性,那就繼續自由的戀愛吧!如果你是個30至35歲的女性,可能真的要審慎考慮凍卵,在你的年紀凍一次卵大約可以取到十來顆左右,也就是一次凍卵平均可以生一胎。

若你是36至38歲的女性,我會建議你趕快來凍卵,這個年紀凍一次卵大約可以取到接近10顆,平均凍三次可以取到30顆,這樣大約可以生一胎。

凍卵 卵子 染色體 卵巢 排卵針 停經 更年期 生育

(圖片來源 / 三采出版提供)

至於超過38歲的話,呃……趕快結婚做試管吧,這個年紀起的卵巢是每個月都在快速衰退;對於超過46歲的人來說,我很遺憾,但你可能真的要審慎考慮接受捐卵一途了,畢竟你身上染色體正常的卵已經少之又少了。

我知道很多朋友都是超高齡,我無意要讓你更難受。但是為了另外一些相對年輕的朋友,我還是決定把這些真實數據一一呈現,希望在這個資訊越來越透明的年代,每個人可以清楚了解各個處置的優點和缺點,然後自己去做評估與決定。

本文節錄自《威廉氏後人的好孕課:從備孕到順產,地表最懂你的婦產科名醫李毅評的14堂課》,由三采出版

廣告
 

責任編輯:高儷綾

 
分享 收藏 訂閱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時該去看「不孕症」門診?8大關鍵QA

 
何時該去看「不孕症」門診?8大關鍵QA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瀏覽數209,780
2010/06/01 · 作者 / 張曉卉 · 出處 / 康健雜誌 第139期
 放大字體
《康健》為求子若渴的夫妻尋覓一定要知道的真相!

Q:女人有月經就會懷孕?

錯。想當爸媽,男女雙方都得條件具足才行。包括:女性有健康成熟的卵子+男性有足量、型態正常且活動力旺盛的精子→在女性排卵日前後行房→有正常輸卵管讓精子和卵子相遇→精子有能力穿透卵子受精成為胚胎→子宮能讓胚胎成功著床,持續發育成胎兒→生下寶寶。

Q:生不出小孩,女人要負責?

錯!男女各要負責約30%,男女都有的原因佔30%,剩下10%原因不明。因此男女雙方都應一起及早檢查,減少時間和金錢的浪費。

高雄長庚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黃富仁每次遇到婆婆帶媳婦來看診,他就會提醒:「生小孩是兩個人的事,先生也要來檢查!」

Q:何時該去看不孕症門診?

傳統建議是在沒有避孕下,夫妻若經過一年性生活(沒有分隔兩地、一週行房兩、三次)仍無法成功懷孕,應該到不孕症(或稱「生殖醫學」)專科就醫。

但現今許多夫妻在男女朋友階段已經有性生活,如果婚前沒有避孕也沒有懷孕,結婚時年齡超過38歲,應該馬上去檢查,e世代送子鳥生殖醫學中心賴興華醫師建議。

年齡(歲) 

小於35 嘗試懷孕時間:一年

35~38 嘗試懷孕時間:半年

39~40 嘗試懷孕時間:立刻求診

大於40 嘗試懷孕時間:立刻求診

廣告

台大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任陳思原表示,找不孕症醫師不代表需立刻治療,有時僅需評估夫妻雙方身體狀況,給予衛教,如量基礎體溫、適當行房時間或給予刺激排卵藥物就可成功「做人」。

Q: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

一般人常以為去找不孕症醫師就是要做試管嬰兒。其實,不孕症治療應依據病人個別狀況,一般從簡單輔助受孕做起,接著嘗試人工授精,然後才是試管嬰兒。

■簡單輔助受孕:口服排卵藥物嘗試6~12個月,約有80%會在6~12個月內懷孕,否則就應該換別的方法。

■人工授精:妻子打排卵針,在排卵的時候,丈夫藉由手淫收集精液交由治療中心,洗滌篩選出活動力比較好的精蟲,用精細導管注射進入子宮腔,提高受孕機率。每次成功受孕機率約一~兩成。如果連續做3~4次沒有好消息,應考慮做試管嬰兒。人工授精每次費用約1~2萬元。

■試管嬰兒:藥物刺激誘導排卵→偵測卵泡成長狀況→取卵手術、取精液→體外受精→胚胎植入。

試管嬰兒費用約在10~15萬,包括口服和針劑藥物、抽血、超音波等約4萬元,到取卵、培養、植入約6萬元費用。費用會根據需要特別處理,如胚胎黏膠、輔助孵化技術、單一精蟲顯微注射技術、囊胚期胚胎培養等技術而增加。

廣告
 

Q:如何找到合適的不孕症醫生?

這是不孕症網路上討論最熱烈話題之一。因為不孕症治療動輒花費數萬至十幾萬,打針吃藥動手術還不一定能懷孕,任誰也不想白花錢又傷身體,希望參考過來人經驗找對醫生求子成功。

但檢視網友分享自己去找治療不孕症醫生的經驗,大多是談這醫生的病人多寡、哪些名人找過他、醫生態度親切與否、解釋詳不詳細、收費比較等。「有的病人翔實記錄治療後成功懷孕的過程,但也有人很情緒化,或者刻意為某些醫療院所寫宣傳,甚至誇大治療成效的文章,」一位不孕症專科醫師表示。

幾位資深醫師透露,醫生態度、收費高低固然重要,但親切≠可以抱一個寶寶回家(Take home baby rate),要能讓最多的婦女成功懷孕、圓滿生子心願,實驗室技術員能力和素質是關鍵因素。

美國居全球不孕症治療領先地位,政府對於實驗室品管、技術人員有評鑑和認證標準。台灣至今沒有評鑑和認證制度,各醫院診所自己管控實驗室和技術員,優秀的技術員光應付臨床就忙不完了,使得「試管嬰兒治療數量和成績,最好和最差可能差距100倍,」一位曾任生殖醫學會理事長的醫師直言。

但這些病人都無從得知,怎麼辦?

廣告
 

綜合不孕症專家意見,建議:

1.先找對醫院診所

台灣生殖醫學會有通過國民健康局認證可施行人工生殖的醫療院所名單的地址、電話、網站。網站:http://www.tsrm.org.tw

2.鎖定區域

不孕症的檢查、治療不太可能一次搞定,常需頻繁回診,甚至天天報到打針,最好找距離住家或上班地點比較近的醫師。有些醫院診所會公布自家的試管嬰兒治療量,有的還會列出各年齡層的活產率(live births)供參考。

3.探聽「口碑」

可參考網友意見,但親朋好友同事的經驗特別重要,親友能提供就診環境與醫生互動的第一手消息。

4.親自去看一次

台語俗諺:「先生緣,主人福。」建議想求子的夫婦親自就診看一次,雖然無法一窺實驗室,但可觀察這家醫院或診所的人氣、服務品質,以及醫生是否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專心幫你解決問題,還是僅在言語上符合你的需求。

5.諮詢第二意見

再找一家醫療院所比較環境、收費、治療流程、技術水準再做決定。

Q:不孕症治療一定「包生」?

錯!年齡愈大,成功產子的機率愈低。

馬偕醫院不孕科醫師李國光舉2008年英國的研究發現,85%的不孕症婦女誤以為試管嬰兒可以克服高齡(>35歲)造成的不孕症,也以為年過40歲仍能輕易的用試管嬰兒完成當媽媽的願望。

事實上,造物主沒有設計女人在40歲可以懷孕,再先進的科技、高明的醫生至今仍無法克服「年齡到了,卵巢就是會像溜滑梯般衰竭」的自然法則。類似藝人白冰冰無法如願懷孕的例子,遠比林青霞46歲生孩子多太多。男人過了40歲的精子做試管嬰兒的失敗率,也比30歲多七成。

即使成功受孕,高齡孕婦還要承擔流產、胎兒染色體異常、懷孕期併發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以及胎死腹中的風險大增。

不孕症醫師劉志鴻指出,試管嬰兒成功率應以進入療程後可以獲得活產率來計算,也就是接受治療、植入胚胎後,寶寶真正落地才算數。

國民健康局2007年資料顯示,試管嬰兒治療平均活產率為29.7%,小於35歲的女性有35.9%活產率,大於40歲的活產率陡降至7.4%。

換句話說,若有100個年齡小於35歲的婦女同時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約有36人可以如願得子或女,64%會失望;每100個年紀超過40歲的婦女,可以迎接新生命的只有7個人。

Q:常報導有人做試管嬰兒一次生了雙胞胎、三胞胎、甚至八胞胎的紀錄,讓我們躍躍欲試。

錯誤。早年為增加試管嬰兒懷孕率,常有多胞胎的情況,加上媒體報導,讓人誤以為一次生多胎值得慶賀。

其實,多胞胎的危險性比單胞胎的高很多,包括早產、子癇前症(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出生胎兒體重比較輕、產後出血等,作家藝人吳淡如因為高齡懷孕且是雙胞胎,後來發生胎死腹中加早產即是一例。

台灣《人工生殖法》規定,一次試管嬰兒治療植入胚胎最多不可超過4個。目前臨床對35歲以下的病患多半植入2個胚胎。

「如果技術好胚胎品質好,35歲以下的患者植入2個可以,若植入3個,我們還會拿出來檢討,」馬偕醫院不孕症資深醫師李國光解釋,若懷3胞胎,為避免高危險妊娠、早產,讓寶寶健康生下來,必須施行減胎手術。

Q:找西醫治療不孕症時,可以同時吃中藥調理嗎?

奇美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蔡永杰表示,可以吃中藥,但不建議在做試管嬰兒的階段使用,因為中藥可能刺激卵巢及荷爾蒙分泌,影響血液檢查準確度,無法真實反映卵巢功能。

我想當媽媽,卻還沒有對象,怎麼辦?

1986年澳洲發表全球第一例卵子冷凍,近年因玻璃化冷凍技術,保存品質更好。目前臨床多半應用在有重大疾病,如癌症需接受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擔心傷害卵巢功能的病人,事先取出卵子冷凍。

賴興華醫師表示,現在年屆或已經超過35歲未婚女性人數愈來愈多,如果擔心將來想生孩子卻因生理年齡限制無法如願,可以先去檢測與生育能力有關如FSH、LH、E2、Prolatin等8種荷爾蒙和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得知卵子庫存量,如果AMH<2,可考慮預存卵子。取卵療程費用約10萬元,每年保存費8500元。

好友人數

 
分享 收藏 訂閱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了35歲想懷孕  3大飲食地雷千萬別踩

 
過了35歲想懷孕  3大飲食地雷千萬別踩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瀏覽數249,889
2018/07/01 · 作者 / 謝懿安 · 出處 / Web only
 放大字體

西洋天后席琳狄翁(Celine Dion)前日來台辦演唱會,除了美妙歌喉,此次同行的雙胞胎兒子也備受關注。50歲的她8年前人工受孕成功,但過程多次失敗也曾讓她大受打擊。高齡懷孕為何那麼難?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台灣每5個女性就有1個35歲才懷第一胎。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靈樞.天年篇》記載:「卅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女性30歲生理狀態處於巔峰後,體內的氣血循環開始變差,精力緩慢減退;35歲以後又是拚事業階段,工作壓力大,經常感到疲累,加上三餐不正常、吃錯食物,都會讓體質出現異常、難以受孕。

愛群中西醫診所執行長翁紹評指出,若到40歲,血管彈性變差,代謝下降,加上現代環境污染嚴重,環境荷爾蒙多為脂溶性,容易造成血栓體質。若是沒有調理,再打排卵針,固醇類的荷爾蒙增加,會讓血液更濃稠,都不利受孕。

子宮就好比孕育的土壤,卵子跟精子結合成胚胎則是種子,種子的品質、土壤的濕度、溫度都要在最佳狀態,才容易開花結果。台北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瞿瑞瑩指出,吃下去的食物,也會影響子宮、卵子的健康,臨床最常見的幾種錯誤飲食,是導致難受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雷一:愛吃生菜沙拉、喝冰飲

與好姊妹相約吃輕食,一大盆沙拉,配上幾片麵包,感覺清爽無負擔。但這對想懷孕的女性,卻是大忌。瞿瑞瑩指出,生菜沙拉屬於寒涼性的食物,和吃冰、喝冰飲一樣,都會讓體內氣血循環不佳,手腳容易冰冷,體內的氣被消耗,子宮環境就不好,難以受孕。

廣告

她建議,蔬菜都要煮熟再吃,且避開寒性蔬菜,如筍類、空心菜、大白菜、白蘿蔔等。另外,夏天氣溫炎熱,可以用20~30度左右的常溫飲料取代冰飲,一樣能達到消暑功效。

地雷二:喜歡吃水果、喝牛奶

「門診遇到很多女生,覺得吃水果很養生,每天一早一杯精力湯,水果照三餐吃,反而難受孕,」瞿瑞瑩表示,許多水果性味偏寒涼,夏天盛產的瓜果類吃多容易體質寒冷。此外,台灣水果甜度高,糖分攝取過多容易造成體內痰濕。

瞿瑞瑩解釋,若把子宮看成土壤,那痰濕就有如土壤變沼澤,會讓體內濕氣重,土壤濕度不對,受精卵就無法好好著床。因此要能嚴格控制水果攝取,一天不超過一小碗(相當於4顆葡萄加半根香蕉),且要中午時間食用完畢,晚餐後吃水果的習慣則要戒掉。

不只水果,牛奶也會造成痰濕體質。早上吃麵包配牛奶,飯後一杯鮮奶茶,下午喝拿鐵提神,細數下來,一天下肚的牛奶其實不少,更要忌口。

地雷三:補品吃太多、嗜辛炸和焗烤

「補過頭也是問題,」瞿瑞瑩觀察,許多女性來看診時,發現為了懷孕會自行買各種補品,像是補氣用的黃耆就很常見,「但這種吃多反而容易上火」。除了過度吃補品,油炸、辛辣、焗烤等重口味料理方式,也會讓體內燥熱。

廣告
 

因為燥熱導致津液、水份不足,形成陰虛體質。這時子宮環境變得乾燥,缺乏水份會讓卵子變得乾扁;而當精子進入子宮時,也會因為環境燥熱導致液化困難,還不到輸卵管就已經陣亡。即便順利受精,也會因為子宮內環境乾燥,著床困難。

翁紹評也建議,攝取油類時,可以不飽和脂肪酸取代飽和脂肪酸,植物油、堅果、魚肉都是很好的來源,避免形成血栓體質。

中醫推薦  「以清為補」飲食法助好孕

35歲後想要懷孕,「清補」效果最好。清淡、性味甘平的食物如高麗菜、菠菜、紅蘿蔔、番薯、蘋果、木瓜、葡萄,都是不錯的食材。

此外,多攝取滋潤性、富含膠質的食物,如雞爪、海參、山藥、秋葵、木耳等,可以調節體內荷爾蒙,讓子宮壁健康,有正確的營養很重要。

瞿瑞瑩指出,備孕時各種營養素都要均衡攝取,避免採用生酮飲食等偏好特定營養素的飲食法。若想要額外補充保健食品,葉酸、維生素B、鐵劑(有貧血症狀才需要)適量攝取即可,其他藥膳、補品則不需要,建議仍需諮詢醫師再選擇營養補充品。

打造好孕體質  7招平日保養這樣做

維持卵子品質、促進子宮氣血循環,就能打造好孕體質。兩位專家認為,年紀大固然是難懷孕的因素之一,但只要保養得宜,還是有機會受孕,可以這樣做:

廣告
 

1.適度排解壓力

翁紹評指出,相較於一般體細胞,卵子、精子等生殖細胞承受壓力的能力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臨床上發現,即便是20多歲的女性,一段時間熬夜、工作壓力大,取出的卵子品質就會下降。

此外,控制子宮的是副交感神經,壓力、油炸等飲食都會刺激副交感神經,造成子宮不正常蠕動。適度紓解壓力,充足睡眠,搭配清淡飲食,是順利懷孕的重要關鍵。

2.避免接觸環境荷爾蒙

室內裝潢散發有機溶劑、炒菜用的不沾鍋則有全氟碳化物、塑膠袋包餐點則會溶出塑化劑……生活中充滿各種環境荷爾蒙,且多數為脂溶性。翁紹評指出,這些環境荷爾蒙會黏在細胞膜上,讓體內的免疫系統誤認是外來物,攻擊富含磷脂質的血管內皮細胞及胎盤絨毛膜細胞,啟動凝血反應,造成血栓而不利受孕。

因此,要避免接觸生活中的環境荷爾蒙,暴露在毒物中,才能打造好孕體質。

3.暖暖包熱敷

若容易手腳冰冷、體質偏寒的女性,生理期之外,平日也可以用暖暖包熱敷腹部,讓腹部維持在溫暖狀態,刺激氣血循環。

4.避免穿短裙、短褲

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維持腹部保暖是重點,夏天要避免電風扇、冷氣直吹腹部;冬天則要避免穿短裙、短褲,讓風直接灌入衣服內,容易讓子宮受寒。

5.用艾葉泡腳

艾葉可以溫經散寒、行氣止痛,是備孕養生很好的一味藥材,可以溫暖子宮,去除體內濕寒之氣。可以到中藥行購買,用20克的藥材搭配500cc的水煮汁,倒入澡盆或木桶中,再用 40度的溫水添滿泡腳。若是水量許可,可以加到膝蓋高。

泡腳的時間點,建議在晚上飯後一小時之後,泡30分鐘到微微出汗即可。

6.艾條薰穴位

點燃艾條,對著肚臍下方的氣海穴、關元穴與兩側的子宮穴薰熱,保持在可承受熱度的距離,不能直接接觸肌膚。每次10~20分鐘,2天一次,需避開生理期。

7.規律運動

中醫認為,「氣行則血行」,透過下肢運動,可以刺激骨盆腔裡的血液循環,有助受孕。走路、慢跑、騎單車都是很好訓練骨盆的運動;也推薦多到戶外踏青、登山,同時能放鬆心情。

 
分享 收藏 訂閱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前別狂補!懷孕早期肥胖嬰兒心臟病風險飆升132%! 日期:2019-02-01 作者:林以璿 備孕和懷孕期間,「補充營養」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但補充營養也不是一味的吃大魚大肉,這不僅可能導致難產,出生後的寶寶也會更容易肥胖,甚至還與先天性心臟病等先天畸形有關。 近日,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的團隊發現,小寶寶罹患先天心臟疾病的風險會隨著媽媽的BMI升高而上升。相比體重正常的媽媽,懷孕早期BMI在25-30、30-35、35-40,以及40以上的準媽媽,寶寶先天心臟疾病的風險,分別升高7%、21%、37%和60%。尤其是大動脈轉位、房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閉攏不全,在BMI超過40的準媽媽生下的寶寶中,風險分別升高85%、65%和132%。該研究發表在《JACC》上。 BMI升高與多種先心病風險增加有關 先天心臟疾病是最常見的一類先天畸形,大約佔嚴重先天畸形的1/3,影響約1%的新生兒,是新生兒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遺傳異常、孕期吸煙飲酒、使用某些藥物、懷孕早期的一些病毒感染、以及孕前肥胖,都有可能增加先天心臟疾病的風險。 在這些危險因素中,除了抽煙喝酒,孕前肥胖恐怕是最容易預防的了。肥胖帶來的代謝異常、炎症等,有可能會對胚胎發育產生不利影響,導致畸形。而肥胖人群中更為常見的糖尿病,也是先天心臟疾病的一個危險因素。 此外,肥胖還會影響媽媽的葉酸代謝,肥胖的婦女體內葉酸更低,而葉酸恰好正是寶寶發育的一個關鍵營養物質,缺乏葉酸會導致各種神經管畸形和心臟畸形。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把孕婦BMI升高帶來的先天心臟病風險增加,歸因於肥胖帶來的糖尿病。這次排除了糖尿病孕婦的研究中,孕婦BMI對寶寶先天心臟病的影響確實比那些研究低了一些,但依然顯著。由此可知,孕婦肥胖本身就與多種先天心臟病風險增加相關。因此,各位正在備孕的準媽媽,除了運動、補充營養,也別忘了適當的減減肥喔! 參考資料:Maternal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nd Risk of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期刊小檔案:《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JACC》,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心血管領域著名期刊。根據2013年Elsevier數據庫的引用排名,在Cardiology and Cardiovascular Medicine(心血管)條目下的同類期刊中,排名第一位。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Heho健康提醒您 若您有任何健康疑慮與問題,請洽詢專業醫療人員。查看疫情最新資訊請至 衛福部疾管署 網站,若有疑似症狀請撥打傳染病諮詢專線 1922。

孕前別狂補!懷孕早期肥胖嬰兒心臟病風險飆升132%!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38778?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時最重要的事:「胎兒異常篩檢」怎麼做? 日期:2018-12-04 作者:盧映慈 懷孕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希望寶寶是非常健康的,所以各種產前的檢查就出現了,但產前篩檢並沒有健保,對於34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或是有胎兒異常高風險族群的產婦才有部分補助;到底哪個項目必須做、非做不可,其實有些標準可以遵循。 胎兒異常篩檢的常見項目有哪些 胎兒的先天異常可以分成4種,分別是染色體異常、基因異常、結構異常、其他異常。結構異常是外觀上可以看得到的異常,所以進行超音波檢查就可以看;不過結構異常通常會合併染色體或是基因異常,所以如果超音波檢查出現問題,通常會安排其他的檢測。 染色體異常像是唐氏症,是最常出現的,發生率大約是1/800,基因異常則像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等;一般的染色體檢測進行方式,會做羊膜穿刺,也就是抽取羊水,因為羊水大多是來自胎兒的小便,可以取得胎兒的細胞來分析染色體,會建議在懷孕16~18週時做。 另外也可以選擇絨毛採樣術,在懷孕10週之後取得胎盤組織來檢測,或是用臍帶血採集術,不過臍帶血採集術必須在懷孕20週之後,這時寶寶已經比較大,如果要終止懷孕,手術風險會比較高,而對於胎兒的感情等,也都會納入考量的點。 不過臍帶血採集術可以看胎兒的基因是否異常,也可以看有沒有先天性的疾病如地中海性貧血、血友病等,甚至可以做各種先天性抗體的檢測,像是有沒有德國麻疹的抗體。 胎兒異常篩檢到底怎麼選?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說,其實現在這麼多種胎兒檢測,大多都是不必要的,因為即使有這麼多檢測,準確率也沒辦法達到100%,如果這種異常發生機率小於一萬分之一,其實篩檢的意義不大。 所以一般比較常見的胎兒異常,像是先天性心臟的問題,或是肢體發展異常等,都可以用超音波做初步檢測,發現異常再進一步做詳細的檢測就好。而基因或是染色體病變,除了常見的唐氏症等之外,除非有家族病史,才需要做相關的基因檢測。 比如像是高齡產婦最常出現的唐氏症問題,就算機率很高,但在第一孕期11~13週時,做超音波篩檢胎兒的頸部透明帶厚度,還有孕婦血清檢驗時,發現是高危險群的人,做羊膜穿刺只有1/45的機率會檢查出唐氏兒。 當然現在有很多非侵入性母血胎兒基因檢測的方式,蔡明松說,比如像國泰醫院就引進類似親子鑑定方式,用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來檢查,唐氏症的準確率可以達到4/5以上,但價格昂貴,目前還沒辦法推廣到大眾。 蔡明松建議,其實比起懷孕時的篩檢,在準備懷孕前,就應該要做雙方個人的健康檢查,了解自己身體內、外科的健康狀況,還有爬梳家族病史、遺傳病史,跟常服用的藥物等等;做一個完整的健康諮詢,可以免除後面的緊張篩檢的費用。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 Heho健康提醒您 若您有任何健康疑慮與問題,請洽詢專業醫療人員。查看疫情最

懷孕時最重要的事:「胎兒異常篩檢」怎麼做?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29511?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初期噁心、嘔吐!中醫教學用食療緩解孕吐 日期:2020-06-21 作者:Heho編輯部 懷孕後出現噁心嘔吐,頭暈、食欲差不想吃東西,或是吃東西就馬上吐,在中醫稱為「惡阻」,也稱「子病」、「病兒」、「阻病」等。大約 50 %以上的孕媽咪在懷孕 6~12 週,常會出現噁心嘔吐症狀, 12~16 週就會漸漸消失,倘若情況輕微,不用吃藥也可自動痊癒。但孕吐嚴重的話,會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心情也會受到影響。 噁心嘔吐歸結為脾胃虛弱與肝胃不和 中醫認為發生孕吐主要是衝脈之氣上逆,胃失和降所致,由於衝脈是從鼠蹊部的氣衝起,沿下腹部、臍上至胸中散布循環,所以害喜患者經常覺得有股氣從肚臍部位往上衝,一直悶到胸口;衝脈主血海,孕媽咪以血養胎,若不通暢則易影響胎兒,衝脈也與人體的胃經相關,因此這股氣如果不通暢就會出現噁心嘔吐,常見的原因可歸結為脾胃虛弱與肝胃不和兩種。 脾胃虛弱 大約 50 %以上的孕媽咪在懷孕 6~12 週,常會出現噁心嘔吐症狀,12~16 週就會漸漸消失,倘若情況輕微,不用吃藥也可自動痊癒。 主要表現症狀:懷孕以後,噁心嘔吐不食,口淡或嘔出清水,疲倦想睡。 常見原因:脾胃本身虛弱,衝脈之氣上逆則可影響胃的功能,胃氣虛則使氣不易降下,反隨衝氣上逆而作噁,或是因為脾虛不運,痰濕內生,衝氣挾痰濕上逆而至噁心嘔吐。 肝胃不和 孕吐主要是衝脈之氣上逆,胃失和降所致,所以害喜患者經常覺得有股氣從肚臍部位往上衝,一直悶到胸口。 主要表現症狀:懷孕初期,嘔吐酸水或苦水,胸悶脇肋脹痛,噯氣嘆息,頭脹而暈,煩渴口苦。 常見原因:懷孕後陰血聚於下以養胎,陰血不足,若本身肝氣旺或愛生氣易傷肝,則肝氣愈旺,肝之經脈挾胃,肝旺侮胃,胃失和降而嘔惡。 用食療來緩解 山藥蔬菜湯 所需要的材料有山藥 50 克、香菇、紅蘿蔔、莧菜各 20 克。這是一道材料簡單的蔬菜湯,只要把山藥與紅蘿蔔去皮、切成小塊,再把香菇洗淨切小段,放入電鍋內鍋後,外鍋加1杯水,開關跳起後加入莧菜段調味即可食用。山藥具有補氣益腎,能改善產婦脾胃虛弱,以改善懷孕噁心嘔吐。 小米紅棗粥 所需要的材料有小米 100 克、紅棗 10 顆、少許的糖。先將紅棗洗淨去核切成小塊,小米加水煮開,加入切塊的紅棗熬煮成粥,最後加入適量白糖調味,以少量多食。小米具有健脾和胃、安眠,適合剛懷孕沒胃口想吐的孕媽咪顧胃氣。 砂仁鱸魚湯 所需要的材料有砂仁 3 克、鱸魚一尾、香菇數朵、薑絲少許。把所有材料放入電鍋內鍋後,外鍋加 1 杯水,開關跳起後即可食用。砂仁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安胎等作用,可在中藥行購得。鱸魚具有豐富蛋白質且有補氣作用,除了改善孕媽咪脾胃虛弱導致嘔吐外,也有補充孕媽咪因為過度嘔吐而缺乏的營養。 用茶飲來緩解 檸檬汁 用新鮮檸檬擠汁,加上適量的水調勻即可。具有生津祛暑,化痰止咳,健脾消食功效。孕媽咪食欲差、胎動不安的狀況,可喝蜂蜜檸檬汁,但飲用時要小口喝,且不宜空腹。 鮮薑甘蔗汁 準備鮮薑汁 1 匙與熱甘蔗汁 1 杯調勻即可飲用。甘蔗益胃和中,生薑下氣止嘔,甘蔗雖較寒,薑汁性熱,若合用則性較平和。可減緩孕媽咪胃氣上逆,反胃嘔吐。 ※ 內容授權自《權威醫療團隊寫給妳的懷孕生產書》,作者為林坤沂、李容妙、楊雅雯,台灣廣廈出版。 Heho健康提醒您 若您有任何健康疑慮與問題,請洽詢專業醫療人員。查看疫情最新資訊請至 衛福部疾管署 網站,若有疑似症狀請撥打傳染病諮詢專線 1922。

懷孕初期噁心、嘔吐!中醫教學用食療緩解孕吐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86504?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kids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重幾公斤才合理?小心變胖媽媽害到孩子! 日期:2019-01-19 作者:林以璿 準媽媽懷孕期間的體重控制很重要,無論是過輕或過重,對媽媽或寶寶都不好,所以千萬不要覺得懷孕時一人吃兩人補,就飲食毫不節制。最好從懷孕初期就瞭解如何正確攝取營養,合理運動調控孕期體重。 孕期體重過輕或過重 攸關母嬰健康 WHO曾提出「生命最初1000天」,呼籲從懷孕第一天開始到寶寶兩歲期間,母親營養狀況對嬰幼兒的健康以及未來發展有重要影響,孕前肥胖的女性,建議要做孕前諮詢,與醫師討論體重過重的風險,同時在孕前就開始改變生活習慣、維持健康飲食及體重管理,做好懷孕準備。 如果孕婦體重過輕,會造成孕婦營養不良,也會增加流產、早產的機率及出生嬰兒體重不足問題,甚至增加新生兒死亡率,同時產後恢復也較差;相反的,準媽媽如果體重太重,生出巨嬰機率大,也增加剖腹產可能性,且罹患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的風險也較高。 透過孕前的BMI指數 適當的調控孕期體重 準媽媽孕期的體重該增加多少?應以其孕前的BMI值來計算,以做為孕期體重增加調控參考,建議增加10-14公斤為宜,且要注意第二孕期(懷孕13〜24週之前)、第三孕期(懷孕25週之後)體重增加的速度。 懷孕前BMI小於18.5的媽媽,屬於體重過輕,整個孕期建議增加約12.5-18公斤,於第二、三孕期每週增加0.5~0.6公斤;BMI在18.5-24.9之間的媽媽,則建議增加11.5-16公斤,於第二、三孕期每週增加0.4-0.5公斤;孕前體重為過重或肥胖、BMI在25-29.9的媽媽,增加重量則建議控制在7-11.5公斤;BMI≧30、肥胖的準媽媽,整個孕期建議控制在5-9公斤以下。 其實,可以注意到,準媽媽們第二、三孕期每週增重的總和,約莫便是這個懷孕過程的增加體重,因為在懷孕的前3個月,寶寶剛從受精卵慢慢長大,這個階段媽媽的體重增加並不明顯,甚至可能因為孕吐的關係,體重還會稍微減少。 孕期不宜減重 但應做好體重管理 為了寶寶健康,準媽媽們在懷孕期間不適於減重,建議準媽媽每週測量體重,再擬定適合自己的飲食計畫,有過重問題的準媽媽,可以適時做一些孕婦瑜伽運動,做好孕期的體重管理。每個人的狀況有獨特等差異,孕婦應該與醫師以及營養師討論,針對自身的狀況,設計適合個人的飲食計畫以及運動。 不良的體重狀況,包括過重和肥胖,對於女性懷孕會造成不良的預後。因此,最好在懷孕前就將體重減少,達到較佳的健康狀況,降低懷孕的不良併發症發生機率。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Heho健康提醒您 若您有任何健康疑慮與問題,請洽詢專業醫療人員。查看疫情最新資訊請至 衛福部疾管署 網站,若有疑似症狀請撥打傳染病諮詢專線 1922。

懷孕重幾公斤才合理?小心變胖媽媽害到孩子!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37007?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營養師曝均衡攝取「這些營養素」 增強免疫力

 
 
·3 分鐘 (閱讀時間)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飲食對於免疫系統非常重要,美國Trufts大學營養免疫團隊負責人Simin Meydani表示,適當且均衡地攝取微量營養素,包括鋅、硒、維生素(維他命)C、維生素E、維生素D等,可以幫助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提升對於流感、感冒的防禦力。

根據CNN報導中指出,一項研究表示,老年人血清中若缺乏「鋅」,罹患肺癌的機率是2倍,另外,在感冒初期時若服用鋅錠劑,會增強免疫系統,加快復原,每日推薦劑量為女性8毫克(mg),男性11毫克,不超過五天。而根據台灣衛福部發佈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男性成年人及懷孕期女性每天的鋅攝取量為15毫克,未懷孕的女性成年人則為每天12毫克。

鋅主要從海鮮攝取,包括牡蠣、蟹、貝類,其他包含堅果、肝臟、瘦肉(尤其紅肉)、蛋、牛奶、全麥穀類、芝麻,也都含有鋅。不過,鋅會干擾抗生素的有效性,或與某些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產生負面影響,另外攝取過多的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腎結石的發生率,因此若要補充「鋅」務必先諮詢過專業醫師。

礦物質硒

硒是天然礦物質,在土壤中含有硒。對人體而言,硒有抗氧化功能,也可以激活免疫細胞,能夠減少炎症、增強免疫力。從飲食中可以獲得大量硒,包含海鮮、家禽、雞蛋、乳製品、穀物和堅果,尤其是巴西堅果,其含量高達 91 微克。只需要 5 個巴西堅果,就可達到成人每日攝取上限(400 微克)。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若服用過多會導致噁心、腹瀉、皮疹、頭髮或指甲脫落、牙齒變色、易怒和神經系統問題。

維生素C、E

- 廣告 -

大多數人認為維生C可以增強免疫系統並預防感冒,然而,迄今為止的研究評論發現,只有輕微的有益效果,尚無明顯證據證明可以預防感冒。維生素 E 在增強身體的免疫反應方面可以發揮「雙重作用」,在體內充當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害。

Meydani表示,「維生素E具有抗炎作用,也可以提升身體的免疫力」。維生素E可以從橄欖油、核桃、杏仁、糙米等食物攝取,不過萬一攝取過量的維生素E,要小心高劑量的維生素E可能會造成血液凝固障礙或血脂過高等風險,Meydani 補充,每天建議攝取200國際單位(IU)最佳,不過要由食物中獲得200IU的維生素E相當困難,因橄欖油一大湯匙也僅 1.74IU,必須服用補充劑,以達建議攝取量。

陽光維生素D

Meydani表示,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骨骼強健,也與糖尿病、癌症、心臟病、免疫疾病有關,但目前尚未有確鑿的證據顯示其中的因果關係。而當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到皮膚時,存於皮膚油脂曾當中的維生素D前驅物,才會轉化成維生素D,因此稱作「陽光維生素」,因此皮膚較黑或生活在陽光不足地區的人可能缺乏維生素D,老年人和純母乳喂養的嬰兒也可能缺乏維生素D,他們需要每天補充。

要補充維生素D,除了多曬太陽,也可吃秋刀魚、鮭魚、鯖魚、蛋黃、黑木耳、乾香菇、優格、肝臟、全脂牛奶等食物。不過,攝入過多也會造成中毒風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指出,「大多是因為過度使用補充劑引起的,中毒現象包括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便秘、虛弱和體重減輕。」

文章來源《CNN》How to use food to boost your immune system

【延伸閱讀】

男性遇上更年期不適怎麼辦? 這幾樣營養素要多攝取

打完疫苗這樣補! 專家解密建議營養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初期噁心、嘔吐!中醫教學用食療緩解孕吐 日期:2020-06-21 作者:Heho編輯部 懷孕後出現噁心嘔吐,頭暈、食欲差不想吃東西,或是吃東西就馬上吐,在中醫稱為「惡阻」,也稱「子病」、「病兒」、「阻病」等。大約 50 %以上的孕媽咪在懷孕 6~12 週,常會出現噁心嘔吐症狀, 12~16 週就會漸漸消失,倘若情況輕微,不用吃藥也可自動痊癒。但孕吐嚴重的話,會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心情也會受到影響。 噁心嘔吐歸結為脾胃虛弱與肝胃不和 中醫認為發生孕吐主要是衝脈之氣上逆,胃失和降所致,由於衝脈是從鼠蹊部的氣衝起,沿下腹部、臍上至胸中散布循環,所以害喜患者經常覺得有股氣從肚臍部位往上衝,一直悶到胸口;衝脈主血海,孕媽咪以血養胎,若不通暢則易影響胎兒,衝脈也與人體的胃經相關,因此這股氣如果不通暢就會出現噁心嘔吐,常見的原因可歸結為脾胃虛弱與肝胃不和兩種。 脾胃虛弱 大約 50 %以上的孕媽咪在懷孕 6~12 週,常會出現噁心嘔吐症狀,12~16 週就會漸漸消失,倘若情況輕微,不用吃藥也可自動痊癒。 主要表現症狀:懷孕以後,噁心嘔吐不食,口淡或嘔出清水,疲倦想睡。 常見原因:脾胃本身虛弱,衝脈之氣上逆則可影響胃的功能,胃氣虛則使氣不易降下,反隨衝氣上逆而作噁,或是因為脾虛不運,痰濕內生,衝氣挾痰濕上逆而至噁心嘔吐。 肝胃不和 孕吐主要是衝脈之氣上逆,胃失和降所致,所以害喜患者經常覺得有股氣從肚臍部位往上衝,一直悶到胸口。 主要表現症狀:懷孕初期,嘔吐酸水或苦水,胸悶脇肋脹痛,噯氣嘆息,頭脹而暈,煩渴口苦。 常見原因:懷孕後陰血聚於下以養胎,陰血不足,若本身肝氣旺或愛生氣易傷肝,則肝氣愈旺,肝之經脈挾胃,肝旺侮胃,胃失和降而嘔惡。 用食療來緩解 山藥蔬菜湯 所需要的材料有山藥 50 克、香菇、紅蘿蔔、莧菜各 20 克。這是一道材料簡單的蔬菜湯,只要把山藥與紅蘿蔔去皮、切成小塊,再把香菇洗淨切小段,放入電鍋內鍋後,外鍋加1杯水,開關跳起後加入莧菜段調味即可食用。山藥具有補氣益腎,能改善產婦脾胃虛弱,以改善懷孕噁心嘔吐。 小米紅棗粥 所需要的材料有小米 100 克、紅棗 10 顆、少許的糖。先將紅棗洗淨去核切成小塊,小米加水煮開,加入切塊的紅棗熬煮成粥,最後加入適量白糖調味,以少量多食。小米具有健脾和胃、安眠,適合剛懷孕沒胃口想吐的孕媽咪顧胃氣。 砂仁鱸魚湯 所需要的材料有砂仁 3 克、鱸魚一尾、香菇數朵、薑絲少許。把所有材料放入電鍋內鍋後,外鍋加 1 杯水,開關跳起後即可食用。砂仁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安胎等作用,可在中藥行購得。鱸魚具有豐富蛋白質且有補氣作用,除了改善孕媽咪脾胃虛弱導致嘔吐外,也有補充孕媽咪因為過度嘔吐而缺乏的營養。 用茶飲來緩解 檸檬汁 用新鮮檸檬擠汁,加上適量的水調勻即可。具有生津祛暑,化痰止咳,健脾消食功效。孕媽咪食欲差、胎動不安的狀況,可喝蜂蜜檸檬汁,但飲用時要小口喝,且不宜空腹。 鮮薑甘蔗汁 準備鮮薑汁 1 匙與熱甘蔗汁 1 杯調勻即可飲用。甘蔗益胃和中,生薑下氣止嘔,甘蔗雖較寒,薑汁性熱,若合用則性較平和。可減緩孕媽咪胃氣上逆,反胃嘔吐。 ※ 內容授權自《權威醫療團隊寫給妳的懷孕生產書》,作者為林坤沂、李容妙、楊雅雯,台灣廣廈出版。 Heho健康提醒您 若您有任何健康疑慮與問題,請洽詢專業醫療人員。查看疫情最新資訊請至 衛福部疾管署 網站,若有疑似症狀請撥打傳染病諮詢專線 1922。

懷孕初期噁心、嘔吐!中醫教學用食療緩解孕吐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86504?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kids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習慣性流產竟是甲狀腺在做怪!中醫看甲狀腺失調對懷孕造成的影響、症狀、治療

 
 
·3 分鐘 (閱讀時間)
 
 

34 歲的 Amy(化名),結婚 4 年內卻流產 3 次,一次沒心跳,兩次因子宮異常出血而流產。赴婦產科診所檢查,子宮卵巢無結構問題,接受基因檢測也沒有異狀,決定先行至中醫診所調養身體。

收治個案的中醫師周宗翰表示,經問診後發現患者有長期掉髮困擾,而且常常伴隨有心慌與睡眠障礙。原本以為是遲未受孕使壓力大增所致,但周宗翰則懷疑跟甲狀腺與免疫調節有關,建議至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做詳細的檢查。

經檢查發現,Amy 長期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在服用抗甲狀腺素治療,並同時持續接受中藥和針灸調理後,患者異常掉髮,與心慌、睡眠不佳的情況完全改善,並於一年半後成功生下一個健康寶寶。

習慣性流產竟與甲狀腺失調有關?!

周宗翰指出,「自然流產」是懷孕初期的最大隱憂,據統計,約有一成的孕婦曾有這種不愉快的經驗;而多次的自然流產,稱為「習慣性流產」,除了對於女性身體健康有所影響,夫妻雙方還必須共同感受擔心、焦慮、挫折、無助。

難孕對於夫妻所造成的精神壓力之大,非一般人可想像,建議應積極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才能真正好孕。周宗翰說:「排除子宮結構與基因的問題,通常與內分泌與免疫調節疾病有關,不管是甲狀腺亢進或低下,都會增加早產、死產、胎兒生長偏小、子癲前症等風險。」

&#x007167;&#x007247;&#x006a94; ID&#x00ff1a;1051447580
 
照片檔 ID:1051447580

穩定甲狀腺功能,中醫也能有所助益!

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女性,原本就因為排卵異常而不易受孕,在妊娠早期也容易出現自發性流產。所以,想要順利好孕,穩定的甲狀腺功能與自身免疫調節是關鍵,而中醫調理在這方面也能有所助益。

 

周宗翰解釋,肝膽經主疏泄,是陰陽之樞紐。陰陽之樞紐於身體兩側,如果脖子兩側有問題,多是肝膽經絡出現異常所致;而肝經影響女性孕產甚為重要,因肝經循環環繞陰器,而身體氣血通暢與否會影響肝膽疏泄。因此,甲狀腺調節失常與婦產科問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就中醫觀點,調整甲狀腺就是調養免疫錯亂。他說:「這通常也和內分泌失調、過敏體質有關。如果有正在服用西藥或接受人工受孕療程者,中醫也可以藉由頭皮針、耳針及燻臍 (丹田灸),來調節患者的內分泌系統。」

計畫生育前,別忘了檢測甲狀腺功能

他提醒,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病史,及過去或現在有服用甲狀腺素、抗甲狀腺製劑的孕婦,在產前檢查務必檢測甲狀腺功能;進行人工生殖或已知甲狀腺素過氧化酶抗體 (TPO-Ab) 陽性的女性,也應檢測甲狀腺刺激素 (TSH) 來排除異常。

甲狀腺功能異常與妊娠預後,包括早產、死產、胎兒發展等息息相關,呼籲高危險族群婦女應保持警覺,配合醫師建議,穩定甲狀腺疾病,將有助於降低習慣性性流產發生的機會,方能無後顧之憂。

甲狀腺失調孕婦生活小建議

飲食

  • 多吃一些高纖及易消化的食物。

  • 不宜過食肥甘厚味,如肥肉、火腿、鹹魚、臘肉、香腸、胡椒等。

  • 應避免菸酒、咖啡、油炸物、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 少吃海帶、海苔、紫菜、海鮮等,含碘量較高的食物。

穿著

  • 選擇寬鬆、純棉類的衣物穿著,緊身衣物盡量避免。

  • 盡量避免長時間穿著高跟鞋。

生活

  • 規律產檢,出現不適時,盡快就診。

  • 維持愉悅心情,別讓過多壓力造成心理負擔。

  • 避免熬夜,多多休息。

  • 有習慣性流產病史的夫妻,懷孕前三個月要完全禁止性生活。

文 / 黃慧玫、圖 / 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懷孕初期噁心、嘔吐!中醫教學用食療緩解孕吐

骨盆帶改善腰痠瘦小腹?中醫師:配合手法矯正更有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飲食調理好 營養師:忌麻辣、燒烤、油炸

 
 
·2 分鐘 (閱讀時間)
 
 

懷孕生產是人生中重要大事,媽媽們在辛苦生產後,選擇溫馨寧靜的坐月子環境,充分的調養和休息,是恢復體力與元氣的重要關鍵,而坐月子期間應該怎麼吃才適當又不造成身體負擔呢?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營養師林恬如表示,在產後初期,由於體力尚未恢復,惡露排出的同時子宮也在收縮復原中,若於此時就開始進補,可能造成腸胃損傷,影響子宮收縮,干擾惡露的排出。這個時期可以適當補充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質食物,例如以瘦豬肉、雞肉、魚肉、雞蛋、豆腐烹調的餐點,再搭配新鮮蔬果,可幫助身體復原並促進乳汁分泌。此階段必須避免含酒精的料理,例如麻油雞酒就必須等惡露排乾淨後食用,除此之外,飲食也必須以質軟、少鹽、溫熱為主,忌麻辣、燒烤、油炸等。

產後第三週,身體已逐漸復原,是最好的進補時機。由於現代社會一般民眾大多營養充足,因此在進補之餘仍需要控制熱量,以免造成產後肥胖,此時的飲食內容仍需避免生冷、重口味與油炸燒烤食物,產後滿月即可恢復一般飲食。

民間盛傳產後不能喝水的說法,在臨床上曾見喝米酒水造成胃潰瘍,甚至是以現榨純果汁取代飲水的做法,反而埋下疾病隱憂。由於古代生活環境與衛生條件不佳,飲用水皆來自未處理的井水或河水,為了不讓體弱產婦飲用不潔生水,才有此說法。另就產婦不能洗澡洗頭的經驗談,主要起源於古代房屋多數有孔縫,洗澡洗頭易受風。

臺北榮總桃園分院院長盧星華提醒,現代公共衛生與各項技術不斷地發展及提升,對於坐月子的觀念也必須與時俱進,而全方位的坐月子照護,不僅有助於產婦身體復原,還能降低日後罹患慢性病的機率。


 

更多新聞推薦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在肚子裡會哭嗎? 他可能正進行「哭的練習」

 2021-11-28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
  • 寶寶在肚子裡會哭嗎? 他可能正進行「哭的練習」

    胎兒出現類似於哭臉、笑臉的面部表情,可能是胎兒出生能立刻嚎啕大哭的先決條件。

    常聽到有人分享懷孕時聽到胎兒在肚子裡發出哭聲,也有人將之視為胎兒的求救訊號,但事實上,胎兒並沒有辦法在母體內發出「哭聲」,但是有可能正在進行「哭的練習」。2005年發表的期刊《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Fetal and Neonatal Edition》即提出,研究時給予33週大的胎兒些微振動及聲音刺激,可從超音波影像觀察到胎兒有張開嘴、下巴內縮、胸口明顯上升、頭向後倒,最後下巴顫動的動作,類似於「哭」的面部情緒表現,而全體受試個案中,約有近6%胎兒出現相似行為。

    子宮充滿羊水 缺少空氣無法發聲

    英國杜倫大學發展心理學家Nadja Reissland說,如果要說胎兒在子宮裡會哭,要看如何定義哭泣。若僅將哭泣定義成強力感覺與情緒的表現,如尖叫、大聲喊叫,那可以很絕對的說「胎兒在子宮內並不會哭」,因為在充滿羊水的子宮內,胎兒肺部沒有空氣可以吸入、呼出,也就是聲帶無法與空氣共振的情形下,沒辦法發聲,必須等到他們第一次接觸到外界空氣才能進行第一次哭泣。

    超音波技術進步 提供發展學研究可能性

    孕婦能夠感受到胎動,但並無法得知胎兒細部的表情變化,超音波科技的進步,讓學者得以一探究竟子宮內的奧秘,並讓父母更加了解胎兒在子宮內的成長。一般胎兒約24-35週大時,可藉由超音波觀察到表情變化,並且表情豐富度、複雜度會隨懷孕週期而增加。

    Nadja Reissland與其研究團隊藉由4D超音波及3D影像畫面,觀察6-9個月大的胎兒行為,並且分析其面部表情的發展,提出胎兒出現這些類似於哭臉、笑臉的面部表情,可能是胎兒出生能立刻嚎啕大哭的先決條件。另外Nadja Reissland也說明,他們的研究過程中並沒有給予胎兒任何刺激,因此無法確認這些類似哭泣的表情是否代表胎兒痛苦或不適。

    出生後第一哭 胎兒時期即開始練習 

    嬰兒誕生後,面部表情在父母與其孩子之間的溝通,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而胎兒出生前的細微表情變化,可能可以視為運用面部肌肉的練習,讓胎兒在出生後更能表達情緒。

    Nadja Reissland表示,進行這些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藉由觀察胎兒表情變化,來提供研究員一個更有用的方式,在孕期去辨認胎兒是否有發展遲緩或是其他健康問題。Nadja Reissland說,發展遲緩或有健康問題的胎兒,可能有較高機率不出現表情變化。

    了解正常發展進程 父母可平常心以待

    但如果產檢時總是看到寶寶面無表情,民眾也不用過度擔心,嬰兒的面部表情能力雖然在出生前幾週就開始發展,但出生後面部表情的發展,也可從與他人的互動或社會環境中學習。

    Nadja Reissland說,嬰兒在八週以前不會模仿或從他人身上學到「笑」。而要發出咯咯笑的聲音也要到大約4-6個月之後,且胎兒不會產生淚液,流淚也要等到約出生四週後,淚腺發展到可以凝結淚珠時,因此對於孩子的情緒表達,父母不需操之過急。

     

    文章來源:《Live Science》Do babies cry in the womb?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一哭二吐三血便 當心「腸套疊」上身

 
 
·2 分鐘 (閱讀時間)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孩子間歇性哭鬧、嘔吐且有血便,小心可能是腸套疊!小星是9個月大的弟弟,因感染輪狀病毒住院,起初新手爸爸以為孩子一陣一陣哭鬧,是因為生病不舒服,換尿布時竟發現一大灘血,才趕快告訴醫師。小兒科醫師立即做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影像有一大段標靶似之圖形,診斷是「腸套疊」。

一哭二吐三血便 小心是腸套疊

「腸套疊」是小兒專科常見的腹部急症之一。亞東醫院小兒外科許琪琪醫師表示,幼兒型的腸套疊多為迴腸套入結腸型,其好發於兩歲前,以四至十一個月大的嬰兒最多,男性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四倍。而腸套疊典型症狀為間歇性腹痛,小朋友會一陣一陣哭鬧,每隔十至二十分鐘就會痛一次,腹痛時兩腳會彎曲至腹部;但不痛時孩子可以正常活動,因此常被父母忽略。

隨腸子阻塞的時間拉長,就會漸漸出現嘔吐,若小孩嘔吐較嚴重及無法進食,也會出現脱水和電解質失衡,使孩子顯得倦怠無力,最嚴重至解血便,血便多由腸黏膜出血和腸黏液混合,看起來很像草苺果醬,若父母注意到孩子糞便異常,必須提高警覺。

7-8成採灌腸治療 這些情況需手術

在治療方面可以分為灌腸療法及外科療法。一般都先嘗試空氣或生理食鹽水灌腸,約70至80%病例可以灌通,但有一些情形,並不適用灌腸方式,例如病人已有腹膜炎的症狀,或是發病時間太久且有明顯生理狀況不穩定的情形,此時必須改採手術治療,以腹腔鏡方式將腸子復位,一般而言腸子復位後就可正常進食了。

延遲診斷治療 恐危及性命

 

但若延遲診斷及治療,會造成腸子壞死及小孩生命危險。許琪琪醫師提醒,小兒腸套疊好發於春夏季節交接和初冬時期,正是胃腸炎和流行性感冒盛行時,切勿把小孩的間歇性哭鬧,當成一般的生病哭鬧而延誤就醫,務必提高對孩子的關注,若有異常身體狀況,及時就醫。

【延伸閱讀】

寶寶在肚子裡會哭嗎? 他可能正進行「哭的練習」

治療運動傷害不能拖! 自體軟骨修補系統打造新「膝」望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胎兒越重越健康? 身懷巨嬰恐難產、大出血

 2021-11-17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 胎兒越重越健康? 身懷巨嬰恐難產、大出血

    林峻宏醫師表示,寶寶出生後即入保溫箱加強觀察與照護,目前已回到媽媽懷抱健康返家。

    31歲的高女士懷孕期間在其他婦科診所產檢,隨著肚子越來越大且越接近預產期,為安心生育,在妊娠晚期時,挺著38週大的孕肚到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產檢,沒想到被醫師告知身懷巨嬰,可能導致難產、產後大出血等併發症,所幸即時發現,經歷剖腹產下重達4400克的大寶寶,在保溫箱進行兩週加強觀察與照護之後,已回到媽媽懷抱健康返家。

    遲發性妊娠糖尿病 恐致胎兒過大難產

    婦產科林峻宏醫師說明,問診時了解,高女士以往進行產檢與妊娠糖尿病篩檢的結果都在正常範圍,此次的檢查卻意外發現胎兒太大,依據胎兒超音波檢測,以測量到的胎兒肚圍、頭圍、大腿長等數值預測,38週又3天的胎兒體重已大於4000克,比一般同週數的胎兒重約1000克。由於媽媽本身只有體重過重,懷孕前沒有糖尿病史,判斷可能因遲發性妊娠糖尿病導致,為避免胎兒過大可能會導致難產、巨嬰,或寶寶出生後低血糖而影響腦部發育等問題,因此建議盡速進行篩檢後安排剖腹生產。

    飲食控制不佳、孕前體重過重、多胞胎 都可能產生巨嬰

    林峻宏醫師解釋,孕媽咪即使妊娠糖尿病篩檢的數值都正常,也是有可能會產生巨嬰寶寶。巨嬰寶寶的形成原因還有很多,可能來自於父母本身的體重、種族,以及懷孕期間母體平均血糖濃度,如果媽媽曾生育過重的嬰兒也有可能,另外是懷孕前體重過重、多胎妊娠、男嬰或是媽媽年齡小於20歲,甚至是飲食控制不佳也是可能原因,必須找出原因才能改善或預防。

    林峻宏醫師提醒,糖尿病孕媽咪們要留意體重控制,加上良好的控制血糖,才能減少母體與胎兒生產的風險。每次產檢都要測量體重,也可以選擇進行自費高階胎兒超音波,在產檢過程中,若醫師有提醒胎兒的預估體重過重,一定要定期規律接受產檢、持續追蹤胎兒生長,並配合醫師建議,進行飲食調整、血糖監測等,降低難產風險。例如減少澱粉攝取、減少脂質攝取、增加蛋白質、鐵質與鈣質,嘴饞時吃必要且營養的食物,也能降低胎兒過大的機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補充Omega-3脂肪酸 助於減輕認知障礙

 
 
·2 分鐘 (閱讀時間)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5歲的陳女士自從20年前從學校退休後,就一直從事服務社會的志工工作。然而大約5年前,家人發現陳媽媽話變少了,有時吱吱嗚嗚半天說不清楚,表達能力變差,甚至鄰居也常看見陳媽媽站在附近的路口東張西望很久,有點不知所措的樣子,最後還是靠鄰居上前協助才安全回到家中,後來到醫院就診,才知道當時已經罹患失智症。

失智和阿茲海默 治療困難

失智症造成病人和家屬極大的衝擊,其中最主要的是阿茲海默症,至今尚未發現有效治癒的藥法,以現今最常使用的膽鹼酯酶抑制劑為例,藥物效果不佳、副作用大,因此研發安全有效的治療日形重要。

此外,目前診斷阿茲海默症除了依賴臨床症狀,腦脊髓液和腦部影像檢查外,並無明確簡易的血液生物標記檢驗可供診斷或預後使用。

補充Omega-3脂肪酸 助於減輕認知障礙

在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教授的指導之下,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老化學程博士生林邦彥醫師完成發表創新研究。林邦彥醫師指出,由於Omega-3脂肪酸(EPA/ DHA)潛在的抗發炎效果已被證實和減少認知缺損有正相關性,在跨中醫大、台中榮總和草屯療養院的研究團隊所完成的多中心大型研究中,結果發現,Omega-3脂肪酸的補充有助於減少阿茲海默症患者視覺空間和口說能力的缺損。

EPA延緩效果比DHA顯著 血液趨化因子為治療生物標誌

 

林邦彥醫師表示,研究最大的特色,就是利用大型雙盲隨機分配的臨床試驗,比較不同成份的Omega-3脂肪酸的臨床效果。過去相關臨床試驗大多選擇以DHA為主的介入治療研究,而且大部分只發現對極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之助益。而個新的研究結果顯示,EPA在延緩視覺空間和口說能力的退化的效果上,比DHA的效果更為顯著。

此外,除了此次研究以不同Omega-3脂肪酸的組合方式為世界首創,該研究更首次發現血液中的趨化因子,可成為治療阿茲海默症患者認知障礙之生物標誌。研究成果近期獲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大腦,行為與免疫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刊登。

新聞首圖來源: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

【延伸閱讀】

性生活單純仍染愛滋? 醫:只要有性行為都該篩檢

壯年拚事業就高血壓? 高血壓導管手術一次性有效治療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lta大魔王!孕婦一染「產死胎機率飆4倍」…胎盤供血狂降 研究揭曉

 
 
·2 分鐘 (閱讀時間)
 
 

記者陳真/綜合報導

美國政府的一項大型研究指出,孕婦感染新冠肺炎產下死胎的機率,是未染疫孕婦的「1.9倍」,尤其在Delta變種病毒株成為主流病毒後,孕婦及其胎兒或嬰兒面臨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也隨之增加。染疫孕婦產下死胎的機率,更上升至未染疫孕婦的4倍,但還需要更多研究佐證染疫的併發症與產下死胎之關聯性。

&#x007f8e;&#x00570b;&#x00653f;&#x005e9c;&#x004e00;&#x009805;&#x007814;&#x007a76;&#x006307;&#x0051fa;&#x00ff0c;&#x005b55;&#x005a66;&#x00611f;&#x0067d3;&#x0065b0;&#x0051a0;&#x0080ba;&#x00708e;&#x007522;&#x004e0b;&#x006b7b;&#x0080ce;&#x007684;&#x006a5f;&#x007387;&#x00ff0c;&#x00662f;&#x00672a;&#x0067d3;&#x0075ab;&#x005b55;&#x005a66;&#x007684;&#x00300c;1.9&#x00500d;&#x00300d;&#x003002;&#x00ff08;&#x00793a;&#x00610f;&#x005716;&#x00ff0f;&#x0053d6;&#x0081ea;Pixabay&#x00ff09;
 
美國政府一項研究指出,孕婦感染新冠肺炎產下死胎的機率,是未染疫孕婦的「1.9倍」。(示意圖/取自Pixabay)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週五發布了兩份報告,強調新冠肺炎對孕婦及其腹中胎兒的危險。其中一份報告研究全美從2020年3月到2021年9月間超過120萬件的分娩案例,發現就整體而言,孕婦產下死胎的機率很低,僅有8154件,機率為0.65%;但單看確診孕婦的案例,每80次分娩就有1次會產下死胎,機率為1.25%,至於未確診孕婦中,則為每155次分娩中有1次會產下死胎,機率為0.645%,染疫孕婦產下死胎的機率,是未染疫孕婦的1.9倍。在Delta病毒流行之前,新冠肺炎確診孕婦產下死胎的機率,是未染疫孕婦的1.47倍, Delta流行後的機率提高到接近4倍。

研究報告指出,染疫孕婦產下死胎的風險較高,有可能是病毒導致發炎,或減少對胎盤供血等生理因素。該研究撰稿人之一、CDC研究員迪西斯托(Carla L. DeSisto)說,此一發現強調了預防措施的重要性,包括在懷孕前或懷孕時接種疫苗。美國CDC建議孕婦接種新冠疫苗,但只有約30%的孕婦有接種疫苗,這一比例遠低於整體人口。

研究報告作者稱此研究是迄今直指新冠肺炎與產下死胎有關的研究之一,但仍需要更多研究才能佐證母體染疫的併發症與產下死胎的關聯性。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碗豬肝湯對孕婦不好?「量」成關鍵

 
·3 分鐘 (閱讀時間)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反萊豬」公投竟扯上民生議題。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傳日前在公投電視意見發表會表示,「孕婦一天喝6碗豬肝湯,萊劑殘留就會超標」說法引發爭議。對此,毒理專家認同說法「他終於說對一句話了」,但也表示吃豬肝沒問題,關鍵在「食用量」,孕婦每週食用以75至85公克為佳。

&#x008d99;&#x005c11;&#x005eb7;&#x00558a;&#x00300c;&#x004e00;&#x005929;6&#x007897;&#x008c6c;&#x00809d;&#x006e6f;&#x00300d;&#x00840a;&#x005291;&#x005c31;&#x008d85;&#x006a19;&#x00ff01;&#x006bd2;&#x007406;&#x006559;&#x006388;&#x008a8d;&#x00540c;&#x003002;&#x00ff08;&#x005408;&#x006210;&#x005716;&#x00ff0f;&#x007ffb;&#x00651d;&#x0081ea;&#x0062db;&#x00540d;&#x005a01;&#x006559;&#x006388; &#x006bd2;&#x007406;&#x005a01;&#x005ec9;&#x003001;&#x008d99;&#x005c11;&#x005eb7;&#x0081c9;&#x0066f8;&#x00ff09;
 
趙少康喊「一天6碗豬肝湯」萊劑就超標!毒理教授認同。(合成圖/翻攝自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趙少康臉書)

趙少康在公投電視意見發表會上表示,「一天喝6碗豬肝湯,萊劑殘留就會超標了!你不要以為不可能喝到6碗豬肝湯喔,很多產婦孕婦,常常被婆婆逼著要喝很多的營養品」而引發熱議,甚至遭網友質疑重點是「惡婆婆」、而非萊豬的問題。他後來澄清沒講惡婆婆跟冷凍豬肝,是被穿鑿附會。

對此,毒理專家、中原大學生科系副教授招名威,今發文表示,趙少康先生說「有醫師說喝6大碗豬肝湯對孕婦不好」,很好,終於說對一句話了。確實吃6大碗豬肝湯對孕婦族群來說不好,但不好的原因「不是因為萊劑會不會超標,而是因為肝臟本身負責解毒,除了富含營養物之外,可能也含有其他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他解釋,豬肝是豬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各類有毒的代謝產物都會經過肝臟,雖說只要豬是健康的,肝臟理論上也是健康的,它就能把毒素排出去,減少毒素累積的含量。豬肝富含維生素A和微量元素鐵、鋅、銅,而且鮮嫩適口,但豬肝食前要先確定,這個豬隻本身是否健康,是不是病死豬或是其它豬隻會有的疾病。

&#x0062db;&#x00540d;&#x005a01;&#x0089e3;&#x0091cb;&#x005403;&#x008c6c;&#x00809d;&#x007684;&#x0098df;&#x007528;&#x0091cf;&#x00624d;&#x00662f;&#x0095dc;&#x009375;&#x003002;&#x00ff08;&#x005408;&#x006210;&#x005716;&#x00ff0f;&#x007ffb;&#x00651d;&#x0081ea;&#x0062db;&#x00540d;&#x005a01;&#x006559;&#x006388; &#x006bd2;&#x007406;&#x005a01;&#x005ec9;&#x0081c9;&#x0066f8;&#x00ff09;
 
招名威解釋吃豬肝的食用量才是關鍵。(合成圖/翻攝自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臉書)
 

當然,肝臟是處理毒素的地方,相對於其他器官來說,肝臟的負擔和藥物殘留確實會稍微多一點。他也提到,相反的,豬肝是補充鐵和維生素A等營養素的優質選擇。可是吃6碗有沒有可能會讓鐵和維生素A過量,對健康不利?結論是,吃豬肝沒問題,但食用量是關鍵。

招名威指出,根據醫學報導,成年人和嬰幼兒都可以放心吃,每週不要超過兩次、嬰幼兒每次不超過20公克、成年人包括孕婦則每週食用以75至85克為佳。請不要為了要補血,就會大量吃豬肝,甚至每一頓都吃,這是錯誤的,因為這依然存在著維生素A、重金屬、膽固醇和動物藥物攝入過量的風險,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重啟核四不如蓋新電廠?王美花:意指需耗時11年又貴又久
債主又怒控以「親戚罹癌」為由借款!澎恰恰苦嘆:想法不同
踹共!「國民黨別派人來亂」 林錫耀怒:有能耐就辦說明會
趙少康喊「一天6碗豬肝湯」萊劑就超標!毒理教授狠打臉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冷保暖抗寒「慢、熱、起、穿、行」5招

 
 
 
·3 分鐘 (閱讀時間)
 
 

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週一(22日)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將明顯轉涼,且時序亦將進入小雪時節,天氣逐漸寒冷,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要多關心家中長者的日常生活起居與活動時的安全,及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高風險的慢性病族群,例如: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或有抽菸習慣、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病史者等,一定要做好保暖防護,以免造成血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另外,工作忙碌是每個人的常態,一但忘記或是沒有時間喝溫開水,血液容易變得黏稠,建議隨時補充溫開水,可降低血壓升高及心臟病發作的機率。

抗寒絕招「慢、熱、起、穿、行」

天氣漸寒,日夜溫差大,提醒長者們因夜間或清晨溫度較低,身體對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在床上活動一下四肢或進行伸展暖身運動,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起身後先坐在床邊,添加衣物或外套禦寒保暖,也避免瞬間起床的頭暈現象,再慢慢地下床。起床後的活動不要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暖暖身體,再以溫和方式進行相關的日常活動。

運動暖身保健康

冬季早晚溫度偏低,提醒習慣早起運動的民眾,不要急著太早出門運動,建議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天氣暖了再出門,或建議也可改在室內運動。對於高危險群,最好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出門需穿著保暖衣物及戴帽子,採多層次穿著,方便隨著溫度變化時,可隨時穿脫衣物,另外,儘可能選擇易於穿脫與合適肢體活動之衣物,運動前一定要充分暖身,且結伴運動,相互扶持與照應。

規律服藥量血壓

 

面臨溫度變化起伏,提醒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千萬不可自行停藥。

注意身體徵兆 越快就醫越好

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心血管疾病之急性發作,如: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是危及生命之緊急狀況,儘早就醫可減少死亡及病後殘留失能之嚴重度。如果出現心臟病徵兆(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症狀,更年期女性則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可能立即危及生命,建議儘速就醫接受治療。對於有心臟病史的民眾,在任何時間都要隨身帶健保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冬天也是中風發作的高風險期,若發現有小中風的情形,切勿因症狀緩解而輕忽嚴重性,一定要打119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資料來源:衛福部、圖片:TC news新聞中心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怕不孕想求子趁「這3早」,30歲後生育風險飆5成

 
 
 
·3 分鐘 (閱讀時間)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不孕不代表完全不能懷孕,而是「不容易」懷孕!生育能力男女都要檢查,想求子,早婚早生是關鍵。近年越來越多晚婚男女遇到不孕問題,採用先凍卵、試管嬰兒或其他生殖技術等方法達成「做人計畫」,就是因為台灣男性、女性平均結婚年齡雙雙突破30大關,已來到32.3歲與30.3歲的超高齡,極可能已錯過最佳妊娠期。

35歲成高齡產婦險中求子
38歲的謝太太與老公一同創業,為求經濟穩定,因而推遲求子計畫,直至35歲才意識到自己已成高齡產婦,錯過良娠時機,因而尋求人工生殖機構協助,選擇成功率較高的試管療程並且順利成功懷孕。

但大齡生子過程辛苦,謝太太孕程後期不幸發生子癲前症,緊急送醫後,醫師評估須立即進行剖腹以保住胎兒,當時胎兒尚未足月僅36週屬早產,雖然手術後順利產下一對雙胞胎,卻也讓謝太太深刻體會到高齡產婦面對生死交關時險象環生,仍心有餘悸。

30歲後卵子即剩5% 恐落入無「產」階級
台中茂盛醫院執行長李俊逸表示,有結婚生子計劃的民眾最好趕在30歲前完成,以保有最佳生育力;若已成為大齡夫妻想要備孕,應儘早至生殖醫學中心進行「孕前5項檢查」,確認精蟲品質、卵巢、子宮、荷爾蒙與黃體等功能是否健康,若是檢查結果不佳,也能立即接受不孕治療。

鑑於台灣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其中因高齡導致不孕的比例節節上升。以女性來說,最適合懷孕年齡為25至30歲,而女性30歲後的平均卵子數量已不到巔峰時期的5%,且排卵數量會逐年降低。若逾35歲後,即便進行人工生殖療程,懷孕率及活產率更急遽下滑至低於4成,「卵」實力恐成求生阻礙之一。

此外,男性也可能因為生活壓力大、環境賀爾蒙等影響精蟲品質,即使性功能正常,但精子品質或數量也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大齡生育能力急速弱化是夫妻雙方要一起面臨的問題。李俊逸強調:「生理機能不可逆,一旦年過30,最好立即開始求子計畫。」

 

「5查3早」夫妻一起行動 好孕及早報到
中華民國不孕症基金會董事長李茂盛指出,備孕夫妻若想及早掌握到不孕可能性,應儘早採取孕前「5查3早」行動,才能讓好孕及早報到!

5查:
家族史檢查
男性精液精蟲檢查(如精蟲穿透力分析)
女性卵巢功能檢查(如AMH檢測)
輸卵管攝影
荷爾蒙及黃體功能檢查

3早:
早婚
早懷孕
儘早一同至生殖醫學中心進行檢查

最後,李俊逸指出掌握良「娠」時機的另一層意義,為可擁有較平順的懷孕與生產過程。由於生產年齡超過35歲即為高齡產婦,生理條件變差,也較難承擔懷孕後的生理變化,孕期及分娩的危險性也隨之提高,且早產風險相較25-30歲生產者更增加51%。此外,早生懷孕成功率也相對較高,小孩出生後夫妻兩人也有較多體力與可以照顧,因此強烈建議想生趁早,能夠減少許多孕程折磨,也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避免落入無「產」階級 醫師呼籲把握30歲前「良娠」時機

 
 
·3 分鐘 (閱讀時間)
 
 

避免落入無「產」階級,生殖醫學專家李茂盛呼籲要「五查三早」,而年齡30歲是關鍵分水嶺,看不見的「卵」實力倒數中,「精」蟲品質難掌握,想生需趁早!

根據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統計,2020年台灣男性、女性的平均結婚年齡雙雙突破30大關,分別來到32.3歲與30.3歲 的超高齡,中華民國不孕症基金會董事長李茂盛表示,晚婚會錯過最佳妊娠吉時,等到年屆大齡想求子,恐落入無「產」階級。茂盛醫院執行長李俊逸醫師則鼓勵有結婚生子計劃的民眾最好趕在30歲前完成,且生育能力的檢查男女一樣重要,夫妻雙方可一同至生殖機構進行「孕前五查」,包括家族史檢查、男性精液精蟲檢查、女性卵巢功能檢查、輸卵管攝影、荷爾蒙及黃體功能檢查等,及早掌握到不孕可能性,儘早尋求生殖機構協助,就能早享人工生殖補助擴大方案,把握「五查三早」讓好孕及早報到!

台灣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 ,李茂盛醫師指出,國健署在今年七月推出新人工生殖補助政策,做試管療程最高可獲40萬元補助,以幫助有意願生育的夫婦。但他也呼籲,想求子,早婚早生是關鍵,若能早點採取「五查三早」的行動,就可掌握良娠時機,以達事半功倍之效。出席記者會的網紅「流氓夫妻」媽媽顆顆表示,她26歲結婚後即展開做人計畫,但最後是靠先進生殖技術幫助才成功得子;另一位晚婚的婦女謝太太也分享,因為和老公想先拚經濟,結果變成高齡不孕,同樣也受惠於不孕治療,才如願抱到試管雙寶。

李茂盛醫師表示,以女性來說,最適合懷孕年齡為25至30歲,而女性30歲後的平均卵子數量已不到巔峰時期的5%,且排卵數量會逐年降低,「卵」實力恐成求生阻礙之一;此外,男性也可能因為生活壓力大、環境賀爾蒙等影響精蟲品質,即使性功能正常,但精子品質或數量也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大齡生育能力急速弱化是夫妻雙方要一起面臨的問題。李俊逸醫師說明,年齡愈大,自然受孕的機會愈小,就算進行人工生殖治療,據國健署最新人工生殖報告統計,超過七成年齡已逾35歲 ,即便進行人工生殖療程,懷孕率及活產率仍自35歲後急遽下滑至低於四成,且無論植入新鮮或冷凍胚胎活產率亦隨年紀增加而下跌,「年齡」顯然是求「生」成功的關鍵。

 

更多上報內容: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性落髮、產後落髮要注意 保養頭皮靠這招

 2021-10-28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 女性落髮、產後落髮要注意 保養頭皮靠這招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也會有雄激素性落髮。而低能量雷射是落髮治療的新方法,以安全、非侵入、無痛且便利的方式刺激頭皮毛囊,促進頭髮生長。

    關於產後落髮問題,是近年來新時代女性相當關心的話題之一,皮膚專科醫師陳昱璁表示,韓國雷射生髮帽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大部分產後落髮所持續的時間是半年到一年,之後能逐漸恢復正常髮況。其原因大致為因雌激素遽降造成「休止期落髮」,在懷孕過程中,胎盤會分泌大量的「雌激素」,一旦分娩後,產婦的雌激素水平隨之會下降,高達60%的頭髮會進入休息的狀態。雖然產後掉髮尚無藥物可治療,但適當的營養補充還是很重要。

    缺鐵使產後落髮更嚴重 孕期產後可補鐵

    還有因懷孕後血量會增加,對鐵的需求也跟著增加,而到生產時,孕婦在生產過程中易有大量失血,導致產後缺鐵,如果產後婦女本身有缺鐵的情形,也會使產後落髮的情況顯得較為嚴重,所以在孕期間及產後,一定要加強鐵的營養補充。再來是產後的疲累與壓力,因生產過程中體力的透支,產前產後的各種身心壓力,以及積累的負面情緒,與生產後照顧新生兒所導致的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所引起身心勞累…等種種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生長期的毛囊提早進入休息狀態,使產後掉髮的情況更顯嚴重。

    產後三個月大量掉髮 一年內恢復

    一般來說產後3至4個月會開始大量掉髮,每個媽媽掉髮速度也會有所不同,尤其產後4至個月會達到最高峰,過了6至12個月後會有陸陸續續長回來的情形,但若是過度掉髮超過1年以上,建議要尋求專業醫師進行協助。

    品牌大使柯佳晨(柯柯),用非侵入性的方式讓毛髮新生的情形,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對於產後落髮,首先要了解導致產後掉髮的原因,透過補充足夠的營養、正確的生活習慣,就能夠有效減緩產後大量落髮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進一步選擇生髮帽做保養。

    低能量雷射刺激毛囊 促進頭髮生長

    整形外科陳建鼎醫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也會有雄激素性落髮。而低能量雷射是落髮治療的新方法,以安全、非侵入、無痛且便利的方式刺激頭皮毛囊,促進頭髮生長。需要注意的是,低能量雷射是針對毛囊還存活的情況下才有效果,可先找尋專業醫師評估。若要遠離頗讓人傷感的秋季落髮與產後落髮,可採用低能量雷射韓國雷射生髮帽,及早使用把握治療黃金期。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孕症的基本檢查有哪些?

 2021-10-29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 不孕症的基本檢查有哪些?

    不孕症的檢查項目繁多,不過一般而言會先安排初步的檢查,之後再根據檢查結果,如有 必要安排更進一步的檢查跟治療。

    不孕症的檢查項目繁多,不過一般而言會先安排初步的檢查,之後再根據檢查結果,如有 必要安排更進一步的檢查跟治療。初步檢查如下:

    問診、內診、及一般身體檢查

    基本的問診包括懷孕生產史,月經狀況,過去是否有慢性疾病或是骨盆腔發炎,開刀病史等等,另外還有生活型態,肥胖,是否抽煙喝酒,職業等等;從這些相關訊息找出可能造成不孕的原因。女性可藉由內診初步檢查是否有陰道發炎或是披衣菌感染等,而男性可以初步檢查是否有精索靜脈曲張等狀況。

    經陰道超音波

    超音波是婦產科醫師的第三隻眼睛;在不孕症檢查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除了可以檢查子宮跟卵巢是否有異常病變,包括子宮肌瘤,肌腺症,子宮內膜息肉,巧克力囊腫,其他卵巢囊腫等之外,也可以在不同時間追蹤子宮內膜及濾泡成長狀況。 通常在月經第3天可以檢查基礎濾泡數 (antral follicle count, AFC),基礎濾泡大小在2-10mm, 是可以對濾泡刺激素有反應,而可生長且排出成熟的卵子。基礎濾泡可以用來預測卵巢庫存量以及當週期療程可得到的卵子數量。

    (經陰道超音波)

    血液荷爾蒙及卵巢庫存量檢查    

    抽血檢查血液荷爾蒙可以初步了解內分泌功能及卵巢庫存量的狀況。基本檢查項目如下:

    1. 抗穆勒氏管賀爾蒙 (anti-mullerian hormone, AMH)
    AMH是一種醣化蛋白賀爾蒙,為卵巢中空腔前濾泡中的顆粒細胞 (granulosa cell) 所分泌,在體內對濾泡生成及成熟有調控功能。一般而言,AMH 在青春期性成熟時分泌量最高,而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下降; AMH 愈高表示卵巢在未來可供使用的卵子存量愈豐沛,愈低表示卵子存量有限,血液中AMH值不隨月經周期、有無懷孕、有無服用避孕藥等而變動,在任何時期抽血濃度數值都穩定,也不因其他女性荷爾蒙消長而影響;因此AMH是目前用來預測卵巢庫存量的一個很重要的生物指標。
    AMH在臨床上還可以用於評估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發生的風險、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輔助診斷,以及輔助診斷是否已經停經等等。 另外要注意的是AMH 僅代表卵子庫存的數量多寡,並不代表卵子品質的好壞!卵子品質 (即染色體是否正常)還是跟年齡息息相關的。

    2. 濾泡刺激素 (Follicular-stimulating hormone, FSH)

    為腦下垂體前葉分泌之荷爾蒙,主要作用在卵泡之顆粒細胞,促使卵泡發育長大及成熟,可作為評估卵巢功能之參考。通常在月經第3天抽血,若其值大於 10 IU/ml,代表卵巢功能可能開始衰竭,此數值越高,表示卵巢功能越差。
    3. 黃體刺激素 (Luteinizing hormone,LH)

    同樣由腦下垂體前葉分泌之荷爾蒙,用以刺激卵泡成熟並促使成熟之卵泡破裂排卵及協助黃體之形成。通常尚未排卵前,此荷爾蒙最好小於5IU/ml,排卵前若此荷爾蒙太高對正在發育之卵泡品質會有負面之影響。
    4. 泌乳激素(Prolactin)

    同樣由腦下垂體前葉分泌,用以刺激乳腺生長發育,懷孕時此荷爾蒙會急遽增加,平時是受到抑制的。此賀爾蒙與卵巢荷爾蒙互相拮抗,太高會抑制排卵,導致不孕。
    5. 雌激素(estradiol,E2)

    由卵巢所分泌,當卵泡受FSH刺激逐漸發育長大同時,卵泡細胞會分泌大量雌激素,其濃度高低可反應卵泡成熟度。通常一顆成熟卵泡大約分泌150~300pg/ml之雌激素,依此類推,所以雌激素越高表示成熟之卵泡數越多。另外,經期中的E2值也可以代表濾泡的品質,以濾泡生長期間接受E2檢查的總值除以濾泡總數,便可大略評估濾泡的品質。
    6. 黃體激素 (Progesterone,P4)

    由卵巢及胎盤製造,當卵泡破裂排出卵子後,卵泡細胞轉換成黃體細胞,並開始大量分泌黃體素,其主要作用在子宮內膜使其穩定,以利胚胎著床及懷孕之維持。
    7. 甲狀腺功能

    TSH為甲狀腺刺激激素,由腦下垂體前葉分泌,通常合 併測量free T4 以判斷甲狀腺功能及其原因。不管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是低下對於排卵已經懷孕功能都會有影響。

    男性精液檢查

    精液檢查也是不孕症基本檢查之一。在檢查前男性應禁慾2~4天,以手淫方式把全部精液收集在集精罐中,收集時應把精液直接射入容器中,而不可用市售保險套因其含有殺精成分。實驗室人員將會檢查精液之液化時間、外觀、體積、黏稠度、精蟲數量、精蟲形態、精蟲活動力、是否有發炎細胞白血球等項目。
    有些機構也提供精蟲抗體的檢驗,不過由於這項檢驗的準確度存疑,而且精蟲抗體與不孕症的相關度如何,目前尚無定論,因此精蟲抗體檢查在許多醫療機構並非屬於常規檢驗項目。另外,精液檢查的數據會隨著收集時機,收集方式是否正確、以及男性本身當時的身體狀況而有所改變,因此,精液檢查有時要做兩次以上才能正確診斷。

    輸卵管攝影

    這個檢查會安排在月經乾淨後但是排卵前做,所以大部分會安排在月經第9-11天時。在做輸卵管攝影時,病人採截石式(上內診檯的姿勢),經陰道將水溶性含碘顯影劑從子宮頸注入子宮腔及輸卵管,並照射X光檢查顯影劑是否經過輸卵管散入腹腔內;如此可以觀察子宮內部狀況(如子宮腔沾黏,子宮腔內肌瘤等),輸卵管是否有阻塞,或是輸卵管水腫等等。這是在不孕症檢查中相對比較不舒服的一個檢查,因為在把顯影劑注入體內的過程會有程度不一的疼痛感,另外很少數的可能併發症包括對顯影劑過敏,出血,及骨盆腔發炎等等,所以在作檢查之前通常會給予預防性的抗生素跟止痛藥。 (延伸閱讀:輸卵管攝影知多少)

    子宮鏡檢查

    子宮鏡也是婦產科醫師的重要工具,在子宮腔內的病灶可以直接目視,確認其實際狀況而做進一步的處理。子宮鏡檢查可以發現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腔沾黏、子宮中隔、黏膜下子宮肌瘤、慢性子宮發炎等等;對於不明原因的不孕症也是子宮鏡的一個重要適應症。

    子宮鏡的檢查時機最好也是在月經剛結束但是排卵前,單純診斷性子宮鏡檢查不必麻醉,患者同樣以內診姿勢躺在檢查檯上,醫師使用軟式子宮鏡或細口徑的硬式子宮鏡,經過陰道,子宮頸,灌入無菌生理食鹽水以擴張子宮腔,然後直接看到子宮腔內病灶,病人沒有外在傷口,過程順利的話通常10分鐘內可以完成檢查。另外有些需要做內膜切片或是簡單的子宮內膜息肉也可以直接完成不需要麻醉。若是發現較大的黏膜下子宮肌瘤或是嚴重子宮腔沾黏的,則可以麻醉進行子宮鏡手術;通常順利的話也是門診手術,麻醉恢復觀察一小時後即可回家。

    子宮鏡檢查雖然相對侵入性,但是基本上是安全的;而子宮鏡手術也是相對安全的手術,但是也有少數可能的併發症包括子宮穿孔、出血、感染、低血鈉、水中毒、及麻醉的風險等。(延伸閱讀:子宮鏡—婦產科醫師的第三隻眼

    文章出處:台灣醫級邦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胎動.小生命這樣刷存在感

 2021-10-29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 胎動.小生命這樣刷存在感

    確認懷孕的那一刻,令人喜悅;但是真正能感受到小生命的存在,則始於感覺到胎動的瞬間!

    確認懷孕的那一刻,令人喜悅;但是真正能感受到小生命的存在,則始於感覺到胎動的瞬間!胎動,不只讓孕媽咪感動,更是觀察胎兒生命活力的重要指標! 根據東森新聞一則新聞標題「懷孕8週〈應為8個月〉寶寶不動了 醫師一看驚:這處呈麻花捲」,讓人看了不免心驚驚,不知胎兒究竟發生什麼事了?原來是湖南株洲市一名年輕孕婦懷孕8個多月時,感受到胎動次數明顯下降,就怕有什麼閃失,趕緊到醫院檢查,就在醫師用超音波掃描時,發現胎兒臍帶竟然被捲成了好大一根的麻花捲!據說,40公分長的臍帶被扭了30多圈,醫師建議立即進行剖腹產手術,幸而母女均安。

    每每看到關於臍帶繞頸、臍帶打結等新聞,總讓孕媽咪覺得緊張!但與其擔心臍帶問題,其實應該關心的是胎動!就像新聞中的年輕孕婦,因為胎動減少而提高警覺就醫!

    (案例分享)懷孕剛滿20週的小茹,因為是第一胎的關係,對於孕期出現的許多動靜,都很敏感。最近老是覺得腸胃有鼓動的感覺,不知道是否腸胃有什麼問題,雖不會感到不舒服,但覺得跟平常的感覺不太一樣。到了產檢時,她仔細詢問了醫師才瞭解原來是成長了的寶寶正在媽媽的子宮裡活動,所以產生的「胎動」。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李怡萱解釋,16週以前的胎兒因為還正在發育,體積不大、肌肉的力量也尚未成熟,所以孕媽咪一般不會感到明顯的「胎動」。基本上,初次懷孕的孕媽咪可能到胎兒20~22週左右,才會感受到明顯的胎動,若是已有生過的孕媽咪,可能在16~18週就會比較明顯感受到胎兒的第一次胎動。

    胎動的奧妙.胎兒在Say Hi

    胎動的產生就是胎兒在媽咪的肚子裡活動,最常見的是已經發育的手腳,有時出現幅度較大或較用力的動作,像是:翻身、手舞足蹈等,就會讓孕媽咪的肚子有不一樣的感覺。李怡萱醫師說明,藉由胎動的感受,孕媽咪會很感動並安心,認為是腹中小生命存在的證明,也代表著胎兒健康的象徵。
     

    胎兒胎動的歷程 

    李怡萱醫師說明,早期的胎動比較輕微,尤其是初產婦有時只能用超音波觀察到胎動的變化,到了懷孕中期,隨著胎兒的發育成熟,孕媽咪才會更明顯感覺胎動的狀況。到了28週,醫師就會叮嚀各位準媽咪,可以開始「數胎動」。

    動ㄗ動ㄗ.如何正確計數胎動?

    因為正常的胎動顯示了胎兒的健康和獲得充足氧氣,如果胎兒開始出現子內缺氧的狀況時,胎動異常的症狀就會出現。透過簡單的數胎動這個動作,孕媽咪等於是胎兒健康狀態的監察官。

    This Way~這樣數胎動!

    數胎動,最好選在飯後進行或是晚上睡前,孕媽咪要維持心情的平靜和安穩,若是情緒不好或是過於疲勞,反而會影響胎兒的胎動狀態哦!李怡萱醫師建議,每個胎兒經常活動的時期不太一致,可以選在胎兒活動旺盛的時期;如果不愛動的胎兒,孕媽咪可以在數胎動之前吃點甜甜的東西,讓血糖上升,胎動會比較明顯哦!

    連續的胎動是間隔5分鐘內的胎動算1次,間隔5分鐘以上的胎動算第二次。

    使用如此方式,連續記錄1~2小時的胎動次數,或是計算平均每小時胎兒動了幾次。李怡萱醫師解釋,每天固定同的時段紀錄胎動,若胎兒1小時胎動3~5次或是活躍胎動6~10次,都表示胎兒的狀況良好。

    4原因.造成異常胎動

    胎動次數並非一成不變,若是健康胎兒每12小時應該有30次以上的胎動現象。李怡萱醫師提醒,孕媽咪感覺胎動忽然增加或減少,都可能是胎兒發出的危險信號;如果胎動突然增多又逐漸減弱,甚至比平日的胎動次數減少一半以上,建議立刻去產檢的醫療院所檢查,確認胎兒狀況。

    根據胎動研究,如果胎動消失超過1天,胎兒死亡的可能超過50%,不可不慎!李怡萱醫師指出4個會導致胎動減少的常見因素:

    reason1.胎兒臍帶壓迫

    因為孕媽咪或胎兒的某些姿勢會壓迫到臍帶,一旦供輸寶寶營養的臍帶被壓迫,就會導致胎兒缺氧、缺血,在這樣的狀況下,自然就會減少胎動的次數。有時候,其實孕媽咪稍微改變一下姿勢,或是搖擺一下肚子,通常臍帶不會纏得太緊,舒緩後就會自行恢復正常,供氧狀況也會慢慢恢復正常。

    reason2.胎盤早期剝離

    有些孕媽咪在孕期會有危險的胎盤剝離症狀,而胎盤剝離無法交換氧氣與排除廢物,也容易導致胎兒心跳減速,造成胎動次數減少、嚴重時還可能引發母體和胎兒的生命危險。若是真的有胎盤剝離的症狀,孕媽咪本身還會合併感受子宮收縮產生的劇烈腹痛、有時也會合併大量出血症狀,此時需立即就診,甚至需要緊急剖腹產,以避免胎兒因缺血缺氧而胎死腹中。

    reason3.胎盤功能不良

    孕媽咪肚子裡胎盤的作用包括氧氣交換給胎兒、提供胎兒所需的營養物質、排除代謝物等功能。所以,胎盤功能的好壞就會影響胎兒的健康狀況,當供應胎兒這些重要功能的胎盤變得不好,也可能會造成胎兒生長遲滯,進而影響胎動的頻率。孕媽咪的胎盤狀況可以在產檢時,請醫師透過超音波的檢測告知。

    reason4.胎兒生長遲滯

    孕媽咪28週後就可以規律測量胎動,但若是胎兒的體重與孕媽咪週數不符合,或是透過醫師檢測發現胎兒的生長速度過小、太慢,可能有「胎兒生長遲滯」的問題,那麼胎動次數就會較正常週數的胎兒來得少。

    文章出處:台灣醫級邦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瓶裝水會喝下塑化劑? 食藥署:寶特瓶無塑化劑成分

 2021-11-09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 喝瓶裝水會喝下塑化劑? 食藥署:寶特瓶無塑化劑成分

    「瓶裝水喝多會致癌」的說法時有耳聞,究竟為何會有這樣的疑慮?原來主因出在「塑膠微粒」及「塑化劑」的誤解。

    寶特瓶裝水、瓶裝飲料因方便性高,是許多人的外出必備品,但「瓶裝水喝多會致癌」的說法時有耳聞,究竟為何會有這樣的疑慮?原來主因出在「塑膠微粒」及「塑化劑」的誤解,但其實兩者來源相異,就連規範也大不相同。

    塑膠微粒常存於環境 本就易進入生物循環

    塑膠微粒定義為長度小於5 mm之塑膠碎片,由塑膠經分解所產生。經研究顯示,塑膠微粒常存於環境中,可由空氣、地下水、海水及地表水以直接或間接方式進入環境循環中,並經由生物累積之方式轉移至食物鏈上層的生物體中

    食品藥物管理署解釋,目前國際間尚未針對食品中塑膠微粒訂有管理規範,其對人體健康風險危害亦無明確的證據,後續仍要有更詳細的研究。

    塑化劑用於增添材料柔軟性 寶特瓶無此成分

    塑膠微粒等於塑化劑嗎?食藥署解答,塑化劑又稱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柔軟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劑,然而並非所有塑膠製品都含有塑化劑,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也就是瓶裝水使用的寶特瓶即不添加塑化劑。

    塑膠食品包裝需標示 可供民眾購買前評估

    為使民眾能夠安心使用塑膠類食品器具容器具,食藥署已於「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中,訂有塑化劑材質及溶出試驗限量標準等規定,並要求塑膠類食品器具容器包裝產品販售前,應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6條規定,標示產品相關資訊(包含品名、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淨重、容量或數量、國內負責廠商之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原產地(國)、製造日期等資訊等)。

    消費者依產品資訊正確使用,可安心使用塑膠類食品器具容器包裝產品,另食藥署持續執行相關稽查專案計畫,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市面,以保障民眾使用之安全。

    寶特瓶不耐高溫 使用上仍需注意

    寶特瓶雖不含塑化劑,但其不耐高溫,因此民眾也要記得儘量不要拿寶特瓶來裝溫熱水,也需避免將瓶裝水留置於車中,以防密閉空間溫度太高使寶特瓶變質。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 7 歲以下有 7 次免費兒童健檢!幾大指標找出孩子健康指數

嬰幼兒 7 歲以下有 7 次免費兒童健檢!幾大指標找出孩子健康指數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而孩子的身心是不是健健康康,除了看有沒有吃飽穿暖之外,還有包含觀察他們的視力、聽力、肌肉、語言能力等發展。這些發展除了可以透過對照「發展里程碑」來觀察之外,也可以利用學齡前 7 次免費的健康檢查,讓小兒科醫師好好的評估孩子的身心健康狀況。

7 歲以下的 7 次免費兒童預防保健服務

孩子有許多能力是在出生後才開始發展,包含需要大量練習與刺激的視力、聽力,除此之外,語言、社交能力也需要透過與別人的相處才能學會使用方式,更不用說肌肉力量更需要透過日常生活中大量的運用才能訓練到。雖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時間表,有些人快、有些人慢,但基本上都會在一定的時間內學習完成,如果孩子的發展有些落後,爸媽們最好還是能及早給專業的小兒科醫師做檢查,找出原因所在。

如何做檢查?要找誰檢查?

不過即使發現孩子的狀況,很多爸媽可能不知道該怎麼辦、要看哪一科?其實國民健康署有提供的 7 次免費的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只要上健保署網站查詢特約醫事機構,選擇「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就可以查詢附近有提供相關服務的醫療院所,再來只要像平常一樣上醫院網站、選擇「兒科」來掛號就可以了。

嬰幼兒 7 歲以下有 7 次免費兒童健檢!幾大指標找出孩子健康指數

檢查項目有哪些?

  • 生長評估(身高、體重、頭圍)
  • 身體檢查(聽力、視力、口腔檢查、營養狀況評估等)
  • 發展評估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社交、情緒、認知功能,包含自閉症篩檢等)
  • 嬰幼兒照顧衛教資訊

除了身體檢查之外,也包含許多發展、心理層面的檢查,這可以讓爸媽及早知道孩子的狀況,如果有必要早療介入的話,也能在黃金時間就開始。

檢查時要攜帶什麼?

這項檢查必須要攜帶《兒童健康手冊》、健保卡,並負擔門診掛號費。而在去檢查之前,建議先填寫手冊中的「家長紀錄事項」,醫師能更快的了解孩子平常的狀況,更迅速的做出判斷。

嬰幼兒 7 歲以下有 7 次免費兒童健檢!幾大指標找出孩子健康指數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檢查?

由於我們都希望可以越早發現問題越好,所以出生後其實就能開始檢查:

  • 未滿 1 歲 6 個月:補助 4 次
  • 1 歲 6 個月~未滿 2 歲:補助 1 次
  • 2 歲~未滿 3 歲:補助 1 次
  • 3 歲~未滿 7 歲:補助 1 次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52niWDbx1E[/embedyt]

為什麼需要這些檢查?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爸媽們不一定都能馬上了解狀況並解決。根據社家署統計,2020 年接受早療的孩子有 2.6 萬人,如果這些孩子們能在更早的時間給專家諮詢、發現問題,就更有機會能培養能力,跟上其他人的發展、更健康的成長。

案例一
小碩在 1 個月大時,接受了健保的第 1 次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結果發現肚臍出現異常的分泌物,進一步檢查發現是「臍腸系膜導管未關閉」,立刻安排手術及治療,避免受到大腸桿菌感染而導致有致死可能的腹膜炎。

案例二:
翰翰是 27 週出生、體重只有 928 公克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媽媽對翰翰的發展ㄧ直很擔心,所以都定期帶翰翰至醫療院所接受兒童預防保健,某次檢查發現翰翰的眼神不聚焦疑似有弱視狀況,便協助媽媽轉介給眼科醫師進一步確診及矯治,現在 3 歲半的翰翰視力維持在 0.6 以上,學習力已與正常孩子無異,讓媽媽鬆了一口氣。

文/盧映慈 圖/海倫

延伸閱讀

0~6歲是兒童發展「黃金期」!一次認識兒童發展、自我檢核表
認識兒童發展遲緩:早療其實不可怕!爸媽投入越多孩子成長越好
我的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常見遲緩面向又有哪些?5 大重點一次搞懂

看完發展篩檢系列後,對你有幫助嗎?
 

嬰幼兒 7 歲以下有 7 次免費兒童健檢!幾大指標找出孩子健康指數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完疫苗發現懷孕可混打? 指揮中心:暫不開放

 
 
·2 分鐘 (閱讀時間)
 
 

7月中旬曾有婦產科醫師反映,一名婦女接種完AZ疫苗後發現自己懷孕,要求第二劑混打莫德納疫苗。但當時因無相關規範,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將由專家討論。不過,指揮中心於10月28日公告,因考量混打不良反應機率和嚴重度較接種同一廠牌高,暫不開放混打。至於未來是否開放孕婦混打BNT,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會再討論。

指揮中心於「特定疾病對象接種參考QA」中指出,目前新冠肺炎疫苗未提供孕婦混打使用,且國內外均無針對孕婦做新冠疫苗混打的臨床試驗。依據其他疫苗交替使用的臨床試驗初步結果,第一劑接種AZ 疫苗,第二劑接種mRNA 疫苗的不良反應發生機率及嚴重度,較兩劑接種同一廠牌高。因此第二劑疫苗應與第一劑疫苗同一廠牌,以避免混打引起副作用時對母體或胎兒可能造成影響。

不過,如接種第一劑疫苗後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可提供就醫診斷書或衛生單位通知具嚴重不良事件通知或記錄,經醫師評估後可擇其他適合廠牌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

莊人祥則表示,莫德納疫苗目前僅開放第一類對象,即醫護工作人員混打。孕婦的部分因尚未開放,因此重申不可混打。但是未來若隨著BNT疫苗開放混打,是否擴及適用到孕婦,會再討論。

指揮中心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說,雖國內外目前沒有相關數據顯示孕婦可否混打,但看起來即使混打也沒有什麼影響。未來就等指揮中心是否舉行相關專家會議,進行進一步的討論。

更多udn報導
《哈利波特》妙麗中文配音員長達10年是這女星! 網驚:原來是妳
萬聖節特餐!太陽閃焰撞地球 美國紐約有望看到北極光
用小拇指支撐、躺著滑手機 外國專家:造成神經壓迫、疼痛
為何家中長輩突然胃口差、不愛吃飯? 專家揪「愈老吃愈少真相」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強搭擋】兒童成長醫師與營養學教授 一起為小朋友打造更健康的成長環境

 
 
·5 分鐘 (閱讀時間)
 
 

談到「小兒成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北醫附醫兒童代謝內分泌科醫師、愛群成長診所院長楊晨。她專精於兒童遺傳學,具有從源頭看孩子健康成長的能力。

談到「婦幼營養」,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副院長謝榮鴻,他從粒線體的研究回到營養層面,試圖打造讓孩子更健康成長的環境。

而這兩位專家共同看到台灣孩子面臨的健康狀況,決心攜手合作,由 Heho 親子打造最完整的「羊醫師與蟹教授」專題,帶爸媽們快速進入兒童健康成長的世界!

台灣孩子的健康不能等!

Q:兩位是什麼契機下認識的?

楊 A:很早以前就認識了,比較熟起來是因為謝教授的女兒來看我的門診,後來也把診間的小朋友轉介給他門下的營養師做飲食營養的分析。

謝:認識非常早,在學生時代就認識了。後來會有聯繫是因為剛回北醫的時候,北醫當時是台灣第一代引進 PCR 技術和儀器的實驗室,楊醫師正好在那邊研究兒童基因,因此有了合作的機會。

Q:兩位為什麼會共同投入小兒成長、兒童健康的這一塊呢?

楊 A:每次在診間苦口婆心宣導健康知識,卻還是看到越來越多的「小矮子」跟「小胖子」,覺得在診間只能教育一個家庭的話影響力有限,需要更多的投入,所以就跟謝教授合作,參與國健署的計畫,開始做基層推廣。

謝 A:性早熟、糖尿病年輕化都是現在看到的問題,說飲食教育太沉重,應該說是「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像日本就有食育文化,讓小朋友從小不只知道怎麼吃,對於食物的認識、飲食文化的了解,都是很好的。

目標一: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什麼是健康」

Q:兩位認為現在台灣小孩面臨的最大健康問題是什麼?

楊 A:飲食、運動、睡眠的不足。基本上就是這三大問題環環相扣。

 

謝 A:在台灣的誘惑太大了,是容易致胖和致病的環境,還有生活習慣的養成、對營養知識缺乏概念,像是只用熱量去看,沒有營養素的概念。還有對甜食的依賴,從懷孕到一路生下來都會影響,畢竟吃糖是天性,應該是可以在成長過程去教育,糖應該從哪裡吃?什麼時候吃?像是在該吃水果的時候,現在的小孩會想喝糖飲,但如果有給他們來自天然的糖,就不會讓小朋友那麼容易對糖上癮。

Q:兩位認為這樣的健康問題,該怎麼解決?

楊 A:讓孩子理解「什麼才是健康的」,才能內化、願意去做。

謝 A:從生活習慣開始培養。兒童有選擇健康的權利,但沒有能力,會被包裝或廣告吸引,無法辨識什麼才是自己最需要的、或是對自己來說最健康的食物,所以要從日常生活培養起。

目標二:讓孩子學會內化營養知識

Q:兩位會怎麼跟孩子溝通呢?

楊 A:告訴他為什麼我會這樣想、為什麼會這樣要求。而爸爸媽媽也需要一起去了解。我會以一個朋友的立場,來跟家長說不要用這種方式來念他,要讓孩子自動自發。

謝 A:讓孩子受到相關訊息的刺激,就會去思考原因,而不是像上課考試那樣教育,在耳濡目染之下,就會有營養概念。

目標三:讓爸媽跟著孩子一起學會尊重與成長

Q:身為育兒的過來人,您會期待這個企劃為新世代爸媽們帶來什麼樣的幫助?

楊 A:我們會希望從營養、作息、運動開始,將正確的知識從小扎根,連貫到 18 歲,從新一代的年輕人的身上,把健康知識維繫下去。

謝 A:更明確清楚的方向跟整理吧,像現在小朋友開始要學程式語言、人工智慧語言,但小朋友的健康語言,會覺得不需要學,或是太過繁雜很難循序漸進去學,我們將脈絡整理好,讓爸媽上手。

Q:如果孩子抗拒健康生活的時候怎麼辦?

楊 A:一件事情的正確度,就是該怎麼做,不會有什麼妥協的空間,不會因為比較疼小孩子就放棄。但也不能過度高壓,小孩子反而會更叛逆、更要去享受。學會用小孩子的方式溝通,鼓勵,讓孩子講清楚來龍去脈,讓他知道講了這件事不會被罵,但是媽媽會告訴他,怎麼處理這些問題

謝 A:其實還是要耳濡目染。我平常就會帶著孩子一起做早餐,準備蔬菜水果的洗和切,不會特別講營養,但遇到機會就會跟他們解釋,久而久之不需要我特別說,他們也知道該怎麼做。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0~6歲是兒童發展「黃金期」!一次認識兒童發展、自我檢核表

嬰幼兒 7 歲以下有 7 次免費兒童健檢!幾大指標找出孩子健康指數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 7 歲以下有 7 次免費兒童健檢!幾大指標找出孩子健康指數

嬰幼兒 7 歲以下有 7 次免費兒童健檢!幾大指標找出孩子健康指數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而孩子的身心是不是健健康康,除了看有沒有吃飽穿暖之外,還有包含觀察他們的視力、聽力、肌肉、語言能力等發展。這些發展除了可以透過對照「發展里程碑」來觀察之外,也可以利用學齡前 7 次免費的健康檢查,讓小兒科醫師好好的評估孩子的身心健康狀況。

7 歲以下的 7 次免費兒童預防保健服務

孩子有許多能力是在出生後才開始發展,包含需要大量練習與刺激的視力、聽力,除此之外,語言、社交能力也需要透過與別人的相處才能學會使用方式,更不用說肌肉力量更需要透過日常生活中大量的運用才能訓練到。雖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時間表,有些人快、有些人慢,但基本上都會在一定的時間內學習完成,如果孩子的發展有些落後,爸媽們最好還是能及早給專業的小兒科醫師做檢查,找出原因所在。

如何做檢查?要找誰檢查?

不過即使發現孩子的狀況,很多爸媽可能不知道該怎麼辦、要看哪一科?其實國民健康署有提供的 7 次免費的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只要上健保署網站查詢特約醫事機構,選擇「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就可以查詢附近有提供相關服務的醫療院所,再來只要像平常一樣上醫院網站、選擇「兒科」來掛號就可以了。

嬰幼兒 7 歲以下有 7 次免費兒童健檢!幾大指標找出孩子健康指數

檢查項目有哪些?

  • 生長評估(身高、體重、頭圍)
  • 身體檢查(聽力、視力、口腔檢查、營養狀況評估等)
  • 發展評估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社交、情緒、認知功能,包含自閉症篩檢等)
  • 嬰幼兒照顧衛教資訊

除了身體檢查之外,也包含許多發展、心理層面的檢查,這可以讓爸媽及早知道孩子的狀況,如果有必要早療介入的話,也能在黃金時間就開始。

檢查時要攜帶什麼?

這項檢查必須要攜帶《兒童健康手冊》、健保卡,並負擔門診掛號費。而在去檢查之前,建議先填寫手冊中的「家長紀錄事項」,醫師能更快的了解孩子平常的狀況,更迅速的做出判斷。

嬰幼兒 7 歲以下有 7 次免費兒童健檢!幾大指標找出孩子健康指數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檢查?

由於我們都希望可以越早發現問題越好,所以出生後其實就能開始檢查:

  • 未滿 1 歲 6 個月:補助 4 次
  • 1 歲 6 個月~未滿 2 歲:補助 1 次
  • 2 歲~未滿 3 歲:補助 1 次
  • 3 歲~未滿 7 歲:補助 1 次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52niWDbx1E[/embedyt]

為什麼需要這些檢查?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爸媽們不一定都能馬上了解狀況並解決。根據社家署統計,2020 年接受早療的孩子有 2.6 萬人,如果這些孩子們能在更早的時間給專家諮詢、發現問題,就更有機會能培養能力,跟上其他人的發展、更健康的成長。

案例一
小碩在 1 個月大時,接受了健保的第 1 次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結果發現肚臍出現異常的分泌物,進一步檢查發現是「臍腸系膜導管未關閉」,立刻安排手術及治療,避免受到大腸桿菌感染而導致有致死可能的腹膜炎。

案例二:
翰翰是 27 週出生、體重只有 928 公克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媽媽對翰翰的發展ㄧ直很擔心,所以都定期帶翰翰至醫療院所接受兒童預防保健,某次檢查發現翰翰的眼神不聚焦疑似有弱視狀況,便協助媽媽轉介給眼科醫師進一步確診及矯治,現在 3 歲半的翰翰視力維持在 0.6 以上,學習力已與正常孩子無異,讓媽媽鬆了一口氣。

文/盧映慈 圖/海倫

延伸閱讀

0~6歲是兒童發展「黃金期」!一次認識兒童發展、自我檢核表
認識兒童發展遲緩:早療其實不可怕!爸媽投入越多孩子成長越好
我的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常見遲緩面向又有哪些?5 大重點一次搞懂

看完發展篩檢系列後,對你有幫助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妙齡女缺鐵氣喘 高敏敏公開4補鐵食物3水果~鐵吸收率大增

 
 
·3 分鐘 (閱讀時間)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責任編輯/Andrea

一位女性就醫時主訴她最近可能咖啡或茶喝太多,造成喘不過氣心跳過快,測了脈搏心跳每分鐘達100 多下,洗頭時還發現排水孔有許多掉髮,整個人看起來也很疲倦面色蒼白,原本有運動習慣,但現在居然走路也會喘,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x008ca7;&#x008840;&#x00982d;&#x006688;&#x004e0d;&#x008212;&#x00670d;
 
貧血頭暈不舒服

身體缺體8症狀 你注意到了嗎?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缺鐵是不少人常會面臨的問題,但可能沒有注意到身體的警訊:

1、疲倦:

鐵質是血紅素的成分之一,可幫助紅血球運送氧氣至全身器官,若鐵質不足,身體就沒辦法製造足夠的健康紅血球,將氧氣提供給全身利用,因而容易造成疲勞、精神不濟的現象。

2、掉髮:

缺鐵會導致毛囊得不到充足氧氣、養分而掉髮。

3、頭暈、頭疼:

鐵濃度不足,最先會影響腦部的供氧不足,這時腦部血管會擴張,引發頭痛、頭暈。

4、容易寒冷:

紅血球缺鐵而無法有效把血氧輸送供應到全身,也會讓人容易發冷、畏寒。

&#x008ca7;&#x008840;&#x00982d;&#x006688;&#x004e0d;&#x008212;&#x00670d;
 
貧血頭暈不舒服

5、心悸:

鐵可以幫助紅血球運送氧氣,如果缺鐵導致血中氧氣不足,心臟就必須加速工作,打出更多的血液,才能有更多的氧氣被輸送出去,因此就容易產生心悸的狀況。

6、容易喘:

若體內鐵不足,就不能正常輸送到氧氣到細胞,所以,大腦只能將氧氣充分地輸送到身體「重要」的部位。因此,不論怎麼呼吸仍會有缺氧感覺,所以在排除掉疾病的因素下,連平常走路都會喘的話就有可能是身體缺鐵。

7、臉色發白:

 

因為血紅蛋白會讓臉色看起來紅潤有氣色,包括嘴唇、下眼皮內側、牙齦等部位,可以檢查這些部位,若比平常淡白許多,就可能是缺鐵的現象。

8、舌頭易痛:

缺鐵除了讓舌頭較無血色,也會減少紅血球中的肌紅蛋白,這是維持肌肉健康的重要蛋白質。少了肌紅蛋白,舌頭會看起來異常平滑,而且因腫脹發炎而疼痛。【推薦閱讀:容易頭暈原來是貧血!研究:補鐵搭配「這類」營養素吸收率最高
 

補鐵這樣吃 搭配維生素C更容易吸收

若要補充鐵質,高敏敏推薦食物:紅莧菜、肉類、豬血、鴨血等;此外,建議搭配補維生素C 可以讓鐵質更好吸收,像是芭樂、番茄、柑橘類等。

&#x008ca7;&#x008840;&#x00982d;&#x006688;&#x004e0d;&#x008212;&#x00670d;
 
貧血頭暈不舒服

然而,鐵是人體內許多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身體缺鐵可能會出現容易疲倦、臉色蒼白、虛弱、或是暈眩等,且不只女生要補充,現在發育期間的青少年、男性缺鐵的比例也很高,因此,充足適量的鐵質,對人體是很重要的。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熟齡生子大不易 醫揭常見兩大不孕元凶 把握凍卵黃金期 每增1歲活產率下降7%

 
 
·3 分鐘 (閱讀時間)
 
 
&#x006797;&#x004f9d;&#x006668;&#x007d50;&#x005a5a;6&#x005e74;&#x007a4d;&#x006975;&#x006c42;&#x005b50;&#x00ff0c;&#x0065e5;&#x00524d;&#x0050b3;&#x0051fa;&#x00559c;&#x008a0a;&#x00751f;&#x004e0b;&#x005973;&#x005152;&#x003002;(&#x005716;/TVBS&#x0063d0;&#x004f9b;)
 
林依晨結婚6年積極求子,日前傳出喜訊生下女兒。(圖/TVBS提供)

38歲零負評女神林依晨,結婚6年積極求子,不僅推掉工作專心養胎,甚至打針取卵,為了生寶寶吃盡苦頭,日前傳出喜訊生下女兒,網友祝福聲連連的同時,熟齡生子的話題也隨之發燒。現今國人普遍晚婚,「不孕」成為新型文明病,國內討論度最高的醫療節目《健康2.0》主持人韋汝,也曾在30歲時興起凍卵念頭,就怕高齡影響生育。除了高齡問題,萬芳醫院婦產科醫師王樂明提醒,子宮跟卵巢發生病變也極易導致不孕。此外,避孕藥使用以及私密處清潔方式也須注意,觀念錯誤恐增加「難懷孕」風險。

打從女性出生,卵子就存在卵巢隨著年紀老化,35歲後卵子的數量和質量會快速地下降,為了跟時間賽跑,愈來愈多的女性會選擇凍卵,像女星林志玲、張本渝、羅巧倫等,都已超前部署完成凍卵,替未來求子留一線生機。王樂明建議,凍卵的年紀愈年輕愈好,黃金時期約在25歲到30歲間,每增加1歲活產率就下降7%。取卵的數量,建議大概至少要4到 5顆,甚至多一點比較安全,每多取一顆卵,活產率約上升8%。

&#x0051cd;&#x005375;&#x00628a;&#x0063e1;35&#x006b72;&#x00524d;&#x007684;&#x009ec3;&#x0091d1;&#x00671f;&#x003002;(&#x005716;/TVBS&#x0063d0;&#x004f9b;)
 
凍卵把握35歲前的黃金期。(圖/TVBS提供)
 

除了高齡問題,不孕因素還有百百種,王樂明分析,「像骨盆腔發炎導致沾黏,或抽煙導致輸卵管內纖毛運動減慢,讓胚胎不易運輸」,都可能增加受孕的難度,門診最常見的兩大不孕元凶為「巧克力囊腫」及「子宮肌瘤」。他進一步解釋,「巧克力囊腫」會讓卵巢功能受損,有些患者會選擇開刀處理病灶,「如果復發次數過多,開刀次數過多,卵巢飽受摧殘就可能讓受孕機率降低」。子宮出現肌瘤,則會影響胚胎著床,也會造成不孕的可能。

&#x009580;&#x008a3a;&#x006700;&#x005e38;&#x00898b;&#x007684;&#x005169;&#x005927;&#x004e0d;&#x005b55;&#x005143;&#x0051f6;&#x0070ba;&#x00300c;&#x005de7;&#x00514b;&#x00529b;&#x0056ca;&#x00816b;&#x00300d;&#x0053ca;&#x00300c;&#x005b50;&#x005bae;&#x00808c;&#x007624;&#x00300d;&#x003002;(&#x005716;/TVBS&#x0063d0;&#x004f9b;)
 
門診最常見的兩大不孕元凶為「巧克力囊腫」及「子宮肌瘤」。(圖/TVBS提供)

除了病理方面需注意,「過度清潔」和「避孕藥不當使用」,也會讓受孕機率降低。許多女性會用陰道灌洗方式清潔私密處,北醫護理學博士許藍方提醒,「陰道本身就有防禦機制,往陰道內沖水或是刷洗,都可能破壞防禦機制,更易造成感染」,一旦感染禍及卵巢,就容易導致不孕。另外,不當使用避孕藥,也可能影響受孕。許藍方表示,事前避孕藥荷爾蒙濃度低,每天規律服用的效果和調經藥非常接近;事後避孕藥的荷爾蒙濃度高,容易對女性荷爾蒙產生影響。她觀察發現,許多女性認為避孕藥吃多會造成不孕,不選擇服用常規的事前避孕藥,反而選擇僅需吃一顆的事後避孕藥,「長期服用下,恐會擾亂月經及內分泌,對生育造成影響」。要了解更多「熟齡生子」的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健康2.0》,或訂閱《健康2.0》YT頻道,節目中將有詳盡的示範和解說。

更多 TVBS 報導
食在當心!增肌減脂 這些飲食禁區不要碰 胃食道逆流應避開五大地雷食物
不必依賴安眠藥,擺脫失眠困擾,關鍵在於健康腸道
經血量過多者注意!醫曝:當心「這原因」造成子宮肌瘤
林依晨遭「盜照」冒名推產後神器!經紀公司怒轟:太惡質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憂鬱發生率達2成 立委促心理諮商納產檢項目

 
 
·2 分鐘 (閱讀時間)
 
 

(中央社記者林育瑄台北29日電)民進黨立委陳秀寳、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今天說,產後憂鬱症發生率有1成到2成,台灣人口負成長,應給孕產婦更優質生育環境,衛福部應重視孕產婦憂鬱問題,將心理諮商納入第3孕期產檢與產後1個月回診的檢查項目。

陳秀寳、王婉諭與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羅惠群今天召開「重視孕產婦心理健康 打造幸福親子時光」記者會。

陳秀寳指出,現在將孕產婦心理健康列為衛教項目,但效果有疑慮,而且孕產婦在產後恢復與新生兒照護的挑戰環繞下,多選擇忽視情緒,尤其台灣生育率逐年降低,除了各種育兒補助外,更應打造健康的生育環境,不要讓孕產婦陷入憂鬱的困境。

王婉諭表示,根據國健署資料,產後憂鬱症發生率有1成到2成,產後情緒低落有3成至8成。醫療衛生體系多注重身體與生理健康,相對忽視心理健康,而且社會期待與價值觀都會影響孕產婦的心理狀態,應透過產檢等管道,讓心理健康高風險的孕產婦得到支持。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科長廖敏桂說,心口司這幾年主要推動孕產婦心理衛生的宣導與資源布建,針對孕產婦,有提供懶人包,重點介紹產後憂鬱症,也提供量表可以做自我檢查,並提醒量表達到幾分,孕產婦及家人需尋求協助,最近也有2支廣告,宣導協助孕產婦的身心健康。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婦幼健康組科長曾桂琴說,孕產婦若有心理憂鬱或焦慮,可以尋求健保就醫,國健署在孕婦健康手冊有提供產檢自我檢核紀錄、產前健康照護衛教指導,並納入心口司提供的題目進行簡易心理評估。若醫生認為孕產婦有需求,也會轉介到精神科。

但陳秀寳表示,台灣人口從2020年開始負成長,給孕產婦更加優質的生育環境,才能改善生育率低迷的問題。負面情緒不會自動消失,政府應該更重視孕產婦的心理健康。(編輯:林興盟)1101029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產前後憂鬱症 情緒病史需留意

 2019-02-27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
  • 生產前後憂鬱症 情緒病史需留意

    對於在懷孕期間及生產後所面對的經濟、家庭以及心理等等壓力,南投醫院身心科陳恆生醫師表示,都是誘發憂鬱、焦慮的重要因素。他提醒,生產前後的憂鬱症比想像的要普遍。任何懷孕中的婦女都有機會患上憂鬱症。

    任何懷孕中的婦女都有憂鬱症的風險,精神科醫師指出,未婚或單親懷孕婦女所要承受的社會壓力大,建議多觀察身邊人懷孕期間的身心狀況,多陪伴關懷,適時協助就醫,預防憾事發生。

    情緒病史 容易受刺激誘發病症

    近日有未婚媽媽的男友,在她懷孕不久後就提分手,進而刺激媽媽情緒,導致傷害孩子的事件發生。身心科醫師陳恆生表示,原本已有家庭或婚姻問題、家族歷史有情緒病、之前有患過情緒病的歷史、思想負面的人、單親家庭和有生活壓力的人都是高危險群。

    對於在懷孕期間及生產後所面對的經濟、家庭以及心理等等壓力,南投醫院身心科陳恆生醫師表示,都是誘發憂鬱、焦慮的重要因素。他提醒,生產前後的憂鬱症比想像的要普遍。任何懷孕中的婦女都有機會患上憂鬱症,其中特別是新移民。

    產前產後 都可能憂鬱症

    陳恆生醫師表示,生產前後憂鬱症的表現差異並不大,其主要的區別在於發生時間不同,產前憂鬱症一般發生在分娩前,而產後憂鬱症則在生產後4-6周內,主要的情緒表現包括是擔憂、焦慮、煩惱易怒,嚴重的時候還可能悲傷絕望到想自殺,甚至傷害嬰兒。

    三至五成婦女產後感到沮喪 一成持續影響生活

    由於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角色轉變、照顧嬰兒的挑戰和家庭等諸多問題,陳恆生醫師表示在產前後的一段時期出現情緒問題的風險可能會較高。醫學研究指出,有大約30%至50%的媽媽在產後都有沮喪或情緒低落的情況,這通常在產後10天之內會慢慢舒緩和消失,但仍有10%的媽媽這些負面情緒並未得到舒緩而使得憂鬱的症狀更嚴重和廣泛,甚至影響媽媽的精神情緒狀態、日常家庭生活、工作表現、甚至與伴侶的關係和孩子的成長等。

    醫師呼籲,當罹患憂鬱症時千萬不要自責或害怕,應主動告訴家人或諮詢醫生意見。治療方法包括暫時服用藥物以平衡體內情緒系統的腦部活動和心理諮商、治療以助調節及控制情緒。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吃不下、睡不好 補充這些營養擺脫產前憂鬱症

 2021-10-12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 孕期吃不下、睡不好 補充這些營養擺脫產前憂鬱症

    「產前憂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因為懷孕時的荷爾蒙變化,影響了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 導致患者有憂鬱或焦慮的狀況。產前憂鬱症其實相當常見,每5人就有1人罹患產前憂鬱症,但往往 因為患者對心理疾病的知識不足,而未獲得及時治療。

    其實如果能睡得好、多多活動,憂鬱的問題就解決大半了!今天教大家如何透過飲食的調整,做個開心的孕媽咪

    維持血糖穩定:

    低血糖會導致不好的情緒,也會讓人感到壓力和憂鬱,最好能夠餐餐定時定量,透過規律的飲食來讓血糖穩定,也讓情緒平穩。在餐與餐之間孕媽咪不妨也準備一些堅果、肉乾、小魚乾等零嘴,適當地補充血糖,讓心情愉悅。

    補充Omega-3脂肪酸(魚油):

    Omega-3是人體的必需脂肪酸,Omega-3攝取不足時,會影響大腦調節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較容易對未來抱持負面消極的想法;且Omega-3的缺乏也會影響寶寶大腦發育、視力及神經發展,孕媽咪們應足量攝取。

    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主要與調節血清素和多巴胺有關,缺乏維生素D時容易情緒低落、出現憂鬱情緒,且會影響胎兒發育,增加胎兒生長遲緩的風險。根據統計,90%以上的女性都缺乏維生素D,但又不喜歡曬太陽,因此只能透過維他命來補充。

    補充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能協助維持神經與肌肉的協調性,可以安定神經系統、撫平焦躁不安的情緒。懷孕期間攝取足量B群,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幫助維持心臟、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的健康,減少疲勞感及孕吐不適。

    與產科醫師討論解決「身體不適」:

    改善孕吐:透過「少量多餐」來避免身體處於過度飢餓的狀態,選擇色香味俱全、較能引起自己食慾的食物。

    改善腰痠背痛:

    諮詢物理治療師,透過適度的孕期運動來緩解痠痛;同時搭配托腹帶來減輕腰部的壓力。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控制產前憂鬱的最後手段,非到不得已絕不輕易動用,例如:孕媽咪已產生強烈的輕生念頭、或想要終止妊娠等,醫師才會建議開立抗憂鬱藥物或安眠藥;且服用的藥物必須同時諮詢婦產科和身心科醫師,避免藥品危害胎兒健康。

    (文章來源:花蓮婦產科女醫.陳萱醫師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前憂鬱症怎麼辦? 婦產醫授6招從生活中改善

 2021-10-11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 產前憂鬱症怎麼辦? 婦產醫授6招從生活中改善

    「產前憂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因為懷孕時的荷爾蒙變化,影響了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 導致患者有憂鬱或焦慮的狀況。產前憂鬱症其實相當常見,每5人就有1人罹患產前憂鬱症,但往往 因為患者對心理疾病的知識不足,而未獲得及時治療。

    造成產前憂鬱的原因有很多,陳萱醫師整理了12個能幫助孕媽咪擺脫憂鬱的方法,孕媽咪們可以嘗試找出對自己最有幫助的,讓自己一天天開心起來~

    找出能讓心情放鬆的活動

    重新調整生活步調,不要給自己壓力,不要什麼事都想做好,做一些能讓心情放鬆的活動。例如:聽輕音樂、親近大自然、附近公園散步等,讓自己靜心及放鬆。

    充足的光照

    每天曬太陽10~15分鐘,沐浴在陽光下會讓人有幸福感,能夠穩定情緒,緩解憂鬱!照光後大腦能產生「快樂荷爾蒙」,讓人充滿活力、愉悅的心情。反之,當光照不足時,白天就容易想睡覺,使生理時鐘紊亂,進而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

    規律的運動

    運動可以增加體內的「快樂荷爾蒙」,排除壓力、帶來快樂。每天散步30分鐘,能使心情和睡眠品質變好;每天30分鐘的瑜伽,溫和地伸展肢體,讓孕媽咪感到協調自在。

    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時,容易憤怒、沮喪、焦慮,對環境的抗壓力下降,甚至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影響人際關係,所以為擺脫憂鬱情緒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盡可能在規律時間睡覺、起床,1天睡滿7~8小時,睡前做一些放鬆伸展運動,喝少量溫開水或牛奶,都能幫助睡眠。

    尋求家人、朋友、同事的支持

    首度懷孕的孕媽咪面臨未知的情況,可能會過度擔心憂慮,當她提到她的情緒、身體及想法上的痛苦時,親友所能給予的支持就是專注聆聽並給予回應,讓她感覺被接納;同時避免過度干涉與指導,反而給孕媽咪造成壓力。

    心理諮商

    若孕媽咪與親朋好友傾訴後憂鬱症狀仍未改善,建議可向身心科醫師尋求協助,適度地抒發情緒,並在醫師的引導下與家人、朋友、同事溝通,訴說內心的困擾。

    若您充滿負面情緒想找人聊聊,可以撥打以下專線

    1.安心專線 1925(24小時/免付費)

    2.生命線 1995(24小時/免付費)

    3.張老師1980

    (文章來源:花蓮婦產科女醫.陳萱醫師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媽咪辛苦了! 每5人有1人罹患「產前憂鬱症」

 2021-10-11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 孕媽咪辛苦了! 每5人有1人罹患「產前憂鬱症」

    「產前憂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因為懷孕時的荷爾蒙變化,影響了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導致患者有憂鬱或焦慮的狀況。產前憂鬱症其實相當常見,每5人就有1人罹患產前憂鬱症,但往往因為患者對心理疾病的知識不足,而未獲得及時治療。

    很多人很關心孕媽咪吃什麼、喝什麼限制一堆,卻少人關心孕媽咪的心理健康,準爸爸總覺得孕媽咪的情緒起伏很大,但其實懷孕所帶來身體不適(孕吐、水腫、腰痠背痛等)以及荷爾蒙的變化,正是讓孕媽咪情緒低落、不開心的主因。今天帶大家來認識「產前憂鬱症」。

    「產前憂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因為懷孕時的荷爾蒙變化,影響了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導致患者有憂鬱或焦慮的狀況。產前憂鬱症其實相當常見,每5人就有1人罹患產前憂鬱症,但往往因為患者對心理疾病的知識不足,而未獲得及時治療。

    為什麼會罹患產前憂鬱症?

    個性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過高

    生活中的壓力(工作、經濟、遭遇困難等)

    缺乏家人、朋友的適度支持

    缺乏心理調適(尚未做好當媽媽的準備)

    身體不適(孕吐、水腫、腰酸背痛等)

    睡眠品質低落

    缺乏運動習慣

    曾有憂鬱症家族病史或曾受過心理創傷

    產前憂鬱對胎兒會有什麼影響?

    壓力荷爾蒙上升,可能導致胎盤血液供應量減少,影響寶寶發育成長。

    產前憂鬱也會讓孕媽咪的睡眠品質低落、食欲不振,導致營養攝取不足,胎兒體重過輕。

    長期處於壓力下或情緒不穩都有可能造成子宮收縮,導致胎兒早產。

    生下的寶寶壓力荷爾蒙也會較高,可能會讓寶寶更難照料或安撫。

    產前憂鬱症會有什麼症狀?

    不斷感到悲傷、難過

    對以往喜歡的事物不感興趣

    愧疚有罪惡感,覺得自己很沒用

    注意力很難集中

    睡眠時間過短或過長

    思考死亡、湧現自殺的想法,對人生絕望

    頭痛、胸悶、呼吸不順

    若孕婦有以上症狀,持續3個禮拜以上,則可能罹患了產前憂鬱症

    快來「台灣人憂鬱症量表」線上檢測看看

    https://pse.is/QU7YP

    若您的憂鬱指數超過15分表示您的情況可能有點嚴重,建議您尋求專業醫療機構的協助

    (文章來源:花蓮婦產科女醫.陳萱醫師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前憂鬱症怎麼辦? 婦產醫授6招從生活中改善

 2021-10-11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 產前憂鬱症怎麼辦? 婦產醫授6招從生活中改善

    「產前憂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因為懷孕時的荷爾蒙變化,影響了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 導致患者有憂鬱或焦慮的狀況。產前憂鬱症其實相當常見,每5人就有1人罹患產前憂鬱症,但往往 因為患者對心理疾病的知識不足,而未獲得及時治療。

    造成產前憂鬱的原因有很多,陳萱醫師整理了12個能幫助孕媽咪擺脫憂鬱的方法,孕媽咪們可以嘗試找出對自己最有幫助的,讓自己一天天開心起來~

    找出能讓心情放鬆的活動

    重新調整生活步調,不要給自己壓力,不要什麼事都想做好,做一些能讓心情放鬆的活動。例如:聽輕音樂、親近大自然、附近公園散步等,讓自己靜心及放鬆。

    充足的光照

    每天曬太陽10~15分鐘,沐浴在陽光下會讓人有幸福感,能夠穩定情緒,緩解憂鬱!照光後大腦能產生「快樂荷爾蒙」,讓人充滿活力、愉悅的心情。反之,當光照不足時,白天就容易想睡覺,使生理時鐘紊亂,進而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

    規律的運動

    運動可以增加體內的「快樂荷爾蒙」,排除壓力、帶來快樂。每天散步30分鐘,能使心情和睡眠品質變好;每天30分鐘的瑜伽,溫和地伸展肢體,讓孕媽咪感到協調自在。

    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時,容易憤怒、沮喪、焦慮,對環境的抗壓力下降,甚至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影響人際關係,所以為擺脫憂鬱情緒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盡可能在規律時間睡覺、起床,1天睡滿7~8小時,睡前做一些放鬆伸展運動,喝少量溫開水或牛奶,都能幫助睡眠。

    尋求家人、朋友、同事的支持

    首度懷孕的孕媽咪面臨未知的情況,可能會過度擔心憂慮,當她提到她的情緒、身體及想法上的痛苦時,親友所能給予的支持就是專注聆聽並給予回應,讓她感覺被接納;同時避免過度干涉與指導,反而給孕媽咪造成壓力。

    心理諮商

    若孕媽咪與親朋好友傾訴後憂鬱症狀仍未改善,建議可向身心科醫師尋求協助,適度地抒發情緒,並在醫師的引導下與家人、朋友、同事溝通,訴說內心的困擾。

    若您充滿負面情緒想找人聊聊,可以撥打以下專線

    1.安心專線 1925(24小時/免付費)

    2.生命線 1995(24小時/免付費)

    3.張老師1980

    (文章來源:花蓮婦產科女醫.陳萱醫師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媽咪辛苦了! 每5人有1人罹患「產前憂鬱症」

 2021-10-11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 孕媽咪辛苦了! 每5人有1人罹患「產前憂鬱症」

    「產前憂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因為懷孕時的荷爾蒙變化,影響了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導致患者有憂鬱或焦慮的狀況。產前憂鬱症其實相當常見,每5人就有1人罹患產前憂鬱症,但往往因為患者對心理疾病的知識不足,而未獲得及時治療。

    很多人很關心孕媽咪吃什麼、喝什麼限制一堆,卻少人關心孕媽咪的心理健康,準爸爸總覺得孕媽咪的情緒起伏很大,但其實懷孕所帶來身體不適(孕吐、水腫、腰痠背痛等)以及荷爾蒙的變化,正是讓孕媽咪情緒低落、不開心的主因。今天帶大家來認識「產前憂鬱症」。

    「產前憂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因為懷孕時的荷爾蒙變化,影響了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導致患者有憂鬱或焦慮的狀況。產前憂鬱症其實相當常見,每5人就有1人罹患產前憂鬱症,但往往因為患者對心理疾病的知識不足,而未獲得及時治療。

    為什麼會罹患產前憂鬱症?

    個性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過高

    生活中的壓力(工作、經濟、遭遇困難等)

    缺乏家人、朋友的適度支持

    缺乏心理調適(尚未做好當媽媽的準備)

    身體不適(孕吐、水腫、腰酸背痛等)

    睡眠品質低落

    缺乏運動習慣

    曾有憂鬱症家族病史或曾受過心理創傷

    產前憂鬱對胎兒會有什麼影響?

    壓力荷爾蒙上升,可能導致胎盤血液供應量減少,影響寶寶發育成長。

    產前憂鬱也會讓孕媽咪的睡眠品質低落、食欲不振,導致營養攝取不足,胎兒體重過輕。

    長期處於壓力下或情緒不穩都有可能造成子宮收縮,導致胎兒早產。

    生下的寶寶壓力荷爾蒙也會較高,可能會讓寶寶更難照料或安撫。

    產前憂鬱症會有什麼症狀?

    不斷感到悲傷、難過

    對以往喜歡的事物不感興趣

    愧疚有罪惡感,覺得自己很沒用

    注意力很難集中

    睡眠時間過短或過長

    思考死亡、湧現自殺的想法,對人生絕望

    頭痛、胸悶、呼吸不順

    若孕婦有以上症狀,持續3個禮拜以上,則可能罹患了產前憂鬱症

    快來「台灣人憂鬱症量表」線上檢測看看

    https://pse.is/QU7YP

    若您的憂鬱指數超過15分表示您的情況可能有點嚴重,建議您尋求專業醫療機構的協助

    (文章來源:花蓮婦產科女醫.陳萱醫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吃不下、睡不好 補充這些營養擺脫產前憂鬱症

 
 
·2 分鐘 (閱讀時間)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其實如果能睡得好、多多活動,憂鬱的問題就解決大半了!今天教大家如何透過飲食的調整,做個開心的孕媽咪

維持血糖穩定:

低血糖會導致不好的情緒,也會讓人感到壓力和憂鬱,最好能夠餐餐定時定量,透過規律的飲食來讓血糖穩定,也讓情緒平穩。在餐與餐之間孕媽咪不妨也準備一些堅果、肉乾、小魚乾等零嘴,適當地補充血糖,讓心情愉悅。

補充Omega-3脂肪酸(魚油):

Omega-3是人體的必需脂肪酸,Omega-3攝取不足時,會影響大腦調節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較容易對未來抱持負面消極的想法;且Omega-3的缺乏也會影響寶寶大腦發育、視力及神經發展,孕媽咪們應足量攝取。

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主要與調節血清素和多巴胺有關,缺乏維生素D時容易情緒低落、出現憂鬱情緒,且會影響胎兒發育,增加胎兒生長遲緩的風險。根據統計,90%以上的女性都缺乏維生素D,但又不喜歡曬太陽,因此只能透過維他命來補充。

補充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能協助維持神經與肌肉的協調性,可以安定神經系統、撫平焦躁不安的情緒。懷孕期間攝取足量B群,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幫助維持心臟、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的健康,減少疲勞感及孕吐不適。

與產科醫師討論解決「身體不適」:

改善孕吐:透過「少量多餐」來避免身體處於過度飢餓的狀態,選擇色香味俱全、較能引起自己食慾的食物。

改善腰痠背痛:

諮詢物理治療師,透過適度的孕期運動來緩解痠痛;同時搭配托腹帶來減輕腰部的壓力。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控制產前憂鬱的最後手段,非到不得已絕不輕易動用,例如:孕媽咪已產生強烈的輕生念頭、或想要終止妊娠等,醫師才會建議開立抗憂鬱藥物或安眠藥;且服用的藥物必須同時諮詢婦產科和身心科醫師,避免藥品危害胎兒健康。

(文章來源:花蓮婦產科女醫.陳萱醫師

【延伸閱讀】

孕媽咪辛苦了! 每5人有1人罹患「產前憂鬱症」

產前憂鬱症怎麼辦? 婦產醫授6招從生活中改善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吐藥需補吃嗎? 藥師解惑

 
 
·2 分鐘 (閱讀時間)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孩子是爸媽心中的寶貝,若是小孩不舒服或生病,家長與其他照顧者一定會很擔憂!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陳巧丹藥師針對兒童用藥安全常見疑慮一一解惑。

兒童用藥錯誤 多與劑量服用錯誤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WHO)兒童用藥安全報告指出,兒童用藥錯誤的發生率為成人的三倍,主要與劑量錯誤有關。「兒童不是縮小的大人」,由於兒童器官發育尚未成熟,代謝藥品的能力與成人不同,因此,用藥劑量需依照體重或年齡精算,且應優先使用易於依照年齡或體重進行劑量調整的「兒童專用製劑」。

兒童專用製劑 餵藥器來輔助給藥

所謂的「兒童專用製劑」,多為兒童親善口味,劑型設計方便兒童吞服,且常搭配量具或餵藥器來輔助給藥,協助家長在餵藥上更便利、更容易掌握劑量。若醫師處方每次服用½或¼錠時,建議購買切藥器,並於服藥前將藥品切割,取得正確劑量;給藥時,可以用湯匙將切割後的藥錠壓碎,再泡溫水服用。

藥品磨粉安定性差 剩藥不可再服

藥品隨著保存環境不同,可能會影響效期,進而影響藥效,尤其是藥品磨粉後,安定性會變差,因此,未用完的藥品不建議下次再服用。此外,每次的病情不一定相同,若服用上次沒吃完的藥品,不僅無法對症下藥,還可能延誤病情,甚至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

孩子吐藥立即補服 不確定因素應向藥師詢問

孩子吐藥時有所聞,若服藥後馬上嘔吐,原則上可立即補服相同藥品;若是服藥後半小時以上才嘔吐,則不需再補服;假如不確定是否應該補服藥品,可致電諮詢醫師或藥師。

此外,藥品磨粉確實比較苦,必要時可嘗試加少許糖漿掩蓋味道;若是服藥的順從性不佳,可請教醫師能否開立兒童專用製劑,減少小朋友排斥服藥。

【延伸閱讀】

 

新冠疫苗打了沒? 預防之道首重提升肝功能!

荔枝農左大腿疼痛 檢查竟是20多處攝護腺癌骨轉移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營養師教DIY 全家防疫蔬食料理

 
 
·2 分鐘 (閱讀時間)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嘉義報導

圖:大林慈濟醫院張雅芳營養師教做美味防疫蔬食料理。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為了避免外食產生無謂的接觸,許多人紛紛改變原本的飲食型態,宅在家中自行料理。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每個月兩次分享防疫蔬食料理食譜,由營養師教大家防疫期間的料理小撇步,發揮巧思利用咖哩入菜,不僅促進胃腸蠕動,還能提升免疫力、增強抵抗力。

營養師張雅芳表示,在防疫時期吃些咖哩料理,對身體相當有益,包括抗發炎、抗氧化、提升免疫力,同時還能促進胃腸蠕動、調節腸道菌叢,讓腸道保健康;此外,咖哩也具有修復黏膜組織功效。烹煮咖哩搭配抗氧化的食材會更好,如花椰菜、胡蘿蔔、蕃茄等,既美味又健康。

張雅芳說,美味的咖哩,混合了多種香料製成,包括薑黃、肉桂、丁香、荳蔻、肉荳蔻、八角、花椒、月桂葉、小茴香種子等,若在烹煮中加入多種蔬菜,即可增添咖哩的營養價值,大家若能瞭解咖哩的功效,及如何搭配食材,人人都能成為營養師級的烹調高手。

天氣熱到沒食慾嗎?張雅芳教大家一道簡單又能飽餐一頓的清爽料理「加洲咖哩壽司捲」,食材包括米、咖哩粉、地瓜、蘋果、酪梨、花生粉等,首先將食材都切成條狀備用,地瓜蒸熟放涼,再把煮好的白米飯倒入咖哩拌勻,後續加入各種材料捲成條狀即可。

參考食譜︰
< 加洲咖哩壽司捲 >
材料:米1杯、咖哩粉50克、紫地瓜1條、紅地瓜1條、蘋果1顆、酪梨1/2顆、花生粉10克、黃芥末醬少許、素鬆少許、海苔片2張

做法:
1.紫/紅地瓜先切成約0.7公分正方長條後,蒸熟放涼備用。
2.蘋果切成約0.7公分正方長條去芯。
3.白米加咖哩粉入電鍋煮好後拌勻、拌香。
4.先放一片保鮮膜,將飯鋪平與海苔片約一樣大小,飯與飯中間不要有空隙。鋪上海苔片先擠上芥末醬,鋪上紫地瓜.紅地瓜.蘋果,最後再灑上適量的花生醬和素鬆。
5.將飯捲起,先捲一半,稍微利用手勁往內縮把飯與材料之間的空氣擠出來,切記不要使命的往內縮,能固定不鬆散就好,再將保鮮膜拉起,再捲完另一半,這時候飯就會直接黏著於另一半的海苔上這樣飯就不會分離了。
6.將切好的酪梨薄片放在壽司捲上,用保鮮膜包好,等要吃的時候再切即可。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疫也要吃對營養 營養師設計防疫蔬食料理

 
 
·2 分鐘 (閱讀時間)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受到疫情影響,你也變得常在家下廚嗎?為了讓民眾能自行準備營養又容易烹煮的健康蔬食,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特別設計防疫蔬食料理食譜,要讓民眾在防疫期間在家也能吃出免疫力。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黃靖琇指出,院內將每個月分享兩次防疫蔬食料理食譜,像近期就推出第一道「減醣蒟蒻拌麵」,不僅高纖、低醣且高蛋白,助民眾吃對營養。

豆粉腰果醬取代奶油 有利保護心血管

但究竟減醣蒟蒻拌麵該怎麼做?黃靖琇營養師分享,可從製作豆粉腰果醬開始,首先準備豆漿粉500克、原味腰果300克以及2500CC溫開水,將原味腰果低溫烘烤後,留下100g用刀背拍碎,剩下再與豆漿粉及溫開水一起倒入調理機攪打均勻即可,藉由容易調整醬料濃稠度的豆漿豆粉,再利用豆粉腰果醬取代奶油,不僅有利於保護心血管,更可作為麵條拌醬或土司抹醬等,是蛋白、優質油與好纖維組合。

蒟蒻麵促進腸胃蠕動 搭配蛋白質更營養

黃靖琇營養師提及,接著將蒟蒻麵放置熱鹽水煮後浸泡於開水中備用,開小火倒入2大匙豆粉腰果醬炒香,再將蒟蒻麵倒入鍋中拌炒,熄火後就可加入起士粉、鹽巴、義式香料及少許黑胡椒調味,再灑上番茄丁、蔬菜丁與腰果碎丁,就可完成美味的減醣蒟蒻拌麵,因蒟蒻麵富含水溶性纖維素,能幫助促進腸胃蠕動,但若食用過量可能有腹脹腹瀉等情況,因此得適量搭配蛋白質、醣類及油脂一起食用。

防疫蔬食料理 助民眾提升免疫力

此外,黃豆、黑豆、毛豆等能提供優質蛋白質,能幫助體內代謝產生的胺基酸與身體防疫功能,加上搭配含有卵磷脂、植物固醇、異黃酮素、植物性化學營養素等,能降低發炎反應,達到提升體內的黏膜與細胞修復能力;疫情尚未明朗,民眾仍得確實做好防疫措施,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延伸閱讀】

低侵襲性的微創治療主流 放射線介入性治療技術多樣

Delta變種病毒威脅大 醫:疫苗有效性減弱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MO」是什麼?醫師:提升免疫力,母乳第三大成分HMO母乳寡醣是關鍵

 
 
 
·6 分鐘 (閱讀時間)
 
 

寶寶自出生至6個月,由母體獲得的抗體會逐漸消失,需要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統,這時家長最迫切想知道的就是:如何提升寶寶免疫力?近期研究發現HMO母乳寡醣,能加強寶寶免疫力,維持寶寶腸道健康。醫師強調:替寶寶增加抵抗力首重母乳成分,並挑選優質配方奶粉銜接母乳,能帶給寶寶雙重保護力。

▲養成寶寶雙重保護力,給寶寶HMO母乳寡醣與核甘酸營養,缺一不可!
 
▲養成寶寶雙重保護力,給寶寶HMO母乳寡醣與核甘酸營養,缺一不可!

病毒感染仍是台灣孩童主要住院就診的原因之一,炎熱的夏天更讓病毒蠢蠢欲動,孩童常見的腺病毒、鼻病毒等皆尚未有疫苗可預防。尤其對於免疫力較低的寶寶來說,一旦到了托嬰中心、幼兒園,小朋友們集體行動很容易成為病毒的溫床。

兒科醫師仍多鼓勵媽媽們能以全母乳哺育為優先。然而,若需尋求配方奶作為母乳替代,「貼近母乳成分」與「延續母乳免疫保護力」的營養,是超前部署寶寶免疫力的首重要素。

HMO是什麼?母乳第三大核心成分母乳寡醣:替寶寶築起先天免疫防護牆!
台灣新兒科醫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兒科林鴻志教授表示,母乳與益生菌是目前公認對於寶寶免疫力養成的關鍵。母乳中蘊含重要的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與益生菌(如:比菲德氏菌)等,可幫助免疫力發展與活化。

▲台灣新兒科醫學會林鴻志理事長表示:HMO母乳寡醣是腸道好菌的重要營養,維持腸道好菌健康,寶寶免疫力UP
 
▲台灣新兒科醫學會林鴻志理事長表示:HMO母乳寡醣是腸道好菌的重要營養,維持腸道好菌健康,寶寶免疫力UP

林鴻志理事長進一步說明,腸道為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寶寶的營養攝取與免疫力養成是息息相關!經國際營養專家20年研究發現,母乳中除了豐富的乳糖與脂肪供給寶寶基本熱量與營養,第三大核心成分-HMO母乳寡醣(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

更是重要的益菌生,可抵抗人體消化酵素的分解,完整抵達腸道,提供重要益生菌(如:比菲德氏菌)成長所需營養,幫助腸道好菌強勢生長,壞菌自然就減少,同時強化腸道上皮細胞的結構與健康,為寶寶打好體質基礎!

醫師:HMO母乳寡醣增加寶寶腸道有保護力、幫助維持呼吸道健康
至於HMO母乳寡醣有什麼功效?台中臺安醫院小兒腸胃科范正欣主任表示,HMO母乳寡醣除了可以透過「幫助好菌成長,而相對限制、排擠壞菌滋長」達到提升腸道保護力的效益,還具備另一功能:「壞菌誘餌」。

HMO母乳寡醣能誘導壞菌與之結合,並直接將壞菌打包帶走,預防病原體附著腸道,進而減少入侵身體機會。

根據國外也有針對研究進一步發現,HMO母乳寡醣不僅於腸道有保護力,對於呼吸道健康也具有相對效益。與一般不含HMO母乳寡醣的配方相比,可降低66%上呼吸道感染 ,寶寶少些生病,家長也少些進出醫院。

「HMO母乳寡醣」有效調節寶寶各時期免疫反應
先天防護降低了寶寶感染風險,但是當外來病原體衝破屏障入侵體內,容易誘使後天免疫系統發動攻擊,產生發炎症狀。范正欣醫師表示,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是造成疾病嚴重化的原因之一。

以過敏為例,就是免疫過度活化導致的慢性發炎。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過敏表現會有些微差異,家長們可以參考以下常見表現,多加注意! 

● 剛出生的寶寶,母奶或配方奶是最先且最可能接觸到過敏原的來源。因此,初步過敏表現以「腸胃道不適」為主。若有出現脹氣、腸絞痛、吐奶與拉肚子等相關症狀,應留心寶寶飲食是否會造成腸胃道過敏問題。

● 隨著寶寶成長,過敏反應易顯現於幼兒的皮膚,如「異位性皮膚炎」、「濕疹」都是較大一點的嬰幼兒常出現的症狀。而異位性皮膚炎多與吃的食物有關,腸道若建立良好且適當免疫力,對於症狀也能改善。

● 當幼兒逐漸長大,「呼吸道」有關的過敏反應是最為常見的,如:過敏性鼻炎,感冒很久不容易好,甚至嚴重會朝向過敏性氣喘發展,需要家長審慎應對!

▲台中臺安醫院小兒腸胃科范正欣主任提醒家長,寶寶免疫力養成要超前部署且雙管齊下,好的營養攝取與適度刺激同等重要!
 
▲台中臺安醫院小兒腸胃科范正欣主任提醒家長,寶寶免疫力養成要超前部署且雙管齊下,好的營養攝取與適度刺激同等重要!

范正欣主任補充,HMO母乳寡醣若經吸收可進入全身血液循環,調整免疫白血球功能,幫助免疫系統的平衡調節。HMO母乳寡醣經證實可減少82%發炎反應的介質分泌,給寶寶最適當的免疫保護力!

▲研究證實:HMO母乳寡醣若經吸收,可進入全身血液循環,調整免疫白血球功能,可減少82%發炎介質分泌!
 
▲研究證實:HMO母乳寡醣若經吸收,可進入全身血液循環,調整免疫白血球功能,可減少82%發炎介質分泌!

HMO母乳寡醣搭配核苷酸 提升寶寶免疫力!
林鴻志理事長也分享,後天適應性免疫除了適量平衡,對抗多種病毒產生專一且足量抗體至關重要!母乳中同樣兼具免疫效益的成分因子:「核苷酸」,核苷酸是一種具結構功能的小分子量細胞間質化合物,主要參與動物體的各種生化反應。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生物體中DNA 及RNA 的重要結構組成,為合成各種免疫細胞的前驅物、可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是 調節免疫T細胞的絕佳利器,更是嬰幼兒神經發展的重要營養素!

林鴻志理事長與范正欣主任提醒,寶寶免疫力養成要超前部署且雙管齊下!對於無法母乳哺育的家長,若能為寶寶補充含有與母乳相同成分的「HMO母乳寡醣」及「核苷酸」,可以守護寶寶消化道健康與重現母乳雙重保護力。

此外,家長應避免過多過敏原接觸寶寶,但給予適度環境刺激,寶寶才能具備更成熟的保護力。面對多變的外在環境,家長也能怡然自得輕鬆面對!

《延伸閱讀》
新手爸媽必知!母乳營養新觀念:母乳中的免疫因子 HMO母乳寡醣 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力這樣養!寶寶營養新知:HMO母乳寡醣與核苷酸 醫師圖解
健康寶貝這樣養!醫師教你掌握3招,輕鬆銜接母乳雙重保護力
看更多「HMO保護力分析所 解鎖母乳免疫力密碼」專題內容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老是感冒好不了?醫師:抵抗力從內在培養,嬰幼兒營養有新觀念!

 
 
 
·5 分鐘 (閱讀時間)
 
 
▲馬偕醫院小兒部許瓊心醫師提醒寶寶透過好的營養攝取才能養成內在堅固免疫力,方方面面兼顧關鍵時刻處變不驚!
 
▲馬偕醫院小兒部許瓊心醫師提醒寶寶透過好的營養攝取才能養成內在堅固免疫力,方方面面兼顧關鍵時刻處變不驚!

家中的嬰幼兒老是反覆感冒、流鼻水、發燒?每月更是都在掛病號、跑醫院?在關鍵時刻,家長都希望減少醫院進出、避免感染。為此,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部許瓊心醫師提醒,為防關鍵時刻寶寶抵抗力不足,內、外的防護缺一不可!當家中人口眾多,與寶寶接觸前一定要完整清潔手部、接觸物,甚至是更衣;嬰幼兒呼吸道脆弱,必要嚴防二手菸、三手菸危害;日常生活作息重規律與適度刺激;而好的營養攝取,特別是哺餵足量的母乳,為寶寶養成內在堅固免疫力,方方面面兼顧才能在關鍵時刻處變不驚!

免疫營養新觀念 1:重大發現! 母乳第三大核心營養素「HMO母乳寡醣」,單一成分就有雙重免疫功效
羅林兒科診所羅少甫院長表示,人體腸道因黏膜表面積大,很容易遭受飲食中夾帶病毒、細菌入侵,因此有近70%的免疫細胞聚集腸道,形成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一旦寶寶腸道免疫力不佳,即會導致感冒、拉肚子、過敏等症狀產生。而初生寶寶的免疫力來自於母體胎盤與母乳,不過母親給予的保護力只能維持6個月。若媽媽們不能延續哺乳,寶寶體內抗體就會逐漸消失,形成免疫系統無助的空窗期,這也是長久以來母乳與銜接營養被各界極為重視的原因!

國際嬰幼兒專家歷經20年研究,發現母乳中蘊含豐富的HMO母乳寡醣(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 ),含量佔據母乳成分的第三位,其中又以2’-FL HMO母乳寡醣含量最多。HMO母乳寡醣具有特殊結構,在腸道中多半不會被人體吸收,反而是作為幫助腸道好菌健康生長的「益菌生」;也與腸道黏膜上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功能相似,可與壞菌主動結合,以降低壞菌活性,減少病菌沾附腸道帶來的感染風險,形成重要的第一道先天免疫力!

除此之外,許瓊心醫師補充,少部分的HMO母乳寡醣可經人體吸收並參與第二道後天免疫系統的調節,能降低導致發炎的物質分泌,對於預防高死亡風險的新生兒壞死性腸炎也有幫助,是目前發現母乳中單一成分也能帶給寶寶雙重免疫力的珍貴元素!

免疫營養新觀念 2:免疫備戰!濃度要夠才有力-「母乳關鍵保護因子核苷酸」
羅少甫院長說明,免疫備戰除了先天免疫力要顧,更要有好的後天免疫打仗士兵!人體中核苷酸是組成細胞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參與體內各項重要的代謝反應與免疫細胞合成,包含促進免疫B細胞製造抗體、免疫T細胞活化與成熟等。

日常生活中,寶寶需要依靠飲食儲備足夠的核苷酸來面對成長與生病時所需!但是,市售牛乳與一般配方中的核苷酸含量遠低於母乳。目前研究證實,若攝取母乳等量(72mg/L)的核苷酸濃度,可為寶寶提高23%免疫球蛋白A (lgA)的分泌,若有常規接種疫苗,也可提升寶寶46%抗體反應,強化後天免疫的打仗士兵,延續如同母乳般的保護力!

&#x005bf6;&#x005bf6;&#x008001;&#x00662f;&#x00611f;&#x005192;&#x00597d;&#x004e0d;&#x004e86;&#x00ff1f;&#x0091ab;&#x005e2b;&#x00ff1a;&#x0062b5;&#x006297;&#x00529b;&#x005f9e;&#x005167;&#x005728;&#x0057f9;&#x00990a;&#x00ff0c;&#x005b30;&#x005e7c;&#x005152;&#x0071df;&#x00990a;&#x006709;&#x0065b0;&#x0089c0;&#x005ff5;&#x00ff01;
 
寶寶老是感冒好不了?醫師:抵抗力從內在培養,嬰幼兒營養有新觀念!

免疫營養新觀念3: 「HMO母乳寡醣+母乳等量核苷酸」雙成分作用,銜接母乳免疫力最完整
許瓊心醫師強調,依臨床觀察,不論是早產兒發生較多的壞死性腸炎或慢性腹瀉等,台灣在母乳哺育的推廣後,有大幅度的減少與改善,這些都是歸功於母乳當中珍貴的免疫因子與益菌生。但是臨床上也碰到許多媽媽面臨孩子斷奶、奶量不足或有混哺的需求,這時候需要特別重視: 配方奶是否能銜接母乳的免疫保護與充足營養,為寶寶免疫備戰做最好的選擇。

目前已有多項研究實證,「2’-FL HMO母乳寡醣+72mg/L母乳等量核苷酸」,兩成分協同作用更優於單一成分。對於免疫力尚待建立的寶寶,透過先天至後天的雙重保護力發展與成熟,為寶寶鞏固腸道健康,減少63%拉肚子情況,吃的好、吸收也更好,完整銜接母乳好體質!

內在免疫基礎重營養,外在防護重要,還要適度運動加成!

▲羅林兒科診所羅少甫院長強調,寶寶免疫力備戰要掌握3項免疫營養新觀念外,更要保持規律作息、運動與常規疫苗接種!
 
▲羅林兒科診所羅少甫院長強調,寶寶免疫力備戰要掌握3項免疫營養新觀念外,更要保持規律作息、運動與常規疫苗接種!

許瓊心醫師與羅少甫院長共同提醒,關鍵時刻寶寶的免疫系統備戰要及時且全面!除了日常就要維持規律作息、環境清潔與杜絕菸害外,掌握以上3項營養新觀念,從內在打好寶寶免疫基礎是根本,也千萬別忘「適度運動」更是加成!

適度的運動可讓寶寶增加免疫系統的代謝與活化,並消耗體力、感覺飢餓,相對提高寶寶食慾。針對0-1歲的嬰幼兒來說,家長可以輔助簡單的動作訓練,如:0-3個月,訓練寶寶轉頭控制、手部抓握;4-6個月,輕拉或誘導方式訓練下肢運動;7-9個月,以玩具誘使寶寶由坐或趴到改變身體位置,進而學習爬行能力;10-12個月,引導寶寶手扶或家長牽引,學習走路。關鍵時刻要面面俱到,家長即可為寶寶全方位免疫備戰!

《延伸閱讀》
HMO母乳寡醣築起嬰兒免疫力屏障!兒科權威:挑選雙重保護力的配方奶是重要選擇因素
「HMO母乳寡醣」是什麼?醫師:調節免疫系統,減少寶寶腸絞痛、感冒關鍵營養!
寶寶夏季拉肚子、過敏如何解?!其實腸道好菌影響一輩子健康!
看更多「HMO保護力分析所 解鎖母乳免疫力密碼」專題內容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寶貝這樣養!醫師教你掌握3招,輕鬆銜接母乳雙重保護力

 
 
 
·6 分鐘 (閱讀時間)
 
 
<strong>寶寶免疫力養成3招並濟!新光醫院小兒科劉明發醫師提醒銜接母乳保護力關鍵營養「HMO母乳寡醣」要認識</strong>
 
寶寶免疫力養成3招並濟!新光醫院小兒科劉明發醫師提醒銜接母乳保護力關鍵營養「HMO母乳寡醣」要認識

台灣新生兒總數逐年創新低,每個孩子都是家長心中至寶。如何讓寶寶健康長大並贏在起跑線?家長們為寶寶營養問題操碎了心。台灣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劉明發醫師教導各位爸爸媽媽們,掌握關鍵3招,讓寶寶在健康成長路上輕鬆暢通!

培養免疫力,要先認識「先天與後天免疫系統」!
劉明發醫師說明,腸道除了一般所熟知的消化、吸收功能外,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超過70%重要的免疫細胞聚集於此。當遇到外來病毒、細菌入侵時,以腸壁黏膜作為第一道先天免疫防線,如同作戰士兵般採用即時、迅速反應面對威脅。同時,激活後天免疫系統的後備支援;一旦遭受特定病原體攻擊後,腸道中的免疫細胞則為第二道後天免疫防線,產生專一與記憶性的抗體消滅病菌,帶給寶寶持久的保護力。

黃金標準的免疫力關鍵– HMO母乳寡醣解密
母乳無庸置疑是媽媽給寶寶最好的禮物,經長期證實,母乳給足寶寶關鍵營養與珍貴免疫力,更包含促成智力發展等眾多效益!儘管現今許多媽媽們未能以全母乳哺育,銜接營養的關鍵目標:醫界仍以「貼近母乳核心成分」為首重!

劉明發醫師分享,根據國際嬰幼兒營養專家歷經20年研究,近年兒科醫學與營養界熱烈討論的核心成分即為「HMO母乳寡醣(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 )」!研究指出,HMO母乳寡醣是源自於母乳中的第三大成分,僅次於乳糖與脂肪的含量。目前已知的HMO母乳寡醣多達200多種,其中含量最多且最具免疫活性的就是「2’-FL HMO母乳寡醣」。為此,銜接母乳當以佔據母乳第三大成分為首重選擇!

HMO母乳寡醣給足好菌營養、打包壞菌
劉明發醫師進一步說明,嬰幼兒的腸道菌叢從出生方式與飲食決定。母乳中蘊含豐富的比菲HMO母乳寡醣是具有專一性益菌生,能提供好菌成長需要的營養成分,因此可促進腸道益生菌生長與腸道發展,好菌一旦增多自然就排擠壞菌,幫助寶寶鞏固腸道健康! 

另一方面,對於壞菌而言,HMO母乳寡醣就像「誘餌」,促使壞菌與之結合,減少沾附腸壁,以降低腸道發炎、感染與腹瀉等風險。此外,HMO母乳寡醣經過分解後的代謝產物「丁酸」,是腸道發育成熟的重要營養素,對於壞菌生長更有抑制效果。經臨床實證,相較於一般配方奶,攝取HMO母乳寡醣可提升腸道免疫力外,於上呼吸道與其他器官的保護力也相得益彰,明顯降低66 %52%一般感染機率,為寶寶築起先天防護屏障!

後天免疫力靠 「核苷酸」後援補給!給足母乳等量,輕鬆銜接母乳保護力!
劉明發醫師進一步補充,後天免疫系統是對抗病毒、細菌不可或缺的存在!它如同作戰後援軍備,需要良好刺激才能產生專一且足量的抗體士兵。而其中母乳的另一免疫因子「核苷酸」佔有重要角色!核苷酸作為細胞構成的重要元素,能促進免疫細胞製造抗體與活化。研究也發現,母乳中核苷酸含量約為68-72mg/L,寶寶若能補充與母乳等量(約72mg/L)的核苷酸與HMO母乳寡醣,對於寶寶接種疫苗後的保護力表現更佳,可提升46%抗體濃度,並降低63%腹瀉症狀,為寶寶輕鬆銜接母乳第二重保護力!

預防勝於治療,免疫力養成有3招:「HMO母乳寡醣與核苷酸」、「適度刺激」、「睡眠充足」
劉明發醫師提醒,預防勝於治療!提升寶寶免疫力,才可以讓他們自在探索外界環境、快樂成長。健康寶貝的養成要從日常3招做起:

第一招:營養攝取要貼近母乳免疫成分-HMO母乳寡醣與核苷酸
寶寶營養銜接以「越貼近母乳中佔比越多的成分」、「大品牌」、「具有實證數據」為選擇參考依據,如母乳第三大成份「HMO母乳寡醣」與「等量核苷酸」已具有多項研究實證,可幫助寶寶建立起由內而外的雙重保護力、延續母乳好體質!

第二招:適當清潔與良性運動刺激
免疫力是一種動態平衡,良性的刺激反而能促進後天免疫力的活化與成熟。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重要的,「適度清潔,非一塵不染」千萬記得不要過度作為,如:可以洗手並使用抗菌、酒精消毒,但千萬牢記不可過度!否則易導致寶寶出現皮膚敏感或誘發汗皰疹。放手讓寶寶於適度環境自在探索、良性運動刺激,幫助免疫細胞代謝再新生,以利免疫力成熟! 

第三招:規律作息、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或不良作息皆會造成人體內免疫系統的數目減少,導致免疫力降低,對寶寶生長發育、身心情緒都會有影響! 充足睡眠與規律作息對於正在成長的寶寶非常重要。

免疫力培養3招術雖然說起來簡單,但家長們在育兒路上也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與阻礙,若有育兒問題都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建議。掌握免疫力養成3招缺一不可,促進寶寶免疫系統的滾動式更新與成熟,輕鬆養出健康寶貝! 

《延伸閱讀》
HMO母乳寡醣築起嬰兒免疫力屏障!兒科權威:挑選雙重保護力的配方奶是重要選擇因素
寶寶老是感冒好不了?醫師:抵抗力從內在培養,嬰幼兒營養有新觀念!
寶寶夏季拉肚子、過敏如何解?!其實腸道好菌影響一輩子健康!
看更多「HMO保護力分析所 解鎖母乳免疫力密碼」專題內容

◤居家上課工作必備◢
👉辦公3C設備下殺中 入手遊戲不無聊
👉親子防疫作戰 小孩在家不吵鬧靠這些
👉不出門更安心!一站購足防疫需求品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吃肉也可以!四大類蔬菜讓你靠吃素就蛋白質營養滿分

 
·3 分鐘 (閱讀時間)
 
 


【吳文哲報導】隨著健身成為趨勢,如何攝取健康肌肉必須的營養成分「蛋白質」,也成為許多人關注的重點。說到蛋白質,直覺會聯想到的大概是肉、蛋類及豆類,但中醫師金素興(김소형,音譯)表示,其實有四大蔬菜蛋白質含量也非常驚人,只要攝取它們,不只能夠補足每日人體的蛋白質需求,還能獲得肉類無法提供的營養。

高蛋白蔬菜1:花椰菜

每100公克就含有3~5克的蛋白質,大約和一顆雞蛋(約6克)差不多,同時花椰菜也含有抗癌成分萊菔硫烷,能夠幫助預防乳癌、胃癌、大腸癌及膀胱癌等。此外,花椰菜也具有解毒作用,能夠化解人體中的發炎反應,同時也能夠提升皮膚與眼睛健康。

花椰菜還富含維生素K,能夠防止胃出血、促進凝血,大量的鎂還能夠幫助葡萄糖代謝。包含蛋白質,及這麼多的營養素,只要稍微燙熟、再加上喜歡的醬料,就可以充分攝取,而且非常美味。

高蛋白蔬菜2:菠菜

菠菜的蛋白質含量,每100公克就有3公克,只要一小盤就相當於攝取半顆雞蛋。在菠菜含有的營養成分中,有1/3是蛋白質,其他包含鈣質、維生素C及能夠幫助眼睛健康的維生素A的含量也非常豐富,而葉酸成分也能夠幫助改善貧血。由於菠菜產季大約在每年10月到隔年4月,因此更是冬天最佳的營養來源之一。

高蛋白蔬菜3:馬鈴薯

通常被視為根莖類、充滿澱粉的馬鈴薯,其實每100公克也含有2克的蛋白質,一般大小的量,就會含有3克的蛋白質與4克的膳食纖維。此外,馬鈴薯幾乎不含脂肪,卡路里含量也只有白飯、地瓜的一半左右。

雖然因為升糖指數(GI指數)高、容易造成血糖波動,尤其是正在減肥的民眾更要注意攝取,不過若只是單純的蒸馬鈴薯,能夠提供人體的飽足感則是無人能及。

高蛋白蔬菜4:甘藍菜

每100克甘藍菜含有的蛋白質含量,大約是2~3公克,和菠菜差不多,只要吃一小盤,就能夠攝取到大約半顆雞蛋的蛋白質。此外,甘藍菜中也含有類胡蘿蔔素,能夠有效預防眼睛方面的疾病,而維生素K則能幫助鈣質吸收、鞏固骨質。由於其中也含右Omega-3和Omega-6,因此也有助於維持皮膚、毛髮健康。

雖然比起豆類或肉類,這些蔬菜的蛋白質含量並不特別驚人,但透過蔬菜攝取蛋白質,不只對人體的負擔較小,還能幫助消化,還能夠攝取更多樣的營養素。因此,金醫師也推薦民眾可以多食用這些蔬菜,嘗試以不同的方式攝取蛋白質。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不吃肉怎麼補蛋白質?4種植物蛋白豐富的蔬菜:花椰菜上榜!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居家防疫病毒Out!4招全攻略

 
 
 
·3 分鐘 (閱讀時間)
 
 

雖然剛開學沒多久,近日又出現染疫風暴,讓爸媽再度拉緊防疫神經。為了杜絕病毒的擴散,居家防疫就是救台灣!但如果非不得已一定要出門,回到家務必要好好清潔,才能避免染疫上身,提供4招全攻略讓病毒退散。

出現「兩痛一水」症狀就應避免上學上班

時節正好進入秋冬容易過敏的季節,但在這風聲鶴唳的防疫關頭,流個鼻水就會讓旁人側目,禾頤中醫診所盛大祐醫師表示,「過敏」通常以上呼吸道的症狀為主,像是出現鼻塞、噴嚏、流涕、眼鼻癢、鼻涕等不適,如果有鼻涕通常是清稀的白色。

但如果是鼻竇炎或是咽炎通常伴隨鼻涕倒流、咳嗽、咽喉疼痛、咳嗽、發燒等,比較多咽喉症狀,鼻涕質地是黏稠黃綠。其實新冠肺炎也會有流鼻水的狀況發生,還會有頭痛、喉嚨痛、嗅覺喪失、皮膚疹、腹瀉、發燒等症狀,民眾應該自我留意身體狀況。此外,家長也應該要有公德心,如果孩童有「兩痛一水」包含頭痛、喉嚨痛以及流鼻水,就不應該讓孩子進到校園成為病毒傳播者。以下提供4招回到家就應該要徹底執行的病毒退散法。

第一招 紙箱採購法

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表示,在防疫期間看到很多人把酒精當成萬能,進家門家會瘋狂的噴酒精雨,所有食材也都不放過,但譚敦慈說,根據研究新冠病毒在塑膠袋可以活三天,但紙箱只有一天,建議外出採買帶紙箱購物,可以減少把病菌帶回家的風險,且進屋前用75%酒精消毒,並停留約一分鐘殺死病毒後再拿進屋裡即可。

第二招 手機消毒法

國外研究指出病毒停留在粗糙的地方最多15分鐘,但停留在光滑的表面像是手機或是眼鏡,卻可以存活24小時,建議回家後應該立即用酒精或是70%的異丙醇消毒劑,或是市售Clorox(高樂氏)消毒濕紙巾,輕輕擦拭無孔的表面,也能使用紫外線燈進行殺菌。

第三招 避免過敏源

秋冬是過敏好發的季節,容易不自覺得揉眼搓鼻,病毒可能就這樣突破粘膜進到人體內。研究顯示很高比例的過敏都是因為塵蟎造成,因此掃除塵蟎相當重要,面對家中環境,你以為「肉眼看不見灰塵」就乾淨了嗎?其實還有很多隱藏看不到的微塵充滿室內空間。可透過搭載智慧雷射偵測技術的吸塵器,讓地面上微塵無所遁形,且一定要有強勁吸力的5層過濾系統,才能確保在清潔微塵與過敏原,還能有效捕捉99.99%小至PM 0.3的微塵,避免在清潔過程中再度造成室內空氣汙染,打造健康且安心的居家環境。

第四招 自設隔離區

戴口罩、勤洗手已經是民眾普遍都知道的防疫觀念,但魔鬼藏在細節裡,防疫工作,往往一到家門就鬆懈了,家醫科醫師認為現在處於一個非常時期,可以在家門口設一個小小的「隔離區」,在門口旁放上衣帽架,一進家門就把可能帶有病菌的衣物先掛在門口,同時放個小垃圾桶丟口罩,減少病菌進入家門,交互傳染,且回家後就直接洗澡,將全身的病菌都徹底洗掉,並換上乾淨的衣服,避免將病菌帶入居家環境。

看完整專題「防疫新生活 居家清潔防護力」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鼻子、眼睛、喉嚨都好癢,篩檢都陰性,可能是這個疾病在作怪

 
 
·3 分鐘 (閱讀時間)
 
 

隨然現在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但是有其他身體狀況也一定要就醫。一位9歲孩童在過去半年內,常在晚上睡前或早上起床後,開始鼻塞、連打多個噴嚏、流清澈鼻涕,有時還會伴隨鼻子癢、眼睛癢、喉嚨癢,且這症狀常在忽冷忽熱的天氣變化、空氣汙染或雨天時特別嚴重,仔細詢問家族病史,孩童的爸爸也長年飽受鼻子不適的症狀困擾。

臺灣4到5成孩童飽受過敏性鼻炎所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施養真表示,過敏性鼻炎是孩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小兒過敏性鼻炎於全球發生率約占10-30%,臺灣孩童更高達四到五成飽受此疾病所苦。

過敏性鼻炎與一般感冒鼻炎的表現有所不同。一般感冒鼻炎通常發生的時間會是一整天,會伴隨其他症狀,例如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倦怠等;而過敏性鼻炎則較常發生在夜晚、清晨、或接觸到過敏原後立即發作,通常主要以鼻子症狀為主,有時還會伴隨眼睛癢或喉嚨癢等的症狀。

過敏性鼻炎的典型臨床表現

過敏性鼻炎的孩童有時會有一些典型的臨床表現,像是下眼瞼黑眼圈、朝天鼻、經常搓揉鼻子、鼻樑上常可見到橫摺等,此外,過敏性鼻炎的孩童可能也會同時有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史,且家族史也有家人飽受過敏疾病所苦。

施養真指出,過敏性鼻炎根據接觸過敏原的時間可分為季節型與常年型兩種,前者患者易受花粉誘發;後者易受塵蟎、黴菌誘發。且會依據鼻炎症狀的發生頻率,分為「間歇型」和「持續型」兩類,並根據病情其嚴重度、症狀及對生活品質的影響,進一步分為輕度和中/重度。

臨床醫師大多仰賴病人的臨床表現與理學檢查即可診斷過敏性鼻炎,有時也會仰賴立即型過敏反應的皮膚試驗,或抽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測定來輔助診斷過敏性鼻炎。

改善環境對治療過敏性鼻炎很重要

施養真建議,過敏性鼻炎的治療需要改善環境,例如:使用防蟎寢具包裹隔離、使用HEPA空氣清淨機等減少過敏原與惡化因素的暴露。藥物方面,主要靠第二代口服H1抗組織胺緩解鼻炎症狀,此類藥物較不會有嗜睡的副作用。

但當病患過敏性鼻炎已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鼻內類固醇噴劑為最有效的治療選擇。鼻內類固醇可緩解過敏性鼻炎的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眼睛癢等症狀,效果約使用後一週左右出現,長期使用對孩童的成長發育並無太大影響。若病患依據臨床病史與塵蟎過敏試驗診斷其過敏性鼻炎主要由「塵蟎」所誘發,目前衛福部已許可此類病患年滿12-65歲可使用塵蟎過敏原的舌下減敏錠。

最後,施養真提醒,好好認識過敏性鼻炎的臨床表現與何時該尋求過敏科醫師進行專業評估與治療,可有效減緩臨床症狀,以期改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兒童過敏性疾病在母胎內就開始! 與準媽媽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有關
長期過敏小心引起偏頭痛! 醫曝「誘發元凶」:3成國人中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過敏性疾病在母胎內就開始! 與準媽媽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有關
字體 
瀏覽人次:32902 返回列表

孩子的過敏機率居然和準媽媽的體重有關係?最近1項研究表示,孕媽媽在懷孕期間,體重會隨著孕期增加,而出生後的孩子將來罹患過敏的機率也隨著媽媽體重增加過多而上升,研究人員指出,這兩者之間必定存在關聯性。

 

媽媽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與兒童過敏性疾病有關係

中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媽媽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與兒童過敏性疾病,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以及食物或藥物過敏等的高風險相關。研究團隊在2019412日至61日之間評估了15,145對母子。

研究結果發現,與懷孕期間建議的標準體重的媽媽,大約是2233磅比起來,體重增加3355磅的準媽媽所生的的孩子,將來罹患患哮喘、過敏性鼻炎或食物或藥物過敏的風險增加了13%,同時也增加9%發生濕疹的機率。

 

 

兒童過敏性疾病是在受孕時期就開始的

研究認為,兒童過敏性疾病是在受孕時期就開始的,懷孕前媽媽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以及懷孕期間體重的增加,都會改變子宮內部的環境,就可能會影響胎兒免疫系統的發育。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星球

 

延伸閱讀:
擺脫過敏糾纏
立春乍暖還寒!過敏性鼻炎就出現? 中醫傳授「節氣養生」小技巧
遠離3C藍光避免干擾褪黑激素分泌 能幫助你更好入睡提升睡眠品質
男性長期付出艱苦體力勞動比起久坐 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高出55%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十大嬰兒揹袋用口水巾人氣排行榜【2021年最新版】

迎接新生兒的家庭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像是當揹著寶寶時,便可能會因他們的口水而沾濕衣服,但如果能事先準備好「嬰兒揹袋用口水巾」,即可有效減少這類事情發生。其不僅安裝方式簡便,清洗時也相當快速,只是根據 Combi、Pognae 等各大品牌商品的不同,仍會有材質及設計上的些微差異,相信也讓許多人在選購時會感到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這次將以排名的形式推薦10款人氣商品,並同時詳細解說嬰兒揹袋用口水巾的選購要點,不論是新手爸媽、或是想作為致贈親友的禮品,都不妨參考本篇文章內容,選購出一款最合適且實用的嬰兒揹袋用口水巾吧!

 
  • 更新日期: 2021-02-08
  • 836 views
  •  
  •  

嬰兒揹袋用口水巾的優點

嬰兒揹袋用口水巾的優點

將寶寶抱在胸前時,他們的口水流淌在揹袋及衣服上的狀況並不少見。這時如能在上面安裝上口水巾,即能承接住落下的口水,並隨時拆下來清洗做更換,進而保持揹袋長期的清潔。不只如此,口水巾由於質地細膩,也可防止嬰兒的嬌嫩皮膚因摩擦揹袋或衣服而乾燥。加上近期也有越來越多主打美觀的產品登場,不妨從中找出一款能跟家長服裝搭配的口水巾。

 

嬰兒揹袋用口水巾的選購要點

在進入商品的排行榜之前,首先將說明嬰兒揹袋用口水巾的選購要點。

根據防口水的範圍篩選類型

嬰兒揹袋用口水巾的商品,根據常接觸寶寶口水的位置可分成兩種,以下就分別說明各自的特色。

背帶型:讓喜愛咬肩帶的寶寶用

背帶型:讓喜愛咬肩帶的寶寶用

小寶寶由於好奇心旺盛,看在近在眼前的背帶時常會忍不住想咬咬看,因此市面上便有針對此狀況設計的口水巾。它能完整包覆住背帶的一部分,孩子想咬的時候便能直接咬在上面;而且若寬度合適的話,此類商品也能應用在嬰兒座椅及推車的安全帶上,用途可說相當地廣泛。

胸前型:可保護寶寶的臉部

胸前型:可保護寶寶的臉部

有些寶寶喜歡將頭靠在父母胸前,這時就可以選擇能覆在胸部上的口水巾。另外,如果爸爸媽媽身穿的衣物質地較為刺激,或是上頭有著釦子、裝飾等物件時,也可藉由此類商品避免寶寶直接接觸及誤食等狀況。而若想增加口水巾的保護範圍,另外與背帶型組合使用也是一法。

推薦高吸水性或紗質款

推薦高吸水性或紗質款

最常應用在口水巾的材質為毛巾布和紗布,前者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且觸感柔軟;後者則因不易掉毛,較能避免寶寶勿將毛屑吃下肚。而有些紗布款則會藉由雙層或三層結構,進一步強化吸水性,即使看似輕薄也能完整吸附口水。另外,若想讓寶寶在接觸口水巾時更舒適,也可考慮以100%純棉或有機棉製成的商品。

確認固定的方式

確認固定的方式

口水巾多以魔鬼氈或鈕扣做固定,其中魔鬼氈款能較自由地調整鬆緊,加上順手即可黏上的優點,即使一手抱著寶寶時也能夠完成安裝;至於鈕扣式則可避免魔鬼氈邊角摩擦的問題,同時也較不會發生脫落、誤食的狀況,且因灰塵不易附著,清洗起來也較為便利。但鈕釦式也因為鬆緊度固定的關係,購入前務必特別確認商品的尺寸。

設計感也是一大要點

嬰兒揹袋用口水巾的產品中有許多不同的設計,可配合自身喜歡的顏色和樣式做挑選。

根據使用對象喜好選擇

根據使用對象喜好選擇

有別於嬰兒揹袋本體的樣式多較平時,口水巾則有著相當多元的設計。除了可愛、華麗的樣式之外,也找得到簡約、無花紋的類型,選購時可配合父母的喜好,看是選擇共同喜愛的花色或各自準備皆可。而色系上的選擇,則以能使污垢不明顯的灰色或海軍藍等為佳;但若想打造更活潑可愛的印象,也可找到許多以潮流色設計的款式。

也有可翻面更換造型的款式

也有可翻面更換造型的款式

有些嬰兒揹袋用口水巾除了雙面皆可使用,也會分別為其設計不同的造型,讓父母可配合心情及穿搭更換使用。當然,此類款式也因為沾汙即能換面的緣故,很適合作為出遊時的配備,這樣就不用擔心需頻繁更換的問題了。

可機洗的款式有助於每日清潔

可機洗的款式有助於每日清潔

用來盛接口水的口水巾,由於幾乎每天都得清潔,故推薦選擇能以洗衣機清洗的款式,這樣便可和其他衣物一同洗淨,尤其對忙於育兒或工作的人來說更為便利。只是有些採用纖細材質的口水巾,會建議以手洗方式清潔,家長們可根據自身需求從舒適感及便利度兩者間找個平衡。

推薦十大嬰兒揹袋口水巾人氣排行榜

閱讀完以上的選購要點後,接著就趕緊來為寶寶選一款實用的口水巾吧!

10

BABYBJORNOne 旗艦版抱嬰袋/揹巾圍兜

NT$ 765

類型 胸前型
材質 75%聚酯纖維、25%莫代爾
固定方式 鈕扣
雙面使用
機洗
9
類型 胸前型
材質
固定方式 鈕扣
雙面使用
機洗
8

Chimparoo編織棉口水巾

NT$ 638

類型 背帶型
材質 有機棉
固定方式 壓扣
雙面使用
機洗
7

hipopipo小西波和彩五層紗有機棉多功能口水巾

NT$ 368

類型 胸前型
材質 有機棉
固定方式 鈕扣
雙面使用
機洗
6
類型 胸前型、背帶型
材質 有機棉
固定方式 塑鋼扣
雙面使用
機洗
5
類型 背帶型
材質 棉紗
固定方式 魔鬼氈
雙面使用
機洗
4

PUKU藍色企鵝印花紗布揹帶口水墊

NT$ 224

類型 背帶型
材質 純棉平織布、毛巾布、聚酯纖維
固定方式 鈕扣
雙面使用
機洗
3

piyo piyo黃色小鴨六層立體紗口水揹帶套

NT$ 199

類型 背帶型
材質
固定方式 魔鬼氈
雙面使用
機洗
2
類型 胸前型
材質 棉、聚酯纖維
固定方式 鈕扣
雙面使用
機洗
1

Meimeijia美美加樂立扣PLUS肩揹帶口水巾

NT$ 880

類型 背帶型
材質 表層:韓國有機棉或日本二層紗,中層:有機棉毛巾布,底層:台灣針織有機棉布
固定方式 魔鬼氈
雙面使用
機洗

人氣嬰兒揹袋口水巾一覽表

商品圖片
Meimeijia美美加 樂立扣PLUS肩揹帶口水巾 1

Meimeijia美美加

naforye拉孚兒   口水兜 1

naforye拉孚兒

piyo piyo黃色小鴨  六層立體紗口水揹帶套 1

piyo piyo黃色小鴨

PUKU藍色企鵝  印花紗布揹帶口水墊 1

PUKU藍色企鵝

Combi 和風紗揹巾口水巾 1

Combi

Gennies奇妮   英倫揹巾口水巾 1

Gennies奇妮

hipopipo小西波 和彩五層紗有機棉多功能口水巾 1

hipopipo小西波

Chimparoo 編織棉口水巾 1

Chimparoo

Bebefit  智能嬰兒揹帶頭枕口水巾 1

Bebefit

BABYBJORN One 旗艦版抱嬰袋/揹巾圍兜 1

BABYBJORN

商品名稱

樂立扣PLUS肩揹帶口水巾

口水兜

六層立體紗口水揹帶套

印花紗布揹帶口水墊

和風紗揹巾口水巾

英倫揹巾口水巾

和彩五層紗有機棉多功能口水巾

編織棉口水巾

智能嬰兒揹帶頭枕口水巾

One 旗艦版抱嬰袋/揹巾圍兜

特色

獲得多項專利的明星產品

花色多樣,每天穿著好搭配

蓬鬆順滑的立體六層紗

台灣在地品牌的實惠之選

柔和細膩的日式質感

既是口水巾,又是防啃套

仿若會呼吸的透氣感

獲得嚴格認證的放心品質

純棉親膚的基礎款

簡約大方的瑞典風格

價格 NT$ 880 NT$ 216 NT$ 199 NT$ 224 NT$ 346 NT$ 608 NT$ 368 NT$ 638 NT$ 369 NT$ 765
類型 背帶型 胸前型 背帶型 背帶型 背帶型 胸前型、背帶型 胸前型 背帶型 胸前型 胸前型
材質 表層:韓國有機棉或日本二層紗,中層:有機棉毛巾布,底層:台灣針織有機棉布 棉、聚酯纖維 純棉平織布、毛巾布、聚酯纖維 棉紗 有機棉 有機棉 有機棉 75%聚酯纖維、25%莫代爾
固定方式 魔鬼氈 鈕扣 魔鬼氈 鈕扣 魔鬼氈 塑鋼扣 鈕扣 壓扣 鈕扣 鈕扣
雙面使用
機洗
商品連結

也別錯過了圍兜

除了帶寶寶出門時可用的口水巾,小朋友在家吃飯、玩耍時,也可出動圍兜來避免食物或口水落在身體上。以下文章便詳細說明了圍兜的選購要點,且同樣蒐集了數款人氣商品,家長們也不妨同時作為參考喔!

總結

看完以上的文章之後,不知道各位是否有找到喜歡的款式了呢?嬰兒揹袋用口水巾對新生兒家庭而言,可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項用品,不僅出門時能提供相當的輔助,更能藉其花色為整體造型加點分數。但考量到實用性層面,仍別忽略了尺寸、材質等選購要點中提到的規格,以讓寶寶也能舒適地使用喔。

 
  •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開箱】推薦十大嬰兒揹帶/揹巾人氣排行榜

對於寶寶和父母親來說,只有待在彼此的視線範圍、聽得到對方的呼吸才有安心感,因此許多家長在外出時會以「嬰兒揹帶/揹巾」取代嬰兒車。然而,嬰兒揹帶有各色各樣的款式、材質、安裝方法,相信也有許多家長在逛遍國內的商品後,仍然無法下定決心吧?


為了提升大家選購的信心,本篇文章不僅會說明選購揹帶的訣竅,也會為大家評比23款日本各大網購平台的人氣嬰兒揹帶;評比團隊將實際試用23款商品,並針對使用感受、肩部負擔、透氣性等條件給予評價,並於文章後段以排行榜的形式公布10款得分最高的商品,讓各位讀者能直接從優秀的選項中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款式!
 
  • 更新日期: 2021-05-14
  • 124,624 views
  •  
  •  

「擁抱」是與嬰幼兒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

「擁抱」是與嬰幼兒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

新式的嬰兒揹帶最大的優點在於讓嬰兒固定於家長胸前的空間,方便家長隨時觀察孩子的情況。其中,有些揹巾甚至可讓嬰兒維持坐姿,即便是長途車程或是旅程,寶寶都能維持舒適而穩定的姿勢,對於需要常帶著寶寶移動的家長來說,是非常實用且重要的生活用品。

 

雖然有不少家長擔心孩子會養成壞習慣,不希望孩子一旦沒人抱就哭鬧;但其實擁抱是與嬰兒溝通的重要管道之一,家長的體溫、心跳與呼吸都是能讓寶寶安心的重要陪伴,有助穩定孩子在陌生環境下的不安情緒。而藉由嬰兒揹帶的幫助,不僅能增加與寶寶情感交流的時間,同時也能繼續進行其他工作,對忙碌的上班族家長來說絕對是雙贏的選擇。

 

然而,寶寶們雖然體積不大,體重卻相當有份量;為了避免長時間抱小孩造成疲勞或痠痛,必須注意抱孩子的姿勢和綁帶的固定方式。而這些關於揹帶的相關知識,將於下一段的選購要點中娓娓道來,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嬰兒揹帶/揹巾的選購要點

篩選揹帶時要注意的條件有以下5點:主要用途、嬰兒月齡、抱抱的慣用姿勢、透氣性、是否符合人體工學等,以下會以小標題逐一說明。

配合主要用途選擇款式

嬰兒揹帶主要有兩大種類,一種是結構較紮實、功能多元的「揹帶」,另一種則是以柔軟布料製成的「揹巾」。本段將說明兩種揹帶的特點以及差異,讓新手爸媽們能釐清自身需求。

揹帶:適合經常徒步外出的家長,加裝護腰之款式可減輕疲勞感

揹帶:適合經常徒步外出的家長,加裝護腰之款式可減輕疲勞感

揹帶的外型近似於後背包,主要透過雙肩揹帶及其他設計細節,將寶寶的重量平均分散而且能,整體結構結實且安定性高。而且大部分的揹帶都可以對應3~5種使用方式,包括橫抱式/新生兒抱法、面對面直抱/直立抱法、面向前直揹、腰抱式/斜揹、後揹等,應用方式相對多元而可適應各種情境。

 

此外,有些揹帶還會在腰部加裝一條支撐綁帶,不僅能讓嬰兒坐得更穩,也能減輕家長背部與肩膀的負擔,有背痛、肩膀痛的爸媽們也可以輕鬆地抱著寶寶移動。不過充實的功能也讓揹帶的構造複雜,因此收納便利性偏差,較適合外出時以徒步為主要移動方式的家長們。

揹巾:簡單穿脫、攜帶便利性高,適合親餵媽媽

揹巾:簡單穿脫、攜帶便利性高,適合親餵媽媽

揹巾是以一塊柔軟的布料製成,通常設計成可纏繞包覆寶寶的樣式,讓寶寶就像待在媽媽的子宮裡一樣,因此也有「第二個子宮」的稱號。雖然與揹帶相比,揹巾的支撐力較差,家長需要另外用手輔助支撐;但也因為構造較為簡單,有許多外觀時尚的款式可供選擇,而受到年輕家長的歡迎。

 

且由於揹巾調整鬆緊的方式相對簡單,不須旁人幫助就能輕鬆調整孩子的姿勢,方便媽媽們進行親餵。此外,揹巾也有穿脫方便、收納後體積小的優點,外出時可於與嬰兒車搭配使用。

 

不過如果揹巾沒有正確操作,很可能會造成寶寶股關節脫臼或是窒息、掉落等問題,因此請務必注意並且小心使用。建議使用前先請教專家,並以嬰兒娃娃練習揹法以達到萬無一失。

注意商品的適用月齡

注意商品的適用月齡

挑選時除了注意性能和設計外,也請大家留意商品的適用年齡。一般新生兒揹帶多以橫抱式為主流,讓脖子還沒長硬的嬰兒可以安穩地躺在爸媽懷裡。若是確定孩子出生後三個月內外出機會較少,那麼可以選擇3個月大嬰兒適用的揹帶即可。

 

雖然市面上也有可從嬰兒用到三歲的長壽揹帶,但隨著寶寶的成長,揹帶的使用頻率和使用方式也會漸漸改變;因此,建議各位家長購買適用年齡範圍較窄的商品,等寶寶進入新的成長階段後,再配合當下的需求更換新揹帶。

認識各種揹帶用法

認識各種揹帶用法

揹帶的抱法會因為商品的設計、使用的人而產生變化。而目前揹帶的可對應的抱法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五種:

  • 橫抱式/新生兒抱法
  • 面對面直抱/直立抱法
  • 面向前直揹
  • 腰抱式/斜揹
  • 後揹


  •  

當品牌、款式不同,可使用的抱法也不同;有些揹帶只能用於特定的抱法上,而有些揹帶則可使用多種抱法。因此,選購時也可以慣用的揹法、或者期望使用的保法來篩選出合適的款式。

選擇透氣度高的材質,避免寶寶長汗疹

選擇透氣度高的材質,避免寶寶長汗疹

由於嬰兒的體溫比成人高,不僅在炎熱的夏天容易流汗,就連冬天也可能因為揹帶的悶熱而大量出汗。然而若是這些汗水與熱氣沒有適當排出,便很容易造成寶寶中暑、長汗疹。因此在選購揹帶時,建議優先選擇透氣度佳的款式。

 

影響透氣度的因素除了材質之外,還有揹帶的厚度、構造設計等,本次也會實際測試每款揹帶的透氣度,並將評分結果以表格分享於排行榜中。

確認揹帶是否符合人體工學

確認揹帶是否符合人體工學

揹帶的主要訴求便是提供寶寶類似徒手抱抱的舒適感,因此揹帶的設計能否讓寶寶維持正確而舒適的姿勢也是重要的篩選條件。正確的抱抱姿勢不僅能避免造成寶寶受傷,也能減輕家長的肩膀與腰部之負擔,以下列出符合正確抱法的標準條件,方便大家自行判斷:

 
  • 嬰兒的腳可自然呈現 M字開腿的姿勢
  • 嬰兒的額頭高度應位於使用揹帶者的嘴唇附近
  • 嬰兒的臀部應位於使用揹帶者的肚臍上方
 

而除了上述條件之外,也須注意揹帶的設計是否能滿足家長與孩子雙方的需求,因此購買前請撥空前往實體店面試用,並多參考其他家長的使用心得。

開箱23款人氣嬰兒揹帶/揹巾

開箱23款人氣嬰兒揹帶/揹巾

本次實測從日本各大購物平台蒐集了23款嬰兒揹帶/揹巾商品進行實測,將各款揹帶的性能數據化,方便大家快速篩選。以下為本次實測的商品清單:

 
  1. sun&beach|Margaret Annie (OM-1) 嬰兒揹帶
  2. Boba|4G plus 寶寶揹巾
  3. Boba|Boba X 嬰兒揹帶
  4. konny by erin|Konny 寶寶彈力揹巾
  5. konny by erin|Konny 夏季透氣嬰兒揹巾
  6. Boba|Boba Air 嬰兒揹巾
  7. DADWAY|ADAPT 嬰兒揹帶
  8. Lumiere|6way 嬰兒揹巾
  9. GRACO|Roopop 嬰幼兒腰帶型前後式雙向揹巾
  10. Combi|Join EL-E 減壓腰帶型背巾
  11. 大東通商|napnap BASIC 網布揹巾
  12. DADWAY|Ergobaby Omni 全階段型四式360透氣款嬰兒揹巾
  13. DADWAY|Ergobaby Original 嬰兒揹巾
  14. Aprica愛普力卡|Koala 無尾熊腰帶型減壓揹巾
  15. BABYBJORN|MINI Air 奇蹟抱嬰袋
  16. EIGHTEX|五合一多功能揹巾
  17. 大東通商|COMPACT 揹巾
  18. BABYBJORN|ONE KAI Air 嬰兒揹巾
  19. Perkisboby|嬰兒揹袋
  20. bebear|Bebamour 六合一多功能嬰兒揹帶
  21. LaNova|育兒揹帶
  22. T&G International|Pognae ORGA 輕量機能坐墊揹巾
  23. YAMABIKOYA|kerata 腰帶式嬰兒揹帶
 

根據選購要點所提,本次實測的重點項目如下:

使用感受

肩膀的舒適度

透氣性

①使用感受

①使用感受

本次實測中準備了一個具有新生兒體重的嬰兒娃娃,及一個與3個月嬰兒等重的嬰兒娃娃,由評比員輪流以23款揹帶實際試揹這兩種娃娃,驗證商品設計是否能讓親子雙方都感到舒適。評比時會依照揹帶的服貼度、寶寶的舒適度(坐墊的深度、臀部支撐、背部支撐、服貼度)給予1~5分評價。

【實測結果】歐美品牌容易尺寸不合,請謹慎選購

【實測結果】歐美品牌容易尺寸不合,請謹慎選購

雖然許多人會優先考慮 Ergobaby 等較多人使用的品牌,但其實這些國外品牌的版型通常較大,不一定適合亞洲人的身材。本次參與實測的評比員中,有位平常穿著 M號衣物的成員,體型沒有特別嬌小且接近亞洲女性的標準身材,卻仍然覺得有許多國外品牌的尺寸過大。在試用揹帶時往往難以服貼身體,導致寶寶經常溜到比較下方的位置,無法維持標準的抱法。

 

而本次獲得較高分的商品主要為以下兩款:

  • sun&beach|Margaret Annie (OM-1) 嬰兒揹帶
  • Boba|4G plus 寶寶揹巾
 

這兩款商品的尺寸較符合亞洲人的體型,即使是身材嬌小的女性也能擁有安定舒適的穿戴感。此外,評比員也發現,背部支撐墊夠長、構造的立體度足夠是讓寶寶維持正確姿勢的關鍵。長度足夠的背墊可以支撐寶寶的脖子或甚至是頭部,讓寶寶自然形成直立的姿勢。而只要寶寶能夠維持正確的姿勢、固定於正確的位置,使用揹帶的大人就會更加輕鬆。

②肩膀的舒適度

②肩膀的舒適度

評比員將在抱著4,500g嬰兒娃娃的同時嘗試穿著揹帶,並記錄使用時的感受,根據肩膀的負擔感、肩帶的緊繃度給予評價。評價越高者負擔感越少,則舒適度評分越高。

【實測結果】有襯墊不一定能提高舒適度,唯有合身才能發揮作用

【實測結果】有襯墊不一定能提高舒適度,唯有合身才能發揮作用

雖然23款商品中,有不少揹帶的肩帶都有增加襯墊,但由於這些揹帶本身服貼度較差,導致肩帶無法服貼肩膀並發揮支撐作用,使評比員必須用腰部的力量支撐。不僅寶寶無法維持正確姿勢,也容易導致使用揹帶的成人腰痛。而在本次實測中,能服貼使用者身體、確實發揮支撐與襯墊效果的商品僅有以下兩款:

 
  • Boba|Boba X 嬰兒揹帶
  • napnap BASIC 網布揹巾
 

在比較多款商品的構造後,也發現讓肩膀壓力大幅減輕的關鍵構造便是「臀部襯墊」。不同於 Ergobaby 與 Combi 的標準設計,這種腰帶式的嬰兒揹帶具有一個類似腰包的構造,能形成具支撐力的小平台讓嬰兒乘坐,因此肩膀幾乎沒有任何重量感,使用起來輕鬆舒適。

 

但是若揹帶本身的尺寸不夠服貼,便容易出現肩帶懸空、靠墊懸空的現象(如上圖),需要另外使用毛巾或其他填充物填補寶寶背部與臀部下方的空隙,以確保親子雙方的舒適度。

 

以下列出本次的實測品項中附有臀部襯墊的商品供各位參考:

  • Perkisboby嬰兒揹袋
  • LaNova 育兒揹帶
  • Bebamour 六合一多功能嬰兒揹帶
  • kerata 腰帶式嬰兒揹帶
  • Pognae ORGA 輕量機能坐墊揹巾

③透氣性

③透氣性

最後一個階段將測試嬰兒揹帶的透氣性。評比員會將暖暖包放入揹帶模擬寶寶的體溫,並用噴霧器模擬寶寶的排汗,同時測量揹帶的溫度變化。

【實測結果】背部支撐墊的表布可掀開者調節體溫的效果最好

【實測結果】背部支撐墊的表布可掀開者調節體溫的效果最好

本階段實驗證實,採用網布材質的嬰兒揹帶確實有更好的通風效果。然而,通風良好的特性也意味著揹帶內的溫度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一旦進入涼爽的室內或有冷氣的房間中,揹帶內的溫度也會大幅下降,務必要注意保暖。

 

其中 Pognae ORGA 輕量機能坐墊揹巾的背部表布可以掀開(如上圖),使裡層的網布直接散熱,而在此項目獲得優異成績。此設計可配合一年四季的溫度變化調整揹帶內的溫度,對於體溫調節還功能不足的嬰幼兒來說是非常棒的設計。但網布材質可能會引起部分人皮膚過敏,若是揹帶使用者或是寶寶有敏感肌問題,建議優先選擇純棉材質的商品。

推薦十大嬰兒揹帶/揹巾人氣排行榜

接下來,將為大家揭曉10款優質的高人氣寶寶揹巾,每款商品都會附上簡短的特色介紹與評比員的使用心得,希望能幫助大家擺脫選擇困難的窘況!

PR

小獅王辛巴CLASSY高級訂製腰凳揹巾

NT$ 4,399

業界首創保固36個月,讓小獅王辛巴陪著寶寶一起長大!

點我了解更多關於「CLASSY高級訂製腰凳揹巾」

揹法多樣化的「CLASSY高級訂製腰凳揹巾」,能夠隨著寶寶身形調整用法,有效延長使用期間!現在官網消費滿額不僅免運,還有多張現金折價卷可以領取,欲知詳情請見下方連結。

10

CombiJoin EL-E 減壓腰帶型背巾

NT$ 2,782

適用年齡 4~36個月(若搭配專用內襯滿月後即可用)
適用體重 上限15kg
淨重 620g
材質 未標示
可適用抱法 面對面抱、後揹、腰抱式
使用感受 3.1
肩膀舒適度 3.1
透氣性 4.2
綜合評價 3.3
9

GRACORoopop 嬰幼兒腰帶型前後式雙向揹巾

NT$ 1,840

適用年齡 4~48個月
適用體重 上限15kg
淨重 395g
材質 100%聚脂纖維
可適用抱法 面對面抱、後揹
使用感受 3.2
肩膀舒適度 3.2
透氣性 4.0
綜合評價 3.4
8

Lumiere6way 嬰兒揹巾

NT$ 5,070

適用年齡 0~48個月
適用體重 未標示
淨重 1220g
材質 未標示
可適用抱法 面對面抱、面向前抱、後揹、腰抱式
使用感受 3.3
肩膀舒適度 4.2
透氣性 3.3
綜合評價 3.5
7

DADWAYADAPT 嬰兒揹帶

NT$ 5,000

適用年齡 0~48個月
適用體重 上限20kg
淨重 798g
材質 本體:100%聚脂纖維/腰帶:100%聚脂纖維
可適用抱法 面對面抱(揹帶可交叉固定)、後揹、腰抱式
使用感受 4.1
肩膀舒適度 3.0
透氣性 3.1
綜合評價 3.7
6

BobaBoba Air 嬰兒揹巾

NT$ 2,324

適用年齡 4個月以上
適用體重 上限20kg
淨重 390g
材質 尼龍、透氣絲綢
可適用抱法 面對面抱(綁帶可交叉固定)、後揹
使用感受 4.0
肩膀舒適度 3.5
透氣性 4.4
綜合評價 4.0
5

konny by erin夏季透氣嬰兒揹巾

NT$ 2,085

適用年齡 0個月以上
適用體重 上限20kg
淨重 160g
材質 87%聚脂纖維、13%聚胺脂
可適用抱法 面對面抱、面向前抱
使用感受 0.0
肩膀舒適度 0.0
透氣性 0.0
4

konny by erin寶寶彈力揹巾

NT$ 2,180

適用年齡 0個月以上
適用體重 上限20kg
淨重 200g
材質 62%聚脂纖維、33%綿、5%聚氨酯
可適用抱法 面對面抱、面向前抱
使用感受 4.3
肩膀舒適度 3.6
透氣性 4.7
綜合評價 4.2
3

BobaBoba X 嬰兒揹帶

NT$ 9,228

適用年齡 0個月以上
適用體重 上限20kg
淨重 720g
材質 表布:100%綿/綁帶填充物:62%聚乙烯、38%聚胺脂
可適用抱法 面對面抱、後揹
使用感受 0.0
肩膀舒適度 0.0
透氣性 0.0
2

Boba4G plus 寶寶揹巾

NT$ 4,270

適用年齡 0歲以上
適用體重 上限20kg
淨重 1150g
材質 本體:100%綿/內裏:軟帆布與綿布/填充物:100%天然棉
可適用抱法 面對面抱、後揹、直立式
使用感受 5.0
肩膀舒適度 3.2
透氣性 3.7
綜合評價 4.4
1

sun&beachMargaret Annie (OM-1) 嬰兒揹帶

NT$ 7,479

適用年齡 0~36個月
適用體重 未標示
淨重 600g
材質 表面:100%綿/內裡:聚脂纖維、有機棉花
可適用抱法 面對面抱、後揹
使用感受 5.0
肩膀舒適度 4.6
透氣性 3.5
綜合評價 4.6

人氣嬰兒揹帶/揹巾開箱一覽表

商品圖片
sun&beach Margaret Annie (OM-1) 嬰兒揹帶 1

sun&beach

Boba 4G plus 寶寶揹巾 1

Boba

Boba Boba X 嬰兒揹帶 1

Boba

konny by erin 寶寶彈力揹巾 1

konny by erin

konny by erin 夏季透氣嬰兒揹巾 1

konny by erin

Boba Boba Air 嬰兒揹巾 1

Boba

DADWAY ADAPT 嬰兒揹帶 1

DADWAY

Lumiere 6way 嬰兒揹巾 1

Lumiere

GRACO Roopop 嬰幼兒腰帶型前後式雙向揹巾 1

GRACO

Combi Join EL-E 減壓腰帶型背巾 1

Combi

商品名稱

Margaret Annie (OM-1) 嬰兒揹帶

4G plus 寶寶揹巾

Boba X 嬰兒揹帶

寶寶彈力揹巾

夏季透氣嬰兒揹巾

Boba Air 嬰兒揹巾

ADAPT 嬰兒揹帶

6way 嬰兒揹巾

Roopop 嬰幼兒腰帶型前後式雙向揹巾

Join EL-E 減壓腰帶型背巾

特色

日本媽媽自創品牌,細節設計性能拔群

立體背墊構造,輕鬆維持正確坐姿

三項評價均超過4分,舒適肩帶無負擔

穿脫簡單無扣環,造型更俐落

透氣性全榜第一,微孔洞材質涼快舒適

耐磨擦運動布料,網布肩帶好透氣

包覆型背靠墊,寶寶手腳更安全

雙重加厚肩帶護墊,有助預防並舒緩肩痛

經典造型構造簡單,背墊透氣通風良好

寶寶專用綁帶防掉落,雙重防護更安心

價格 NT$ 7,479 NT$ 4,270 NT$ 9,228 NT$ 2,180 NT$ 2,085 NT$ 2,324 NT$ 5,000 NT$ 5,070 NT$ 1,840 NT$ 2,782
適用年齡 0~36個月 0歲以上 0個月以上 0個月以上 0個月以上 4個月以上 0~48個月 0~48個月 4~48個月 4~36個月(若搭配專用內襯滿月後即可用)
適用體重 未標示 上限20kg 上限20kg 上限20kg 上限20kg 上限20kg 上限20kg 未標示 上限15kg 上限15kg
淨重 600g 1150g 720g 200g 160g 390g 798g 1220g 395g 620g
材質 表面:100%綿/內裡:聚脂纖維、有機棉花 本體:100%綿/內裏:軟帆布與綿布/填充物:100%天然棉 表布:100%綿/綁帶填充物:62%聚乙烯、38%聚胺脂 62%聚脂纖維、33%綿、5%聚氨酯 87%聚脂纖維、13%聚胺脂 尼龍、透氣絲綢 本體:100%聚脂纖維/腰帶:100%聚脂纖維 未標示 100%聚脂纖維 未標示
可適用抱法 面對面抱、後揹 面對面抱、後揹、直立式 面對面抱、後揹 面對面抱、面向前抱 面對面抱、面向前抱 面對面抱(綁帶可交叉固定)、後揹 面對面抱(揹帶可交叉固定)、後揹、腰抱式 面對面抱、面向前抱、後揹、腰抱式 面對面抱、後揹 面對面抱、後揹、腰抱式
使用感受 5.0 5.0 0.0 4.3 0.0 4.0 4.1 3.3 3.2 3.1
肩膀舒適度 4.6 3.2 0.0 3.6 0.0 3.5 3.0 4.2 3.2 3.1
透氣性 3.5 3.7 0.0 4.7 0.0 4.4 3.1 3.3 4.0 4.2
綜合評價 4.6 4.4   4.2   4.0 3.7 3.5 3.4 3.3
商品連結

帶寶寶外出的必備小物

除了準備好合適、減壓的嬰兒揹巾,帶寶寶出門可說是個大工程,要準備的物品一樣都不可少。以下相關文章便介紹了多種嬰兒用品的選購訣竅及多款人氣商品,有興趣的爸爸媽媽們歡迎搭配閱讀喔!

總結

不論是外出、想哄寶寶入睡、還是安撫哭泣的寶寶,對於新手爸媽們來說,嬰兒揹帶絕對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商品。即使已經學會走路的寶寶,外出時突然想睡覺、或是心情不好不想走路了,這時揹帶就可以派上用場。

 

相信看完商品的解析後,都會發現商品沒有絕對的好壞,有些看似缺點的設計對某些人來說反而是優點,因此請大家不要太執著於名次的高低,而是以預算、需求等條件為優先,找出最適合自己與寶寶的第一名商品!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十大學齡前兒童用益智玩具人氣排行榜【2021年最新版】

 
 
·12 分鐘 (閱讀時間)
 
 

許多人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希望從學齡前就開始發掘孩子的潛能。而針對這個階段的兒童所設計的益智玩具,能讓孩子在玩樂的過程中培養出對文字或是數字的興趣,為了未來漫長的求學階段預做好準備。不過各式各樣的益智玩具選項,也讓父母挑選時總是面臨著考驗。
這次我們將針對4~6歲的學齡前兒童益智玩具做詳細介紹,並且以排名的方式推薦10款無論男孩、女孩都能開心使用的產品,其中不乏 Educational Insights、Mad Mattr、Mentari 等國內外的知名品牌。事不宜遲,就來看看配合各種能力開發需求所設計的玩具有哪些種類吧!

學齡前兒童用益智玩具的選購要點

4~6歲是孩子開始探索世界並從中學習的階段,只要搭配益智玩具,便能讓他們從遊戲中發掘更多的未來可能性。以下統整了幾項關於學齡前兒童用益智玩具的選購要點,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吧!

●透過益智玩具可培養的能力

如果孩童有上幼稚園的話,這個階段開始他會大量構築與家人以外的人際關係,並更活化對腦神經的刺激。在這個對萬物都充滿好奇心的時期,便是建構智能及感性的重要人格育成階段。因此也有一個說法是,孩童在4歲會能奠定未來性格的8成樣貌、而6歲時更會提升至9成。
在這個表達力、溝通能力、協調力、想像力以及創造力都正在大幅成長的階段,許多專家便針對這些需求開發了適合此階段孩童的玩具,來啟發孩子對於未知新事物的想像。只要針對孩子喜愛的類型做選擇,他們便會慢慢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培養表現力:選擇注音符號和數字玩具

孩子在4歲左右會開始對文字和數字感到興趣,這時候可以搭配相關的益智玩具,讓他們從遊戲中認識這些符號。只要培養得宜,有些吸收較快的孩子在此時期便能從1數到100。另外,由於此時期的孩子也開始懂得活用語言,這時選用以注音符號為主題的玩具,也能讓他們在練習的過程增加表達的能力。

培養溝通能力:可使用卡牌或桌遊類遊戲

4~6歲正是開始構築多元人際關係的時期,而像是卡牌及桌遊等互動式的遊戲,便能讓孩子學習遵守規則的重要性以及對於勝負的成就感。而遊戲及追求勝利過程中,除了能增進孩子的溝通能力外,也可讓他們開始了解邏輯思考的重要性。無論在幼稚園或家中,孩子都能與家人、朋友一起遊玩此類遊戲達到上述的學習成效。

提升想像力及創造力:玩法多樣的積木玩具

對於喜歡精細手工作業的孩子來說,積木或串珠這種有多種排列組合方式的玩具,便能成為激發想像力及創造力的契機。而且比起有遊戲規則的益智玩具,此類產品能讓他們更自由地思考、並打造屬於自己的世界觀,無論玩多久都不容易感到厭倦。

5~6歲可開始培養空間感與邏輯思考

5歲的孩童會開始對形狀、大小等相對關係產生興趣,此時正是培養空間感及邏輯概念的好時機,只要搭配像是拼圖、七巧板、甚至是立體的三維拼圖,便能幫助孩童建立相關的思考能力。

●根據適用年齡確保玩具的安全性

大部分的益智玩具都會標示「建議使用年齡」或是「適合○歲以上的孩童使用」,但這和玩具的使用難易度沒有關聯,而是為了確保遊玩時的安全性而設定的年齡建議。因此請務必留意相關的警語,確保孩子在遊戲過程中能安全無虞。

推薦十大學齡前兒童用益智玩具人氣排行榜

了解了益智玩具可培養的能力之後,接下來就從以下產品中找出符合需求的玩具吧!

10: 超級工作臺/家家酒玩具角色扮演職業/兒童房幼兒園

👉點此看更多

滿足角色扮演的願望

小朋友隨著年齡增長,會對大人的職業開始產生興趣。現在只要有了這張功能強大的工作台,便可滿足孩童扮演小小木工設計師的願望!其配有抽屜、頂部貨架和底部貨架,不必擔心小零件無處安放,還能提升孩子獨立的收納整理技能。孩子也能透過多達60種螺絲與工具,隨心所欲地組出飛機、船隻、鳥巢等,激發無限創意之餘,也促進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

 

另外,本品由安全環保的塑膠材質製成,零件的做工與品質也很令人放心。只是因相對佔據空間,家居收納有限的話可另選其他更為小巧的款式。

・玩具類型: 促進動手能力和收納整理能力
・適用年齡: 2歲以上

9: 滾球軌道牆面壁貼

👉點此看更多

不佔空間,玩法超多

這款產品最大的特色是採壁貼的設計而無需組裝,且六角形的底板擁有牢固的黏著力,得以固定在任意平滑表面上,並能撕下重複黏貼。內附多種軌道積木可隨意組合,孩子為了讓小球在其中通過,便需要不斷探索和測試,找出合適的路徑。這一過程不僅發掘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潛能,而且可以培養空間邏輯思維,初步構建起簡單的立體概念。

 

同時,據悉還能藉由觀察滾球的流動,達到穩定情緒的安撫作用。考慮到其輕巧不佔空間,且使用週期較長,各位在預算上作出些讓步也不是不可。

・玩具類型: 促進空間邏輯思維,形成立體概念
・適用年齡: -

8: PEGS 創意木釘遊戲

👉點此看更多

小小木釘打造的繽紛世界

別看這款玩具只有7種顏色的木釘加上5張圖案卡片,其實只要充分發揮想像力,便可在透明操作版上創造出任意圖形,打造出繽紛幻彩的世界。同時也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訓練專注力,且進一步提升手眼協調性。

 

而且,其採用可食的環保水性漆染料,即便碰到嘴巴也無需擔心安全問題。而操作板材質無毒無刺激,並且選用圓角設計,可謂分外用心。由於此款為木製玩具,在保養上需要多加費心,如遠離高溫高濕度場所、避免用水浸泡、刷洗。

・玩具類型: 培養視覺專注力,促進手眼協調能力
・適用年齡: 3歲以上

7: 藝術家貼紙畫

👉點此看更多

化身為小小藝術家

擁有多年歷史的西班牙知名品牌 APLI,將貼紙變得更加有趣好玩!底圓上有各種半圓、三角形、菱形的白色框架,能增進孩子對幾何圖形的認識;而將相同形狀的貼紙貼在上面,則讓孩子了解到圖形的分解與組合,且由於黏貼時需要吻合一定的角度位置,所以能鍛鍊小手的靈活度。

 

稍稍可惜的是此款產品的玩法比較單一,全數貼完後便無法再次使用。所幸完成後的作品可放入相框作為專屬的家居掛飾;原本裝貼紙的鐵盒將來也可以用來收納其他小玩具。

・玩具類型: 認識幾何圖形,培養顏色區別能力
・適用年齡: 4歲以上

6: 兩性教育拼圖卡

👉點此看更多

了解身體的秘密,輕鬆進行性別教育啟蒙

不少學齡前兒童會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好奇,此時正是家長進行兩性教育的最佳時機。作為市面上少見的性別啟蒙益智玩具,這款產品以人體的基本生理構造為主題,家長可在輕鬆的氛圍下,一邊簡單地說明,一邊讓孩子透過層層堆疊拼圖卡的玩耍方式,共同探索人體從骨骼到外觀的身體秘密。

 

並且,此款玩具除了有男孩、女孩之分,還提供懷孕媽媽的版本,下次當孩子再次詢問「我從哪裡來」的時候,便不會難以啟齒了!

・玩具類型: 了解身體構造,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適用年齡: 3歲以上

5: 大型創意編珠組

👉點此看更多

編珠隨心配,邊玩邊學

數數對孩童來說是十分基礎且重要的邏輯思維,而這款商品藉由孩童親自動手搭配創意編珠,便可逐漸形成數數的初步概念。再者,其從上而下的編制方式,亦兼顧到對於邏輯推理的啟發。

 

除了上述功用,其繽紛的色彩也能隨心組合成點線面各類圖案;而大型的產品體積,也很方便家長示範與操作。廠商更表示10×10的特殊設計還有助於較大的孩子提高算術技巧,也許有了這款之後,將來孩子比較不容易覺得數學苦悶無趣唷!

・玩具類型: 增進數數能力,初步形成點線面的概念
・適用年齡: -

4: 兒童益智桌遊 小松鼠遊戲卡

👉點此看更多

多人互動桌遊,培養社交技巧

曾經獲得多個獎項以及育兒專家認可的 Educational Insights 再次為大家帶來驚喜。此款桌遊卡片選用可愛的小松鼠為主角,配合活潑吸睛的色彩,就連大人也深深著迷。而卡片上畫有不同數量的橡果,可考察孩子的數數技能;多人參與、一人坐莊的遊戲形式,需要孩子理解並遵守規則,且有良好的溝通技巧之外,更需要動腦筋才能贏得比賽。

 

再者,因產品的包裝十分精緻,價格又不會過於高昂,用來送禮也很不錯。整體來說可謂增進親子關係,又老少咸宜的一款。

・玩具類型: 提高記憶力、促進大腦思考
・適用年齡: -

3: 兒童磁性七巧板益智啟發教具/拼圖

👉點此看更多

既是書也是遊戲教具

七巧板稱得上是經典益智玩具,能夠在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創作力上派上用場。以這款產品為例,其設計成書本式包裝,不僅輕巧便攜又解決了收納的煩惱。只要將它攤開,便能搖身一變成為自由組合七巧板的小天地,進而幫助孩子認識各種幾何圖案、日常生活物品、人物等。另外,通過拼湊出的造型進行故事聯想,亦讓孩子的表達能力得到訓練,實在是一舉多得。

 

值得稱讚的是為了增加難度和挑戰性,廠商附送了30道謎題,讓大小朋友均能玩得樂此不疲。若家長們預算有限又希望提升孩子智力,選這款就對了!

・玩具類型: 認識平面幾何和日常物品,鍛煉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適用年齡: 5歲以上

2: 星際迷宮彈珠台

👉點此看更多

與孩子來一場太空大冒險

台灣在地品牌 Mentari 推出的這款星際迷宮彈珠台,以飛向宇宙冒險為故事線索,讓孩子細心觀察迷宮走向,同時用小手將旋轉鈕板調整至最佳傾斜角度,使彈珠滾到正確的位置,實現成功逃脫的目的。而且此款遊具亦可兩人對戰,對於培養社交與情緒發展也有幫助。

 

此外,其上乘的製作品質已經通過多項國際安全與環保標準,讓爸媽買得放心,孩子玩得開心。有了它,就算足不出戶,也能靠想像力展開一場刺激的太空冒險之旅!

 

 

・玩具類型: 鍛煉手眼協調能力,培養耐心與注意力,激發反應能力
・適用年齡: 3歲以上

1: 瘋狂博士MM沙多色任選

👉點此看更多

捏出百變造型,怎麼玩也不會厭

小孩子熱愛玩沙和黏土,但難免會有玩得全身髒兮兮的疑慮。為此不妨參考這款產品,它以特殊材質兼顧了沙子與黏土的綿密感與延展性,且不僅不含小麥、蛋白等過敏源,更重要的是其不含水分、不怕濕、不掉屑,打理起來省時省功夫。

 

而那神奇的流動性也讓孩子深深著迷,透過揉、捏、壓等一系列手部動作,便能創造出百變的造型。更棒的是還可以混搭色彩,既能學習配色知識,也激發出無窮的想像力。如此一款安全好玩又易保養的動力沙,難怪大人小孩都愛不釋手!

・玩具類型: 鍛煉手眼協調、肢體技能發展,培養想象力與創造力
・適用年齡: 3歲以上

閱讀繪本增加學習效果

除了透過動手玩遊戲進行學習外,繪本等書籍也是富有教育效果的媒介之一。如果想讓孩子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便可參考以下連結中的介紹,從中找出一款優質繪本拓展他的世界觀。

推薦十大4歲兒童適用繪本人氣排行榜【2020年最新版】

總結

這次我們介紹了4~6歲孩子們可用來學習的益智玩具,這個階段正是孩童智能快速發展、及奠定未來人格特質的重要階段,請務必多方嘗試不同的玩具,讓孩子從遊戲的世界裡面得到更多的啟發!

相關文章

推薦十大彈跳床人氣排行榜【2021年最新版】

推薦十大螢光棒人氣排行榜【2021年最新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過8成國人水果吃不夠 營養師推8種懶人水果,洗好直接吃!

 
 
·4 分鐘 (閱讀時間)
 
 

大家都知道吃水果很健康,均衡飲食對健康很重要,但現代人大多都生活忙碌,從購買水果、清洗、削皮和切好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件麻煩事,如果不是別人切好擺在眼前,根本「懶得吃」!Heho 營養師宜庭聽到你們的心聲,整理出最方便攜帶和食用的 8 種水果,洗乾淨就能直接吃,最多就是剝個皮,幫你降低吃水果的需要消耗的意志力!

8 種方便攜帶和食用的水果

一、香蕉

身為香蕉大國的台灣,近幾年在一般便利商店就可以看到它的蹤跡,只要剝皮就可以大口咬下。

圖片來源:<span>freepik</span>
 
圖片來源:freepik

香蕉能提供豐富能量,一根中型香蕉(約 125 公克)可以提供 106 大卡的熱量、27.6 公克的蛋白質、 1.9 公克的蛋白質及 2 公克半白質,同時也含有高鉀和鎂,很適合健身或運動後補充,或是搭配蛋白質食物當成早餐,有飽足感又能補充纖維。

二、金黃奇異果

金黃色的奇異果皮沒有毛茸茸的外皮,等熟成之後洗乾淨直接連皮吃更營養(還沒熟的時候超酸),如果無法克服心理障礙,也只要切一刀,用湯匙挖就可以馬上享用!

金黃奇異果熱量低、營養密度高,一顆(約 82 公克)只有 48 大卡,含 12.3 公克的碳水化合物、1 公克蛋白質和 2.4 公克膳食纖維,因為含有蛋白質分解酵素,所以很適合在飯後當點心吃。

三、蜜蘋果

小小的蜜蘋果只要清洗乾淨就可以直接啃,方便攜帶又很耐儲存,小小一顆也不怕吃不完。

蘋果連皮一起吃,不但可以吃到更多膳食纖維、植化素,也能吃到果肉和果皮之間的果膠,有助於調整腸胃道機能、防止癌症。

四、橘子

橘子的產季為秋冬季,外皮沖洗、雙手洗乾淨對半剝開就可以直接吃,水分含量高,是許多人喜愛的水果。

圖片來源:<a  data-cke-saved-href="https://www.pexels.com/photo/fruits-oranges-tangerines-2986/" href="https://www.pexels.com/photo/fruits-oranges-tangerines-2986/" rel="nofollow noopener" target="_blank" data-ylk="slk:Pexels" class="link rapid-noclick-resp">Pexels</a>
 
圖片來源:Pexels

橘子是很好的維生素 C 來源,可以調節免疫力,並當助身體在對抗壓力時產生的自由基;裡面白色的細絲別急著挑掉,細絲是「橘絡」,橘絡富含累黃酮,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作用;在中醫也認為橘絡是有很好的疏通經絡、順氣活血的作用,與橘子果肉一起吃較不會上火。

五、美國葡萄

葡萄甜份和水分都非常豐富,美國葡萄又因為品種改良,不用去皮也沒有籽,先剪下清洗乾淨(保留蒂頭以免髒水直接接觸果肉),要吃的時候去掉蒂頭就可以整顆放入口中。

各色的美國葡萄營養素有些微的差異,紅葡萄熱量最低、含豐富花青素;紫葡萄有較高的維生素 A 和 β-胡蘿蔔素,綠葡萄含較高的鉀和維生素C,黑葡萄則在維生素 B1 和 E 略勝一籌;清洗完的葡萄帶出門,一口一顆取代甜食和餅乾,就是最好的下午茶點心。(參考文章:營養師大解密!黑、紫、紅、綠葡萄功效不一樣

六、藍莓

藍莓方便食用、酸甜清爽,主要產地在美加地區,因此通常都是在超市盒裝販售,不過因為容易農藥殘留,清洗上建議用流動清水徹底清洗後再食用。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藍莓中不只有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腸胃道的健康,其中維生素和植化素,包含花青素、類黃酮和多酚是防癌、皮膚保養和調節免疫力的重要元素。

七、蓮霧

蓮霧是台灣外銷的重點水果之一,主要產於南台灣的高屏地區和宜蘭,清洗後不須削皮就可以直接咬,清脆甜美的口感深受喜愛。

蓮霧的糖分低、熱量也低,每百公克只有35大卡,是減重者很好的水果來源,因為高水分,有助於加速水分代謝,達到利尿及改變便祕的作用。

八、蜜棗

蜜棗又號稱「台灣青蘋果」,同樣是不需削皮的水果,方便攜帶及食用,產季約在 12 至 2 月期間,品種多樣,清洗後可以直接食用。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棗類的熱量低,一顆約 33 大卡,維生素 C和 B 群的含量豐富,除了有助於調節免疫力,還含有高鉀、高纖及山梨糖醇,有助於改善便秘。

每餐水果一拳頭 吃當季最新鮮

現在人的生活步調緊湊,常常以外食代替自煮,水果攝取量遠低於建議量 2-5 份,依據 102-105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的結果顯示,每天水果吃到兩份的國人只佔 1-2 成,離建議量有很大的差距。「適量」補充「當季」盛產的水果,不但能幫助腸胃道健康,對於預防疾病也很重要!

文/吳宜庭 圖/胡家芸

參考資料
102-105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減脂期吃飯就不吃水果?營養師:水果吃對還能助減脂,低醣飲食三步驟

大魚大肉後便秘、消化不良 營養師點名「4水果+4關鍵」幫助順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戴口罩常見3痛點 這樣挑選揮別不透氣

 
 
 
·2 分鐘 (閱讀時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在全台共同努力下,終於等來降級解封!然而出門在外防疫不可馬虎,必須力守得來不易的防疫成績,為了自身安全,口罩仍是最重要的日常用品,也搖身變成最能展現個人品味的單品之一,對許多媽咪而言,更要煩惱怎讓小寶貝在托幼上學好好戴住口罩,安全可愛地亮相。

一心一罩共同創辦人Zoe表示,小朋友戴口罩常見有三痛點:「不透氣,吸不順」、「不貼合寶貝臉型,罩不住」、「材質不親膚,戴不住」,為解決父母的擔憂,推出專為小朋友設計研發的3D立體兒童醫用口罩,透氣度提升2倍、金牌級的親膚安全防護力,還加上吸睛的時髦造型印花。

類蠶絲材質 透氣度提升2倍
家有寶貝的爸媽都知道,要讓小孩乖乖戴口罩一整天多麼不容易,一心一罩擁有20多年醫用口罩製造經驗,是總統府、外交部、衛福部指定使用的MIT品牌,獨創類蠶絲材質,提升2倍透氣度;亞洲臉型刀模3D立體版型剪裁,完美貼合臉部,不留縫隙;材質親膚不會刮傷孩子柔嫩肌膚,且採頂級蜜桃絨耳線,不易斷線,久戴也不疼痛。

由於口罩長時間接觸幼童臉部,「一心一罩更是經過嚴格檢驗,通過歐盟及FDA的醫用標準,無偶氮、無游離甲醛、無有機錫、無螢光劑、無八大重金屬,採符合NS15290國家標準的無毒印染,設計2種尺寸讓不同年齡的小朋友都有合適的口罩配戴。

一心一罩也以同等的高規格及舒適度,為都會型男潮女打造時髦成人款口罩,新推出冷暖雙色系的5款莫蘭迪色「潮色風暴PANTONE系列」及5種石紋主色共15款石紋的「奢華大理石紋理系列」,讓時尚男女在疫情下保有小確幸,在做好保護措施的同時,一起漂亮時尚地度過疫情挑戰。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求子辛酸如韓劇翻版 中醫助攻她成功懷胎

 
 
 
·3 分鐘 (閱讀時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蔡醫師,你有看韓劇嗎?」一對夫妻來看診,問了這個問題。他們看我一臉茫然的樣子,太太說,「在韓劇《Oh My Baby》中,高俊所飾演的攝影師韓理尚有精蟲不足問題,和子宮內膜異位症、高齡、難懷孕,由張娜拉飾演的張夏莉,為了生小孩吃盡苦頭。」先生接著說,「我們夫妻幾乎就是男女主角的翻版!」

接下來,他們夫妻倆不斷說著劇情,也說自己經歷過的各種治療及辛酸史。停頓了一下,太太說,「我38歲、先生42歲了,我們接下來打算盡全力用中醫調身體,讓我卵巢子宮的狀態改善,也讓我先生的精蟲狀況改善,到時就可以做試管了。」

子宮內膜異位不孕症兇手 可能連做試管機會都沒有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痛經症,此外,它在女性不孕症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兇手,在生育年齡中的女性,大約有25 ~ 50%的不孕症患者,是和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是婦科最複雜的疾病,也被認為是最不容易治療的良性腫瘤,會到處沾黏,即使接受治療又極容易復發,沒有好好處理的話,連做試管的機會都沒有。

中醫方面,子宮內膜異位症屬於「痛經」、「癥瘕」的範疇。中醫把這些異位的內膜,稱為「離經之血」,離經之血蓄積下焦而致病,積聚成為瘀血,形成癥瘕。發生的機制可因氣滯、氣虛、寒邪、邪熱、手術等原因,導致任、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血不循經,離經外溢為淤。瘀血留聚,氣機不暢,脈絡不通,發為痛經。積滯日久,積而成癥,進一步影響胞脈、胞絡,造成任失調等變化,影響其「為血海、任主胞胎」生理功能,所以臨床表現除了痛經之外,還常伴月經失調、不孕等症狀。

而精蟲不足則是屬於中醫的「精空」、「精少」論述,在古籍《黃帝內經》認為是「天癸竭」的範疇,中醫認為腎藏精,主生殖,腎氣的衰盛直接關係到人的生殖功能和生長發育,腎精虧損是男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機之一。古代名醫朱丹溪認為「有精虛精弱不能成胎者」,清代名醫陳士鐸在《辯證錄》對男性不孕症有「精空」、「精少」的描述。衍伸後來對於精少症的治療,多定位在腎脾兩臟,立腎脾雙補法又於法外兼理氣血,寓有靜中有動之機。另外,他在另一本著作《石室秘錄.論子嗣》中提到「男子不能生子有六病,六病為何?一精寒,二氣衰,三精少,四痰多,五相火盛,六氣郁。」以及「女不能生子者有十病。十病為何?一胎胞冷,二脾胃寒,三帶脈急,四肝氣郁,五痰氣盛,六相火旺,七腎水衰,八督任病,九膀胱氣化不行,十氣血虛而不能攝。」這都需要男女雙方共同調理身體,一起努力,才能有美好的收穫。

大約經過6個多月的調理,他們夫妻帶著笑容來回診,「婦產科說我們的狀況已經可以做試管了,在上個月植入,前幾天也確定懷孕了,讓我們有韓劇般的美好。」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爸媽必知!母乳營養新觀念:母乳中的免疫因子 HMO母乳寡醣 醫師圖文解說

 
 
 
·5 分鐘 (閱讀時間)
 
 

照護線上編輯部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裡頭含有許多牛奶缺乏的成份,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教授表示,因為母奶中含有很多活性物質、關鍵免疫因子與營養素,是難以被配方輕易取代的!

根據成分分析,母乳中包括水、蛋白質、寡醣、脂質、乳糖等,其中母乳寡醣(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是母乳裡面的第三大的成分,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免疫功能的角色。

母乳免疫成分解密: HMO母乳寡醣
寡醣是由三個以上單醣組合而成的碳水化合物,HMO母乳寡醣多達兩百種以上,結構相當複雜,其中含量最豐富的是2'-岩藻糖基乳糖(2'-FL HMO,2'-Fucosyllactose)。林鴻志教授解釋,HMO母乳寡醣有3個作用,可幫助寶寶建立腸道免疫力與維持健康體質!

第一,進入腸胃道的HMO母乳寡醣,可以當成誘餌,病毒、細菌會直接跟HMO母乳寡醣結合在一起,壞菌較不會附著腸道的上皮細胞並侵入寶寶體內。

「有研究發現,寶寶的飲食中含有HMO母乳寡醣,使用抗生素的機會或者使用退燒藥的時間,相對較少。」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蔡明倫醫師說明,「雖然還是可能會生病,但是生病、感染的風險較低,且嚴重度也較輕。相較於沒有攝取HMO母乳寡醣的寶寶,減少63%拉肚子(註1)與52%的感染風險(註2)。」

第二,HMO母乳寡醣屬於益菌生,能夠幫助腸道菌叢生長。腸道的好菌數量夠多,較能避免壞菌過度繁殖。「母奶很特別,裡頭有益菌生,也有益生菌。益菌生即HMO母乳寡醣,而益生菌主要是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 species)為多,HMO母乳寡醣可以幫助比菲德氏菌生長。」林鴻志教授分享,「早產兒的壞死性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種腸道嚴重受損的急症,與寶寶腸道尚未發育成熟、腸黏膜損傷、細菌感染、腸道發炎物質等因素有關,我們的研究發現,多元化健康腸道菌叢可以減少早產兒出現壞死性腸炎的機會。」

第三,HMO母乳寡醣能夠調節免疫功能,避免免疫T細胞過度活化。腸胃道黏膜的面積很大,遍布免疫細胞,是人體的重要免疫防線。倘若T細胞過度活化,可能導致慢性發炎反應,也可能產生過敏反應,而形成過敏體質。

蔡明倫醫師強調,人體免疫系統分為先天與後天,先天免疫系統無特異性;後天免疫系統具有專一、記憶性的免疫細胞,能夠針對特定病原體發動攻擊。HMO母乳寡醣於先天與後天免疫系統的建立、成熟都扮演重要角色,提供多項有益寶寶的生理活性,是其他乳源難以取代的免疫調節因子!

後天免疫力調節:核苷酸
除了HMO母乳寡醣,母乳中還含有核苷酸,據分析母乳中核苷酸濃度大約為72mg/L,蔡明倫醫師解釋,核苷酸也具備免疫調節、後天免疫系統活化的功能,可以幫助寶寶發展出健全的免疫系統。常見的過敏問題包括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和氣喘,這幾個問題會隨著年紀陸續出現,而被稱為過敏三部曲。透過免疫調節的效果,有助減少發炎反應的產生。減少過敏性疾病,讓腸胃道黏膜、呼吸道黏膜處於健康的狀態,也有助於減少感染的機會。

家長們都希望寶寶能健康長大,減少遭到細菌、病毒感染的機會。林鴻志教授表示,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著手,首先務必按時接種疫苗,避免染上一些嚴重且能夠預防的疾病;再來可藉助HMO母乳寡醣,減少細菌附著於腸道黏膜、伺機入侵的機會、並可以幫助好的菌叢生態發展,進一步抑制有害病菌的繁殖。另外,母乳中的HMO母乳寡醣與核苷酸皆能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發揮免疫調節的功能,幫助形成健全、平衡的免疫系統。

給新手爸媽的貼心小提醒 – 配方奶挑選「三要一不」
在狀況許可時,母乳是寶寶哺育的最好選擇,哺餵母乳的媽媽請記得要攝取均衡營養,林鴻志教授提醒,由於較少曬太陽,多數媽媽都有維他命D缺乏的狀況,而母乳也較容易缺鐵,建議與醫師討論、適時補充。

如果因為奶水不足、或受限於工作而需要以配方奶輔助時,家長要謹慎挑選成分,蔡明倫醫師叮嚀,挑選配方奶可採「三要一不」挑選:要選擇「貼近母奶成分」、「大品牌」與「具有科學臨床實證佐證功效」的配方奶,以獲得品質、保障與近似母乳的好處;媽媽對於寶寶母乳哺育「不」需承受過大壓力,維持好心情一同陪伴寶寶健康長大。若有哺育問題,建議與醫師討論喔!

[註1]:Jaz & Rubino. Impact of infectious disease 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hood and beyond: potential mitigational role of hygiene. The Open infectious Diseases Journal. 2012.6.65-70.
[註2]:Reverri E, et al. Review of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of Feeding Infants Formula Containing the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 2′-Fucosyllactose Nutrients. 2018; 10(10).

《延伸閱讀》
免疫力這樣養!寶寶營養新知:HMO母乳寡醣與核苷酸 醫師圖解
健康寶貝這樣養!醫師教你掌握3招,輕鬆銜接母乳雙重保護力
寶寶老是感冒好不了?醫師:抵抗力從內在培養,嬰幼兒營養有新觀念!
看更多「HMO保護力分析所 解鎖母乳免疫力密碼」專題內容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MO」是什麼?醫師:提升免疫力,母乳第三大成分HMO母乳寡醣是關鍵

 
 
 
·6 分鐘 (閱讀時間)
 
 

寶寶自出生至6個月,由母體獲得的抗體會逐漸消失,需要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統,這時家長最迫切想知道的就是:如何提升寶寶免疫力?近期研究發現HMO母乳寡醣,能加強寶寶免疫力,維持寶寶腸道健康。醫師強調:替寶寶增加抵抗力首重母乳成分,並挑選優質配方奶粉銜接母乳,能帶給寶寶雙重保護力。

▲養成寶寶雙重保護力,給寶寶HMO母乳寡醣與核甘酸營養,缺一不可!
 
▲養成寶寶雙重保護力,給寶寶HMO母乳寡醣與核甘酸營養,缺一不可!

病毒感染仍是台灣孩童主要住院就診的原因之一,炎熱的夏天更讓病毒蠢蠢欲動,孩童常見的腺病毒、鼻病毒等皆尚未有疫苗可預防。尤其對於免疫力較低的寶寶來說,一旦到了托嬰中心、幼兒園,小朋友們集體行動很容易成為病毒的溫床。

兒科醫師仍多鼓勵媽媽們能以全母乳哺育為優先。然而,若需尋求配方奶作為母乳替代,「貼近母乳成分」與「延續母乳免疫保護力」的營養,是超前部署寶寶免疫力的首重要素。

HMO是什麼?母乳第三大核心成分母乳寡醣:替寶寶築起先天免疫防護牆!
台灣新兒科醫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兒科林鴻志教授表示,母乳與益生菌是目前公認對於寶寶免疫力養成的關鍵。母乳中蘊含重要的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與益生菌(如:比菲德氏菌)等,可幫助免疫力發展與活化。

▲台灣新兒科醫學會林鴻志理事長表示:HMO母乳寡醣是腸道好菌的重要營養,維持腸道好菌健康,寶寶免疫力UP
 
▲台灣新兒科醫學會林鴻志理事長表示:HMO母乳寡醣是腸道好菌的重要營養,維持腸道好菌健康,寶寶免疫力UP

林鴻志理事長進一步說明,腸道為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寶寶的營養攝取與免疫力養成是息息相關!經國際營養專家20年研究發現,母乳中除了豐富的乳糖與脂肪供給寶寶基本熱量與營養,第三大核心成分-HMO母乳寡醣(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

更是重要的益菌生,可抵抗人體消化酵素的分解,完整抵達腸道,提供重要益生菌(如:比菲德氏菌)成長所需營養,幫助腸道好菌強勢生長,壞菌自然就減少,同時強化腸道上皮細胞的結構與健康,為寶寶打好體質基礎!

醫師:HMO母乳寡醣增加寶寶腸道有保護力、幫助維持呼吸道健康
至於HMO母乳寡醣有什麼功效?台中臺安醫院小兒腸胃科范正欣主任表示,HMO母乳寡醣除了可以透過「幫助好菌成長,而相對限制、排擠壞菌滋長」達到提升腸道保護力的效益,還具備另一功能:「壞菌誘餌」。

HMO母乳寡醣能誘導壞菌與之結合,並直接將壞菌打包帶走,預防病原體附著腸道,進而減少入侵身體機會。

根據國外也有針對研究進一步發現,HMO母乳寡醣不僅於腸道有保護力,對於呼吸道健康也具有相對效益。與一般不含HMO母乳寡醣的配方相比,可降低66%上呼吸道感染 ,寶寶少些生病,家長也少些進出醫院。

「HMO母乳寡醣」有效調節寶寶各時期免疫反應
先天防護降低了寶寶感染風險,但是當外來病原體衝破屏障入侵體內,容易誘使後天免疫系統發動攻擊,產生發炎症狀。范正欣醫師表示,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是造成疾病嚴重化的原因之一。

以過敏為例,就是免疫過度活化導致的慢性發炎。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過敏表現會有些微差異,家長們可以參考以下常見表現,多加注意! 

● 剛出生的寶寶,母奶或配方奶是最先且最可能接觸到過敏原的來源。因此,初步過敏表現以「腸胃道不適」為主。若有出現脹氣、腸絞痛、吐奶與拉肚子等相關症狀,應留心寶寶飲食是否會造成腸胃道過敏問題。

● 隨著寶寶成長,過敏反應易顯現於幼兒的皮膚,如「異位性皮膚炎」、「濕疹」都是較大一點的嬰幼兒常出現的症狀。而異位性皮膚炎多與吃的食物有關,腸道若建立良好且適當免疫力,對於症狀也能改善。

● 當幼兒逐漸長大,「呼吸道」有關的過敏反應是最為常見的,如:過敏性鼻炎,感冒很久不容易好,甚至嚴重會朝向過敏性氣喘發展,需要家長審慎應對!

▲台中臺安醫院小兒腸胃科范正欣主任提醒家長,寶寶免疫力養成要超前部署且雙管齊下,好的營養攝取與適度刺激同等重要!
 
▲台中臺安醫院小兒腸胃科范正欣主任提醒家長,寶寶免疫力養成要超前部署且雙管齊下,好的營養攝取與適度刺激同等重要!

范正欣主任補充,HMO母乳寡醣若經吸收可進入全身血液循環,調整免疫白血球功能,幫助免疫系統的平衡調節。HMO母乳寡醣經證實可減少82%發炎反應的介質分泌,給寶寶最適當的免疫保護力!

▲研究證實:HMO母乳寡醣若經吸收,可進入全身血液循環,調整免疫白血球功能,可減少82%發炎介質分泌!
 
▲研究證實:HMO母乳寡醣若經吸收,可進入全身血液循環,調整免疫白血球功能,可減少82%發炎介質分泌!

HMO母乳寡醣搭配核苷酸 提升寶寶免疫力!
林鴻志理事長也分享,後天適應性免疫除了適量平衡,對抗多種病毒產生專一且足量抗體至關重要!母乳中同樣兼具免疫效益的成分因子:「核苷酸」,核苷酸是一種具結構功能的小分子量細胞間質化合物,主要參與動物體的各種生化反應。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生物體中DNA 及RNA 的重要結構組成,為合成各種免疫細胞的前驅物、可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是 調節免疫T細胞的絕佳利器,更是嬰幼兒神經發展的重要營養素!

林鴻志理事長與范正欣主任提醒,寶寶免疫力養成要超前部署且雙管齊下!對於無法母乳哺育的家長,若能為寶寶補充含有與母乳相同成分的「HMO母乳寡醣」及「核苷酸」,可以守護寶寶消化道健康與重現母乳雙重保護力。

此外,家長應避免過多過敏原接觸寶寶,但給予適度環境刺激,寶寶才能具備更成熟的保護力。面對多變的外在環境,家長也能怡然自得輕鬆面對!

《延伸閱讀》
新手爸媽必知!母乳營養新觀念:母乳中的免疫因子 HMO母乳寡醣 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力這樣養!寶寶營養新知:HMO母乳寡醣與核苷酸 醫師圖解
健康寶貝這樣養!醫師教你掌握3招,輕鬆銜接母乳雙重保護力
看更多「HMO保護力分析所 解鎖母乳免疫力密碼」專題內容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MO母乳寡醣築起嬰兒免疫力屏障!兒科權威:挑選雙重保護力的配方奶是重要選擇因素

 
 
 
·6 分鐘 (閱讀時間)
 
 
▲醫師建議配方奶挑選含「HMO母乳寡醣+核苷酸」母乳重要的營養成分,能帶給寶寶母乳雙重保護力
 
▲醫師建議配方奶挑選含「HMO母乳寡醣+核苷酸」母乳重要的營養成分,能帶給寶寶母乳雙重保護力

銜接母乳雙重保護力是什麼?為何這些母乳營養對寶寶來說很重要?因其富含其他乳源不可取代的營養及珍貴免疫因子,如:免疫球蛋白、抗體、益生菌、核甘酸與近期發現的HMO母乳寡醣。醫師強調,替寶寶培養免疫力,HMO母乳寡醣與核甘酸的雙重保護力是關鍵之一。

尤其寶寶自出生至6個月,由母體獲得的抗體逐漸消失,需要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統,這時的營養攝取對「免疫薄弱期」的寶寶更是重要!

▲台灣兒科醫學會李宏昌理事長提醒,無法母乳哺育者配方奶挑選重「貼近母乳保護力」
 
▲台灣兒科醫學會李宏昌理事長提醒,無法母乳哺育者配方奶挑選重「貼近母乳保護力」

母乳第三大成分HMO母乳寡醣:由腸道養成寶寶免疫力的關鍵!


重要的母乳成分HMO母乳寡醣是什麼?又具有什麼功效呢?目前國際嬰幼兒營養專家歷經幾十年研究,近年對母乳的免疫關鍵成分有進一步發現,母乳中第三大核心成分:母乳寡醣(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在維護腸道上皮細胞健康與平衡菌叢生態具有重要角色。

因此透過重要的母乳營養成分如HMO母乳寡醣,來維持寶寶腸道健康,才能建立起堅固的初級免疫防護屏障,以即時、迅速反應對抗外來病菌!

HMO母乳寡醣築起腸道免疫力屏障,「養好菌、趕壞菌、堅固腸道黏膜細胞」缺一不可!


李宏昌理事長進一步說明,腸道聚集70%的免疫細胞,是人體最大且重要的免疫器官,支持與建立先天免疫屏障:透過「微生物屏障(Microbial Barrier)」,以好的菌叢生態幫助保護腸道黏膜,並兼具加強上皮細胞的緊密連結效益,藉此鞏固第二層「物理屏障(Physical Barrie)」,以避免脆弱的腸道黏膜導致「腸漏症(LGS)」發生,讓細菌、病毒輕易入侵寶寶體內,引發日後過敏、發炎與慢性腹瀉等疾病產生。

一些專門研究HMO母乳寡醣的學術研究發現,母乳中HMO母乳寡醣多達200多種,其中35-50%為2’-FL HMO母乳寡醣。2’-FL HMO母乳寡醣雖然不易被腸道所吸收,卻是腸道益生菌的重要營養「益菌生」。也就是說,2’-FL HMO母乳寡醣能夠有效幫助維持寶寶腸道菌叢的動態平衡,培養好菌、排擠壞菌!

▲2’-FL HMO母乳寡醣的功效:作為腸道益生菌營養來源,幫助調整嬰兒腸道好菌、強化消化道機能。
 
▲2’-FL HMO母乳寡醣的功效:作為腸道益生菌營養來源,幫助調整嬰兒腸道好菌、強化消化道機能。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江明洲主任說明,HMO母乳寡醣也同時扮演病原體的誘餌角色,與壞菌結合後,即可避免細菌、病毒入侵感染。除此之外,部分HMO母乳寡醣,經吸收會進入血液循環,幫助免疫調節、減少過度的發炎反應,環環相扣幫助提升寶寶腸道免疫力!

▲HMO母乳寡醣可以作為腸道病原體的誘餌,避免引起感染。
 
▲HMO母乳寡醣可以作為腸道病原體的誘餌,避免引起感染。

江明洲主任以新生兒常見的輪狀病毒感染為例,一旦寶寶腸道免疫力不足且敏感脆弱,就容易導致輪狀病毒感染,產生噁心嘔吐、高燒與嚴重水瀉等症狀。不僅破壞腸道上皮細胞結構,也影響乳糖的消化吸收!

若腸道初級免疫力提升,經研究證實, HMO母乳寡醣可明顯降低寶寶66%上呼吸道感染、52%常見感染的風險 ,相似於銜接母乳的保護力。

▲據研究顯示,HMO母乳寡醣可降低66%的呼吸道感染、以及52%常見感染風險。
 
▲據研究顯示,HMO母乳寡醣可降低66%的呼吸道感染、以及52%常見感染風險。

HMO母乳寡醣與核甘酸:建立寶寶免疫力的雙重保護


江明洲主任補充說明,除了先天性免疫屏障,適應性後天免疫系統也很重要! 透過活化免疫細胞、刺激抗體分泌,讓人體能專一並持久的對抗特定病毒與細菌,建立免疫的第二道防線。

母乳中的「核苷酸」,是細胞組成的關鍵原料,除了能有效修復腸道細胞,更能促進免疫B細胞製造抗體、免疫T細胞的活化與成熟,以幫助強化寶寶常規疫苗接種後的抗體生成。

根據研究顯示,唯有近似母乳等量的核苷酸濃度(72毫克/公升)與HMO母乳寡醣的相互搭配,由內而外寶寶雙重免疫力才是完整!

銜接母乳新標準:「HMO母乳寡醣+核苷酸」配方,帶給寶寶母乳雙重保護力!


台灣兒科醫學會李宏昌理事長表示:配方奶歷經百年發展革新,已具備嚴苛審核標準。早期配方奶多以脂質、蛋白質、乳糖等近似母乳比例,滿足熱量供給,得以降低因營養不良的死亡率。但是對於寶寶腸胃炎、感染性疾病的致病率始終無法改善。 

李宏昌理事長補充說明:從臨床觀察,有許多媽媽礙於自身體質、回歸職場或各項因素,無法以全母乳餵養。許多媽咪會擔心挑選銜接母乳的嬰幼兒奶粉時,出現腸道適應不良、免疫力不足等情形,影響日後成長發育與終生健康。

因此,李宏昌理事長與江明洲主任皆強調,銜接母乳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營養若能首重三大挑選標準:「貼近母乳保護力」、「具有科學臨床實證佐證功效」、「有口碑的大品牌」,即可為寶寶帶來營養並兼顧由內到外的雙重免疫力及品質保障。

▲林口長庚新生兒科江明洲主任提醒:銜接母乳配方挑選首重3標準,鞏固寶寶雙重免疫力!
 
▲林口長庚新生兒科江明洲主任提醒:銜接母乳配方挑選首重3標準,鞏固寶寶雙重免疫力!

鑒於科學與研發技術的進步,李宏昌理事長提醒,嬰幼兒營養仍以母乳為推薦。若因特殊緣故無法全母乳的媽媽,挑選好的銜接母乳配方奶粉,可遵循三大挑選標準:

1. 很多品牌的配方奶粉都會宣稱貼近母乳、銜接母乳,建議可以關注產品的具體幫助效益,越貼近母乳的營養與保護力,當然是越好。若有哺育與營養問題家長也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建議!
2. 具有科學臨床實證佐證功效,保護力才有憑有據!
3. 選擇國際大品牌,品質嚴格把關,家長才能好安心。

除了好的營養如母乳、能夠帶給寶寶保護力的配方奶粉外,寶寶適度運動與環境探索、常規接種,對於完備寶寶免疫力同等重要,綜合以上,才能養出頭好壯壯的健康寶寶! 

《延伸閱讀》
「HMO母乳寡醣」是什麼?醫師:調節免疫系統,減少寶寶腸絞痛、感冒關鍵營養!
新手爸媽必知!母乳營養新觀念:母乳中的免疫因子 HMO母乳寡醣 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力這樣養!寶寶營養新知:HMO母乳寡醣與核苷酸 醫師圖解
看更多「HMO保護力分析所 解鎖母乳免疫力密碼」專題內容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童長期用3C視力堪憂 飲食攝取營養護眼

 
 
 
 
 
 
 
 
 
 
 
 
學童長期用3C視力堪憂 飲食攝取營養護眼
 
 
 
 
Scroll back up to restore default view.
·2 分鐘 (閱讀時間)
 
 

即將開學學生準備收心,不少家長也擔心,疫情期間孩子天天抱著3C產品,會影響視力,營養師建議先安排視力檢查外,另外從飲食中攝取營養保護眼睛,現在台日醫療團隊研究也發現,木瓜、無花果、鳳梨3種水果蛋白酶,對眼睛保養有幫助。

9月就要開學,不只要做好防疫,小朋友也要準備收心,放下3C產品,開始護眼計畫。

&#x005b78;&#x007ae5;&#x008996;&#x00529b;&#x009000;&#x006b65;&#x0096e3;&#x005bdf;&#x0089ba;&#x003000;&#x009019;&#x005e7e;&#x00500b;&#x005c0f;&#x0052d5;&#x004f5c;&#x00662f;&#x008fd1;&#x008996;&#x005fb5;&#x005146;
 
學童視力退步難察覺 這幾個小動作是近視徵兆

營養師黃淑惠說,「建議大家在短的時間,譬如說20到30分鐘用眼之後,你就短暫讓眼睛休息,常常利用你的眼睛遠眺。」

學齡孩童,眼睛肌肉彈性好,很難第一時間察覺視力變化,但如果有看不清楚、瞇眼,或常揉眼睛,可能就是有視力退步問題,得趕緊做檢查,另外在飲食上也可以做點調整。

&#x005b78;&#x007ae5;&#x008996;&#x00529b;&#x009000;&#x006b65;&#x0096e3;&#x005bdf;&#x0089ba;&#x003000;&#x009019;&#x005e7e;&#x00500b;&#x005c0f;&#x0052d5;&#x004f5c;&#x00662f;&#x008fd1;&#x008996;&#x005fb5;&#x005146;
 
學童視力退步難察覺 這幾個小動作是近視徵兆

營養師黃淑惠說,「比如說像維生素A,紅色黃色深綠色的蔬果,維生素A可以幫助你保養,你的視紫的形成,葉黃素玉米黃素這些,可以幫助黃斑部的保養。」

台日醫療團隊,現在也發現,木瓜、鳳梨、無花果,3種水果蛋白酶,對眼睛保養有幫助。

&#x005b78;&#x007ae5;&#x008996;&#x00529b;&#x009000;&#x006b65;&#x0096e3;&#x005bdf;&#x0089ba;&#x003000;&#x009019;&#x005e7e;&#x00500b;&#x005c0f;&#x0052d5;&#x004f5c;&#x00662f;&#x008fd1;&#x008996;&#x005fb5;&#x005146;
 
學童視力退步難察覺 這幾個小動作是近視徵兆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潘敏雄說,「像鳳梨蛋白酶,它直接就可以進到身體裡面,達到它可以,分解一些眼睛或是一些斑塊的形成,對眼睛來講有明目,抗氧化的作用。」

開學前要吃得健康外,也要適度放下3C產品,別再讓眼睛黏著螢幕,把握機會把視力補救回來。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兒童遊戲場竟公告12歲以下不宜 引民眾質疑
翻轉鴨母港溝!臭水溝改善工程.綠化重生
影/外籍教授在台成功祕訣 「這件事」一定要點頭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3件事,爸爸來教最好!爸爸的育兒迷思與壓力,這樣解

 
 
 
·3 分鐘 (閱讀時間)
 
 
&#x009019;3&#x004ef6;&#x004e8b;&#x00ff0c;&#x007238;&#x007238;&#x004f86;&#x006559;&#x006700;&#x00597d;&#x00ff01;&#x007238;&#x007238;&#x007684;&#x0080b2;&#x005152;&#x008ff7;&#x00601d;&#x008207;&#x0058d3;&#x00529b;&#x00ff0c;&#x009019;&#x006a23;&#x0089e3;
 
這3件事,爸爸來教最好!爸爸的育兒迷思與壓力,這樣解

採訪撰文/戴筠

比起媽媽,大家常忽略爸爸的感受,其實爸爸和媽媽一樣,也需要被支持與鼓勵。當家中多了一個新成員,大多數人都會關心媽媽的感受,卻忽略新手爸爸其實也需要被關懷。

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許曼君表示,男性和女性一樣,在扮演新的家庭角色時,也會擔心自己做不好。只是男性習慣隱藏情緒、默默承擔壓力,久而久之,大家便忽略了他們的感受。

新手爸面臨的挑戰與壓力

· 來不及做好「當爸爸」的心理準備

懷孕荷爾蒙的變化會讓女性產生育兒本能,男性則要等到孩子出生才能開始意識到自己做為父親的角色、與孩子建立情感連結。

· 害怕自己無法做的像太太一樣好

大多數男性都會擔心自己不夠細膩溫柔、無法照顧好小孩。

· 需求及感受被忽略、缺乏親友與另一半的支持

孩子出生以後,媽媽多半會將生活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親友們的關注焦點則放在媽媽身上,少有人會關心爸爸的需求與感受。

· 沒機會學習、練習育兒技巧

雖然新手父母可以藉由書籍、講座、網路及媽媽教室學習育兒知識,但理論和實務畢竟有落差,許多爸爸都會被媽媽嫌棄「笨手笨腳、礙手礙腳」,沒有足夠的時間及空間學習育兒技巧。

· 擔心自己無法滿足社會期待

現代爸爸承擔的社會期待除了扮演家庭的經濟支柱,還有分擔家事、育兒、安排家庭活動等,這些有形無形的社會壓力很容易讓爸爸們喘不過氣。

孩子出生後 把握2原則調適心態

面對孩子出生後的種種挑戰,許曼君建議爸爸們可以用「降低自我期待」與「重新定位角色」來調整心態:

· 降低自我期待、了解孩子對父母的個別需求

孩子對媽媽跟爸爸的依附需求本來就不同,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得和太太一樣好。如果想要更了解孩子的需求,可以多向太太討教。

· 擺脫工具人思維、重新定位自己身為父親的角色

很多爸爸之所以會惹媽媽發火,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當成工具人,動不動就問「需要幫忙嗎?」身為父親應該要以共同承擔的心態討論育兒分工,對孩子負起完全的責任。

男性vs.女性 教養方式大不同

許曼君表示,女性照顧孩子的時候通常會站在保護的立場,男性則會鼓勵孩子去探索、嘗試,正因如此,爸爸通常會成為孩子認識世界的窗口,帶孩子玩枕頭戰、騎馬打仗等各種有趣的活動,也因為爸爸能夠給予孩子的資源與媽媽不同,所以下列3件事,爸爸來教會比媽媽教的效果好。

這3件事 最好由爸爸來教

1.教孩子建立自我性別與家庭意識

每個男孩都需要爸爸教他認識「男性在家中應該有的模樣」,建立對家庭的責任感,學習如何與伴侶互動、解決問題。

2.教孩子認識身體自主權與性別界線

孩子從2歲起就開始出現性別意識,這時候就可以……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居家產檢、自動泡牛奶和哄睡!育兒科技助新手爸媽一臂之力

 
 
·5 分鐘 (閱讀時間)
 
 

去年台灣新生兒數少於死亡數,使人口首度出現負成長,而今年的情況也不樂觀,根據美國中情局發布的全球總合生育率預測報告,2021 年台灣生育率預測僅有 1.07,為全球排名倒數第一。

在出生率持續探底的情況下,「少生優生」逐漸成為願意生養的青年的主流價值觀,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也有愈來愈多「育兒科技(baby tech)」的新興產品問世,讓準爸媽得以借力科技,解決求子育兒的疑難雜症。

《富比世》報導指出,育兒科技市場成長快速,2019 年美國育兒科技市場規模約為 460 億美元,即使在出生率同樣下降的日本,嬰兒用品及相關服務市場規模也比前一年增長約 6.7%(約 19 億美元)。

育兒科技的成長,背後的因素主要是父母社會條件的變化,包括科技素養提高、職業母親增加、高收入家庭增加等。原先育兒相關科技產品的市場中,最大宗的產品是嬰兒監視器,方便工作忙碌的爸媽遠端掌握寶寶的一舉一動,不過近年來,有更多種類的科技育兒產品相繼推出,陪伴爸媽們更順利地走過備孕、孕期到產後嬰兒照顧的育兒旅程。

備孕:生育監測 App 協助抓準懷孕時機

許多女性會透過紀錄月經週期,來計算排卵期協助備孕,不過這樣的預測可能不甚準確。一些企業透過 AI 與物聯網技術,提供更精準的生理週期測量,為夫妻的造人計畫做好萬全準備。

《Entrepreneur》報導,來自印度的 Inito 推出生育監測系統,透過手機 App 就能在家裡進行實驗室等級的生育診斷檢測,測量尿液中的雌激素和黃體生成素兩種生育激素,並運用 AI 進行數據分析,便能掌握包括排卵、荷爾蒙濃度等生理週期變化,提供高度準確的結果,並在排卵時期通知用戶。

除了檢測尿液等體液,也有運用體內外設備進行追蹤的方式,例如美國 Prima Temp 的 Priya 生育檢測系統,透過將環形的感測器置於陰道中,追蹤基礎體溫及子宮頸液濃度等生理數據,方便女性掌握適合懷孕的時機;發跡於瑞士的 Ava 則透過智慧手環,量測體溫、脈搏、睡眠質量、呼吸頻率等生理數據,計算出一個月內受孕機會最高的五天。

Ava Fertility Tracker
 
Ava 智慧手環可經由經期追中等數據來預測最佳受孕時機。

孕期:無線測量胎動心音、居家產檢更安心

成功受孕後,便進入到懷胎十月的持久戰。疫情之下,人們盡量避免前往醫院減少染疫風險,促成了遠距醫療的發展,這樣的趨勢也擴展至婦產科,過往必須去醫院才能做的產檢,現在甚至也能在家裡做。

家電大廠飛利浦推出 Avalon 系列胎兒監控設備,透過黏貼於孕婦肚皮上的無線感測器,便可測量到嬰兒的胎動與心音,減少醫療人員與孕婦不必要的身體接觸。

飛利浦監控與分析總經理 Peter Ziese 於新聞稿指出:「懷孕期間的遠端監控為準媽媽提供許多好處,包括舒適度、移動性、靈活性等。而在 COVID-19 疫情期間,對於移動式解決方案的需求,比過往任何時候都大。」

OB Solution
 
飛利浦 Avalon 系列胎兒監控設備,可用來測量嬰兒的胎動與心音,減少醫療人員與孕婦不必要的身體接觸。

日本新創 Melody International 亦推出居家產檢設備「iCTG」,根據《TechChrunch JP》報導,此系統可以居家檢測孕婦子宮的胎動情況和收縮狀態,並透過 App 隨時確認,數據也會即時回傳至醫療院所,有助於緩解孕婦容易焦慮的情緒,也適合醫療資源較不足的地區,能讓孕婦得到充足的醫療協助。此系統目前已導入至日本約 70 間醫療機構、東南亞區域為主的 7 個國家約 90 間醫療機構。

產後:尿布、嬰兒床、泡牛奶都能智慧化,養娃更輕鬆

嬰兒呱呱墜地後,又是父母新挑戰的開始,半夜時常為了泡牛奶、安撫嚎啕大哭的嬰兒而無法休息,是許多新生兒爸媽的惡夢。所幸現在有許多新興科技應用,為爸媽照顧幼兒的艱辛過程帶來不少方便。

《TechTimes》報導,尿布大廠幫寶適推出 Lumi 嬰兒追蹤系統,透過裝設於尿布的感測器與 App,可以協助父母監控嬰兒從日常活動、睡眠時間,甚至尿布濕了等等的大小事,並建議最佳的午睡時間、晚上就寢時間以及應該餵奶的時間等。此外,此系統也提供一系列的教學影片,講解照顧嬰兒需注意的要點,讓新手爸媽第一次養娃就上手。

4moms mamaRoo
 
4moms mamaRoo 舒眠搖籃,可以上下左右晃動,模擬父母在安撫嬰兒時的動作。

還有更多的育兒科技小物,例如 4moms mamaRoo 舒眠搖籃,提供五種不同的舒緩動作,並可以自由選擇搖晃速度、振動程度,甚至使用白噪音,讓嬰兒更容易入睡;Baby Brezza Formula Pro Wifi 自動泡牛奶機,透過物聯網技術,只要在手機 App 動動手指,就可以在幾秒鐘內幫寶寶泡好熱牛奶。

從備孕、孕期到嬰兒出生後的照顧,育兒科技的推陳出新,幫助新生兒爸媽解決許多擾人煩惱,也開創出許多新興產品與服務。

綜觀育兒科技市場的未來發展,已開發國家的生育率持續降低,或為潛在客群減少的隱憂,而願意生養的夫妻,又是否會為了一般易被認為是過渡期的孕期與嬰幼兒時期,購入價格更高昂的科技產品來使用,仍須長期關注。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爸爸也想帶薪顧家! 重視父母平等育兒權

 
 
 
 
 
 
 
 
 
 
 
爸爸也想帶薪顧家! 重視父母平等育兒權
 
 
 
 
Scroll back up to restore default view.
·2 分鐘 (閱讀時間)
 
 

台北市 / 羅立芸 陳藝緯 報導

這個禮拜天就是父親節,但台灣的爸爸經濟壓力不小,而且在太太懷孕、生產等育兒階段,也經常缺乏相關的有薪休假,參與孩子的成長。立委和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修訂性別工作平等法,希望未來台灣的爸爸也能有7天有薪陪產檢假、一個月有薪陪產暨親職假,和7天有薪家庭照顧假,還給爸爸們平等育兒的權利!

很多新手爸爸,都會像這樣,用手機狂拍剛出生的心肝寶貝,但在許多新手媽媽懷孕期間,卻是像這樣自已去醫院做產檢,原因就是另一半忙上班,請假要扣薪水。宜蘭縣產業總工會理事長胡勝已說:「政府應該要把家庭視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給予這些爸爸們更多的協助和保障,包含有薪的家庭照顧假。」

而疫情期間,孩子沒辦法去安親班,也有不少家長請了沒薪水的防疫照顧假,孩子顧到了,但奶粉錢哪裡來?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莊喬汝說:「為了照顧小孩,必須去請防疫照顧假,但現行的防疫照顧假沒有給薪的情況下,就必須去承受這個薪資的損失。」立委提案修訂性別工作平等法,希望未來的台灣爸爸,有7天有薪陪產檢假,一個月有薪陪產暨親職假,和7天有薪家庭照顧假。

立委(民)范雲說:「那這個部分就是勞工應該比照公務員,享有有薪的7天家庭照顧假。」政府從8月開始,就調高育兒津貼和托育補助,各新台幣1000元,生第2胎以上還加碼補助,但立委和民間團體,還要積極爭取台灣爸爸們的育兒權,畢竟照顧孩子是兩個人的事,權利和義務也都應該平等。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方莞靈返國居檢 黃偉哲送"家鄉味"慰勞
東京高溫 東奧女足決賽延至晚間舉行
小四英文!媽一看題目「電腦減LINE」傻眼:當家長太難了
小孩管不動!媽媽開大絕「放鵝鎮壓」家長笑:求租兩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土雞蛋比白雞蛋營養更多 這是真的嗎?

 
·2 分鐘 (閱讀時間)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許多人以為土雞蛋比白雞蛋的營養更豐富,這是真的嗎?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涂蒂雅表示,土雞蛋或白雞蛋的營養價值差別不大,雞蛋顏色與雞隻品種及遺傳有關係,因此顏色不影響其營養價值。雞蛋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對於蛋黃沒有限制,除非血膽固醇過高、腎臟病合併電解質異常才需要嚴格限制,一般正常健康人吃蛋黃,對身體不會有太大的壞處,建議吃雞蛋,蛋白跟蛋黃都可以放心吃下肚。

土雞蛋比白雞蛋 營養成分差不多

涂蒂雅表示,土雞蛋與白雞蛋的營養成分差別不大,無論白殼、紅殼、土雞蛋、烏骨雞蛋,其蛋白質及熱量差別不大。實際上,雞蛋顏色的差異與品種有關,白殼雞蛋來自於白色羽毛的來亨雞,因為生蛋的速度快,所以市面上較常見;紅殼雞蛋來自於紅色羽毛的雞,也因為品種數目較少,生蛋速度較白雞緩慢,因此價格較高。結論是雞蛋顏色與雞隻品種及遺傳有關係,與營養價值並無太大差異。

雞蛋大小光滑度 與營養無直接相關

涂蒂雅說明,雞蛋大小與雞的年紀有關,大顆的雞蛋是年紀長的母雞所生,也因為母雞經常下蛋產道較寬鬆,雞蛋較大顆,蛋殼也會比較薄。反之,如果雞蛋太小顆,很可能是發育不良或年紀小的雞所生,正常情況大約是18周開始生蛋,過於年輕未必是最好的。挑選上建議可以優先選購大小適中、蛋殼稍厚或較光滑的雞蛋會比較新鮮。

蛋黃充滿營養 老年人吃蛋黃很健康

雞蛋是一個好蛋白質的來源,仍有不少老人家誤以為只能吃蛋白不能吃蛋黃以免增加血液膽固醇,涂蒂雅指出,這是很可惜的,蛋黃富含很多鐵質、葉黃素、β胡蘿蔔素等營養素,且近期研究顯示,吃蛋並不會增加血中的膽固醇,反而是過多的油炸物、飽和脂肪會對膽固醇有所影響。因此老年人蛋白跟蛋黃都可以攝取,除非已患有腎臟疾病、血磷、血膽固醇過高現象,蛋黃的攝取量才需要做斟酌。

【延伸閱讀】

Delta變種病毒肆虐 菲律賓病例持續攀升

居家上班身心症大爆發 醫師教四招紓壓技巧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同時扮演多種不同角色好累?7招家庭溝通術,幫妳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3 分鐘 (閱讀時間)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每天在妻子、母親、媳婦的角色裡打轉,許多媽媽常將老公、小孩放在第一位,忽略自己的感受,直到情緒瀕臨崩潰才驚覺自己生病了。親愛的,別讓自己被失衡的「情緒勞動」壓垮!

&#x005abd;&#x005abd;&#x00540c;&#x006642;&#x00626e;&#x006f14;&#x00591a;&#x007a2e;&#x004e0d;&#x00540c;&#x0089d2;&#x008272;&#x00597d;&#x007d2f;&#x00ff1f;7&#x0062db;&#x005bb6;&#x005ead;&#x006e9d;&#x00901a;&#x008853;&#x00ff0c;&#x005e6b;&#x0059b3;&#x0062d2;&#x007d55;&#x005931;&#x008861;&#x007684;&#x00300c;&#x0060c5;&#x007dd2;&#x0052de;&#x0052d5;&#x00300d;
 
媽媽同時扮演多種不同角色好累?7招家庭溝通術,幫妳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情緒勞動」的議題,30多年前就在美國被提出來。聯合心理諮商所督導陳舒儀表示,「情緒勞動」起初是從職場角度探討工作時不但要付出體力、腦力,還要付出「情緒」。

比方說服務生,除了提供顧客需要的服務,還必須時時保持親切和藹的態度才能讓顧客滿意。隨著時代演進,這個概念才逐漸從職場延伸到家庭。

「讓家人開心」比「把事情做好」更累

家庭中的情緒勞動結合了「家務勞動」、「時間活動管理」與「回應情感需求」。身為母親,除了要規劃家庭的行事曆、絞盡腦汁讓事情順利進行,還要確認每個人的喜好、確保大家開心。

身為妻子除了要操持家務、營造溫馨氛圍,還要懂得察言觀色、傾聽老公的煩惱。做為媳婦除了要滿足公婆對「媳婦」這個角色的期待,還要了解公婆的需求、確保逢年過節送禮有「送到他們的心坎裡」。

除此之外,媽媽還有許多瑣碎的生活細節要留意,比方說採買日用品、幫老公熨燙上班穿的襯衫、替孩子縫製學校活動要穿的衣服等等。

&#x005abd;&#x005abd;&#x00540c;&#x006642;&#x00626e;&#x006f14;&#x00591a;&#x007a2e;&#x004e0d;&#x00540c;&#x0089d2;&#x008272;&#x00597d;&#x007d2f;&#x00ff1f;7&#x0062db;&#x005bb6;&#x005ead;&#x006e9d;&#x00901a;&#x008853;&#x00ff0c;&#x005e6b;&#x0059b3;&#x0062d2;&#x007d55;&#x005931;&#x008861;&#x007684;&#x00300c;&#x0060c5;&#x007dd2;&#x0052de;&#x0052d5;&#x00300d;
 
媽媽同時扮演多種不同角色好累?7招家庭溝通術,幫妳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女性在家庭中不但要把事情做好,更要讓每個人都開心滿意。」

犧牲卻得不到家人肯定 恐憂鬱、焦慮

24小時迎合家人需求,不只會累積疲勞的感覺,也會產生龐大的身心壓力,但媽媽的情緒往往會被忽視。想訴苦會被唸「這有什麼」、「當媽媽就是要這樣」,想求助又不知道如何開口,而大部分媽媽通常不會察覺到自己的感受,只會覺得「時間永遠不夠用」,因而做出更多犧牲;比方說減少睡眠時間、捨棄個人娛樂休閒、放棄職涯發展等等。

當做了這麼多犧牲卻無法得到家人肯定,媽媽久而久之會失去自信,衍生出憂鬱、焦慮的情緒,影響家庭的生活品質。只能逼自己壓抑真實情緒,埋首在日復一日的家務。

Tips:女性通常會希望周遭的人幸福快樂、每件事都可以順利運作,這種特質讓她們在走入家庭以後承擔了許多壓力。

7招家庭溝通術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要避免失去自信、陷入憂鬱,一定要學會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下面就來看看心理師提供的7招「家庭溝通術」:

1.釐清需求、想清楚自己要什麼

與家人溝通前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要什麼」,是家人的重視與感謝?被家人尊重肯定?還是有人幫忙分擔家務?事先釐清需求,才能在溝通時達到目的。

2.找到對的時間點

在空閒時間溝通,情緒比較理智、穩定,可以避免無謂的口角衝突。

3.選擇「對的人」

每個人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個性、心態也會有不同的差異。選擇……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1926

【延伸閱讀】

◤居家上課工作必備◢
👉辦公3C設備下殺中 入手遊戲不無聊
👉親子防疫作戰 小孩在家不吵鬧靠這些
👉不出門更安心!一站購足防疫需求品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