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8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孕吐是好事!研究:寶寶可能碘攝取充足、更健康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許多婦女在懷孕期間經常飽受孕吐之苦,根據《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刊登由Scott Forbes所撰寫的評論性文章,作者表示根據過去的實驗結果,懷孕婦女的噁心感及嘔吐情形可能和腹中胎兒自母親攝取碘(iodine)的情形有關;若孕婦感到噁心想吐,可能為腹中胎兒現況健康、並自母體內攝取足夠碘的跡象。

 

 

研究顯示,母親晨吐的反應可能源自於母親和體內胚胎(embryo)爭取碘的一場拔河。為了爭取更多的碘,胚胎可能透過操作荷爾蒙(hormone)的濃度變化,來劫持母親甲狀腺系統(thyroid system)、並促使碘的釋放。過往的分析資料更發現,世界上碘含量豐富的地區,例如日本及南韓,懷孕婦女出現孕吐及噁心的比例亦較高。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新聞出處:Morning sickness linked to 'greedy little embryos' taking iodine, new research says《CBC News》

 

http://www.cbc.ca/news/canada/manitoba/morning-sickness-linked-to-greedy-little-embryos-taking-iodine-new-research-says-1.3895504

 

研究刊登在《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的網頁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90513816302859

 

 

【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Elsevier於1880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全球首要經營醫學、科學和技術資訊產品及出版服務的出版商。透過與世界各地的科技與醫學機構的合作,Elsevier 每年出版1800多種期刊和2200本新書,以及一系列創新電子資料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避免群聚感染 回家記得先洗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白天天氣熱,但是早晚仍涼,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遭到病毒入侵。雖然今年施打流感疫苗的民眾很普遍,不過,也有人因為沒有打疫苗而得到流感,甚至因為天氣熱,使得往年都在夏天較會出現的腸病毒,最近也很常見,而且還有很多小朋友傳染給爸媽。

流感患者大多沒打疫苗

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任葉樹人表示,最近門診有不少流行性感冒小朋友來就醫,而這些傳染到流行性感冒的小朋友,大部份都沒有打流感疫苗,由於小朋友在學校裡群聚生活,往往較容易遭到傳染,回到家後,和家人親密的接觸,也很容易把流感傳染給家長。

腸病毒傳染以咽狹炎居多

不只是流行性感染,就連腸病毒也在最近有很多小朋友受到感染,葉樹人主任指出,腸病毒有很多型別,並且所出現的症狀可分為咽峽炎與手足口症,這一波腸病毒傳染則是以咽狹炎居多,而且傳染性很強,有不少媽媽也被小朋友傳染。

回家後務必先更衣、洗手

所幸目前流感或腸病毒傳染大多是輕症病患,葉樹人主任提醒,流感與腸病毒仍在流行期間,無論是大人與小孩,除了要勤洗手注意清潔之外,從外面回到家中,也務必先更換衣物及洗手後再做親密接觸,以避免病毒傳播。(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好憂鬱!生一個孩子就得掉一顆牙?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牙齦嚴重發炎、腫脹,嚴重到影響進食,連喝水都痛苦!許多孕媽咪共同的經驗,就是懷孕過程中——尤其是中後期到寶寶新生的階段,飽受牙齒不適的困擾。一方面擔心胎兒的營養吸收,一方面又擔心就醫是否妥當。準媽媽的齒齦煩惱其實大可預防!

懷孕好憂鬱!生一個孩子就得掉一顆牙?懷孕好憂鬱!生一個孩子就得掉一顆牙?

有苦難言的孕期牙周病,都是賀爾蒙惹的禍!

孕期常見的口腔疾病首推牙齦炎,在孕期三個月後,牙齦腫脹和刷牙時出血等困擾的發生率有50%之高。孕期常見的口腔疾病首推牙齦炎,在孕期三個月後,牙齦腫脹和刷牙時出血等困擾的發生率有50%之高。

俗語說的「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牙醫師和婦產科醫師都認同,孕期的牙周問題與賀爾蒙改變有很大的關係。孕期是牙周病易惡化的時期,這是由於女性懷孕後會分泌特定荷爾蒙,使體內的軟組織增生,一方面有助於胚胎著床穩定、順利成長,然而,牙齦也屬於軟組織,所以這類荷爾蒙連帶也會刺激牙齦,使牙齦更敏感,準媽媽在刷牙時若未能徹底清潔,就會影響牙齒健康,使原有的牙周病惡化。另外,賀爾蒙改變帶來頻繁的孕吐,口腔內的酸性物質增加,或者像是為了補胎、產後坐月子而進食次數增加,以及口腔清潔不佳,都會連帶導致牙齦更容易充血腫脹和發炎。

孕期常見的口腔疾病首推牙齦炎,在孕期三個月後,牙齦腫脹和刷牙時出血等困擾的發生率有50%之高,而牙周病嚴重的時候,約有0.5%的孕婦牙齦處會長出懷孕瘤。另外,妊娠性牙齦瘤、齲齒發作,也都是常見的問題。上述不適的症狀需要經過牙周治療才可能痊癒,不會因生產而自行消失。而嚴重的口腔疾病甚至是會影響到胎兒的,當體內充滿了如前列腺素等發炎物質,所以其35週的早產風險會是一般孕婦的5倍,32週的早產風險更高達7倍。

懷孕中期是看牙黃金期,延誤就醫影響胎兒更重

即使是牙科X光攝影,都可以在懷孕的前三個月期間安全地進行。即使是牙科X光攝影,都可以在懷孕的前三個月期間安全地進行。

儘管孕期間容易好發牙周不適,媽媽們卻往往因為擔心藥物影響胎兒而不敢積極治療。常見的牙科藥物包括了抗生素、止痛藥、麻醉劑等。以抗生素來說,除了四環黴素、氯黴素及鏈黴素外,一般而言,牙科抗生素對孕婦來說是安全的。因為感染可能造成菌血症或敗血症,對胎兒的危害要比抗生素通過胎盤對胎兒的危害更大,所以必要時仍會建議孕婦服用。一般常用的止痛藥,如阿斯匹靈及普拿疼,婦產科醫師普遍認定是安全的;牙科局部麻醉劑只要不過量,都可安全使用。就診時明確告知自己的懷孕狀況,醫生自會斟酌使用合適的藥品。

孕婦的任何牙科問題,都應依據醫生指示及早治療。即使是牙科X光攝影,都可以在懷孕的前三個月期間安全地進行,第二期和第三期亦可以接受需要的治療,其中又以第14-20週的時間被認為是治療的黃金期。任何牙科放射線檢查的劑量都很小,且照射時均會遠離下腹部,醫院、診所也會協助孕婦穿著防護鉛衣,如此一來,已經相當安全地保護了胎兒。

一般洗牙或補牙更是可以在孕期內進行治療,控制口腔疾病不但能夠改善孕婦的生活品質,還可減少口腔細菌從母親到孩子的傳播。如果孕婦是屬於情緒緊張型,妊娠前期比較有流產之虞;妊娠後期則比較怕會因為仰臥的姿勢壓迫到靜脈血管,因此,懷孕中期是看牙的黃金期,洗牙、牙科補綴、根管治療等都可在這個階段完成。

懷孕的萬全準備,從口腔保健做起

口腔的保健是時常被忽略的優生保健必要重點,建立健康的口腔環境,不只是造福孕婦,更是保護胎兒。口腔的保健是時常被忽略的優生保健必要重點,建立健康的口腔環境,不只是造福孕婦,更是保護胎兒。

如果平常沒有定期檢查的觀念和習慣,在預備懷孕前更應該先做好口腔健康檢查,任何需要處理的牙齒大小問題,不管是蛀牙、牙周疾病、牙齒矯正、植牙等等,不妨及早就醫調養,以免孕程中發生嚴重的牙齦出血、腫脹,或牙齒脫鈣、鬆動,加倍辛苦了自己。誠如媽媽手冊裡的建議:懷孕前、懷孕4-6個月中、生產做完月子後,都應定期洗牙、檢查。2016年起,健保署提供孕婦每三個月免費洗牙一次的福利,可善加利用,並且搭配妥善的潔牙習慣,讓自己避免「生一個孩子,壞一顆牙」的隱憂。

事實上,口腔的保健是時常被忽略的優生保健必要重點,建立健康的口腔環境,不只是造福孕婦,更是保護胎兒。孕婦應有足夠的牙菌斑控制能力,透過刷牙、使用牙線、挑選品質好的牙膏,甚至使用如木糖醇和漱口水抗菌藥物,必要時配合專業治療,以達到有效的預防效果。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小腿頻頻抽筋 險抓狂...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名年約30歲孕婦,懷孕中期便經常出現小腿抽筋的問題,半夜睡到一半,一翻身,小腿就開始抽筋,常痛到睡不著,導致第二天精神不濟,嚴重影響上班表現及造成情緒起伏,讓她困擾不已。

>>

孕婦鈣質攝取不足 很容易抽筋

>>

婦產科醫師潘俊亨對此表示,孕婦一旦鈣質攝取不足,小腿很容易抽筋。目前市面上的鈣片建議攝取量多是針對一般民眾設計,並非針對孕婦、哺乳媽咪,孕婦、哺乳媽咪所需的鈣質劑量比一般人來得高,當鈣質攝取不足,不但小腿容易抽筋,胎兒、新生兒發育也可能受影響。

>>

潘俊亨醫師解釋,孕婦懷孕4個月以後,胎兒骨骼長度會增加,骨骼發育變快,孕婦飲食鈣質攝取量若追不上自身、胎兒所需,加上白天活動時小腿乳酸堆積,夜晚便容易小腿抽筋。此外,孕婦也常出現下肢水腫、靜脈曲張,這些因素都會讓下肢更不舒服。

>>

孕婦、哺乳媽咪若鈣質攝取不足,不只小腿容易抽筋,也常會腰酸背痛,牙齒也較脆弱,一不注意,就可能蛀牙、掉牙。

>>

孕婦、哺乳媽咪 鈣質攝取量要增加

>>

潘俊亨醫師建議,懷孕16週到24週的孕婦,每日鈣質攝取量建議1000毫克以上;28 週以後,每日鈣質攝取量建議在1500毫克以上;到了懷孕32週,鈣質攝取量建議每日2000毫克以上;36週以後,鈣質攝取量則要達到每日2500毫克;生產後哺餵母乳,一天鈣質攝取量也要在1800毫克以上,才能供應新生兒足夠鈣質。

>>

潘俊亨醫師指出,門診中曾有孕婦的鈣質攝取量比建議量少500毫克,結果頻頻抽筋,後來多攝取500毫克鈣質,夜晚小腿抽筋問題便迎刃而解。孕婦除了攝取鈣質,也要同時攝取維生素D3等營養素,以幫助鈣質吸收。

>>

小腿抽筋時 該怎麼辦?

>>

醫師也提醒,當小腿抽筋當下,可以將腳尖、腳掌往身體方向扳動,便能舒緩抽筋不適。熱敷、泡腳雖然可以加速肌肉乳酸代謝,但無法真正紓解、預防小腿抽筋,重點還是在於鈣質攝取量要足夠,以及適當日曬、腳要保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苗條女也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中醫調理自然受孕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5歲邱姓護理人員,BMI值19身材標準,近年月經不規則,一直以為是工作壓力大,結婚一年多遲未受孕。到婦產科求診發現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服用4個月排卵藥仍未受孕,醫師建議採用人工授孕方式增加受孕機率,但邱小姐希望採取自然受孕,因此尋求中醫治療,經過半年體質調理後自然受孕。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未必肥胖!

 

 

 

收治該名女子的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張炯宏醫師指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造成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部分人會將此症與肥胖畫上等號,但並不全然如此,如藝人周杰倫老婆昆凌也是該症患者也無肥胖症。這位25歲邱姓護士,體重與BMI值標準,卻出現月經不規則症狀,被診斷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結婚一年多遲未受孕。經中醫調理半年,已成功自然受孕,並於10月產下健康寶寶。

 

 

月經週期療法配合個人體質調理

 

 

 

張炯宏醫師表示,邱小姐卵巢約10個以上的小囊,且雄性激素偏高。加上月經不規則、量少、月經來頭痛、頭暈、容易疲倦等氣血不足體質。採用月經週期療法配合個人化體質調理,第三個月後月經終於報到,第四個月開始規則月經,於第六個月順利受孕成功,並於今年10月順利產下健康寶寶。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症狀有三項

 

 

 

沒有肥胖、多毛、青春痘、黑色棘皮病等症狀,邱小姐對於自己被診斷出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感到疑惑。張炯宏醫師指出,依據2003年鹿特丹專家會議的共識,符合下列三項中任兩項即被診斷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1)不排卵或排卵次數減少,(2)臨床上有雄性激素過高的表徵(如:多毛症、青春痘)或血液中雄性激素過高,(3)超音波上卵巢呈現多囊性的型態。

 

 

經期異常或不孕 尋求專科醫師診斷

 

 

 

根據統計,生育年齡的婦女中大約有6~10%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約有40%的多囊性卵巢症患者有肥胖症,但肥胖、多毛、青春痘、黑色棘皮病只是雄性激素表現症狀,非診斷條件。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會導致經期不規則、不孕,甚至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張炯宏醫師提醒,若有經期異常或不孕困擾,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斷及早醫治。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有妊娠紋該怎麼辦?皮膚科醫師這樣說…

 

【華人健康網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林明秀提供】懷孕是生命中美妙的過程,但是隨著胎兒一天天長大,外觀體型開始變化,皮膚生理機能改變,除此之外懷孕過程有可能留下妊娠紋,有些孕婦甚至出現孕期搔癢,讓孕媽咪產生困擾,因此了解孕期肌膚問題以及正確護理對懷孕婦女而言非常重要。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以下介紹孕期常見肌膚問題

1.色素沉澱, 以及產生斑點:因為荷爾蒙影響,乳暈、腹部等部位皆常見局部色素沉澱。另外荷爾蒙變化,再加上紫外線刺激,有些孕媽咪臉上會有雀斑與肝斑,治療方面肝斑產後可依醫囑使用褪色素藥物,雀斑可接受脈衝光或雷射治療,懷孕過程可加強防曬減少紫外線暴露。

2.皮膚易於出油:

因為孕期荷爾蒙變化,皮膚比沒懷孕時更容易出油,臉上也容易長青春痘,因此應加強清潔,洗完臉後也要擦清爽的保濕乳來加強保濕,如有發炎性痘痘可找皮膚科醫師治療。

3.妊娠紋:

除了體質所致,體重上升太快是產生妊娠紋的主因,妊娠紋剛開始為紅色,之後才會形成銀白色紋路,假使產後妊娠紋仍然很明顯,可考慮使用染料及飛梭雷射搭配治療改善,另外如果產後鬆垮的肚皮要恢復緊緻,建議可考慮冷凍減脂以及電波治療。

4.血管增生及靜脈曲張:

孕婦容易在上半身如上臂,頸,胸產生蜘蛛樣血管增生;靜脈曲張起因於懷孕過程子宮變大,壓迫到下腔靜脈回流,演變為靜脈曲張。孕期改善方式為將雙腿抬高,減少久站,如果血管增生及靜脈曲張很明顯,產後無法改善,可考慮使用染料雷射。

5.孕期搔癢:懷孕常見的病理性搔癢原因包括孕期搔癢性蕁麻疹,孕期皮膚癢疹,孕期肝內膽汁鬱積,妊娠類天皰疹等。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孕期搔癢性蕁麻疹是懷孕最常見的孕期搔癢。臨床症狀為蕁麻疹樣紅疹自腹部開始出現,紅疹會逐漸蔓延到四肢,通常會很癢,最常發生於第三孕期,發生原因與母體免疫反應有關,通常產後會消失,建議盡量不要搔抓,以免產生傷口或感染。

孕期皮膚癢疹主要是結節性丘疹發生在四肢近端及軀幹,尤其是關節彎曲處, 通常很癢,懷孕中後期最常發生,可持續到產後三個月,成因與荷爾蒙變化、天氣乾燥、異位性體質有關。

孕期肝內膽汁鬱積常發生於懷孕後期,癢感會從四肢末端開始,之後到全身,但沒有明顯皮膚病灶,有些產婦會合併黃疸現象。成因為荷爾蒙變化影響膽汁排放,產生搔癢,可藉由抗組織胺和加速膽汁排放的藥物來改善,好發於高齡產婦或懷多胞胎的孕婦,須留意胎盤缺氧可能造成胎兒窘迫或早產。

妊娠類天皰疹症狀為發癢的水泡出現在腹部,並快速蔓延到四肢;產後水泡會消失,屬於孕婦的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常出現於第二及第三孕期,可能造成胎盤功能不良,導致胎兒早產或出現低體重的情形。

孕期常見肌膚問題可能造成孕媽咪很大的困擾,如果有搔癢或肌膚問題可以請皮膚科醫師鑑別診斷病因,並開立孕婦可使用的內服或外用藥物,改善肌膚問題,並確保孕媽咪的用藥安全。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人生是否黑白?就看大便了!

 

【華人健康網文/阿包醫生診療育兒故事-巫漢盟醫師提供】正所謂「肝哪沒好,人生是黑白的!肝哪顧好,人生是彩色的!」寶寶肝臟的好壞,可從大便看出端倪。理由為何?讓阿包醫生娓娓道來。

寶寶人生是否黑白?就看大便了!寶寶人生是否黑白?就看大便了!

先說我並非超級資深的兒科醫師,但幾年看診下來也算是閱「便」無數!所以各位爸媽不要不好意思帶寶寶大便來找我,也請別再利用私訊傳寶寶大便給我看,因為我喜歡看新鮮的?!不是啦!是實體大便比較看得準啦!另外為什麼每次滿月寶寶的健兒門診,阿包醫生總會問爸媽,寶寶的大便顏色及形質為何?就是因為寶寶大便中暗藏了一些玄機,再配合檢視寶寶皮膚有無黃疸,便可判斷寶寶是否罹患肝膽疾病。

為什麼寶寶黃疸跟大便有關係?因為新生兒出生後,紅血球經過轉變及破壞,代謝後形成膽紅素,由肝臟負責代謝,透過膽道將膽紅素排到腸子,最後從大便排出,所以大便的顏色才會是黃色、咖啡色或是綠色。若這個路徑哪個環節出現問題,膽紅素代謝就會有問題,寶寶便會出現黃疸的現象。

一般新生兒黃疸在出生後第2至3天出現,第5至7天達高峰,接下來就逐漸下降,約兩週後消退。哺餵母乳的寶寶黃疸期可能比較長,因為母乳中含有一種脂肪酸,會影響膽紅素的代謝,但寶寶黃疸數值並不會太高。

倘若寶寶出生滿月後,臉部或身體,還有肉眼可見的黃疸現象,或寶寶大便顏色出現異常現象(也就是大便卡編號1~6號顏色),就需要抽血來檢查是否有膽道閉鎖或新生兒肝炎。驗血的目的不只單純看黃疸數值,而是要再看直接型膽紅素的數值(註:膽紅素分為直接型與間接型),如果數值異常,表示寶寶可能有膽汁滯留肝臟的現象,就需進一步檢查是否為膽道閉鎖。

寶寶人生是否黑白?就看大便了!寶寶人生是否黑白?就看大便了!

為何要特別強調膽道閉鎖?因為根據統計,台灣每二十萬名新生兒中,約30至40人有膽道閉鎖的症狀,發生率約萬分之1.6,已經高居世界第二。膽道閉鎖的寶寶,膽汁淤積在肝臟,造成肝臟細胞受損,在短短數十天內可能會引發肝硬化,是全世界新生兒致死與換肝的主因。於是膽道閉鎖的診斷就像是在跟時間賽跑,希望能在出生45天內完成診斷,60天以內(愈早愈好)完成手術治療–葛西手術。若手術順利,肝纖維化可穩定控制,甚至有機會復原,生活與一般人無異,也不會惡化為肝硬化。但如果延遲治療,手術後膽汁順利排出的機率會下降,容易造成肝硬化,甚至面臨早期換肝。

所以寶寶的肝好不好?人生是否黑白?就需要爸媽注意大便顏色以及皮膚有無黃疸,兒科醫師不會害怕看寶寶的大便,也請爸媽別忽視寶寶大便裡的秘密!

寶寶人生是否黑白?就看大便了!寶寶人生是否黑白?就看大便了!

本文出自:阿包醫生診療育兒故事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吃這些食物 可幫小孩護肝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市面上不少保健食品宣稱可以護肝,菜市場、雜貨店所販售的一些天然食物,說不定就能發揮護肝效果。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木瓜、黃豆、芹菜、奇異果與母乳中的抗氧化成分「咯奎」(Pyrroloquinoline Quinone,俗稱PQQ)或可保護肝臟,幫助預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俗稱脂肪肝)。

 

 

抗氧化劑「咯奎」 或可預防脂肪肝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區研究團隊進行老鼠實驗發現,天然抗氧化劑「咯奎」似乎可以預防脂肪肝。研究首席麻醉學副教授、物理學家凱倫‧珍雀表示,咯奎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存在於土壤與許多食物當中,特別是母乳,含量特別豐富。

 

 

肥胖孕鼠吃「咯奎」 後代脂肪肝風險降低

研究人員讓肥胖懷孕、哺乳母鼠攝取咯奎,結果顯示,小老鼠出生後,較不容易產生脂肪肝症狀,肝臟也較不容易受損,到了成年期初期,也較不會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美國實驗生物學會聯合會期刊〉(Journal of 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ocieties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這是首次研究發現,母親肥胖時,若攝取足夠咯奎,可以保護後代肝臟健康。

 

 

無論在全世界、台灣,還是美國,脂肪肝都是一種很普遍的疾病,台灣的肝病基金會曾針對9000名上班族進行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其中出現脂肪肝比率高達43%;在美國,成年人脂肪肝盛行率約20%-30%,其中6成的人有肥胖問題。脂肪肝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與肝癌風險。

 

 

採西式飲食 後代易有脂肪肝

研究發現,老鼠如果採用高脂肪、西式飲食,所生出的後代很容易有脂肪肝。母親若有肥胖,小孩出生後終其一生罹患脂肪肝機率會比一般人來得高,事實上,18歲以下肥胖兒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脂肪肝,但並沒有被發現,當發現問題時,情況可能已經惡化。

 

 

研究人員觀察也發現,咯奎不會改變體重、抑制體重上升,但卻可以減少肝臟脂肪量,甚至在老鼠出生前就發揮功效。此外,這種抗氧化劑也可減少肝臟發炎反應,就算老鼠不再喝母奶,咯奎還是可以持續保護肝臟,避免脂肪肝上身。

 

 

孕婦攝取營養補充品 要謹慎、小心

研究作者提醒,雖然研究顯示,咯奎似乎可以保護肥胖孕婦腹中的胎兒肝臟健康,但要提醒的是,孕婦無論要攝取哪種營養補充品、營養補充劑,都一定要先諮詢專業醫師,以確保安全。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掉髮及護理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表示,每個人的頭皮狀態、髮質、頭髮粗細……是與生俱來,屬於體質的一部分,不太於短時間內產生大幅度的變化。不過,卻可能受內外因素影響,而呈現不穩定的狀況,例如:脂漏性皮膚炎、搔癢、泛紅、皮屑、出油、毛囊炎等;畢竟,「頭皮和髮質會反映個人的健康狀態」。

頭髮生長循環3時期

蔡長祐醫師說明,無論位於哪個部位的毛髮,生長週期皆可分為3個時期:生長期、衰退期和休止期。每個人的頭皮上,同時都有這三個時期的毛囊(即每根頭髮生長週期不同步),否則頭皮會經歷一段「沒有頭髮的空窗期」;正常健康狀態下,每個人一生約會經歷20~30次的頭髮週期循環。

生長期anagen

相較於其他部位(例如睫毛,僅2~3個月),頭髮的生長期比較長,大約2~6年(平均3年);頭皮上約90%為生長期的毛髮,平均每個月可生長1公分。

衰退期catagen

頭髮的衰退期大約3星期,毛囊正逐漸邁向死亡階段;這時期毛髮在頭皮上的數量最少,大約僅占1%。

休止期telogen

頭髮的休止期大約2~5個月(平均3個月),進入此時期的毛髮隨時都可能脫落;數量約占頭皮的5~15%。當毛囊的休止期結束,就會重新進入下個循環(生長期→衰退期→休止期→生長期→……)。

產後易掉髮2原因

一般來說,東方人平均髮量為8~10萬根,西方人平均髮量略多,約10萬多根;而每人每天大約會掉100根頭髮,且平均1個月的生長長度約為1~1.5公分。

1.荷爾蒙變化

蔡長祐醫師表示,懷孕期間,女性荷爾蒙分泌濃度上升,進而促使頭髮的生長期時間延長,從外觀來看,孕婦的頭髮顯得較多、較茂密,且不容易掉髮。

等到生產後,體內荷爾蒙分泌量、頭髮生長週期皆逐漸回復至孕前狀態,因此,大約產後3~4個月起(最晚半年後),會發生「較大範圍部分同步掉髮」的狀況,即孕期應掉但未掉的,跟著產後才會掉的頭髮一起掉。這是許多女性感覺產後掉髮明顯的主要原因。

2.身心狀態

如果女性的身心受到極大壓力,也可能會導致頭髮暫時停止生長,甚至進入休止期狀態而落髮,例如:生重病、手術、急速減重、懷孕至產後的壓力和情緒不穩、產後作息不正常而身心勞累等等,都可能造成影響。

小心「慢性休止期落髮」

產後落髮雖屬正常,然而,如果掉髮的狀況持續太久(從開始明顯且大量掉髮算起,超過6個月),就要小心演變成「慢性休止期落髮」,建議就診檢查較佳。

蔡長祐醫師說明,其實此類病患的頭髮仍有在生長,只是生長速度跟不上掉髮速度。針對此類長時間掉髮而就診的患者,通常醫師會進一步採取「抽血檢查」,去了解其體內是否存在影響掉髮的因素,如甲狀腺亢進或低下、缺鐵、缺鋅、缺維生素D等等。

他舉例,若評估患者可能缺鐵或鋅,會酌量開立鐵劑或鋅片等以補充不足;之後約3~6個月再抽血檢查,若仍缺乏就繼續補充;直到檢查後確認沒問題,便能考慮停止服用鐵劑或鋅片,維持平日均衡飲食即可。

3管道‧照護&預防

 

@內:對於媽媽來說,無論是孕期或產後,都希望能一直擁有一頭健康亮麗的秀髮。蔡長祐醫師建議,不妨從飲食、清潔和睡眠著手,多管齊下,即有助於維護毛髮健康。

飲食

「均衡營養」是最重要的飲食原則;而富含鐵質、鋅質、維生素(A、B群、D、E)、蛋白質等營養素的食物(如:堅果、魚類、牛奶、蛋、蔬菜等),媽媽可多補充,對於強健頭髮有所幫助。

清潔

@內:基本上,媽媽只要按照自己的髮質和習慣,以正確方式清潔和保養頭髮即可(指腹按摩、適度水溫)。當頭皮保持乾爽、潔淨,就能減少嚴重泛油、搔癢感,甚至發炎等問題發生(痘痘、脂漏性皮膚炎等),進而就不會影響頭髮生長狀況。

睡眠

產後媽媽忙著照顧寶寶,可能很難維持固定作息。因此,他建議媽媽,儘可能把握寶寶喝完奶入睡之際,趁機小憩片刻,適度補充睡眠、消除疲累感,或多或少對毛髮健康有些助益。

@簡歷:

蔡長祐醫師

現任/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

蔡仁雨皮膚科副院長

經歷/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內科醫師

學歷/臺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感+腸病毒 小孩也會傳染給大人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最近白天天氣熱,但是早晚仍涼,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遭到病毒入侵。雖然今年施打流感疫苗的民眾很普遍;不過,也有人因為沒有打疫苗而得到流感,甚至因為天氣熱,使得往年都在夏天較會出現的腸病毒,最近也很常見,而且還有很多小朋友傳染給爸媽。

 

 

傳染到流感大多沒打疫苗

 

 

 

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任葉樹人表示,最近門診有不少流行性感冒小朋友來就醫,而這些傳染到流行性感冒的小朋友大部份都沒有打流感疫苗;由於小朋友在學校裡群聚生活,往往較容易遭到傳染,回到家後,和家人親密的接觸,也很容易把流感傳染給家長。

 

 

腸病毒傳染以咽狹炎居多

 

 

 

不只是流行性感染,就連腸病毒也在最近有很多小朋友受到感染;葉樹人主任指出,腸病毒有很多型別,並且所出現的症狀可分為咽峽炎與手足口症,這一波腸病毒傳染則是以咽狹炎居多,而且傳染性很強,有不少媽媽也被小朋友傳染到。

 

 

回家後務必先更換衣物及洗手

 

 

 

所幸目前流感或腸病毒傳染大多是輕症病患;葉樹人主任提醒,流感與腸病毒仍在流行期間,無論是大人與小孩,除了要勤洗手注意清潔之外,從外面回到家中,也務必先更換衣物及洗手後再做親密接觸,以避免病毒傳播。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糖果能不蛀牙? 這招可降低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小朋友最抵擋不住甜甜糖果的誘惑,就算吃飽飯了還是想吃,但吃糖果容易造成蛀牙,到底該怎麼辦呢?牙醫師表示,小朋友不是不能吃糖果、零食,而是應該「集中食用」,吃完後做好牙齒清潔,就能降低蛀牙風險。

 

 

學齡兒童最容易蛀牙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牙科主治醫師林慧娟表示,6到12歲的學齡兒童是最容易蛀牙的年紀,此時期的口腔屬於混合齒列,也就是乳牙與恆牙同時並存,進而增加牙齒清潔的困難度,日常做好牙齒保健顯得更加重要。

 

 

集中食用方法 降低蛀牙機率

 

 

 

林慧娟醫師指出,許多兒童都有吃甜食、零食或是糖果的習慣,但這些食物的糖度高、黏性強,覆著在牙齒表面的時間較長,容易增加發生蛀牙的機率,最好不要吃或是少吃一點;也可以利用「集中食用」的方法,吃完零食、糖果就儘快清潔牙齒,不要再進食。

 

 

臼齒窩溝封填 預防牙齒蛀牙

 

 

 

林慧娟醫師強調,學齡兒童最容易蛀牙,只有藉由日常刷牙可能還不夠,建議可以進行臼齒窩溝封填,將新生臼齒的縫細凹陷處做窩溝填補,可以避免細菌藏匿,有助於預防蛀牙。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剖腹讓子宮壁變薄 寶寶「踢破」媽媽子宮?

 

 

 

 

 

準媽媽最開心的,莫過於感動腹中嬰兒的胎動,不過,法國有一名醫生看到他診治的孕婦超音波照片後,整個嚇壞了!因為這名媽媽肚子裡的胎兒,竟將雙腳踢到子宮外!原來這不是因為胎兒太有活力,而是因為媽媽子宮壁撕裂,才會有這罕見的情況。所幸寶寶最後順利出世,母子均安。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2月21日報導,法國昂熱市(Angers)一位33歲的孕婦,這次懷了第6胎,之前的5次懷孕,都是剖腹產。

昂熱大學醫院的婦產科醫生布埃(Pierre-Emmanuel Bouet)表示,這位孕婦在先前做產檢時,身體並未有任何異常反應。不過當布埃為懷孕22週的她做超音波時,看到胎兒的腳竟踢出子宮外,這情況著實讓布埃吃驚,「我從沒見過這樣的情況」,「文獻上這種情況也只發生過26次」。

經過詳細檢查後發現,胎兒並沒有踢破子宮,而是該孕婦過往5次剖腹產的經驗,可能導致子宮壁的撕裂,

布埃說,這位孕婦的子宮壁當時裂開一道1英吋(2.5公分)的撕裂口,包裹著胎兒的羊膜囊(amniotic sac)有部分滑出子宮,該膜囊體積為7.5X4.7X3.5英吋(19X12X9公分)。布埃表示,通常子宮壁撕裂會導致疼痛與出血,但寶寶的腳伸出去,恰好幫媽媽止血。

當懷孕30週的時候,孕婦子宮的撕裂口已經達到2英吋(5公分),胎兒的兩條腿和腹部都滑出到子宮外,為了以防萬一,醫生為孕婦實施剖腹產,順利分娩出一名健康的小男嬰,體重3磅(1.385公斤)。

產婦在產後第五天時順利出院回家。在孩子出生6個月時,醫生對這對母子進行複診,確認母子健康狀況良好。

專家解釋,剖腹生產會增加子宮壁撕裂的風險,因為子宮在剖腹的位置會留下疤痕,疤痕位置會變厚,但疤痕周邊就會變得脆弱,懷孕的壓力會使子宮壁變薄甚至撕裂。(吳雯淇/綜合外電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瘦身不求人!國標女王劉真私房2招瘦腰腹

 

【早安健康/劉真(亞洲國標舞女神)】 媽咪的小焦慮就是怕「回不去」

 

 

我是個愛美的人,產後讓我最焦慮的除了奶量,當然就是身材,前面提過我生完兩個月後還有4公斤在身上,雖然算是小case,但也夠我擔憂了啊,好怕身材回不去,我那些漂亮的舞衣怎麼辦?

 

 

關於舞衣,我想到一件事,有次我心血來潮拿出一件很喜歡的舞衣,下擺有珠珠和流蘇,想說身材好像恢復得差不多了,可以試看看。結果我把褲檔拉到大腿時,竟然卡住了,我不死心,硬是用力一拉,結果「啪」地,它竟然破了!!!珠珠散了一地,流蘇也都亂了,回想從前,我人生裡只有S和XS,一個完全不知道M為何物的人,竟然淪落到把衣服撐破,對我的打擊實在太大了!

 

 

我跪在地上低頭撿著散落的珠珠,眼淚無法克制地流下來,嗚嗚!太傷心了啦!那種淒涼的感覺就好像在全黑的舞台,只有一盞燈打在我的背上,照著我獨自啜泣的悲傷背影。

 

 

 

 

結果我老公看我那麼傷心,跟我說,他之前趁我還在月子中心時,把我的舞衣都送洗,送回來時縮水了,所以我才會穿不上去。雖然即使現在,我還是比懷孕前還多出2公斤,那些肉均勻地在我身上,雖然別人可能看不出來,但我很清楚它們確實是存在呀,還要慢慢努力。

 

 

講到產後瘦身,我聽說有些媽媽產後會穿塑身衣,但我想給大家一點建議,塑身衣不要太早穿喔!剛生完的幾週,子宮的狀態還沒有調整回來,就馬上穿塑身衣,反而會把不在正常位置的子宮壓在下面,回不來。

 

 

瘦身不求人:國標女王私房產後瘦身操

 

 

腹部運動

 

 

1.預備動作,一隻手心貼在前腹,一隻手背貼在後腰,放在前腹的手要保持在肚臍下面3隻手指距離的核心位置。

 

 

 

2.腹部用力,臀部往前縮,膝蓋自然往前,默數4拍。要感覺妳的肚子和臀部是一起用力的。

 

 

 

瘦腰

 

 

1. 預備動作,雙手自然上舉。

 

 

 

2. 想像有呼拉圈在妳的腰上,手臂和腰部同時畫圓圈,連續做8下。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1+1>2 劉真的幸福追愛記》/劉真(亞洲國標舞女神)/時報出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太早生小孩 會影響壽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超過25歲才生第一個孩子的女性,較容易活超過90歲,這些女性活超過90歲的機率比早一點生小孩的女性增加21%。

 

 

許多因素 都會影響壽命長短

研究分析也發現,女性如果大學畢業、有結婚、收入較高,也較容易活超過90歲。研究作者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系博士後研究員阿拉丁‧夏德亞卜指出,這項研究並不是叫女性拖延生小孩時間,許多年齡較大而生小孩的女性,往往社經地位較高,也許是這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美國公共衛生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在這項研究當中,研究人員檢視約2萬名女性數據,這些數據屬於一項美國長期研究的一部分,研究開始於1993年,研究最久追蹤21年,其中約54%的人活超過90歲。研究發現,比起很年輕就生小孩的女性,女性若超過25歲才生第一個小孩,活超過90歲的機率增加21%。

 

 

女性生育 還是要把握黃金時間

美國壽命學專家史迪芬‧奧斯塔德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表示,研究開始時,這些女性平均年齡約75歲,這樣的年齡,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同儕應該都已不在人世,三分之二存活下來的女性中,約有一半以上的人活超過90歲,這聽起來好像很多,但如果一個人活超過75歲,就有很大機會可以活超過90歲。若是受過良好教育、生活過得不錯,也沒有肥胖問題、沒有抽菸,當然就容易長壽。

 

 

事實上,25歲生小孩,並不算「特別晚生」。研究作者提醒,女性千萬不要為了延年益壽而拖延生小孩黃金時間。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不動就紫爆!嬰兒與孕婦當心這些空污危害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PM2.5動不動就紫爆!只要環保署發出空污警報,大家又要心驚驚,擔心空污會不會造成危害,到底空氣中哪些物質對身體有傷害?而大家最怕的PM2.5又會有什麼威脅?對嬰兒、孕婦有哪些影響?該如何做好防範呢?

動不動就紫爆!嬰兒與孕婦當心這些空污危害動不動就紫爆!嬰兒與孕婦當心這些空污危害

空氣中,哪些物質有危害?

每到秋冬受東北季風影響,常見霧霾籠罩,尤其中南部天空經常霧茫茫,環保署密集監測空氣品質,一旦發佈空污警報,大家就得多加小心,盡量減少在外活動的時間。

空氣中到底哪些物質不利於健康?亞東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王秉槐主任表示,環保署所監測的常見有害物質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以及工業產生的重金屬,這些都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此外,環境中的光化學反應,包括有機物、無機物和重金屬彼此之間還會有化學作用,一樣會對人體帶來傷害。

這些空氣中的污染物,環保署都會定期進行濃度監測,計算出空氣污染指標。其中一項最讓民眾感到害怕的指標就是PM2.5,PM2.5或10,是指顆粒直徑大小,一般沙粒大概是PM100,可以被鼻腔鼻毛、氣管中的纖毛給檔掉,不會進到身體,但是PM2.5的大小只有我們頭髮直徑的1/25,是非常小的粒子,輕而易舉就能順著氣流直接進到身體到達肺泡,沉積後,裡頭的有機、無機物質以及重金屬等有害物,一旦被人體吸收,便產生一連串發炎反應,所以會讓民眾心生恐懼。以前PM2.5未被提出時,大家擔心的是PM10,其實PM10已經很小,它可以沉積在人體氣管、支氣管內而造成危害,但是PM2.5更是危險。

動不動就紫爆!嬰兒與孕婦當心這些空污危害動不動就紫爆!嬰兒與孕婦當心這些空污危害

空污增加早產、流產風險,提高幼兒過敏機會

空污除了對一般民眾帶來威脅之外,對孕婦、嬰幼兒兩大弱勢族群的影響更大。王秉槐主任表示,孕婦如果長時間處在空污環境,早產、流產以及胎兒在子宮內生長遲滯的風險會增加。假如幼兒長期在空氣品質差的環境,會增加鼻子過敏、氣喘等呼吸道疾病,已開發國家幼兒氣喘的比率比較高,和空污有很大關係,所以臨床觀察發現,現在鼻過敏、氣喘的幼兒比率一年比一年多。

秋冬季節因氣喘就醫的病人比較多,除了天氣變化之外,空污也是一大因素,門診觀察發現,每當PM2.5上升,因氣喘發作而到急診、門診就醫的比率會明顯增加兩成。

此外,長期處在空氣品質不良環境中,更會增加心肺疾病風險,包括提高肺癌死亡率,壽命也會減少。我們無時無刻都需要呼吸,而吸進身體的物質根本看不到摸不到,長期下來,無形中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傷害。

空污拉警報,外出、室內該怎麼預防?

有心肺疾病的老人、幼兒等,在空氣品質不好的環境中,比較容易出現不適,這時候就應該就醫;至於一般人,當環保署公佈空氣品質不良,最好減少外出以及戶外活動。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年12月號。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www.mababy.com/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音不清楚」要剪舌繫帶嗎?語言治療師這樣說

 

【華人健康網文/亞東醫院兒童發展中心曹真語言治療師】許多人以為兒童的「臭乳呆/口齒不清」是因為舌繫帶太短所致,但這只適用在少數的孩童身上。其實,通常只要舌頭能夠前伸至牙齒中間,甚至伸到更外面,就不建議剪舌繫帶,因為在國語中,舌頭前伸幅度最多只需碰到牙齒後方,例如:ㄉㄊㄋㄌ。那造成發音不清楚(構音/音韻異常)的原因有哪些呢?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常見的原因包括:聽力問題、構音器官異常、動作協調困難、口腔肌肉張力較低、智能發展遲緩等。基於上述原因,有些兒童的唇、齒、舌等構音器官會有控制、協調上的困難,使語音在形塑過程中,使用了錯誤的構音部位,或是無法精準地控制氣流方向/壓力,導致構音異常。

另外,有些兒童則是在發展母語的音韻系統過程中,未能學會區辨部分語音之間的不同(例如:無法區辨ㄐ和ㄑ)、無法掌握字的音節結構(例如:省略ㄢㄣㄤㄥ的鼻音部分),而導致音韻異常。其中,構音是指發出某一語音的動作能力,音韻則是指大腦中的語音組織規則和語音辨識能力。有時,孩童會同時有構音和音韻異常。

一般孩童的語音發展歷程

孩童在成長過程中,會隨著認知、感官知覺和口腔動作控制的日漸成熟,習得各種語音的發音方式,然而這個過程是漸進的,且會因人而異,但一般的語音發展歷程如下:

3歲:可以發出韻母一ㄨㄩㄚㄛㄜㄝ等,以及聲母ㄅㄆㄇㄉㄊㄋㄌㄍㄎㄏ

4~5歲:可以發出ㄈㄐㄑㄒㄗㄘㄙ

6歲後:可以發出ㄓㄔㄕㄖ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一般而言,兒童大約5歲左右即可習得所有語音。不過,如果兒童在4歲整時還存有任何語音扭曲、發音不清楚的現象,即可接受構音評估,由語言治療師來建議是否需要做相關的構音治療。

常見的構音/音韻異常現象

在臨床上,常見的錯誤發音情形如下:

舌根音化:在發舌前音ㄉㄊ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時,舌頭應該要向前移動,但有些孩子會以舌頭向後縮的方式來取代,例如:ㄉ發成ㄍ及ㄊ發成ㄎ。

舌前音化:在發舌根音ㄍㄎ時,舌頭應該要向後縮,但有些孩子會以舌頭前伸的方式來取代,例如:ㄍ發成ㄉ及ㄎ發成ㄊ。

不送氣化:在發ㄆㄈㄊㄎㄏㄑㄒㄔㄕㄘㄙ音時,會有較強的氣流從口內流出,但有些孩子會有氣流太弱或是缺乏的現象,例如:ㄆ發成ㄅ及ㄊ發成ㄉ及ㄎ發成ㄍ及ㄑㄒ發成ㄐ等。

塞音化:在發擦音ㄈㄒㄕㄙ音時,需要有持續的氣流從口內的某個狹窄空間流出;而在發塞擦音ㄐㄑㄓㄔㄗㄘ音時,氣流會先在口內的某處受到阻礙後才又以摩擦音的形式被釋放出。但是若在發擦音、塞擦音的過程中,只出現氣流阻塞,卻沒有出現摩擦音的狀況,就可能導致ㄈ發成ㄅ或ㄆ及ㄐㄒㄓㄗㄕㄙ發成ㄉ及ㄑㄔㄘ發成ㄊ的現象。

塞擦音化:在發擦音ㄈㄒㄕㄙ音時,需要有持續的氣流從口內的某個狹窄空間流出,但若是持續的氣流遭到阻斷,就有可能會出現ㄒ發成ㄑ或ㄐ及ㄕ發成ㄔ或ㄓ及ㄙ發成ㄘ或ㄗ的現象。

擦音化:在發塞擦音ㄐㄑㄓㄔㄗㄘ音時,氣流會先在口內的某處受到阻礙後才又以摩擦音的形式被釋放出,但若是氣流在過程中不曾受到阻斷,就有可能會出現ㄑ發成ㄒ及ㄔ發成ㄕ及ㄘ發成ㄙ的現象。

聲隨韻母省略:在發ㄢㄤㄣㄥ音時,氣流會先經過口腔,最後到達鼻腔產生共鳴,但若缺乏鼻音,則有可能會出現ㄢㄤ發成ㄚ及ㄣㄥ發成類似ㄜ的現象。

複韻母簡化:在發ㄞㄠㄟㄡ音時,舌頭和嘴唇會從某一發音狀態漸變到另一個發音狀態(例如:ㄠ是由發ㄚ的口形漸變成ㄨ的口形),但在過程中若省略了任何一個發音狀態,則有可能會出現ㄞㄠ發成ㄚ及ㄟ發成ㄝ及ㄡ發成ㄛ的現象。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構音/音韻治療

理想的治療介入時間為4歲左右,因為兒童此時具有較成熟的認知、語言和行為能力,所以較能配合治療。通常,主要的治療步驟如下(以ㄊ發成ㄎ為例):

單音聽說練習:以具體、易懂的語詞來引導孩子發出目標音(例如:以「舌頭踢牙齒的聲音」來教ㄊ),然後練習仿說各種相關的單音(例如:ㄊㄚ及ㄊ一及ㄊㄨ)。

詞彙聽說練習:一般會先讓孩子練習聽辨目標音(ㄊ)和錯誤音(ㄎ)的不同,例如:治療師隨機說出褲子或兔子,然後問孩子「老師唸的是褲子還是兔子?」。待孩子比較能夠區辨後,就可開始練習說出含有目標音的相關詞彙,例如:兔子、太陽、海苔等。

短句聽說練習:練習說含有目標音的相關短句,例如:今天有太陽、我會騎腳踏車等。

類化練習:藉由聊天、看圖說故事、唸讀繪本等活動,來協助孩子將練習過的語音應用到日常對話、表達中。

預後及目標

語音矯正需要大量的重複練習,以改善孩子的整體說話清晰度,達到滿足溝通需求的最終目標,所以父母親需配合治療師的進度,在家陪孩子練習,但過程中要儘量維持愉快的氛圍,避免孩子對說話這件事產生不好的經驗。

不過要注意的是,語言發展遲緩、注意力維持不佳、聽力問題、智能遲緩、口腔器官構造異常等也會影響治療後的進步速度和成效,關於此部份可向醫師或治療師諮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注意!瘦子也可能陷不孕危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5歲邱姓護士,與藝人昆凌一樣患有多囊性卵巢症,雖然體重與BMI值都在標準值,卻出現月經不規則症狀,結婚1年多遲未受孕,被診斷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經醫師採用月經週期療法配合體質調理,3個月後患者月經終於報到,第4個月開始月經恢復規則,於第6個月順利受孕成功,並於今年10月順利產下健康寶寶。

多囊性卵巢囊腫患者不一定肥胖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張烱宏指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未必肥胖!多數患者都會認為只要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身材一定會肥胖,然而並不完全如此,25歲邱姓護理人員雖然BMI值只有19,卻因出現多毛、青春痘、黑色棘皮病等症狀,被診斷為多囊性卵巢囊腫。

月經不規則、頭暈、氣血不足

張烱宏醫師指出,患者卵巢出現10個以上的小囊,且雄性激素偏高,月經不規則、量少、經來頭痛、頭暈、容易疲倦等氣血不足體質,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會導致經期不規則、不孕,甚至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

肥胖只是雄性激素表現 非診斷條件

張烱宏醫師提醒,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根據統計,生育年齡的婦女中,約有6~10%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約有40%的多囊性卵巢症患者有肥胖症,但肥胖只是雄性激素表現症狀,非診斷的絕對條件,若有經期異常或不孕困擾,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斷及早醫治。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新醫學研究》孕婦服魚油有助降低寶寶氣喘風險

 

新一期美國《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刊登報告說,丹麥研究人員發現,孕婦在懷孕的最後三個月內服用魚油補充劑,有助降低寶寶日後罹患氣喘的風險。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 Copenhagen University)等機構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把695名孕婦隨機分成兩組,從妊娠第24周起每天服用2.4克的魚油補充劑或作為對照的橄欖油補充劑,然後對這些女性所生的孩子跟蹤5年時間。

結果顯示,懷孕期間服用魚油的女性,其孩子與對照組女性的孩子相比,到5歲時患氣喘的風險降低了30.7%。

進一步分析顯示,服用魚油對血液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低的女性最有效,她們的孩子到5歲時氣喘風險降低54%。DHA和EPA屬於長鏈omega-3脂肪酸,是魚油的主要成分。

負責研究的哥本哈根大學比斯戈德(Hans Bisgaard)說,長期以來,魚油omega-3脂肪酸的抗炎效應被認為能幫助兒童預防氣喘,他們的工作表明兩者之間確實「顯著相關」。

同一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了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蘭姆斯登(Christopher Ramsden)撰寫的評論文章。文章說,這項研究中一天2.4克魚油劑量是美國人每天從食物中攝取量的15到20倍,因此在推薦孕婦服用魚油預防寶寶氣喘之前,還要研究這麼高的劑量是否會產生副作用,此外也需瞭解低劑量魚油是否有效,以及結果能否在其他人群中重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幾歲才可以吃蜂蜜?3歲前還有這些食物也別碰!

 

【華人健康網記者羅詩樺/台北報導】小孩都喜歡甜甜的食物,有時候光是白開水引起不了孩子的興趣,有的家長就會想到是否能加點蜂蜜,增添開水風味;但是又聽說蜂蜜有食用禁忌,讓媽媽擔心不已,除了蜂蜜,又有哪些食物是不推薦給3歲以前的孩子食用的?

小孩幾歲才可以吃蜂蜜?3歲前還有這些食物也別碰!小孩幾歲才可以吃蜂蜜?3歲前還有這些食物也別碰!

吃蜂蜜會中毒?肉毒桿菌素搞的鬼!

小兒專科醫師沈長青表示,兒科醫學會有明確指示一歲以前的嬰幼兒不能接觸蜂蜜,是因為蜂蜜容易有「肉毒桿菌素中毒」的問題。肉毒桿菌是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的一種細菌,它所分泌的「肉毒桿菌素」,會抑制神經傳導而讓肌肉無法收縮、麻痺;現在最常聽到都是用於醫美技術上,幫助肌膚除皺、緊緻,不過,肉毒桿菌素如果影響了呼吸道相關肌肉,會讓人無法順暢呼吸,如果影響到腸道肌肉,就會讓腸道無法蠕動,進而影響消化與吸收。

而一歲以前的幼兒,特別是6個月以前的嬰兒,因為腸道酸性不夠,益生菌叢不足,所以外來的「肉毒桿菌孢子」容易在腸道繁殖、產生毒素,而前面也提到了,如果毒素影響到腸道肌肉,就會造成腸道無法蠕動、影響消化吸收,這時多數嬰幼兒就會出現「便祕」的症狀,再來就是食慾不振、眼皮下垂、全身無力等。

所以爸爸媽媽要注意,別讓家中一歲以內的baby接觸到蜂蜜,包括任何有蜂蜜成分的製品都是喔!

那麼,一歲以後的孩童,蜂蜜可以如何食用?

小孩幾歲才可以吃蜂蜜?3歲前還有這些食物也別碰!小孩幾歲才可以吃蜂蜜?3歲前還有這些食物也別碰!

蜂蜜助腸胃道消化?不超過30克為宜

適量的蜂蜜有助於幫助腸道蠕動,因此小孩只要過了一歲,家長如果想要讓孩子喝點蜂蜜水其實無礙,只要記得控制食用量,不要超過30克蜂蜜都可以。不過,沈醫師也指出,如果是因為擔心孩子不愛喝水、想利用蜂蜜來增添水份風味,其實建議改成「新鮮水果片+水」的鮮果水,天然無負擔,小孩子也會愛。

或許有的媽媽會說,那「葡萄糖水」呢?沈醫師表示,比較不建議在幼兒的白開水中加入葡萄糖做誘因,一來容易讓兒童的糖量攝取過量,再者會養成孩子對糖的依賴性,只會更難適應淡而無味的白開水。

1~3歲幼兒,飲食選擇「原型」就OK!

小孩從4個月以後開始接觸副食品,最好從清淡、溫和的食物開始吃起,別讓他們稚嫩的腸胃接觸油炸物、加工精緻食品、醃漬物等,盡量還是以天然食物為主,也就是看得到食物原型樣貌,如此一來,就能避免掉市面上許多不適合幼兒食用的食品。且若讓幼兒太早接觸鹽,習慣了鹽味,很可能之後會沒辦法喜歡吃清淡的食物,養成重鹹寶寶,平常就應注意是否有攝取過多加工食品、零食、餅乾,造成鈉攝取過多。

小孩幾歲才可以吃蜂蜜?3歲前還有這些食物也別碰!小孩幾歲才可以吃蜂蜜?3歲前還有這些食物也別碰!

3歲前小孩別吃這些食物:

1.

醃製食品:鹹魚、臘肉、酸菜這類醃製品,鈉含量太高,不光是小孩,連成人也不建議多吃。


2.

巧克力:市售巧克力多半添加過多的糖,還有咖啡因成分,對發育期的孩子不太好。


3.

茶、咖啡:同樣也是咖啡因刺激的問題,也有可能影響人體營養吸收。


4.

垃圾食物:雞塊、薯條、鹹酥雞…都會讓小孩養成不良飲食習慣,甚至引發腸胃炎、影響生長發育。

 

另外,喝水量也是家長必須掌握的飲食要點之一,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調查,全台孩童逾七成喝水量不足。1∼4歲的幼兒建議水分下限攝取量:10公斤以下幼兒,公斤數×100ml,10∼20公斤,(公斤數-10)×50+1000ml

掌握好上述幾個基本原則,就能讓小孩遠離食物地雷、吃得健康!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就是不開口?當心,5大NG教養方式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育兒生活】近年來「與人溝通」的特質,已成為全球頂尖企業徵才的重要指標,而爸媽要如何才能讓孩子具備這項特質呢?從把握孩子的語言黃金關鍵期開始!研究指出語言發展較快的孩子,在未來與人互動的關係及學習狀況上,都能夠有較好的表現。不過語言能力並非是種本能,除了需要透過開發、引導,才能夠逐漸累積養成外,更與爸媽育兒時的一舉一動息息相關⋯⋯

孩子就是不開口?當心,5大NG教養方式孩子就是不開口?當心,5大NG教養方式

5大NG教養 難怪孩子不開口!

從期待孩子開口叫「爸爸」、「媽媽」,孩子的語言發展便成為大人關注孩子成長的焦點,但卻遲遲等不到孩子開口。這也讓許多爸媽在育兒的過程中,時常在內心冒出「幾歲才是訓練孩子說話的時機?」、「何時學會說話才是正常發展的表現?」等疑慮,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無法確定自己的孩子是「大雞晚啼」或是陷於「語言遲緩」的困境中。

儘管孩子的語言發展有一定的脈絡可循,但實際上每個孩子在發展語言的過程、快慢都不一致,然而造成孩子語言發展緩慢的原因究竟是為何呢?就兒童語言開發師柯佩岑的觀察,先不論病理性所導致的語言遲緩問題(如:自閉症、唐氏症等),造成孩子語言發展緩慢的原因,絕大部分都與爸媽育兒時的教養息息相關。

【NG 1.超人父母太多導致孩子動手不動口】

當孩子尚未有語言溝通能力前,大多都是以哭聲、吵鬧表達自己的需求,像是肚子餓時就大哭、想睡覺時就不斷地吵鬧等,此時爸媽便會透過孩子的生理作息及情緒反應,臆測孩子可能需要被滿足的需求為何。

柯佩岑老師表示適度地暸解自己的孩子,對於親子關係發展是有益處的,但若是成為凡事都幫孩子想得太周到的超人父母,反而會阻礙孩子的「再進化」!這是由於孩子的能力會隨著時間成長,而逐漸具備並且慢慢累積起來,此時他們的溝通模式也會漸漸轉換,像是從聲音(哭、吵鬧)、肢體(比手畫腳)轉變為簡單的口語溝通方式表達。

孩子就是不開口?當心,5大NG教養方式孩子就是不開口?當心,5大NG教養方式

因此若孩子到了必須轉換溝通模式的階段,但凡事還是以簡單的肢體、哭鬧就能夠被滿足時,他們便不會想要轉變溝通模式(如口語表達),此時便會陷入不開口說話的窘境。

建議爸媽在育兒的過程中,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適度調整溝通模式。像是當孩子明明能以口語溝通的方式說明需求,但卻習慣以肢體或哭鬧作為主要表達的手段時,爸媽可暫時假裝不理解並反問孩子:「可以告訴我,你需要什麼嗎?」或是「你需要的是水還是蘋果?」的選擇式問句,讓孩子學習並嘗試以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NG 2.物質滿足過多當心孩子不求人】

現代父母對於孩子的需求通常是有求必應,並且會盡全力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因此家中的地板總是佈滿著玩不玩的玩具,而孩子總是獨自埋首在玩具堆中玩樂,只要覺得小汽車不好玩,便自行更換機器人,但爸媽或許該留意這樣的玩樂模式,長期下來則有很大的可能,使孩子失去與人相處互動的能力。

柯佩岑老師表示在疼愛及滿足孩子的過程中勢必要衡量一個界限,完全的滿足並不見得對孩子是最好的,這是由於當孩子的物質與需求,總是無須透過表達而被滿足時,他們便喪失了開口表達及互動相處的機會。

建議爸媽尤其以物質需求來說,別一次滿足孩子太多的訴求。以玩具過多的例子來說,在玩樂時我們只需給予孩子一種玩具,剩下的就將它們擺置高處或是收納進安全的櫥櫃中,當孩子玩膩了手中的玩具時,他們內心就會萌生出換另一個玩具的想法及需求,此時便會激發孩子以不同的表達方式,設法告訴爸媽他們內心的渴求是什麼,而有需求就會有溝通,進而讓孩子與人產生互動相處的機會。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年12月號。www.mababy.com/newkm/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www.mababy.com/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