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540.jpg

152543.jpg

152544.jpg

152545.jpg

152546.jpg

152547.jpg

152548.jpg

152549.jpg

1605954917093.jpg

1605954919293.jpg

1605605182138.jpg

1605605183995.jpg

1605605185826.jpg

1605605187776.jpg

1605605189614.jpg

1605605191351.jpg

1605605162268.jpg

1605605166097.jpg

1605605168146.jpg

1605605175968.jpg

1605605177464.jpg

1605605179879.jpg

164691.jpg

164692.jpg

164694.jpg

164695.jpg

164699.jpg

270529.jpg

270530.jpg

270531.jpg

270532.jpg

270533.jpg

270534.jpg

270535.jpg

270536.jpg

270537.jpg

1530962620010.jpg

1530962618139.jpg

1530668241228.jpg

1530668236440.jpg

1530668228102.jpg

1530668219339.jpg

1530668216893.jpg

1530668214957.jpg

1530668210837.jpg

1530668206021.jpg

1530668198845.jpg

1530668197259.jpg

1530668194975.jpg

1530668193126.jpg

1530668184244.jpg

1530668182503.jpg

1530668180627.jpg

1530668178105.jpg

1530668175382.jpg

1530668173102.jpg

1530668169209.jpg

         新店蘋果托嬰中心的環境介紹(底下備有收托的時間與費用)或洽招生專線8914671689146106.校址:新店區中興路三段234.236號2樓.竭誠的歡迎您.新店區.木柵區.文山區.中永和區

234用餐區 234美勞區 234活動區 234益智區 234圖書區        

IMAG0500-1.jpg P_20150110_111033_1P_20150110_110826_1P_20150110_110847_1P_20150110_111432_1P_20150110_111126_1P_20150110_111454_1P_20150110_111450_1

 

 

 



各位爸比媽咪大家好!我們是新成立的合格立案托嬰中心˙全職照護0到3歲的小寶貝˙小班制(無小班以上的大孩童)˙政府合格立案(北府社兒嬰字第131-1號


可申請6000到9000元政府補助(月)˙老師均持有五年以上的合格保母證照(不定時的進修學分與持有良民証)˙室內配色明亮˙通風採光良好˙軟硬體設備齊全˙教玩具規格完善˙消毒器具良備全園使用水神霧化消毒及紫外線消毒次氯酸的空氣清淨機˙定時外聘宏展消毒公司到校消毒定時衛宇的水質採檢與檢驗聘請合格的防火管理人員

每季消防設施及公共安全的合格檢查

社會局與衛生局的不定時訪視及檢查
門口接送好臨停˙安全無慮˙無電視時間喔˙竭誠的歡迎您來蒞臨參觀ㄡ!!!!!!!

收費標準:月費為17900元整(可代申請政府補助9000元整)

   註冊費為6000元整(半年一次)

  不收副食品的費用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

收托時間:早上0800時到晚上1800時(可彈性配合早晚托)

新北市私立紅蘋果托嬰中心    地址新店區中興路三段234.236號 1-2樓   招生專線 89146716與 89146106

Members dad than Mommy everyone good! we is new established of qualified incorporated thanks to Baby Center • this park foster children excavations self trait: curiosity, and initiative, and exploration sexual and independence, strengthened physiological, and mood, and social acts, and creativity and the cognitive, Commission collection the area development, for children features,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game, and actual operation, followed its law induced learning, turn development its potential. We work full-time caring for the little baby of 0-3 • small classes (no more than small children) • Government qualified Office (North House children's character, the 131th) • may bring in 3,000 to 5,000 Yuan Government subsidy (months) • teachers are qualified nanny licenses for more than five years (no regular continuing education credits and holders of certificates and infant and child CPR certificate) • Indoor color scheme of bright lighting • ventilation • good equipment • educational toys specification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 sound • no TV time sterilizing apparatus Liang hongzhan disinfection • regularly hired security companies to disinfect timed transfers well to stop testing the door • a safe and secure – we welcome you to visit visit ㄡ!!!!!!! Charges standard: months fee will due to thanks to finishing time of different is divided into 18,000 yuan and 17,000 yuan and the 16,000 yuan whole (can generation applications Government grants 3,000 to 5,000 yuan whole) registered fee for 6,000 yuan whole (half once) not received bath and the food of costs and the other clutter of costs shoutuo time: morning 07 30 o'clock to night 08 00 o'clock (can elastic tie) new Taipei private Red Apple thanks to Baby Center site. store district zhongxing road, three paragraph No. 234, 2 floor admissions line 89,146,716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爸比媽咪大家好!我們是新成立的合格立案托嬰中心.校內使用九十幾坪的空間本園培育孩童發掘自我特質:好奇心、主動性、探索性與獨立性,強化生理、情緒、社會行為、創造力及認知等統合各領域發展,針對孩童特點,透過觀察、遊戲、實際操作,因循其規律誘導學習,進而發展其潛能。

我們是全職照護0到3歲的小寶貝小班制(無小班以上的大孩童)政府合格立案(北府社兒嬰字第131-1號)˙
可申請9000元政府補助(月)老師均持有五年以上的合格保母證照(不定時的進修學分與持有良民証與嬰幼兒CPR證照)˙室內配色明亮˙通風採光良好˙軟硬體設備齊全˙教玩具規格完善無電視時間˙消毒器具良備˙定時外聘宏展消毒公司到校消毒定時採檢衛宇的水質檢驗次氯酸的空氣清淨機聘請合格的防火管理人員

社會局與衛生局的不定時訪視檢查

每季的消防設施與公共安全檢查合格
門口接送好臨停安全無慮竭誠的歡迎您來蒞臨參觀ㄡ!!!!!!!

收費標準:月費為17900元整(可代申請政府補助6000到9000元整)

   註冊費為6000元整(半年一次)

  不收副食品的費用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

收托時間:早上0800時到晚上1800時(可彈性配合早晚托)

新北市私立紅蘋果托嬰中心    地址新店區中興路三段234.236號 1-2樓   招生專線 8914671689146106

 

Members dad than Mommy everyone good! we is new established of qualified incorporated thanks to Baby Center. This Park foster children excavations self trait: curiosity, and initiative, and exploration sexual and independence, strengthened physiological, and mood, and social acts, and creativity and the cognitive, Commission collection the area development, for children features,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game, and actual operation, followed its law induced learning, turn development its potential.
We are full-time caring for the little baby in small classes of 0-3 (no more than small child) the Government qualified Office (North House children's character, the 131th) •
Can applications 3,000 to 5,000 Yuan Government grants (months) teacher are holds five years above of qualified insurance parent card according to (not timed of refresher credits and holds citizen card and infant CPR card according to) • indoor color scheme bright • ventilation lighting good • hardware and software equipment complete • taught toy specifications perfect no TV time • disinfection apparatus good prepared • timed outside hired macro exhibition disinfection company to school disinfection timed water test
Stop door pickup good safe and secure we sincerely welcome you to visit ㄡ!!!!!!!
Fee: monthly fee will be due to different care consists of 16,500 dollars and finishing (apply for a government subsidy of 3,000 to 5,000 RMB)
Registration fee of 6,000 yuan (semi-annually)
Don't take a bath and the cost of food and other loose ends
Shoutuo date: 07-30 o'clock in the morning to 08 and at night (an elastic to suit)
Private Red Apple daycare center add new stores, new Taipei City zhongxing road, 2/f, No. 234, SEC recruitment hotline 89,146,716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兒童「鬼牙」要拔嗎?醫建議:這三種情況要提早處理

 
 
 
 

實習記者 陶泳妡/綜合報導

每到農曆七月總是會流傳著很多奇怪的傳說,「鬼牙」就是其中之一。在早期社會中,人們認為寶寶若一出生就有牙齒是不吉利的象徵,因此稱之為「鬼牙」;其實它在醫學上的正式名稱為「胎生牙」或「誕生牙」。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黃筱婷醫師表示,「鬼牙」其實並不常見, 發生機率大約是1/3000,又以女生比較多,造成原因不明確,目前推論與遺傳有關,鬼牙有90%是早萌發乳牙,只有10%是多生牙。一般來說,寶寶的第1顆乳牙萌發時間,大約是在6~8個月大左右,但有些孩子在出生一個月內,甚至出生時乳牙就長出來了,這就是所謂的「鬼牙」。

由於這種情況並不常見,很多家長遇到時,都會擔心是否需要拔除鬼牙。黃筱婷醫師指出,提早拔除乳牙可能會造成空間缺損,未來換牙時可能需要以矯正介入,因此一般建議,只要不造成哺乳困難、鬆動等情況,就不需要提早拔除胚生牙。

除了以下三種情況

媽媽餵母乳 乳頭疼痛:寶寶吃奶時咬到媽媽乳頭,媽媽乳頭因而受傷,則可考慮拔牙。孩童舌頭破洞不癒:寶寶鬼牙重複咬到舌頭,也可考慮拔牙。 動搖度大:怕被寶寶吞下去。

如遇到以上情形才會建議提早處理,但拔牙時,會導致乳牙缺失,鄰近牙齒的位置改變,等孩子到了6歲左右開始長恆牙,原來的乳牙位置勢必會缺失一部分空間,未來寶寶換牙時可能會需要矯正,這是家長須了解的狀況。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種植化素抵禦疾病、預防癌症 必吃5色蔬菜水果

 
 
 
 
 

為什麼吃蔬菜水果很重要?除了能攝取纖維,幫助消化,還可獲得「植化素」。植化素是植物中的天然化學物質總稱,近年研究發現對維持、改善人體健康有很多好處,參與抗氧化、抗菌、免疫調節、細胞分化等作用。植化素無法靠人體自行製造,因此必須從各種食物中取得,營養師Ricky's Time在此分享5種植化素,以及對應的5種不同顏色蔬果。建議多元攝取,才能提升保護力,讓植化素成為對抗疾病的祕密武器。

 
 
 
 
 
 

防禦疾病的關鍵就在植化素!五色蔬菜水果吃好吃滿

都說要多吃蔬菜水果,但到底為什麼呢?營養師Ricky說明「植化素」的秘密,還幫大家整理好哪五種顏色的蔬果含量最多喔! 更多營養師Ricky的資訊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7BiGIGWKWGzwSSWlYQI2A

紅色:茄紅素

茄紅素多半在紅色蔬果中,例如番茄、紅西瓜、葡萄柚等,其抗氧化功能可消除體內自由基,預防癌症,不過要搭配油脂一起攝取才有辦法吸收。

茄紅素可消除體內自由基,預防癌症。(圖/Getty Images)
 
茄紅素可消除體內自由基,預防癌症。(圖/Getty Images)

黃色:類黃酮素

類黃酮素大多出現在黃色蔬果當中,像是柑橘類水果、蘋果、南瓜、葉菜類,可以抗發炎、抗基因突變,預防癌症產生。

類黃酮素可抗發炎、抗基因突變,預防癌症產生。(圖/Getty Images)
 
類黃酮素可抗發炎、抗基因突變,預防癌症產生。(圖/Getty Images)

綠色:吲哚素

吲哚素常見於綠色蔬果,比如十字花科蔬菜的花椰菜、甘藍菜、青江菜,可以改變雌激素代謝,降低乳癌風險,幫助排出毒物。

吲哚素能降低乳癌風險,幫助毒物排洩。(圖/Getty Images)
 
吲哚素能降低乳癌風險,幫助毒物排洩。(圖/Getty Images)

白色:蒜蔥素

蒜蔥素可在白色食物如大蒜、洋蔥中獲得,可降低乳癌風險,強化免疫細胞免疫力、抗氧化物作用,還能消除體內自由基。

蒜蔥素可降低罹患乳癌風險,強化免疫力。(圖/Getty Images)
 
蒜蔥素可降低罹患乳癌風險,強化免疫力。(圖/Getty Images)

紫色:花青素

花青素主要存在於紫色蔬果,能從藍莓、茄子、葡萄、紫心地瓜中獲得,其中藍莓的花青素含量最豐富。花青素可抗氧化、抗發炎、保護心血管、穩定血糖,還能提升眼睛對光線的敏感度,增加夜視能力,讓人晚上看東西變得更清楚。

花青素能保護心血管、穩定血糖、增加夜視能力。(圖/Getty Images)
 
花青素能保護心血管、穩定血糖、增加夜視能力。(圖/Getty Images)

營養師Ricky最後提醒,每天都應攝取足量蔬菜水果,蔬菜要吃3到5份,每份約100公克。水果則要2到4份,每份約為1個拳頭大小,這樣才能讓身體更健康。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俞建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巧克力也分真假!3招教你挑對巧克力「差1個字」恐致心血管問題

 
 
 
 

一年一度七夕情人節將到來,你的巧克力準備好了嗎?巧克力因擁有獨特的甘香、濃郁氣味及滑順口感,除了是節日傳情的常見禮物,也是紓解壓力、保護心血管健康的優良食物。但市面上的巧克力品項百百種,該如何挑選適合的巧克力呢?《優活健康網》幫您整理好「巧克力種類、保存方法及挑選小知識」6大QA,就是要讓你將百分之百的心意送到對方手中!
 

可可豆從可可樹摘下後,經過烘培、研磨等步驟製成可可液塊(cocoa liquor,即純可可)。可可液塊經過壓榨除去部份可可脂(cocoa butter)後即成為可可餅。可可餅再經過粉碎處理、經篩過濾後則為天然的可可粉。

可可粉的品質好壞取決於烘培、研磨的過程,也影響著純可可的濃度含量。市面上的巧克力多為可可液塊、可可脂、糖及牛奶混合製成,顏色越深的巧克力,其可可比例越高,砂糖的比例相對就較低,對健康影響就越正面。常見依照可可含量、砂糖含量來分類:

巧克力如何分類?
 
巧克力如何分類?



 

當看到產品成分中標示70% chocolate,表示其含70%的可可及可可脂,其於30%為砂糖成份。而白巧克力的成分僅有可可脂、砂糖與牛奶,沒有任何可可液塊、可可膏的成分,嚴格說起來不能稱為是巧克力。

延伸閱讀:
香蕉怎麼挑才營養?如何保存久又不黑?夏日吃蕉必看「7大QA」



可可脂真假如何分辨?

因純可可脂的本身價格不便宜,有時在市售巧克力的產品標示上會見到「代可可脂」,兩者僅差1個字,但其實不是真正的可可。代可可脂口感雖滑順,但卻含反式脂肪酸,恐對人體心血管造成威脅。

 

要如何分辨出真正的可可脂?其實拿在手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因為純可可脂熔點較低,約攝氏27、28度環境下會漸漸融化,若到37、38度會完全融化;而代可可脂熔點則高達60度。因此,如果手拿巧克力一下就融化,代表純可可脂含量很高,若許久未融化、甚至要用咬的才會融化,就代表可可脂含量不高。



巧克力的保存方式?

巧克力最喜歡以下的保存環境:

  • 清涼,溫度約攝氏16~22度

  • 乾爽,濕度為5%以下

  • 陰暗,陽光不會直射的地方

不過,巧克力雖喜歡清涼,卻不能直接保存於冰箱與冷凍室裡,切記要先密封後,再放進冰箱保存;而從冰箱裡拿出來時,也必須在密封的狀態下,先讓巧克力充分適應室內溫度後,再與空氣接觸。萬一巧克力滲入濕氣後,食用的好處和效果就會明顯下降,口感也會變差。



黑巧克力的好處?

許多研究已證實,吃黑巧克力對心臟有利,因可可中含有天然成分如:黃酮類、多酚類和黃烷醇類,有抗氧化劑及抗發炎的效果,也被認定與降低心臟疾病、抵抗或延緩腫瘤形成有關。其他吃黑巧克力的好處包括:

  • 維持低血壓,防止血膽固醇LDL氧化及脂肪氧化

  • 減少自由基產生,保護血管內皮功能

  • 抑制血小板凝集,減少血栓,增加血液流動

  • 提高血中一氧化氮的濃度,減少氧化和發炎反應,維持心血管健康

延伸閱讀:
情人節遇感情危機?醫教你:先「這樣想」才能享受幸福



巧克力熱量有多高?

隨著浪漫七夕情人節到來,許多情侶喜歡互送巧克力表達情意,然而巧克力成分中的高脂肪、高糖份和高熱量卻可能造成健康的負擔。巧克力因所含可可粉、可可脂的比例不同,或添加糖、核果、水果、牛奶的變化,會有熱量或營養成分上的差異。

市售常見的巧克力,只要吃大約4顆荔枝大小的圓球巧克力,或1條約50公克重的巧克力棒,就含有15~20公克脂肪、22~28公克醣、2~3公克蛋白質和30~60毫克鈉,約提供了220~260大卡熱量,等同吃下1碗白飯的熱量;而可可脂純度很高的黑巧克力,因脂肪含量常超過50%,若吃多一樣造成會熱量負擔。



巧克力如何挑選?

情人節巧克力該怎麼挑選?民眾在選擇巧克力時,應注意重質不重量,以及少量吃、分享吃的原則,可享受巧克力又減少健康負擔。此外,因黑巧克力雖健康,但味道偏苦澀不好入口,建議挑選可可含量約60~70%為佳,口感上不會太差,對身體也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而許多民眾面對市售巧克力的眾多選擇,購買前可注意3大方向:
1. 品名是否有「巧克力」字樣:台灣食藥署規定,植物油含量過高或可可含量過低,都不能標示為「巧克力」。巧克力中的可可粉含豐富的礦物質、多酚類成分,有抗氧化、降低高血壓等作用,故建議選擇純度較高的黑巧克力。

2. 看成分含量前3名:標示越前面的成分代表含量越多,建議選擇可可膏、可可脂、可可粉為主要排序的巧克力。如黑巧克力(可可含量50~90%),富含礦物質及抗氧化的物質,可減少血栓、氧化及發炎並改善高血壓,維持心血管健康。

3. 糖份營養標示要留意:選擇可可純度高、糖量較低的巧克力,不建議選擇白巧克力或牛奶巧克力,因為含糖量高、可可含量較少;如果內餡含糖漿或外表包覆糖霜,則糖份更高,吃多容易造成齲齒、血糖升高和熱量高的問題。

希望情人們在相會度過美好情人節的同時,除了有浪漫的氣氛外,還要兼顧健康的因素,才能愛情與健康都得意,讓兩人的相處也能夠更長久。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子宮移植」並非天方夜譚!美國19名女性移植成功喜獲麟兒

 
 
 
 
 

懷孕生子、為所愛之人誕下愛的結晶,初爲人母的感覺想必喜悅萬分,但卻不是每個人生來都有這樣的福氣。有些女性天生無子宮,或是因後天疾病摘除子宮,但依然想孕育自己的寶寶,就會求助現代醫學的幫助。 ▲ 子宮移植手術,讓天生無子宮與後天摘除子宮的女性捎來佳音。(示意圖/Pixabay) 「子宮移植」在英國、土耳其、匈牙利等國都有先例,但接受移植但卻未能懷孕生子。 2012年,瑞典哥德堡成了全球首例,一名接受子宮移植後的女性成功懷孕,最終誕下寶寶,這也成爲輔助生殖和器官移植領域的里程碑。移植手術不會將子宮連接輸卵管,因此接受移植子宮的女性,無法自然懷孕。醫生會採用卵子進行試管受精,以製造胚胎,再將胚胎移植至子宮內。 根據路透社報導,從2016年至2021年,美國一共有33名女性接受子宮移植手術,其中有19名女性受孕後成功分娩,一共有21名新生兒,比例達到驚人的58%。達拉斯貝勒大學醫學中心(Baylor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in Dallas)的研究負責人約翰遜醫生(Dr. Liza Johannesson)表示,若子宮移植手術成功普及,屆時將有超過100萬美國女性,會從手術中受益。 ▲ 美國有19名女性接受子宮移植後成功誕下21名新生兒。(示意圖/Pixabay) 在33名女性中,高達74%的女性在接受移植一年後,子宮仍保有功能,而其中更有83%的女性受孕成功並產下寶寶。這些新生兒都在子宮移植平均14個月後,通過剖腹產分娩,其中有超過半數是在妊娠36週後出生。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分娩後,需要將移植的子宮切除,以避免終生服藥的後果。 迄今為止,全球已有100多例成功的子宮移植手術。在美國貝勒大學醫學中心、克利夫蘭診所和賓夕法尼亞大學醫院所進行的移植手術,是眾多成功個案之一,但手術難度較高、價格不菲。更重要的是,保險公司可能會拒絕承保,因此並非毫無風險。雖然子宮移植手術在台灣尚未合法,但可預見的是,若在未來此項手術逐漸普及,必將造福更多期盼新生命到來的女性。 延伸閱讀新北首創居家照護!侯友宜市長:趙有誠院長是新北防疫幕後大功臣保持樂觀心態才是女性長壽的秘訣?哈佛研究:心理健康影響壽命

https://s.yimg.com/uu/api/res/1.2/fWfQ1J8jyNCzEmSI2aeQiw--~B/aD05MDt3PTg1MDthcHBpZD15dGFjaHlvbg--/https://s.yimg.com/os/creatr-uploaded-images/2022-08/31df97e0-117b-11ed-afab-b06247b67130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果發霉捨不得丟? 毒理專家曝2類食物恐引發肝癌

 
 
 
 
很多人遇到水果發霉或腐爛,都會選擇切掉部分,留下看起來完好的部分繼續吃。(示意圖,Pixabay)
 
很多人遇到水果發霉或腐爛,都會選擇切掉部分,留下看起來完好的部分繼續吃。(示意圖,Pixabay)

很多人遇到水果發霉或腐爛,都會選擇切掉部分,留下看起來完好的部分繼續吃。毒理專家招名威就提醒,遇到這種情形千萬不捨不得丟掉,特別是老人、幼童和孕婦等弱勢族群,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不要吃腐爛或發霉的食物」。此外,堅果類、玉米類的食材若發霉了話,可能會產生一級致癌物「黃麴毒素」,吃下肚引發肝癌的機率超級高。

毒理專家招名威昨(7月31日)在臉書發文提醒,水果發霉了一定要丟掉,特別是老人、幼童和孕婦等弱勢族群,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不要吃腐爛或發霉的食物」是健康飲食的基本原則。

招名威指出,水果含有的有機酸比例較高,但若在適當的狀況下,保鮮時間就能比蔬菜要長,因為有機酸能減少細菌的繁殖,但若是發霉了,無論是何種顏色的黴菌,都建議立馬扔掉,決不食用,既使是富含豐富維生素的蘋果、橘子、小黃瓜、胡蘿葡、十字花科蔬菜等,都不要再食用。吃多會造成腸胃道負擔,導致腹瀉,長期食用也可能會有腸胃道疾病。

堅果、玉米這2類食材,若發霉更需格外的注意。(示意圖,Pixabay)
 
堅果、玉米這2類食材,若發霉更需格外的注意。(示意圖,Pixabay)

 

招名威特別點出堅果、玉米這2類食材,若發霉更需格外的注意,因為可能會含有黃麴霉菌,能產生一級致癌物「黃麴毒素」,只要吃下肚,就一定會累積在肝臟裡,不易排出,只要累積一定劑量,引發肝癌的機率就超級高。

招名威強調,大家並不需要恐慌,購買的當下若觀察堅果或玉米的外在沒有發霉,堅果的殼是緊閉的,而且保存期沒有超過,應該就是安全可以食用的。

 

招名威也提醒,還有一種食物是發霉決不能再吃的,那就是:「麵包!」如果發現麵包上有黑色、橘黃色或黃色的發霉斑塊,這種黴菌的菌絲較長,比較容易遍布整個麵包,切掉一部分我們肉眼也無法確定這些菌絲是否已經長到麵包其他地方了,所以不能吃,必須扔掉。

最後,招名威說,霉菌種類繁多,而且會滋生毒素,對人體有益的極少。面對發霉的食物,可選擇將發霉部分去除,但肉眼看不到的地方仍可能存在著毒素,建議大家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扔掉吧。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螞蟻人注意!飲料最肥冠軍是它 喝1杯「要走85分鐘」消耗熱量
國民美食1200卡「大地雷」堪比2片雞排 網驚呼:減重根本碰不得
美女營養師提醒吃荔枝有「3不」 長者每天吃一串竟昏迷送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天怎麼吃水果才能達到消暑又健康? 營養師劉怡里這樣說

 
 
 
 

蔡庭語/綜合報導

炎熱的夏季許多民眾會選擇吃水果消暑,但有些水果的特性,也讓部分民眾產生疑惑,像是吃芒果過敏、荔枝會上火、西瓜性寒等民間流傳的說法。對此,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其實水果甜度都偏高,導致民眾容易攝取過量,也提醒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切勿一次過量攝取,建議在飯後1至2小時後再做食用。

芒果、荔枝、龍眼 不宜吃太多

營養師劉怡里指出,芒果、荔枝、龍眼其實都是水果界中糖分跟熱量都相當高的,建議每天食量控制在兩碗約200克以內,而荔枝、龍眼每天不要吃超過20顆,如果是需要增加體重、成長、發育青春期的民眾,可以再多100克是最好的。

針對過去大家會覺得芒果有毒的原因,劉怡里解釋,芒果是棲宿科植物,它的樹枝的汁液帶有間苯二酚類、漆酚,當摘下芒果時汁液會殘留在外皮會有一層白色汁液,有些人會對此過敏,碰了之後皮膚會有過敏反應導致皮膚有紅腫發癢的狀況,也特別建議小朋友盡量不要去觸碰,而有些人則對芒果過敏,食用後會出現蕁麻疹、皮膚發癢、嘴巴腫脹的反應,而針對這些民眾,還是建議不要食用比較好。

高水分水果 適合運動後補充

劉怡里表示,像是西瓜、哈密瓜等瓜類水果,都有個很特別的成份「瓜氨酸」可以在運動過後放鬆血管、降低血壓,適合運動員、大量運動後補充水分、鉀離子,並攝取瓜氨酸讓肌肉得到舒緩。但也提醒夏季天氣炎熱很多民眾容易服用過量,建議一次的份量用家中的食用碗盛,大概在200克以內即可。

最後,劉怡里呼籲,夏天天氣炎熱,夏季水果甜度都偏高,加上水果在收採完後沒有拿去冰箱冰會繼續成熟,導致夏季時民眾容易攝取過量糖分,提醒民眾要注意水果保存切勿一次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了怎麼辦? 烏烏醫師提醒孕媽咪「記得做自己」

 
 
 
 

 

【NOW健康 葉立斌/整理報導】妳要當媽媽了?真是恭喜妳!不過隨之而來的孕吐、腰痛等狀況也會如影隨形。很多人帶著新生命,女性的人生已就此不同(至少在這9個月內)。但婦產科醫師「烏烏醫生」烏恩慈倒是建議不必做太巨大的變動,只要不菸不酒,不該放棄所有健康的興趣,繼續「做自己」就能安度孕期。請看烏烏醫師送給產婦的多樣建議,有了醫師的背書,沒人敢批評妳「不忌口」、「亂吃東西」了,孕婦也能更自在地待產,期待新生命。


當一個孕婦 只需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夠了!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診間,一驗到兩條線的女性,最常提出的問題就是:「懷孕了,要注意什麼嗎?」「不用啊!基本上不菸不酒,沒什麼好需要特別注意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吃的玩的、跑的跳的都照舊!『做自己』就對了!」我通常會帥氣的這樣回答。


我相信妳一定覺得,「做自己」這是什麼鼓舞女性的勵志口號嗎?太過時也太甜膩了吧!但是你知道嗎?孕婦要做自己從來就不容易。這幾年,我在社群、診間近身觀察發現,驗到兩條線、確認懷孕後,女性總是被質疑,行動也被限制,感受更是常常被否定。曾有一個孕婦就跟我說,那兩條線彷彿是一捆麻繩,至此被纏繞上「孕婦的標籤」 不再是自己了。


多數的標籤 其實是不必要的


當妳開始吸不到氣、頭暈眼花、腰痛、骨盆痛、肚子痛、膝蓋痛,從頭到腳無論是否不舒服,所有人只會叫妳「多休息」,不管有用沒有,好像安胎臥床擺第一。當妳興奮、期待、焦慮、憂鬱、易怒,孕期情緒本就如同雲霄飛車,但只要妳稍微動怒,就會有人警告妳:「孕婦怎麼可以生氣,這樣對胎教不好,以後小孩出來妳就知道了!」

 


當妳因為體溫升高、熱得半死而想吃冰,或者食慾差、嘴巴苦想吃重口味,就是會被不相干的人問:「不是懷孕嗎?怎麼可以吃冰?」、「都懷孕了,先忍耐不吃不行嗎?怎麼這麼自私!」


以上這些出自善意的、有意的、無意的提醒警告和過度關心,都讓孕婦的自己漸漸模糊了,好像不管妳是誰,身份都被「孕婦」這個角色吞沒,似乎也開始跟著自我懷疑,甚至遇上食衣住行大小事都要自問一句:「身為孕婦的我真的可以嗎?」《好孕,做自己》這本書就是獻給妳們的,結合醫學實證、臨床經驗,以科學白話文的角度切入,希望能用最直接明瞭的文字帶孕婦破解各種孕期迷思,以知識和信念解放懷孕的妳。


當妳掌握孕期知識、了解孕期身心變化後,妳會重新相信自己的身體,妳會發現九成九以上的安胎都不必要,妳會了解胎教就是順著自己的感覺走,妳也會知道很多孕期的不適是可以靠運動、藥物緩解,就是不需要「忍耐」。


媽媽過好生活 比什麼都重要


更重要的是,妳會突然釋懷,胎兒也是獨立個體,孕婦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對胎兒最大的保護。所以,懷孕的妳一樣可以追星,聽妳最愛的演唱會,跟著大聲唱;懷孕的妳不管是鬼片還是刺激的動作片,一樣可以二刷、三刷配爆米花;懷孕的妳夏天可以喝冰水、冬天可以泡溫泉。妳的槓鈴可以照扛、舞照跳、泳照游,當然開心也可以大笑,生氣可以大罵。


妳仍然可以是研究生、職場強人、跑攤女王、運動健將,孕婦僅是妳眾多身份的其中之一。驗到兩條線的妳,還是妳自己。(文字提供/《好孕,做自己》高寶書版)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主婦看過來!這8種蔬菜一定要煮熟 生吃營養大打折扣
▸鼻過敏導致學習障礙更影響全身 3合1整合治療1次解決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哺乳中的你,最美!瑪G:像動物一樣,哺乳帶我們回到原始,也是愛最初的模樣

 
 
 
 
哺乳中的你,最美!瑪G:像動物一樣,哺乳帶我們回到原始,也是愛最初的模樣
 
哺乳中的你,最美!瑪G:像動物一樣,哺乳帶我們回到原始,也是愛最初的模樣

執行/陳維婷 文/楊騰 攝影/郭桓誥 化妝/石詮 髮型/Weic 服裝造型/Quenti Lu 影音/煒喆視覺影像工作坊

她曾是模特兒、運動員,現在則是瑜伽老師與KOL。在鏡頭前,瑪G大方展現了一名母親在哺乳中,最坦然自在的樣貌。

此次國際母乳週,媽媽寶寶邀請KOL、瑜伽老師瑪G來擔任母乳大使並拍攝封面,因為在她的IG上,那些露出孕肚、哺乳中的照片,總是坦率而迷人,照片中散發著母性的光輝,卻同時不失女性的性感。瑪G自在、驕傲地記錄著自己成為母親之後,身體的每一寸變化,那正是我們想要說的:哺乳中的你,最美。

像動物一般.哺乳帶我們回到原始

她選擇水中生產,沒有催生、沒有打無痛、沒有剪會陰,也沒有任何藥物跟點滴的介入,自然地感受這段孩子誕生的每個甜美苦痛的細節。

爾後,她把孩子抱在胸前,進行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當孩子的嘴吸吮自己的奶頭,她感受到奶水慢慢分泌,那一刻,她感覺自己像動物一般,不管是自己分泌母乳,或孩子尋覓奶頭,母女都回復到原始的動物本能。

「開始分泌乳汁的時候,覺得很神奇,為什麼我們的身體會有奶水?就像生產的時候,寶寶的胎頭會往下走,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快要出子宮了,會找到最舒服的位置。哺乳也是如此神奇,為什麼寶寶會找到奶頭、想要吸吮?為什麼他們喝奶的時候,手會因為護食反應而握成小拳頭?因為他們就像一個求生意志很強的小動物啊!孕育生命真的是很獨特而神聖的過程。」

哺乳不該是躲藏的事

在瑪G分享的日常中,可以感受到她當了媽媽之後,對身體的自在與自信。

「我分享哺乳的照片,因為覺得這是一件很自然健康的事。還好沒碰到什麼魔人,粉絲們都覺得很自然。」

 

就像哺乳也是一樣。她在公共場合,只蓋著一條紗布巾就開始哺乳,不會特意跑到角落。在戶外,她甚至直接親餵,不會特別遮掩。

因為孩子.家人更有凝聚力

「從小跟爺爺奶奶住,父母在中國工作,我又是獨生女,加上媽媽對我很嚴格,訓練著要獨立,所以,很怕媽媽,在她面前很拘謹,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缺乏溝通與相處的家庭,甚至彼此不傳簡訊、不打電話,只通過家書表達。因為爸爸的過世,媽媽更是把自己封閉起來,母女間的隔閡則越來越深。

「後來開始接觸瑜伽,到2019年,我去參加子宮療癒營,按摩師說我的腹部很緊,那時才發現,原來內心的情緒,一直沒有被疏理。自此之後,才慢慢讓自己練習放下、釋懷。」

有了孩子之後,那些與媽媽的心結更是被打開了,「終於理解媽媽給的教育,其實是很開放自由,長大後才懂得感謝媽媽的用心良苦,培養我成為獨立自主的女人。」瑪G不只變得更柔軟、有同理心,也因為孩子,開啟了跟媽媽的對話。兩人更常聊天,也漸漸把從前累積的不諒解解開。

有了孩子之後,她看待老公,也有了全新的觀點:「餵母乳最痛苦就是要半夜起床。前三個月最痛苦,孩子在一點、三點、五點……起來好幾次!好險老公會起來抱她、哄她,讓我可以多休息。看他從男孩變成一位好爸爸、一名負責任的男人,我們就像是一對有革命情感的隊友。」

孩子照亮了她的世界,帶給她的幸福感,前所未有。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大醫公布:兒童感染COVID-19後有哮吼、中風、腦炎……,施打2劑疫苗預防MIS-C達8至9成保護力

 
 
 
 

國內外新冠疫情持續蔓延中,其中兒童約佔20%,臺灣目前20歲以下已有約60萬人確診。兒童病患大多數症狀輕微,但偶有重症出現,甚至導致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令家長擔心擔心不已。施打兩劑新冠疫苗對於預防MIS-C可達8至9成的保護力。

 

兒童感染新冠病毒表現多樣

臺大醫院兒童醫療團隊表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的表現多樣且與成人不盡相同,哮吼是年紀較小兒童感染omicron變異株之後常見的中重症表現,在台大醫院今年住院的確診兒童個案中,大約有9%出現哮吼的症狀。

 

此外,兒童重症許多有神經系統的異常,除了腦炎以外,還可能出現腦血管病變導致缺血性中風。而有慢性病的兒童,例如先天性心臟病病童、腦性麻痺病童、早產兒合併肺發育不良病童,如感染到新冠病毒,亦有可能重症、呼吸衰竭或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兒童新冠感染的急性期過後還有可能出現多重系統發炎症候群與長新冠等問題。照顧兒童感染者,包含確診兒童康復後的長期追蹤與評估皆有賴多專科團隊合作。

新冠疫苗是預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方式

臺大醫院兒童醫療團隊進一步說明,施打新冠疫苗是預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方式,尤其在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所導致之重症與長期後遺症上至關重要,研究顯示疫苗針對變異株的保護效果雖有下降,但針對重症仍保有大約7到9成的保護力;而兩劑疫苗對於預防MIS-C可達8至9成。

 

然而新冠疫苗本身的安全性與效果也是家長們最關心的,許多家長會擔心小朋友施打疫苗後的效果、副作用以及是否會有後遺症。隨著國內外新冠疫苗的大量施打,施打疫苗後心肌炎等副作用的安全性問題也逐漸露出較清晰的全貌。

 

- 廣告 -

儘早讓兒童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

目前疫苗導致的心肌炎發生機率,平均約十萬分之一,即使風險最高的青少年男性也只有萬分之一,且多為輕症,極少有死亡案例,幾乎不會留下後遺症。此外,若得到新冠肺炎,產生心肌炎或MIS-C造成心臟影響的比例遠高於疫苗引起的心肌炎。

 

由於新冠疫苗確實可以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後轉為更危險的中重症,有其重要的防治效果,且副作用與後遺症相較染疫後的中重症機率更是微乎其微,因此請家長們不用太過擔心,儘早讓兒童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同時也讓確診後轉為中重症的機率降低。

延伸閱讀:
兒童打疫苗疲倦、吃不下飯!!營養師推薦"5湯品"解疲勞,蛋花湯也上榜
兒童疫苗第2劑需間隔多久?可以混打嗎?可防MIS-C? 常見QA解答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打疫苗疲倦、吃不下飯!!營養師推薦"5湯品"解疲勞,蛋花湯也上榜
字體 
瀏覽人次:4465 返回列表

作者

最近兒童疫苗開始陸續施打,在施打前後皆要幫孩子的身體打好底子,尤其是打完疫苗可能會有疲憊、食慾不佳、發燒等症狀,這時候就必須提高水份以及營養的攝取,營養師推薦五款湯品,適合平日或者打完疫苗後幫孩子補充營養!

育禎營養師推薦五款湯品:雞湯、蛤蠣湯、魚湯、蛋花湯、番茄湯

1、雞湯:雞肉是白肉的一種,也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可幫助提升免疫,並且可以和許多食材搭配成不同湯品。
 
A、香菇雞湯:香菇含有豐富的beta-葡聚醣,對於提升免疫、增進免役求蛋白的活性功不可沒!
B、山藥雞湯:山藥含有黏多醣的成分,可活化T細胞、自行殺手細胞,進而提升免疫!
C、鳳梨雞湯:鳳梨含有豐富的beta-胡蘿蔔素,可在人體自行轉變成維生素A,保護呼吸道黏膜健康!
2、蛤蠣湯:蛤蠣屬於帶殼海鮮,含有豐富“鋅”離子,鋅離子可提升食慾、提升免疫力、促進傷口或受損的細胞組織修復,在這時候多食用蛤蠣湯很不錯!
3、魚湯:魚類也屬於白肉的一種,肉質較為細嫩、纖維較短,很好消化吸收,很適合咀嚼能力較差、或消化能力比較不好的孩童或長輩朋友食用,此外,深海魚中含有很豐富的Omega-3脂肪酸,也具有良好的抗發炎作用,可降低體內的發炎症狀!
4、蛋花湯:雞蛋的營養超級豐富,不僅含有人體所有的必須胺基酸,生物利用率極佳之外,也含有許多維生素及礦物質,像是維生素A、D、E、鐵等微量元素,不太會烹調的朋友,簡單煮個蛋花湯也很營養!起鍋前灑上一些蔥花,不僅可增加香氣,也有促進免疫的功能喔!
5、蕃茄湯:蕃茄富含茄紅素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另外還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以保護喉嚨、口鼻、腸道、呼吸道等黏膜健康,形成人體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此時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之一,蕃茄湯中可以加入豆腐或肉類、以及其他蔬菜一起熬煮,讓營養更加豐盛!
育禎營養師提醒,如果孩子們打完疫苗沒有食慾時,可以藉由上述五款湯品補充到日常所需的營養!

 

當心!兒童新冠急性腦炎重症前驅8症狀 ~ 若想讓兒童施打疫苗,醫師:兒童打疫苗前飲食建議&注意事項.........https://bit.ly/3tk9Xg6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
 

延伸閱讀:
兒童疫苗第2劑需間隔多久?可以混打嗎?可防MIS-C? 常見QA解答
兒童接種疫苗增保護力! 營養師警告「3類食物」打完別吃:恐發炎、降免疫力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孕症也會遺傳 醫:注意這些「症狀」恐為卵巢早衰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日前一則在網路上發討論的新聞,有一家三姊妹接連得了癌症,其中大姊在進行例行體檢後,首先被檢查出肺部有結節,短時間內擴散成肺癌,緊接著家中其他兩姊妹也陸續被肺癌纏上,不過由於三人都沒有吸菸習慣,也並非從事特殊職業,醫師研判很有可能和遺傳有關,這個消息也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不少網友留言表示,自己家族中有幾位不孕症個案,擔心也是遺傳因子所導致,針對網友們的疑惑,華育生殖醫學中心副院長王呈瑋表示,在臨床上,因遺傳疾病導致的不孕案例並不罕見,並分享到曾有一位24歲女性小雯(化名)因經期紊亂來求診,經檢查發現有卵巢早衰的現象,進一步分析發現小雯是遺傳性疾病X染色體脆折症患者,發病導致卵巢功能衰敗太快而停經,最終不幸連補救的凍卵措施也無法進行,讓年輕的小雯有如晴天霹靂。

遺傳性智能障礙發病率:男性1/3600、女性1/6000

小雯罹患的X染色體脆折症是最常見的遺傳性智能障礙疾病,王呈瑋表示,此症狀男性發病機率為1/3600,女性的發病機率為1/6000,除了有高達5成的風險會生下患病的下一代之外,女性帶因者亦有卵巢早衰、運動失調等風險,其中卵巢早衰便容易造成不孕的困擾。

注意這些「症狀」恐為卵巢早衰

王呈瑋建議,女性在25至35歲之間自主抽血檢測AMH指數(抗穆勒氏管荷爾蒙),該指數能顯示卵巢卵泡的庫存量也是預測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數值落在2-5之間為正常值,但若在40歲前指數低於1,則為卵巢早衰。卵巢早衰可能出現熱潮紅、皮膚乾、陰道乾澀、月經不規則等症狀,所以應該從日常認真看待生理上的變化。

不孕成因來自生活習慣!醫師籲:避免菸酒、日夜顛倒

- 廣告 -

除了遺傳之外,更多不孕成因來自於生活習慣,王呈瑋呼籲,以女性舉例,嗜菸酒以及日夜顛倒的作息容易導致月經失調,或是BMI(身體質量指數)落在18以下,可能出現過瘦導致身體能量不足,而引發的短暫性停經。

至於男性,王呈瑋提醒,除了上述生活習慣要注意。長期騎腳踏車的男性,容易因下體摩擦,精子長期處在高溫環境下,降低了精子活動力、型態等各項表現。

【延伸閱讀】

5旬婦人變胖、呼吸喘 驚見巨大卵巢囊腫藏肚

罹子宮肌瘤備孕2年未果 海扶刀術後順利懷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43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至少7小時!專家親授「黃金睡眠時間」 沒睡飽恐心臟衰竭

 
 
 
 

文/潮健康

睡不夠影響心血管健康!AHA:每天要睡7-9小時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死因,其中有80%可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飲食、運動加以預防。《美國心臟協會》(AHA)近期發佈研究,更新保護心臟健康的七項主要建議,首次納入「睡眠質量」為單獨風險因子,明確提醒睡眠時間會影響心血管健康。該研究發表於重要醫學期刊《Circulation》 。

《美國心臟協會》在研究中指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成人建議為7-9小時,5歲以下兒童建議每日10-16小時;6-12歲兒童為9-12小時;13-18歲青少年建議每日睡眠8-10小時。

從近年研究發現,每天連續的睡眠時間長短會影響整體健康,在非快速眼動期的睡眠期間,身體會進入深度修復,是維持生理與精神健康的重要途徑。睡眠模式較佳的人也能維持較理想的體重、血壓,降低糖尿病機率。相反地,如果無法進入深度睡眠期,可能增加高血壓、高血糖甚至是心臟衰竭的機率。

圖/潮健康提供
 
圖/潮健康提供

保護心臟八原則更新 籲多吃得舒及地中海飲食

《美國心臟協會》此市將更新版的心血管健康指南稱為「Life’s Essential 8」,包含8項評估指標與建議方式。第一,飲食方面採取「得舒飲食」原則,以水果、蔬菜、堅果、豆類、全穀物、低脂乳製品為主,減少飲食中的鈉含量及加工肉品、含糖飲料。建議平時可多吃「地中海飲食」。

第二,運動方面維持相同建議,每周以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為佳;第三,尼古丁暴露則將電子菸品納入危險之列,同時也建議成人與兒童都應避免接觸二手菸;第四,體重質量指數(BMI)建議維持在18.5-24.9之間,是維持心血管健康最好的數值。

 

另外,「三高」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美國心臟協會》在本次建議更新中,強調應以「LDL」為監測標準;血糖方面也強調注意糖化血色素(HbA1C)可以更好的反映過去2-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至於血壓數值,仍建議控制在120/80 mm Hg以下。最後,睡眠時間首度納入必須單獨考量的風險因子。

除了以上8項可量化的指標,《美國心臟協會》也提醒個人的社經地位、種族歧視、教育程度、就業情況、醫療保健制度、憂鬱情緒及孤獨感等面向,都會影響心血管健康,必須透過更多的政策及進行相關研究,找出弭平差異、提升社會整體成員心臟健康的方式。

圖/潮健康提供
 
圖/潮健康提供

午睡勿超過30分鐘! 6動作助改善睡眠品質

哈佛大學醫學院建議,運動、飲食及生活作息,都會影響心血管健康,可在生活中嘗試10個小改變幫助保護心臟:每天走路10分鐘、運用手邊物品鍛鍊肌肉、每天多吃一種蔬果、攝取以全穀物為主的健康早餐、少喝含糖飲料以控制體重、適當堅果、以魚肉代替紅肉、深呼吸、維持手部衛生、正念思考。

疫情大流行也造成更多人面臨睡眠問題,哈佛大學醫學院建議,在白天運動可以改善睡眠品質。日間不建議躺在床上太久,午睡時間盡可能小於30分鐘。下午後減少咖啡因攝取,維持固定的起床時間,睡覺前避免使用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這些作法都有助於改善睡眠狀況。

圖/潮健康提供
 
圖/潮健康提供

【更多潮健康】
多喝水恐「低血鈉」增死亡率? 醫師:這類人沒渴都不要喝
朱俐靜40歲乳癌逝世! 臺灣年輕乳癌高歐美2倍? 原因、症狀一次看懂
耳鳴是新冠後遺症? 他中耳積水竟是「鼻咽癌」! 3大危險耳鳴要當心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一味追求低脂少油!營養師點「3種好油」 保護心血管更健康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維持身體健康,除了飲食均衡、控制熱量等等,在「油」的攝取上也是一門大學問,許多人一味地追求低脂少油,但營養師朱瑞君在臉書「輕鬆瘦營養師朱瑞君」分享,其實這3種好油可以保護心血管,適量攝取更健康。

圖/輕鬆瘦營養師 朱瑞君臉書
 
圖/輕鬆瘦營養師 朱瑞君臉書

營養師朱瑞君表示,「深海魚油」富含長鏈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平衡發言的功效、「堅果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心血管健康,不過她也提醒,雖然堅果好,但熱量相當高,一天吃一把就足夠,最後「橄欖油」的抗發炎效果非常好,不過橄欖油適合涼拌、清炒,不適合高溫爆炒。

營養師朱瑞君透露,要吃就要吃最好的,這3種由可以保護人類心血管,「與其一味追求低脂少油的料理方式,平衡攝取蔬菜堅果魚類,對身體更為健康。」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護6個月至5歲幼童健康安全7/22起提供幼童疫苗施打服務

 
 
 
 
保護六個月至五歲幼童的健康安全。宜蘭縣長林姿妙宣布七月廿二日起提供幼童疫苗施打服務。(宜蘭縣政府提供)。
 
保護六個月至五歲幼童的健康安全。宜蘭縣長林姿妙宣布七月廿二日起提供幼童疫苗施打服務。(宜蘭縣政府提供)。

▲保護六個月至五歲幼童的健康安全。宜蘭縣長林姿妙宣布七月廿二日起提供幼童疫苗施打服務。(宜蘭縣政府提供)。

中央今(七)日宣布宜蘭縣新增七OO確診個案,並新增三名死亡個案。縣長林姿妙表示:為了保護六個月至五歲幼童的健康安全,縣內各疫苗特約醫療院所將於七月廿二日為幼童提供疫苗施打服務,也提醒接種疫苗是防疫工作重要一環,請民眾將疫苗打好、打滿,才能早日戰勝病毒。

疫情部份,新增三名死亡個案,年齡介於七十多歲至九十多歲之間,為二名男性、一名女性,皆有慢性病史。二人並未施打疫苗、一人施打一劑,分別於六月廿四日至六月廿九日期間確診,不幸病逝。

根據縣府統計資料,目前死亡確診個案為一五八人,其中八十歲以上長者一一O人,六十二人是住宿式長照機構的住民。一五八人中,有六十一人未施打疫苗、十八人打一劑、廿一人打二劑、五十五人打三劑,另有三人打滿四劑;有六十六位在確診三日內不幸往生。

衛生局表示,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專家會議於六月底召開,會中專家建議六個月至五歲幼童接種莫德納疫苗,以降低染疫後重症及死亡風險。中央預計七月廿一日將疫苗配送至宜蘭,縣內各疫苗特約醫療院所將於七月廿二日為幼童提供疫苗施打服務,家長可逕洽醫院及診所預約;而衛生局已著手規劃專屬幼童的疫苗快打站,將儘快周知民眾。

另外,衛生局提醒,五至十一歲兒童在接種第一劑後,建議滿五個月一五O天後再接種第二劑。至於新輸入的Novavax疫苗,將提供十八歲以上民眾第一、二劑、基礎加強劑及第三、四劑接種。

 

校園疫情方面,新增確診學生五十二人、教職員工十四人,累計一萬O九七二位學生、一二二六位教職員確診。宜蘭縣第一劑疫苗涵蓋率達百分之八十八點三,第二劑涵蓋率為百分之八十一點四,第三劑涵蓋率達百分之六十九點一。衛生局表示,目前為五歲至十七歲學生服務的第十八波疫苗快打站,以及為十八歲以上縣民服務的第十九波疫苗快打站,正在提供服務,請未完整施打疫苗的民眾前往施打。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德納嬰幼兒疫苗估7月初抵台 最快7月中開打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022年07月2日電)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莫德納COVID-19嬰幼兒疫苗班機安排有眉目,首批45萬劑疫苗預計下週抵台,最快7月中就能提供約90萬名6個月至5歲孩童施打。

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國內接種8萬7689劑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全台累計5807萬5099劑,人口涵蓋率第1劑91.32%、第2劑83.97%、基礎加強劑接種率0.86%、追加劑接種率70.3%。疫情未歇,疫苗接種持續進行。

為強化嬰幼兒保護力,指揮中心採購莫德納嬰幼兒疫苗供6個月至5歲孩童施打,首批45萬劑原訂6月底抵台,可供90萬名嬰幼兒施打,但因文件問題而延後,正在重新安排班機。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下午受訪時表示,根據最新訊息,莫德納嬰幼兒疫苗預計下週抵台,但確切班機時段還在做最後確認,由於莫德納公司並未預先寄送嬰幼兒疫苗的樣本,後續抵台後需耗時2週檢驗封緘,力拚7月中開打。

在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使用方面,昨天開立5093人份口服藥,其中輝瑞「倍拉維」4192人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901人份,今年累計開立32萬9776人份,包括26萬6017人份倍拉維及6萬3759人份莫納皮拉韋。

國內醫療資源,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2780床、空床數7175床、空床率56.1%,其中台北區空床率54%、北區56.7%、中區58.8%、南區50.4%、高屏區57.7%、東區69.1%。53家集中檢疫所共7610床、空床數5014床、空床率65.9%;43家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3905床、空床數1629床、空床率41.7%。(編輯:陳清芳)1110702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不會表達難統計長新冠比例!這幾種狀況小孩風險較高要注意 日期:2022-06-19 作者:王芊淩 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到底有多少比例會有長新冠,至今還沒有一個肯定準確的答案,考量國內這波疫情下許多幼童都有染疫,家長更擔憂孩子康復後,後續 MIS-C 甚至長新冠的影響。 指揮中心在 18 日舉辦「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研討會」,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表示:「兒童感染幾週之後、甚至一年以後留下不同症狀,持續影響長新冠,除了身體上的長新冠還有受教權影響,這兩年多對兒童都有長遠的影響,未來是否會留下後遺症,是各界將面臨的重要議題。」 兒童長新冠盛行率低於成人 為什麼現今對於兒童長新冠資料這麼少?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彭純芝解釋:「兒科長新冠的了解就像是未完成的拼圖,國外多數都是藉由填問卷、父母回答,少數是就醫後回報資料,加上各研究有些沒有對照組、或是只針對有住院的病人,兒少長新冠資訊相對不足。」 加上各國長新冠都有不同定義,像是 WHO 定義感染後三個月內持續至少兩個月,美國 CDC 則是定義是大於4 週,有些國家定義大於 100 天,各國統計時間不同,數據上會有明顯差異,加上很多統計是後來回顧性填報,準確與否真的有許多討論。 至於長新冠盛行率到底有多少?彭純芝解釋:「以全球性的資料分析,廣納國際間 50 個文獻,即使許多統計雖然都是 Delta 的資料,全球盛行率為 0.43 ,但報告範圍略在0.09 ~ 0.81,有住院為 0.54 、未住院者為 0.34 。」 若是近一步聚焦在兒少的盛行率,美國 CDC 數據顯示 13.3% 會持續一個月或更長以後,2.5%會持續到三個月的時間;英國的統計在 25-34 歲長新冠比例為 18.2 %、2-11 歲則是 7.4 %;澳洲則是 0-19 歲之間兒童盛行率為 8 %。 兒童長新冠症狀表現/圖片擷取: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研討會 「長新冠」與「後遺症」兩者不同 彭純芝表示:「相較成人認為兒童長新冠沒有那麼常見,其中最大的困難是幼童很難清楚表達不舒服,加上症狀時好時壞,令不少父母相當困擾。」 事實上,長新冠並非明顯器官功能的損傷,症狀會持續或是好好壞壞;反之如果是有一個非可逆性的器官損傷則認定是後遺症,像是血管栓篩的影響,或是全身性發炎反應、MIS-C 等等,但初始症狀與嚴重度不是後遺症唯一的決定因素。 哪些兒童是高風險族群? 莫斯科一項研究發現,四分之一住過院的染疫孩童幾乎都有長新冠後遺症問題,可能相關危險因子,彭純芝提到:「若進一步從年齡上拆解,6-11 歲以及 12-18 歲較為常見,小於 5 歲族群比例較少。」 另外,對於一開始症狀比較多、嚴重度比較高、發炎反應較明顯、本來就有的疾病像是過敏性疾病、體重過重肥胖,認為長新冠風險比較高,彭純芝呼籲父母提高警覺。 至於什麼症狀常見:疲倦、呼吸困難、頭痛、喘、注意力問題、焦慮、睡眠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但光是統計就超過 100 個症狀,只是小朋友不同意表達,症狀可能時好時壞,目前更難釐清發生的狀況。 兒童長新冠回報超過100個以上症狀/圖片擷取: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研討會 疲倦仍是長新冠中最常見的問題,致病機轉可能是從腦部、肌肉、血管等等,最終造成我們覺得身體很倦怠。彭純芝說:「基本上兒童跟成人症狀也都類似,還有精神方面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兒童不會表達難統計長新冠比例!這幾種狀況小孩風險較高要注意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225945?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heho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長新冠患者湧現!兒科醫師:出現確診前沒有的症狀就要警覺

 
 
 
 

國內 Omicron 疫情雖然走下坡,這波疫情浪潮下有 20 %確診者是 20 歲以下青少年和幼童,兒科醫師觀察到長新冠問題開始跟著湧現,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王志堯院長坦言:「在感染後一個月家長要注意,孩子只要跟以前確診前有任何不一樣的症狀,像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改變、關節疼痛等等,都建議可以到門診進行評估。」

兒童感染後沒辦法恢復原有活力!

根據國外資料顯示,最高有 30% 染疫孩童、青少年會有長新冠的慢性問題,所以面對這波 Omicron 疫情,光是台中市推估將有 2-3 萬兒童可能有此困擾,需要後新冠特別門診的整合照護。

兒童罹患新冠肺炎後 4 週,甚至超過 12 個星期,仍可能持續影響其心肺功能、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王志堯表示:「沒辦法在感染後馬上會恢復原本正常有活力的狀況,可能有失眠、情緒不安、疲倦、肌肉疼痛,因為是主觀的表現,國際論文提到還有很多有些孩子自體免疫系統、心臟問題,臨床上也遇到不少孩子出現尋麻疹、皮膚炎、皮膚癢的問題。」

「兒童後新冠特別門診」與一般門診差異性?

有時候也會懷疑是不是病毒沒有清除乾淨,因為長新冠症狀多元沒辦法歸類到一個次專科進行處理,面對此疾病全世界都還在摸索中,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今年七月起開始有兒童後新冠特別門診,免除跨科就醫的困擾,減輕家長的焦慮,即時幫助孩童緩解症狀,王志堯說:「會持續追蹤至少半年到一年,讓孩子得到完整的看護。」

到這樣特別門診有什麼異的差別?主要新冠特別門診就醫,會對康復的兒童進行身心整全評估問卷,醫師會依據症狀開立相關檢查,並給予症狀治療藥物,安排定期回診評估改善情況。

 

根據國外研究,長新冠好發在國中小學童居多,但以王志堯臨床上的觀察,他提醒:「 5 歲以下幼童家長,由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對情緒或心理上的問題無法完整敘述,很可能因此而被忽略,長期下來恐影響學習與智能發展。」 確實已經有看到個案已經嚴重影響學習專注力、心理情緒、精神體力與生活品質。

國內欠缺長新冠追蹤研究!

至於到底全台灣有多少人有長新冠的問題?國內也缺乏長期的新冠追蹤研究,王志堯表示:「我們醫院也積極進行兒童新冠疾病相關的臨床及基礎研究,並展開台灣長期性流行病研究,要找出病因、找出最好的治療方式,同時結合中醫診療一起做長期照護,得到新冠肺炎的孩子可以早日康復。」

家長可以注意孩子感染後一個月注意情緒、失眠、精神狀態、活動力有無減少,可能跟心肺功能有關,最怕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改變也要做心理評估,有些抱怨關節疼、肌肉痛總總跟以前確診前有任何不一樣症狀,可以早日到特別門診做診療。

文、王芊淩/圖、黃懷賢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兒童不會表達難統計長新冠比例!這幾種狀況小孩風險較高要注意

長新冠也會影響嬰幼兒!《刺胳針》:各年齡層兒童症狀不同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VID-19/長新冠也會影響嬰幼兒!《刺胳針》:各年齡層兒童症狀不同 日期:2022-06-24 作者:王芊淩 Omicron 浪潮下兒童染疫比例上升,到底多高比例小孩感染過會有「長新冠」?如今一篇丹麥進行的大型研究,首次納入嬰幼兒在研究中,發現約有三分之一確診過的兒童,至少一種長期症狀,且依據年齡不同症狀有些許差異。 兒童長新冠表現因年紀差異略有不同 台灣家長除了擔心孩子確診,也擔心染疫後會不會有後遺症的問題。依據國外康復者觀察,新冠肺炎可能造成許多身心症狀,在兒童身上,有些症狀可能不易被家長發現。 該篇丹麥的研究追蹤 4 萬 4000 名 0-14 歲兒童,其中有 1 萬 1000 名兒童檢測出現陽性,受試者及對照組又再分成三個組:0-4歲、4-11歲、12-14歲,研究中採取 WHO 對長新冠定義,症狀持續至少 2 個月,結果發現兒童常見的長新冠症會因為年齡而有所差異: 0-4 歲:情緒波動、皮疹、胃痛 4-11 歲:記憶、注意力問題 12-14 歲:記憶力、注意力、情緒波動、疲勞 該篇研究合著者 Selina Kikkenborg Berg 、同時也是丹麥哥本哈根心臟病學教授,他表示:「研究結果與之前對青少年長新冠的研究一致,表明儘管兒童經歷長新冠的機率很低,但仍有其風險必須重視。」 另外,無論是病例組還是對照組,顯示女孩的症狀都比男孩多,這與 Long COVID Kids DK 研究中,15-18 歲的青少年也發現了長期症狀存在的性別差異。 症狀影響神經、心肺、免疫反應 國際間至今還不清楚有多少兒童有長新冠,也未能確定症狀會維持多久,研究提到並不是只有新冠病毒感染會出現長期症狀,在其餘常見呼吸道病毒感染後也常導致咳嗽、呼吸喘,此項研究結果也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台灣兒科醫學會在先前才進行《兒少新冠病毒感染的長期影響》研討會,其中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彭純芝表示:「兒少長新冠盛行率,美國 CDC 數據顯示 13.3% 兒童會持續一個月、2.5% 兒童會持續到三個月的時間,初步認定相較成人認為兒童長新冠沒有那麼常見,其中最大的困難是幼童很難清楚表達他的不適。」 英國研究顯示,兒童長新冠發生率可達 16-17 %,但後續較嚴謹的研究顯示,大約會有 5 %小朋友可能罹患長新冠,在兒童神經發展、心臟及肺功能都是可能影響範圍,像是國內亞東醫院小兒部特別開設兒童新冠康復追蹤門診。 研究:長新冠出現在6-18歲較為常見 彭純芝提到:「長新冠並非明顯器官功能的損傷,症狀會持續或是好好壞壞;反之如果是有一個非可逆性的器官損傷則認定是後遺症,像是血管栓篩的影響,或是全身性發炎反應、MIS-C等等,但初始症狀與嚴重度不是後遺症唯一的決定因素。」 其中莫斯科一篇針對兒少長新冠研究,彭純芝強調:「研究中常見症狀疲倦、毛髮問題、頭痛、睡眠等,其實都會隨著時間會下降、慢慢緩解,特別倦怠是一個非特異性的表現,很多不舒服生理、心裡都會有倦怠感受。」但他們認為長新冠發生在大孩子較多,落在 6-11 歲以及 12-18 歲兒少居多。 由於新興的症狀表現也還需要更多資料佐證,若是急性期過後仍不適,家長早期發現問題適當的介入,尋求兒科醫師幫助讓小朋友們得到妥善的追蹤及照護。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COVID-19/長新冠也會影響嬰幼兒!《刺胳針》:各年齡層兒童症狀不同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227114?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heho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咳嗽、疲倦?中醫解析5大「長新冠後遺症」常見證型,保養穴道、推薦藥材一次看

 
 
 
 
 

新冠病毒產生的後遺症會為身體帶來中長期的影響,根據統計,依病毒株不同,大約會有7~20%的人在感染痊癒後產生影響,患有新冠後遺症的人常見症狀包括:疲倦、體力變差、胸悶呼吸不暢、咳嗽、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嗅覺味覺變化、焦慮、腹瀉、痠痛、皮疹、月經失調等。 亞東紀念醫院傳統醫學科林巧梅醫師提醒民眾切勿驚慌,長新冠所帶來的不適可以經由中醫師診斷後,給予投藥或是透過針灸獲得改善。林巧梅醫師整理臨床長新冠中醫常見證型如下:

中醫解析5大證型「長新冠」確診後遺症,常見症狀表現、調理方向

【氣陰兩虛】

症狀:病人歷經發燒或腹瀉加上隔離在家或臥床,容易耗氣傷陰,產生倦怠、心悸、呼吸費力、注意力不集中、頭暈、頭汗出等症狀。
選用藥材:北黃耆、西洋參、麥門冬、生地黃……等。

穴道:頭皮針(民眾在家可用梳子梳頭按摩頭皮)、足三里、百會……等。

【濕邪困脾】 症狀:感染Omicron 的病人,舌相有許多是舌頭非常厚膩的,這在中醫就是一種濕邪,可能讓病人胃口不好,疲倦、腹瀉、消化差、頭昏、痰多。
選用藥材:四神湯、藿香、白荳蔻……等。

穴道:陰陵泉、豐隆……等。

【餘熱未清】 症狀:有些病人解隔後喉嚨仍感不適,或有咳嗽症狀,舌頭顏色仍偏紅,整體火氣還沒消,這代表還有熱邪沒有清乾淨。
選用藥材:魚腥草、薄荷、連翹……等。

穴道:魚際、尺澤……等。

【痰瘀阻絡】 症狀:因感染的炎性反應累積,可能造成痰濁,甚至影響末梢循環,導致呼吸不暢、胸悶、味覺嗅覺改變、麻感。
選用藥材:赤芍、栝蔞實、半夏……等。

 

穴道:膻中、內關……等。

【氣滯血瘀】 症狀:感染產生的多方面壓力,影響病人情緒,可能導致肝氣鬱結,產生睡眠不佳、容易緊張恐慌、月經異常、胸悶心悸等。
選用藥材:陳皮、玫瑰花、薄荷……等。

穴道:太衝、外關……等。

康復後出現長新冠症狀?醫籲:一定要盡速就醫

長新冠對人體所帶來的影響與時間仍未知,亞東紀念醫院傳統醫學科林巧梅醫師呼籲民眾若不幸染疫,康復後發現出現了長新冠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透過醫師診斷後進行治療。

※本文由《健康遠見》授權提供: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90853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是「缺鈣國家」?小心缺鈣警訊 營養師Ricky告訴你5種高鈣食物

 
 
 
 
 

你知道嗎?台灣人每天平均只攝取不到600毫克的鈣,低於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的建議攝取量1000到1200毫克,甚至比全球平均值還低。鈣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小朋友的成長階段、女性更年期特別要注意不能攝取太少。缺鈣可能造成骨質疏鬆、牙齒蛀牙、脆化、牙齦發炎、肌肉疼痛、痙攣等症狀,甚至有研究發現可能造成失眠。那到底我們該吃什麼食物補充鈣質呢?營養師Ricky整理出除了牛奶等乳製品以外的5種高鈣食物,讓你補鈣沒煩惱。

台灣是「缺鈣國家」?小心缺鈣警訊 營養師Ricky告訴你5種高鈣食物(圖/中央社)
 
台灣是「缺鈣國家」?小心缺鈣警訊 營養師Ricky告訴你5種高鈣食物(圖/中央社)
 
 
 
 
 
 

失眠有可能因為缺鈣?營養師告訴你5種高鈣食物

缺鈣容易危害到我們骨骼與牙齒的健康,甚至連睡眠品質跟我們鈣也有關係喔! 今天跟大家介紹5種除了乳製品之外的高鈣食物,讓大家可以透過食物直接攝取鈣質。 製作:營養師Ricky's Time 看更多營養師Ricky's Time 看更多網紅創作影音

一、無糖傳統豆花

每100公克中就有300毫克的鈣,可以搭配豆漿一起食用。

豆花可以搭配豆漿一起食用。(圖/Getty Images)
 
豆花可以搭配豆漿一起食用。(圖/Getty Images)

二、奇亞籽

每100公克含有831毫克鈣,而且是非常好的膳食纖維來源,能解決便祕困擾。

吃奇亞籽除了攝取鈣質,還能解決便祕問題。(圖/Getty Images)
 
吃奇亞籽除了攝取鈣質,還能解決便祕問題。(圖/Getty Images)

三、肉桂粉

每100公克就含1004毫克的鈣,且有豐富的抗氧化劑,減少身體受自由基的損害,常被添加到咖啡、甜點裡。

肉桂粉另有豐富的抗氧化劑,能減少身體受自由基的損害。(圖/Getty Images)
 
肉桂粉另有豐富的抗氧化劑,能減少身體受自由基的損害。(圖/Getty Images)

四、黑芝麻

熟的黑芝麻每100公克含1479毫克鈣,也是良好的油脂來源,屬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平時可撒在白飯上,健康又美觀。若是食用芝麻醬或芝麻糊,則要注意糖分攝取,別讓熱量爆表。

黑芝麻也是良好的油脂來源,屬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圖/Getty Images)
 
黑芝麻也是良好的油脂來源,屬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圖/Getty Images)

五、小魚乾

每100公克生的小魚乾含2213毫克鈣,蛋白質含量也不低,100公克中有69.2克。但小魚乾通常下很多油去炒出香酥口感,常見的杏仁配小魚乾則會加糖和油脂處理,都要小心熱量攝取。

小魚乾通常下很多油炒出香酥口感,注意別不小心吃下太多熱量。(圖/Getty Images)
 
小魚乾通常下很多油炒出香酥口感,注意別不小心吃下太多熱量。(圖/Getty Images)

營養師Ricky最後補充,除了這5種食物,多吃蔬菜也可以幫助補鈣,羽衣甘藍、青江菜、芥菜都是不錯的選擇;青花菜和大白菜鈣含量比較少,但吸收率也不錯。如果是只吃素的人,就不用擔心沒有鈣質補充來源,以上這些蔬菜都可以試試看喔。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俞建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童急性盲腸炎怎麽辦? 營養師推薦除了BRAT飲食法還可以這樣吃

 
 
 
 
 

夏天的來臨,意味著盡情吃冰淇淋、喝冷飲的時刻來臨了。家長們除了擔心孩子在這炎熱的季節裏中暑,更是擔憂夏日高溫讓食物迅速變質、細菌滋生,使得急性腸胃炎高峰期來襲。 若是孩子得了腸胃炎,接下來還能吃什麽呢?家長們應該避開哪些地雷食物?就讓「好食課」營養師Lexie張宜臻來解惑,為大家推薦急性腸胃炎患者適合的食物。 ▲ 夏日高溫使得急性腸胃炎高峰期來襲。(示意圖/Pixabay) BRAT飲食法 過去臨床推薦急性腸胃炎者,可遵循BRAT飲食法: 一、Banana(香蕉) 二、Rice(米飯、稀飯) 三、Apple Sauce(蘋果泥) 四、Toast(吐司) 這四種食物比較容易消化,適合作爲腸胃炎患者的飲食,幫助身體恢復。值得注意的是,此類飲食的營養主要來源為碳水化合物,缺乏蛋白質等其他營養,所以目前已較少使用。 ▲ 營養師建議腸胃炎患者在飲食上註意均衡,確保蛋白質攝取。(示意圖/Pixabay) 急性腸胃炎怎麽吃? 一、少量多餐,蛋白質攝取 營養師建議,患者可以少量多餐,並適度增加蛋白質的攝取,來補足組織修復時所需要的營養與熱量。家長為孩子準備餐點時,可留意蛋白質來源的食物,例如蛋料理、豆製品、去筋去皮的肉,但應避開油炸食物。 二、補充水份 在這個非常時期,父母應注意為孩子補充水份,避免腹瀉、嘔吐、脫水等狀況出現。 三、低纖飲食 營養師説明,一般上建議等症狀緩解後,才逐量提高纖維攝取。腸胃炎急性期皆以低纖飲食為主,忌甜食、油炸、辛辣刺激及乳製品,以減少腸胃道的刺激。 營養師強調,孩童急性腸胃炎記得就醫,並依照醫生醫囑進食,依據症狀嚴重程度,可能須先禁食來使腸胃休息。 本文獲得「好食課」授權報導 延伸閱讀免疫系統穩定來自心念!「活化思維彈性練習─掃帶脈能量運動」跟著動一動如何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 21世紀最新心念醫學

https://s.yimg.com/os/creatr-uploaded-images/2022-05/c089ca70-dda9-11ec-bbf3-3e75574f3d6e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換乳營養師建議雙重營養鮮乳鞏固保護力

 
 
 
 
 
▲<strong>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換乳期間可透過飲用鮮奶攝取生乳中含有的珍貴雙重營養,即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作為乳品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strong>
 
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換乳期間可透過飲用鮮奶攝取生乳中含有的珍貴雙重營養,即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作為乳品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

隨著幼兒年齡增長,換乳成為眾多家長的一大難題,何時換乳、飲食如何調整與乳品挑選等相關問題在各大親子論壇熱度更是長年居高不下,許多家長都有「用營養品取代食物」、「貴的準沒錯」、「偏重某一類營養攝取」等迷思。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應以天然食物最為主要養份攝取來源,換乳期間可透過飲用鮮奶,攝取生乳中含有的珍貴雙重營養,即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作為乳品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

▲<strong>瑞穗極制鮮乳,保有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的活性。鞏固保護力,是能夠幫助維持健康的保護性蛋白。</strong>
 
瑞穗極制鮮乳,保有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的活性。鞏固保護力,是能夠幫助維持健康的保護性蛋白。

瑞穗極制鮮乳-寶貝的第一瓶鮮乳,保留乳鐵蛋白與免疫球蛋白

相較於市面上大多數鮮乳採用130°C超高溫瞬間殺菌,瑞穗極制鮮乳是以較溫和的72°C巴氏德殺菌,除能殺滅致病微生物以確保飲用安全,還能保留珍貴的營養成分,例如:保有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

生乳中的乳鐵蛋白相當稀少而珍貴,每10公升的牛乳中,僅含有約1公克,其能與鐵結合,幫助營養在體內傳送;免疫球蛋白亦具有生物活性,是生乳中相當珍貴的成份,能提升保護力,是能夠幫助維持健康的保護性蛋白。

換乳期提醒:營養均衡注意、天然原型食物

 

換乳期是調整孩童飲食的重要階段,根據WHO建議[註1],嬰兒出生前6個月應採取純母乳哺育,此後才需開始搭配副食品,可持續餵母乳到2歲或2歲以上。換乳期間為了延續母乳的保護力,讓孩童的營養足夠應付外界環境。許多父母會擔心孩童營養不夠,因此會透過營養品補充自覺不足的營養成分,深怕輸在成長起跑點上。也因為生活忙碌,沒有太多時間思考,因此會相信價格反映品質的片面思考。對此現象,營養師提醒隨著孩童年紀增長,飲食模式慢慢與成人相同,父母也須思考每日營養是否均衡,藉由天然、原型食物攝取提供成長所需的營養成分,而非過於依賴營養食品或以價格評斷優劣。

此外,由於飲食習慣改變,一時之間爸媽會因擔心小朋友挑食、營養不足,而偏重某一類營養攝取的情況。針對此現象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替換乳品應盡量以逐漸替換、穿插方式餵食,讓孩童循序漸進適應。

優質好味道換乳首選,鞏固保護力的雙重營養鮮乳

營養師最終也提醒,部分孩童如果一開始不能接受鮮乳的味道,可以選擇使用72°C巴氏德殺菌法的鮮乳。因為此鮮乳更能保留生乳的風味,比較容易讓孩童接受,早日培養每日補充鮮乳的好習慣之餘,補充乳鐵蛋白與免疫球蛋白等鞏固保護力的雙重營養。

[註1] 世界衛生組織(WHO),2002,Global strategy for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資料來源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染疫童「酮酸中毒」病逝 酮酸中毒是什麼?有哪些症狀?如何預防?誰是高危險群?

 
 
 
 
 

台灣日前發生一起3歲男童確診後併發酮酸中毒病逝的案例,引發社會關注。醫生指出,這可能是新冠病毒攻擊胰臟的極端個案。其實,酮酸中毒並不少見,尤其是糖尿病患的頭號公敵,究竟酮酸中毒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

延伸閱讀》再增172死 最小3歲童「哮吼、酮酸中毒」

台灣一名3歲男童確診後,發生哮吼併心肺衰竭、糖尿病酮酸中毒,最終不幸病逝。(示意圖,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台灣一名3歲男童確診後,發生哮吼併心肺衰竭、糖尿病酮酸中毒,最終不幸病逝。(示意圖,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酮酸中毒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

了解酮酸中毒前,必須先知道什麼是「酮體」?酮體是人體能量來源之一,為燃燒脂肪後所形成的產物;先前風行的「生酮飲食」,正是透過調整飲食,將身體能量來源從燃燒葡萄糖,轉為燃燒脂肪生成酮體。

酮酸中毒簡而言之,簡而言之就是體內的酮體過多,成因多半與血糖增高、胰島素不足有關。酸性的酮體大量累積,血液也會酸化,造成電解質不平衡、鉀離子大量流失;當酮酸中毒進入惡性循環,患者脫水嚴重將導致血液中的血糖、酮體濃度居高不下,最後產生低血壓、休克等症狀,甚至死亡。

 
 
 
 
 
 

未按時服藥變酮酸中毒 糖尿病患送醫確診

南投縣 / 李盈萱 楊宗穎 周大翔 報導 南投有一名40歲的男子,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沒有按時服用藥物,最近出現喘、呼吸急促的症狀,趕快送急診,醫生診斷男子為酮酸中毒,採檢後更發現COVID-19陽性確診,緊急送進專責加護病房醫治,醫生提醒,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容易酮酸中毒,加上確診,發燒時的血糖升高,更難控制,嚴重可能致命,呼籲有慢性病民眾都要按時吃藥,小心防疫。民眾身體不舒服,跑醫院看病拿藥,卻不按時吃藥,容易造成病情加重的風險,尤其現在COVID-19疫情高峰期,南投有一名40歲的男子,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沒有按時服用藥物,最近出現喘呼吸急促,被送醫治療,當時已經意識不清,醫師診斷男子為酮酸中毒,採檢後更發現COVID-19陽性確診,趕快送進專責加護病房醫治救命,才保住一命。衛福部南投醫院副院長洪世昌說:「酮酸中毒的病人,有時候會有呼吸或是心肺功能的影響,嚴重的時候會意識昏迷,會產生一個生命的危險,所以確診的一個患者呢,雖然大部分都是輕症,那還是要注意我們血糖的一個控制。」醫生強調,雖然病人已經康復出院,但也提醒,糖尿病本來就很容易胰島素分泌不足,酮體累積快速和過量,使血液呈現酸性,造成酮酸中毒。加上確診,在發燒時血糖升高,更難以控制,嚴重可能會致命,呼籲民眾有慢性疾病都要按時吃藥,小心防疫,避免感染後重症,死亡機率也會提高。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原始連結

酮酸中毒有哪些症狀?

根據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莊武龍指出,酮酸中毒可能出現以下症狀之一:

  • 中樞神經:全身不適、頭痛、倦怠虛弱、嗜睡、神智改變、昏迷

  • 呼吸系統:呼吸快且深,且有丙酮或水果味

  • 心血管系統:心跳加快、心律不整、低血壓、休克

  • 腸胃系統: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 全身狀態口渴、脫水、多尿、嗜睡、皮膚乾燥、視力模糊

延伸閱讀》3歲童染疫竟酮酸中毒亡 「呼吸有水果味」是警訊

酮酸中毒高風險族群是哪些人?

酮酸中毒通常為糖尿病或酒精所引起,最常見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尤其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誘發主因是患者體內的胰島素不足,或晚期病人對胰島素產生阻抗,因此無法分解血液中的葡萄糖,轉而代謝脂肪作為能量來源,因此快速累積酮體,造成酮酸中毒。

依據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指引,感染、急性心肌梗塞和中風等危險因子,也可能誘發酮酸中毒;或是未經醫師逕行採用生酮飲食,酮酸中毒風險也恐大增。

另一種酒精性酮酸中毒,則是在未進食及喝水少的情況下,長期酗酒或突然豪飲,酒精會降低胰島素分泌,增加升醣激素濃度而促使酮酸生成,因而導致酮酸中毒。

至於一般人因低碳或生酮飲食導致酮酸中毒的可能性較低,但案例也並非完全沒有。先前曾發生一名男子不知自身患有腎臟病,為求養生,每餐只喝蔬菜湯、完全不吃澱粉,導致酮酸中毒、差點送命。

延伸閱讀》只喝蔬菜湯養生! 2周後「酮酸中毒」險喪命

酮酸中毒如何治療?

馬偕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學團隊點出,主要治療酮酸中毒的方法:

  • 水分補充:高血糖會引起滲透性利尿作用,造成患者體液大量流失,因此補充水分,防止脫水非常重要。

  • 胰島素治療:大部分酮酸中毒須立即治療,通常選擇靜脈注射胰島素,改善酮酸中毒的症狀。

如何預防酮酸中毒?

除了避免發生飲酒過量、過度偏食等情況,建議糖尿病患者可遵循下列指示:

  • 控制飲食、適度運動,依照糖尿病治療原則積極控制血糖

  • 長期且規律的接受診療,不可任意停藥

  • 出現其他疾病或急性病症,立即找醫師諮詢

  • 不酗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並攝取足夠水分

  • 配合營養師菜單調整飲食以控制血糖

醫師提醒,平日養成監測血糖的好習慣,若發現血糖過高,就要提高警覺。但也切勿因血糖值正常就輕忽,只要符合酮酸中毒的症狀,即有確診的可能,須盡快就醫。

實習記者:吳桂芳

核稿編輯:林思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疫苗拚7月下開打!醫分析2廠牌

 
 
 
 
▲食藥署17日核准莫德納疫苗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接種,圖為5歲以上兒童疫苗施打。(示意圖/記者葉政勳攝 , 2022.06.01)
 
▲食藥署17日核准莫德納疫苗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接種,圖為5歲以上兒童疫苗施打。(示意圖/記者葉政勳攝 , 2022.06.01)

食藥署17日核准莫德納疫苗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接種,今(2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透露,預計7月中下旬可開放施打。對此,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馬偕兒童醫院榮譽主治醫師李宏昌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分享,莫德納與BNT劑量不同,副作用和抗體力價也有不同,會建議兒童接種降低重症機率,若是家長真有擔憂,暫不讓兒童接種,則一定要自主提升防疫措施。

因應本土新冠肺炎疫情,食藥署於17日核准莫德納疫苗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接種,與會專家建議,兒童疫苗施打兩劑,每劑0.25ml,施打間隔為28日。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躁動、哭鬧、注射部位疼痛、腫脹、紅斑、嗜睡、食慾不振、發燒、疲倦、頭痛、肌痛等。

今疫情記者會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下週ACIP(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會議中將開會討論6個月至5歲幼兒莫德納疫苗接種作業流程,政府已在同步採購,預計7月初會有45萬劑,可提供90萬幼兒施打,最快7月下旬完成封緘檢驗後就可提供兒童接種,另幼兒劑型的BNT疫苗也在議約中。

針對幼兒接種疫苗是否真的利大於弊,李宏昌直言,要看兒童染疫風險,目前感染Omicron病毒株後,約99%病患多是輕症,但仍有1%的人可能會變成中重症,甚至會有生命危險,近期醫界有努力訂出指引,減少中重症病患,家長也要評估狀況。

「理論上是建議你打!」李宏昌認為,幼兒若能接種疫苗較有保障,可以減少產生重症機會,幼兒接種後可能會有發燒、肌肉痛等疫苗反應,比較擔心的是可能會有心肌炎、內部器官損傷等副作用,像是先前有青少年接種發生心肌炎,即使後續都已接受治療,但仍讓許多家長都很緊張。

李宏昌進一步指出,青少年接種的是全劑量,11歲以下幼童接種劑量較低,引發副作用機率更小,但尚未開放接種,還不能確定有無副作用,且過去疫苗從問世到用於人體,通常都要耗費至少10年,才會知道對身體有哪些影響,現在新冠疫苗是因為緊急狀況快速通過審查使用,因此政府應清楚告知民眾風險利弊,「家長也要負擔一點點責任」評估是否接種。

該選擇BNT或是莫德納疫苗為佳?李宏昌說明,莫德納與BNT疫苗劑量不同,因此家長要評估抗體力價與不耐適性問題,若是希望副作用少一點,可以選擇劑量較少的BNT疫苗,如果希望抗體較高,可以選擇莫德納疫苗。

若是家長選擇不讓兒童接種疫苗,李宏昌也提醒,家長一定要「自主升級防疫」,即使社會慢慢走向解封,但只要家中有幼兒,防疫措施還是要加強,幼兒多是透過家戶傳染,被家庭中的其他成員感染,父母也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因此建議不管任何人,在家中都應佩戴口罩,也不要帶幼兒出入公共場所,「你如果可以百分之百做到這一點,那你就暫時不要打也是可以的」。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疫情高峰已過?醫曝1指標:別只看確診數
疫情走到緩降坡!7月有望回穩 李秉穎:但不排除拖尾巴
BA.4、BA.5叩關!醫:最終都會感冒化 3+4免變嚴

我嚴防新冠肺炎
羅一鈞預估:本周每日確診低於5萬
打過3劑疫苗!20多歲男確診呼吸衰竭 發病5天身亡
包庇黑心快篩?食藥署提證據控大鑫「申請EUA都寫美製」
陳時中未出席記者會原因曝光 羅一鈞:他持續居家辦公
國旅團「3劑令」解除 48小時內快篩陰性證明代替
網紅遇瓶頸 用「台灣製造」運動聖品秒變表情包

◤疫情升溫緊張 孩童防護要做好◢
MIT孩童口罩50入 最低$129起
兒童專利益生菌 買一送一優惠中
多多勤洗手 獅王洗手乳88折起
酒精消毒必囤 6入組再送4噴頭特惠

相關新聞影音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確診後「腦霧」好困擾 營養師推8大食物幫你補補腦

 
 
 
 
「腦霧」好困擾,營養師表示多吃高脂魚有幫助。(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腦霧」好困擾,營養師表示多吃高脂魚有幫助。(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周刊王CTWANT] 不少人在確診新冠肺炎後,都出現「腦霧」的後遺症,營養師阿罐就整理出8種食物,對腦部相當有幫助,可以提高能量更能對抗疲勞,食物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甚至可以保持頭腦清醒,對抗頭腦混亂甚至記憶力減退,也能對抗腦霧的症狀,幫助思緒趕快恢復,也建議可以在日常餐點中加入這些健腦營養食物,以促進大腦健康並保持記憶力處於最佳狀態。

1️⃣高脂肪魚類

這類魚包括鮭魚、鱒魚、秋刀魚、鯖魚和鮪魚,都是omega-3 脂肪酸的豐富來源, 大腦約60%由脂肪構成,其中一半的脂肪由 omega-3 脂肪酸組成,大腦用 omega-3 來構建大腦和神經細胞。

2️⃣咖啡

咖啡中的兩種主要成分咖啡因和抗氧化劑,可以幫助支持大腦健康,還能提高警覺性和心情好轉。

咖啡當中的咖啡因與抗氧化劑可以幫助大腦健康。(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咖啡當中的咖啡因與抗氧化劑可以幫助大腦健康。(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3️⃣莓果類

莓果中擁有花青素、多酚類植化素,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緩大腦衰老並改善記憶力。

4️⃣薑黃

薑黃及其活性化合物薑黃素,可以穿過血腦屏障,具有很強的抗炎和抗氧化功效,有助於腦部健康。

莓果類有抗發炎與抗氧化的功效。(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莓果類有抗發炎與抗氧化的功效。(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5️⃣南瓜子

南瓜子富含許多對大腦功能很重要的微量營養素,包括銅、鐵、鎂和鋅。

6️⃣黑巧克力

巧克力中的豐富植化素-類黃酮,此聚集在腦中處理學習和記憶的區域,有助於保護腦部。研究表明,吃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可以增強記憶力和情緒。

巧克力中的類黃酮,可以保護腦部,尤其是黑巧克力的成分最高。(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巧克力中的類黃酮,可以保護腦部,尤其是黑巧克力的成分最高。(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7️⃣堅果

 

堅果含有大量促進大腦功能的營養素,包括維生素 E、好油和植化素,維生素 E 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傷,有助於減緩智力衰退,可同時擁有健康的心血管與大腦。

8️⃣雞蛋

雞蛋中擁有許多營養包括優質蛋白質、維生素 B6 和 B12、葉酸和膽鹼,膽鹼是一種重要營養素,身體使用它來製造乙醯膽鹼,這是一種有助於調節情緒和記憶的神經傳遞。

原始連結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禁止小孩吃甜食易適得其反?營養師4招防「報復性吃糖」!

 
 
 
 
 

每日健康 民眾口耳相傳「小朋友吃巧克力或糖果會變笨」,許多家長平時不會給小朋友吃,以其他點心或水果、蔬果汁代替。不過這樣作真的好嗎?影響的關鍵又是什麼?對此簡鈺樺營養師指出盲點並分享建議作法。 小朋友吃甜食真的容易變笨?營養師指2關鍵。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甜食對小朋友的影響,添加糖是其中一項關鍵,糖分容易影響血管健康及腦部運作,包括學習力、專注力、記憶力、情緒管控等,這點對於正在發育中的小孩更為明顯,但不僅限於小孩,大人也是一樣,且也都要留意糖上癮的問題。 另一個影響要素,在於「剝奪營養攝取」,研究發現,愛好吃甜食的小朋友,容易影響、減少正餐,間接使得各類重要營養缺乏、影響腦部,也會影響到上述所提到的各項腦部能力,且受影響的也不只有腦部,其他也包括身高不足、體重肥胖、健康等,關鍵在於人工添加色素。這點其實和大人常以垃圾食物作為正餐、營養不均大同小異,不論是小孩或大人都要留意。 小孩吃巧克力、糖果會變笨?吃別的較健康?營養師指盲點。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家長會放較多的注意力在巧克力和糖果等,因此提供其他「家長認為比較健康的甜點」給小朋友,但其實普遍是大同小異。 簡鈺樺營養師舉例,家長常提供的替代品如甜甜圈、蛋糕、餅乾、布丁等,這些其實也都在甜點的範疇當中。而蜂蜜、黑糖、果汁、蔬果汁,許多家長會認為天然而過度提供,這些雖沒有前述點心過度加工,但從營養學的角度,也都是屬於精緻糖。果汁或是蔬果汁,盡量選擇天然食材攪打後,不要進行過濾,保留纖維會比較理想。若是選擇市售超商果汁,看似營養,仍會被歸類在糖攝取量高的來源,這些都是需要留意的。 孩子吃甜食會變笨,就禁止?營養師舉例:容易適得其反。 不過,即便日常建議留意小朋友吃甜食,但這並不代表嚴格完全禁止,簡鈺樺營養師建議根據小朋友的特性來做調整,以避免出現反效果,或將來出現「報復性吃糖」。 禁止甜食對普遍成人來說其實都已經相當困難,手搖飲是普遍的例子,若禁止小朋友碰甜食,有非常高的機率會是在家長看不到的情況下接觸甜食,包括上下學的時候接觸、阿公阿嬤養的等等,這是人之常情,難以避免,就算自己作得到,也難要求別人能和自己一樣,更不用說是小朋友。 別禁止小朋友吃甜食!營養師4招,避免適得其反。 為避免禁止甜食而報復性吃糖或偷偷吃甜食,簡鈺樺營養師建議,可以考慮和小朋友說好時間,選擇一份自己想吃的甜食,並且不可以影響正餐,而不論小朋友是否表現良好,也都不宜毀約,畢竟除了事情應分開看,這主要目的也是在於避免小朋友自己偷偷吃。 平時也可以給小朋友吃一些牛奶、優格、優酪乳加上保持原樣的水果,又或是紅豆、綠豆、豆花、仙草、愛玉等,各式傳統、原型食物為主的甜點為佳,若能沒有額外添加糖是最理想狀況,但若當中是屬於有糖水、煉乳等糖份,相較下不會只有糖,還有食材中的營養,為相對較理想的選擇。而若是家長擔心小朋友攝取過度加工的食品,可透過包裝上營養標示若有3~5個是看不懂的,就不建議購買給小朋友。 當然,若是家長能一起執行會更好,除了讓小朋友知道那些甜食其實沒什麼,自然能減少好奇或模仿,也可以是一種陪伴,「我們一起吃,你不可以自己偷偷吃喔。」,建立信任及親密關係,這會比小朋友質疑為什麼爸爸媽媽都可以吃時,一句「因為我是大人阿。」來得有說服力。 簡鈺樺營養師叮嚀,在避免小朋友攝取過多甜食時,身體和心理都要考量到,妥善且彈性的管控,對於小朋友未來的成年的健康也會有所幫助,可大幅降低因「習慣吃糖」或「報復性吃糖」所帶來的肥胖、糖尿病、三高等問題。 延伸閱讀愛愛安全須知!破解8大性迷思 性福加倍不染病心肌梗塞不可測?專家警告:心肌缺氧更可怕

https://s.yimg.com/os/creatr-uploaded-images/2022-06/8edd76d0-ee47-11ec-bfed-9a852211487c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天易食物中毒!專家曝「5種食物」小心 嚴重恐敗血症

 
 
 
 
營養師盤點日常中容易導致食物中毒的5種食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營養師盤點日常中容易導致食物中毒的5種食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端午節過後進入6月暑季,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食物的保存也要更加仔細,否則一不小心就容易孳生細菌,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也特別指出,日常中有5種食物最容易導致食物中毒,提醒民眾要多加留意。

1.涼麵

夏天悶熱沒有胃口,許多人都會選擇涼麵來吃,不過營養師張斯蘭就提醒,製作過程及保存方法很重要,許多店家汆燙涼麵後會用生水冰鎮冷卻,但其實生熟食應分開擺放製作,以免交叉感染、大腸桿菌超標,這樣吃下肚就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天氣炎熱沒有胃口時,涼麵是不少人的首選。(圖/TVBS資料畫面)
 
天氣炎熱沒有胃口時,涼麵是不少人的首選。(圖/TVBS資料畫面)

2.高蛋白質食物

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像是豆製品、豆漿等,在夏天時較容易腐壞,建議買了後盡快食用完畢或是低溫冷藏,若不確定是否變質,吃之前可以先聞聞看味道,或是用手觸摸看是否有黏液。

3.現切水果、冰品

張斯蘭表示,超商販售的現切水果,製作過程有品質管制,比較不會受汙染,但是有些水果攤,製作環境不乾淨,若沒妥善保存就容易滋生細菌,提醒大家購買時要注意,水果的色澤是否變黃,以及店家的衛生等。

購買現切水果時,要多加留意水果的色澤是否有變化。(圖/TVBS)
 
購買現切水果時,要多加留意水果的色澤是否有變化。(圖/TVBS)

此外,像是剉冰、綿綿冰等,如果沒有以未煮沸的水來製作冰塊,在殺菌不完全的情況下,就會藏有許多細菌,容易導致食物中毒。

4.生雞蛋

生雞蛋買回來前,切記一定要洗乾淨,營養師提醒,若沒有洗乾淨,蛋殼上殘留的沙門氏桿菌,在烹調時會經過雙手沾染到食物上,造成拉肚子、食物中毒,若免疫力很差的人,還可能導致敗血症。

生雞蛋買回來一定要洗乾淨。(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生雞蛋買回來一定要洗乾淨。(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5.生魚片

生魚片是很多人的愛好的美食,但在夏天保存十分不易,30度左右是細菌最喜歡滋長的溫度,建議要趁著新鮮盡快食用完畢,或是直接將食材煮熟,避免食物中毒疑慮。另外,張斯蘭也提醒,食物若隔餐吃,沒有再加熱或放冰箱冷藏,仍有腐敗風險,要特別小心。

更多 TVBS 報導
蚊子最愛這4種人!「穿深色」易被鎖定 止癢別再劃十字
心情不好靠吃解決?專家曝「4大類食物」製造快樂荷爾蒙
慢跑2小時都不夠!專家揭粽子熱量排行 曝安心吃5秘訣
吃不完就走人?火鍋店員爆「超噁內幕」 這件事千萬別做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情不好靠吃解決?專家曝「4大類食物」製造快樂荷爾蒙

實習編輯 王韻婷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5/28 05:50
  •  
  •  
鮭魚富含維生素B,專家建議壓力大或緊張時可補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心情不好靠吃解決?專家曝「4大類食物」製造快樂荷爾蒙
鮭魚富含維生素B,專家建議壓力大或緊張時可補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現代人工作繁忙、壓力較大,偶爾會有心情低落的時候,此時除了靠運動抒發外,營養師余朱青指出也可以靠「吃對食物」來讓心情變好。因為人的身體中有個被稱為「快樂荷爾蒙」的傳導物質「血清素」,可透過食用含有色氨酸的食物,來幫助製造血清素這個快樂荷爾蒙,而含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也有助於緩解焦慮和沮喪情緒。


余朱青營養師在臉書上分享「聰明吃會開心的食物」,提到心情不好或壓力大時,或許可以靠吃來改善,她特別整理出多吃可以讓心情變好的「4大類食物」。

 

 
 
余朱青營養師統整出4大類能讓心情變開心的食物。(圖/翻攝自余朱青臉書) 心情不好靠吃解決?專家曝「4大類食物」製造快樂荷爾蒙余朱青營養師統整出4大類能讓心情變開心的食物。(圖/翻攝自余朱青臉書)

1.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含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緩解焦慮和沮喪情緒,大多深海魚及堅果都含有這類快樂因子。像是鮭魚、亞麻籽油、堅果和雞蛋等,可以幫助頭腦健康,保持大腦細胞的靈活性和改善情緒。

2.含有色氨酸的食物
 
色氨酸可以幫助製造「快樂荷爾蒙」血清素,比如像香蕉、牛奶、乳酪、堅果類、納豆和豆漿,都是含有色氨酸的食物。

3.含維生素B的食物
常處於壓力大或緊張狀態時,身體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群,可以多吃深色蔬菜、肉類、雞蛋、鮭魚及全穀類等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來補充。

4.含鋅的食物
鋅是讓細胞正常作用的重要元素,對維持大腦健康很重要,缺乏鋅會讓人食慾減退、免疫低落,所以可多吃像是牡蠣、扇貝、瘦肉、南瓜籽等含鋅量較高的食物來補充。

 
攝取過多油炸食物,反而會讓心情較負面。(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心情不好靠吃解決?專家曝「4大類食物」製造快樂荷爾蒙攝取過多油炸食物,反而會讓心情較負面。(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余朱青也強調,除了有讓心情好的食物,也會有吃了會帶來負面情緒的食物,例如油膩、煎炸等高油脂食品、高糖分食物、高鹽分食物都不能過量攝取,吃越多只會越不開心。最後也提醒大家,「食物是很好的心理醫生」可以快速趕走焦慮,讓心情愉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缺少礦物質怎辦?快記「彩虹食補法」紅疹、抽筋秒改善

編輯 許佳惠 / 責任編輯 王思淳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5/26 16:16
最後更新時間:2022/05/26 16:16
  •  
  •  
孩童應攝取的礦物質主要有鐵、鈣、碘、鎂、鋅、鉀、磷7種。(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孩缺少礦物質怎辦?快記「彩虹食補法」紅疹、抽筋秒改善
孩童應攝取的礦物質主要有鐵、鈣、碘、鎂、鋅、鉀、磷7種。(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礦物質是六大營養素之一,也是維持人體生理機能的重要元素,不過吃什麼才能攝取足夠礦物質呢?醫師表示,孩童應攝取的礦物質主要有鐵、鈣、碘、鎂、鋅、鉀、磷7種,如同彩虹般設計成七色,再把七色彩虹的對應食物製成圖表,方便民眾參考。

 
孩童要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才能促進成長發育。(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孩缺少礦物質怎辦?快記「彩虹食補法」紅疹、抽筋秒改善孩童要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才能促進成長發育。(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長期缺乏礦物質恐致病

禾馨醫療兒科專任醫師巫漢盟表示,寶寶要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才能促進成長發育,每一種礦物質都扮演不同角色,例如:鐵是製造紅血球的必要元素;而鈣、鎂、鉀幫助維持血液酸鹼值平衡,如果沒有攝取適量的礦物質,就容易引起骨質流失、抽筋、痙攣、皮膚紅疹、食慾下降、記憶力下降、智能低落、運動失調、心跳下降、暈眩以及肌肉無力等症狀。

不同礦物質為身體帶來好處
 
 
而孩童應攝取的礦物質主要有鐵、鈣、碘、鎂、鋅、鉀、磷7種,如同彩虹飲食法,各種礦物質利用不同顏色標記,功能分別如下:

(紅)鐵:製造血紅蛋白的重要元素。
(橙)鈣:促進骨骼與牙齒發展、預防抽筋。
(黃)碘:維持體內甲狀腺功能、促進學習力。
(綠)鎂:有助於神經、骨骼與肌肉發展,也可提高鈣的吸收率。
(藍)鋅:與智力發展、免疫力、傷口癒合有關。
(靛)鉀:維持神經傳導與體內電解質平衡。
(紫)磷:構成骨骼與牙齒的重要元素,同時也有傳遞訊息的作用。

 
寶包的礦物質彩虹食物。(圖/翻攝自小兒科巫漢盟醫師臉書) 孩缺少礦物質怎辦?快記「彩虹食補法」紅疹、抽筋秒改善寶包的礦物質彩虹食物。(圖/翻攝自小兒科巫漢盟醫師臉書)

一圖秒懂哪些食物有彩虹礦物質

為了方便民眾記住哪些食物含有彩虹礦物質,巫漢盟醫師也製成簡易圖表,讓民眾對照。例如鐵可從蛋黃、菠菜、葡萄乾等攝取;鈣可以透過牛奶、起司、小魚乾等攝取;含碘食物有海帶、紫菜等;含鎂食物有堅果、豆類等;含鋅食物有紅肉和帶殼海鮮等;含鉀食物包括馬鈴薯、南瓜等;含磷食物則有堅果類和動物內臟等。
 

巫漢盟醫師也提醒,礦物質存在各類食物中,每個星期可檢視自己是否都有吃到彩虹食物,才能廣納各類營養促進發育。

◎ 資料來源/巫漢盟醫師

原文請見:抽筋?眩暈?腳沒力?快補這些營養素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降低準媽媽憂鬱提高生育意願 成為「神隊友」靠這五招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拒當孕期豬隊友!除生產當天、產後育兒,陪伴母親們度過孕期也極為重要,為鼓勵爸爸積極參與伴侶的孕期,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也致力來協助台灣社會打造孕兒友好之環境,於母親節舉辦「台灣少子化研討會」,同時正式開跑「孕期神隊友」系列活動,透過線上社群活動與線下婦產科院所的合作,帶動整體男性參與女性育孕新生命的氣氛。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醫師表示,國外證據表明,陪產假的提供和利用對性別平等及第二胎再生育意願都有積極影響,今年一月起政策將男性陪產(檢)假增加至七日,鼓勵男性更多地承擔家務與育兒責任,來緩解女性在孕期、生產與育兒的壓力。

伴侶投入家務勞動、孕期參與有助生育率

隨著台灣社會男女平權與整體經濟的持續發展,現代台灣女性就業率逐年攀升,根據2020年最新統計,台灣女性整體勞動參與率已過半(51.4%),而正值生育期的30-34歲女性,其勞動參與率也接近九成(87.2%),黃閔照理事長表示,這是兩性平權的正面成績之一,女性權利的提升與生育率並非越行越遠的兩條路,透過兩性平權來落實真正女性育兒友善的環境,讓婦女能安心生育下一代。

根據國內調查,女性生育意願與伴侶投入家務勞動的總時間息息相關,國外多個研究也表明,家務勞動平衡的夫妻生育意願高出四倍,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醫師表示,對於媽媽們來說,懷孕期間男性積極參與家務勞動,也能有效幫助夫妻感情、降低離婚率。男性更多陪伴女性孕期如產檢出席、產前育兒學習等,讓媽媽在獲得更好地支持下,可大幅減少女性孕產期的身心問題,也可提高女性接受規律產檢的機率,確保母嬰健康。

 

學會推孕期神隊友活動抽iPad SUPER指南助準爸爸特訓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也特於母親節啟動「孕期神隊友」系列活動,與全台各地婦產科院所共同協力,鼓勵男性積極參與孕期,推出活動專屬濾鏡,記錄下每次陪孕期伴侶產檢的回憶,分享照片並留言至「謝謝你,我的接生醫生」粉絲專頁,即有機會獲得孕媽咪、準爸爸們最需要的育兒精緻小禮,最大獎提供iPad給最佳神隊友。

黃建霈秘書長說明,活動也同時推出神隊友「SUPER」五大指南,並提供SUPER神隊友測驗抽獎活動,測驗填寫超過80分以上的神隊友再另獲抽獎資格,將送出神隊友口罩與育兒電子書,帶領爸爸快速成為媽媽們心目中完美的神隊友:

o S(Support全方位支持):陪產檢、陪同飲食等,全方位支持伴侶度過孕產期。

o U(Use運用資源):研究顯示,男性的孕期積極介入,能幫助孕產婦在孕期、產後獲得最好的資源,台灣的爸爸可透過學會、婦產科等、當地機構甚至所在公司主動洽詢資源,如產婦手冊、生育補助等。

o P(Parental育兒預習):參與爸爸媽媽教室,學習產後的帶娃工作,如包尿布、泡牛奶等。

o E(Exercise孕婦運動):每日定期散步、練習產婦呼吸,或諮詢醫師進行強度更高之運動。

o R(Restrict限制壞習慣) :戒菸酒、避免熬夜等傷害健康之習慣。

【延伸閱讀】

孕婦高血糖得當心 恐提高新生兒畸形機率

讓準爸媽開心迎接新生命 衛福部「好孕日記」上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7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準爸媽開心迎接新生命 衛福部「好孕日記」上線
  

為了讓準爸媽用快樂的心情孕育健康的寶寶,衛生福利部特別製作健康「好孕日記」,整理好孕4階段撇步提供給準爸媽們參考。

許多準媽媽懷孕期間總會擔心營養不足影響到寶寶,為了讓準爸媽用快樂的心情孕育健康的寶寶,衛生福利部特別製作健康「好孕日記」,整理好孕4階段撇步提供給準爸媽們參考。國民健康署表示,好孕4階段分為備孕期、第1孕期、第2孕期以及第3孕期,從備孕期開始,理想懷孕約為20至35歲,過早或過晚皆會增加母胎健康風險。

學習放鬆心情 為備孕做足準備

在沒有避孕下,12個月以上有正常頻率的性生活,卻沒有成功受孕,應向專業婦產科醫師諮詢。國民健康署指出,準備懷孕的媽咪們也不用過操心,別讓「做人」壓力往心裡去,只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充足睡眠且放鬆心情,自然而然就能迎接新生命到來。

懷孕期間做好體重管理 增重以10至14公斤為宜

國民健康署解釋,順利懷孕後,到了第1孕期,應接受國民健康署補助10次產前檢查,了解孕期各階段的身體狀況、胎兒是否發育良好,第2孕期時,則應特別注意體重管理,不管太輕或太重皆對胎兒及母體不好,建議可參考BMI值調整,增加總重以10至14公斤為宜,到了第3孕期,若出現產前出血、持續或劇烈的頭痛或腹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時,應盡快就醫。

準爸爸扮演適任陪產者 助準媽媽迎接新生命

此外,若37週前若出現產兆或是子宮規則性收縮、腹部悶痛、腹痛、下墜感、便意感等早產徵兆,也應儘速就醫。國民健康署強調,隨著孕期週數增加,準媽媽的身心負擔也越來越明顯,這時家人的陪伴更為重要,尤其準爸爸應以實際行動表達關懷,也應主動參與哺餵嬰兒的產前學習,扮演適任的陪產者,不僅增進夫妻感情,也能為親子關係建立良好基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腸胃炎高峰期快到了 保持腸胃健康是不變之道
  

學理上已經有非常充足的實證顯示在兒童急性腸胃炎時,除了讓身體本身的免疫系統自然排出或消滅壞菌和病毒外,「補充益生菌」一樣可幫助促使腸胃炎加速康復。

小樺是個可愛的五歲小女孩,從一出生就得到全家人的寵愛與疼惜,這個學期為了增進與人際互動及增加學習的多樣性,爸爸媽媽開始讓她進入了托兒所就讀,每天都是充滿了期待與關懷把她送到了托兒所,雖然不捨卻也還是鼓足勇氣地不敢再多看她一眼,免得心中的矛盾心情又湧了上來!時序即將進入梅雨季節極接近端午時節媒體上也報導了「要注意您的小孩腸胃狀態,近日又是兒童罹患急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爸爸媽媽看了這則報導就急忙地詢問我該如何是好?

其實很多小朋友都容易會有腸胃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在進入托兒所開始團體生活以後,一方面是小朋友的腸胃道本來就比較脆弱,再加上近年來精緻飲食的大行其道!以致更促使了兒童腸道的疾患層出不窮地發生。在每年的4-6月和10-11月都是病毒性或細菌性腸胃炎的高峰期,尤其在台灣夏、秋二季,氣溫不穩定、溫差大、容易陰雨綿綿氣候潮濕,這樣的天氣容易使得食物變質發酵或細菌、病毒滋生,而且托兒所內的兒童生活相對密集,且這些病原又傳播力極快,因而導致了兒童容易感染腸胃道疾患。

當然對於大部分的患者而言,這些急性腸胃炎的症狀都不會太嚴重,也都能自行痊癒。但某些病毒如: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還是有可能造成兒童嚴重的後果或大規模的傳染,如:托嬰中心或學校的交叉感染,尤其是對於5歲以下和原本就有潛在特殊疾病,如長時間使用類固醇或是免疫功能不足的的孩子們,就更需要特別注意了。

兒童急性腸胃炎的症狀,多半是造成兒童腹瀉(拉肚子)、 脫水,有時會伴隨發高燒、嘔吐、腹脹、腹痛或輕微感冒的症狀,若沒有得到妥善處置或善加管理病情,有些會導致電解質不均衡,甚至產生無菌性腦膜炎進而產生癲癇發作或癲癇重積狀態,更嚴重的時候可能會造成孩童的死亡甚或嚴重的神經學後遺症。

兒童罹患急性腸胃炎的照護要點

家中孩童一旦罹患了急性腸胃炎:

1. 最重要的是要補充因腹瀉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避免造成脫水。如選擇以口服電解質(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ORS)飲品來補充水分為宜,需盡量選擇低糖的產品而非僅以運動飲料加水稀釋飲用,否則高糖飲料的高滲透度反而會加重腹瀉症狀。

2. 由於腸胃道黏膜發炎受損,以致影響腸道消化吸收功能及乳糖酶之調節消化不良,除了醫師處方的口服藥以外,短時間內需要禁食約6至8小時,讓腸胃休息、減少刺激。

3. 待腸胃不適狀況稍緩後,才開始進食少量清淡的食物,一開始以流質食物或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清粥、白吐司、麵條等。

4. 除非醫生認為有需要,否則不要自行隨意服用止瀉藥物,否則會延長腸道內毒性高的致病細菌停留在腸道的時間,影響病情。

「益生菌」有效加速康復、保持腸道健康

學理上已經有非常充足的實證顯示在兒童急性腸胃炎時,除了讓身體本身的免疫系統自然排出或消滅壞菌和病毒外,「補充益生菌」一樣可幫助促使腸胃炎加速康復。益生菌,為腸道健康的守護神,腸道中的益生菌隨時都在和壞菌針對腸道生態系搶地盤,益生菌的腳色就是維持好的且平衡的生態系,進而減少壞菌對身體的影響。每日服用特定功效的益生菌能減低各種製因之腸胃炎感染機率,即使不幸患上急性腸胃炎,服用益生菌亦能幫助盡快趕走病菌,加快康復時間,且在康復後快速建立健康的腸道菌相。現時已有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了益生菌對腸胃炎的功效。

臨床上公信力極高的實證醫學資料庫 - 考科藍 (Cochrane Library)在2010年就以益生菌對腸胃炎的功效發表了一個大型的綜合系統性分析研究,一共分析了63份臨床研究,共包含了8014位參與者。綜合分析的結果顯示:益生菌的添加被證實能在性腸胃炎時平均減少腹瀉時間約25小時,並能減少持續腹瀉的風險約60%。在這篇綜合分析的文獻中也指出:益生菌與腸胃炎藥物一起使用是安全的,並且在縮短急性傳染性腹瀉的持續時間和減少腹瀉次數方面也具有明顯的有益作用。                    

醫師的親切叮嚀

常常在門診及病房查房時被問到甚麼才是好的益生菌?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不同的益生菌菌株、數量、益生菌在人體中的存活率等,還是存在著差異。學理上是要有經由食藥署及官方認證之檢驗機構認證之益生菌才是合法且具備安全保障的!

(文章來源: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副部長   朱世明醫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整日哭鬧不停 小心是染「輪狀病毒」
  

陳政宇醫師說,「輪狀病毒」在口服輪狀疫苗普及前,是造成兒童腸胃炎最常見的病毒,主要的症狀包括腹瀉、食慾不振、嘔吐,少數個案會有腸胃道以外的表現,例如:腦炎、抽搐等,這類型通常是比較嚴重的情況需要盡快就醫。

一位剛出月子中心還沒滿月的寶寶,因為容易哭鬧爸爸媽媽難以安撫,帶來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急診就醫,經過急診室兒科醫師透過糞便檢查發現是輪狀病毒感染,拉肚子與輕微腹脹讓寶寶感到不適,才會哭鬧不休。

「輪狀病毒」恐脫水 出現「抽蓄」儘速送醫

新竹臺大分院小兒部陳政宇醫師表示,哭鬧不安這個主訴在嬰幼兒階段是屬於蠻常見的主訴,由於寶寶不會表達自己不舒服的原因,對於醫師來說也是一大挑戰。陳政宇醫師說,「輪狀病毒」在口服輪狀疫苗普及前,是造成兒童腸胃炎最常見的病毒,主要的症狀包括腹瀉、食慾不振、嘔吐,少數個案會有腸胃道以外的表現,例如:腦炎、抽搐等,這類型通常是比較嚴重的情況需要盡快就醫。

此外,年紀較小的嬰幼兒,脫水的風險較高,需要特別留意是否有皮膚乾燥、小便減少、活力變差等情形。家長也可以簡單透過小朋友哭的時候是否還有眼淚、嘴巴是否濕潤作為判斷是否有脫水的依據。

寶寶整日「罵罵號」 恐是對配方奶過敏

陳政宇醫師進一步指出,寶寶哭鬧不安也不一定都是因為身體的疾病造成,也有的情況是小寶寶對配方奶的牛奶蛋白成分過敏,造成容易腹脹與絞痛的情形,造成寶寶特別在夜間容易哭鬧,不過這種情形通常不太會影響正常進食,如果寶寶進食困難或是體重增加不如預期,抑或是合併比較厲害的嘔吐情況,還是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問題。

如果排除了其他問題,評估可能是對牛奶蛋白過敏而哭鬧不安,症狀較輕微可以嘗試適度的以順時鐘的方向按摩肚子,症狀比較嚴重可以諮詢小兒腸胃科醫師,考慮換成部分水解或是高度水解的奶粉配方,減少過敏的症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有嬰幼兒,如何與COVID-19疫情共存(二)—與病毒共存的生活策略及居家照顧建議

 
  •  
  •  

研究指出,兒童注射疫苗不但可減少中重症的機率,也可以減少發生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併發症)以及長期後遺症,並使得因為感染新冠而引發自體免疫疾病如第一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但小小孩沒有疫苗可打,如何保護和照顧呢?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為孩子構築一個堅強的病毒防護網
每位家中的成人都要打滿三劑,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以阻絕病毒感染。而且家中其他6-11歲兒童與12-17歲青少年也應盡量接受疫苗接種,才能對家中嬰幼兒形成最佳保護。

1.密切掌握照顧機構或保母環境動態:知悉孩子周邊的成人或幼兒,是否在最近1-2天內已經成為密切接觸者或者間接接觸者。幼兒托育機構中的教師與員工應每天努力多次做環境消毒,並適度使用不具刺激性的消毒用品或是具備消毒功能的濕紙巾。家長在幼兒機構的防疫也扮演重要關鍵,例如自己是高風險族群,一旦出現可疑症狀時,除了盡速篩檢外,也應避免將幼兒送至機構,以減少無心的群聚感染。家長千萬不要因為擔心被標籤化而不願誠實告知。

2.家中成員的生活盡量單純化:生活盡量單純,不要參加朋友聚會,因為熟悉與不熟悉的親友同事都一樣危險。更不要參與中大型聚會,在職場中也一定要隨時保持社交距離,並戴好口罩。 

3.家中照顧方式要採取最高標準:兒童感染病毒最主要來源是成人將病毒帶回家中,因此大人在工作場域就必須注意防疫,回到家接觸兒童前務必先洗臉、洗手,換掉外出衣物再做互動,也要避免孩子碰觸在外使用的背包或個人用品,才能減少感染機會。每天提高警覺自己的鼻咽喉是否有不適(如疼痛、乾癢、悶塞、分泌物多),若有則應盡量不與孩子接觸,如無法不接觸則應戴1-2層口罩或使用N95口罩為宜,以減少傳染風險。

4.每天努力提升嬰幼兒的免疫力:要提升孩子免疫力需要從小做起,重點包括每天有足量的水分攝取,健康的充分均衡飲食,早睡早起有良好的睡眠品質,運動強度與時間頻率都需要堅持,如此孩子身體免疫力自然在平時即能活化啟動,保持在最佳的備戰狀態,一旦有病毒入侵,就容易即早偵測並加以消滅。

5.有可疑症狀時及早進行篩檢:當觀察到孩子或者家人有Omicron症狀時就鼓勵先篩檢,有利於早期發現案例,阻止在社區中擴大傳染。越早發現就能越早給予檢驗陽性個案適當治療,也就能越早結束隔離,恢復正常生活。

6.爸媽應採取合理預防措施保護孩子:包括遵守疫情指揮中心的最新防疫規範,
如有居家隔離者要嚴格遵守限制。建議定期規劃家人篩檢 (如一週1-2次),口罩要準備充分並切實戴好(如孩子有呼吸道分泌物,照顧者盡可能使用N95),家人也盡量避免過於近距離親密接觸,家庭洗手規定要明確訂定並要求家人嚴格遵守。

當以上做法都按部就班進行之後,也要讓家人們知道已經努力做好,希望大家都放鬆心情,照常的生活、工作與上學。雖然,這麼努力之後孩子仍有可能感染Omicron,但是在此情形下絕大部分他們是預後良好的。

什麼情況下,孩子需要送醫就診?
疫情指揮中心因應國內出現首例的確診COVID-19兒童死亡個案,邀集兒科醫學會、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專家學者召開會議,訂定COVID-19兒童確診病例的規範如下:

1.兒童居家照護的重要警訊: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須視訊診療,必要時得安排外出就醫: 1)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2)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3)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4)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5)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

2.兒童緊急送醫的條件如下: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請撥119或緊急時由同住親友送醫: 1)抽搐;2)意識不佳;3)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4)唇色發白或發紫;5)血氧飽和度低於94%(如家中有);6)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

嬰幼兒確診為輕症的居家照顧原則

1. 密切觀察症狀變化:萬一孩子不幸確診,若為輕症則採取居家隔離觀察。記得要確保孩子攝取充足的水分,並且隨時掌握症狀的變化、活動力與呼吸狀態的改變。如果孩子出現新症狀,或者症狀惡化嚴重,就應評估是否送醫。 

2. 依照規定進行篩檢:Omicron感染後的病毒量在前5天最高,10天以後就測不到病毒。因此應依計畫定期篩檢,即使孩子症狀趨緩,也不要立即鬆懈防疫措施,仍以科學證據做為判斷基準。必須等到篩檢結果已呈陰性,或者隔離觀察已達10天才能解禁,在此之前請讓孩子留在家中休息靜養。

3. 安排適當環境條件:如果孩子確診在家隔離,其他家人除了吃飯、睡覺外,都應該戴好口罩,以便降低家人之間病毒感染的風險。由於睡覺時不建議戴口罩,應盡量不要與已確診的孩子同床,若不得已需要同床,則應確保房間空氣流通,並避免與孩子面對面。請特別注意孩子呼吸道分泌物的處理,一定要包覆封閉並立即丟棄,並以漂白水清潔擦拭可能噴沾到的物體表面。每天在固定時間進行多次的開窗以及使用電扇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或者使用良好品質的空氣清淨機。此外,如果家中情況允許,應讓已確診孩子單獨使用浴廁,若無法做到,就應每次反覆徹底清潔消毒後再使用。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有嬰幼兒,如何與COVID-19疫情共存(一)—嬰幼兒感染現況及爸媽該知道的事

 
  •  
  •  

隨著近期本土疫情快速升溫,單日染疫人數飆破上萬人,尚未獲得免疫保護的未成年族群,確診比例也跟著上揚。當國內兒童確診人數竄升並且症狀明顯,爸媽留意哪些事才能保護孩子呢?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嬰幼兒COVID-19感染的現況
國內感染專家警告,兒童將會成為此波台灣疫情的主流,新冠肺炎在未成年人口之間更容易流行。國外的兒童疫情數據可做為我們的前車之鑑,例如美國已有760萬名兒童確診,達染疫人數19%。英國5-11歲兒童每10人就有1人確診。日本的兒童確診數已達9.8萬名(其中5.1萬國小生,1.8萬國中生,2.4萬高中生,以及3,576名幼兒園孩童、998名特教學校學生)。韓國的兒童確診機率在9歲以下孩童半數都已感染,確診人數達188萬餘人(每10萬人有5萬多確診),10-19歲的染疫比例每10萬人有4.3萬人確診,占第二高。

兒童感染症狀雖嚴重但不易重症
根據最新研究以及各國資料顯示,感染 Omicron 病毒株的兒童,約有98%是輕症或無症狀,2%為中度,並無重度感染者,也較不容易演變為重症、住院、或死亡。由於Omicron在上呼吸道複製得更快,臨床症狀表現則以上呼吸道發炎為主,而幾乎不會影響下呼吸道,對肺部的影響較低,並沒有呼吸困難、肺部嚴重損傷等。

因為喉嚨發炎腫脹導致哮吼表現(尤其是5歲以下幼兒),除了有類似刺耳狗吠的咳嗽外,常會伴隨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喉嚨痛、流鼻涕或鼻塞、發燒等症狀。這對呼吸道尚未發展完全(較狹窄而短且易於塌陷)的幼兒反而是不利的。至於兒童的重症偏低有其特別緣由,研究發現兒童的免疫系統反應更快而強大,能在感染初期就迅速製造具有抗病毒能力的干擾素,可以立即遏止病毒複製。香港資料顯示,兒童確診症狀雖不嚴重,但是比流感的症狀相對更嚴重且更不舒服。

此外,兒童確診3-4週以後也容易併發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症狀包括腹痛/腹瀉、胸悶/胸痛、眼球發紅(缺氧)、頭痛/脖頸痠痛、低血壓、全身疲倦感、紅疹、嘔吐,尤其是5-11歲的兒童,雖然Omicron產生MIS-C在比例上低於之前的病毒株,家長仍應謹慎以對。

兒童是家戶傳染的關鍵傳播者
研究指出,家戶中的傳染是疫情演變中最令人震驚的傳播方式,雖然兒童的傳播力沒有特別高,但兒童和成人從已帶原者身上感染病毒的風險是相同的。只要家中有確診者,大人、孩子確診的風險一樣,據研究統計,有半數以上感染都是來自家戶傳染。兒童是家戶中重要的傳播者,主因在於他們在社區活動力較大,在學校也不容易保持社交距離,很難遵守隨時洗手消毒、不觸碰身邊物品等衛生習慣,在群體之間更容易相互傳染,並進一步傳染給父母或其他家人。

針對Omicron感染,家長須知道的幾件事

1.Omicron的傳播速度就像野火一樣快,並且遠高於先前其他病毒株:
Omicron (= B.1.1.529)是目前COVD-19在全世界的主流病毒株(占美國新染疫病患的98%)。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Omicron 在棘蛋白上高度突變所致,使得它更容易入侵人體免疫系統,即使已經打過疫苗或沒有臨床症狀都一樣。

2.兒童正在被Omicron強烈而迅速的感染:
一方面由於它的快速傳播,另一方面則是年齡太小的兒童無法接種疫苗。隨著兒童感染人數增加,新住院個案也跟著急速增加。家長可以放心的是,相較於成人或者先前病毒株,Omicron並不會造成更嚴重症狀。如果兒童本身有特殊醫療疾病即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此外,兒童也可能遭受新冠病毒感染後的長期後遺症。

3.Omicron的特性醫學界仍在探索中:
目前的研究已知Omicron引起的感染嚴重度較低,住院病例也較少。進一步說,之前已經得過新冠感染病不能保護罹患Omicron的感染。再者,即使接種疫苗仍有機會發生Omicron的突破性感染,主要就是因為棘蛋白突變大大增加導致。雖然如此,接種疫苗仍可以對重症有不錯的保護作用。

4.Omicron感染的兒童症狀與先前病毒株類似: 
包括發燒、畏寒、流鼻水或者鼻塞、咳嗽、腹瀉、疲倦、頭痛、肌肉痠痛、噁心嘔吐、味嗅覺的新喪失、呼吸短促或困難、喉嚨痛等。當兒童表現出Omicron症狀時,應該立即接受篩檢並與兒科醫師聯繫,如果是陽性則應居家隔離以避免病毒傳播。大部分兒童的症狀是輕微的,可以在家照顧自行痊癒。但是如有以下警兆,就應送兒科急診,包括:呼吸困難、胸部疼痛或感覺有壓迫感、新出現的意識混淆不清、無法保持清醒、皮膚或嘴唇或甲床呈現蒼白/灰色或藍紫色、脫水表現如口乾、無眼淚、尿液減少或者無法經口攝取水分等。

5.謹記Omicron並不是唯一在快速傳播的感染疾病: 
Omicron在2021年冬季開始快速傳播時,也是流感罹患增加的季節,而且兩者症狀相當難以區別,其他的呼吸道感染也一樣。因此平常就保持嬰幼兒的健康是極為重要的,例如要確認孩子已經接種流感疫苗,還有是否符合接種新冠疫苗的條件。當孩子出現感冒症狀時,不要只想到可能是感冒,最好能做篩檢加以排除。

與疫情共存,爸媽保持好自己的心態
1.平時:
注意疫情並適當的為孩子說明,不要緊張和慌亂。營造全家人一起面對的正面氛圍,爸媽的情緒穩定可以讓孩子安定下來,並且增加孩子面對困難情境的韌性。平時關心國內外疫情動態,但不受渲染或假新聞影響,認識病毒傳播方式及臨床症狀,學習準備家中可以因應的做法(例如退燒處理與藥品、呼吸道噴霧方法與器具,準備篩檢試劑等)。

2.確診:
知道感染後該採取的行動或步驟,勇敢承受,遵照醫囑,沉穩面對病程,這些心態與做為都有助於順利復原。

延伸閱讀
家有嬰幼兒,如何與COVID-19疫情共存(二)—與病毒共存的生活策略及居家照顧建議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喝水有方法,你做對了嗎?

 
  •  
  •  
image


文/閻利利中醫師

提到喝水,很多人自然就想到超市中琳琅滿目的飲料,有碳酸性飲料、有含咖啡因的、有加了許多營養元素的、有像果汁卻含酒精的。這麽多的選擇,常讓我們覺得喝水是很方便、簡單的一件事。但實際上,「喝水」卻有著大學問呢!

古人養生,喝水方法正確是關鍵之一
《黃帝內經》上說,上古時代的人,可以活到100多歲,仍然眼不花、耳不聾,生活都能夠自理,手腳也很靈便。而現代人科技這麼發達,醫學條件這麽好,卻才50、60歲就開始出現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和癌前徵兆,而乾眼症、老花眼、耳鳴、胃腸病、關節退化等一系列問題也慢慢浮現。為什麼呢?

黃帝的老師岐伯早就有答案:這是因為不懂得「養生之道」。養生之道中,「食飲有節」是很重要的一句話,就是指吃飯和喝水,都得有節制、有規律,符合時令季節。

廣告的錯誤飲水法讓健康付出代價
天氣逐漸熱起來了,電視上的廣告中,經常可以看到打籃球或熱舞的年輕人,滿頭大汗,身體煩熱,接著冰鎮的飲料來了,偶像明星和年輕人開懷暢飲,一仰頭,咕咚、咕咚就喝完了。有的廣告中,孩子小小的身體抱著大大的飲料瓶,開心地説要喝飲料,然後全家老少在滿桌佳餚前開懷暢飲。

我不知道一般爸媽怎樣看待這個現象,但是我知道現代的孩子正在這種廣告媒體的宣傳和偶像明星的帶領下走向錯誤之路,孩子們可能會認為這才是瀟灑,這才是真正的喝水方式,這樣才叫爽快!

殊不知,這樣的飲水方式,會使胃腸功能受到很大的損傷,許多慢性疾病慢慢降臨,身體健康也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排汗代謝調節功能,會因冷飲而受損
《黃帝內經》上説:「體若燔炭,汗出而散。」人的身體在熱的時候,自然就能開啓散熱系統,打開毛孔,往外排汗散熱,並且排除出身體的代謝廢棄物;可是喝進冰冷飲料的時候,寒主收引凝滯,血管收縮,汗孔就閉合了,人體代謝的廢棄物也閉合在體內了。就像一個燒紅的玻璃杯,一下子倒入冷水,杯子馬上就會爆裂。人體的內臟,溫度約攝氏37度左右,常常往裡面倒冰水,內臟能不受傷嗎?

從老牛慢慢喝水體悟生活保健道理
記得小的時候在農村長大,看到老農民帶著牛去耕田,天乾日曬,老牛幹活累得滿身大汗,等到休息的時候,老農從井裡打來清涼的井水倒在馬槽裡,不直接讓熱得滿身大汗的老牛喝,卻在水上撒一把麥麩。

牛的鼻子跟嘴長的很接近,若是急著喝水,麥麩會嗆到鼻子裡去,於是牠就喝一口水再抬頭打一個響鼻,把鼻子裡的麥麩噴出去,再接著喝水。喝水的速度慢,冰涼的井水慢慢的小口的進入口中,老牛就不會生病。這是老百姓都知道的常理,如今卻被現代的爸媽拋在腦後。

免疫力不佳的孩子多半是脾胃受損
有位朋友帶著3歲的兒子來玩,我看到孩子一直在流口水,口水浸潤到下巴的皮膚,都起了紅疹。牙齒亦參差不齊,前排的牙齒呈黃黑齲齒狀。媽媽煩惱孩子常常感冒,胃口不好,還有過敏性鼻炎。

我看到這個孩子零食不離手,抱著冰箱剛取出的養樂多就喝,心裡就明白了大概。喝冰冷的飲料,如同給小樹苗澆冰水一樣,損傷了孩子脾胃功能,孩子怎麽還有免疫力呢?

常給孩子喝溫水才是正確的補水法
中醫説:「形寒飲冷則傷肺。」肺經的循行,在胃口繞了一圈,吃冰冷的食物,就會在傷脾胃的同時,循經絡而傷到肺,而引發感冒、咳嗽、過敏等肺系疾病。

孩子為純陽之體,稟春生之氣,如初生的嫩芽,宜溫暖而不宜寒涼,常給孩子喝溫水,才是正確的補水方法。習慣喝溫開水的孩子,不容易出現過敏徵狀,排便順暢,也不容易疲勞。

慢慢補充水分,避免口渴後才狂飲
口渴是人體水分失去平衡、細胞脫水已到一定程度時,中樞神經發出的要求補水的信號。口渴的時候再去補水,就好像等泥土龜裂了再去澆水,種在土地上的植物早就因缺水而枯萎了。

唐代養生大家孫思邈的《千金要方養性序》中說:「不欲極饑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癖。」

很多孩子忙於玩耍而忘記喝水,等到口渴時去大口狂飲,短時間內引起胃腸的負擔,血容量的增加,還會加重心臟的負擔。臨床中曾經遇過多例患兒,因口渴暴急,短時間飲入大量冰飲,引發胸悶胸痛、氣喘短氣、胃痛、噁心、腹瀉等症狀。

飯前先喝少量清湯有助消化及飽足
建議爸媽飯前給孩子盛小半碗清湯,可潤澤口腔、消化道,有助於食物的溶解和在胃內的初步消化,還可提升孩子的胃口,增加食欲。飯前喝少量的湯,也有助於胃內食物的攪拌,增加飽足感,從而避免孩子飲食過量,造成食積。

喝水量應依據個人身體狀況調整
我們的傳媒界及廣告上,都在宣導「多喝水」,每天要喝8杯水,生病更要多喝水。實際上,喝水是沒有辦法量化的,要根據每個人身體情況的不同來選擇喝水量。就好像每個人的食量無法被量化一樣,建築工地的工人體力消耗多,可能要吃3碗飯,而辦公司打電腦的文書小姐可能吃半碗飯就飽了。

注意喝水細節,從小攜帶保溫水壺
道家有一句話,叫「物無美惡,過則為災。」在中醫的觀念裡,水屬陰寒之性,喝多了反而會加重脾胃的負擔,引起腎氣的損傷。所以,我都建議現代的孩子養成自帶保溫水壺的習慣,內裝溫熱的白開水,記得每小時補充一兩口溫水,小口慢喝,以感覺口潤、不渴為佳。不要等渴極了,再大口牛飲,以免傷及脾胃,加重心臟的負擔。

詩人陸遊有一句「金丹九轉太多事,服水自可追飛仙」的詩句,告訴大家,常飲白開水,勝過服用仙丹。聰明的爸媽們瞭解到喝水的禁忌與要點,才能讓孩子喝得更健康。

閻醫師小叮嚀:
1.不要給孩子喝燙口的熱開水,過燙的開水會傷及孩子稚嫩的口腔粘膜,還會損傷孩子牙齒的琺琅質。
2.不宜用果汁取代白開水;喝果汁的時候,建議以白開水稀釋,避免孩子口味過重,或攝入過多的糖分及熱量。
3.冰箱取出的乳酸菌飲料,要徹底退冰,或隔溫水適當加熱,並且不宜空腹飲用,須「先墊熱食,而後飲用」。
4.給孩子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不覺吃下毒?常見的小孩食物中毒是怎麼發生的?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〡好好育兒網專欄作家

季節交替之際容易導致食物中毒。常見的小孩食物中毒情況有哪些?爸媽在日常生活中要怎麼警覺處理和預防呢?由於台灣的統計資料有偏低申報、調查不易等困難,並有超過六成的案件無法判別原因。以下邀請專業醫師統整國外資料和臨床經驗,提供預防照護的原則。

食物中毒2/3源自餐廳,1/3來自家庭

食物中毒的發生是當吃下或喝入被有害的微生物、毒素或化學物質汙染過的食物或水時造成的疾病。常常在父母或照顧者忙著處理完髒汙的尿片、車內嘔吐物或者造成孩子腸胃不適的溢吐之後,又接著餵食,食物中毒就跟著發生了。

根據美國統計,食物中毒相當常見,大約每六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發生,嬰幼兒尤其容易受到危害。大約2/3源自餐廳,另1/3則來自家庭。統計也顯示87%照顧者會在準備食物前洗手,84%會檢查冰箱食物是否過期,80%會清潔所有食物。英國資料則顯示一年至少有50萬案例,若加上未被辨認者,實際可能超過兩倍。

各種食物都可能引起中毒,儲存烹調要留心

幾乎全部食物都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包括:雞豬牛等肉類、水果與蔬菜、奶製品、生蛋、海產與貝殼類、發芽蔬菜、生麵粉。其中某些種類特別容易攜帶細菌而導致中毒,例如動物來源的生食或未煮熟者(肉、奶與蛋類)。

 

食物中毒可能的發生在食物製作、儲存或者烹調的過程。例如:未使用巴斯德法正確殺菌的奶製品;沒有將食物正確的保存或置放適當溫度(如冷藏),特別是肉類與奶製品;烹調不完全導致細菌殘留在生肉中;食物製作時未正確洗手或遵守食物衛生原則;由其他食物造成交叉感染,如切麵包與切生肉使用相同一個未洗過的砧板,或是冰箱中生肉的肉汁滴在下方食物上;水源因為人類或動物糞便汙染導致攝取有含微生物的飲水,尤其在環境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

大多數食物中毒由細菌產生的毒素或細菌本身引起,一旦具備潮濕、養分、溫暖和時間等條件,某些細菌能從一株繁殖至數百萬株。細菌越多,感染和患病的機率越高。

常見的食物中毒菌種,你聽過嗎?

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見的細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曲狀桿菌(註:台灣的統計則以腸炎弧菌最多,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以及沙門氏桿菌,近幾年諾羅病毒案例也急速增加。)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經由皮膚上感染的傷口,在食物料理時傳到食物中造成中毒。沙門氏菌中毒見於未經巴氏消毒的牛奶、蛋類和生蛋製品、生肉、家禽肉。大腸桿菌則主要藏於未煮熟牛肉中,生水和被汙染水源也可以造成中毒。曲狀桿菌感染見於家禽生肉、未經巴氏法消毒的牛奶、紅色肉類及未處理的水。其他常見原因還包括李斯特菌、志賀桿菌(旅行者腹瀉)及梭狀芽孢桿菌。

腸胃炎是常見症狀,會出現腹瀉或嘔吐

食物中毒引起的症狀就是一種腸胃炎,通常會有腹瀉,有時也會合併有嘔吐,但也可以引起其他臨床症狀。最常見的是由胃腸道發炎所引起的嘔吐、腹痛與腹瀉。其他還包括發熱與寒顫、血便、脫水、肌痛、虛弱與衰竭,這取決於食物中毒的誘因。在極罕見的病例中,食物中毒會非常嚴重,導致神經系統損害,甚至癱瘓或死亡。絕大多數案例在1-24小時內產生症狀,1-3天以內會改善痊癒,少數會持續更久,甚至長達90天。

大多數食物中毒病例在12-48小時後出現症狀。有些則在數天到一週後才出現症狀。食物中毒常持續1-3天,也可持續達一週,取決於細菌種類、感染的嚴重程度及患者的總體健康狀況。大多數患者可在一週內完全康復。

重要治療關鍵在補充足夠水分,防止脫水

食物中毒的主要危險因素是脫水,特別在兒童會進展得更快而更嚴重,因此,重要的治療關鍵正是在於給予足夠的水分。就醫時,首先要告訴醫師有關孩子的症狀表現、最近吃過的食物種類以及從哪裡取得。需要請醫師診治的條件包括:出現脫水症狀,血便性腹瀉,持續性大量水瀉或與便秘交替發生,可能是菇類中毒,突然變得軟弱、麻木、意識混亂或躁動、有麻刺感、像酒醉般或者出現幻想或呼吸困難。

如何治療則和孩子的臨床狀況,還有食物中毒的不同類型有關。如果已經有脫水症狀,就應該給予輸液補充,有時當細菌已經確認後,也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而有發生對於食物、毒素或調味料的過敏反應時,可能需要使用抗組織胺藥物。當懷疑可能是肉毒桿菌中毒時,應該住院接受加護治療。

【美國兒科醫學會的減少兒童食物中毒提醒】

一、在食物選擇方面

1.仔細檢查罐裝食物(尤其是家中製作的)有無細菌感染可能,例如蔬菜旁有乳汁樣液體、罐子有裂縫、蓋子鬆脫、罐子鼓脹起來。有以上現象千萬不要吃,連嚐味道都不可。

2.從有信譽的供應商購買肉類食物與海鮮。

3.不要使用未經巴氏法殺菌的牛奶與奶製品。

4.絕對不要吃生肉。

5.不要餵食蜂蜜給1歲以下的嬰兒。

二、食物製作與供應方面

1.不要讓已製作好的食物(尤其是高澱粉含量者)、煮熟與醃製肉類、乳酪類,以及任何含有美奶滋的食物放置室溫下超過2小時。

2.肉類煮熟的過程不要中斷或延遲。

3.除非可以立即冷藏或者冷凍,否則不要提前一天製作食物(永遠記得將熱食馬上放入冰箱,而不要等待放涼之後)。

4.一定要將食物完全煮熟,較大型肉類應使用肉食溫度計測試,並切塊或切片以確認是否煮熟。

5.當再度加熱時,記得要蓋住食物並且完全加熱才可以食用。

【英國4C準則陪你預防食物中毒】

絕大部分食物中毒都是可以避免的。建議爸媽料理過程確實遵守英國食物標準局提醒的4C準則:

1.清潔準則Cleanliness:廚房流理檯與用具都要隨時保持清潔,記得在如廁後或換尿布後、製作食物前、處理生食後(尤其是生肉)、碰觸可即食的食品前一定要洗手並擦乾,如有腹瀉、腹痛或嘔吐等腸胃症狀時請勿替他人準備食物,如手上有傷口要在碰觸食物前貼上防水貼布,並戴上手套。經常規律地更換桌布與餐巾 。

2.烹調準則Cooking:確認烹調食物(特別是肉類)要徹底熟透以殺菌,使得食物中心部位是滾燙的,重新加熱食物時也要使中心部分滾燙,並且不要重新加熱超過一次。

3.冷藏準則Chilling:食物應予冷凍或冷藏以避免細菌生長,冷藏溫度保持在0- 5°C之間,並減少打開冰箱門,將吃剩食物儘快冷藏,並放在淺盤容器中以加速冷卻效果。

4.交叉感染準則Cross-contamination:當細菌從一種食物(尤其是生食)傳到另一種食物,就造成交叉感染。在直接碰觸食物時,一種食物湯汁滴到另種食物時,手部或刀具、廚房用品先後碰觸食物,都可能發生,需注意。

更多信誼好好育兒網文章

【健康戒律】夏天到,貪涼猛喝冰水的5大風險!

【中醫建言】幼兒喝水有方法,你做對了嗎?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確診怎麼吃好得快?營養師曝飲食菜單 喉嚨痛靠1招緩解

 
 
 
確診後食慾可能下降,這時仍須注意均衡飲食。(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確診後食慾可能下降,這時仍須注意均衡飲食。(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本土疫情持續嚴峻,身邊愈來愈多人染疫,當自己也開始喉嚨癢癢、頭痛、流鼻水、打噴嚏、全身痠痛還有點拉肚子、甚至確診時,該怎麼吃才會好得快?營養師李婉萍列出新冠輕症飲食4大重點,也分享了若喉嚨痛時該如何緩解。

 

 

 

圖/翻攝自李婉萍營養師臉書
 
圖/翻攝自李婉萍營養師臉書

 

發現自己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症狀或確診時,該怎麼做能趕快好起來?營養師李婉萍撰文指出:第一、此時飲食需要足夠的「蛋白質」,且每餐都要有,因為蛋白質是幫助組織修復、身體代謝恢復的重要營養素;第二、身體不適期間,須特別留意足夠的熱量攝取,可取自「全榖雜糧類」,如地瓜、糙米飯、馬鈴薯等,不僅提供熱量、微量營養素,且相對少添加物,幫助身體快速康復。

 

圖/翻攝自李婉萍營養師臉書
 
圖/翻攝自李婉萍營養師臉書

 

第三、均衡飲食在此刻仍是重要原則,因此也別忘了蔬菜、水果攝取,可多補充含「維生素C」的水果,像當季的木瓜、荔枝、百香果、芭樂都很不錯。第四、「多喝水」補充水分,一天建議8至10杯水(大概是2000 c.c.)以上,水喝不下的話也可以喝電解質補充品、果汁、豆漿、牛奶、等營養補充品。

 

 

 

圖/翻攝自李婉萍營養師臉書
 
圖/翻攝自李婉萍營養師臉書
 

 

由於新冠肺炎會影響到人們的味覺和嗅覺,有些人確診後發現自己好像吃不出味道、聞不到了,李婉萍也提醒,這時可以把調味放重一些,透過加鹽、糖、調味料等來增加口感,「有吃先有體力比較重要」,甚至吃溫度低、冷的東西來刺激食欲。此外,如果有喉嚨痛症狀,也可以靠漱口水消毒一下,將口腔裡的細菌、病毒清出去,有助緩解痛感。

 

李婉萍表示,染疫到康復期間,一定會較沒有活力,還是建議大家要安排輕度運動,增加活動量。此刻身體會比平常更需要睡眠時間休息,累了就去睡,多睡多幫助,希望大家在飲食及睡眠作息調整下,能完勝病毒。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換乳營養師建議雙重營養鮮乳鞏固保護力

 
 
 
 
▲<strong>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換乳期間可透過飲用鮮奶攝取生乳中含有的珍貴雙重營養,即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作為乳品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strong>
 
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換乳期間可透過飲用鮮奶攝取生乳中含有的珍貴雙重營養,即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作為乳品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

隨著幼兒年齡增長,換乳成為眾多家長的一大難題,何時換乳、飲食如何調整與乳品挑選等相關問題在各大親子論壇熱度更是長年居高不下,許多家長都有「用營養品取代食物」、「貴的準沒錯」、「偏重某一類營養攝取」等迷思。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應以天然食物最為主要養份攝取來源,換乳期間可透過飲用鮮奶,攝取生乳中含有的珍貴雙重營養,即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作為乳品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

▲<strong>瑞穗極制鮮乳,保有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的活性。鞏固保護力,是能夠幫助維持健康的保護性蛋白。</strong>
 
瑞穗極制鮮乳,保有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的活性。鞏固保護力,是能夠幫助維持健康的保護性蛋白。

瑞穗極制鮮乳-寶貝的第一瓶鮮乳,保留乳鐵蛋白與免疫球蛋白

相較於市面上大多數鮮乳採用130°C超高溫瞬間殺菌,瑞穗極制鮮乳是以較溫和的72°C巴氏德殺菌,除能殺滅致病微生物以確保飲用安全,還能保留珍貴的營養成分,例如:保有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

生乳中的乳鐵蛋白相當稀少而珍貴,每10公升的牛乳中,僅含有約1公克,其能與鐵結合,幫助營養在體內傳送;免疫球蛋白亦具有生物活性,是生乳中相當珍貴的成份,能提升保護力,是能夠幫助維持健康的保護性蛋白。

換乳期提醒:營養均衡注意、天然原型食物

 

換乳期是調整孩童飲食的重要階段,根據WHO建議[註1],嬰兒出生前6個月應採取純母乳哺育,此後才需開始搭配副食品,可持續餵母乳到2歲或2歲以上。換乳期間為了延續母乳的保護力,讓孩童的營養足夠應付外界環境。許多父母會擔心孩童營養不夠,因此會透過營養品補充自覺不足的營養成分,深怕輸在成長起跑點上。也因為生活忙碌,沒有太多時間思考,因此會相信價格反映品質的片面思考。對此現象,營養師提醒隨著孩童年紀增長,飲食模式慢慢與成人相同,父母也須思考每日營養是否均衡,藉由天然、原型食物攝取提供成長所需的營養成分,而非過於依賴營養食品或以價格評斷優劣。

此外,由於飲食習慣改變,一時之間爸媽會因擔心小朋友挑食、營養不足,而偏重某一類營養攝取的情況。針對此現象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替換乳品應盡量以逐漸替換、穿插方式餵食,讓孩童循序漸進適應。

優質好味道換乳首選,鞏固保護力的雙重營養鮮乳

營養師最終也提醒,部分孩童如果一開始不能接受鮮乳的味道,可以選擇使用72°C巴氏德殺菌法的鮮乳。因為此鮮乳更能保留生乳的風味,比較容易讓孩童接受,早日培養每日補充鮮乳的好習慣之餘,補充乳鐵蛋白與免疫球蛋白等鞏固保護力的雙重營養。

[註1] 世界衛生組織(WHO),2002,Global strategy for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資料來源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月起加碼育兒津貼 第一胎調升至5千元

 
 
 
 

為了鼓勵民眾多生小孩,行政院宣布今年8月起,再度加碼育兒津貼,未滿5歲第一胎從原本每個月3500元,調升到5000元,第二胎6000元,第三胎以上則是7000元,9月底前就會撥付到申請人的帳戶,預計45.9萬名幼兒可以受惠,不過學者認為,想要提升生育率,還是得從年輕人的觀念改變起。

影片創作者Albee三寶媽說,「那這樣子的話,以後的早餐就靠你們了喔(好),媽媽想要每天睡飽飽可以嗎(可以)。」在母親節收到來自孩子的愛心早餐,讓三寶媽Albee笑得超開心,現在疫情升溫,她得一打三,在家盯著三個國小生遠距上課,算一算每個月教育費就要3萬元,家中基本支出超過6萬元,因此她只能透過自己開伙省錢,不過好在能領育兒津貼,加減補貼生活開銷。

影片創作者Albee三寶媽說,「育兒津貼我們是領最之前的版本,是一個月2500元的,其實我覺得多多少少是有幫助的,因為尤其是說像尿布錢,或者他們一些生活費,我覺得現在的政策,有慢慢變比較好一點點。」

8月起加碼育兒津貼 第一胎調升至5千元
 
8月起加碼育兒津貼 第一胎調升至5千元

為了鼓勵生育,行政院從去年1月底,修正相關政策,補助6歲以下育兒津貼,如今宣布再加碼未滿5歲,第一胎育兒津貼,從原本每個月3500元,提升到5000元,第二胎上升到6000元,第三胎以上則是7000元,2到6歲就學費用折抵部分,今年5月起,則是每個月調降500元,預計今年8月起生效,9月底前,就會撥付津貼到申請人指定帳戶,預估45.9萬名幼兒受惠。

8月起加碼育兒津貼 第一胎調升至5千元
 
8月起加碼育兒津貼 第一胎調升至5千元
 

民眾說,「不無小補啦但是,你說要增加提升生育率,可能我覺得還是很少。」、「年輕人可能沒辦法(生小孩),可能再晚一點規劃應該有機會,可能40(歲以後)。」台大國發所教授薛承泰說,「經濟的誘因它只是個必要條件,也就是說你今天沒有加碼,那可能生育率有可能持續往下走,但是你今天加了碼,它未必會回升,必須要配合什麼?這就是一個觀念(調整)。」

8月起加碼育兒津貼 第一胎調升至5千元
 
8月起加碼育兒津貼 第一胎調升至5千元

​台灣少子化的現況,導致年輕人不婚不生,政府加碼補助,除了提供誘因,也想讓育兒環境更友善,催出生育率。

(民視新聞/易俐廷、黃啓豪 台北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清冠一號禁忌與副作用有哪些?孕婦、生理期、肝腎疾病患者是否可服用清冠一號?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整理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越來越多新冠肺炎輕症及無症狀患者飲用中醫藥研究所研發出的「臺灣清冠一號」,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彙整了相關問題,包括是否每個人喝可以飲用、有無禁忌、喝了之後是否有副作用做詳細說明,有疑問的朋友快點用一分鐘看懂清冠一號吧!

Q1:服用清冠一號,出現了腹瀉情形,需要調整什麼?

1、若正在飲用水果、冷飲(如:冰牛奶、冰咖啡、冰紅茶)、冰品……等性質屬於寒涼的飲食,都需要先暫停。
2、以溫熱的開水或薑湯送服「清冠一號」,餐後服用。
3、服用完清冠一號,可以沖或泡個熱水澡,讓身體微微出汗。
如果已經使用上述3種作法,還是持續有腹瀉情況,此時請諮詢醫師。

Q2:已經在服用清冠一號,因有慢性病又同時服用西藥,會不會有藥物交互作用?

中藥與西藥的作用機轉不同,但是為避免在胃酸的作用下,產生中西藥的化學反應,建議清冠一號與西藥間隔一小時服用(可在西藥服用前或後一小時服用清冠一號);兩者都有服用,並不會造成藥劑過量的危險。

Q3:懷孕或哺乳的階段,也可以服用清冠一號?

「清冠一號」的藥材,文獻中沒有對姙娠階段(對母體與胎兒)或哺乳階段(對母體與嬰兒)的藥物禁忌之相關記載,相當安全,因此懷孕或哺乳期的婦女,都可以服用。

Q4:女生生理周期來時,可以飲用?

女生月經來時,身體會比較虛弱,若在喝清冠一號時,有腹瀉的情況,可以喝一點生薑紅糖湯;若痛經,可以在小腹加敷一個暖暖包。

Q5:「清冠一號」是飯前或飯後服用效果較好?

飯前服用「清冠一號」藥效較好;但是本身如果腸胃比較弱、敏感,或飯前服用「清冠一號」會腹瀉的人,可以飯後服用;可視個人體況調整。

Q6:服用清冠一號時是否還能喝咖啡?

不建議喝咖啡。

Q7:蠶豆症患者可以服用清冠一號嗎?清冠一號裡面有薄荷,所含的薄荷醇會不會造成蠶豆症患者發生溶血呢?

1、截至目前的國際學術研究資料中,只有「蠶豆」(或被蠶豆污染的食品)、「萘」(化學合成樟腦所含的成份)與「苯胺染料」這三項物質,確定會有引起蠶豆症患者溶血的可能。薄荷醇並無列在其中。
2.、截至目前的國際學術研究資料中,「薄荷醇」是被列為「沒有證據禁止」使用的食品/化學品。
3、「清冠一號」所使用的是「天然的薄荷」;依照臨床經驗,適當劑量的天然薄荷,並無引起溶血的風險。
綜合上述三點,蠶豆症患者可服用「清冠一號」,無溶血之風險。

Q8:洗腎患者可服用清冠一號?

規律洗腎的患者,身體狀況是穩定的;可由專業中醫師進行處方,給予清冠一號藥物進行治療。清冠一號除了可以提升肺功能、並有改善肝、腎功能。

Q9:肝功能異常者,可以服用清冠一號?

「清冠一號」中的藥物,在目前醫學文獻中,對於肝功能均沒有副作用;其中的黃芩、桑葉、薄荷,有幫助肝臟機能修復的作用。因此肝功能異常患者,是可以服用的。若同時服用SILYMARIN、降血脂藥、治B、C肝炎病毒藥物與清冠一號,記得將兩種藥物間隔一小時以上。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冠一號中藥配方有哪些?對新冠病毒確診者有什麼作用?沒確診者可以當防疫茶飲用?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整理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近來染疫人數不斷升高,依現行主管機關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原則,無症狀及輕症者採居家照護。中醫藥研究所根據研究「臺灣清冠一號」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無症狀帶原與初發作症狀者,其處方組成為荊芥、防風、薄荷、桑葉、黃芩、板藍根、魚腥草、瓜蔞、厚朴、甘草等10種中藥材。

清冠一號有什麼功效?

當人體在感染了新冠冠毒後,會需要加強防護以減少病毒入侵、消滅已入侵的病毒、袪除發炎理產物,還需要注意體能的維護,當這些作用都兼顧之後,才利於痊癒。

「清冠一號」共有十味藥材,功效即是順應痊癒條件來進行組合配伍,可分為四大類:

1.、抗病毒:魚腥草、板藍根、黃芩;
2.、增加呼吸道防護、減少病毒入侵:桑葉、薄荷、荊芥、防風;
3.、袪除病理產物(如:發炎液、痰液):瓜蔞、厚朴;
4.、調節其他各味藥物、維護體能:甘草。

「臺灣清冠一號」如何對抗新冠病毒?

將入侵的新冠病毒予以阻擋和抑制,主要有三個作用:
1、阻斷病毒棘蛋白與人體細胞表面上ACE2接受器的結合,減少病毒入侵細胞內的數量;
2、抑制細胞內3CL蛋白酶的活性,阻止病毒的複製;
3、抑制肺泡上皮細胞分泌TNF-α及IL-6,減少細胞激素風暴的風險。
感染新冠肺炎後,如何取得「臺灣清冠一號」?

衛福部提供確診個案居家照護者使用公費「臺灣清冠一號」,流程:

一、預約視訊診療得採以下方式:
A、地方政府指定責任院所:個案可連繫責任院所,請該院所協助安排中醫師通訊診療評估個案狀況。
B、民眾自行預約:可利用中醫師全聯會網頁查詢提供通訊診療院所名單及聯絡方式;或撥打22縣市中醫師公會專線協助媒合住所附近中醫院所進行通訊診療。
二、診療後之領藥/取藥方式:
委託親友至通訊診療之中醫院所領藥,或由通訊診療之中醫院所送藥至個案住所。
收治於醫院或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之確診個案,若需使用「臺灣清冠一號」,可請主治醫師會診中醫師,經中醫師依其臨床症狀及評估治療效益與風險後,開立公費「臺灣清冠一號」提供口服治療,協助病人減緩症狀。

臺灣清冠一號可作為日常飲用的「防疫茶」嗎?

清冠一號是屬於積極「治療」處方,而非「保健」茶飲,對身體體質偏虛寒的兒童、老年,或腸胃比較敏感的人,也有可能出現輕度胃悶、腹瀉、乏力的現象;因此,健康、低感染風險的民眾,並不需要使用「清冠一號」,也不宜將「清冠一號」當做「防疫茶」長期服用。

日常需要常接觸不特定族群有染疫風險者,可飲用什麼防護?

日常飲用的「防疫茶」建議可採用建議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其配方為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揑破)、甘草二錢。一天的飲用量大約300-500 ml,可與開水交替、間歇飲用。防疫茶的藥材配方是屬於「可做為食品使用之中藥材」,對於身體無特殊疾病者,若喝得稍多,對身體並不會有不良影響;但是本身有發炎性疾病(例如:肝炎)、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或相關疑慮(例如:有在服用其他許多藥物......)者,就不宜直接飲用,喝之前記得請先諮詢專業中醫師。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齡前兒童確診怎麼辦?!全台35家醫院施行就醫綠色通道,優先照顧兒童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整理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表示,考量國內 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兒童確定病例數增加,為提供學齡前兒童(6歲以下)優先照顧,舒緩醫院急診量、避免過多就診者排擠兒童之待診時間,以及減少群聚,指揮中心已請教育部、國防部、退輔會附屬醫院及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等四大公立醫療體系,儘速配合開設學齡前兒童就醫綠色通道(防疫急門診),建立兒童專用候診動線,由兒科專科醫師看診,提供學齡前兒童相關評估、採檢與診療服務。

指揮中心指出,截至今日中午,四大公立醫療體系設置學齡前兒童就醫綠色通道計有35家醫院,包括退輔會附屬榮民醫院15家、國防部所屬軍醫院13家、教育部所屬大學醫院3家及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4家,另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尚有13家將於5月18日前全數完成開設兒童就醫綠色通道。

 

有需要的家長可以就近到家中附近有開設的醫院就診喔!

&#x0056db;&#x005927;&#x00516c;&#x007acb;&#x0091ab;&#x007642;&#x009ad4;&#x007cfb;&#x008a2d;&#x007f6e;&#x005b78;&#x009f61;&#x00524d;&#x005152;&#x007ae5;&#x005c31;&#x0091ab;&#x007da0;&#x008272;&#x00901a;&#x009053;&#x008a08;&#x006709;35&#x005bb6;&#x0091ab;&#x009662;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先照顧!全台36間醫院開設「兒童就醫綠色通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表示,考量國內 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兒童確定病例數增加,為提供學齡前兒童(6歲以下)優先照顧,舒緩醫院急診量、避免過多就診者排擠兒童之待診時間,以及減少群聚,指揮中心已請教育部、國防部、退輔會附屬醫院及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等四大公立醫療體系,儘速配合開設學齡前兒童就醫綠色通道(防疫急門診),建立兒童專用候診動線,由兒科專科醫師看診,提供學齡前兒童相關評估、採檢與診療服務。

指揮中心指出,截至今日中午,四大公立醫療體系設置學齡前兒童就醫綠色通道計有36家醫院,包括退輔會附屬榮民醫院15家、國防部所屬軍醫院13家、教育部所屬大學醫院4家及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4家,另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尚有13家將於5月18日前全數完成開設兒童就醫綠色通道。

&#x005168;&#x0053f0;&#x005171;36&#x005bb6;&#x0091ab;&#x009662;&#x008a2d;&#x007acb;&#x005b78;&#x009f61;&#x00524d;&#x005152;&#x007ae5;&#x005c31;&#x0091ab;&#x007da0;&#x008272;&#x00901a;&#x009053;&#x003002;&#x00ff08;&#x005716;&#x00ff0f;&#x004e2d;&#x00592e;&#x006d41;&#x00884c;&#x0075ab;&#x0060c5;&#x006307;&#x0063ee;&#x004e2d;&#x005fc3;&#x00ff09;
 
全台共36家醫院設立學齡前兒童就醫綠色通道。(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x005168;&#x0053f0;&#x005171;36&#x005bb6;&#x0091ab;&#x009662;&#x008a2d;&#x007acb;&#x005b78;&#x009f61;&#x00524d;&#x005152;&#x007ae5;&#x005c31;&#x0091ab;&#x007da0;&#x008272;&#x00901a;&#x009053;&#x003002;&#x00ff08;&#x005716;&#x00ff0f;&#x004e2d;&#x00592e;&#x006d41;&#x00884c;&#x0075ab;&#x0060c5;&#x006307;&#x0063ee;&#x004e2d;&#x005fc3;&#x00ff09;
 
全台共36家醫院設立學齡前兒童就醫綠色通道。(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封面圖/翻攝自衛福部Youtube)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家長快看!3000名「6到11歲兒童」 莫德納試驗結果曝
限時5天!電話有5、2、0 免費爽吃薯條+可樂
確診後在家運動!他驚見身體一變化 嚇喊:以前不會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不能參加婚禮?網:寧可信其有

懷孕不能參加婚禮?網:寧可信其有 | 華視新聞

李慕琦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傳統習俗這麼多,種種規定讓大家常常摸不著頭緒,就有一項傳統,限制「孕婦不能參加婚禮」,有一名網友昨(25)日在「爆系知識家」提問,「你有聽過懷孕不能參加婚禮的嗎?」,引發大家的熱烈討論。

懷孕不能參加婚禮?網上兩派說法

有一名網友在Facebook發文,詢問大家是否有聽過「懷孕不能參加婚禮」這項傳統,在網友紛紛表示有聽過這項傳統,「有,喜衝(沖)喜怕會衝到小孩子,如果擔心肚子上綁個紅線帶個紅包在身上就好,我自己是懷孕6-7個月參加閨蜜婚禮,寧可信其有,照做就不用太擔心,小孩已經5歲了,每種信仰都應該給予尊重,沒必要過度放大。」、「有聽過,沒事就算,如果有事,還是會過意不去。我以前專科老師她懷孕去好友婚禮,後來好友血癌過世,幾十年後她談這個還是哭個不停,她一直覺得是自己害好友早走了。」

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反對,認為是迷信,「我只覺得東方文化規矩一大堆,懷孕不能這個不能那個,不能參加喜宴,不能用剪刀,不能搬家一堆有的沒的,我全都有做,小孩還不是平安出生健康長大」、「懷孕參加兩場婚禮,一個初期一個要生前兩週,完全沒有忌諱,新娘還直接摸我肚子,一樣平平安安。」

Dailymotion Placeholder

 
 

「喜沖喜」?傳統習俗禁忌多 婦產科醫師怎麼看

傳統習俗有一傳聞,孕婦在懷孕4個月內,不得參加任何喜慶,由於老一輩的人認為,懷孕本身即為一件喜事,若再參與其它喜事,反而會造成「喜沖喜」,將會破壞結婚的氣氛和命運。

不過網路也是有一些小方法來迴避的,例如:肚子上綁紅布或紅線來擋煞、避免生肖六沖、盡量避免碰觸新娘、避免進新娘房或和新娘合照等等。懷孕禁忌多,孕婦可得多多留意!

婦產科醫師蘇怡寧2020年在Facebook提到, 胚胎大約要著床十天之後才會驗的到,驗孕驗不到不代表沒懷孕,「如果你的信仰這麼堅定,那好,我建議你這輩子根本不要辦婚禮,因為你永遠沒有辦法確定,所有人在參加你婚禮的時候都是沒有懷孕的。」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子均安! 宜花3確診孕婦喜迎新生兒

 
 
 

花蓮縣 / 張政慧 張益鈞 羅大偉 沈麗容 綜合報導

就在母親節前夕,宜蘭羅東博愛醫院和花蓮門諾醫院成功為3位確診孕婦接生,醫護人員穿著好幾層防護衣,從頭包到腳,還得帶上面罩,整個手術過程都比平常還不方便,但他們也說,當下聽到寶寶宏亮的哭聲,所有人都超感動,也讓這3位媽媽,渡過一個難忘的母親節。

醫護人員托起保溫箱裡的小BABY,溫柔的幫忙翻身,每迎接一個新生兒,都是對生命的一種感動,尤其在疫情時代下孕婦染疫,醫護和媽媽都得冒著風險生下孩子,花蓮門諾醫院在母親節前夕,為2位確診產婦接生,先是5日在負壓隔離病房內,為懷孕37週的陳姓孕婦接生,成功產下3100克的男寶寶,另外在7日懷孕39週的黃姓產婦,採自然產生下體重3120克的女兒母子均安。

門諾醫院產科主任蔡啟智說:「總共穿了4層隔離衣戴3層手套又戴面罩,所以整個視線操作上都比平常來的更不靈活。」也不能有很好的空調,整個人都是濕的,目前其中一名寶寶首次採檢是陰性,另一名則是二採陰性離開隔離病房,醫護人員說:「揮揮手。」虛弱的躺床上和先生對著鏡頭揮揮手,他們2人都是確診者,媽媽懷孕38週7日剖腹產下男寶寶,一切能這麼順利,多虧醫院未雨綢繆先演練。

羅東博愛醫院兒科暨婦產科專責病房護理長曾惠玲說:「雖然只有2個小時的準備,其實我們在博愛醫院其實我們整個團隊,對於這樣的流程,其實在之前都演練過很多次。」醫護人員大陣仗從頭到腳包緊緊,不給病毒任何入侵的空隙,齊心協力迎接新生命,羅東博愛醫院兒科暨婦產科專責病房護理長曾惠玲說:「寶寶是健康的包含第一聲哭聲是非常響亮,非常宏亮的其實當我們是母親的角色,我們就是眼眶都是含淚的。」

 

辛苦有了代價醫護成就感滿滿,醫師也提醒妊娠初期確診,就依照中央指引評估用藥住院治療,萬一36週接近足月的孕婦確診,一定要和醫師保持聯繫才能更準備完善,好好迎接新生命。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原始連結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用快篩怎麼用?如何幫小孩快篩? 醫授「正確採檢8步驟」
分享文章   line 
字體 
瀏覽人次:10755 返回列表

 

隨著本土疫情爆發,居家快篩讓民眾在家中也能自我檢測,但若有不方便自行採檢者(如長者、學齡兒童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社區暨家庭醫學部林文元主任建議可以由家人協助,但仍需記得佩戴口罩,保護彼此。

 

家人協助採檢 8步驟注意事項

 

1、使用前先確認內容物是否完整及詳讀說明書,各廠牌採檢方式略有差異,仍要注意。

 
 
 
 
 
 
 
 
 
 
 
 
 
 
 
 
 
 
 
 
 
 
 
 
 

 

2、幫助家人採樣時,採檢者請先確實洗手消毒並佩戴口罩,請受檢者放鬆心情、避免緊張,頭部稍向後仰,讓採檢者方便使用採檢刷進行取樣。

3、採檢刷深入到鼻腔約 2.5 公分直至遇到阻力即可。

4、按照說明書指示,以旋轉方式進行,完成一邊後再取樣另一個鼻孔。

 

 

5、將採檢刷放入試管中轉動 3-5 次後靜置一分鐘

6、取出採檢刷時,將刷頭沿著試管內側轉動,並用手擠壓試管側面,盡可能將刷頭吸附的液體擠出。

7、滴3滴萃取液至快篩卡匣,靜待 15 分鐘,快篩結果將出爐。

8、取樣完畢後,採檢者與受檢者確實執行消毒動作。

 

 

居家檢測快速方便 採陽性這樣做

 

林文元提醒,居家檢測雖相較方便快速,但即使檢測結果為陰性,仍需做好自主健康管理,若出現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相關症狀,應佩戴口罩,盡速前往就醫,且就醫時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若檢測結果是陽性,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打1922,依指示方式處理若是非居家隔離且非居家檢疫者,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一步檢測,並將使用過之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一併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

 

延伸閱讀:
·重症醫示警「Omicron5大類流感症狀」! 「正確快篩、PCR篩檢時機」曝
·家用快篩測是否染疫!醫揭「5個常見錯誤動作」 沒洗手恐失準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分享文章   line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輕症居家照護發燒、喉嚨痛該吃什麼藥? 1張圖馬上懂

 
 
 
 

本土疫情嚴峻,指揮中心宣布全國各縣市需盡快啟動「輕症居家照護」。對很多人來說,能夠不劇烈影響生活,在熟悉的地方養病比較好;對小朋友來說雖然不能出門玩,至少不必去陌生的地方或是躺在病床上,是再好不過。指揮官陳時中再三建議民眾須有自主應變能力,也要對輕症在家照護的流程稍有認識,即使確診也能淡然處之,理性養病。

我要準備藥品嗎? 聽聽藥師的建議


因本土確診個案超過1500例,指揮中心宣布全國各縣市在一週內都要啟動輕症居家照護。指揮中心將現在目標放在「減災」,也就是避免癱瘓醫療量能,僅有中重症者會前往醫院治療,輕症或無症狀者,可在家自行隔離。

居家隔離或照護期間,應該準備的東西,最重要的應當是常備藥品與部分成藥。藥師公會全聯會列出6款可自備的藥物,即使並非為了疫情準備,平時也能派上用場。

藥師公會全聯會表示,一般家庭建議準備下面6項藥品與器材: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藥及電解質補充劑、維生素B與維生素C;最後是體溫計與血氧機。

這裡面少的其中一項是抗病毒口服藥,這些藥物專用於65歲以上或高風險族群,多是在中症時使用,輕症者不會用到。 其中血氧機則是視情況而定。指揮中心表示,疫情初期常見「快樂缺氧」(無症狀缺氧)案例,但Omicron感染者少見快樂缺氧,且指揮中心可調度的血氧機有限,可能僅按照患者的風險配發。

 

 

▲藥師公會全聯會建議疫情期間常備藥品品項。(圖/藥師公會全聯會提供)


有關在家休養時可能遇到的緊急狀況,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確診的孩童如出現喘、呼吸困難,胸悶、意識不清或抽搐,指甲床或嘴唇發青,就需要立刻打119通報。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成人,且還有新增兩項狀態:在無活動時心跳過快,尿量明顯減少。另外,指揮中心也放寬就醫標準,可由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醫院,只要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即可。羅一鈞建議先取得衛生局同意,以免觸動電子圍籬。


疫情滾動式調整 有問題可速看


最後提醒大眾,可在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查詢最新政策資訊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家用快篩怎麼用?如何幫小孩快篩? 醫授「正確採檢8步驟」
·退燒藥、感冒藥混吃小心急性肝衰竭! 專家點名「6類人」別亂吃:節食者上榜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毒物專家點名「3種人」避免吃生蛋、半熟蛋! 恐害嘔吐、腹瀉甚至敗血症

 
 
 
 

吃火鍋時醬料中打上1顆生蛋,是很多饕客的好選擇;也有不少料理中可以吃到生雞蛋,大家都愛的點心提拉米蘇中的材料也有生蛋。媒體報導,中部有1名男子吃了1份內含生雞蛋的料理,當日晚上就嚴重腹瀉;就醫後竟是敗血症,還住進加護病房,懷疑是生蛋惹禍。

3種人避免吃生蛋 沙門氏桿菌恐致敗血症

的確!吃生蛋的風險真的不低,林口長庚腎臟科系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提醒,老人、幼童與抵抗力差的人,要避免吃生蛋。雖報導未提到病情,但吃出敗血症,確實有感染沙門氏桿菌的可能。沙門氏桿菌易在生蛋與生肉上孳生,而沙門氏桿菌引起食物中毒案例,並不多見。

一般人感染沙門氏桿菌的症狀多有急性腸胃炎、嘔吐、腹瀉;然幼童、老人或有慢性病這類抵抗力較差的人,就有可能引發敗血症。

避免沙門氏桿菌下肚 這些飲食法則要遵守

那麼該如何避免吃下沙門氏桿菌?顏宗海建議避免生食,蛋類應煮到全熟再吃(包含糖心蛋也是生食)。

此外,用餐前要洗手,廚房要仔細做清潔,當然刀與砧版都要落實生、熟食分開使用。 顏宗海強調,細菌容易孳生的危險溫度為攝氏7度到60度之間,所以便當一定要在1小時內吃完。如真的吃不完,需放置在4度的冰箱中,拿出後加熱到70度徹底殺菌,才能吃下肚!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雞蛋買回家要先清洗嗎? 專家答案恐怕跟你做的不一樣
·吃蛋會讓膽固醇過高? 是錯的!營養師告訴你蛋吃太多真正可怕在哪裡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確診居家照護何時該送醫?如何判斷? 圖解「5警訊+6緊急症狀」

 
 
 
 

因應國內出現首例確診COVID-19兒童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邀集台灣兒科醫學會、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召開會議,訂定COVID-19兒童確診病例居家照護警訊表徵與緊急送醫條件,說明如下:

一、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須視訊診療,必要時得安排外出就醫(警訊表徵/就醫警訊):(一)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二)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三)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四)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五)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

二、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請撥119或緊急時由同住親友送醫(119送醫/緊急自行就醫條件):(一)抽搐;(二)意識不佳;(三)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四)唇色發白或發紫;(五)血氧飽和度低於94%(如家中有);(六)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

延伸閱讀:
6-11歲兒童接種莫德納有哪些副作用? 專家列「11個常見症狀」:發燒比例高
兒童感染Omicron恐「抽搐合併發燒」! 專家列「家中必備物」:快準備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不節食也能瘦!避開5大地雷食物:油炸物、加工肉超肥,這個最可怕、糖份熱量都超標

 
 
 
·5 分鐘 (閱讀時間)
 
 
&#x0071df;&#x00990a;&#x005e2b;&#x006fc0;&#x0063a8;&#x006e1b;&#x0080a5;&#x00300c;&#x0098f2;&#x0098df;&#x0065b7;&#x006368;&#x0096e2;&#x00300d;&#x003001;&#x004e0d;&#x007bc0;&#x0098df;&#x004e5f;&#x0080fd;&#x007626;&#x00ff01;&#x005716;&#x007247;&#x004f86;&#x006e90;/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不節食也能瘦!圖片來源/GETTY IMAGE

沒想到除了衣櫃之外,連飲食也需要”斷捨離”,對於減肥更有幫助且瘦得更健康?每天吃下的食物,可以幫助獲得營養所需,但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對身體有益!營養師高敏敏提倡新觀念:「減法飲食」,飲食用減法方式,靠2大步驟減掉不必要負擔,不用節食也能瘦~

文/C編,文字授權/高敏敏營養師,圖片來源/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遠離地雷食物1:油炸食品

雖然油炸食物真的很好吃,但也很邪惡阿,特別是減肥時,因為高溫破壞食物營養,油炸讓食物轉變成高熱量,不只會增加肥胖、還會造成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風險。

&#x0071df;&#x00990a;&#x005e2b;&#x006fc0;&#x0063a8;&#x006e1b;&#x0080a5;&#x00300c;&#x0098f2;&#x0098df;&#x0065b7;&#x006368;&#x0096e2;&#x00300d;&#x003001;&#x009060;&#x0096e2;&#x005730;&#x0096f7;&#x0098df;&#x007269;1&#x00ff1a;&#x006cb9;&#x0070b8;&#x0098df;&#x0054c1;&#x00ff01;&#x005716;&#x007247;&#x004f86;&#x006e90;/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遠離地雷食物1:油炸食品!圖片來源/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遠離地雷食物2:加工肉品,能不吃就不吃

臘肉、火腿、香腸等加工肉品,在醃製、發酵、煙燻、加強風味或增加保存期限的加工過程,會使致癌的化學物質增加,也是減肥大忌,吃多了不只胖,還容易對腸胃造成負擔,不僅影響身體代謝循環,還可能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

&#x0071df;&#x00990a;&#x005e2b;&#x006fc0;&#x0063a8;&#x006e1b;&#x0080a5;&#x00300c;&#x0098f2;&#x0098df;&#x0065b7;&#x006368;&#x0096e2;&#x00300d;&#x003001;&#x009060;&#x0096e2;&#x005730;&#x0096f7;&#x0098df;&#x007269;2&#x00ff1a;&#x0052a0;&#x005de5;&#x008089;&#x0054c1;&#x00ff01;&#x005716;&#x007247;&#x004f86;&#x006e90;/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遠離地雷食物2:加工肉品!圖片來源/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遠離地雷食物3:醃漬物,隱藏版高納量

很多人都喜歡的醃漬物,其實隱藏肥胖危機阿,鹹菜、泡菜、蜜餞、罐裝豆腐乳等,都是高鈉量食物,減肥更要少吃。根據衛福部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2400mg(=6g的鹽),太常吃不只會增加高血壓風險,代謝也變差,還可能導致腎臟負擔。

&#x0071df;&#x00990a;&#x005e2b;&#x006fc0;&#x0063a8;&#x006e1b;&#x0080a5;&#x00300c;&#x0098f2;&#x0098df;&#x0065b7;&#x006368;&#x0096e2;&#x00300d;&#x003001;&#x009060;&#x0096e2;&#x005730;&#x0096f7;&#x0098df;&#x007269;3&#x00ff1a;&#x009183;&#x006f2c;&#x007269;&#x00ff01;&#x005716;&#x007247;&#x004f86;&#x006e90;/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遠離地雷食物3:醃漬物!圖片來源/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遠離地雷食物4:碳酸飲料

吃炸物最愛配碳酸飲料,喝起來好暢快舒爽,但汽水、可樂裡面都含磷酸、碳酸,不只易妨礙鈣質吸收、增加鈣流失的可能,加上含糖飲料高糖高熱量、卻沒有營養,減肥時更要忌口!

&#x0071df;&#x00990a;&#x005e2b;&#x006fc0;&#x0063a8;&#x00300c;&#x0098f2;&#x0098df;&#x0065b7;&#x006368;&#x0096e2;&#x00300d;&#x003001;&#x009060;&#x0096e2;&#x005730;&#x0096f7;&#x0098df;&#x007269;4&#x00ff1a;&#x0078b3;&#x009178;&#x0098f2;&#x006599;&#x00ff01;&#x005716;&#x007247;&#x004f86;&#x006e90;/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遠離地雷食物4:碳酸飲料!圖片來源/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遠離地雷食物5:燒烤

烤肉對許多人來說也是無法抗拒的美食之一,但肉類經過高溫燒烤容易產生變化,釋放出致癌物質,對身體來說是很大的負擔,不只減肥時要少吃,一般人也是適時適量就好,千萬不要常吃。

&#x0071df;&#x00990a;&#x005e2b;&#x006fc0;&#x0063a8;&#x006e1b;&#x0080a5;&#x00300c;&#x0098f2;&#x0098df;&#x0065b7;&#x006368;&#x0096e2;&#x00300d;&#x003001;&#x009060;&#x0096e2;&#x005730;&#x0096f7;&#x0098df;&#x007269;5&#x00ff1a;&#x0071d2;&#x0070e4;&#x00ff01;&#x005716;&#x007247;&#x004f86;&#x006e90;/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遠離地雷食物5:燒烤!圖片來源/GETTY IMAGE

高敏敏營養師也建議,減肥除了要避開不健康飲食雷區,還要補充最缺的營養,達到真正的健康瘦身效果~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選擇營養食物1:多補充鈣質

鈣質是攝取狀況最不足的營養...減肥時也要加強補充,強烈建議大家每天都要吃夠2份乳製品,像是鮮奶、優酪乳、優格、起司,而其它還有芝麻、豆腐、杏仁、秋葵、毛豆也都有豐富的鈣質,可以多多攝取。

&#x0071df;&#x00990a;&#x005e2b;&#x006fc0;&#x0063a8;&#x006e1b;&#x0080a5;&#x00300c;&#x0098f2;&#x0098df;&#x0065b7;&#x006368;&#x0096e2;&#x00300d;&#x003001;&#x009078;&#x0064c7;&#x0071df;&#x00990a;&#x0098df;&#x007269;1&#x00ff1a;&#x00591a;&#x0088dc;&#x005145;&#x009223;&#x008cea;&#x00ff01;&#x005716;&#x007247;&#x004f86;&#x006e90;/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選擇營養食物1:多補充鈣質!圖片來源/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選擇營養食物2:膳食纖維增加代謝

膳食纖維不只是減肥的人要多吃,一般日常也要多攝取,包含:天然蔬果+未精緻穀物等等,因為膳食纖維可以改善腸環境,減少便秘並加速身體中廢物的代謝。

&#x0071df;&#x00990a;&#x005e2b;&#x006fc0;&#x0063a8;&#x006e1b;&#x0080a5;&#x00300c;&#x0098f2;&#x0098df;&#x0065b7;&#x006368;&#x0096e2;&#x00300d;&#x003001;&#x009078;&#x0064c7;&#x0071df;&#x00990a;&#x0098df;&#x007269;2&#x00ff1a;&#x0081b3;&#x0098df;&#x007e96;&#x007dad;&#x00589e;&#x0052a0;&#x004ee3;&#x008b1d;&#x00ff01;&#x005716;&#x007247;&#x004f86;&#x006e90;/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選擇營養食物2:膳食纖維增加代謝!圖片來源/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選擇營養食物3:補充天然好菌

腸胃好、消化好、循環代謝自然好,對減肥有輔助效果,身體負擔也能隨之減輕。想要補充好菌,優酪乳、優格、益生菌是非常好的選擇,可以幫助改善消化道機能、啟動好的代謝循環。營養師分享挑選優酪乳、優格或益生菌時,記得選擇有國家健康食品認證的產品,食用更安心!

&#x0071df;&#x00990a;&#x005e2b;&#x006fc0;&#x0063a8;&#x006e1b;&#x0080a5;&#x00300c;&#x0098f2;&#x0098df;&#x0065b7;&#x006368;&#x0096e2;&#x00300d;&#x003001;&#x009078;&#x0064c7;&#x0071df;&#x00990a;&#x0098df;&#x007269;3&#x00ff1a;&#x0088dc;&#x005145;&#x005929;&#x007136;&#x00597d;&#x0083cc;&#x00ff01;&#x005716;&#x007247;&#x004f86;&#x006e90;/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選擇營養食物3:補充天然好菌!圖片來源/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選擇營養食物4:維生素D不能少

現代人放假就窩在沙發上當顆馬鈴薯,營養師建議多出門走走,不只能幫助減肥消耗熱量,也能補充身體最不足的維生素,只要每天適量日曬(5~15分鐘)就能有助維生素D合成、強健骨質。

&#x0071df;&#x00990a;&#x005e2b;&#x006fc0;&#x0063a8;&#x006e1b;&#x0080a5;&#x00300c;&#x0098f2;&#x0098df;&#x0065b7;&#x006368;&#x0096e2;&#x00300d;&#x003001;&#x009078;&#x0064c7;&#x0071df;&#x00990a;&#x0098df;&#x007269;4&#x00ff1a;&#x007dad;&#x00751f;&#x007d20;D&#x004e0d;&#x0080fd;&#x005c11;&#x00ff01;&#x005716;&#x007247;&#x004f86;&#x006e90;/GETTY IMAGE
 
營養師激推減肥「飲食斷捨離」、選擇營養食物4:維生素D不能少!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地雷食物熱量常常會超出人體所需,或是沒有提供應該補充的營養素,更是減肥時的大忌。營養師高敏敏表示不是說不能吃,但建議還是要適可而止,而且要先懂得均衡飲食,再來適量享用,減輕地雷食物帶給身體的負擔,也能使身體更輕盈。

延伸閱讀:

八點檔女神李亮瑾產後減肥秘訣公開,三個月瘦17公斤!兒子是最好的瘦身夥伴、這款神物是媽媽救星

減肥時也能吃點心,專家傳授靠3招不怕吃肥!膳食纖維好處多、這2組合讓你吃宵夜也不怕胖!

《我們的藍調時光》韓志旼39歲和金宇彬大談姐弟戀無違和!玄彬也認證的美、靠自製「香蕉醋」消水腫超有用

美食、勸敗好物、變漂亮技巧都在時尚頻道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月2日兒童打莫德納!家長7天考慮 陳時中:疫苗足夠

 
 
·2 分鐘 (閱讀時間)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因近期疫情險峻,加上年初有大量小學生確診,指揮中心在20日宣布6到11歲學童可接種0.25 ml莫德納疫苗,最快於5月2日開始施打。教育部今日發布公文,收集家長意願調查,宣導可能副作用(心肌炎與心包膜炎)與效益,在這7天請家長好好考慮,並建議可先到診所請教兒科醫師。 指揮中心表示,等統計結束就能知道首波有多少兒童將接種疫苗。


在今(26)日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僅提供莫德納給民眾接種,教育部已開始正在收集意願,上路後將安排接種。等到收集夠多兒童接種疫苗的相關資訊,就能估算需準備多少疫苗,未來也會準備輝瑞兒童疫苗給大家接種。陳時中強調,有其他需求或考量,不必急於現在接種疫苗,往後可自行到醫療院所接種。


陳時中表示,我國6到11歲兒童約為120萬名,對照歐洲接種率為18%,美國為30%,數量應當足夠。確切的接種人數,需等意願調查結束才有數據。


另方面有關於各界期盼的輝瑞兒童疫苗,陳時中表示,兒童接種BNT疫苗的時程還沒有訂出來,僅保證輝瑞兒童疫苗一定會有。教育部表示,接種的學生如出現副作用,可請3天疫苗假,不列入出缺席紀錄,家長也可申請防疫照顧假。另外高風險縣市目前有8個,高風險的8縣市為台北、新北、基隆、桃園、花蓮、高雄、台中、宜蘭,原則上這些縣市將會限制醫院與長照機構探視,目前台中已自動公布。最後陳時中提醒,如地方政府對於購買快篩有困難,應盡快呈報給指揮中心,將給予適當援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影】產後媽媽回歸少女身形 靠冷凍打擊變「腫」脂肪

 
 
·2 分鐘 (閱讀時間)
 
 
&#x004e0d;&#x005c11;&#x004eba;&#x007528;&#x0051b7;&#x0051cd;&#x006e1b;&#x008102;&#x007642;&#x007a0b;&#x006253;&#x0064ca;&#x008102;&#x0080aa;&#x003002;
 
不少人用冷凍減脂療程打擊脂肪。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范綱儀 / 台北報導

從女人變成媽媽,除了身分的轉變,身材也跟著局部變「腫」。儷寶得/幫痘氏總院長鄭國良表示,回歸產前曲線一直都是產後媽媽們最關心的議題,曾有一位產後7、8個月的媽咪,靠飲食控制與運動,努力了幾個月,一直無法達成目標,後來透過冷凍減脂療程,才漸漸回復產前少女身形。

產後媽媽皮膚鬆弛,伴隨腹部及腰部脂肪囤積,而身形失去曲線、線條不再玲瓏有緻,影響了心情與自信。對於產後媽媽身材的恢復,鄭國良院長指出,整體的體重與脂肪當然可藉由運動節食來控制,但腹部鬆弛跟腰側的局部脂肪,為較刁鑽難以消除的部位,使得視覺年齡明顯較高,針對這些較難靠飲食、運動處理的部位可選擇美國冷凍減脂,其時間短、短恢復期、無侵入式,1到3個月內就可以精準修飾身形。

鄭國良院長說明療程的原理,運用脂肪細胞無法承受低溫的原理,使脂肪細胞自然凋亡代謝,一次治療可減少局部脂肪厚度最高27%,因屬於非侵入式、術後無傷口、舒適感高,也幾乎無修復期;療程短,單部位治療只要35分鐘輕鬆完成,對於產後媽媽或是時間緊湊的家庭主婦都可以抽空來輕鬆完成。術後不用特別照護,依然可正常運動及飲食。

媽媽產後多快可以開始進行呢?鄭國良院長透露,剖腹產需等傷口癒合才能進行,自然產則視因個人狀況而定,約3至6月後可進行療程。因療程沒有過度破壞組織,術後也不需要特別照顧或休養,合併飲食調控與適當運動,約2到3個月就可看到明顯改善,對於想要修飾產後身材的產後媽媽非常適合。

「冷凍減脂療程非減重」鄭國良院長提醒,進行療程前,都會先與患者溝通,此療程針對局部脂肪堆積,不適合過度肥胖患者。冷凍減脂屬性溫和,要達到心目中完美身形,需要耐心與多次治療,才可以達到最佳線條重建,重新再建產前的美麗與自信。

照片來源: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川字線、六塊肌躲在脂肪後面好害羞?蒼藍鴿分析5大醫美減脂 這最適合懶惰泡芙人

「迫降CP」婚禮倒數!要複製女神夢幻婚紗 先「凍」出完美體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感染Omicron恐「抽搐合併發燒」 專家列「家中必備物」

 
 
 
·2 分鐘 (閱讀時間)
 
 

新北中和出現國內首例新冠肺炎兒童重症病例,2歲大男童不幸身亡,引起眾多家長恐慌,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表示,新冠輕症症狀與感冒差不多,建議家裡備妥止痛藥、止咳藥,以及緩解鼻炎、鼻塞的抗組織胺藥物,如有異狀,立即就醫。

兒童感染Omicron 恐會出現「抽搐」徵兆

對於新北市2歲男童重症個案,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在臉書貼文,提醒民眾,「抽搐」恐是兒童感染Omicron後會出現的徵兆,提醒家長們特別注意。

日本研究發現,當地在COVID-19大流行的初期階段和Delta流行時期,1至4歲的熱痙攣發生率分別為1.3%和3%,但到了Omicron階段,就明顯提高至9.4%,5歲至11歲病童的抽搐發生率從0%增加至3.5%。

抽搐、意識不清常合併發燒 居家該備用哪些藥?

由於小朋友抽搐、意識不清時,常合併發燒,張文靜提醒,家長應該準備額溫槍、溫度計,如果孩子發燒,在給予退燒藥物後,持續測量體溫,如果體溫往下降,就表示控制住,如體溫仍偏高,甚至往上升,就需提高警覺,立即就醫。

張文靜指出,出現首例兒童重症個案後,讓許多家長擔心,建議先備妥治療咳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全身倦怠等常用藥物,且需注意保存期限及環境。

張文靜說,小小孩無法吞藥丸,在準備上述藥物時,最好以水劑為主,例如,止咳藥水等。此外,小孩子如果腹瀉,就容易脫水,建議家裡也需準備等滲透壓的電解水,幫孩子適時補充水分。

善用社區藥局資源 居家防疫管控更要確實

- 廣告 -

最後,張文靜強調,民眾可多加利用社區藥局資源,確認上述居家常備用藥的正確使用方式,包含不同年齡使用的劑量、用藥的時機等。當然,居家防疫的管控還是要做確實,才能減少病毒量的威脅,進而降低染疫的嚴重程度。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6-11歲兒童接種莫德納有哪些副作用? 專家列「11個常見症狀」:發燒比例高
·輕症在家隔離!藥師列「家中必放6常備藥品」清單 快看你缺幾樣?

更多台視新聞網報導
買不到普拿疼怎辦? 藥師曝「2種成分」皆具止痛、退燒效果
家庭常備藥掀搶購潮 解熱止痛藥上架就完售
輕症在家隔離!藥師列「家中必放6常備藥品」清單 快看你缺幾樣?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被通知「居家照護」怎麼辦?3種成藥、2種水快備好!醫師:可緩解99%輕症

 
·2 分鐘 (閱讀時間)
 
 

社群中心/綜合報導

國內疫情愈加嚴峻,繼昨(15)日單日破千例本土確診後,今(16)日再度突破千例大關,而許多縣市也都宣布將啟動輕症或無症狀者居家照護,降低醫院的醫療負擔,然而隨著疫情的發展,越來越多人被染疫或匡列隔離,有醫師就指出,民眾可先備好3種藥物以及2種水,可有效緩解99%以上的輕症症狀。

 &#x0091ab;&#x005e2b;&#x00547c;&#x007c72;&#x00ff0c;&#x0070ba;&#x009810;&#x009632;&#x0088ab;&#x005c45;&#x005bb6;&#x007167;&#x008b77;&#x00ff0c;&#x006c11;&#x00773e;&#x0053ef;&#x005148;&#x005099;&#x00597d;3&#x007a2e;&#x0085e5;&#x007269;&#x004ee5;&#x0053ca;2&#x007a2e;&#x006c34;&#x00ff0c;&#x0053ef;&#x006709;&#x006548;&#x007de9;&#x0089e3;99&#x00ff05;&#x004ee5;&#x004e0a;&#x007684;&#x008f15;&#x0075c7;&#x0075c7;&#x0072c0;&#x003002; &#x00ff08;&#x005716;&#x00ff0f;&#x0053d6;&#x0081ea;PEXELS&#x00ff09;
 
醫師呼籲,為預防被居家照護,民眾可先備好3種藥物以及2種水,可有效緩解99%以上的輕症症狀。 (圖/取自PEXELS)

日前衛福部長陳時中就指出,自2022年1月至本月11日已累積3976例本土確診,其中3961例屬於無、輕症者,比例高達99.62%。對此,指揮中心也宣布,只要無症狀或輕症的確診者年齡小於65歲、無懷孕或洗腎,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就能實施居家照護。

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顧問、發言人沈采穎藥師表示,目前最常見的3大症狀為喉嚨疼痛、喉嚨搔癢及咳嗽,占半數以上,而其餘症狀為發燒、流鼻水、頭痛、嘔吐及腹瀉。

她指出,針對喉嚨不適、咳嗽、流鼻水、頭痛、發燒,可使用綜合感冒藥;若有發燒症狀,則可服用退燒藥或解熱鎮痛藥;假如有出現嘔吐、腹瀉,就可使用腸胃藥,不過仍要遵循外盒的用法、用量及服用時間,勿過量或減量使用。

她也提到,另外也能準備2種水,包含運動飲料及電解質水,由於在發病期間,發燒、冒汗、嘔吐、腹瀉都會讓體液及電解質流失,嚴重的話還恐脫水,讓病情雪上加霜,只要能及時補充足夠的水分及電解質,就能有效預防脫水及恢復疲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輕症在家」小孩發高燒怎辦?這些備好 以下症狀快送醫

 
·3 分鐘 (閱讀時間)
 
 
&#x0059dc;&#x0051a0;&#x005b87;&#x008868;&#x00793a;&#x009ad8;&#x0071d2;&#x00662f;&#x0065b0;&#x0051a0;&#x005e38;&#x00898b;&#x0075c7;&#x0072c0;&#x00ff0c;&#x005c24;&#x005176;&#x005c0f;&#x00670b;&#x0053cb;&#x006703;&#x0071d2;&#x005f97;&#x007279;&#x005225;&#x0053b2;&#x005bb3;&#x003002;&#x00ff08;&#x00793a;&#x00610f;&#x005716;&#x00ff0f;shutterstock&#x009054;&#x005fd7;&#x005f71;&#x0050cf;&#x00ff09;
 
姜冠宇表示高燒是新冠常見症狀,尤其小朋友會燒得特別厲害。(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國內疫情昨(16)日破千例,甚至指揮官陳時中也說恐怕高峰還沒來,但就怕醫療量能不足,已經開始試辦輕症居家照護,不過確診在家,到底怎麼樣條件得要趕快送醫、又有什麼方式可以監測健康、同住家人該怎麼做,《TVBS新聞網》也幫大家整理幾大重點。

&#x007576;&#x0051fa;&#x0073fe;&#x00767c;&#x0071d2;&#x003001;&#x00808c;&#x008089;&#x009178;&#x0075db;&#x0060c5;&#x005f62;&#x00ff0c;&#x00670d;&#x007528;&#x00666e;&#x0062ff;&#x0075bc;&#x0053ef;&#x004ee5;&#x008212;&#x007de9;&#x003002;&#x00ff08;&#x00793a;&#x00610f;&#x005716;&#x00ff0f;shutterstock&#x009054;&#x005fd7;&#x005f71;&#x0050cf;&#x00ff09;
 
當出現發燒、肌肉酸痛情形,服用普拿疼可以舒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常備藥 普拿疼: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生姜冠宇表示,當出現發燒、肌肉酸痛情形,服用普拿疼可以舒緩、改善,姜冠宇認為,發燒是新冠的症狀之一,大家不用恐慌,也不用因為高燒就急著送醫。

小兒退燒水劑:

姜冠宇表示「高燒是新冠常見症狀,尤其小朋友會燒得特別厲害」但也認為爸媽不用太擔心,如果小朋友出現發燒症狀,就可以先用退燒水劑讓小朋友定時服用,不用送醫,但也要持續觀察,如果出現意識模糊、指甲變藍,甚至小朋友有氣喘,「救護車如果叫不到就趕快自己送到醫院,千萬不能拖。」

姜冠宇表示,除了小朋友,成人在家裡也要留意,意識不清、心跳太快、血壓變低,血氧濃度變低,這些都是可能休克的狀況,就不能在家休息,要趕快到醫院治療。

&#x0078ba;&#x008a3a;&#x008005;&#x005728;&#x005bb6;&#x00ff0c;&#x008840;&#x006c27;&#x006a5f;&#x00662f;&#x0091cd;&#x008981;&#x007684;&#x0076e3;&#x006e2c;&#x005e6b;&#x00624b;&#x003002;&#x00ff08;&#x00793a;&#x00610f;&#x005716;&#x00ff0f;shutterstock&#x009054;&#x005fd7;&#x005f71;&#x0050cf;&#x00ff09;
 
確診者在家,血氧機是重要的監測幫手。(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必備物品 血氧機:

姜冠宇表示,確診者在家,血氧機是重要的監測幫手,每天固定要測量四次,分別是早上、中午、下午、晚上,而且血氧不能低於93,如果有症狀像是呼吸胸悶、胸痛、全身無力,量血氧的次數就要增加。

 

漂白水、手套:

姜冠宇提醒,確診者在家如果有同住家人,洗衣物一定要戴著手套。如果共用衛浴,一定要用漂白水清洗馬桶、水龍頭、衛浴設備,只要確診者用過就要消毒過,下一個人才能使用。

姜冠宇表示,現在確診人數多,輕症者只要在家裡好好休息,監測健康,其實不用太擔心,過去大家認為發燒就要趕快去醫院,現在也不必緊張,吃普拿疼、退燒藥都能緩解症狀,但一定要時刻監測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惡化就要盡快就醫。

更多 TVBS 報導
全台逾2千學生確診 兒科權威示警「8染疫症狀」勿輕忽
百萬網紅全家確診又傳給另一家 曝高燒5天「酷刑症狀」
本土十天衝破2千7 醫:3症狀「持續3天↑」最好快篩
感冒確診傻傻分不清?中醫師有招 圖解「4大病毒症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疫苗打哪牌? 陳時中:抗體高非絕對值

 
 
 
·2 分鐘 (閱讀時間)
 
 

針對兒童疫苗進度,指揮官陳時中透露,明(17)天專家會議會先審莫德納,至於兒童疫苗是否開打,要等到下週才會召開ACIP委員會來研議。但要打哪個廠牌也備受討論,美國輝瑞藥廠研究指出,孩童打輝瑞BNT加強劑,對抗Omicron中和抗體可以增加到36倍,但陳時中認為,抗體高很好,但不是絕對值!

國內出現首例兒童重症,讓我國兒童疫苗進度備受關注!陳時中也透露,17號的專家會議會先審莫德納,因為BNT資料比較晚送來,還在進一步審視。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下禮拜才會開ACIP的委員會,來看看一些相關的專業意見,是不是要開始來打。」

不過兒童疫苗到底打哪個廠牌好,美國輝瑞藥廠研究指出,5歲到11歲孩童打輝瑞加強劑,對抗Omicron中和抗體可以增加到36倍,對付原始病毒的中和抗體也提高了6倍,陳時中表示,「高當然是很好啦,但也不是說一個絕對值。」

BNT保護力3成莫德納4成 專家:2款皆有效

針對兩款5到11歲接種的兒童疫苗,也有專家分析,輝瑞BNT的保護力能達到三成以上,普遍在美國、澳洲等國家接種,施打人數比較多,而莫德納雖然比較晚推出,但對兒童的保護力也有四成以上。

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表示,「BNT目前是打三分之一的成人劑量,所以有些專家學者認為,莫德納它打二分之一的劑量,它的保護力好像比BNT好一些,不過還是要打了之後才知道。」

各有副作用! 專家籲指揮中心提供完整比較

 

家長擔心的副作用,以BNT在美國約800萬人接種來說,較嚴重不良事件有100件,心肌炎則有12例,大部分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注射部位疼痛以及倦怠感,接種莫德納的兒童也大部分都是輕微不良反應,像是發燒、注射部位疼痛、倦怠感,年齡較小的兒童則少部分會感到不安。

然而兒童疫苗怎麼打?該打哪牌?專家建議指揮中心應該給出最完整的比較,好讓家長們做全盤考量!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陳耿閔

更多台視新聞網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疫苗該打嗎?專家這樣說

 
·4 分鐘 (閱讀時間)
 
 
&#x0025b2;&#x006709;&#x005bb6;&#x009577;&#x008cea;&#x007591;&#x00ff0c;&#x004e2d;&#x00592e;&#x0073fe;&#x005728;&#x00624d;&#x008981;&#x008a0e;&#x008ad6;&#x005152;&#x007ae5;&#x0075ab;&#x0082d7;&#x008981;&#x004e0d;&#x008981;&#x0089e3;&#x007981;&#x00ff0c;&#x00662f;&#x005426;&#x0052d5;&#x004f5c;&#x00592a;&#x006162;&#x00ff1f;&#x006709;&#x005c08;&#x005bb6;&#x004e0d;&#x009019;&#x009ebc;&#x008a8d;&#x0070ba;&#x00ff0c;&#x004f46;&#x005efa;&#x008b70;&#x005152;&#x007ae5;&#x006253;&#x0075ab;&#x0082d7;&#x00524d;&#x00ff0c;&#x006709;&#x004e9b;&#x004e8b;&#x005927;&#x004eba;&#x0053ef;&#x004ee5;&#x005148;&#x00505a;&#x00ff01;&#x005b69;&#x005b50;&#x0053ef;&#x004ee5;&#x0063d0;&#x005347;&#x004fdd;&#x008b77;&#x00529b;&#x003002;&#x00ff08;&#x005716;&#x00ff0f;&#x00793a;&#x00610f;&#x005716;&#x00ff0c;NOWnews&#x008cc7;&#x006599;&#x007167;&#x007247;&#x00ff09;
 
▲有家長質疑,中央現在才要討論兒童疫苗要不要解禁,是否動作太慢?有專家不這麼認為,但建議兒童打疫苗前,有些事大人可以先做!孩子可以提升保護力。(圖/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片)

連兩天本土確診破千,今(16)日新增10例中重度個案,其中包含一名沒有打過疫苗的未滿5歲男童重症,嚇壞許多家長們。有家長質疑,中央現在才要討論兒童疫苗要不要解禁,是否動作太慢?專家認為,局勢不同、思維也會跟著轉變,不認為「現在討論得太慢」,但他也提出國外實證說「在兒童打疫苗前,有些事情大人可以先做!兒童保護力可以提升」。至於若家中孩子不幸染疫要如何照顧,專家表示不用太過擔心,絕大部分是輕症,且備好症狀減緩的藥即可。

指揮中心指出,這名未滿5歲的男童沒有打過疫苗,本身無慢性病史,其重症病程包括及性腦炎併多重器官異常,於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也有使用類固醇與免疫調節劑等。而近來關於5到11歲兒童疫苗也有諸多討論,指揮官陳時中就表示明天將召開專家會議審查緊急使用授權,其中會先審查莫德納,BNT資料則還在審視,下周將開ACIP專家會議討論是否讓兒童開始接種疫苗。

關於5到11歲兒童疫苗現在才打算要解禁,有許多家長認為太晚了。為此,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電訪時表示,關於11歲以下要不要打兒童疫苗,在全世界各地都有「要跟不要」兩種意見的拉扯,況且兒童疫苗的施打是近半年才有的,而在國內先前就已經討論過很多次,包括有民調調查家長要不要讓小孩打兒童疫苗呈現五五波,國內專家學者也是兩派意見都有。

因為正反意見都有,再加上局勢不同、思維也會跟著轉變,因此對於開放兒童疫苗的政策,洪子仁認為沒有所謂「討論得太慢」這件事。他說,之前是因為沒有大流行,考量打了兒童疫苗副作用長遠來看不知道,所以暫緩,但現在因為大流行即將來臨,兒童疫苗就被重新拿出來檢視。

 

而以全世界來看,洪子仁說即使是日本的BNT兒童疫苗,11歲以下也是今年3月份才開打。在歐洲則是強調,小孩要不要打疫苗,是家長自己做決定,也就是說,小孩要不要打疫苗,考慮的事情比成人更多、更慎重。現在當然是中央越快做出決定越好,趕快確認可以打兒童疫苗,但最後要不要接種還是由家長決定。

但洪子仁也提出數據,他說從一開始的武漢病毒到後來Alpha與Delta,其實兒童重症比率與死亡率都還是低的,Omicron傷害性又更小,而在民眾討論要不要打兒童疫苗之前,有些事情大人可以先做!

他說,去(2011)年2到11月,以色列做過統計,同一個家戶,一個大人打了BNT疫苗,對病毒有80%、90%以上的保護力,對家中小孩保護力也有2成左右。若父母親同時施打BNT疫苗,對小孩保護力更是最高提升到7成以上,呼籲「與其討論小朋友要不要打疫苗,同住的家人先打好打滿才是真的關心自己小孩」,強調疫苗打完全,對家人是有保護力的。

對於兒童疫苗要不要開打、會不會討論得太慢?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今日接受電訪時則說「已經到這地步了,只能盡快!」至於莫德納、BNT兒童疫苗是否副作用與效果各有不同,他則說兩個品牌效果與副作用都差不多,沒有哪個比較好,強調「有得打,先打再說」。

至於如果家中小朋友不幸染疫,家長要如何照護?黃立民說,目前國內絕大部分個案症狀都還滿輕微的,但有些症狀需要處理,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或腹瀉、肚子痛與嘔吐,可以備一點症狀治療的藥在家裡,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可以先吃一點,然後再諮詢醫師的意見,最後他也呼籲家長不用太擔心「小心一點就好,絕大部分症狀都是輕微的」。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日在記者會上也提醒,確診常見4大症狀為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發燒,而四大警示徵兆為,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抽搐、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不論大人或小孩,若出現上述症狀就須儘速通報送醫。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5年嬰兒前十大死因都有「它」 寶寶睡姿竟觸發危機!

 
·2 分鐘 (閱讀時間)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有新生兒,父母總是盡其所能想為寶寶打造舒適且溫馨的睡眠環境,但國健署警告,很多新手爸媽或主要照顧者仍有許多不正確的觀念,光是衛福部近5年統計資料就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一直在嬰兒前十大死因之一,發生原因正與寶寶的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息息相關。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國內長期觀察,發現不少家長為了方便照顧,會讓寶寶與大人同床睡,或怕寶寶著涼,所以在嬰兒床鋪上厚厚的軟墊及棉被,甚至費心在寶寶床邊進行布置,堆置了填充娃娃、玩具等,其實都會提高寶寶嬰兒猝死或窒息死亡的風險。

國健署呼應台灣兒科醫學會參考美國兒科醫學會公布的建議,近年大力宣導「1歲以下的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仰睡」的訊息,提醒爸媽及照顧者都要特別注意,以避免嬰兒猝死的風險。

吳昭軍提醒,家長一定要遵守「五招安心睡」,即: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給新生兒一個安全的睡眠環境,才能讓寶貝健康平安的長大。

第一招「不趴睡」:正確姿勢是「仰睡」,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亦不建議,另切勿讓嬰兒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身上。

第二招「不用枕」: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坊間流傳的塑頭形枕頭及增高墊,反而可能提高窒息風險。

第三招「不同床」: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勿讓嬰兒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睡在同一張床。

第四招「不悶熱」:保持通風,保暖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要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

第五招「不鬆軟」:睡眠區域不宜有任何鬆軟物,如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床墊應平滑堅實,不建議使用防撞護墊及記憶海綿床墊。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疫情怕上醫院效應! 她拖到肛門「流湯、噴膿」大腸癌惡化四期

 

清明連假野外一大危險動作恐招「蛇咬」 醫教毒蛇咬傷自救這樣做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新聞網
4k 人追蹤追蹤
近5年嬰兒前十大死因都有「它」 寶寶睡姿竟觸發危機!
陳 鈞凱
2022年4月4日 週一 下午2:00·2 分鐘 (閱讀時間)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有新生兒,父母總是盡其所能想為寶寶打造舒適且溫馨的睡眠環境,但國健署警告,很多新手爸媽或主要照顧者仍有許多不正確的觀念,光是衛福部近5年統計資料就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一直在嬰兒前十大死因之一,發生原因正與寶寶的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息息相關。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國內長期觀察,發現不少家長為了方便照顧,會讓寶寶與大人同床睡,或怕寶寶著涼,所以在嬰兒床鋪上厚厚的軟墊及棉被,甚至費心在寶寶床邊進行布置,堆置了填充娃娃、玩具等,其實都會提高寶寶嬰兒猝死或窒息死亡的風險。

國健署呼應台灣兒科醫學會參考美國兒科醫學會公布的建議,近年大力宣導「1歲以下的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仰睡」的訊息,提醒爸媽及照顧者都要特別注意,以避免嬰兒猝死的風險。

吳昭軍提醒,家長一定要遵守「五招安心睡」,即: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給新生兒一個安全的睡眠環境,才能讓寶貝健康平安的長大。

第一招「不趴睡」:正確姿勢是「仰睡」,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亦不建議,另切勿讓嬰兒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身上。

第二招「不用枕」: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坊間流傳的塑頭形枕頭及增高墊,反而可能提高窒息風險。

第三招「不同床」: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勿讓嬰兒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睡在同一張床。

第四招「不悶熱」:保持通風,保暖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要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

第五招「不鬆軟」:睡眠區域不宜有任何鬆軟物,如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床墊應平滑堅實,不建議使用防撞護墊及記憶海綿床墊。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疫情怕上醫院效應! 她拖到肛門「流湯、噴膿」大腸癌惡化四期

清明連假野外一大危險動作恐招「蛇咬」 醫教毒蛇咬傷自救這樣做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濕疹反覆發作「哭不停」 掌握5要點呵護肌膚

 
 
·3 分鐘 (閱讀時間)
 
 
&#x009673;&#x00654f;&#x00606d;&#x004e3b;&#x004efb;&#x005efa;&#x008b70;&#x005bf6;&#x005bf6;&#x006d17;&#x005b8c;&#x006fa1;3~5&#x005206;&#x005f8c;&#x005857;&#x004e0a;&#x007121;&#x008272;&#x007121;&#x005473;&#x007684;&#x004fdd;&#x006fd5;&#x004e73;&#x006db2;&#x00ff0c;&#x004ee5;&#x006536;&#x006582;&#x0076ae;&#x00819a;&#x006df1;&#x005c64;&#x007684;&#x006c34;&#x005206;&#x00ff0c;&#x009054;&#x005230;&#x008f03;&#x00597d;&#x007684;&#x004fdd;&#x006fd5;&#x006548;&#x00679c;&#x003002;&#x0081fa;&#x004e2d;&#x0091ab;&#x009662;&#x0063d0;&#x004f9b;
 
陳敏恭主任建議寶寶洗完澡3~5分後塗上無色無味的保濕乳液,以收斂皮膚深層的水分,達到較好的保濕效果。臺中醫院提供

[周刊王CTWANT] 兒童節即將來臨,但最近氣候溫差相當大,許多孩童都出現皮膚問題,台中市一名8個月大的方小弟,這一兩個月因異位性濕疹反覆發作,臉頰和下肢都出現大片紅疹,且有脫皮情況,不僅哭鬧,更嚴重影響睡眠,幸好尋求小兒科治療兩週後,症狀大多緩解,目前也接受醫師建議,開始著手強化孩子皮膚的完整性並進行預防與保養。

衛福部臺中醫院小兒科主任陳敏恭表示,濕疹是皮膚發炎的反應,小孩反覆發作且嚴重型的濕疹就稱為異位性皮膚炎。臨床上處理皮膚乾燥或濕疹的方法有三個階段:

1. 避免階段:強化皮膚的完整、濕潤及去除惡化的原因。

2. 保養階段:使用保濕乳液。

3. 治療階段:使用藥物。

在避免階段方面,如果孩子的皮膚正處於過度乾燥或濕疹急性發作的時候,建議每天洗澡時盡量用溫水而不是熱水,並使用濕疹專用或較溫和的肥皂或沐浴乳,輕輕塗抹在身體較容易產生油垢的部位,如腋下及鼠蹊部即可;較無油垢的部位如下肢或屁股,每週只需以肥皂清潔一至兩次,其他日子用清水清潔即可。建議整個洗澡過程不要超過10~15分鐘,就可以有效避免傷害敏感的皮膚。

陳敏恭主任指出,過度清潔會破壞皮膚表面自然生成的「角質層脂質」保護,造成皮膚深層水分散失而導致濕疹。洗澡後可以用純棉的毛巾輕輕拍乾或壓乾皮膚,盡量避免過度用力擦乾,損傷已經敏感的膚質。

如果孩子皮膚呈現微癢、微紅或已相當粗燥,就可以協助小孩進入保養階段。建議洗完澡3~5分後,在乾燥的皮膚表面塗上無色無味的保濕乳液,以收斂皮膚深層的水分,達到較好的保濕效果。如果皮膚狀況較為嚴重時,就建議一天至少要做早晚兩次的保濕工作。

 

但如果濕疹已進展到皮膚發紅且孩子有明顯的搔癢動作,或足以影響孩子的情緒或睡眠品質時,就需要進入到治療階段。建議會塗上適當強度的類固醇(Steroid)或外用鈣調磷酸酶抑製劑(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以迅速有效地降低搔癢的不適感。為達到更好的療效,必要時會建議在睡前搭配短效的口服抗組織胺,避免孩子睡眠當中不自主的搔抓皮膚。如果皮膚惡化到有黃色分泌物、疼痛或結痂,就可能是合併細菌發炎,需要趕緊就醫治療。

為了有效預防小兒濕疹,陳敏恭主任亦提出5大注意事項:

1.需補充足夠的水分,避免皮膚乾燥。

2.攝取含Vit.D 的食物(魚、蛋類)及omega-3、omega-6必需脂肪酸的食物(魚類),以促進皮膚角質層脂質的生長。

3.維護良好的睡眠品質。

4.維持寢室濕度在55%~60%,避免室內過度乾燥而傷害敏感的皮膚。

5.避免過度使用保濕乳液:因小孩皮膚平常就會分泌角質層脂質,如果過度使用保濕乳液反而會抑制它自然的分泌。

原始連結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魚藏重金屬不敢吃?揭曉「12種低重金屬魚類」

 
 
·2 分鐘 (閱讀時間)
 
 

現代人普遍脂肪酸攝取不平衡呈現大走鐘的狀態(Omega-6多而Omega-3不足),身體長期處在發炎反應,進而常常覺得累、金魚腦、體力差,免疫力更差,且懷疑自己根本沒在新陳代謝,並且負面情緒爆棚,覺得人生好難又厭世苦悶誰人知,這些都可能跟油脂比例不平衡有關係!

高Omega-3脂肪酸、低重金屬 12種好魚排名

想要保護心血管、關鍵時刻保護力UP,吃魚也是方法之一,但很多人擔心吃魚同時又吃進重金屬左右為難,營養師程涵宇分享,符合美國 FDA 和環境保護局 (EPA)優先吃的建議,也就是低重金屬汞安全來源的12種魚的Omega-3脂肪酸排名清單:

(推薦閱讀:吃魚怕重金屬下肚? 營養師揪「2部位」能不吃就不吃

1、大西洋鯖魚7354mg( EPA2851+ DHA4503)

2、秋刀魚4566mg(EPA1665+ DHA2901)

3、柳葉魚2277(EPA1107+ DHA1170)

4、大西洋鮭魚2163mg(EPA893+ DHA1270)

5、圓鱈2033mg(EPA1260+ DHA773)

6、正鰹1523mg(EPA319+ DHA1204)

7、大西洋黃花魚1338mg (EPA526+ DHA812)

8、扁鱈 1332mg (EPA771+ DHA561)

9、黑鱸魚1184mg (EPA291+ DHA893)

10、香魚827mg (EPA280+ DHA547)

11、竹莢魚596mg(EPA208+ DHA388)

12、白鯧440mg(EPA117+ DHA323)

 

(推薦閱讀:處理心魚蝦小心刺手! 急診醫曝「危及3大症狀」:恐致命

程涵宇營養師授權提供

一週吃兩次魚 降低失智風險

程涵宇補充,目前最被最被推崇的飲食之—地中海飲食法也是建議大家每週至少吃兩次魚貝類,過去也有研究發現吃魚能夠減少失智風險,1436位長者的飲食型態比較失智情況,發現每週吃魚不到1次,罹患失智症風險約為25.7%,每週攝取超過4次降為17%。

(推薦閱讀:魚刺哽到喉嚨吞飯、喝醋都NG! 第一時間這樣處理才是正解

延伸閱讀:
·冷凍魚比較不新鮮? 專家解惑!「NG解凍」小心營養流失
·吃生魚片沾芥末殺菌? 腸胃科醫師曝「2件事沒做到」寄生蟲下肚

更多台視新聞網報導
繼鮭魚後...鱈魚同傳缺貨 麥當勞、摩斯恐受影響
澎湖破6年來最冷紀錄 綠蠵龜遭凍昏擱淺海灘
台灣「傳統重金屬」音樂交流!14團北管「子弟軒社」熱鬧競演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臭狂吃薄荷糖有用?營養師喊母湯「越吃越更嚴重」 地雷食物一次看

 
 
·2 分鐘 (閱讀時間)
 
 
&#x0053e3;&#x0081ed;&#x0053ef;&#x0080fd;&#x004ee3;&#x008868;&#x008eab;&#x009ad4;&#x005065;&#x005eb7;&#x0051fa;&#x0072c0;&#x006cc1;&#x003002;&#x00ff08;&#x00793a;&#x00610f;&#x005716;&#x00ff0f;&#x007ffb;&#x00651d;&#x0081ea;pexels&#x00ff09;
 
口臭可能代表身體健康出狀況。(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周刊王CTWANT] 現代人工作忙碌,經常熬夜導致肝火旺盛,有時口中難免出現異味,但口臭問題若太過嚴重,恐怕就不是火氣大這麼簡單。營養師余朱青透露,口臭的原因很多,有些是衛生習慣、有些是因為疾病、有些則是因為吃了一些容易引起口臭的食物造成,例如肉類、酒精飲料,以及常用來清新口氣薄荷糖,都可能是罪魁禍首。

余朱青日前在臉書發文,「與人近距離講話時,是否曾經聞到對方不好的口氣,當場真的蠻讓人尷尬的,現在則是因為整天戴口罩,而讓很多人發現,原來自己也有口臭。口臭的原因蠻多的,有些是衛生習慣、有些是因為疾病、有些則是因為吃了一些容易引起口臭的食物造成的。」

營養師提到,「像是如果吃太多肉類,蛋白質攝入過多,身體來不及吸收,在分解的過程會產生氨氣排出體外,就會產生不好的味道。加上大魚大肉之後,食物殘渣越多,一些細菌在分解食物殘渣的同時會產生可揮發的硫化物,也就有了口臭。另外酒精飲料 ,也容易造成口臭喔。酒精有利尿功能,會讓身體缺水,阻礙唾液分泌。如果過度飲酒,就會加重口臭。」

余朱青指出,「如果發現自己有口氣不佳時,不少人會吃薄荷糖,雖然薄荷有清新的好味道,但是大多數的薄荷糖都含有糖,糖是細菌最喜歡的美食,在細菌分解糖的過程中釋放硫化物,反而會造成口臭喲。所以以不論是為了口氣或是身體健康,糖都要少吃。」

專家建議,若民眾有口臭困擾,可多喝綠茶、吃香菇,「另外一些辛香料也可除口臭,像是吃生魚片會用到的芥末,芥末裡的成份也可以抑制細菌繁殖防口臭產生。另外含有維他命C的的食物,例如奇異果,奇異果上的維他命C、酵素、多酚以及膳食纖維,這些都有助於消除口臭喲!」

原始連結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4星座本月受財神眷顧 第一名「正財、偏財運爆棚」可望晉升有殼一族
劇組巴士與卡車對撞成死亡車禍 男女主角隔兩日發聲「他需要捐血」
為挽回男友…21歲妹花663萬「請大師斬桃花」 結果人財兩空慘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天灌4大杯咖啡提神還是累! 當心害你睡不好兩大主因

 
·2 分鐘 (閱讀時間)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天灌4杯咖啡,怎麼還是覺得有夠累!一名48歲的男子,就有這樣的困擾,身為公司高階主管的他,工作壓力大,常難以入睡,睡眠品質每況愈下,因此影響白天精神與體力,變得重度依賴咖啡因來提神,但晚上又面臨睡眠問題,形成惡性循環,疲憊感始終無法有效消除,最終求助醫師,這才發現忽略了兩大害人睡不好的關鍵。

聯欣診所副院長、家醫科醫師顏佐樺表示,仔細問診發現,該名男子不但本身膽固醇偏高、有胃食道逆流,更長期有嚴重的睡眠困擾,抱怨時常睡前腦中思緒停不下來,睡眠易短淺,因此睡眠品質不佳,白天上班只能每日依賴2到4杯咖啡,希望幫助自己振奮、清醒,但疲憊感始終揮之不去。

常感覺疲勞,想睡又睡不好?顏佐樺提醒,影響因素有很多,但需留意的是「壓力」與「荷爾蒙的改變」這兩項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顏佐樺指出,荷爾蒙就像一把控制身體代謝、運作開關的鑰匙,主宰我們的認知與情緒、代謝、睡眠、免疫系統等。當壓力來臨時,身體的腎上腺素會大量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刺激血糖、血壓及心跳快速上升來應付緊急狀況。而有壓力荷爾蒙,也就會有「抗壓荷爾蒙」,以協助穩定讓身體快速回到正常狀態,兩者如同翹翹板兩端,必須維持平衡,否則若長期處於高壓,除了影響睡眠,也易增加癌症、新陳代謝、心血管疾病、失智及憂鬱等風險。

如果困擾在於睡眠障礙,當深度睡眠不夠時,會影響荷爾蒙分泌、身體組織修復,顏佐樺說,可以透過藥物或補充保健品來改善,千萬別輕忽內分泌對身體的影響,尤其是壓力荷爾蒙調節若失衡,會讓人容易疲勞、情緒狀態不佳、睡眠困難等,建議及早發現讓自己睡不好的主因,儘早調整,別讓睡眠成為生活中的一大困擾。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熟女眼皮嚴重下垂還大小眼 不是皮膚鬆弛!就醫查出胸腺瘤惹禍

台大研究空汙傷心血管! 郭董也是監測對象驚曝「輕微心律不整」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過疫苗、Omicron像小感冒為何要害怕? 一張圖速懂Omicron恐怖點
字體 
瀏覽人次:34885 返回列表

 

疫情拉警報!新型Omicron病毒讓人心惶惶,究竟OmicronDelta以及原始新冠病毒有什麼差別?增強保護力的關鍵營養有哪些呢?

 

Omicron有哪些症狀?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其實Omicron的症狀比較輕微,像是小感冒一樣,加上相對原始新冠病毒常見的嗅覺、味覺喪失,Omicron較不明顯,但是千萬別小看Omicron 的傳染力高達150,除了傳染力強,症狀也包含:嗅味覺喪失少見、血氧量無明顯降低、輕微頭痛

/頭暈、疲倦感/四肢痠痛、咳嗽/乾咳、鼻塞/流鼻水、發燒、喉嚨不適但不疼痛、夜間流汗等。

 

 

此外,先前指揮中心也曾提到,Omicron具易重複感染特性;因此面對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力強及病毒量高,免疫逃脫會影響疫苗效益的時效性,進而產生突破性感染,對於疫苗施打2劑超過5個月的人,應加強施打第3劑格外重要。

 

(推薦閱讀:咳嗽、流鼻水「6種人」恐變重症! 醫曝「痊癒時間」有鬼:肌肉痠、眼窩痛快就醫

 

 

嚴防Omicron 這樣吃增強抵抗力

 

雖然Omicron症狀輕微、致死率也較低,但反而要更加注意,因為打過疫苗仍不是無敵,該做的防疫措施仍不可少,高敏敏強調,可以在平時多攝取關鍵營養,來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1、益生菌:定時補好菌、養好腸

降低發炎機率、提升免疫力。因有臨床發現,確診新冠後康復的個案,體內益生菌的含量會降低,所以有長期定期補充益生菌的人,身體發炎機率會降低、免疫能力較好,建議可以將優酪乳當作每天的乳飲品,並選擇內含能通過胃酸、膽酸考驗的菌株,像是常見的A菌、B菌,不僅能增加腸內益生菌,還能補充每日所需的乳製品營養。

 

(推薦閱讀:很多人都白吃了!益生菌改善過敏、顧腸胃無感? 營養師曝7種NG吃法

 

2Omega-3:吃好油、抗發炎

能降低體內慢性發炎、免疫細胞不過勞。若飲食缺乏這類好油,肌膚容易敏感、免疫力較差;若攝取足夠,體內對抗病菌的白血球活躍度也會上升。

 

但是Omega-3是我們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須從食物攝取,建議每周吃三次深海魚類,如:鯖魚、秋刀魚、鮪魚、鮭魚等,以及每天可攝取海藻、堅果、亞麻籽、亞麻仁油、紫蘇油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好油脂食物。

 

 

3維生素C:吃新鮮水果

維生素C亦能使體內對抗病菌的免疫細胞活躍度增加,但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維生素,容易流失、身體不會自動合成、要透過每天攝取補充,建議每天最少吃兩份新鮮水果來補足,每日攝取約100mg的維生素C即可,如:一顆芭樂、一顆柳丁、10顆草莓、兩粒奇異果。

 

(推薦閱讀:不甜的水果不會影響血糖可以多吃? 含糖量其實沒差!這些無糖食物也是陷阱

 

4、兒茶素:喝綠茶

兒茶素能防止病毒跟黏膜細胞結合,起到阻擋的作用。而綠茶的兒茶素含量最高,建議每天可以喝點綠茶。

 

延伸閱讀:
·防Omicron普通口罩不見得能擋!室內用餐如何自保? 醫揪「1大關鍵」
·上廁所小心也會染疫!醫警告「3處」恐藏病毒 找衛生紙頭、抽擦手紙慘了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咳嗽、流鼻水...是新冠肺炎、感冒、過敏? 圖解「三者差異」

 
 
·3 分鐘 (閱讀時間)
 
 

濕濕冷冷的天氣,讓你感覺不舒服。擔心鼻涕是由COVID-19引起?還是流感?感冒?或者過敏?確認病因有些難度,因為許多症狀相似,會流鼻涕、咳嗽和感到疲倦,但還是有可以區別之處。一起來弄清楚到底是哪一種,除了可以快點康復,也可防範將疾病傳播給他人。

流感與COVID-19怎麼區分?COVID-19潛伏期較流感

流感和COVID-19可以在人群中傳播。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COVID-19 是由 SARS-CoV-2引起的。兩者都會有發燒、咳嗽、頭痛和身體疼痛。

流感和COVID-19的傳播方式也類似。打噴嚏、咳嗽、唱歌或說話時,會透過鼻子和嘴巴傳播,增加感染周遭的人。受到感染的人可能沒有症狀,但仍然可以傳播病毒。

COVID-19出現症狀的時間比流感出現症狀的時間要長。流感通常在感染後1至4天出現症狀。感染COVID-19的人大部分在感染後5天左右出現症狀。

有時候感染COVID-19的一個明顯症狀是嗅覺或味覺喪失,不過其他症狀類似流感,最務實的方法確定是否患有COVID-19或流感,那就是接受檢測。

感冒與過敏怎麼區分?感冒會傳染,過敏不會!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並且可以傳染給他人,症狀通常很輕微。可能會流鼻涕、咳嗽、鼻塞和喉嚨痛。但不會出現COVID-19和流感常見的疼痛和發燒。而且,會在幾天內症狀得到緩解。

普通典型的治療方式,包括休息、補充水分和非處方藥。服用蜂蜜可能有助於1歲以上兒童的夜間咳嗽。沖洗鼻子和鼻竇有助於緩解充血。

過敏會導致流鼻涕和打噴嚏,但不會傳染。如果眼睛、鼻子或耳朵發癢,那麼可能是過敏。接觸灰塵、寵物、樹木或草花粉等物質會引發過敏,因為免疫系統反應過度引起的。

 

當不再接觸過敏原時,症狀往往會停止。除非患有氣喘,否則過敏大部分不會引起呼吸問題。過敏可以用抗組胺藥、減充血劑和鼻用類固醇等藥物治療。

接種疫苗、戴好口罩 做好防護降低病毒傳播

除了保持健康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對抗病毒的方法。那就是接種流感疫苗和COVID-19疫苗,專家表示,接種疫苗是保護自己和他們最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建議所有6個月及以上的人接種流感疫苗。另外,口罩仍然是阻止呼吸道病毒(例如COVID-19)傳播的重要工具。疫情持續在傳播,戴口罩非常重要,也要盡可能避免人群擁擠的室內。

COVID-19(&#x0065b0;&#x0051a0;&#x0080ba;&#x00708e;)&#x003001;&#x00611f;&#x005192;&#x003001;&#x006d41;&#x00884c;&#x006027;&#x00611f;&#x005192;&#x003001;&#x009f3b;&#x005b50;&#x00904e;&#x00654f;&#x005982;&#x004f55;&#x005340;&#x005206;&#x0075c7;&#x0072c0;&#x00ff1f;
 
COVID-19(新冠肺炎)、感冒、流行性感冒、鼻子過敏如何區分症狀?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

延伸閱讀:
·BA.2傳播力強!疫苗對BA.2有效嗎? 解析「重複感染率、重症率」
·打過疫苗、Omicron像小感冒為何要害怕? 一張圖速懂Omicron恐怖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過疫苗、Omicron像小感冒為何要害怕? 一張圖速懂Omicron恐怖點
字體 
瀏覽人次:34869 返回列表

 

疫情拉警報!新型Omicron病毒讓人心惶惶,究竟OmicronDelta以及原始新冠病毒有什麼差別?增強保護力的關鍵營養有哪些呢?

 

Omicron有哪些症狀?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其實Omicron的症狀比較輕微,像是小感冒一樣,加上相對原始新冠病毒常見的嗅覺、味覺喪失,Omicron較不明顯,但是千萬別小看Omicron 的傳染力高達150,除了傳染力強,症狀也包含:嗅味覺喪失少見、血氧量無明顯降低、輕微頭痛

/頭暈、疲倦感/四肢痠痛、咳嗽/乾咳、鼻塞/流鼻水、發燒、喉嚨不適但不疼痛、夜間流汗等。

 

 

此外,先前指揮中心也曾提到,Omicron具易重複感染特性;因此面對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力強及病毒量高,免疫逃脫會影響疫苗效益的時效性,進而產生突破性感染,對於疫苗施打2劑超過5個月的人,應加強施打第3劑格外重要。

 

(推薦閱讀:咳嗽、流鼻水「6種人」恐變重症! 醫曝「痊癒時間」有鬼:肌肉痠、眼窩痛快就醫

 

 

嚴防Omicron 這樣吃增強抵抗力

 

雖然Omicron症狀輕微、致死率也較低,但反而要更加注意,因為打過疫苗仍不是無敵,該做的防疫措施仍不可少,高敏敏強調,可以在平時多攝取關鍵營養,來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1、益生菌:定時補好菌、養好腸

降低發炎機率、提升免疫力。因有臨床發現,確診新冠後康復的個案,體內益生菌的含量會降低,所以有長期定期補充益生菌的人,身體發炎機率會降低、免疫能力較好,建議可以將優酪乳當作每天的乳飲品,並選擇內含能通過胃酸、膽酸考驗的菌株,像是常見的A菌、B菌,不僅能增加腸內益生菌,還能補充每日所需的乳製品營養。

 

(推薦閱讀:很多人都白吃了!益生菌改善過敏、顧腸胃無感? 營養師曝7種NG吃法

 

2Omega-3:吃好油、抗發炎

能降低體內慢性發炎、免疫細胞不過勞。若飲食缺乏這類好油,肌膚容易敏感、免疫力較差;若攝取足夠,體內對抗病菌的白血球活躍度也會上升。

 

但是Omega-3是我們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須從食物攝取,建議每周吃三次深海魚類,如:鯖魚、秋刀魚、鮪魚、鮭魚等,以及每天可攝取海藻、堅果、亞麻籽、亞麻仁油、紫蘇油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好油脂食物。

 

 

3維生素C:吃新鮮水果

維生素C亦能使體內對抗病菌的免疫細胞活躍度增加,但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維生素,容易流失、身體不會自動合成、要透過每天攝取補充,建議每天最少吃兩份新鮮水果來補足,每日攝取約100mg的維生素C即可,如:一顆芭樂、一顆柳丁、10顆草莓、兩粒奇異果。

 

(推薦閱讀:不甜的水果不會影響血糖可以多吃? 含糖量其實沒差!這些無糖食物也是陷阱

 

4、兒茶素:喝綠茶

兒茶素能防止病毒跟黏膜細胞結合,起到阻擋的作用。而綠茶的兒茶素含量最高,建議每天可以喝點綠茶。

 

延伸閱讀:
·防Omicron普通口罩不見得能擋!室內用餐如何自保? 醫揪「1大關鍵」
·上廁所小心也會染疫!醫警告「3處」恐藏病毒 找衛生紙頭、抽擦手紙慘了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柳丁、橘子、芭樂提升免疫力? 淺嚐就好!維生素C攝取超過這量反而會缺乏
分享文章   line 
字體 
瀏覽人次:53560 返回列表

 

冷鋒一波波來襲,報紙和電視新聞紛紛預告,當氣溫降得更低時,流行性感冒的規模就會擴大,壓制不住的疫情,迅速蔓延開來。然而,想要預防經常性的小感冒、嚴重的流感,就要平衡體內的免疫系統,以提升抗病力。

 

免疫力意即免除疾病 分先天性、後天性兩種 

 

免疫力的好壞影響身體的狀況,免疫力好的時候,自然不容易受到外在病毒、細菌等感染,而免疫力之所以稱為免疫力,意味著能免除疾病。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林孝義表示,人體反覆受到基因或外在病菌的攻擊,自體細胞組織無法發揮保護作用,以致經常發生感冒、傷口難以癒合、不斷感染等情形,就有可能是免疫力低落;老年人、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病患、癌症或接受化學治療的病患,都是最容易出現免疫力低落的族群。

 

此外,人體的免疫力可分為先天性免疫及後天性免疫兩種,先天性免疫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而後天性免疫則需經過調節與適應後才會出現。當人體感受到有外來細菌或病毒侵犯時,約4小時內會啟動先天性免疫機制,96小時內調節後天性免疫機制,以達到全身免疫的效力。

 

 

免疫力低落、太強都非好事 失去平衡疾病一籮筐

 

身體健康與否與免疫力好壞大有關係,免疫力低落容易感染病菌,引發疾病;但免疫力太強,也會導致身體產生的抗體攻擊自己,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都是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免疫是細胞處在「平衡」狀態下所產生的保護力,一旦失去平衡,過與不及都會引發疾病。

 

年長者、嬰幼兒、生活壓力大、睡眠不足、飲食營養不均衡等,都會影響體內免疫平衡,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流行性病毒傳染力大增下,更容易誘發疾病。以下是免疫力低落,所容易引起的疾病,尤其在冬季,更容易發病:

 

1、流行性感冒:因免疫力不足以抵抗流感病毒,導致病毒在體內肆虐,造成患者出現急性上呼吸道症狀,包括發燒、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咽喉腫痛等,有時也可能出現腸胃道疾患如上吐下瀉的症狀。

 

2、上呼吸道疾病:免疫力低落者,組織黏膜功能不彰,人體與外界第一線接觸是透過鼻腔、口腔等黏膜過濾病菌、髒污,一旦鼻黏膜或口腔黏膜失效,導致致病因子直接進入呼吸道,就會引起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症狀。

 

 

3、神經疾病:如帶狀疹(皮蛇)就容易因為免疫力不足而引起。帶狀疹與水痘是同一種病毒,曾經長過水痘或有接種水痘疫苗的人,水痘病毒會潛藏在神經組織,當免疫力低下時,體內衛兵無法抵禦水痘病毒的攻擊,就會誘發帶狀?疹,引起劇烈的神經疼痛、出疹等不舒服的症狀。

 

4、口腔潰瘍:口腔是最能看出免疫功能好不好的部位,受到病菌感染或過敏,甚至是營養素的缺乏等,首先都會從嘴破、口角炎等開始表現,因此,當出現口腔潰瘍時,患者須有所警惕;不過,免疫力過高,也會引起口腔潰瘍,這是因為自體免疫攻擊口腔黏膜所導致,可以經由抽血檢查,確定是免疫力過高或是低落所引起。

 

5腸胃炎因病毒入侵引起的病毒型腸胃炎,會導致上吐下瀉的症狀,包括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都喜歡在寒冷的冬季活動,當免疫力低下時,即是病毒肆虐的最好時機,容易造成急性腸胃炎。

 

  

增強免疫力 調整壓力、補充維生素

 

免疫力隨著年齡增長會有所下降,長期服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或接受化學治療的患者,也可能會影響到免疫力的平衡,林孝義建議,平時注意個人飲食與生活習慣,盡量讓免疫力維持恆定狀態,才能阻止病菌侵襲,避免疾病的發生。

  

此外,在壓力大時補充維生素C,可有益於壓力荷爾蒙的調整;另一方面,也需認知自我的瓶頸及極限,不要拚命吃來不斷增加免疫力,因為免疫力過與不及都不是一件好事。

 

林孝義說,維生素C的攝取可透過營養補充品來達到目標,每天攝取到的維生素C若超過2公克,容易導致輕微腹瀉的狀況。天然維生素C的來源,像是柑橘類水果的柳丁、橘子、葡萄柚、奇異果、草莓、芭樂等,皆有豐富的維生素C,不過,補充高維生素C食物千萬別過量,若每天超過10公克持續一段時間後,當不吃高劑量的維生素C時,身體反而會適應不良,容易有維生素C的缺乏。

 

 

高油、高糖食物會抑制免疫功能 早睡早起促進身體代謝

 

而在炒菜時添加的蔥、薑、蒜也是抗發炎,增加免疫力的好食材。一旦發現快感冒了,或天冷引起的流鼻水,不妨可喝熱薑湯或燉煮大蒜雞湯,選用天然食材補身體、增強免疫力;同時也應減少垃圾食物的攝取,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如麻辣鍋、鹽酥雞、炸雞、蛋糕、餅乾等鹹食與甜食,會抑制體內免疫功能。

 

古有明訓:「早睡早起,身體好」,但現代人不只工作繁忙,娛樂選擇也多,犧牲的就是不斷延後上床睡覺的時間。長期作息不正常,將會降低免疫力,因此,每天至少要睡足8小時,讓身體獲得足夠的休息與修復,並養成運動的習慣,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廢物的排除,增強身體抵抗力。

 

延伸閱讀:
別被免疫力拖垮!三餐「主食」你吃對了嗎?
老是嘴破,小心是免疫力出問題! 避免口腔潰瘍變成癌,2週內未見好轉快就醫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大討厭家事你中幾項?倒垃圾還好 「這事」媽媽最抓狂

▲網友心目中最討厭做的5件家事中,洗衣曬被名列第四位,第一名則是媽媽們又愛又恨的「煮飯」。(圖/張勵德攝)
▲網友心目中最討厭做的5件家事中,洗衣曬被名列第四位,第一名則是媽媽們又愛又恨的「煮飯」。(圖/張勵德攝)

記者張勵德/綜合報導

2022-03-21 06:30:00

 
做家事對很多人來說,從小到大都是惡夢一場,不管是小時候被爸媽要求做,或是長大成家後非做不可,很多家事是你逃也逃不掉的!那到底網友最討厭哪件家事?《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2個月內「最討厭做的家事」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結果第一名就是媽媽們心目中最愛也是最煩的「煮飯」,不只備料麻煩煮完還得善後,讓不少媽媽望之卻步,接下依序是「洗碗」及「拖地掃地」,所以說,以後想孝順父母,這幾件家事搶過來做,包準會更討長輩的歡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討厭做的家事TOP5網路聲量排行。(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最討厭做的家事TOP5網路聲量排行。(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一些基本的家事還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再不甘願,還是要爬起來去完成。網友熱議5大最討厭做的家事網路聲量排行,「煮飯」成為最受熱議的項目。就有網友表示「備料麻煩得要死」、「還要事後清理超討厭的」等。除此之外也有人說到無法忍受油煙味,所以都不喜歡自己煮飯。不過也有網友提出煮飯的好處,如「自己煮真的省」、「怕有殘味買個小抽風扇其實就可以了」,話題討論相當熱烈。
 
 
而「洗碗」則位居聲量排行第二名,許多網友便分享自己討厭洗碗的原因,不外乎是講到「碗盤的油汙難清洗」的狀況,如有不少民眾表示「每次碗盤都超油,洗都洗不乾淨」、「皮膚本身較乾,常常會洗到脫皮」等,種種不便都讓網友直言是不是該買台洗碗機了?而討厭「掃地拖地」的民眾則認為「掃地時頭髮一直亂飄都掃不起來」、「而且塵蟎會讓自己大過敏」,紛紛表示非常消耗精神與體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排名第四位的「洗衣曬衣」也獲得許多討論,其中有人抱怨到「冬天在陽台曬衣服手超冰,夏天又滿身大汗」、「真的是對矮個子很不友善的家事」。最後,「倒垃圾」也是許多人心中討厭的家事之一,尤其「追垃圾車」則成為討論重點,網友就提到「下班時間根本來不及」、「每次都要配合時間」,另外也有人說「包垃圾時那個異味我受不了」,但也表示雖然辛苦,卻又不得不去做。
 
 
雖然做家事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與力氣去完成,但為了家事的分工平等,不妨轉換一下心情,戴上耳機,用音樂撫平做家事的不情願與煩躁感,再想著做完家事後的整潔清爽,是不是就燃起一股動力做家事了呢!快去幫忙吧(大誤)。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份不孕症調查 3成4求神也不就醫

 
·6 分鐘 (閱讀時間)
 
 
&#x0025b2;&#x00570b;&#x005065;&#x007f72;&#x008207;&#x0053f0;&#x007063;&#x00751f;&#x006b96;&#x0091ab;&#x005b78;&#x006703;&#x003001;&#x004e2d;&#x0083ef;&#x006c11;&#x00570b;&#x00751f;&#x0080b2;&#x0091ab;&#x005b78;&#x006703;&#x005171;&#x00540c;&#x00767c;&#x008868;&#x00570b;&#x005167;&#x009996;&#x004efd;&#x004e0d;&#x005b55;&#x0075c7;&#x00592b;&#x0059bb;&#x008abf;&#x0067e5;&#x00ff0c;&#x00767c;&#x0073fe;&#x0053f0;&#x007063;&#x00592b;&#x0059bb;&#x005f9e;&#x005099;&#x005b55;&#x003001;&#x008a3a;&#x0065b7;&#x004e0d;&#x005b55;&#x003001;&#x0063a5;&#x0053d7;&#x00751f;&#x006b96;&#x006cbb;&#x007642;&#x005230;&#x006210;&#x00529f;&#x0061f7;&#x005b55;&#x00ff0c;&#x005e73;&#x005747;&#x005f97;&#x0082b1;&#x004e0a;6.1&#x005e74;&#x007684;&#x006642;&#x009593;&#x00ff0c;&#x007d93;&#x005e38;&#x0056e0;&#x006b64;&#x005ef6;&#x008aa4;&#x009ec3;&#x0091d1;&#x0088ab;&#x005b55;&#x00671f;&#x003002;&#x00ff08;&#x005716;&#x00ff0f;&#x004e3b;&#x008fa6;&#x0055ae;&#x004f4d;&#x0063d0;&#x004f9b;&#x00ff09;
 
▲國健署與台灣生殖醫學會、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共同發表國內首份不孕症夫妻調查,發現台灣夫妻從備孕、診斷不孕、接受生殖治療到成功懷孕,平均得花上6.1年的時間,經常因此延誤黃金被孕期。(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灣生育率位居全球後段班,少子化問題已經成為國安議題,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台灣生殖醫學會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共同發表國內首份不孕症夫妻調查,發現台灣夫妻從備孕、診斷不孕、接受生殖治療到成功懷孕,平均得花上6.1年的時間,光從備孕到診斷不孕就花了2.9年,就已經超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1年不孕標準判定將近2倍的時間,想要嘗試備孕的夫妻,40%仰賴中醫調養,甚至有34%前往廟宇、道觀、教會祈求懷孕,更寧願相信傳統信仰求子物品,甚至有26%嘗試特定輔助生育的做愛姿勢,但實際求助生殖醫學的人只有16%,比率低的超乎想像,顯見國人輕忽不孕問題且存在拖延傾向。

這份調查共收集201份問卷,受訪對象為20到45歲經診斷有不孕的民眾。根據WHO標準,超過35歲、無避孕超過1年,或是35歲以下、無避孕超過半年都沒懷孕的狀況,就可判定為不孕症。台灣生殖醫學會秘書長何信頤表示,國人在診對不孕之前,平均花費2.9年嘗試自然懷孕,確診不孕之後,仍花費1.7年嘗試自然懷孕且未積極接受生殖治療,等到實際接受治療後又要花1.5年才能成功受孕,整體來說平均得花6.1年的時間才能求得一個孩子。

進一步分析國人拖延接受不孕治療有三大主因,首先是對「自然懷孕率的極度高估」,其次是「對自身看不見的生殖能力的過度自信」與「對求助生殖醫學的優先次序的誤解」。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表示,如今國人初婚年齡已延後到30歲,且男女性的生殖機能隨年齡往下降是不可逆的事實,但超過9成的人認為只要身體好生殖能力就會好,其實是很嚴重的錯誤觀念。

 

張帆表示,很多人對自然懷孕機率極度高估,實際上30歲之後精卵的品質就雙雙走跌,即便進行人工生殖,30歲懷孕率勝下30~35%,活產率有25~30%,超過40歲再開使人工生殖治療,懷孕率更低到只剩15~20%,活產率也只有10~15%,且成功率逐年下降。何信頤更戳破民眾對於年齡與自然懷孕率的極度美好想像,「以30歲健康女性來說,每月自然懷孕率剩20%,到了40歲僅剩5%!」

張帆醫師分享,臨床上常見夫妻是要到完全認知不可能自然懷孕時,才要求助生殖醫學,其實都太晚了。即便採用生殖技術,40歲後的人工受孕與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也僅有30歲時的1/2,對於自然懷孕率的錯誤認知恐造成夫妻在求子行動方針的誤判,也錯失求助生殖醫學幫助夫妻雙方提高懷孕率的最佳良機。「生理機能不可逆,一旦年過30,更要對懷孕率有正確的認知,不拖延開始科學求子計畫。」

&#x0025b2;&#x00570b;&#x005065;&#x007f72;&#x0063d0;&#x009192;&#x00ff0c;&#x004e0d;&#x005b55;&#x00592b;&#x0059bb;&#x008981;&#x00628a;&#x0063e1;&#x00300c;2&#x008981;2&#x004e0d;&#x00300d;&#x00539f;&#x005247;&#x005c31;&#x0080fd;&#x00514d;&#x008d70;&#x0051a4;&#x006789;&#x008def;&#x00ff0c;&#x0079d1;&#x005b78;&#x005099;&#x005b55;&#x008b93;&#x006c42;&#x005b50;&#x004e4b;&#x008def;&#x0066f4;&#x007cbe;&#x006e96;&#x006709;&#x006548;&#x007387;&#x003002;&#x00ff08;&#x005716;&#x00ff0f;&#x004e3b;&#x008fa6;&#x0055ae;&#x004f4d;&#x0063d0;&#x004f9b;&#x00ff09;
 
▲國健署提醒,不孕夫妻要把握「2要2不」原則就能免走冤枉路,科學備孕讓求子之路更精準有效率。(圖/主辦單位提供)

此外,女性常見的經期不順、經痛等症狀,也可能是不孕的徵兆,文獻證實內分泌失調恐伴隨排卵失敗與無月經症,恐進一步增加不孕的風險,但仍有近半數備孕民眾不認為這類警訊會影響生育能力,甚至放任這些危險因子的發生。何信頤說,臨床上常見先生對自己的能力有自信,拖延很久才願意檢查,才發現是精子出問題。

而民眾常見的備孕方式,例如調整生活作息(72%)、中醫調養(39%)、拜拜(34%),以及金鏟子等傳統信仰求子物品(27%)相比,僅16%備孕民眾會尋求專業生殖醫學協助。此外,調查也發現,許多夫妻在被診斷不孕症之前,平均花了1.2年嘗試民俗療法。何信頤強調,造成不孕症的危險因子,諸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精卵品質問題等,都不是非醫學手段可以解決的,在未能掌握自身生殖狀況前,就埋頭備孕恐耗費無謂的精力與寶貴的、隨年齡下滑的懷孕率資本。

調查也顯示,超過半數不孕夫妻表示,希望診斷不孕症前能多了解有關不孕的知識;而回首來時路,不孕夫妻認為,越早知道越好的生殖知識前三名,分別是年齡與試管嬰兒成功率、女性一生卵子數量固定且品質數量會隨年齡下滑,以及年齡是生育關鍵因素。顯見不孕症夫妻對於「拖延」求助生殖醫學普遍存在懊悔心情。

國健署呼籲民眾,只要人生藍圖中有成家求子計畫者,伴侶與夫妻雙方在育齡知識與求子備孕上務必及早掌握「2要2不」,就有機會喜獲麟兒。包括「要及早」:有規律未避孕的性行為,在一年內無法懷孕即為不孕,及早求助生殖醫學不會錯。「要科學」:科學備孕為首要,婚前婚後都應先透過醫學檢查手段掌握看不見的生殖狀況。「不拖延」:年齡與時間流失不可逆,勿作為備孕籌碼,不拖延就是最好的求子計畫。「不放棄」:不孕症不等於不能懷孕,只是不容易孕,應善用生殖醫學幫助自身提高懷孕率。

此外,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從去年7月1日起,政府也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對象,一般不孕夫妻一方具有我國國籍、且妻子年齡未滿45歲,具不孕症診斷證明書,且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夫妻,首次申請最高補助10萬元,再次申請補最高補助6萬元,並一個範圍療程給予不同補助額度。而妻子年齡未滿40歲,每胎補助最多6次,40到45歲每胎最多補助3次,民眾可多加利用。

&#x0025b2;&#x00570b;&#x005065;&#x007f72;&#x005f9e;&#x0053bb;&#x005e74;7/1&#x0064f4;&#x005927;&#x004e0d;&#x005b55;&#x0075c7;&#x006cbb;&#x007642;&#x0088dc;&#x0052a9;&#x005c0d;&#x008c61;&#x00ff0c;&#x005e6b;&#x0052a9;&#x0066f4;&#x00591a;&#x00592b;&#x0059bb;&#x004e00;&#x005713;&#x006c42;&#x005b50;&#x005922;&#x003002;&#x00ff08;&#x005716;&#x00ff0f;&#x00570b;&#x005065;&#x007f72;&#x0063d0;&#x004f9b;&#x00ff09;
 
▲國健署從去年7/1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對象,幫助更多夫妻一圓求子夢。(圖/國健署提供)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7對夫妻就有1對" 不孕症年年攀升

 
 
 
 
 
 
 
發生問題
若此錯誤反覆發生,代表系統可能出現技術性問題。若有不便,敬請見諒。重新整理瀏覽器
SS-400-400
·2 分鐘 (閱讀時間)
 
 

台北市 / 黃敏惠 方起年 報導

隨著晚婚,台灣不孕症夫妻比率也年年增加,國健署統計平均每7對夫妻就有一對有不孕的困擾,但是有的夫妻卻沒及時來求診,自認身體健康,或是只靠求助偏方等等,錯過了適合生育的黃金年齡,醫生提醒,最好能在33歲前做人成功,生下健康寶寶的機率也相對比較高。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何信頤說:「金產子拿回去放,正面會生男生反面會生女生,很準很準,很多人趨之若鶩,就會很多人半夜去排金鏟子,不會半夜來排看不孕症醫師,把很多時間浪費掉。」金鏟子放了正面換了反面,等了一年,還是等不到跟寶寶見上一面,是不是該手牽手去跟醫生面對面。

早生貴子多久才算早,國健署統計台灣不孕症夫妻年年增多,每7對就有一對夫妻,煩惱著肚子沒有動靜,對於求診卻是一動不如一靜,最大的迷思是對生殖健康知識不足,還有認為外表健康等於生殖系統健康,或是只求助偏方未求助科學檢查,拖過了黃金生育年齡,醫生表示夫妻如果不避孕,有規律性生活一年,寶寶還是音訊全無,就該求診檢查。

但很多鐵漢往往很鐵齒,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何信頤說:「男生常會覺得我又沒怎麼樣,怎麼會是我的問題,太太來做很多檢查,吃了很多苦打了很多針,性功能跟生殖能力是不一樣的。」醫生提醒不管先生還是太太,都不要錯過黃金生育的年齡,最好趕在33歲前做人成功,生下健康寶寶的機率會更高,總想等著年過四十再努力,恐怕拿再多貫通石,孩子還是石沉大海。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原始連結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10種蔬菜最乾淨!農藥殘留超少

 
·1 分鐘 (閱讀時間)
 
 

記者谷庭/台北報導

 &#x004e0d;&#x005c11;&#x004eba;&#x005403;&#x009752;&#x0083dc;&#x004f46;&#x004e5f;&#x0064d4;&#x005fc3;&#x008fb2;&#x0085e5;&#x006b98;&#x007559;&#x003002;&#x00ff08;&#x005716;&#x00ff0f;&#x008cc7;&#x006599;&#x007167;&#x00ff09;
 
不少人吃青菜但也擔心農藥殘留。(圖/資料照)

很多人都希望多攝取青菜水果,讓身體更健康,不過農委會公布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研究成果報告,竟然有16大最毒水果與16大最毒青菜!讓不少人看了心驚驚,對此,營養師程涵宇就指出,其實還有10大最乾淨的蔬菜,可以讓大家吃起來健健康康沒負擔。

十大乾淨蔬菜(農藥殘留檢驗不合格率%)

1.莧菜0%

2.結球萵苣(美生菜)0%

3.龍鬚菜0%

4.玉米筍0%

5.竹筍0%

6.蘆筍0%

7.香菇0%

8.甜椒0.6%

9.絲瓜1.2%

10.空心菜1.27%

10&#x007a2e;&#x006700;&#x004e7e;&#x006de8;&#x00852c;&#x0083dc;&#x00699c;&#x0055ae;&#x003002; &#x00ff08;&#x005716;&#x00ff0f;&#x007ffb;&#x00651d;&#x0081ea;&#x007a0b;&#x006db5;&#x005b87;&#x0081c9;&#x0066f8;&#x007c89;&#x005c08;&#x00ff09;
 
10種最乾淨蔬菜榜單。 (圖/翻攝自程涵宇臉書粉專)

程涵宇表示,大家都希望買回家的蔬果,農藥越少越好,這次每個蔬菜樣本數都要大於30件,也就是樣本數足夠,隨便買隨便乾淨,且農藥殘留不合格率低(<1.3%)的蔬菜。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運動不只為了身材! 勤做5種運動還能預防育兒傷害

 
·4 分鐘 (閱讀時間)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孕媽媽產後運動,不只是為了恢復身材而已!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韻曲指出其重要性,生產後的運動,目的不只是在促進身體的復原而已,更能降低因生產造成的不適與功能失調、調整體態,還可以預防在照顧寶寶過程中累積的傷害,讓媽媽能有更強健的身體和更愉快的心情和寶寶相處。

門診就有30歲女性,懷孕4到6個月時隨著體重增加,開始在站立或行走時出現腰部痠痛症狀,儘管休息會緩解,但無法久站或久走,行走時也有骨盆歪斜的步態,造成髖關節和膝關節的疼痛,且症狀一直持續到生產後,接著又面臨育兒的工作,除了原本腰痛的情況加劇,還出現俗稱「媽媽手」的手部肌腱發炎的症狀,嚴重影響到生活和照顧寶寶的品質,直到接受復健才有改善。

陳韻曲表示,懷孕過程隨著胎兒成長茁壯,孕婦的身體負擔也隨之增加,胎兒的重量在肚子前方,使得腰椎的壓力變大,加上催產素的分泌,使得骨盆更鬆弛而向前傾,於是腰部肌肉緊繃造成痠痛、臀肌與腹肌被動的被拉長了變得無力,腿部的力量減弱,影響平衡能力進而形成了「企鵝步態」。

生產後雖然肚子的重量減輕了,但陳韻曲說,姿勢和活動的習慣卻無法立刻回復,加上高重覆性的育兒工作,餵奶、洗奶瓶、抱小孩等動作很容易產生肩頸、腰背酸痛,甚至痛到膝蓋和足底。

陳韻曲提醒,其實在孕期中就可以開始進行和緩的運動,如散步、游泳,來減輕孕期的不適感且讓產程更順利,緩和的伸展可放鬆肌肉,改善腰部疼痛或腿部抽筋等症狀,腿部訓練可強化肌肉的強度來增進體力使產程更順利;而產後運動更不能少。

陳韻曲強調,產後運動有兩大原則,時間部分,自然產於產後1周後,剖腹產於產後2周後可以開始漸進式進行;另外,過度疲勞或運動過程中覺得疼痛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物理治療師建議產後運動的方法包括:

1.凱格爾運動:可鍛鍊骨盆底肌肉群、提升陰道緊實度、預防或改善產後尿失禁。平躺雙腳踩於床面,吸氣緩慢收縮尿道口、陰道口與肛門周圍肌肉,像憋尿的動作停留3至5秒鐘,重複5次。產婦在傷口不痛時就可開始練習,勿在小便過程中訓練以免回流造成感染。

2.胸肩運動:可提升胸廓活動度與肩關節肌耐力、預防因哺乳姿勢不良造成的不適。坐姿雙手伸直向身體兩側打開至水平,翻轉手肘至手掌朝向天花板,吸氣將胸口擴張停留3至5秒後放鬆,重複5次。

3.骨盆運動:可調整孕期過度前傾的骨盆位置、促進核心肌群、放鬆腰部緊繃的肌肉。平躺雙腳彎曲踩於床面,吸氣至後腰感覺肋骨撐開,吐氣將骨盆往床面方向下壓,停留3至5秒再慢慢放鬆,重複5次。

4.腰背核心運動:可提升脊椎活動度、放鬆緊繃的腰背、促進核心肌群。四足跪姿(勿在太軟的床面執行),吸氣眼睛看向前方,將胸口往床面下沉,吐氣眼睛看向肚臍,拱背成弧形,重複5次。熟悉後可加上輪流將手或腳伸直抬高至水平,維持3至5秒,重複5次。

5.拱橋運動:可強化臀肌與後腿肌群、提高關節的穩定。平躺雙腳踩床與臀部同寬,由尾椎開始往上,將脊椎一節一節抬離床面,抬到下肋骨離開床面即停止,停留3至5秒,重複5次。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第三劑打什麼?台大醫院排行榜曝光 「三莫、三B、三高」組合最多

好消息!不是本土 基隆司機、亞東護理師「感染源」找到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缺「它」恐害胎兒神經缺陷! 衛福部調查:育齡女性每10人就1葉酸缺乏
  • 字級
  •  
  •  
  •  
  •  
  •  
  •  
缺「它」恐害胎兒神經缺陷!    衛福部調查:育齡女性每10人就1葉酸缺乏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想抱寶寶的準媽媽們想要一路好孕,有些營養素萬萬缺不得!原來國健署調查發現,在台灣,20到49歲育齡女性,每10個人就有1個人葉酸缺乏,偏偏葉酸對胎兒的腦部神經發育非常重要,國健署提醒有懷孕計畫的女性,一定要從備孕期起就多多攝取富含葉酸的天然食物,在良好健康狀態下懷孕,避免因葉酸缺乏導致胎兒神經系統發展出現缺陷。

依據國健署2017年到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國人20到49歲育齡女性葉酸缺乏比率為10.4%(血清葉酸濃度<6ng/ml)。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蔡維誼表示,葉酸能幫助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與活化,如果懷孕初期葉酸缺乏,可能導致胎兒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缺陷、出生體重過輕等風險,此時孕婦也容易出現疲倦、情緒低落、暈眩、貧血、自發性流產、早產等情形。

因此,國健署進一步建議,育齡女性每日應攝取400微克的葉酸;備孕中的婦女在孕前1個月至懷孕期間每日攝取600微克的葉酸;哺乳婦女每日攝取500微克的葉酸,以供母體及胎兒所需。

葉酸攝取有4招!國健署提醒,首先是「孕前就開始攝取足夠葉酸」,第二「多吃富含葉酸食物」,在六大類食物中,葉酸主要存在蔬菜、全榖雜糧、堅果類,建議每日至少需攝取1至2碗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紅莧菜、韭菜、空心菜等,並可以全榖雜糧如燕麥、紅藜、紅豆、綠豆、鷹嘴豆、碗豆仁等搭配入菜。另外,堅果類食物(如葵瓜子、花生、黑芝麻等),以及蛋白質類食物中的肝臟類(如豬肝、雞肝)、海鮮類(如鯖魚、牡蠣、淡菜)、黑豆、黃豆等,亦富含葉酸。

第三則是要「避免高溫烹調」,因為葉酸為水溶性維生素B群的一種,容易在水中流失,或在高溫下被破壞,若是食物儲存太久、煮太久,或是在高溫下烹調,都會讓食物中的葉酸流失。最後「必要時使用補充劑」,建議可洽詢營養師給予飲食評估及建議,必要時可在營養師或醫師處方指導下使用葉酸補充劑。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窄到塞不進一根小指頭」 肛門太窄!害男靠吃瀉藥度日

年逾10萬張處方「安胎藥」驚傳傷心血管! 食藥署發布新禁令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逾10萬張處方「安胎藥」驚傳傷心血管! 食藥署發布新禁令
  • 字級
  •  
  •  
  •  
  •  
  •  
  •  
年逾10萬張處方「安胎藥」驚傳傷心血管!   食藥署發布新禁令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預防早產、流產的「安胎藥」短效型β-agonists類成分藥品,因為可能引發嚴重心血管不良反應,食藥署今(10)日正式發布禁令,限制注射劑型藥品只可以用於住院的懷孕婦女,且不論是口服及注射劑型藥品皆應再次修訂中文仿單,加註「孕婦用藥後可能會產生心血管不良反應」等警語。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我國目前僅核准fenoterol、isoxsuprine及ritodrine等3項短效型β-agonists類成分藥品可用於產科相關適應症,共核發有24張藥證,每一年處方量為注射劑型1.1萬張、口服劑型9.8萬張,其中ritodrine占最大宗,有9成;而國內十多年來共接獲相關不良反應58件,非嚴重者35件,最嚴重則有肺水腫等通報。

洪國登說,這次公告限制短效型β-agonists類成分藥品用於產科相關適應症,主要是考量到其不只作用於子宮,可以鬆弛子宮,避免收縮,但同時也會作用於心血管,具有嚴重心血管不良反應的風險,包括引發嚴重心律增加、低血鉀、心律不整、肺水腫等,為確保民眾用藥安全,才公告新措施。

事實上,美國並未准許其用於產科,而日本則採有限制的使用,洪國登說,國內主要是跟進日本,因為國情相近。

食藥署強調,許可證持有商必須在今年11月30日前,完成適應症及中文仿單變更如下,逾期未完成者將廢止其許可證:

一、短效型β-agonists成分注射劑型藥品:僅適用於可密切監測心血管不良反應相關症狀與檢驗數值之住院懷孕婦女的早、流產預防。

二、短效型β-agonists成分口服及注射劑型藥品皆應再次修訂中文仿單,於「警語及注意事項」加註孕婦用藥後可能會產生心血管不良反應等警語。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漲部分負擔再傳「大醫院急診特殊時段不加錢」 陳時中給答案了

高端爭取「青少年開打」無望了? 陳時中最新表態:專業辦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警訊!台灣成人過重或肥胖逼近5成 十大死因8項與它相關
  • 字級
  •  
  •  
  •  
  •  
  •  
  •  
大警訊!台灣成人過重或肥胖逼近5成   十大死因8項與它相關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球越來越「胖」!根據統計,2016年全球過重或肥胖率已經達到52%,是1975年的3倍,而在台灣,國健署調查2016年至2019年成人過重或肥胖率也有47.9%,肥胖盛行率正不斷攀升,國健署警告,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多達8項與肥胖相關;研究亦顯示,肥胖會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的住院和重症風險,打造健康體位正刻不容緩。

支持今年3月4日世界肥胖日「Everybody Needs to Act」的主軸,國健署與台灣肥胖醫學會、台灣兒科醫學會今(2)日共同呼籲終結肥胖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也強調面對肥胖者應有更多的尊重、更好的關懷、大膽的政策與實際的行動,營造健康體位環境。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指出,肥胖已經是全球不容忽視的首要健康問題之一,據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估計,全球有8億人有肥胖症,且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預估未來10年人數將增加60%,在2030年將達到2.5億名肥胖兒童。

問題在於,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會導致各種心血管和代謝等疾病。國健署正研擬從孕產期開始等不同生命週期的體位管理策略,並結合醫療專業與多元場域資源,傳播健康飲食及身體活動觀念,促進國人培養良好的生活型態。

終止對肥胖者的汙名化也很重要。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提醒,過重及肥胖者其實是需要同理、陪伴及專業醫療協助,並建立自我持之以恆的減重之決心。因此提出「ACT」體重管理行動方案:Accompany(陪伴與支持)、Calories(輕卡管理)、Training(體重管理與全民學習),期望以支持與鼓勵代替歧視,能更積極聆聽、觀察、體會他們的感受。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說,體位過重的孩童,也應從家庭、學校、醫療各個層面瞭解問題的根本,並適時透過醫療介入,定期監測血脂、血糖與肝功能等,幫助進行體位管理。改善肥胖問題,刻不容緩,無論是自己或親友在面對肥胖問題時,應該以關懷鼓勵取代責備歧視,用更正面積極的方式,勇於尋求專業團隊、醫療人員的協助,不以坊間或網路上流傳的不正確或極端的方法,才能逐步擁有健康的體位。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米迪幼兒園「4波感染」已擴散 羅一鈞:鎖定源頭是這對母子

撤僑「搞飛機」留學生困土耳其誰的錯? 莊人祥指問題出在航空公司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個月大就可吃副食品 研究揭「新食物要試15次」寶寶才埋單
  •  
  •  
  •  
  •  
  •  
  •  
4個月大就可吃副食品   研究揭「新食物要試15次」寶寶才埋單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有新生兒,「吃」的問題最叫家長頭痛!尤其是副食品。醫師就提醒,只要嬰幼兒滿4個月大,家長可以開始給予副食品,最慢6個月也要開始,尤其是全母乳哺餵者,副食品可以提供額外的鐵質來源,並搭配含維他命C食物提高鐵質吸收,不過,家長得要有點耐心,因為研究發現,一種新的食物要被寶寶接受,可能要嘗試接近15次。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吳佳玲表示,除了營養需求之外,大部分的嬰幼兒在4個月大時,神經發展已準備好進食固體食物,此時頭頸部肌肉已經發育成熟,在協助下可以坐起,這個階段可以餵食泥狀食物。

吳佳玲建議,家長應提供多樣的食物給寶寶嘗試,反覆多次的接觸可以提高嬰幼兒對食物的接受度,尤其,有研究結果發現,一種新的食物要被寶寶接受,可能要嘗試接近15次。

門診常有家長問醫師,可不可以將米精或是麥精加在奶粉裡,用奶瓶餵孩子?醫師的答案是,除非有特殊的醫療需求,否則,副食品不建議用奶瓶來餵,用湯匙進食才能達到練習吃副食品的目的,可以訓練口腔運動功能,對語言的發展也有幫助。

吳佳玲說,大約8個月大左右,嬰幼兒就有能力抓食物往嘴巴送,透過練習自主進食,可以訓練手眼協調和抓握能力,這時候家長可以準備「手指食物」,尺寸大約是寶寶的手指大小,或是任何適合手抓進食的食物,建議烹煮至軟質易吞,例如:蔬菜棒、馬鈴薯條、肉片;不建議提供硬質,如堅果或是球型食物,因為這一些食物容易有嗆到窒息的風險,進食過程也要有成人在旁看顧觀察,確保用餐過程安全。

家長餵?還是讓寶寶自己吃?是另一常見問題。吳佳玲指出,剛開始練習吃副食品時,透過家長餵食嬰幼兒是比較容易進行的,而且初期食物多是泥糊狀,餵食法也比較能掌握吃下去的食物份量,然而,餵食法可能會讓孩子吃進過多的食物,也少了練習吃飯的機會;而鼓勵嬰幼兒和家人同桌共食,則保留較多彈性給寶寶決定要吃什麼,用餐氣氛通常比較輕鬆,但寶寶要能自己坐好、手抓食物放嘴巴,開始吃副食品的時間會比較慢,且無可避免的用餐過程會顯得髒亂,需要一段時間練習才能越吃越好。

吳佳玲說,爸爸媽媽不需要執著於要選擇哪一種方式,可以依照孩子的個性和發展變換使用不同的方式,當家中孩子出現用手抓食物的行為時,就可以準備圍兜和一些簡單易清理的手指食物,餐點食物顆粒記得隨著月齡逐漸增大,從泥狀轉換至碎粒、碎塊,並逐漸增加孩子用餐的自主性,當有吃飽的表現時,家長盡可能不要再強迫餵食。

有些食物不可以提供給1歲以下的幼兒!醫師強調,除了硬質、球型等食物外,絕對不可以餵食蜂蜜,因為有肉毒桿菌中毒的風險;可以少量食用鮮奶,但是不建議用鮮奶取代嬰兒配方,因為會增加腎臟負擔和有缺鐵的風險;如果要給嬰幼兒水果,果泥會比果汁更適合。

截圖 2022 01 06 上午11.19.41

▲《手指食物》米餅、麵包或鬆餅等,可以作為最初的手指食物,一開始先剪成一口的大小,讓孩子練習手抓食物入口和咀嚼,之後依孩子的狀況,食物大小可以漸漸變大。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吳佳玲醫師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健康女嬰一夕「全身發紅脫屑如燙傷」 竟小小葡萄球菌惹出大毛病

桃機燒出8例!深夜啟動3緊急作為 夜班93人集中隔離、餘768人連篩三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舌頭短、斜頸、疝氣… 嬰兒6大常見外觀問題怎救?醫師一一解答

 
·3 分鐘 (閱讀時間)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舌頭短、斜頸、疝氣,新生兒一出生,常常有許多外觀問題困擾家長,不知道如何處置最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治醫師鄭彥辰就舉例嬰幼兒6大常見外觀問題一一解答,提醒新手爸媽們能適時地尋求醫療協助。

第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舌繫帶過短」,鄭彥辰指出,舌繫帶位於舌下方,可穩定舌頭動作。舌繫帶過短會導致舌頭吐出時無法超過下牙床,若勉強吐出舌頭會因舌繫帶牽扯使得前方呈現m字狀;如果孩子有舌繫帶過短,同時合併哺乳困難或影響發音時,可考慮門診手術治療。

「斜頸」則常於嬰幼兒1到2個月大時發現,原因可能與子宮內擁擠環境導致頸部肌肉缺血、纖維化有關。

鄭彥辰說,小於1歲的嬰兒建議先嘗試物理治療,大部份孩子即可藉此改善;當已接受物理治療6個月以上但效果不彰,或年齡大於1歲時,可以轉介外科考慮手術治療,同時須進一步評估是否有其他問題導致斜頸,如脊椎或神經異常等。此外,他提醒,斜頸易合併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因此更需要注意理學檢查,並依年齡安排髖關節超音波或X光評估。

再來是「疝氣」,指部分內臟,如小腸,從肌肉或筋膜缺損處向外不正常突起,在嬰兒時期常見的類型為臍疝氣與腹股溝疝氣。其中臍疝氣大部份能於2歲前自然改善,於3到5歲時仍存在可考慮手術處理;腹股溝疝氣則不同,不易自行改善且有發生嵌頓型疝氣的的風險,診斷後即會建議安排時間手術治療。

鄭彥辰指出,還有「陰囊水腫」和「隱睪」,前者為液體累積於睪丸旁的空腔中,須與腹股溝疝氣做區分,可以利用光線照射或是以超音波協助判斷,通常會自行緩解不需特別處理,但若水腫持續超過1年以上,可以考慮手術;後者則是睪丸未下降至陰囊內,大多的男嬰在3到6個月大時睪丸仍有機會下降至陰囊內,超過6個月大時仍未下降須尋求外科治療。建議於1歲以前手術,以免影響生育或產生惡性病變。

 

鄭彥辰說,最後是「包莖」即無法褪下包皮露出整個龜頭。男嬰出生後多有生理性包莖,大部份孩子會於3歲前自行改善;若至5到7歲時仍有包莖或多次因包莖導致泌尿道感染,可以考慮局部類固醇藥膏使用。

常有家屬問醫師,建不建議一出生後就割包皮?鄭彥辰表示,割包皮的優點為方便清潔,可以減少泌尿道感染以及長大後得到性傳染病,但維持正確清潔方式以及對性傳染病做適當防護也可減低此類風險;此外,雖然割包皮手術安全性高,仍可能有局部出血、感染等併發症。因此,父母們可於充分了解其利與弊後,多方評估並審慎考量其必要性。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疫情降溫「視訊後遺症」冒出來 小五童近視度數竟增1倍

大警訊!台灣成人過重或肥胖逼近5成 十大死因8項與它相關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生個健康寶寶?葉酸是孕婦必備營養素?懷孕期間能吃藥、打疫苗嗎?

 
 
·3 分鐘 (閱讀時間)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兒科協會(AAP)

準備孕育新生命時,爸爸媽媽期望生出來的寶寶可以身體健康。在生活步調快的日常中,總是會有些地方疏忽掉,而美國兒科協會點名五項懷孕時需要注意的小細節,讓媽咪可以在備孕及孕期中做好準備,讓寶寶可以健康的誕生!

點名5降低寶寶出生缺陷風險的技巧,美國兒科協會表示,並非所有出生缺陷都是可以預防。但藉由妥善管理好準媽媽及在懷孕前和懷孕中健康狀況,來增加寶寶健康的機會。

1、每天服用400微克(mcg)葉酸:葉酸對於寶寶的大腦很重要,可以預防寶寶大腦和脊柱的一些重大出生缺陷,像是無腦畸形和脊柱裂。準備懷孕的媽媽需要在懷孕前至少一個月開始服用葉酸,並在懷孕期間繼續服用。除了吃含有天然葉酸的食物外,還可每天服用含有葉酸的維生素、食用前檢查標籤其含量是否足量(400微克)。

2、停止或開始服用任何藥物之前,務必諮詢過專業人員:準備懷孕時,記得要跟醫師或藥劑師等討論目前使用的藥物。可以在懷孕前制訂好治療的計畫又兼顧發育中的寶寶健康不受影響。另外,定期產檢也是確定媽媽及寶寶健康相當重要的環節。

3、疫苗不可少,包括流感疫苗:疫苗有助於保護媽媽和在腹中發育中的寶寶,避免受病毒的侵害。

4、懷孕前,盡量維持正常體重:懷孕前肥胖的女性在懷孕期間發生併發症的機率較一般正常體重的人來得高。肥胖還會增加孕婦,寶寶有缺陷的風險。即便沒有懷孕的計畫,保持正常體重也有助於健康和情緒。

 

5、懷孕期間避免攝取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像是酒精、香菸和其他藥物:酒精會藉由媽媽的血液透過臍帶傳遞給發育中的寶寶。所有類型的酒對於寶寶都同樣有害處,包括葡萄酒和啤酒。懷孕期間飲酒會導致流產、死胎以及會有對寶寶行為、智力等障礙。最好的方式是在備孕時停止飲酒。

懷孕期間抽菸會有像是早產、出生缺陷(唇裂或腭裂)和嬰兒死亡的風險。即使是在二手菸的環境中,也會有負面的影響。最好在懷孕前戒菸。對於已經懷孕的媽媽來說,儘早戒菸仍然有助於防止嬰兒出現一些健康問題,例如出生時體重過低等。

在懷孕期間使用大麻或其他藥物的女性可能會生下早產、出生時體重過低或有其他健康問題(像是出生缺陷)的嬰兒,避免接觸這些對於母體及寶寶有害的物質。

&#x0070ba;&#x004ec0;&#x009ebc;&#x006703;&#x0080d6;&#x005462;?
 
為什麼會胖呢?

肥胖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是你知道原因嗎?https://bit.ly/3eUSeEt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生個健康寶寶?葉酸是孕婦必備營養素?懷孕期間能吃藥、打疫苗嗎?

 
閱讀時間約2分鐘 (1122 字)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兒科協會(AAP)

準備孕育新生命時,爸爸媽媽期望生出來的寶寶可以身體健康。在生活步調快的日常中,總是會有些地方疏忽掉,而美國兒科協會點名五項懷孕時需要注意的小細節,讓媽咪可以在備孕及孕期中做好準備,讓寶寶可以健康的誕生

點名5降低寶寶出生缺陷風險的技巧,美國兒科協會表示,並非所有出生缺陷都可以預防。但藉由妥善管理好準媽媽及在懷孕前和懷孕健康狀況,來增加寶寶健康的機會。

1、每天服用400微克(mcg)葉酸葉酸對於寶寶的大腦很重要,可以預防寶寶大腦和脊柱的一些重大出生缺陷,像是無腦畸形和脊柱裂準備懷孕的媽媽需要在懷孕前至少一個月開始服用葉酸,並在懷孕期間繼續服用。除了吃含有天然葉酸的食物外,還可每天服用含有葉酸的維生素、食用前檢查標籤其含量是否足量(400微克)。

2、停止或開始服用任何藥物之前,務必諮詢過專業人員:準備懷孕時,記得要跟醫師或藥劑師等討論目前使用的藥物。可以在懷孕前制訂好治療的計畫又兼顧發育中的寶寶健康不受影響。另外,定期產檢也是確定媽媽及寶寶健康相當重要的環節。

3、疫苗不可少,包括流感疫苗:疫苗有助於保護媽媽和在腹中發育中的寶寶,避免受病毒的侵害。

4、懷孕前,盡量維持正常體重:懷孕前肥胖的女性在懷孕期間發生併發症的機率較一般正常體重的人來得高。肥胖還會增加孕婦,寶寶有缺陷的風險。即便沒有懷孕的計畫,保持正常體重也有助於健康和情緒。

5、懷孕期間避免攝取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像是酒精、香菸和其他藥物:酒精會藉由媽媽的血液透過臍帶傳遞給發育中的寶寶。所有類型的酒對於寶寶都同樣有害處,包括葡萄酒和啤酒。懷孕期間飲酒會導致流產、死胎以及會有對寶寶行為、智力障礙最好的方式是在備孕時停止飲酒。

懷孕期間抽菸會有像是早產、出生缺陷(唇裂或腭裂)和嬰兒死亡的風險。即使是在二手菸的環境中,也會有負面的影響。最好在懷孕戒菸。對於已經懷孕的媽媽來說,儘早戒菸仍然有助於防止嬰兒出現一些健康問題,例如出生時體重過低等。

在懷孕期間使用大麻或其他藥物的女性可能會生下早產、出生時體重過低或有其他健康問題(像是出生缺陷)的嬰兒,避免接觸這些對於母體及寶寶有害的物質

肥胖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是你知道原因嗎?https://bit.ly/3eUSeEt

官方網站_美國兒科學會(AAP)
美國兒科學會(AAP)
官方網站
簡介
•1930年成立,以確立兒童衞生保健標準為宗旨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選擇讓兒童吃的健康零食?如何讓小孩不挑食願意吃水果和蔬菜

 
閱讀時間約2分鐘 (982 字)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兒科協會(AAP)

家中的孩子有除了正餐之外,有提供零食嗎?大部分的家長或多或少都會給孩子一些零食,適量的給予零食,對於孩子的健康影響不大,但是過量的攝取,就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喔!要如何選擇質優的零食,一起看美國兒科學會怎麼建議!

美國兒科學會授4方式,幫助孩子選擇健康零食,妙用蔬菜、水果,避免只吃進熱量!

1、運用蔬菜和水果作為零食的選項:可以在點心時間使用孩子不太喜歡吃的蔬菜和水果,藉由搭配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像是使用全麥麵包搭配上香蕉做成香蕉三明治,如此一來零食中就可以攝取到全榖類及水果。

2、家中準備一些簡單的食材:像是蔬菜、水果,當點心時間到時,就可以運用這些食材做成營養豐富的零食。

3、避免加工食品和添加糖:工廠生產並以袋裝、盒裝銷售的加工食品,營養成分不多,而且通常會添加大量糖及鹽。當孩子在吃了這些加工食品後,可能會更快感覺到飢餓。

4、教育孩子盡量攝取多種顏色的食物:飲食中可以運用多種顏色的蔬菜和水果,並且告訴孩子,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素,有助於生長所需。

吃水果和蔬菜很重要,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怎麼讓孩子多吃這些食物?

1、將水果洗淨並放在顯而易見的地方。

2、每天至少攝取一種綠色蔬菜或黃色蔬菜來補充維生素A,像是菠菜、綠花椰菜或胡蘿蔔。

3、每天至少攝取一種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或水果,例如柳丁、葡萄柚、草莓、甜瓜、番茄和綠花椰菜。

4、以身作則,父母多吃蔬菜和水果,孩子無形中也會受到影響。

5、避免購買空熱量食物,像是洋芋片、餅乾和糖果。限制孩子喝果汁的量,而且要注意是100%的果汁,而不是果汁“飲料”。

6、研究顯示,全家人一起用餐時,孩子們會多吃蔬菜和水果,進而少吃油炸食品和含糖飲料。透過選擇健康的食物而非食品,在孩子身上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而這種習慣會持續到成人!

推薦閱讀:

我家也有小胖子!!! 營養師教你八個減重妙招

該讓孩子吃保健食品嗎?專家傳授服用前必知4關鍵

官方網站_美國兒科學會(AAP)
美國兒科學會(AAP)
官方網站
簡介
•1930年成立,以確立兒童衞生保健標準為宗旨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產後多久可以開始運動?把握產後瘦身黃金期,5招鍛鍊骨盆底肌肉與核心肌群

 
閱讀時間約3分鐘 (1470 字)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資料來源/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韻曲

30歲女性,隨著第二孕期(4-6)時體重的增加,開始在站立或行走時出現腰部痠痛的症狀,休息會緩解,但無法久站或久走,行走時也有骨盆歪斜的步態,造成髖關節和膝關節的疼痛。這些症狀一直持續到生產後,接著又面臨育兒的工作,除了原本腰痛的情況加劇,還出現手部肌腱發炎的症狀,俗稱「媽媽手」,嚴重影響到生活和照顧寶寶的品質,直到物理治療師介入,指導核心與肢體的肌力訓練、骨盆動作控制訓練與手部肌肉伸展放鬆後,體力變更好、疼痛有大幅改善,與寶寶的互動更密切。』

物理治療師說明:每個新生命都在準媽咪翹首期盼中來臨,在孕育寶寶的過程中隨著胎兒成長茁壯,孕婦的身體負擔也隨之增加,胎兒的重量在肚子前方,使得腰椎的壓力變大,加上催產素的分泌,使得骨盆更鬆弛而向前傾,於是腰部肌肉緊繃造成痠痛、臀肌與腹肌被動的被拉長了變得無力,腿部的力量減弱,影響平衡能力進而形成了「企鵝步態」。生產後雖然肚子的重量減輕了,但姿勢和活動的習慣卻無法立刻回復,加上高重覆性的育兒工作,餵奶、洗奶瓶、抱小孩等動作很容易產生肩頸、腰背酸痛,甚至痛到膝蓋和足底。

物理治療師指出,準媽咪在孕期中就可以開始進行和緩的運動(如:散步、游泳),來減輕孕期的不適感且讓產程更順利,緩和的伸展可放鬆肌肉,改善腰部疼痛或腿部抽筋等症狀,腿部訓練可強化肌肉的強度來增進體力使產程更順利。

生產後的運動目的,則是在促進身體的復原,降低因生產造成的不適與功能失調、調整體態、以及預防在照顧寶寶過程中累積的傷害,讓媽媽能有更強健的身體和更愉快的心情和寶寶相處。

產後運動執行原則

1、 自然產於產後1周後,剖腹產於產後2周後可以開始漸進式進行。

2、過度疲勞或運動過程中覺得疼痛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凱格爾運動、胸肩運動、骨盆運動、腰背核心運動、拱橋運動為適合產後的運動

1、凱格爾運動:可鍛鍊骨盆底肌肉群、提升陰道緊實度、預防或改善產後尿失禁。平躺雙腳踩於床面,吸氣緩慢收縮尿道口、陰道口與肛門周圍肌肉,像憋尿的動作停留35秒鐘,重複5次。產婦在傷口不痛時就可開始練習,勿在小便過程中訓練以免回流造成感染。

2、胸肩運動:可提升胸廓活動度與肩關節肌耐力、預防因哺乳姿勢不良造成的不適。坐姿雙手伸直向身體兩側打開至水平,翻轉手肘至手掌朝向天花板,吸氣將胸口擴張停留35秒後放鬆,重複5次。

3、骨盆運動:可調整孕期過度前傾的骨盆位置、促進核心肌群、放鬆腰部緊繃的肌肉。平躺雙腳彎曲踩於床面,吸氣至後腰感覺肋骨撐開,吐氣將骨盆往床面方向下壓,停留35秒再慢慢放鬆,重複5次。

4、腰背核心運動:可提升脊椎活動度、放鬆緊繃的腰背、促進核心肌群。四足跪姿(勿在太軟的床面執行),吸氣眼睛看向前方,將胸口往床面下沉,吐氣眼睛看向肚臍,拱背成弧形,重複5次。熟悉後可加上輪流將手或腳伸直抬高至水平,維持35秒,重複5次。

5、拱橋運動:可強化臀肌與後腿肌群、提高關節的穩定。平躺雙腳踩床與臀部同寬,由尾椎開始往上,將脊椎一節一節抬離床面,抬到下肋骨離開床面即停止,停留35秒,重複5次。

陳韻曲物理治療師提醒產後媽咪,任何運動還是要量力而為,千萬別急於恢復產前身材而忽視自己的健康,循序漸進才是最佳原則

改善身形外也能調整好自己的體態,如有相關問題也可以尋求專業的醫師、物理治療師來評估及調整,讓產後運動正確又不傷身。

 

推薦閱讀: 產後肚子還是好大!該怎麼辦才好?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疫不忘增強免疫力! 營養師給親子的7個飲食小技巧

 2025
王詩茜 報導
防疫不忘增強免疫力! 營養師給親子的7個飲食小技巧
▲疫情期間在家家長也可以與孩子一起動手下廚,用新鮮的食材製作簡易又美味的料理,讓孩子從餐點成品獲得成就感,並增加對健康食材的接受度與喜愛度。(圖/康聯生醫提供)

【NOW健康 王詩茜/新北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延燒台灣社區,全國進入3級警戒,不少公司改採居家辦公,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則宣布停止到校上課延長,減少群聚;本土疫情嚴峻,民眾都努力在家防疫並期盼能趕快接受疫苗施打,然而,也有家長疑惑,台灣兒童、青少年會有新冠疫苗可打嗎?


康聯生醫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專家官彧表示,根據衛福部疾管署6月初公告新冠疫苗仿單的適用接種年齡,英國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及美國莫德納(Moderna)疫苗適用於18歲以上,美國輝瑞(Pfizer)藥廠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則適用於16歲以上,另依據國際趨勢,輝瑞BNT疫苗已受到部分國家批准可接種於12~15歲的青少年,包括加拿大衛生署(Health Cana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歐盟藥品管理局(EMA)自今年五月起陸續公告核准,但,國際間依然沒有適合12歲以下兒童的新冠疫苗。


那麼防疫期間,家長如何讓台灣兒童兼顧營養均衡,加強免疫力抵禦病毒侵襲呢?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每個家庭需要持續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的生活型態,康聯生醫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專家官彧提供以下7個小技巧,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透過飲食和運動健康成長,增強健康免疫力吧!


▸技巧1:均衡6大類飲食 營養師建議這樣吃


兒童生長發育的階段,均衡的飲食尤其重要,每天都應該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括全榖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以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讓身體各部位都能健康的生長與發展。鈣質及優質蛋白質是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原料,每天應攝取1.5至2杯的乳品類,強化骨骼的生長,並攝取蛋、魚、肉及豆腐等優質的蛋白質,讓身體組織健康地建構成長,WHO並建議兒童每周膳食至少有2次攝取魚類,其中至少有1次是含高油脂魚類(如鮭魚、沙丁魚、鯖魚、鱒魚等)。


▸技巧2:補充營養素 吃出好免疫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建議,維生素C、D及鋅對於提升免疫力抵抗感染、發炎及紅腫可能有幫助,除了從天然的食物補充(吃蔬果補充維生素C,喝牛奶補充維生素D,吃瘦肉及海鮮等補充鋅),也能適時適量地補充保健食品;另外,攝取足夠的鐵、維生素A、維生素B12、B6及維生素E也有助於維持免疫系統的功能。


▸技巧3:膳食重質又重量 增強防禦力


防疫期間更要注重增強防禦力的飲食,吃多種顏色的蔬果能獲得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及植化素,尤其是深綠色葉菜類及橘黃色的蔬果對增強免疫系統更有幫助;以高纖的全榖雜糧類取代精製澱粉類,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有助於提升腸道功能進而強化免疫力;多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並吃足每日所需的蛋白質量,讓身體有足夠的材料製造免疫細胞。


▸技巧4:減少含高油、高鹽、高糖 過度加工的食品也要遠離


國外有研究顯示,長期居家生活容易吃進過多高熱量的加工食品,不但會造成兒童體重增加,其中精製糖、反式脂肪及加工肉類等食品容易引發身體發炎反應,導致免疫力下降。


▸技巧5:每日至少喝1,500ml白開水 調節身體保護力


身體組成有70%是水,喝白開水有助於身體順利代謝,排除廢物淨化體質,國小學童每日至少須1,500ml水,分次小口慢飲,養成好習慣喝開水以取代含糖飲料,避免喝進過多的糖分及熱量,才能調節保護力。


▸技巧6:親子同做料理 增加健康食材喜愛度


疫情期間在家也可以與孩子一起動手下廚,用新鮮的食材製作簡易又美味的料理,「自己做的東西最好吃」,讓孩子從餐點成品獲得成就感,並增加對健康食材的接受度與喜愛度。


▸技巧7:早睡又睡飽 長高變強身


睡眠不足可能會導致體內荷爾蒙不平衡,就會增加進食的機會,也容易影響到身體的免疫力。充足的睡眠能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對孩子長高有幫助,也讓孩子的精神較好,睡眠時間充足及睡眠品質佳都有助於提升孩子日常生活及學習能力的表現。


防疫期間利用居家生活的機會陪伴孩子養成健康生活型態,透過均衡又營養的飲食搭配適度的活動量增強免疫力,並舒緩居家防疫期間的壓力,讓孩子快樂健康地學習成長,一同度過這次的疫情。


更多NOW健康報導
▸產後回不去了? 惱人妊娠紋及私密處困擾PLT內在修復
▸台灣學習「宇美町式」疫苗接種 施打效率加快約5倍!

分享此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嬰兒猝死症該趴睡?仰睡? 專家提5不原則解迷思

 1626
陳如頤 報導
預防嬰兒猝死症該趴睡?仰睡? 專家提5不原則解迷思
▲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及嬰兒事故傷害始終列為嬰兒死因前10大之列,發生原因與寶寶的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息息相關。(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年2月發生,高雄媬姆餵完奶將男嬰放在房間床墊上趴睡,之後離開房間,過了約1個半小時回房間查看,嬰兒已無呼吸,經地檢署相驗確定男嬰是吐奶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發生這樣的悲劇,帶給家人難以承受的傷痛。部分家長會認為,寶寶喝完奶後仰睡容易嗆奶或溢奶,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預防嬰兒猝死症有訣竅 注意寶寶睡姿很重要


根據研究顯示,趴睡是導致嬰兒猝死症的重要危險因素,由於寶寶仰睡時,食道在氣管的下方,吐奶逆流的液體因重力往下方透過吞咽進入食道,不會引起嗆到或窒息的問題,反而是趴睡或側睡,恐因逆流的液體進入氣管機會增加,造成嗆傷或窒息風險大增。因此,家長應特別注意嬰兒睡姿及睡眠環境的安全,才能幫助孩子擁有香甜的睡眠品質,降低意外發生。


衛生福利部近5年(2016至2020年)統計資料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及嬰兒事故傷害始終列為嬰兒死因前10大之列,發生原因與寶寶的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息息相關。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避免讓寶寶暴露於嬰兒猝死及窒息危機中。


打造安全睡眠環境 讓家長安心寶寶好眠


為提供寶寶安全舒適的睡眠環境,國民健康署提出簡單好記的5不原則,協助父母為寶寶睡眠安全把關。


1.不趴睡:正確姿勢是「仰睡」,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亦不建議,另,父母或照顧者不要躺著在身上哄寶寶睡,避免大人小孩睡著發生翻身窒息或跌落等意外。


2.不用枕: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即能舒適入睡,坊間流傳的塑頭形枕頭及增高墊,都可能提高窒息風險。


3.不同床: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為了避免睡著後同睡者之身體或被蓋覆蓋嬰兒口鼻造成窒息,嬰兒不可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同床睡。


4.不悶熱:保持通風,保暖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


5.不鬆軟:睡眠區域不宜有任何鬆軟物,如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床墊應平滑堅實,不建議使用防撞護墊及記憶海綿床墊。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指出,小寶寶的睡眠環境很重要,可大幅下降嬰兒猝死風險。此外,保持空氣清新,尤其禁止二手菸,可避免寶寶吸入造成氣管收縮,增加猝死症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天氣炎熱在家防疫飲食不節制 誘發鼻過敏還以為是染疫
▸天熱爆汗要記得多補充水分! 以防心肌梗塞嚴重恐猝死

分享此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喝奶總是哭不停? 舌繫帶過緊恐造成小兒吞嚥困難

 1555
王詩茜 報導
寶寶喝奶總是哭不停? 舌繫帶過緊恐造成小兒吞嚥困難
▲小兒外科夏肇聰醫生說明,舌繫帶過緊可能會影響吞嚥功能和造成孩童的發音問題,家長應多留意孩子狀況,及早就醫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期。(圖/亞東醫院提供)

【NOW健康 王詩茜/新北報導】30歲的新手媽媽芸芸在餵母奶時發覺孩兒不斷哭鬧,難以哺餵,丈夫更觀察到孩子在啼哭時舌尖黏在口腔底部,察覺有異,便盡速帶著新生兒到醫院,經亞東醫院小兒外科夏肇聰醫生診斷後發現為舌繫帶過緊所致。於是在門診使用無菌剪刀進行簡單處理,並加壓止血3-5分鐘左右後就恢復正常,讓孩童日後能夠正常的喝奶。


小兒外科夏肇聰醫生指出,家長多為發現孩童發音有問題,帶至門診後發現為舌繫帶過緊,而舌繫帶的後續治療並不繁複,建議家長多留意孩童狀況,若有發現異狀,即早就醫才可以把握黃金治療期。


舌繫帶過緊恐影響言語發展


舌繫帶位於舌頭下方和口腔底部之間,會使舌頭的運動受限,較為嚴重者會無法捲舌進而影響語言發展,同時舌繫帶也會使吞嚥功能受影響,進而引起哺餵母乳困難。


小兒外科夏肇聰醫生說明,若發現孩童舌頭呈現V形、W形或無法伸出等異狀,要盡快帶著孩童就醫,6個月以下的幼兒舌繫帶通常是薄膜狀的,一般可以在門診用無菌剪刀剪開並止血3-5分鐘就可正常喝奶,若大於6個月或舌繫帶較厚實,則會進入手術室處理進行Z型整型術,術後不需要特別的護理,麻醉清醒後即可以正常喝奶、進食。


上下舌繫帶都需要注意


若孩童不願意刷牙、一直哭鬧,或刷牙即發生出血狀況,則要注意是否是上唇繫帶出現異狀,上唇繫帶是上唇和上排兩個門牙間牙齦根部相連接的帶狀軟組織,當繫帶過緊會不容易翻開,小兒外科夏肇聰醫生解釋,上唇繫帶不會影響小孩的發音或是語言發展,但若導致不願意刷牙影響口腔衛生則建議進手術室治療,術後的恢復期也不長,傷口通常在一到兩星期後就能愈合。


夏肇聰醫生提醒,若孩兒有出現上述的徵兆,可以先觀察舌尖有無上捲,是否出現任何的異狀,但有時候發音問題並非單純只受舌繫帶影響,若家長對小孩口腔繫帶有任何疑問的話,可以就醫詢問專業的小兒外科醫師,並作進一步的評估,讓孩童健康的成長。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三餐叫外送血糖飆無勃意 男人糖尿病頭號症狀可別輕忽
▸EXE潔牙產品旅行攜帶首選 晉級金點設計獎研發獲肯定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傾「聽」寶貝把握語言發展起點 別錯過新生兒聽力篩檢

 1492
王詩茜 報導
傾「聽」寶貝把握語言發展起點 別錯過新生兒聽力篩檢
▲國民健康署自101年起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新生兒聽力篩檢,若孩童有聽損情況即可把握黃金期治療。(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先天性聽力受損的孩子如果能在出生3個月內儘早診斷,滿6個月前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就可達到正常的語言、身心及社會人際發展。


國民健康署自101年起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新生兒聽力篩檢,109年出生的寶寶有16萬697人接受聽力篩檢,篩檢率已達99.1%,其中發現825位有聽力損失的寶寶,均予以轉介後續療育服務。


早篩檢早發現 把握聽語黃金期


由於輕、中度聽障的孩子不容易被發現,加上孩子自己不會表達,又無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容易被忽略,因此,利用新生兒聽力篩檢,早期發現早期療育更加重要。國健署也特別提醒,如果為聽力損失之高危險群,包括有聽障家族史、母親懷孕期的前3個月內有無感染過像德國麻疹或其他病毒性的疾病、服用或注射耳毒性藥物、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早產兒、出生時缺氧、出生後曾住加護病房、出生後細菌性腦膜炎、頭頸部先天畸形(如小耳症)等,更需要注意早期篩檢、確診及介入療育。目前全國有317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57家提供新生兒聽力確診服務,一同為孩子的健康把關。


「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 守護孩子的聽語發展


由於新生兒聽力篩檢通過並不代表終生沒有問題,部分孩子會因為遲發性聽損或中耳炎、外傷、腦膜炎、感染等因素造成聽力受損,因此仍要請家長多留意孩子聽力狀況,以早期發現早期療育,若至3歲、4歲甚至更晚才發現孩子有聽損狀況,對孩子溝通、認知、閱讀及社會情緒等發展會比同年齡的孩子將較為落後。


國健署最後提醒家長們,平日可透過《兒童健康手冊》出生至2歲的「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檢視及觀察寶寶對聲音的反應及語言的表現,若勾選「否」的答案多於3項以上者,或是平日發現孩子有語言落後、講話不清楚或電視經常開很大聲、常聽不到家人叫喚等狀況,應提高警覺並儘早帶孩子就醫檢查。只有早期發現幼童的聽力障礙,予以適當的治療和復健,才能降低聽力障礙對幼童的負面影響。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卵巢癌確診多晚期治療棘手 阻止腫瘤血管新生延長存活

分享此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性嗜吃炸物、珍奶、藥膳補品 子宮內膜異位症恐上身

 2314
林郁敏 報導
女性嗜吃炸物、珍奶、藥膳補品 子宮內膜異位症恐上身
▲現代人因為習慣過度精緻化的飲食,加上工作關係而經常久坐,活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若還有家族病史,就很容易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圖/吳珮如主任提供)

【NOW健康 林郁敏/台中報導】美美(化名)年僅25歲,平常最愛吃炸物和珍奶,以往很少因為月經來潮而不適的她,隨著年紀的增長,經痛卻愈來愈嚴重,直到某次去醫院的婦產科檢查,才發現她的卵巢竟有10公分大的巧克力囊腫,需手術清除治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任吳珮如指出,巧克力囊腫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一旦發生就必須終生學習與它和平共處。


子宮內膜異位症 又分「巧克力囊腫」與「子宮肌腺症」


▲子宮肌腺與巧克力囊腫。(圖/吳珮如主任提供)


吳珮如主任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原本該長在子宮的內膜細胞長在異常的部位,長在卵巢就會產生「巧克力囊腫」,長在子宮深部就稱為「子宮肌腺症」,也有極少數可能會發生在腹部或其他部位,症狀多以月經周期不規律、經血量異常變多、經痛等方式表現,還有約20%到30%患者的生育能力因此受到影響,目前在醫學上仍未找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確切發生原因,一旦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只得小心控制,無法完全根治。


女性嗜吃炸物、珍奶、藥膳補品 屬罹病高危險群


然而,即使發病原因未明,臨床上卻發現,有家族病史、喜歡炸物、珍奶等高熱量食物或甲殼類海鮮,以及常吃藥膳補品、補充過多雌激素產品如蜂王乳,有較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等,這些女性屬於罹病的高危險群,且好發於年輕女性部分患者因症狀不明顯,或是將經痛、經期不規律當成日常,等到發現巧克力囊腫時,通常囊腫可能已經超過5公分,必須面臨考慮是否動手術的狀況。


囊腫大小、嚴重程度和生育需求 是治療上評估的重點


吳珮如主任說明,治療方面,醫師會視患者的囊腫大小、嚴重程度和生育需求等多方面評估,若為青少女或20出頭的女性,且囊腫在3到4公分以內,通常會先以藥物(如避孕藥)治療為主;若是囊腫超過5公分或當下有生育需求的女性,這時就會考慮採取微創或是達文西手術,小心將囊腫清除,並搭配使用組織膠減少電燒,降低卵巢功能的破壞。組織膠屬於生物製劑,聚合過程具有黏性,可用於黏合組織減少術中縫合,盡可能保留下健康的卵巢;並且所形成的纖維蛋白凝塊符合生理性,與人體自行形成相似,因此能幫助傷口修復,協助病患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醫師建議患者須在術後半年內盡快受孕,以免囊腫再度出現,而影響生育時機。


避免高熱量、精緻化飲食 每年定期做婦科檢查


現代人因為習慣過度精緻化的飲食,加上工作關係而經常久坐,活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若還有家族病史,就很容易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吳珮如主任建議,女性應記錄自己的月經周期,每年定期做婦科檢查,平時盡量避免高熱量、精緻化飲食並適度運動,學習熟悉、重視自己的身體,否則罹患巧克力囊腫嚴重者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且只能終生學習與疾病和平共處。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油炸後的九層塔菜葉 幾乎可以與熱量劃上等號建議少吃
▸割包皮能降低HPV病毒傳染 龜頭出現5症狀應盡速就醫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