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8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如何生個健康寶寶?葉酸是孕婦必備營養素?懷孕期間能吃藥、打疫苗嗎?

 
閱讀時間約2分鐘 (1122 字)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兒科協會(AAP)

準備孕育新生命時,爸爸媽媽期望生出來的寶寶可以身體健康。在生活步調快的日常中,總是會有些地方疏忽掉,而美國兒科協會點名五項懷孕時需要注意的小細節,讓媽咪可以在備孕及孕期中做好準備,讓寶寶可以健康的誕生

點名5降低寶寶出生缺陷風險的技巧,美國兒科協會表示,並非所有出生缺陷都可以預防。但藉由妥善管理好準媽媽及在懷孕前和懷孕健康狀況,來增加寶寶健康的機會。

1、每天服用400微克(mcg)葉酸葉酸對於寶寶的大腦很重要,可以預防寶寶大腦和脊柱的一些重大出生缺陷,像是無腦畸形和脊柱裂準備懷孕的媽媽需要在懷孕前至少一個月開始服用葉酸,並在懷孕期間繼續服用。除了吃含有天然葉酸的食物外,還可每天服用含有葉酸的維生素、食用前檢查標籤其含量是否足量(400微克)。

2、停止或開始服用任何藥物之前,務必諮詢過專業人員:準備懷孕時,記得要跟醫師或藥劑師等討論目前使用的藥物。可以在懷孕前制訂好治療的計畫又兼顧發育中的寶寶健康不受影響。另外,定期產檢也是確定媽媽及寶寶健康相當重要的環節。

3、疫苗不可少,包括流感疫苗:疫苗有助於保護媽媽和在腹中發育中的寶寶,避免受病毒的侵害。

4、懷孕前,盡量維持正常體重:懷孕前肥胖的女性在懷孕期間發生併發症的機率較一般正常體重的人來得高。肥胖還會增加孕婦,寶寶有缺陷的風險。即便沒有懷孕的計畫,保持正常體重也有助於健康和情緒。

5、懷孕期間避免攝取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像是酒精、香菸和其他藥物:酒精會藉由媽媽的血液透過臍帶傳遞給發育中的寶寶。所有類型的酒對於寶寶都同樣有害處,包括葡萄酒和啤酒。懷孕期間飲酒會導致流產、死胎以及會有對寶寶行為、智力障礙最好的方式是在備孕時停止飲酒。

懷孕期間抽菸會有像是早產、出生缺陷(唇裂或腭裂)和嬰兒死亡的風險。即使是在二手菸的環境中,也會有負面的影響。最好在懷孕戒菸。對於已經懷孕的媽媽來說,儘早戒菸仍然有助於防止嬰兒出現一些健康問題,例如出生時體重過低等。

在懷孕期間使用大麻或其他藥物的女性可能會生下早產、出生時體重過低或有其他健康問題(像是出生缺陷)的嬰兒,避免接觸這些對於母體及寶寶有害的物質

肥胖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是你知道原因嗎?https://bit.ly/3eUSeEt

官方網站_美國兒科學會(AAP)
美國兒科學會(AAP)
官方網站
簡介
•1930年成立,以確立兒童衞生保健標準為宗旨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選擇讓兒童吃的健康零食?如何讓小孩不挑食願意吃水果和蔬菜

 
閱讀時間約2分鐘 (982 字)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兒科協會(AAP)

家中的孩子有除了正餐之外,有提供零食嗎?大部分的家長或多或少都會給孩子一些零食,適量的給予零食,對於孩子的健康影響不大,但是過量的攝取,就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喔!要如何選擇質優的零食,一起看美國兒科學會怎麼建議!

美國兒科學會授4方式,幫助孩子選擇健康零食,妙用蔬菜、水果,避免只吃進熱量!

1、運用蔬菜和水果作為零食的選項:可以在點心時間使用孩子不太喜歡吃的蔬菜和水果,藉由搭配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像是使用全麥麵包搭配上香蕉做成香蕉三明治,如此一來零食中就可以攝取到全榖類及水果。

2、家中準備一些簡單的食材:像是蔬菜、水果,當點心時間到時,就可以運用這些食材做成營養豐富的零食。

3、避免加工食品和添加糖:工廠生產並以袋裝、盒裝銷售的加工食品,營養成分不多,而且通常會添加大量糖及鹽。當孩子在吃了這些加工食品後,可能會更快感覺到飢餓。

4、教育孩子盡量攝取多種顏色的食物:飲食中可以運用多種顏色的蔬菜和水果,並且告訴孩子,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素,有助於生長所需。

吃水果和蔬菜很重要,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怎麼讓孩子多吃這些食物?

1、將水果洗淨並放在顯而易見的地方。

2、每天至少攝取一種綠色蔬菜或黃色蔬菜來補充維生素A,像是菠菜、綠花椰菜或胡蘿蔔。

3、每天至少攝取一種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或水果,例如柳丁、葡萄柚、草莓、甜瓜、番茄和綠花椰菜。

4、以身作則,父母多吃蔬菜和水果,孩子無形中也會受到影響。

5、避免購買空熱量食物,像是洋芋片、餅乾和糖果。限制孩子喝果汁的量,而且要注意是100%的果汁,而不是果汁“飲料”。

6、研究顯示,全家人一起用餐時,孩子們會多吃蔬菜和水果,進而少吃油炸食品和含糖飲料。透過選擇健康的食物而非食品,在孩子身上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而這種習慣會持續到成人!

推薦閱讀:

我家也有小胖子!!! 營養師教你八個減重妙招

該讓孩子吃保健食品嗎?專家傳授服用前必知4關鍵

官方網站_美國兒科學會(AAP)
美國兒科學會(AAP)
官方網站
簡介
•1930年成立,以確立兒童衞生保健標準為宗旨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產後多久可以開始運動?把握產後瘦身黃金期,5招鍛鍊骨盆底肌肉與核心肌群

 
閱讀時間約3分鐘 (1470 字)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資料來源/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韻曲

30歲女性,隨著第二孕期(4-6)時體重的增加,開始在站立或行走時出現腰部痠痛的症狀,休息會緩解,但無法久站或久走,行走時也有骨盆歪斜的步態,造成髖關節和膝關節的疼痛。這些症狀一直持續到生產後,接著又面臨育兒的工作,除了原本腰痛的情況加劇,還出現手部肌腱發炎的症狀,俗稱「媽媽手」,嚴重影響到生活和照顧寶寶的品質,直到物理治療師介入,指導核心與肢體的肌力訓練、骨盆動作控制訓練與手部肌肉伸展放鬆後,體力變更好、疼痛有大幅改善,與寶寶的互動更密切。』

物理治療師說明:每個新生命都在準媽咪翹首期盼中來臨,在孕育寶寶的過程中隨著胎兒成長茁壯,孕婦的身體負擔也隨之增加,胎兒的重量在肚子前方,使得腰椎的壓力變大,加上催產素的分泌,使得骨盆更鬆弛而向前傾,於是腰部肌肉緊繃造成痠痛、臀肌與腹肌被動的被拉長了變得無力,腿部的力量減弱,影響平衡能力進而形成了「企鵝步態」。生產後雖然肚子的重量減輕了,但姿勢和活動的習慣卻無法立刻回復,加上高重覆性的育兒工作,餵奶、洗奶瓶、抱小孩等動作很容易產生肩頸、腰背酸痛,甚至痛到膝蓋和足底。

物理治療師指出,準媽咪在孕期中就可以開始進行和緩的運動(如:散步、游泳),來減輕孕期的不適感且讓產程更順利,緩和的伸展可放鬆肌肉,改善腰部疼痛或腿部抽筋等症狀,腿部訓練可強化肌肉的強度來增進體力使產程更順利。

生產後的運動目的,則是在促進身體的復原,降低因生產造成的不適與功能失調、調整體態、以及預防在照顧寶寶過程中累積的傷害,讓媽媽能有更強健的身體和更愉快的心情和寶寶相處。

產後運動執行原則

1、 自然產於產後1周後,剖腹產於產後2周後可以開始漸進式進行。

2、過度疲勞或運動過程中覺得疼痛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凱格爾運動、胸肩運動、骨盆運動、腰背核心運動、拱橋運動為適合產後的運動

1、凱格爾運動:可鍛鍊骨盆底肌肉群、提升陰道緊實度、預防或改善產後尿失禁。平躺雙腳踩於床面,吸氣緩慢收縮尿道口、陰道口與肛門周圍肌肉,像憋尿的動作停留35秒鐘,重複5次。產婦在傷口不痛時就可開始練習,勿在小便過程中訓練以免回流造成感染。

2、胸肩運動:可提升胸廓活動度與肩關節肌耐力、預防因哺乳姿勢不良造成的不適。坐姿雙手伸直向身體兩側打開至水平,翻轉手肘至手掌朝向天花板,吸氣將胸口擴張停留35秒後放鬆,重複5次。

3、骨盆運動:可調整孕期過度前傾的骨盆位置、促進核心肌群、放鬆腰部緊繃的肌肉。平躺雙腳彎曲踩於床面,吸氣至後腰感覺肋骨撐開,吐氣將骨盆往床面方向下壓,停留35秒再慢慢放鬆,重複5次。

4、腰背核心運動:可提升脊椎活動度、放鬆緊繃的腰背、促進核心肌群。四足跪姿(勿在太軟的床面執行),吸氣眼睛看向前方,將胸口往床面下沉,吐氣眼睛看向肚臍,拱背成弧形,重複5次。熟悉後可加上輪流將手或腳伸直抬高至水平,維持35秒,重複5次。

5、拱橋運動:可強化臀肌與後腿肌群、提高關節的穩定。平躺雙腳踩床與臀部同寬,由尾椎開始往上,將脊椎一節一節抬離床面,抬到下肋骨離開床面即停止,停留35秒,重複5次。

陳韻曲物理治療師提醒產後媽咪,任何運動還是要量力而為,千萬別急於恢復產前身材而忽視自己的健康,循序漸進才是最佳原則

改善身形外也能調整好自己的體態,如有相關問題也可以尋求專業的醫師、物理治療師來評估及調整,讓產後運動正確又不傷身。

 

推薦閱讀: 產後肚子還是好大!該怎麼辦才好?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疫不忘增強免疫力! 營養師給親子的7個飲食小技巧

 2025
王詩茜 報導
防疫不忘增強免疫力! 營養師給親子的7個飲食小技巧
▲疫情期間在家家長也可以與孩子一起動手下廚,用新鮮的食材製作簡易又美味的料理,讓孩子從餐點成品獲得成就感,並增加對健康食材的接受度與喜愛度。(圖/康聯生醫提供)

【NOW健康 王詩茜/新北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延燒台灣社區,全國進入3級警戒,不少公司改採居家辦公,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則宣布停止到校上課延長,減少群聚;本土疫情嚴峻,民眾都努力在家防疫並期盼能趕快接受疫苗施打,然而,也有家長疑惑,台灣兒童、青少年會有新冠疫苗可打嗎?


康聯生醫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專家官彧表示,根據衛福部疾管署6月初公告新冠疫苗仿單的適用接種年齡,英國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及美國莫德納(Moderna)疫苗適用於18歲以上,美國輝瑞(Pfizer)藥廠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則適用於16歲以上,另依據國際趨勢,輝瑞BNT疫苗已受到部分國家批准可接種於12~15歲的青少年,包括加拿大衛生署(Health Cana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歐盟藥品管理局(EMA)自今年五月起陸續公告核准,但,國際間依然沒有適合12歲以下兒童的新冠疫苗。


那麼防疫期間,家長如何讓台灣兒童兼顧營養均衡,加強免疫力抵禦病毒侵襲呢?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每個家庭需要持續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的生活型態,康聯生醫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專家官彧提供以下7個小技巧,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透過飲食和運動健康成長,增強健康免疫力吧!


▸技巧1:均衡6大類飲食 營養師建議這樣吃


兒童生長發育的階段,均衡的飲食尤其重要,每天都應該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括全榖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以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讓身體各部位都能健康的生長與發展。鈣質及優質蛋白質是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原料,每天應攝取1.5至2杯的乳品類,強化骨骼的生長,並攝取蛋、魚、肉及豆腐等優質的蛋白質,讓身體組織健康地建構成長,WHO並建議兒童每周膳食至少有2次攝取魚類,其中至少有1次是含高油脂魚類(如鮭魚、沙丁魚、鯖魚、鱒魚等)。


▸技巧2:補充營養素 吃出好免疫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建議,維生素C、D及鋅對於提升免疫力抵抗感染、發炎及紅腫可能有幫助,除了從天然的食物補充(吃蔬果補充維生素C,喝牛奶補充維生素D,吃瘦肉及海鮮等補充鋅),也能適時適量地補充保健食品;另外,攝取足夠的鐵、維生素A、維生素B12、B6及維生素E也有助於維持免疫系統的功能。


▸技巧3:膳食重質又重量 增強防禦力


防疫期間更要注重增強防禦力的飲食,吃多種顏色的蔬果能獲得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及植化素,尤其是深綠色葉菜類及橘黃色的蔬果對增強免疫系統更有幫助;以高纖的全榖雜糧類取代精製澱粉類,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有助於提升腸道功能進而強化免疫力;多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並吃足每日所需的蛋白質量,讓身體有足夠的材料製造免疫細胞。


▸技巧4:減少含高油、高鹽、高糖 過度加工的食品也要遠離


國外有研究顯示,長期居家生活容易吃進過多高熱量的加工食品,不但會造成兒童體重增加,其中精製糖、反式脂肪及加工肉類等食品容易引發身體發炎反應,導致免疫力下降。


▸技巧5:每日至少喝1,500ml白開水 調節身體保護力


身體組成有70%是水,喝白開水有助於身體順利代謝,排除廢物淨化體質,國小學童每日至少須1,500ml水,分次小口慢飲,養成好習慣喝開水以取代含糖飲料,避免喝進過多的糖分及熱量,才能調節保護力。


▸技巧6:親子同做料理 增加健康食材喜愛度


疫情期間在家也可以與孩子一起動手下廚,用新鮮的食材製作簡易又美味的料理,「自己做的東西最好吃」,讓孩子從餐點成品獲得成就感,並增加對健康食材的接受度與喜愛度。


▸技巧7:早睡又睡飽 長高變強身


睡眠不足可能會導致體內荷爾蒙不平衡,就會增加進食的機會,也容易影響到身體的免疫力。充足的睡眠能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對孩子長高有幫助,也讓孩子的精神較好,睡眠時間充足及睡眠品質佳都有助於提升孩子日常生活及學習能力的表現。


防疫期間利用居家生活的機會陪伴孩子養成健康生活型態,透過均衡又營養的飲食搭配適度的活動量增強免疫力,並舒緩居家防疫期間的壓力,讓孩子快樂健康地學習成長,一同度過這次的疫情。


更多NOW健康報導
▸產後回不去了? 惱人妊娠紋及私密處困擾PLT內在修復
▸台灣學習「宇美町式」疫苗接種 施打效率加快約5倍!

分享此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嬰兒猝死症該趴睡?仰睡? 專家提5不原則解迷思

 1626
陳如頤 報導
預防嬰兒猝死症該趴睡?仰睡? 專家提5不原則解迷思
▲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及嬰兒事故傷害始終列為嬰兒死因前10大之列,發生原因與寶寶的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息息相關。(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年2月發生,高雄媬姆餵完奶將男嬰放在房間床墊上趴睡,之後離開房間,過了約1個半小時回房間查看,嬰兒已無呼吸,經地檢署相驗確定男嬰是吐奶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發生這樣的悲劇,帶給家人難以承受的傷痛。部分家長會認為,寶寶喝完奶後仰睡容易嗆奶或溢奶,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預防嬰兒猝死症有訣竅 注意寶寶睡姿很重要


根據研究顯示,趴睡是導致嬰兒猝死症的重要危險因素,由於寶寶仰睡時,食道在氣管的下方,吐奶逆流的液體因重力往下方透過吞咽進入食道,不會引起嗆到或窒息的問題,反而是趴睡或側睡,恐因逆流的液體進入氣管機會增加,造成嗆傷或窒息風險大增。因此,家長應特別注意嬰兒睡姿及睡眠環境的安全,才能幫助孩子擁有香甜的睡眠品質,降低意外發生。


衛生福利部近5年(2016至2020年)統計資料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及嬰兒事故傷害始終列為嬰兒死因前10大之列,發生原因與寶寶的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息息相關。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避免讓寶寶暴露於嬰兒猝死及窒息危機中。


打造安全睡眠環境 讓家長安心寶寶好眠


為提供寶寶安全舒適的睡眠環境,國民健康署提出簡單好記的5不原則,協助父母為寶寶睡眠安全把關。


1.不趴睡:正確姿勢是「仰睡」,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亦不建議,另,父母或照顧者不要躺著在身上哄寶寶睡,避免大人小孩睡著發生翻身窒息或跌落等意外。


2.不用枕: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即能舒適入睡,坊間流傳的塑頭形枕頭及增高墊,都可能提高窒息風險。


3.不同床: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為了避免睡著後同睡者之身體或被蓋覆蓋嬰兒口鼻造成窒息,嬰兒不可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同床睡。


4.不悶熱:保持通風,保暖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


5.不鬆軟:睡眠區域不宜有任何鬆軟物,如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床墊應平滑堅實,不建議使用防撞護墊及記憶海綿床墊。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指出,小寶寶的睡眠環境很重要,可大幅下降嬰兒猝死風險。此外,保持空氣清新,尤其禁止二手菸,可避免寶寶吸入造成氣管收縮,增加猝死症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天氣炎熱在家防疫飲食不節制 誘發鼻過敏還以為是染疫
▸天熱爆汗要記得多補充水分! 以防心肌梗塞嚴重恐猝死

分享此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喝奶總是哭不停? 舌繫帶過緊恐造成小兒吞嚥困難

 1555
王詩茜 報導
寶寶喝奶總是哭不停? 舌繫帶過緊恐造成小兒吞嚥困難
▲小兒外科夏肇聰醫生說明,舌繫帶過緊可能會影響吞嚥功能和造成孩童的發音問題,家長應多留意孩子狀況,及早就醫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期。(圖/亞東醫院提供)

【NOW健康 王詩茜/新北報導】30歲的新手媽媽芸芸在餵母奶時發覺孩兒不斷哭鬧,難以哺餵,丈夫更觀察到孩子在啼哭時舌尖黏在口腔底部,察覺有異,便盡速帶著新生兒到醫院,經亞東醫院小兒外科夏肇聰醫生診斷後發現為舌繫帶過緊所致。於是在門診使用無菌剪刀進行簡單處理,並加壓止血3-5分鐘左右後就恢復正常,讓孩童日後能夠正常的喝奶。


小兒外科夏肇聰醫生指出,家長多為發現孩童發音有問題,帶至門診後發現為舌繫帶過緊,而舌繫帶的後續治療並不繁複,建議家長多留意孩童狀況,若有發現異狀,即早就醫才可以把握黃金治療期。


舌繫帶過緊恐影響言語發展


舌繫帶位於舌頭下方和口腔底部之間,會使舌頭的運動受限,較為嚴重者會無法捲舌進而影響語言發展,同時舌繫帶也會使吞嚥功能受影響,進而引起哺餵母乳困難。


小兒外科夏肇聰醫生說明,若發現孩童舌頭呈現V形、W形或無法伸出等異狀,要盡快帶著孩童就醫,6個月以下的幼兒舌繫帶通常是薄膜狀的,一般可以在門診用無菌剪刀剪開並止血3-5分鐘就可正常喝奶,若大於6個月或舌繫帶較厚實,則會進入手術室處理進行Z型整型術,術後不需要特別的護理,麻醉清醒後即可以正常喝奶、進食。


上下舌繫帶都需要注意


若孩童不願意刷牙、一直哭鬧,或刷牙即發生出血狀況,則要注意是否是上唇繫帶出現異狀,上唇繫帶是上唇和上排兩個門牙間牙齦根部相連接的帶狀軟組織,當繫帶過緊會不容易翻開,小兒外科夏肇聰醫生解釋,上唇繫帶不會影響小孩的發音或是語言發展,但若導致不願意刷牙影響口腔衛生則建議進手術室治療,術後的恢復期也不長,傷口通常在一到兩星期後就能愈合。


夏肇聰醫生提醒,若孩兒有出現上述的徵兆,可以先觀察舌尖有無上捲,是否出現任何的異狀,但有時候發音問題並非單純只受舌繫帶影響,若家長對小孩口腔繫帶有任何疑問的話,可以就醫詢問專業的小兒外科醫師,並作進一步的評估,讓孩童健康的成長。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三餐叫外送血糖飆無勃意 男人糖尿病頭號症狀可別輕忽
▸EXE潔牙產品旅行攜帶首選 晉級金點設計獎研發獲肯定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傾「聽」寶貝把握語言發展起點 別錯過新生兒聽力篩檢

 1492
王詩茜 報導
傾「聽」寶貝把握語言發展起點 別錯過新生兒聽力篩檢
▲國民健康署自101年起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新生兒聽力篩檢,若孩童有聽損情況即可把握黃金期治療。(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先天性聽力受損的孩子如果能在出生3個月內儘早診斷,滿6個月前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就可達到正常的語言、身心及社會人際發展。


國民健康署自101年起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新生兒聽力篩檢,109年出生的寶寶有16萬697人接受聽力篩檢,篩檢率已達99.1%,其中發現825位有聽力損失的寶寶,均予以轉介後續療育服務。


早篩檢早發現 把握聽語黃金期


由於輕、中度聽障的孩子不容易被發現,加上孩子自己不會表達,又無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容易被忽略,因此,利用新生兒聽力篩檢,早期發現早期療育更加重要。國健署也特別提醒,如果為聽力損失之高危險群,包括有聽障家族史、母親懷孕期的前3個月內有無感染過像德國麻疹或其他病毒性的疾病、服用或注射耳毒性藥物、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早產兒、出生時缺氧、出生後曾住加護病房、出生後細菌性腦膜炎、頭頸部先天畸形(如小耳症)等,更需要注意早期篩檢、確診及介入療育。目前全國有317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57家提供新生兒聽力確診服務,一同為孩子的健康把關。


「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 守護孩子的聽語發展


由於新生兒聽力篩檢通過並不代表終生沒有問題,部分孩子會因為遲發性聽損或中耳炎、外傷、腦膜炎、感染等因素造成聽力受損,因此仍要請家長多留意孩子聽力狀況,以早期發現早期療育,若至3歲、4歲甚至更晚才發現孩子有聽損狀況,對孩子溝通、認知、閱讀及社會情緒等發展會比同年齡的孩子將較為落後。


國健署最後提醒家長們,平日可透過《兒童健康手冊》出生至2歲的「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檢視及觀察寶寶對聲音的反應及語言的表現,若勾選「否」的答案多於3項以上者,或是平日發現孩子有語言落後、講話不清楚或電視經常開很大聲、常聽不到家人叫喚等狀況,應提高警覺並儘早帶孩子就醫檢查。只有早期發現幼童的聽力障礙,予以適當的治療和復健,才能降低聽力障礙對幼童的負面影響。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卵巢癌確診多晚期治療棘手 阻止腫瘤血管新生延長存活

分享此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性嗜吃炸物、珍奶、藥膳補品 子宮內膜異位症恐上身

 2314
林郁敏 報導
女性嗜吃炸物、珍奶、藥膳補品 子宮內膜異位症恐上身
▲現代人因為習慣過度精緻化的飲食,加上工作關係而經常久坐,活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若還有家族病史,就很容易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圖/吳珮如主任提供)

【NOW健康 林郁敏/台中報導】美美(化名)年僅25歲,平常最愛吃炸物和珍奶,以往很少因為月經來潮而不適的她,隨著年紀的增長,經痛卻愈來愈嚴重,直到某次去醫院的婦產科檢查,才發現她的卵巢竟有10公分大的巧克力囊腫,需手術清除治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任吳珮如指出,巧克力囊腫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一旦發生就必須終生學習與它和平共處。


子宮內膜異位症 又分「巧克力囊腫」與「子宮肌腺症」


▲子宮肌腺與巧克力囊腫。(圖/吳珮如主任提供)


吳珮如主任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原本該長在子宮的內膜細胞長在異常的部位,長在卵巢就會產生「巧克力囊腫」,長在子宮深部就稱為「子宮肌腺症」,也有極少數可能會發生在腹部或其他部位,症狀多以月經周期不規律、經血量異常變多、經痛等方式表現,還有約20%到30%患者的生育能力因此受到影響,目前在醫學上仍未找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確切發生原因,一旦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只得小心控制,無法完全根治。


女性嗜吃炸物、珍奶、藥膳補品 屬罹病高危險群


然而,即使發病原因未明,臨床上卻發現,有家族病史、喜歡炸物、珍奶等高熱量食物或甲殼類海鮮,以及常吃藥膳補品、補充過多雌激素產品如蜂王乳,有較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等,這些女性屬於罹病的高危險群,且好發於年輕女性部分患者因症狀不明顯,或是將經痛、經期不規律當成日常,等到發現巧克力囊腫時,通常囊腫可能已經超過5公分,必須面臨考慮是否動手術的狀況。


囊腫大小、嚴重程度和生育需求 是治療上評估的重點


吳珮如主任說明,治療方面,醫師會視患者的囊腫大小、嚴重程度和生育需求等多方面評估,若為青少女或20出頭的女性,且囊腫在3到4公分以內,通常會先以藥物(如避孕藥)治療為主;若是囊腫超過5公分或當下有生育需求的女性,這時就會考慮採取微創或是達文西手術,小心將囊腫清除,並搭配使用組織膠減少電燒,降低卵巢功能的破壞。組織膠屬於生物製劑,聚合過程具有黏性,可用於黏合組織減少術中縫合,盡可能保留下健康的卵巢;並且所形成的纖維蛋白凝塊符合生理性,與人體自行形成相似,因此能幫助傷口修復,協助病患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醫師建議患者須在術後半年內盡快受孕,以免囊腫再度出現,而影響生育時機。


避免高熱量、精緻化飲食 每年定期做婦科檢查


現代人因為習慣過度精緻化的飲食,加上工作關係而經常久坐,活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若還有家族病史,就很容易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吳珮如主任建議,女性應記錄自己的月經周期,每年定期做婦科檢查,平時盡量避免高熱量、精緻化飲食並適度運動,學習熟悉、重視自己的身體,否則罹患巧克力囊腫嚴重者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且只能終生學習與疾病和平共處。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油炸後的九層塔菜葉 幾乎可以與熱量劃上等號建議少吃
▸割包皮能降低HPV病毒傳染 龜頭出現5症狀應盡速就醫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GT-A挑選胚胎植入6次失敗! Embrace檢測圓求子夢

 3534
楊芷晴 報導
PGT-A挑選胚胎植入6次失敗! Embrace檢測圓求子夢
▲專攻PGT技術相關檢查的祈新婦產科院長陳俊凱醫師表示,「只要檢測的臨床數據夠好、真的能幫助患者懷孕,我會抱持著開放的心態去幫助求子夫婦們。」(圖/祈新婦產科提供)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只要檢測的臨床數據夠好、真的能幫助患者懷孕,我會抱持著開放的心態去幫助求子夫婦們。」25年前台灣第1位前往英國學習PGT技術與胚胎實驗室技術的祈新婦產科院長陳俊凱醫師,如今也是台灣目前以niPGT-A檢測技術幫助多對備孕夫妻終結不孕的醫師。


非侵入式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 避免切片過程對胚胎造成傷害


自1990年開始,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T-A)被視為適用於試管嬰兒(IVF)療程中,胚胎植入前之輔助型篩檢。傳統PGT-A經過30多年的使用,從臨床數據顯示指出,在植入前先使用PGT-A來挑選出正常的染色體胚胎再做植入,可將單一胚胎懷孕率提升至50%以上。


然而,至今有不少專家抱有質疑:PGT-A切片是否反而會對胚胎造成損傷?囊胚切片之操作流程與人為因素,是否會影響臨床結果?若是無法進行切片的胚胎又該如何進行染色體篩檢?


針對這樣的臨床困境,歐洲率先提出非侵入式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niPGT-A/Embrace)。有別於傳統PGT-A檢測,Embrace是分析培養液中胚胎游離的DNA,因此不須進行胚胎切片,這樣的方法,除了能避免在切片過程中對胚胎造成傷害,非侵入性篩檢可帶來更安全的IVF療程。而這項新技術的原廠歐商Igenomix在台成立分公司後,國內有備孕需求的夫妻們也能在祈新婦產科進行這項檢測服務。


傳統PGT-A植入6次失敗 醫師使用Embrace檢測1次成功受孕


陳俊凱醫師分享最近1例使用Embrace檢測成功懷孕的個案提到,該夫婦自結婚以來都積極備孕,由於先生工作壓力大、太太輸卵管雙側阻塞,讓備孕之路加倍艱辛,夫妻2人開始接受不孕症治療也有6年歷程(2014年11月至2020年12月)。這段過程中,媽咪嘗試過6次試管嬰兒,在外院輾轉更換過4間台北的生殖中心,其中不乏3間大醫院、1間診所,但成功懷孕次數卻為零。


最後夫婦從國外資訊得知,傳統PGT-A的切片過程可能會對胚胎造成影響與損傷,因此在尋求希望的過程中,得知祈新婦產科有提供非侵入式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niPGT-A/Embrace),終於找到專攻PGT技術相關檢查的祈新婦產科院長陳俊凱醫師。


陳俊凱醫師表示,從過去的療程紀錄注意到,太太取卵數並不差,每次都有15至16顆卵子,但胚胎品質卻不如預期健康。不僅凍胚解凍移植的折損率高,有時是植入後胚胎發育緩慢甚至停止發育,這對夫婦為了篩選出有發育潛能的健康胚胎,也做過數次傳統 PGT-A,其中正常、異常比例參半。


對此,陳俊凱醫師說道,「但即使是植入PGT-A結果正常的胚胎,也可能在最初階段順利著床,但最終仍會發生胎停的遺憾,而這樣的悲傷不只發生1次,卻是我們祈新婦產科最不樂見的。」


提高胚胎著床率 善用子宮內膜3合1檢測(ERA/EMMA/ALICE)


當時媽咪來到祈新看診時已是38歲熟齡,雖然備孕難度更高,但陳俊凱醫師被媽咪堅毅的精神深深感動!「去年(2021)8月,取到8顆卵,雖有4顆發育不良,我們仍擁有額外4顆希望。安排送Embrace檢查後,排除了2顆異常胚胎,另外2顆則是4AA、4AB等級的胚胎。」陳俊凱醫師說明當時的情形。


陳俊凱醫師進一步說明,「過程中,也同時搭配子宮內膜容受性(ERA)檢查,掌握最佳植入時間;子宮內菌叢檢測(EMMA)掌握內膜的菌相;感染性慢性子宮內膜炎檢測(ALICE)確認沒有慢性子宮內膜炎。善用生殖醫療科技把握住胚胎品質與子宮環境,盡一切人事後才植入,就是希望可以最大把握地去終結這對夫妻求子的艱辛!」


幾天之後,雙寶完美的著床、穩穩成長,綻放出生命的奇蹟,也印證了「每1顆胚胎都珍貴,因為有Embrace,任何1顆有潛力的胚胎都值得等待!」陳俊凱醫師有感而發的說著。


不切片仍能審視胚胎染色體 新科技圓不孕夫妻求子夢


傳統PGT-A切片所取得的細胞僅占胚胎的小部分,是否能代表整顆胚胎本就受到考驗,而非侵入式的分析方式,是取整顆胚胎的培養液進行分析,不僅能檢視整顆胚胎的訊息、避開人為切片技術的影響,且因為對胚胎幾乎沒有傷害,所以能讓無法進行切片的胚胎仍有機會進行染色體檢查,並獲得植入的機會。


陳俊凱醫師特別提醒,「因為多數使用傳統PGT-A的生殖中心會在胚胎培養後丟棄培養液,因此有想採用非侵入式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niPGT-A/Embrace)的夫妻,應事先確認就診的生殖機構是否有提供此項檢查,否則可能錯失使用這項檢測的機會。」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行試管療程一定能生下健康的寶寶嗎? 專家剖析迷思

 7321
陳木森 報導
進行試管療程一定能生下健康的寶寶嗎? 專家剖析迷思
▲婚後孕前健檢、借精卵夫妻,都需注意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圖/截取自「茂盛醫院小王子 李俊逸醫師」臉書專頁)

【NOW健康 陳木森/台中報導】自2021年7月起實施《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案》後,僅半年時間,已有超過2萬對不孕夫妻取得補助資格;只是人工生殖成功率與「卵實力」息息相關,為使補助案效用最大化,養卵、集卵、借卵,儼然已是眾多求子媽媽的生活新常態。


醫師分享養卵秘訣 營養、檢測、維持好心情都很重要


茂盛醫院執行長李俊逸醫師,在「茂盛醫院小王子 李俊逸醫師」臉書專頁中分享養卵小秘訣:


▸適當運動、遠離電腦輻射、維持好心情。保持身體健康,輔以專業醫學治療調整,才能養出優質卵子與內膜。在食補方面建議為高蛋白質、堅果、大豆與葉酸,同時搭配EndomeTRIO子宮內膜3合1檢測,可找出胚胎植入正確時間點、並將內膜調整成適合胚胎著床的環境。再搭配醫師用藥,在內膜厚度大於6mm 的狀態下植入,才符合所謂「好卵子與好內膜」之條件。


▸適度補充營養品,為卵子提供養分;少吃止痛藥、不要暴飲暴食,以保持卵子活性。營養品中又以DHEA、Q10、維他命D3為主。DHEA用量1天 75mg,一般做成25mg,1天食用3次;Q10通常建議每天30mg;維他命D3則須至少1天吃足2000iu。


▸避免經期性生活,小心抗精子抗體。


備孕夫妻借卵借精不馬虎 備有完整資料庫降低遺傳疾病風險


若夫妻考慮以借卵借精方式進行人工生殖,院所是否有對精子、卵子庫建立數據,會大大影響是否能生下健康寶寶的機率。


李俊逸醫師特別叮嚀,「備孕夫妻在借卵借精時要注意,如果卵子或精子帶有跟你/妳一樣的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而且院所沒有針對這個卵子或精子建立完整資料庫,那寶寶患有單一遺傳疾病的風險,就可能有高於唐氏症發生的機率!」


婚前或孕前做遺傳疾病諮詢與篩檢 預防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


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之所以容易被忽略,是因為家族成員通常是無症狀的帶因者(即本身攜帶單基因突變,但無任何疾病症狀),因此備孕夫妻通常不會思考到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的可能性。


常見的單基因隱性遺傳病包含:血友病、甲/乙型地中海型貧血、X染色體脆折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遺傳性耳聾、威爾森氏症、蠶豆症等。


相較歐美,國人普遍缺乏於婚前或孕前做遺傳疾病諮詢與篩檢的概念,不論是否有借卵借精需求、是否正進行試管療程,所有備孕夫妻都需注意,即使家族中沒有人發病,若夫妻雙方是帶因者,只要帶到相同的隱性突變基因,寶寶還是有可能會患有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


李俊逸醫師補充提到,「以體染色體隱性疾病而言,寶寶患病的機率可能高達4分之1!且如果為重症疾病,將危及母親與胎兒的健康及生命。」


安心備孕、懷孕到迎接健康寶寶 茂盛醫院以科學嚴格把關


現在人工生殖醫療院所眾多,如何借精卵、或選擇就診院所,儼然成為備孕夫妻的一大課題。茂盛醫院與國際性檢測公司合作,透過CGT檢測的不同方案,為每一對借精卵的試管夫妻、或婚後孕前之備孕夫妻,把關檢測品質與數據庫,最高可篩檢出超過2千2百種疾病,為目前台灣最完整之單基因疾病篩檢。


若檢測報告指出下一代患有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也可透過茂盛醫院之實驗室,以PGT-M 檢測(舊稱PGD) 進行胚胎篩選,或於懷孕後透過絨毛膜採樣或羊膜穿刺進行確診,皆可有效預防疾病發生。


李俊逸醫師呼籲,「現代科學進步很多,不論是否有借卵借精需求、是否正進行試管療程,期許所有未來爸媽、或正進行婚後孕前健康檢查的備孕夫妻,都要考慮到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的可能性,才能安心懷孕與迎接健康的寶寶!」


更多NOW健康報導
▸青光眼會遺傳! 視野明顯變差就算眼壓正常也可能罹病
▸2021年10大疫苗新聞公布 前3名都與新冠病毒疫苗有關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擴大試管嬰兒補助近5億 助不孕夫妻擺脫無「產」階級

 1556
陳如頤 報導
擴大試管嬰兒補助近5億 助不孕夫妻擺脫無「產」階級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方案計畫上路迄今,民眾線上申請共有2萬3千多筆,其中逾2.2萬筆已通過審核。(圖/生育醫學會提供)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防疫期間許多人在家工作,很少外出,夫妻親密機會增多,以為有助於做人,卻緩不濟急!內政部統計數字顯示,迄10月底,出生人數累計12萬5636人,預估今(2021)年新生兒人數恐跌破16萬大關,生育醫學會調查發現,造成國人不敢生的關鍵在於「買不起房,沒辦法給孩子一個家」。


國人不敢生原因 關鍵在買不起房


生育醫學會委託《網路溫度計》,針對「民眾不生小孩原因」進行聲量調查,前5名依次為為「買不起房,沒辦法給孩子一個家」、「低薪養不起小孩」、「社會、職場對孕婦不友善」、「沒時間照顧小孩」、「健康狀況考量(不孕)」。


擴大試管嬰兒補助 撥款累計近5億元


為了提高國人生育率,國民健康署自今年7月1日起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方案。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擴大補助計畫上路迄今,民眾線上申請共有2萬3千多筆,其中逾2.2萬筆已通過審核,其餘也將儘速審核流程。而經過醫療機構執行人工生殖相關療程,包括取卵、胚胎植入等,執行完畢已超越8千筆,撥款累計近5億元。另外,進一步分析申請人資料,發現嘗試此次人工生殖補助計畫的年輕不孕夫妻,有增加的趨勢。


不孕與少子化息息相關 造成不孕主因為晚婚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表示,不孕與少子化息息相關,而造成不孕的主因為晚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男女初婚年齡男性平均32.3歲、女性平均30.3歲,台灣傳統社會價值是「先婚後有」,大都結婚後才趕著做人,但生育黃金年齡所剩不多。


張帆提出,「30要知道、35要諮詢、40要支援」女性3大生育原則,在不同年齡,做不同的生育規劃,例如,過了30歲,應做孕前健康檢查,瞭解自身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導致不孕的風險。


35歲為生育黃金年齡警戒線 有懷孕計畫應提早準備


35歲為生育黃金年齡警戒線,如有懷孕計畫,不妨及早諮詢專業不孕生殖機構,半年內無法懷孕,建議接受不孕症治療。過了40歲,想孕的女性更該積極面對,尋求醫療專業意見。


怎樣才算不孕?台灣生殖醫學會秘書長何信頤表示,小於35歲的男女沒有採取避孕措施,規律性生活1年以上,仍無法懷孕,或35歲以上的男女,進行規律且沒有避孕措施的性生活半年仍沒有懷孕,即為不孕。


張帆提醒,如果符合上述狀況,應該積極向醫療院所尋求協助,接受不孕治療,且應把握時間,35歲以上女性已是懷孕高齡者,接受人工生殖成功率逐年降低。目前衛福部提供不孕治療補助,只要夫妻一方為我國國籍,且妻子未滿40歲,並具不孕症診斷證明,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均可提出申請。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眩暈有2種!這種屬現代文明病 看iMax電影也可能誘發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確保媽媽、胎兒都健康,孕期體重管理怎麼做?

 
 
·4 分鐘 (閱讀時間)
 
 
信誼
 
信誼

文/信誼編輯部

準媽媽的體重變化可說是胎兒正常生長的重要指標。在懷孕初、中期,準媽媽應注意飲食營養均衡,以維持體重的穩定增加;在懷孕後期,絕對不可節食或大吃大喝,以免造成體重過度增加或是銳減,影響到胎兒發展與健康。

懷孕期間,準媽媽的體重變化是胎兒正常生長的重要指標。有些準媽媽認為懷孕是「一人吃,兩人補」,就拼了命地吃,不但造成自己心臟與肌肉的沈重負擔,還可能合併妊娠高血壓、糖尿病兒影響胎兒的生命安全,若是胎兒成為巨嬰,則容易造成難產;而有些準媽媽則是擔心產後體重無法恢復,不敢吃太多,這可能造成胎兒營養不良、成長遲緩,也容易引發早產的問題。

孕期體重的計算標準

一般而言,準媽媽在整個懷孕過程中增加10~14公斤較為理想,產後也較容易恢復,最多則不可超過18公斤。而美國妊娠及哺乳期營養學會建議,準媽媽應該根據懷孕前身高和體重,決定孕期的體重增加量。那麼,孕期到底該增加多少體重是最恰當的呢?首先,必須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 ,公式如下:

身體質量指數=懷孕前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

準媽媽計算出身體質量指數後,再對照下方數據,找出自己是屬於哪種體重類別,就知道孕期體重增加的合理範圍。但不管是哪種體重類別,只要是身體質量指數越高,孕期應增加的體重越少;指數越低,孕期可增加的體重越多,依照這樣的原則,就能進一步估算出自己的孕期體重增加量。根據統計,台灣地區準媽媽的平均身體質量指數為23,孕期增加的總體重大約為14公斤。

◎孕期體重增加指引(表格出處:衛福部國健署孕婦健康手冊)

 

換句話說,懷孕前已經過胖的準媽媽,需要謹慎控制孕期體重,不應過度增加;而本來過瘦的準媽媽,孕期則應多補充營養,以維持正常的體重增加量。此外,準媽媽最好能在產檢時請教醫生,由醫生評估健康狀況後,再估算最適當的體重增加量。

懷孕各期體重的變化

● 懷孕初期

懷孕1~12週,準媽媽如果沒有嚴重的孕吐問題,體重大約會增加1~2公斤,約佔懷孕期體重增加量的10%左右。

●懷孕中期

懷孕13~25週,準媽媽的體重開始明顯增加,每週約增加0.5公斤。體重主要增加在準媽媽本身,像是:子宮、乳房變大,血液增加以及脂肪累積在臀部、大腿、腹部等。

●懷孕後期

懷孕26~40週,準媽媽的體重持續以每週0.5公斤的速度增加。體重主要增加在胎兒部份,像是:胎兒和胎盤變大,羊水量增加。但從33週開始,體重增加的速度會開始減慢;38週時,體重可能停止增加;最後兩週時,體重可能會稍微減輕,這是胎兒完全成熟的徵兆。

孕期體重影響媽媽與胎兒的健康

懷孕增加的總體重中,因懷孕增加的生理需求重量(包括:子宮、乳房、血液、體液)約3~4公斤,胎兒、胎盤及羊水共重約4~5公斤,因此,懷孕期間的體重最少必須增加7~9公斤。之後再加上生產、哺乳等產後需求約2~4公斤,其他增加的部分就是準媽媽堆積不必要的脂肪了。

由於準媽媽總是被鼓勵盡量多吃,所以近年來孕期體重增加量在20公斤以上的準媽媽比比皆是,產下巨嬰的機會也增加不少。因此,準媽媽應該注意飲食營養均衡(尤其是鐵質、鈣質、蛋白質的補充),以維持體重的穩定增加;在懷孕後期,絕對不可節食或大吃大喝,以免造成體重過度增加或是銳減,而影響胎兒發展與健康。

總而言之,準媽媽要確實監控體重的變化,讓體重維持在適當的範圍之內,才能確保自己與寶寶的健康喔!

更多信誼好好育兒網文章

【新年好孕到】準備懷孕及懷孕期要施打什麼疫苗?該注意什麼?

【爸爸解憂法】掌握HALT原則,紓解新手爸爸的「產後憂鬱症」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胖超過20kg、花一年就瘦回來!日本減重教練搶救全身曲線的運動這樣做

 
 
·2 分鐘 (閱讀時間)
 
 


【EICO(減重教練)】

一定可以瘦得下來!EICO的減重史

就算你生過小孩、是個吃貨、而且超討厭運動,還是可以瘦下來!

BEFORE DIET 減重前(20歲/72kg)

在美國留學胖了20公斤

AFTER DIET 減重後(21-34歲/52kg)

邁向減重教練之路,協助7000人平均減重超過10公斤

PREGNANT 懷孕時(36歲/因為懷孕增加22kg)

因為孕期不適而大吃,看看那條肥手臂。

AFTER CHILD BIRTH 生子後(36歲/74kg)

雖然小孩生下來了,肚子卻瘦不下來。曾經因為壓力而大吃,結果胖到連朋友都認不出來,因此下定決心減肥。

瘦身前
 
瘦身前

只花了一年,就瘦回懷孕前的身形!(37歲/52kg)

斷奶後,賀爾蒙恢復平穩,因此開始減肥。沒有經過嚴格的飲食限制和運動,就成功瘦了22公斤!

瘦身後
 
瘦身後

Q:生產之後小腹變凸,就沒辦法瘦回來了嗎?

A:千萬不要放棄自己!適當運動就能恢復了

懷孕以後,腹部會囤積脂肪,皮膚和骨盆周圍的肌肉也會鬆弛。而生產之後,不管是為了哺乳或是餵孩子吃離乳食品,媽媽需要不斷前傾,因此很容易駝背,也會造成腹部肥肉囤積。不過千萬不要自我放棄!雖然腹部脂肪很難光靠飲食控制減少,但是只要依照次頁的簡單運動,就可以瘦下來。

最重要的是,平常就要多使用腹部肌肉。媽媽在育兒過程中,身體常常需要前傾,因此很容易養成這種習慣。就算是專業模特兒,也會因為養育孩子而變成駝背、小腹凸出。

 

把產後的凸小腹瘦回來!下一頁看看減重教練的超簡單運動推薦

生孩子之前,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姿勢,因此保有好體態。但是生產後,我也不自覺變成駝背。

平常坐著習慣使用靠枕的人,等於是浪費了使用腹肌的機會。當你坐在椅子上時,記得不要坐得太深,只要坐椅面的一半左右就好。這樣就可以一邊坐著,一邊鍛鍊腹肌喔!

猛然發現自己全身肌肉鬆弛
 
猛然發現自己全身肌肉鬆弛
屁股不僅變大,而且還下垂了
 
屁股不僅變大,而且還下垂了
變成水桶腰了
 
變成水桶腰了
孩子睡午覺時
 
孩子睡午覺時
孩子睡午覺時 2
 
孩子睡午覺時 2

本文摘自《日本最強媽媽產後速瘦指南》/EICO(減重教練)/采實文化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1年內產後瘦22kg、凸小腹凹回去!瘦腰提臀、練全身肌力的速瘦菜單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運動不只為了身材! 勤做5種運動還能預防育兒傷害

 
·4 分鐘 (閱讀時間)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孕媽媽產後運動,不只是為了恢復身材而已!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韻曲指出其重要性,生產後的運動,目的不只是在促進身體的復原而已,更能降低因生產造成的不適與功能失調、調整體態,還可以預防在照顧寶寶過程中累積的傷害,讓媽媽能有更強健的身體和更愉快的心情和寶寶相處。

門診就有30歲女性,懷孕4到6個月時隨著體重增加,開始在站立或行走時出現腰部痠痛症狀,儘管休息會緩解,但無法久站或久走,行走時也有骨盆歪斜的步態,造成髖關節和膝關節的疼痛,且症狀一直持續到生產後,接著又面臨育兒的工作,除了原本腰痛的情況加劇,還出現俗稱「媽媽手」的手部肌腱發炎的症狀,嚴重影響到生活和照顧寶寶的品質,直到接受復健才有改善。

陳韻曲表示,懷孕過程隨著胎兒成長茁壯,孕婦的身體負擔也隨之增加,胎兒的重量在肚子前方,使得腰椎的壓力變大,加上催產素的分泌,使得骨盆更鬆弛而向前傾,於是腰部肌肉緊繃造成痠痛、臀肌與腹肌被動的被拉長了變得無力,腿部的力量減弱,影響平衡能力進而形成了「企鵝步態」。

生產後雖然肚子的重量減輕了,但陳韻曲說,姿勢和活動的習慣卻無法立刻回復,加上高重覆性的育兒工作,餵奶、洗奶瓶、抱小孩等動作很容易產生肩頸、腰背酸痛,甚至痛到膝蓋和足底。

陳韻曲提醒,其實在孕期中就可以開始進行和緩的運動,如散步、游泳,來減輕孕期的不適感且讓產程更順利,緩和的伸展可放鬆肌肉,改善腰部疼痛或腿部抽筋等症狀,腿部訓練可強化肌肉的強度來增進體力使產程更順利;而產後運動更不能少。

陳韻曲強調,產後運動有兩大原則,時間部分,自然產於產後1周後,剖腹產於產後2周後可以開始漸進式進行;另外,過度疲勞或運動過程中覺得疼痛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物理治療師建議產後運動的方法包括:

1.凱格爾運動:可鍛鍊骨盆底肌肉群、提升陰道緊實度、預防或改善產後尿失禁。平躺雙腳踩於床面,吸氣緩慢收縮尿道口、陰道口與肛門周圍肌肉,像憋尿的動作停留3至5秒鐘,重複5次。產婦在傷口不痛時就可開始練習,勿在小便過程中訓練以免回流造成感染。

2.胸肩運動:可提升胸廓活動度與肩關節肌耐力、預防因哺乳姿勢不良造成的不適。坐姿雙手伸直向身體兩側打開至水平,翻轉手肘至手掌朝向天花板,吸氣將胸口擴張停留3至5秒後放鬆,重複5次。

3.骨盆運動:可調整孕期過度前傾的骨盆位置、促進核心肌群、放鬆腰部緊繃的肌肉。平躺雙腳彎曲踩於床面,吸氣至後腰感覺肋骨撐開,吐氣將骨盆往床面方向下壓,停留3至5秒再慢慢放鬆,重複5次。

4.腰背核心運動:可提升脊椎活動度、放鬆緊繃的腰背、促進核心肌群。四足跪姿(勿在太軟的床面執行),吸氣眼睛看向前方,將胸口往床面下沉,吐氣眼睛看向肚臍,拱背成弧形,重複5次。熟悉後可加上輪流將手或腳伸直抬高至水平,維持3至5秒,重複5次。

5.拱橋運動:可強化臀肌與後腿肌群、提高關節的穩定。平躺雙腳踩床與臀部同寬,由尾椎開始往上,將脊椎一節一節抬離床面,抬到下肋骨離開床面即停止,停留3至5秒,重複5次。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第三劑打什麼?台大醫院排行榜曝光 「三莫、三B、三高」組合最多

好消息!不是本土 基隆司機、亞東護理師「感染源」找到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放肆 當心失眠、脹氣找上門!營養師揭「6症狀解方」…肩頸僵硬也免驚

 
 
·2 分鐘 (閱讀時間)
 
 

記者王靖淳/綜合報導

現代有不少人都有熬夜的習慣,然而,近日適逢農曆春節,也因此難免會出現親友之間因玩通宵而突然有失眠、胃脹氣或腸胃不適的情形。對此,營養師高敏敏也特別列出6項健康亮紅燈的症狀,並且分別針對各症狀提出解決的方法及建議來供民眾進行參考。

過年玩太嗨!出現失眠、脹氣等「6症狀」要小心。(圖/示意圖/取自Pixabay)
 
過年玩太嗨!出現失眠、脹氣等「6症狀」要小心。(圖/示意圖/取自Pixabay)

1.肥胖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有4成的人過完年,平均胖了1.7公斤,同時也解釋表示,因為過年期間人們總是大魚大肉、零食飲料不間斷,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對此,高敏敏建議,請勿暴飲暴食,美食應淺嚐就好,多吃蔬果,同時也指出,零食也是地雷之一,務必掌握攝取量。

2.脹氣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在吃飯的時吃太快或太飽,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高敏敏提及,在吃飯時應盡量少說話、放慢速度,並至少吃滿20分鐘以上。對此,高敏敏建議,時常狼吞虎嚥或吃飯說話,都容易吃進更多的空氣,同時也提出,少吃易產氣食物也是有助於改善胃脹氣的情況。

3.便祕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當吃太多肉或零食,而攝取很少的蔬菜、水果時,都容易造成膳食纖維及水份不足,進而讓糞無法被推出。對此,高敏敏建議,平時飲食應吃足1.5顆拳頭的蔬菜及2顆拳頭的水果,同時也表示,可攝取好油、好菌或多喝水來幫助排便。

4.失眠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當晚睡晚起的頻率增加時,都將影響睡眠品質,因此,高敏敏建議,在假期結束的前三天,可以自我要求自己每天提早20分鐘上床睡覺,藉此調整回歸原本應有的作息。

5.肩頸僵硬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當整天都在久坐著滑手機時,都容易造成全身的痠痛無力,因此,高敏敏建議,應該在久坐後趕緊起身活動筋骨。

 

6.慢性病控制不良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過年期間作息不正常,進而導致有慢性病的民眾未按時吃藥,或因過年期間而暴飲暴食,因此,高敏敏建議,務必記住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等三低一高之口訣。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媽媽打個噴嚏瞬間漏尿 強化骨盆底肌雷射治療有解

 1809
林舒 報導
產後媽媽打個噴嚏瞬間漏尿 強化骨盆底肌雷射治療有解
▲臨床上也出現,沒有發生過性行為的女性有漏尿困擾。像是手拿重物、慢性咳嗽、久坐或便秘等因素,都會增加腹腔內壓力,導致骨盆底肌衰退。(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林舒/台北報導】許多產後媽媽發現自己咳嗽、大笑、打噴嚏或走路稍微急了點,會瞬間漏尿;有些婦女則是跟朋友聚餐時,既沒有跑跳也沒有咳嗽,突然間有尿意,褲底便出現微濕的情形,同時有異味滲出,使得社交開始退縮,也降低了生活品質與自信心。


產後媽媽態度冷漠 背後有難以啟齒的原因


婦產科醫師郭安妮表示,當出現咳嗽、大笑就漏尿的症狀,第一時間應該意識到可能是骨盆底肌出現問題了。一些媽媽在診間傾訴,孩子在公園跑跳時,她只能在旁邊滑手機,讓別人誤會為她是個很冷漠的媽媽,卻不知道她的困擾與無奈,擔心如果跟著孩子跑跳會憋不住尿、尿液外漏。


郭安妮醫師指出,女生比較容易頻尿、漏尿,有些婦女是因為懷孕使得子宮變大大、腹壓增加;有些可能是子宮裡長東西,譬如子宮肌瘤、肌腺瘤,造成結構改變,壓迫到膀胱引起頻尿。


漏尿依嚴重程度可略分為4級:第1級輕度,咳嗽、打噴嚏、搬重物、大笑時會漏尿;第2級中度稍微咳嗽、大笑、快走就會產生漏尿;第3級重度,走路、做家事就容易漏尿;第4級極重度,其嚴重程度時就連在床上翻滾也會漏尿。郭安妮醫師補充提到,臨床上也出現,沒有發生過性行為的女性有漏尿困擾。像是手拿重物、慢性咳嗽、久坐或便秘等因素,都會增加腹腔內壓力,導致骨盆底肌衰退


▲看看漏尿等級到哪裡。(資料來源/郭安妮醫師;圖/NOW健康製作)


凱格爾運動可強化骨盆底肌 改善輕微漏尿


「通常生產完,醫師會建議產後媽媽趕快做產後骨盆操──凱格爾運動。」郭安妮醫師說。懷孕後期因為子宮太大、腹壓增加,使得骨盆底的肌肉鬆弛、支撐韌帶被破壞,導致漏尿的情形發生


凱格爾運動類似縮肛、憋尿的動作,就像平常解小便時,中途忽然憋住的動作。平常有空時可以憋著放鬆3到5秒,1輪可以做個10分鐘,1天可以做3回合,有空就做,可以加強骨盆底肌。


漏尿情況嚴重到影響生活 應尋求醫療協助


有些產後媽媽做了3個月的凱格爾運動後,輕微的漏尿狀況就改善了;但也有人過持續做半年或1年,甚至認真做復健卻都無效,這時最好馬上尋求醫療協助,避免漏尿尷尬持續發生。


郭安妮醫師強調,骨盆底肌衰退造成頻尿、漏尿確實容易影響生活品質,現在也可使用非侵入的陰道雷射治療,可以有效預防及減緩漏尿困擾,重拾女性生活品質。


改善漏尿困擾,女性平常除了多做凱格爾運動,強化骨盆腔底的肌肉,也要多吃青菜、水果,多喝水讓自己排便正常,平時也要減少提重物,以免增加骨盆腔脫垂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眩暈有2種!這種屬現代文明病 看iMax電影也可能誘發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別只做凱格爾 加上這4招幫助準媽咪恢復產前體態

 1422
王詩茜 報導
產後別只做凱格爾 加上這4招幫助準媽咪恢復產前體態
▲愛寶寶也要愛自己,奇美醫院提醒,產婦可以在產後做一些復健運動促進身體復原。(圖/奇美醫院提供)

【NOW健康 王詩茜/台南報導】走路變成像企鵝、骨盆前傾、腰痠背痛……準媽咪們是否也有這些困擾嗎?在孕育寶寶的過程中,隨著胎兒成長茁壯,孕婦的身體負擔也隨之增加,胎兒的重量在肚子前方,使得腰椎的壓力變大,加上催產素的分泌,使得骨盆更鬆弛而向前傾,腿部的力量減弱,影響平衡能力進而形成了「企鵝步態」。


準媽咪懷孕期間 可進行和緩運動


而等到生產「卸貨」以後,雖然肚子的重量減輕了,但姿勢和活動的習慣卻無法立刻回復,加上高重複性的育兒工作,餵奶、洗奶瓶、抱小孩等動作很容易產生肩頸、腰背酸痛,甚至痛到膝蓋和足底。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韻曲指出,想要和緩上述這些不適症狀,準媽咪在孕期中就可以開始進行和緩的運動(如:散步、游泳),來減輕孕期的不適感且讓產程更順利,緩和的伸展可放鬆肌肉,改善腰部疼痛或腿部抽筋等症狀,腿部訓練可強化肌肉的強度來增進體力使產程更順利。


至於生產後做運動目的,則是在促進身體的復原,降低因生產造成的不適與功能失調、調整體態、以及預防在照顧寶寶過程中累積的傷害,讓媽媽能有更強健的身體和更愉快的心情和寶寶相處。


產後運動 2大進行原則


1.自然產於產後1周後,剖腹產於產後2周後可以開始漸進式進行。


2.過度疲勞或運動過程中覺得疼痛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新手媽咪學會5招 循序漸進恢復產前身材


1.凱格爾運動:可鍛鍊骨盆底肌肉群、提升陰道緊實度、預防或改善產後尿失禁。平躺雙腳踩於床面,吸氣緩慢收縮尿道口、陰道口與肛門周圍肌肉,像憋尿的動作停留3至5秒鐘,重複5次。產婦在傷口不痛時就可開始練習,勿在小便過程中訓練以免回流造成感染。


2.胸肩運動:可提升胸廓活動度與肩關節肌耐力、預防因哺乳姿勢不良造成的不適。坐姿雙手伸直向身體兩側打開至水平,翻轉手肘至手掌朝向天花板,吸氣將胸口擴張停留3至5秒後放鬆,重複5次。


▲胸肩運動。(圖/奇美醫院提供)


3.骨盆運動:可調整孕期過度前傾的骨盆位置、促進核心肌群、放鬆腰部緊繃的肌肉。平躺雙腳彎曲踩於床面,吸氣至後腰感覺肋骨撐開,吐氣將骨盆往床面方向下壓,停留3至5秒再慢慢放鬆,重複5次。


▲骨盆運動。(圖/奇美醫院提供)


4.腰背核心運動:可提升脊椎活動度、放鬆緊繃的腰背、促進核心肌群。四足跪姿(勿在太軟的床面執行),吸氣眼睛看向前方,將胸口往床面下沉,吐氣眼睛看向肚臍,拱背成弧形,重複5次。熟悉後可加上輪流將手或腳伸直抬高至水平,維持3至5秒,重複5次。


▲腰背核心運動。(圖/奇美醫院提供)


5.拱橋運動:可強化臀肌與後腿肌群、提高關節的穩定。平躺雙腳踩床與臀部同寬,由尾椎開始往上,將脊椎一節一節抬離床面,抬到下肋骨離開床面即停止,停留3至5秒,再將脊椎一節一節放至床面上,重複5次。


▲拱橋運動。(圖/奇美醫院提供)


陳韻曲提醒產後媽咪,任何運動還是要量力而為,千萬別急於恢復產前身材而忽視自己的健康,循序漸進才是最佳原則,改善身形外也能調整好自己的體態,如有相關問題也可以尋求專業的醫師、物理治療師來評估及調整,讓產後運動正確又不傷身。


更多NOW健康報導
▸每天刷牙就夠了? 疏忽這些細節恐拉近與牙周病的距離
▸《海岸村恰恰恰》包金箔的「清心丸」 中醫解密拱辰丹

分享此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巨嬰恐難產! 醫建議孕媽咪控糖、控體重保母子均安

 1409
葉立斌 報導
▲嬰兒不是頭好壯壯就好,如果長得太大可能對孕媽咪造成風險。(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葉立斌/新北報導】一位31歲的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在其他婦科診所產檢,隨著肚子越來越大且越接近預產期,為安心生育,在妊娠晚期時,挺著38週大的孕肚到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產檢,沒想到被醫師告知身懷巨嬰,可能導致難產、產後大出血等併發症,所幸即時發現,經歷剖腹產下重達4,400克的大寶寶,在保溫箱進行2週加強觀察與照護之後,已回到媽媽懷抱健康返家。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婦產科醫師林峻宏說明,問診時了解,高女士以往進行產檢與妊娠糖尿病篩檢的結果都在正常範圍,此次的檢查卻意外發現胎兒太大,依據胎兒超音波檢測,以測量到的胎兒肚圍、頭圍、大腿長等數值預測,38週又3天的胎兒體重已大於4000克,比一般同週數的胎兒重約1,000克。由於媽媽本身只有體重過重,懷孕前沒有糖尿病史,判斷可能因遲發性妊娠糖尿病導致,為避免胎兒過大可能會導致難產、巨嬰,或寶寶出生後低血糖而影響腦部發育等問題,因此建議盡速進行篩檢後安排剖腹生產。


▲從超音波照就能看出胎兒的頭圍特別大。(圖/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提供)


林峻宏解釋,孕媽咪即使妊娠糖尿病篩檢的數值都正常,也是有可能會產生巨嬰寶寶。巨嬰寶寶的形成原因很多,可能來自於父母本身的體重、種族,以及懷孕期間母體平均血糖濃度,如果媽媽生育過過重的嬰兒也有可能,另外是懷孕前體重過重、多胎妊娠、或是媽媽年齡小於20歲,甚至是飲食控制不佳也是可能原因,必須找出原因才能改善或預防。


林峻宏提醒,糖尿病孕媽咪們要留意體重控制,加上良好的控制血糖,才能減少母體與胎兒生產的風險。每次產檢都要測量體重,也可以選擇進行自費高階胎兒超音波,在產檢過程中,若醫師有提醒胎兒的預估體重過重,一定要定期規律接受產檢、持續追蹤胎兒生長,並配合醫師建議,進行飲食調整、血糖監測等,降低難產風險。例如減少澱粉攝取、減少脂質攝取、增加蛋白質、鐵質與鈣質,嘴饞時吃必要且營養的食物,也能降低胎兒過大的機率。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小雪來了!慢性病族群做好保暖準備 避免成低溫受災戶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期間感染COVID-19 胎兒性別會影響母體免疫反應

 1471
編譯組 外電報導
懷孕期間感染COVID-19 胎兒性別會影響母體免疫反應
▲最新研究指出,孕婦腹中的胎兒性別,會影響母體對抗COVID-19的免疫系統能力。(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研究指出,孕婦腹中的胎兒性別,會影響母體對抗COVID-19的免疫系統能力,一起來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吧!


這項研究對象包括68位準媽媽,其中38位在妊娠晚期感染了COVID-19,另外30人則沒有感染,在這2組研究參與者中,有一半的胎兒是男性,另一半則是女性。研究人員發現,在感染COVID-19的準媽媽之中,比起懷女生,懷男生的媽媽們,體內增強免疫活性的基因和蛋白質水平明顯較高。


美國波士頓麻省總醫院母胎醫學專家Andrea Edlow 博士解釋,雖然這種增強的免疫活性可以為男性胎兒提供保護力,以防止冠狀病毒感染,但由此產生的發炎症狀,卻可能對子宮內的胎兒及出生後的寶寶帶來其他風險。


研究人員還發現,受感染孕婦傳遞給男性胎兒的病毒免疫力,明顯低於女性胎兒,可能會影響嬰兒感染 COVID-19的風險。Andrea Edlow則表示,胎兒的性別會影響母親產生COVID-19抗體,並將其轉移給嬰兒的能力。


研究人員更指出,此前的研究表明,男性成人、兒童和嬰兒的冠狀病毒感染率更高,且容易比女性患上更嚴重的疾病。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胎兒是男性,確診孕婦體內產生的抗體就會減少,這些抗體轉移到男性胎兒的數量也少了很多。Andrea Edlow 博士表示,他們將會持續研究母親在3個孕期都接種COVID-19疫苗,胎盤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以及胎兒性別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編輯:林詩恩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又有Sartan類高血壓藥含不純物 快看手邊有沒有這3款
▸你可能忽略的公共廁所隱藏危機 菜花病毒間接傳染風險

分享此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大!不僅皮膚、長期恐傷身又傷心

 
 
 
·3 分鐘 (閱讀時間)
 
shutterstock
 
shrstock每日健康

異位性皮膚炎影響不只是皮膚!長期恐傷身又傷心

全球有10~20%的兒童受到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在台灣盛行率約8~10%。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三部曲中最早出現的,將近八成的病童會慢慢產生氣喘及過敏性鼻炎。許多病童因皮膚乾燥、搔癢,導致傷口出血,睡眠和生活品質也受影響。這些小異膚寶貝病情反覆發作,卻沒有可長期使用卻安全有效的治療選項,也讓家長與兒科醫師面臨診斷與治療的困境。

每十人就有一人是異膚寶貝 兒童異位性皮膚炎不可輕忽!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發炎疾病,是常見的兒童過敏性症狀之一,台灣兒免學會洪志興理事長表示,台灣的孩童中,每10人就有1人是異膚寶貝,而這些異膚寶貝中,有5%是屬於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但重度影響層面就不僅止於皮膚病灶,長久下來的影響夾帶自信心受創、人際受阻、憂鬱焦慮、嚴重睡眠不足,家長和孩子晚上都無法睡覺。

9歲的張小弟弟,出生週歲就被診斷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幼稚園病況嚴重時,常半夜搔癢難耐抓到破皮,平均睡2個小時就會被癢醒,導致全家人都睡不好,且因為自信心不足也導致社交出現問題。由於要控制病灶發生,張小弟弟在飲食上也必須要特別控制,舉凡蛋類、海鮮、大豆等等高蛋白質的食物都要禁止,也因此影響張小弟弟的發育。此外,反覆搔抓的皮膚感染,還曾因此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而入院治療。所幸經醫師建議開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穩定用藥後搔癢程度降低、生活品質逐漸恢復,飲食也可以開始吃蛋類等增加營養的食物。

傳統治療有副作用疑慮 生物製劑助改善

 

傳統的兒童治療選擇僅有口服免疫抑制劑、類固醇藥膏,局部類固醇藥物的短期使用,對於急性發作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但若長期使用可能會影響內分泌,使兒童成長受到影響,而免疫抑制劑則會有免疫力下降的疑慮。

針對過去治療選擇,臺灣兒免學會姚宗杰秘書長表示,無論是大人或是小孩,異位性皮膚炎過去多靠口服免疫抑制劑、類固醇藥膏等。然而,孩子在治療選擇上較受限,由於處於發育階段,若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會有潛在致癌、副作用的安全疑慮;而口服免疫抑制劑,雖治療效果好,但是副作用多,不僅傷肝、腎,有的甚至會抑制免疫造成感染風險增加。為了避免副作用發生,孩子1至2個月就需要定期打針抽血、檢查肝腎功能、血球指數等。

根據2021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臨床診療指引,生物製劑療法與目前外用藥物的治療機轉不同,是從根源改善病灶,藉由精準鎖定體內異位性皮膚炎發炎相關的傳遞因子,阻斷引發發炎的反應路徑,進一步調節免疫反應以達到控制病情效果,迅速改善癢感症狀。生物製劑安全性高,不會有傳統治療的副作用疑慮,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不良反應如鼻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發生率與安慰劑相當,在醫囑下可安全使用。日前,衛福部已核准可使用於6歲以上兒童與成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生物製劑,根據研究顯示,6至11歲中重度兒童病患連續使用四個月後,病況改善八成(異位性皮膚炎評估指數 EASI)。九成五的患者使用後病況得到緩解。近六成(55%)患者的搔癢程度降低;近七成(65%)患者因而改善了睡眠不足的問題,綜括以上,這些患者的生活品質皆有明顯提高。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