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8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孕婦及哺乳媽媽 醫師建議減少酒精攝取

 
8.5k 人追蹤
追蹤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18日電)台中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鍾佩穎打破「產婦坐月子用全酒料理補身」習俗,她建議孕婦及哺乳媽媽們減少酒精攝取,以避免影響嬰兒健康,如果無法避免,應等待2小時以上再哺乳。

台中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鍾佩穎今天表示,酒精會影響新生兒大腦發育,經過烹煮的含酒料理,酒精仍會殘留在哺乳媽媽的奶水,攝取酒精會減少母奶產量,基於安全不只懷孕期間要完全避免酒精,產後的哺乳媽媽不論剖腹產、自然產都應儘量減少酒精攝取。

她指出,2001年,新生兒相關醫學期刊提出「哺乳母親的合理酒精攝取量」,喝下啤酒12盎司或葡萄酒5盎司或高濃度蒸餾酒1.5盎司後,應等2小時後才能哺乳。

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與台灣共同合作的研究(Standford-Taiwan ALDH2 Deficiency Research)顯示,高達47%的台灣人體內基因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 Deficiency),以致無法代謝純酒精(乙醛),比率居全球之冠。

鍾佩穎指出,既然近半數國人體質如此,哺乳媽媽即使有所謂「合理飲酒量範圍」,代謝酒精的速率是不是也能符合研究數據,成為值得的關注的問題。

鍾佩穎引用另一項研究結果,母奶裡酒精含量與哺乳媽媽血液中酒精含量接近,攝取酒精後30到60分鐘,母奶酒精含量到達最高。

她指出,攝取酒精後哺乳,嬰兒喝奶量也會下降20%,且會讓嬰兒焦躁不安及睡不安穩。已知研究顯示,酒精不論是懷孕中經由血液透過胎盤傳給胎兒,或產後經由哺乳傳給新生兒,對胎兒腦部發育的影響都不容忽視。

鍾佩穎表示,由於哺乳媽媽的安全酒精劑量目前仍有爭議,減少酒精攝取可以讓寶寶更健康。如果實在無法避免攝取酒精,也應等待2小時以上才哺乳或在攝取酒精前先餵奶,以避免影響嬰兒健康。(編輯:陳俊碩)1080618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產後零酒精 寶寶發育更健康

 
5.2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剖腹產、自然產的媽媽什麼都可以吃,除了酒!」臺中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鍾佩穎打破「產婦坐月子用全酒料理補身」習俗,他引用多項醫學證據建議哺乳媽媽們減少酒精攝取。

酒精影響幼兒發育 哺乳媽媽要小心

鍾佩穎醫師表示,酒精會影響新生兒大腦發育,且經過烹煮的含酒料理,酒精仍會殘留在哺乳媽媽奶水,攝取酒精還會減少母奶產量,基於安全不只懷孕期間要完全避免酒精,產後的哺乳媽媽不論剖腹產、自然產都應儘量減少酒精攝取。

二○○一年新生兒相關醫學期刊提出「哺乳母親的合理精攝取量」,喝下啤酒12盎司或葡萄酒5盎司或是高濃度蒸餾酒1.5盎司後,應該等兩小時後才能哺乳。

含酒料理有風險 乳汁也含酒精

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與臺灣共同合作的研究顯示,高達47%臺灣人體內基因缺乏乙醛去氫酶,以致無法代謝純酒精,比率居全球之冠。顯見含酒料理不管燒得再怎麼開,其實都有部份酒精殘留在湯裡。產婦媽媽喝下酒精料理再哺乳,小朋友就會在乳汁喝到酒精。

鍾佩穎醫師表示,既然近半數國人體質如此,哺乳媽媽即使有所謂「合理飲酒量範圍」,代謝酒精的速率是不是也能符合研究數據,似乎成為值得的關注的問題。

酒精乳汁害健康 幼兒同步影響

鍾佩穎醫師引用另一項研究結果指出,母奶裡酒精含量與哺乳媽媽血液中酒精含量接近,攝取酒精後30-60分鐘,母奶酒精含量到達最高。攝取酒精後哺乳,嬰兒喝奶量也會下降20%,而且會讓嬰兒焦躁不安及睡不安穩。

鍾佩穎醫師表示,由於哺乳媽媽的安全酒精劑量目前仍有爭議,減少酒精攝取可以讓寶寶更健康。如果實在無法避免攝取酒精,也應等待兩小時以上才哺乳或在攝取酒精前先餵奶,以減少影響嬰兒健康。

【延伸閱讀】打造美麗電眼 醫:並非單看雙眼皮摺痕而已!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打算全酒料理坐月子?醫憂心這樣說

 
30.9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剖腹產、自然產的媽媽什麼都可以吃,除了酒」!台中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鍾佩穎打破「產婦坐月子用全酒料理補身」習俗,他引用多項醫學證據建議哺乳媽媽們減少酒精攝取。

檢視相片

▲圖/資料照

鍾佩穎醫師表示,酒精會影響新生兒大腦發育,且經過烹煮的含酒料理,酒精仍會殘留在哺乳媽媽奶水,攝取酒精還會減少母奶產量,基於安全不只懷孕期間要完全避免酒精,產後的哺乳媽媽不論剖腹產、自然產都應儘量減少酒精攝取。

鍾佩穎醫師指出,2001年,新生兒相關醫學期刊提出「哺乳母親的合理精攝取量」-喝下啤酒十二盎司或葡萄酒五盎司或是高濃度蒸餾酒1.5盎司後,應該等兩小時後才能哺乳。她舉例,警察實施酒測的新聞常見駕駛說詞「只是幾個小時前,跟朋友一起喝了碗燒酒雞湯,不知道為什麼會超過標準」,顯見含酒料理不管燒得再怎麼開,其實都有部份酒精殘留在湯裡。產婦媽媽喝下酒精料理再哺乳,小朋友就會在乳汁喝到酒精。

檢視相片

▲台中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鍾佩穎(圖/台中慈院)

「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與台灣共同合作的研究( Standford-Taiwan ALDH2 Deficiency Research)顯示,高達47%的台灣人體內基因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 Deficiency),以致無法代謝純酒精(乙醛),比率居全球之冠。」鍾佩穎醫師表示,既然近半數國人體質如此,哺乳媽媽即使有所謂「合理飲酒量範圍」,代謝酒精的速率是不是也能符合研究數據,似乎成為值得的關注的問題。

鍾佩穎醫師引用另一項研究結果:母奶裡酒精含量與哺乳媽媽血液中酒精含量接近,攝取酒精後30-60分鐘,母奶酒精含量到達最高。攝取酒精後哺乳,嬰兒喝奶量也會下降20%,而且會讓嬰兒焦燥不安及睡不安穩。已知研究顯示,酒精不論是懷孕中經由血液通過胎盤傳給胎兒,或是產後經由哺乳傳給新生兒,對胎兒腦部發育的影響都不容忽視。

鍾佩穎醫師表示,由於哺乳媽媽的安全酒精劑量目前仍有爭議,減少酒精攝取可以讓寶寶更健康。如果實在無法避免攝取酒精,也應等待兩小時以上才哺乳或在攝取酒精前先餵奶,以減少影響嬰兒健康。

檢視相片

▲圖/台中慈院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嚇!心臟檢查長7公分腫瘤 但病因居然是肝癌
30歲男健身突頭部劇痛 就醫發現是會致命的「雷擊頭痛」
盛夏到!當心太熱會傷「心」要命 必學「護心五招」
男喉嚨疼痛久不癒 竟是扁桃腺長了一顆石頭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這些職業於粉塵環境 矽肺症風險高
拉肚子竟是甲狀腺亢進 醫:勿輕忽
吃魚變聰明 營養師:年紀大「嘸效」
夏天愛嗑西瓜 這類人吃出致命風險
經常頭痛是慢性過敏 這些營養不可少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警破門 歌手江明學陳屍租屋處
30萬有線電視戶 恐爆斷訊潮
以為沒油了!機長逼乘客跳傘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長過水痘,長大就不會復發?醫:錯!這些行為風險超高,包括熬夜!

 
4.7k 人追蹤
追蹤
 

每日健康 / 專題報導 葉韋廷

得過水痘就不會再復發?醫:錯!

亞東紀念醫院感染科 劉佳穎醫師 表示,小時候得水痘過一段時間後就會開始結痂,過不了多久就好了,這也讓大多數人認為水痘病毒就完全消失了,其實不是。

小時候水痘好了之後,病毒其實會躲藏在感覺神經節內以待來日。身體抵抗力良好的時候,病毒就會持續被壓制著,但常常熬夜、作息不正常、隨著年紀增長、重病等因素就有可能使抵抗力減弱,進而使皮蛇發作。而發作點視當初病毒潛藏而定,也就是說全身上下都有可能

檢視相片
 
每日健康

皮蛇發作時疼痛劇烈像漏電

「皮蛇」就是所謂的帶狀皰疹,其俗稱因病狀就像蛇的皮一樣而來,其疫苗和水痘病毒是同一支。而因為病毒是順著感覺神經發作,所以發病時會有強烈的劇痛感,可以想像類似漏電的感覺,且會出現紅底、水泡,這些都是活性病毒在劇烈發作時候這症狀。

檢視相片
 
每日健康

如何預防水痘/皮蛇復發?

醫師表示,想要避免水痘/皮蛇復發,關鍵就在抵抗力。養成這些習慣,培養出良好的抵抗力,病毒自然沒辦法作怪。

1.維持身體足夠的體力

2.適當的作息

3.適當的營養補充

檢視相片
 
每日健康

治療皮蛇黃金72小時

醫師也表示,當皮蛇發作的時候應盡快就醫,在病情剛發展時就用抗病毒藥物將病毒殺死,以減少病毒對身體神經的破壞,便能使患處的水泡結痂,早日恢復。

而恢復的過程中,可以適當、正確的使用生理食鹽水、優碘、新黴素、四環素等消毒藥膏,避免傷口造成次發性細菌感染。

檢視相片
 
每日健康
 

千萬不要迷信民間療法

而台灣民間信仰、習俗多元,在醫療上出現各種迷信、民間療法也不占少數。許多人就會擅自貼草藥、甚至塗抹醬油、小護士等在水泡上。這樣的舉動雖然可能能讓皮膚的不適得到舒緩,但卻也因為未經過殺菌的關係,將很有可能帶來其他的細菌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延伸閱讀》水痘一年四季皆可見! 出現3大症狀速速就醫

《延伸閱讀》眼部也會長皮蛇?醫師:會,而且比腰更可怕,恐致失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被欺負,該教他「反擊」嗎?專家這樣說…

 
4.5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采實文化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采實文化】在許多演講的場合中,當我與家長們討論孩子被欺負的問題時,總習慣先做一個調查。我會先問家長:「當你的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時,你們的態度如何?會鼓勵孩子反擊動手打回去的,請舉手。」突如其來的一問,通常都有接近半數的家長舉手表示同意。

檢視相片
 
孩子被欺負,該教他「反擊」嗎?專家這樣說…

其實,就像這本繪本的書名《被欺負時,可以打回去嗎?》一樣,美國心理學家坎農(Walter Cannon)在一九二九年提出人們在面對壓力時可能採取戰鬥或逃跑的反應(Fight or Flight response),這屬於個體的自然保護機制。在自然界中,許多生物面臨危險時,也都有專屬的威嚇方式,我相信這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

這本書要引導我們思考的是,孩子必須學會在真實世界該如何保護自己!以暴制暴一直以來都不是大多數教育人員所認同的方式,甚至有可能衍生出更大的衝突。不過有時候最好的防守其實是進攻,所謂的進攻也不一定就代表暴力,打人也只是反擊的其中一種形式而已。

那麼,我們還能有哪些「反擊」的方式?與孩子共讀的家長與教師們,可以藉由故事脈絡,一起帶著孩子思考除了打人,還有哪些方式可以保護自己?該如何面對暴力?該如何與他人和平相處?當孩子能好好思考這件事時,他也就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標準與適當的社會技巧。

檢視相片
 
孩子被欺負,該教他「反擊」嗎?專家這樣說…

在與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常有機會陪伴他們渡過衝突的場景,我認為大人能否創造一個安全、尊重、互信的學習場域是重要的。每個人都會犯錯,錯誤本身也是重要的學習經驗。

在我的教學場域中,不乏有孩子跟孩子之間鬧矛盾,甚至一不小心擦槍走火就拳腳相向。而我會讓孩子在安全的狀況下,練習決定自己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並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記得有一次,兩個孩子突然間打起來了,我一面幫受傷的孩子止血,一面確認事情發生的經過。動手打人的孩子看到對方受傷整個人也慌張了起來,原來是被打的孩子先挑釁說要跟對方「決鬥」才釀成這起「意外」。

了解事情的始末後,我立即告知家長並和兩個孩子一起練習如何面對並修正行為,還得為自己負責與承擔!我相信這件事情,對挑釁的孩子或是動手打人的孩子來說都是寶貴的學習經驗,重要的不僅僅是衝突,更重要的是衝突過後的反思與調整!

這個繪本故事中有幾個角色,有欺負別人的人(佑鎮)、保護別人的人(智冠)以及被欺負的人(小碩),我相信大家對於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不管是我們個人的成長經驗,或是正在陪伴孩子讀這個故事的爸爸媽媽們,都應該對於「被欺負」這件事有更多元的理解。建議家長可以帶著孩子理解與分析三個角色所遇到的情況與內心感受,當孩子具備思考能力與同理心時,在決定如何保護自己時,自然會減少使用暴力方式解決問題,而選擇其他更好的「進攻」方式。同時告訴孩子,勇者不一定表現於外表,以內心堅定的意志(不受他人影響),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才是勇敢的最高表現。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高人一等?長高關鍵期,4件事情少不了

 
4.5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天下文化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天下文化】長高關鍵期,4件事情少不了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關心體重身形之外,「身高」應該是青少年與家長共同關心的問題了!其實,小孩的身高受到遺傳、飲食、睡眠及運動等各方面影響,雖然從遺傳因素來看,有公式可以計算出孩子理想身高範圍,但想要突破遺傳限制,並非不可能。

檢視相片
 
想高人一等?長高關鍵期,4件事情少不了

若能從飲食、睡眠及運動等其他方面下手,還是有機會藉由後天的努力讓孩子長到最理想的高度。

計算身高的公式:

男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1)除以2,再加或減7.5公分

女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1)除以2,再加或減6公分

若父親身高172公分,母親身高158公分,那麼兒子的身高=(172+158+11)/2±7.5,因此,身高範圍會落在163公分到178公分之間。

身高除了遺傳因子之外,關鍵在於「骨頭年齡」和「把握生長時間」。一般來說,男生的骨齡可以長到16歲,女生長到14歲,若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成長進度就可能落後;如果孩子性早熟,也會提早喪失長高的機會,還有飲食與睡眠問題,也會造成「長不高」的困擾。

臨床上有一個案例,一位國小三年級的女生,因為身高低於班上的平均值,父母在憂心之餘,帶孩子去看醫生。醫師根據孩子的父母身高,算出她未來身高的最高值與最低值。

檢視相片
 
想高人一等?長高關鍵期,4件事情少不了

醫師問女孩:「你以後想要163公分,還是151公分呢?」女孩急著說:「163公分!」

醫師笑笑說:「那你要答應我做到四件事,

1.餐與餐之間不可以吃甜食與炸物,才不會影響到正餐。

2.晚上10點以前熄燈上床,因為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在晚上10點到半夜2點。

3.每日跳繩五百下,而且每天運動30分鐘,充分刺激生長板。

4.每天早晚各喝牛奶一杯,補充鈣質的吸收。」

結果,當天晚上,女孩一上床就哭了……因為,她從小都是11點以後才睡得著,叫她10點睡實在做不到啊!為了幫助女兒長高,從那天起,爸媽配合女兒,每天10點就關燈入睡,而且陪著每日跳繩,補充足夠的牛奶與營養。不到半年,女孩居然大幅長高了6公分!在多年之後,已超越身高公式所計算的163公分,也達到滿意的身高。

女孩的例子或許是特例,也可能是放諸天下皆準的通則,雖然我們無法控制遺傳因子,卻能掌握飲食、睡眠及運動等人為因素。綜觀青春期營養,不論在家用餐或外食,注意充分攝取六大類營養素,把握吃蔬菜水果的機會,早晚補充牛奶,增加鈣質的吸收。唯有吃得對,吃得夠,吃得營養,搭配足夠運動量,才能正常發育,避免肥胖,幫助長高,真正邁向健康、快樂,成長。

本文出自天下文化《我的餐盤─北醫營養權威量身打造》一書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甩開牙痛蛀牙!漱口、飲食7要訣,讓牙齒一輩子強健!

 
7k 人追蹤
追蹤
 
食醫行市集
檢視相片


【早安健康/食醫行市集(新聞與市集網站)】

牙痛要人命!7大飲食祕訣 甩開蛀牙、打造強健牙齒

 

 


常聽人家說「牙痛不是病,但痛起來要人命」。小小一顆牙齒若保養不當,通常最先由蛀牙開始,接著引發一連串的問題,到最後需要拔掉或裝上假牙、植牙。其實牙齒就像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樣,需要特定的營養才能茁壯成長,來看看如何透過飲食,強護牙齒健康!

 

 

檢視相片
 
遠離牙痛飲食

 


文/林亞貞營養師

 

 


牙齒雖然不是身體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但它不可或缺,咀嚼食物、發音與人接觸、說話時,都是給人第一印象的關鍵。如果問大人、小孩最怕去醫院看什麼科別?牙醫一定榜上有名。很多人即使牙齒不舒服,都會忍耐,直到無法控制時才會處理;或者認為壞了,拔掉裝上假牙或植牙即可。

 

 


牙齒出問題,西方醫學中比較談論的是治療(蛀牙、根管等)與取代(假牙、植牙)。不過早在千年前我們老祖宗《黃帝內經》就已提及,「腎主骨」、「齒為骨之餘」,牙齒是骨的一部分,與骨同源,牙齒也需有腎精氣來充養,腎精充足,則牙齒堅固、齊全;精髓不足,則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在《醫宗金鑑.雜病心法》中記載:「牙者骨餘屬乎腎,牙齦手足兩陽明;齒長豁動為腎憊,牙疼胃火風寒蟲。不怕冷熱為風痛,火腫喜冷得寒疼;寒不腫蛀喜熱飲,蟲牙蝕盡一牙生。」其中說到的牙齦病痛與「胃、大腸」問題有關,可見牙與身體的五臟六腑相關,難以讓人忽視。

 

 

飲食西化也和蛀牙有關?

 

 


普萊斯博士(West A. Price)說現代食物和蛀牙之間有非常大的相關,世界上許多土著、孤立部落的人,他們都擁有完美的牙齒,很少蛀牙。一旦接觸西方飲食,他們就會經歷蛀牙,骨質流失和慢性疾病。

 

 


牙齒出問題,通常最先由蛀牙開始,蛀牙又稱齲齒,當酸性物質損傷與擴散到牙釉質下的牙本質層中,由於人類的牙釉質無法再生、牙本質再生緩慢,清潔不佳的牙齒容易讓牙菌持續蠶食,使牙齒堅硬表面的細菌侵蝕牙釉質中產生微小的孔洞,若不及時處理,最終會侵犯到牙髓,最後必須拔除。

 

 


除了每天刷牙和使用牙線,下一頁教你7個飲食小秘訣,自然逆轉蛀牙、打造強健牙齒!

 

 

飲食7祕訣!打造強健牙齒

 

 


牙齒就像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樣,需要特定的營養才能茁壯成長。除了每天刷牙和使用牙線外,有幾種方法可以自然地逆轉蛀牙,並且大幅提升口腔健康:

 

 

  1. 增加纖維量、減少其他食物中糖的吸收:吃纖維高的食物,需要多點咀嚼,從而刺激唾液分泌。唾液可作為漱口水,去除牙齒和牙齦中的食物顆粒,幫助對抗蛀牙。

     

     


    ★建議食物:脆的、纖維高的食物,例如芹菜、牛蒡、紅蘿蔔、西洋芹、黃瓜等蔬菜,質地粗糙,會讓我們多咀嚼,產生更多的唾液,減少牙菌斑。唾液就相當於口腔中的血液,保持組織健康,它還可以作個人漱口水,去除牙齒和牙齦中的食物顆粒,幫助對抗蛀牙。

     

     

  2. 奶製品 :乳製品中乳酪含有酪蛋白,一種能夠強化和修復牙釉質的蛋白質,建議選擇養殖環境優質、不用藥物、抗生素的乳品。

     

     


    建議食物:優格、乳酪、牛奶、羊奶等,含有鈣、維生素K,維生素D、鎂、磷和脂溶性維生素,有助於防止蛀牙並保持牙齒健康。

     

     

  3. 維生素D:維生素D對於從食物中攝取鈣和磷酸鹽吸收非常重要,建議攝入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和鈣。

     

     


    建議食物:除了乳製品中有維生素D外,還可以多曬太陽來獲取維生素D。

     

     

  4. 甘草根:甘草植物的乾燥根化合物可能有助於預防和治療齲齒和牙齦疾病。甘草被用於許多中藥處方做為藥引,以提高其他成分藥物的活性、減少毒性並改善風味。研究發現利用甘草萃取做成的棒棒糖,可有效地顯著減少口腔中的變形鏈球菌並防止蛀牙。

     

     

  5. 無糖口香糖:研究中發現,飯後咀嚼無糖口香糖可以幫助牙釉質再礦化。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可以刺激唾液分泌,提高牙菌斑pH值和減少轉糖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6. 不吃含糖食物:糖是口腔細菌的食物,會阻止牙齒中液體的黏稠度,且具有高酸性,會造成蛀牙。精製糖攝取量,應減少為一天總熱量攝入的10%以下;汽水、糖果和烘焙加糖的食物要少吃,不要全天大量的吃含糖食物,記得吃完後要馬上漱口。

     

     

  7. 茶:茶中的多酚化合物可減緩蛀牙和牙齦疾病相關的細菌生長問題。研究發現,用紅茶在口腔漱口一分鐘、每天10次的人,牙齒上的牙菌斑堆積數比用水沖洗口腔的人少,可減少斑塊的大小和黏性。

 


牙周病也是常見的牙齒問題,護理牙齦也很重要,下一頁牙齦保養祕訣,想一輩子沒牙周病就一定要知道!

 

 

預防牙周病!牙齦保養祕訣

 

 


除了蛀牙之外,牙周病也是常見的牙齒問題。牙周病是牙周組織的遭受破壞,牙齦會出現紅腫、出血、牙齦萎縮,部分牙根外露、牙結石產生等問題,嚴重時因牙齒動搖、牙齒脫落,讓人變成「無齒之徒」。

 

 


牙齦位於牙齒根部(稱為牙根)周圍,護理牙齦與護理牙齒一樣重要。日常除了清潔牙齒之餘,可以參考以下保健:

 

 

  • 用油漱口:這是來自古老印度阿育吠陀醫學,已使用了幾個世紀。每天清晨可使用兩湯匙冷壓物理植物壓榨油(包含葵花籽油、芝麻油、椰子油、橄欖油、苦茶油、茶籽油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不要使用精製油),放入嘴裡漱口10~20分鐘,這簡單的漱口程序就可以緩和牙齦炎。有研究在兒童牙菌斑和唾液中發現,用油漱口會減少轉糖鏈球菌、蛀牙、改善口臭,且與漱口水一樣有效。

     

     


    採用椰子油漱口可減少牙齦炎上的牙菌斑問題,使用油漱口後,記得口中的廢油,最後要吐在衛生紙上,放入垃圾桶丟棄,不能放水槽裡,因為積聚的油可能會造成水管道的阻塞。最後再用溫水或鹽水清潔口腔。另外,每日都要用牙線清理牙齒牙齦間的食垢,刷牙後可以上下按摩牙齦部位,促進牙齦氣血順暢。

     

     

  • 牙齒有問題除了尋求牙醫的協助治療外,當牙齦出現紅腫、出血問題,日常三餐飲食可稍做調整:

     

     

    • 多吃些清熱、水分多的蔬果,例如瓜類、西瓜、絲瓜、苦瓜、綠豆等。
    • 減少油炸、油膩難消化食物。

 


若牙痛時怎麼辦?疼痛時可使用丁香粉、冰敷處理,能在短時間緩和下來。若短期內有牙齒咬不動、無法咀嚼問題,可以改成軟質或流質飲食。

 

 


作者簡介:「 食醫行」是一個結合新聞與市集的網站,報導與食物有關的健康營養趨勢與專業知識,為所有產品提供完整的營養分析,及正確的進食建議。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咪營養均衡 寶貝頭好壯壯

 
2.1k 人追蹤
追蹤
 
 
媽咪營養均衡 寶貝頭好壯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營養均衡的媽媽,乳汁中擁有完美比例的脂肪酸,能夠幫助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快速、健康的成長發育,同時,母乳中的抗體,能夠提供寶寶避免感染和疾病的侵襲,這些優點,都是嬰兒食品與牛奶無法取代的。

由此可知,母乳擁有十分重要的營養價值,除了非不得已的原因,媽媽應該至少親自哺乳寶寶持續6 個月,如果可以,最好能長達2 年的時間。不過,營養的母乳具備先決條件:媽媽必須充分攝取各項營養素,尤其是現代食物中所缺乏的營養素。

早產兒是最需要母乳提供營養的一群,母乳能夠協助他們的免疫系統更為成熟。我認識許多早產兒的媽媽,由於自己無法分泌母乳,於是藉由為寶寶找奶媽,或是收購別人的母乳供寶寶食用,這樣做雖然會十分麻煩,但是嬰兒獲得的好處將更大。母乳除了可以提供長鏈Ω-3 脂肪酸或Ω-6 脂肪酸,幫助早產兒健康成長,也可以提供抗體,保護脆弱的寶寶。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介紹,這些對媽媽有益處的營養是如何轉化為養分供給寶寶使用;以及如果不能親自哺育,如何增加額外營養素在嬰兒食品之中。

健康寶寶來自媽媽充足的營養

對嬰兒來說,為了配合他們腦部的發育,讓嬰兒擁有強固細胞膜、防水的皮膚,同時能夠正常利用陽光合成的維生素D,都需要製造大量的脂肪,而脂肪中膽固醇的含量就佔據了30%,因此,這些嬰兒成長所需的膽固醇,光靠體內合成是完全不夠的。

絕大多數的寶寶,無法在懷孕期間就將腦部發育完全,直到出生後,嬰兒腦部始終維持在發育狀態。由於胎兒頭部的大小會受到母親產道的限制,因此出生之後幾個月,嬰兒頭部還是會持續成長,嬰兒的腦部會消耗掉嬰兒60%以上的能量。(相對於成人的腦部,往往才需消耗20%的能量。)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幫助寶寶腦部發育

一般靈長類在出生後,腦部重量會成長到出生前的2 倍,而人類嬰兒在出生後18 個月,腦部的重量多會達到出生前的4 倍大。

幫助寶寶腦部成長所需的脂肪營養,除了膽固醇外,大量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是其中之一。營養均衡的媽媽,可以從母乳中提供適當比例的DHA、ARA,以及其他的必需營養素,這些營養素正是大腦和其他組織的主要成份。

(本文摘自/奇蹟好油:OMEGA-3臨床療癒實錄/博思智庫出版)

2019健康大賞
【大調查】你給自己「免疫力」幾分?
【推薦】五月健康大賞:名人推薦保健清單
【推薦】守護家人健康:人氣保健商品專區
【新聞專題】免疫力失調!全身疾病冒不停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剖腹產可避免陰道鬆弛、產後尿失禁?搞懂剖腹產3迷思

 
4.4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小美,聽說自然產會讓『妹妹』變得鬆垮垮,還有可能會血崩耶!」「天啊,我可不想因為生小孩產生生命危險,還讓夫妻感情變差,我要趕快跟醫師喬時間改剖腹產!」許多人之所以選擇剖腹產,不外乎怕痛、覺得剖腹產較安全、可以避免陰道鬆弛…等,但這些觀念真的正確嗎?

檢視相片
 
剖腹產可避免陰道鬆弛、產後尿失禁?搞懂剖腹產3迷思

根據衛服部統計處的資料,民國106年孕婦選擇剖腹產的比率為35.2%,遠遠超過聯合國建議的10%~15%(根據聯合國報告,只有10%到15%的生產過程必須實施剖腹產),由此可見國人對剖腹產的偏好。許多人選擇剖腹產並不是因為無法自然產,而是認為剖腹產比較安全,並且可以避免生產疼痛、尿失禁、陰道鬆弛…等問題,但這些理由並不全然正確。以下列出3個剖腹產迷思:

3個剖腹產常見迷思 專家來解答!

迷思1:剖腹產比自然產安全,產後大出血的機率也比較低?

剖腹產的死亡率是自然產的5倍,子宮切除和感染機率是自然產的3倍以上,生產出血量也比自然產多,因此並沒有比自然產來得安全。產後大出血的機率與生產方式並沒有關係,只有一種生產情況會影響產後大出血的機率,那就是「吃全餐」(從自然產改成剖腹產),吃全餐的孕媽咪產後大出血的機率通常會比一般剖腹產的孕媽咪來得高。

雖然剖腹產的死亡率、子宮切除及感染機率都比自然產來得高,但因為自然產出現上述情況的比率都很低,在比較基期低的情況下,就算剖腹產出現這些問題的風險高出3~5倍,機率也還是不高。

小心!這些狀況容易產後大出血

1.產婦是易出血體質

2.產婦血小板數量偏低

3.胎兒過大

4.多胞胎

5.子宮羊水過多

6.自然產產程遲滯

7.生產過程使用催產素

檢視相片
 
剖腹產可避免陰道鬆弛、產後尿失禁?搞懂剖腹產3迷思

迷思2:骨盆較小、較窄,剖腹產會比較安全?

過去曾有人針對骨盆大小進行生產難易度的研究,發現即使骨盆最窄的產婦,也有15%~20%的機率可以順利生產,骨盆最寬的產婦則有15%~20%的機率會難產,換句話說,骨盆的大小與順產與否並沒有絕對的關聯,在沒有實際嘗試自然產之前,不能用骨盆大小來判斷孕媽咪能否順產。

提醒媽咪,骨盆是靠關節及韌帶將多塊骨頭連結在一起,生產時骨盆會被撐開,寶寶的頭骨也有足夠的彈性可以改變形狀進入產道,只要在孕期適時控制寶寶的體重,別將寶寶養得太大隻,就可以提高順產機率。

迷思3:剖腹產可以避免產後尿失禁、骨盆變形?

如果是立即性的產後尿失禁,自然產的發生機率的確比剖腹產來得高,這是因為自然產承受的腹壓較大,因而造成骨盆腔受到較大損傷,不過長期來看,剖腹產和自然產造成尿失禁的比率其實差不多。大里仁愛醫院婦產科主任王文中表示,要評估產後是否容易得到尿失禁,得看懷孕期間骨盆腔承受的壓力有多大,以及平常是否常常用到腹部的力量。

一般來說,胎兒太大或多胞胎都會增加骨盆腔的壓力,日常生活中的咳嗽、便秘則會增加腹壓,如果在孕期、產後有上述問題,尿失禁的機率就會增加。至於骨盆變形的問題,王文中主任指出,女性骨盆之所以會在產後變形或疼痛,主要是身體在孕期釋放鬆弛素讓連結骨盆的骨頭分離,和生產方式並沒有關係,因此不用擔心自然產會讓骨盆變形。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5月號。www.mababy.com/knowledge-preview?id=8907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掌握6個月補鐵黃金期 《媽咪必學》給北鼻吃的「鐵」人料理

 
77 人追蹤
追蹤
 
 
掌握6個月補鐵黃金期 《媽咪必學》給北鼻吃的「鐵」人料理

諮詢/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北護分院營養組營養師 簡妙凌

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營養師 晏傳婌

食譜設計/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涂蒂雅

採訪撰文/戴筠

攝影/Super Cute寶寶‧親子寫真

「王太太,上週的檢查結果出來了,妳家小寶有缺鐵性貧血喔。」「什麼,小嬰兒也會貧血?怎麼可能?!」許多人都認為缺鐵性貧血是成人才會出現的疾病,其實6個月以上的寶寶也很容易產生貧血的問題。我們請營養師設計4~6個月、7~9個月、10~12個月的補鐵菜單,讓媽咪輕鬆將北鼻養成頭好壯壯的小「鐵」人。

許多人都認為1歲以下的小嬰兒只要喝ㄋㄟㄋㄟ就可以補充足夠的鐵質,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雖然寶寶在0~6個月期間可以光靠喝奶補充鐵質,但6個月以後單純的ㄋㄟㄋㄟ已經無法滿足身體對鐵質的需求,此時寶寶體內的鐵質快速下滑,需要透過食物的攝取來補充鐵質,當副食品添加太慢或食物含鐵量不足,寶寶就有可能會出現缺鐵性貧血的毛病。

4~6個月 每日奶量須達到900毫升

如何在寶寶成長的不同階段替寶寶補充鐵質?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修訂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6個月以下的孩子每天需要7毫克的鐵,以4~6個月的平均奶量計算,寶寶在這個階段每天至少要喝900毫升的母奶或配方奶。7個月以後寶寶身體對鐵質的需求量增加到每日10毫克,必須在添加副食品的過程中攝取含鐵食物。

維生素C果汁 可促進鐵質吸收

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營養師晏傳婌表示,由於6個月以後配方奶的鐵質含量普遍比母奶來得高,寶寶開始吃副食品以後,不妨將配方奶做為鐵質補充的來源之一。副食品添加初期可以讓寶寶吃含鐵量較高的米精或麥粉,接著加入富含鐵質的深綠色蔬菜泥(如菠菜、青花椰菜),飯後搭配含大量維生素C的果汁(如柳橙汁、草莓汁、奇異果汁)促進鐵質吸收,7、8個月以後餵寶寶吃蛋黃泥、雞肝泥等含鐵量較高的動物性食物,等寶寶腸胃消化蛋白質的能力更好,再加入其他鐵質吸收率高的肉類。

牛豬肉、燕麥、菠菜 鐵質含量高

食物中的鐵質分為血紅素鐵(heme iron)和非血紅素鐵(non-heme iron),在這兩種鐵質中,血紅素鐵比非血紅素鐵更易於人體吸收,是較好的鐵質來源,平常多餵寶寶吃牛肉、豬肉、羊肉等富含血紅素鐵的食物,再搭配燕麥、菠菜、核桃、芝麻等非血紅素鐵的食物,就能讓寶寶獲得足夠的鐵質。

如果想讓寶寶吃豬肝、雞肝等內臟類食物補鐵,又怕動物內臟可能含有重金屬,可以在一個禮拜中選擇2、3天,在一天的補鐵食物中選擇一份換成豬肝或雞肝,利用少量、複合式的方式餵食,即可降低重金屬的疑慮。

含鐵食物一覽

全穀雜糧類:燕麥、糙米

豆魚蛋肉類:紅豆、黃豆、腐竹、雞蛋、雞肝、牛肉、羊肉、豬肉

蔬菜類:菠菜、綠花椰菜、甘藍、南瓜、黑木耳

水果類:櫻桃、葡萄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腰果、核桃、芝麻、花生

註:乾燥再泡發的黑木耳鐵質含量較高。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6月號

2019健康大賞
【大調查】你給自己「免疫力」幾分?
【推薦】五月健康大賞:名人推薦保健清單
【推薦】守護家人健康:人氣保健商品專區
【新聞專題】免疫力失調!全身疾病冒不停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擔心寶寶水喝不夠?小心餵太多水中毒,幾個月是學問…

 
4.4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有句廣告台詞是「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但對腎臟發育尚未成熟的小嬰兒來說,可不是這麼一回事!餵寶寶喝水,除了看年齡,更要控制分量,否則一旦餵寶寶喝太多水,恐怕會讓孩子產生水中毒的危機…

檢視相片
 
擔心寶寶水喝不夠?小心餵太多水中毒,幾個月是學問…

1歲以下孩子的腎臟就像一個設備俱全但操作技術還不純熟的工廠,雖然該有的配備都有,卻無法發揮完整功能,必須經過2、3年「技術成熟」以後才能正常運作。正因如此,餵寶寶喝水必須特別小心,除了控制水量,也要兼顧水的品質,以免對腎臟造成傷害。

4個月前餵寶寶喝水 恐讓孩子水中毒!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主治醫師吳劭彥表示,餵寶寶喝水,時間點很重要。4個月以下的寶寶三餐皆以ㄋㄟㄋㄟ為主食,可以從奶水中獲得足夠的水分,不需要額外喝水,如果在寶寶未滿4個月之前餵水,或在寶寶仍以奶水為主食,副食品吃得不多的情況下餵太多水,寶寶有可能會水中毒(4個月以下的寶寶只要喝300~500cc的純水就可能會水中毒)。水中毒輕則嗜睡、頭痛、嘔吐,重則抽搐、痙攣、昏迷,寶寶甚至有可能會死亡。餵寶寶喝水前一定要先評估寶寶的飲食狀態,以免造成危險。

擔心寶寶水喝不夠?先觀察尿液狀況

寶寶開始攝取副食品以後,可以在奶瓶或學習杯中裝1、200cc的水,在寶寶用完餐或外出活動後餵他喝一點。如果不確定孩子喝的水是否足夠,4個月~1歲可以觀察孩子尿液的份量、顏色及氣味,水分充足的寶寶通常3、4個小時會換一次尿布,尿液顏色為無色、透明或淺黃,並會散發淡淡的尿味。如果寶寶連續3、4個小時都沒有排尿,之後尿尿顏色很深、味道濃又臭,代表水喝得不夠,需要補充更多水分。

檢視相片
 
擔心寶寶水喝不夠?小心餵太多水中毒,幾個月是學問…

1~3歲活動量增加,此時要判斷孩子喝的水是否足夠,除了要觀察尿液顏色,也要觀察排便狀況。水喝得夠多的孩子通常會拉出軟條狀的便便,如果孩子的便便比較乾硬,甚至出現便秘的情形,代表水喝得不夠。如果孩子每天喝很多水,便便還是又乾又硬,有可能是消化出了問題,最好趕快到兒童腸胃科檢查。

感冒發燒、咳嗽 才需要額外補水

平常只要根據寶寶排尿排便的狀況彈性調整水量,不用額外補充水分,除非寶寶感冒發燒、劇烈運動或在夏天外出遊玩,才需要另外替寶寶補水。

吳劭彥醫師分析,發燒時無感性水分(insensible water loss)流失的量增加,身體需要補充足夠的水分才不至於脫水。感冒咳嗽時喉嚨會紅腫疼痛並分泌大量痰液,需要透過水做為介質來緩解痛感、稀釋痰液,幫助身體將痰咳出來。夏天外出如果不隨時替寶寶補充水分,寶寶恐怕會中暑,出現體溫升高、皮膚發熱發紅乾燥、食慾降低、活動力變差、煩躁不安、哭鬧不休等症狀。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5月號。www.mababy.com/knowledge-preview?id=8904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少碰這6種宵夜食物!避免造成母體與胎兒負擔

 
4.4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妳以為孕婦有名正言順「胖」的權利?錯!懷孕後能攝取的熱量與孕前相距不大,若不小心吃太多,不僅日後不好生,也會對母體造成負擔,尤其這6種食物,晚上宵夜不要碰,餓了可改成這8樣健康點心,讓妳孕期更順利。

檢視相片
 
孕婦少碰這6種宵夜食物!避免造成母體與胎兒負擔

孕中後期只須增加300卡熱量

自從懷孕後,晚上肚子好餓,不知不覺越吃越多,可以嗎?親愛的孕媽咪,雖然肚子裡孕育一個小寶貝,但絕對不能攝取太多的熱量喔!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營養師施淑惠指出,懷孕初期的建議熱量跟孕前一樣,不須要改變;而中後期開始,每日可增加300大卡熱量,所以可以在早餐、午餐、晚餐後多攝取一道100大卡的點心。而宵夜係指與前一餐間隔1個小時的晚餐後點心,約等於100大卡的熱量,比正餐的量少一點。

三餐吃得夠,宵夜不一定要吃

實際上,如果白天三餐吃得足、熱量夠,宵夜不一定要吃,但若三餐攝食量不多,睡前有點餓,或習慣性不太吃正餐,孕媽咪可吃一點宵夜沒關係。然而,若是日間進食已很多,又接續吃過多宵夜,可能會導致孕媽咪體重過重、胎兒太大,生產時不好生。施淑惠營養師建議,孕媽咪懷孕初期體重增加1至2公斤、中期5公斤、後期5至6公斤即可,若增加幅度能保持在這個範圍內,孕期飲食可繼續正常吃。

晚上想吃宵夜,6種食物不要碰

當然,晚上容易肚子餓,是多數孕媽咪常面臨的難題,施淑惠營養師叮嚀,宵夜最好吃天然、烹調簡單的食物,以免對母體和胎兒造成負擔。

檢視相片
 
孕婦少碰這6種宵夜食物!避免造成母體與胎兒負擔

種類1.油炸類:鹽酥雞

油炸類食物熱量高、營養價值低,盡量不要吃。

種類2.零食類:洋芋片

洋芋片屬於油炸類食物,如果真的很想吃零食,選擇蘇打餅乾相對較健康,但不要挑太鹹的口味,因為懷孕中後期吃得太重口味、太鹹,水份積在體內,容易引起水腫。

種類3.精緻糖類:鳳梨酥

甜食如鳳梨酥,十分不建議孕媽咪食用,因為精緻糖類食物對血糖的波動較大,會使血糖快速上升,如果孕婦本身血糖控制較不好,可能有引起妊娠糖尿病的風險。若真的想吃甜食當宵夜,可選擇不加奶油、較不甜的清蛋糕,並搭配一杯牛奶。而奶油多、熱量高的甜食便不適合孕婦。

種類4.含糖飲料:珍珠奶茶

含高糖、反式脂肪的珍珠奶茶,孕期應少喝。

種類5.醃漬品食物

孕媽咪中後期容易水腫,醃漬品食物的口味較重、較鹹,吃多更容易造成水腫的狀況。

種類6.咖啡因飲品

晚上別喝含咖啡因的飲品,除了會讓孕媽咪睡不著外,也會讓寶寶在媽咪肚子裡受到刺激,容易躁動不安。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5月號。www.mababy.com/knowledge-preview?id=8906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嬰兒也會貧血?掌握6個月補鐵黃金期,給北鼻吃的「鐵」人料理

 
4.4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王太太,上週的檢查結果出來了,妳家小寶有缺鐵性貧血喔。」「什麼,小嬰兒也會貧血?怎麼可能?!」許多人都認為缺鐵性貧血是成人才會出現的疾病,其實6個月以上的寶寶也很容易產生貧血的問題。我們請營養師設計4~6個月、7~9個月、10~12個月的補鐵菜單,讓媽咪輕鬆將北鼻養成頭好壯壯的小「鐵」人。

檢視相片
 
小嬰兒也會貧血?掌握6個月補鐵黃金期,給北鼻吃的「鐵」人料理

許多人都認為1歲以下的小嬰兒只要喝ㄋㄟㄋㄟ就可以補充足夠的鐵質,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雖然寶寶在0~6個月期間可以光靠喝奶補充鐵質,但6個月以後單純的ㄋㄟㄋㄟ已經無法滿足身體對鐵質的需求,此時寶寶體內的鐵質快速下滑,需要透過食物的攝取來補充鐵質,當副食品添加太慢或食物含鐵量不足,寶寶就有可能會出現缺鐵性貧血的毛病。

4~6個月 每日奶量須達到900毫升

如何在寶寶成長的不同階段替寶寶補充鐵質?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修訂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6個月以下的孩子每天需要7毫克的鐵,以4~6個月的平均奶量計算,寶寶在這個階段每天至少要喝900毫升的母奶或配方奶。7個月以後寶寶身體對鐵質的需求量增加到每日10毫克,必須在添加副食品的過程中攝取含鐵食物。

維生素C果汁 可促進鐵質吸收

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營養師晏傳婌表示,由於6個月以後配方奶的鐵質含量普遍比母奶來得高,寶寶開始吃副食品以後,不妨將配方奶做為鐵質補充的來源之一。副食品添加初期可以讓寶寶吃含鐵量較高的米精或麥粉,接著加入富含鐵質的深綠色蔬菜泥(如菠菜、青花椰菜),飯後搭配含大量維生素C的果汁(如柳橙汁、草莓汁、奇異果汁)促進鐵質吸收,7、8個月以後餵寶寶吃蛋黃泥、雞肝泥等含鐵量較高的動物性食物,等寶寶腸胃消化蛋白質的能力更好,再加入其他鐵質吸收率高的肉類。

檢視相片
 
小嬰兒也會貧血?掌握6個月補鐵黃金期,給北鼻吃的「鐵」人料理

牛豬肉、燕麥、菠菜 鐵質含量高

食物中的鐵質分為血紅素鐵(heme iron)和非血紅素鐵(non-heme iron),在這兩種鐵質中,血紅素鐵比非血紅素鐵更易於人體吸收,是較好的鐵質來源,平常多餵寶寶吃牛肉、豬肉、羊肉等富含血紅素鐵的食物,再搭配燕麥、菠菜、核桃、芝麻等非血紅素鐵的食物,就能讓寶寶獲得足夠的鐵質。

如果想讓寶寶吃豬肝、雞肝等內臟類食物補鐵,又怕動物內臟可能含有重金屬,可以在一個禮拜中選擇2、3天,在一天的補鐵食物中選擇一份換成豬肝或雞肝,利用少量、複合式的方式餵食,即可降低重金屬的疑慮。

含鐵食物一覽

●全穀雜糧類:燕麥、糙米。

●豆魚蛋肉類:紅豆、黃豆、腐竹、雞蛋、雞肝、牛肉、羊肉、豬肉。

●蔬菜類:菠菜、綠花椰菜、甘藍、南瓜、黑木耳。

●水果類:櫻桃、葡萄。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腰果、核桃、芝麻、花生。

註:乾燥再泡發的黑木耳鐵質含量較高。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6月號。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9053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來要這樣吃才對! 寶寶需要吃手指食物嗎?

 
77 人追蹤
追蹤
 
 
原來要這樣吃才對! 寶寶需要吃手指食物嗎?

諮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陳映廷

採訪撰文/湯佳珮

攝影/人物:張明偉

靜物:玉米筍:小江;

米餅:BabyPure寶寶專業攝影

什麼是手指食物?寶寶何時可以開始吃手指食物?吃手指食物有哪些好處?如何避免寶寶被手指食物噎到?寶寶吃手指食物,爸媽必須注意哪些原則?

什麼是手指食物?

陳映廷醫師表示,任何能用手拿起來吃、適合手抓,讓孩子可以練習自行用餐、練習一口量的食物,都算是手指食物。食物的性狀最好軟一點、容易吞食,尺寸大約為寶寶的手指大小(符合寶寶可拿起的大小)。坊間嬰兒米餅、嬰兒餅乾設計上大多在口中溶化得比較快、容易拿取,也算是手指食物。

何時可以開始吃手指食物?

4~6個月開始吃副食品;6~9個月可以開始嘗試吃手指食物。但因人而異,必須依據寶寶的行為能力而定。當寶寶具備「自己坐得穩。坐著時,雙手可空出來抓握食物、不需要支撐身體的重量」的能力,才能開始嘗試吃手指食物。

如果寶寶仍然只會躺或坐不穩,建議先暫時不要給予手指食物。當寶寶開始吃手指食物時,建議大人與寶寶同桌共食,大人可以觀察寶寶進食的狀況。當寶寶的年齡超過9個月以上時,仍可繼續吃手指食物;但如果寶寶已經滿9個月,卻仍然無法「自己坐得穩、坐著時手不用撐地、可騰出手來吃東西」,則有可能是發展遲緩的警訊,建議請醫師確認。

吃手指食物有哪些好處?

1.有助於促進感覺統合,寶寶自己用手抓食物來吃,更可感覺到食物的質地、味道、型態、溫度…等。

2.可練習抓握,也能訓練手眼協調(看→拿)。

3.幫助口腔肌肉訓練,練習咀嚼,有助於吞嚥功能更加協調。

4.寶寶自己吃食物,較有成就感、也有自主性,心理層面有助於自信心的建立。

一定要讓寶寶吃手指食物嗎?

並非一定要讓寶寶吃手指食物,但吃手指食物的好處很多。如果一直只讓寶寶吃泥狀食物、沒有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與能力增進而稍微改變食物的性狀,往後寶寶比較可能會偏挑食、咀嚼能力不佳,也可能影響到手眼協調,也容易習慣依賴大人餵食。

吃手指食物,不會被噎到嗎?

「擔心寶寶吃手指食物會噎到」,的確是許多爸媽共同的問題與擔憂。陳映廷醫師說明,首先要先解釋一下,「噎到」與「嗆到」的意思不太相同。所謂「噎到」(choking)是指食物進入氣管、阻塞呼吸道,相當危險;而「嗆到」(gagging)則是覺得有異物感、刺激作嘔反應、可能會以咳嗽、作嘔貌表現。

嗆到經常被誤以為是噎到,容易使爸媽相當恐慌,其實偶爾嗆到是正常的現象,尤其當寶寶剛開始接觸固體食物時,就可能會有嗆到咳一下的反應(即使不是固體食物,吃任何食物也都有可能嗆到,因為寶寶的吞嚥功能還不成熟)。倘若寶寶嗆到並稍有咳嗽,咳完以後,如果寶寶的食慾、精神都很好,則仍可再進食,通常不用太擔心。

吃手指食物,是否有分不同階段?

吃手指食物建議循序漸進,並隨時觀察寶寶的狀況。

例如:剛開始嘗試吃手指食物時,可先吃類似長方形、方便抓取與性狀較軟爛的食物;隨著年齡增長與能力增進,再逐漸嘗試吃小顆粒食物,但爸媽一定要看著寶寶吃;大約1歲開始,也可以讓寶寶自己嘗試獨立吃飯,比方用湯匙吃飯、或用手抓著吃,也可考慮使用學習杯飲水。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6月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子發票藏雙酚A? 這行為恐影響生育

 
5.1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聽過「雙酚A」嗎?這個成分或許不常聽見,但在現代人生活處處可見,像是塑膠材質容器、電子發票、ATM提款明細、信用卡簽帳單等都可能含有雙酚A;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提醒,該成分在人體內會干擾性荷爾蒙,造成生殖發育功能混亂問題,因此接觸這些紙張後,務必先洗手再吃東西,以免把雙酚A吃下肚。

雙酚A為環境荷爾蒙 日常紙類製品多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顯示,雙酚A結構類似雌性激素,被視為環境荷爾蒙的一種,常作為聚碳酸酯塑膠(polycarbonate, PC)材質原料,使用不當導致塑膠容器刮痕、磨損,即可能導致雙酚A釋出,而間接隨著食物或飲料進入人體,造成生殖發育功能混亂。

隨著雙酚A運用愈來愈廣泛,李敏駿表示,生活周遭不只是PC塑膠容器,含有雙酚A的日常用物似乎無所不在,如隨處可見的電子發票、ATM提款明細、信用卡簽帳單等,甚至醫療機構掛號、檢查及批價等抽號紙張大都是含有雙酚A的感熱紙。

手濕手油接觸感熱紙 雙酚A釋出高10倍

李敏駿主任指出,有些家長想讓子女學習社會人際互動,會讓孩子去櫃台付錢、取食,卻忽略孩子拿到發票跟食物後,可能沒洗手就直接進食;當潮溼或沾有油脂的手接觸感熱紙,此時雙酚A釋出量比乾燥時要高出十倍,相對危險性提高,建議還是要叮嚀孩子先洗手後再吃東西比較安全。

雙酚A無所不在 接觸後務必洗手

含雙酚A的物品遇熱與油脂或經搓揉、或在陽光下曝曬,都容易釋出更多雙酚A,不論業者或顧客都要特別注意。李敏駿主任提醒,拿感熱紙時手要保持乾燥,取用感熱紙後記得沖洗雙手,避免潛在接觸與吃進雙酚A風險。

【延伸閱讀】別流產夢魘 中醫克服「免疫系統不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揮別流產夢魘 中醫克服「免疫系統不孕」

 2019-06-05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 揮別流產夢魘 中醫克服「免疫系統不孕」

    林醫師呼籲,反覆流產或不明原因之死產就要留意免疫不孕可能性,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定能戰勝免疫不孕以一圓做母親之心願。

    有位32歲B小姐(化名)已經有三年不孕症病史,期間不明原因流產兩次,經過大醫院醫學中心檢查才得知她罹患「免疫系統不孕」,所幸經過中醫師林襄穎為她中藥調理3個月後,即順利懷孕生產,再度證明了中醫治療對於改善免疫系統不孕也有良好效果。

    反覆流產 令她身心俱疲

    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師表示,正常而言,一般人都需要免疫系統來保護,但是「過度強烈的免疫」不但對身體無益,甚至會攻擊身體各部位,包括胚胎,最後導致流產。案例B小姐正是如此,每次懷孕都燃起希望,但最後卻又落空。目前西醫界針對「免疫系統不孕」使用口服藥例如:類固醇、奎寧或抗凝血劑治療,但是對於較嚴重病患則必須施打免疫球蛋白,只是治療費用高昂令許多患者卻步。

    「血栓」惹的禍! S蛋白偏低與D-dimer指數偏高

    林襄穎醫師表示,免疫不孕很常見的是「血栓形成」,其中有兩項抽血指數最重要即S蛋白偏低與D-dimer指數偏高,代表血栓形成而且胎盤血循環變差,恐有流產之虞。案例B小姐的S蛋白偏低只有31(正常值需大於65) ,不但如此,她的D-dimer指數高達0. 9(正常應低於0. 5) ,可說是雪上加霜。而且B小姐口服藥物並無良好反應,因此她轉而接受中醫療法希望尋求一線生機。

    陰陽失衡 會造成免疫系統不孕

    林醫師說,中醫認為「免疫不孕」與「陰陽失衡」有關,案例B小姐乃是「腎陰腎陽失衡」的體質,用藥包括:熟地、白芍、胡桃、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女貞子、狗脊、續斷等等。B小姐經過三個月治療即順利懷孕並平安生產,終結她免疫不孕夢魘,從此對中醫極具信心,並且揪了一票親友團來請林醫師診治。

    免疫不孕因素多 中醫採取「辨證論治」及「順勢療法」

    林醫師指出,造成免疫不孕的因素頗多,包括晚婚晚生育、自身或性伴侶感染型疾病、子宮內膜異位、遺傳、甚至是環境汙染都有關聯。而免疫不孕主要類型包括「抗磷脂質抗體」、「抗紅斑狼瘡抗體」、「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抗精蟲抗體」等等。

    林醫師說,這些在過去都有純粹使用中藥治療而懷孕生產的成功案例,中醫治療免疫不孕是採取「辨證論治」及「順勢療法」,陰虛者給予補陰,陽虛者給予補陽,火熱即應清熱降火,氣滯血瘀則行氣活血,如此何懼免疫不孕之威脅呢?

    林醫師呼籲,反覆流產或不明原因之死產就要留意免疫不孕可能性,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定能戰勝免疫不孕以一圓做母親之心願。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型腸病毒蠢動威脅 嬰幼童防疫更艱辛

 
3.3k 人追蹤
追蹤
 

彰化出現今年首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受各界關注!縣府衛生局發現,分別有克沙奇、伊科、腸71型和D68型等多種病毒將陸續盛行,攻擊不同年齡層嬰幼童,呼籲準媽媽、照顧者與臨床醫師提高警覺,全面提昇防疫措施。

(李河錫報導)

天氣才剛轉熱,會嚴重威脅新生兒、嬰幼童健康的腸病毒,就有來勢洶洶趨勢;疾管署確診今年首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病例,是一名彰化縣剛出生才五天的男嬰,所幸經兩週妥適治療、已健康出院;但值得擔憂的是,這是繼去年「伊科病毒」會危害新生兒生命後,又新發現連「克沙奇B5型」對出生兒也有致命危機;縣府衛生局長葉彥伯憂心表示,彙整去年腸病毒超不典型盛行現象,今年除克沙奇外,還可能延續有伊科、腸71和D68型,這些都會嚴重危害出生兒與五歲以下嬰幼童生命的強毒型病毒,可能多箭齊發陸續盛行,除呼籲準媽媽、托嬰中心、褓姆和照顧者要提高警覺,連婦產科、新生兒科與小兒科等臨床醫師,都要全面提昇防疫措施。

中區腸病毒召集人遲景上醫師,在腸病毒重症處置諮詢會議中也高度提醒,去年和預估今年流行新生兒腸病毒重症,都是新興、罕見傳染現象;第一線婦產與小兒科醫師要提高警覺,需做到「早期發現、及時轉診、加護治療」,才能避免遺憾事件發生。

(攝影:李河錫)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兒篩檢擬增10種罕病

 
1.1k 人追蹤
追蹤
 
【中央社台北卅一日電】

為避免遺傳疾病影響孩子一生,國健署擬將新生兒篩檢項目從現行十一種增至廿一種,盼讓寶寶及早在黃金期接受醫治,降低日後傷害,新制最快今年十月上路。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日前預告訂定「遺傳性疾病之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檢查項目」,新生兒篩檢項目將從現行十一種增至廿一種。

國健署婦幼組簡任技正陳麗娟受訪時表示,新增的疾病項目發生率雖不到萬分之一,但若未經適當治療,恐造成永久性神經與身體傷害等後遺症,若能及早確診、治療,孩子將有機會擁有正常生活。

陳麗娟指出,雖然篩檢項目變多,但民眾帶寶寶來檢查費用不變,同樣是國健署補助新台幣兩百元、家長自付三百五十元檢驗費用,新制最快今年十月上路。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種天然補鈣聖品,讓你吃好又健骨!

 
150 人追蹤
追蹤
 
嘎丁

 

女性到了更年期後,體內代謝主要是以分解代謝為主,且往往會感覺身體出現不適,特別容易會出現發怒、失眠等症狀,同時還會出現缺鈣的症狀。女性缺鈣通常會出現抽筋、腰酸背痛、關節痛、手腳麻木、易痛經和易掉頭髮、睡眠不好、頭暈、精神不好、骨質疏鬆等,給女人的健康造成了影響,為了補足功能消耗以及增強抵抗力,可以多補充豐富蛋白質的食物或高蛋白的保健品。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以下8種補鈣聖品,一起來看看有那些吧!

 

檢視相片

1.堅果和種籽

堅果和種籽從很多方面都對骨骼健康有益。核桃和亞麻仁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花生和杏仁都含有鉀,可以阻止鈣質從尿液流失。堅果還含有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物質,它們在構築強健骨骼中都扮演著巨大的作用。

2.魚蝦

(一)、蝦和蝦皮的含鈣是非常高的,相比之下,蝦皮中含鈣量更高,25克蝦皮就含有500毫克的鈣,而蝦的蛋白質含量更高,如果對蝦沒有不良反應,比如吃後有過敏,腹痛等,更年期的女性可以適量多吃些蝦和蝦皮來進行補鈣,可用蝦皮做湯和做陷是很好的食用方式。

注意:蝦背上的蝦線,是蝦未排泄完的廢物,所以要去除,過敏體質者不宜吃,另外,吃蝦時,不要與水果同食,也不應喝太多啤酒,避免引起嘔吐、頭暈、腹瀉等。

(二)、沙丁魚屬於深海魚,而深海魚的含鈣量比淡水魚的要高很多,且它的鈣一般隱藏於這些小魚的骨骼中,另外,維生素D可以有效促進鈣的吸收,而沙丁魚本身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是一種強效的補鈣食物。

注意:沙丁魚注意不要和鮮棗、蘋果、豬肝這些食物一起吃,避免給身體帶來不良影響,另外,痛風、肝硬化病人不宜食用。

(三)、鮭魚和其他多脂魚可以為身體提供大量有益於骨骼健康的營養物質。它們含有鈣,還有協助鈣吸收的維他命D。它們還富含OMEGA-3脂肪酸。研究顯示,魚油補充劑可以減少老年婦女的骨質流失,預防骨質疏鬆症。

3.豆製品

更年期女性容易缺鈣,主要是卵巢功能分泌雌激素不足引起的,因此,需要多吃些豆製品來彌補自身雌激素的不足,進而幫助對鈣的吸收,每天100克左右的豆製品,比如豆腐,腐竹,豆漿等。

大豆屬於高蛋白質食物,其含鈣量也是非常高的。500毫升的豆漿中就含有120毫克的鈣質,150克豆腐含有500毫克鈣質,除了豆腐和豆漿外,經過壓制濃縮而成的豆腐乾,鈣含量在豆製品中出類拔萃,一般小香乾含有的鈣量比水豆腐的高7倍左右。用豆腐乾來替代肉炒菜,會大幅提高鈣含量。

4.莧菜、小油菜

蔬菜含有大量維生素K與礦物質元素,有助於鈣的吸收;用沸水焯過蔬菜再烹調,會有更好的鈣吸收率。很多綠葉菜在補鈣效果上都很好,其中小油菜、莧菜的鈣含量都比同樣重量的牛奶要高。

不要以為只有肉和奶製品中才含鈣量高,很多蔬菜也是含鈣很多的,莧菜就是其中一種,它含有的大量鈣質易被人體吸收,對牙齒和骨骼的生長和維持有著非常好的促進作用,此外,還有豐富的鐵,和維生素K,可以促進凝血,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大量的膳食纖維,可防止便秘。

注意:莧菜性寒涼,陰盛陽虛體質、脾虛便溏或慢性腹瀉者,不宜食用,植物性日光性皮炎,食用過後,要減少受到強光照射的機會;另外,莧菜不宜與甲魚同食,否則會引起中毒。

5.海帶

海帶有大量的碘,通過對女性內分泌水平的調整,最終消除乳腺增生的隱患,為更年期女性有效保護乳房健康,同時,它也是一種高鈣食物,不僅可以有效預防缺鈣,還可以降血脂、降血糖、調節免疫、抗凝血、並排出體內的有毒金屬物質。每天食用25克海帶,就能補充300毫克的鈣質

注意:海帶性寒,脾胃虛寒者要慎食;由於含碘高,甲亢的病人不要吃海帶;食前不要長時間浸泡,避免營養流失;食後,不能馬上喝喝茶、吃酸澀的水果,會影響對其中的鈣,鐵吸收,當然,也不能一次吃太多。

6.燕麥

在穀類食物當中,以燕麥的鈣含量最高,是精白大米的7.5倍,是一種非常好的補鈣主食,平時偶爾主食換成燕麥,交替著吃,儘量從整體的飲食方面改善缺鈣現象。儘管燕麥中的鈣吸收率不如牛奶中的鈣,仍然對預防鈣缺乏有益。此外,它還具有降低膽固醇、平穩血糖的功效,同時,可抗皺抗氧化,美白祛斑,保濕潤膚等。

 

7.蔬果和粗糧

許多富含纖維的蔬菜,如豆芽、蘿蔔、芋頭、海藻、葉菜類、土豆、黃瓜、青椒等,有助於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促進膽固醇的排泄。以主食應粗細糧搭配,保證B族維生素的攝取,積極做好更年期保健工作。

8.牛奶

牛奶當中含有的鈣質較多,約半斤牛奶,就含鈣300毫克,它的鈣質較容易被人體吸收,同時,還有多種胺基酸、乳酸、礦物質等,營養豐富。但根據更年期女性的特別情況,選擇高鈣低脂型牛奶會更好些,脂肪含量減少,鈣質增多,保證身體鈣的攝入,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注意:喝太涼的牛奶不利於脾胃健康,同時,要注意不宜空腹喝,否則容易引起腹瀉,而且,營養也得不到吸收,建議在每天睡前1小時喝杯看牛奶,既能防止夜間的血鈣流失,又有利於安神助眠。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泡完的咖啡渣別丟!簡單加工就能除濕又除臭
眼睛脹痛可能是眼壓高的警訊!補充 6 大營養素就能護眼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蔬果營養健康,但是到底該怎麼挑?專家教你就是這麼簡單!

 
72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撰文=編輯部

蔬果是餐桌上必備的要角,每天都要補充蔬果營養的你,知道應該如何挑選四季蔬果嗎?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在2019年5月25日舉辦「聰明挑選 四季蔬果」良食脈動講座,分享挑選蔬果的訣竅。聽聽食安專家和營養師怎麼說?

挑選活力蔬果從「標章」入門!

「要挑選好的活力蔬果,必須認識它們是如何被種出來的。」灃食智庫、國立宜蘭大學副教授兼教學發展中心主任、副教務長鄔家琪說到,在日常生活中挑選蔬果,我們都只能從蔬果的感官品質入手,看它好不好看,聞起來如何,卻無法知道究竟有沒有農藥殘留。

其實在挑選上,最容易的方法就是看蔬果有沒有標章。她分享到,如今有有機農產品標章、友善環境農業的標章、產銷履歷、或者像是「宜蘭嚴選」之類公家機關做檢驗後的標識,都是讓消費者最簡單直觀的去做選擇的好依據。

買到了好的蔬果,要如何清洗蔬果呢?鄔家琪強調,其實流動自來水就是最佳的洗劑,並不需要再用使用專門的蔬菜清洗劑。只要用洗菜大原則「先浸泡、後沖洗,再切除」就好,所有的蔬果都適用此原則。

台灣各季蔬果大不同!吃當季蔬果CP值最好!

「恭喜大家住在台灣,我們的四季非常明顯!」灃食智庫、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食品安全管理研究所所長吳明昌表示,雖然近年來氣候極端,可是四季不同的氣候在台灣對於蔬果的影響還是很顯著的。

台灣每季的蔬果有哪些?各個季節又要如何進行挑選呢?吳明昌提到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要「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適合吃當季的韭菜、筍、香蕉、木瓜、胡蘿蔔等作物。夏季濕熱,蔬果的挑選著重在清熱,苦瓜、黃瓜、西瓜都是最佳選擇。

「秋季要養生,少一點吃辣,反而增加酸味的飲食。」在秋季,蘋果、甘蔗、杏仁、栗子都很適合。最後的冬季而要滋陰補涼,橘子、紅豆、蘿蔔、芹菜等作物都是不錯的選擇。

吳明昌最後分享到,雖然隨著栽培技術的提升,很多蔬果不再侷限在某個產季。「但是還是要吃當季盛產的蔬果,才是最有品質、更便宜的聰明選擇!」

只要關心台灣的風土 自然就可以挑選到好的蔬果!

「挑你喜歡的就好!」這是慢食專家、營養師、義大利慢食大學碩士徐仲的想法。「很多人會問最好的芒果在哪裡?其實更應該要問的是,你想吃怎麼樣的芒果?假如你真的愛吃芒果,你怎麼可能不會去研究它呢?」徐仲表示,在乎挑選自己想要的蔬果,其實也意味著你在乎台灣的風土,是什麼品種?用了什麼土壤?去研究風土,自然就可以找到想要的。

要怎麼挑選好的蔬果?其實與農民對話,就可以做判斷。徐仲說,你可以簡單做一個資料收集,例如農業改良所的網站上面就有很多說明種植的文章,對於蔬果有一定了解後,到市場可以直接考考農民,如果答不出來就說明這蔬果品質不好,「如果連自己怎麼種都說不出來,怎麼可能會是好的。」

身為慢食達人的徐仲說到,慢食有別於速食文化一致性食材與生產SOP化的制式,更講究的就是傳統在地的味道。面對農產品的心態,除了填飽肚子,還有細細品味。他說,「台灣很多地方獨有的風味已經形成了。」鼓勵大家多重視飲食教育,就可以在挑選蔬果時,除了認明標章以外,從對於食材知識理解中,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

審稿編輯:林玉婷

檢視相片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